平台经济

搜索文档
太突然!多家电商将全面取消“仅退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2 13:51
据《北京商报》4月2 2日消息, 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将全面取 消"仅退款",消费者收到货后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将由商家自主处理 。 这意味着,"仅退款"在2 0 2 1年时被拼多多率先推出,后在2 0 2 4年时被京东、淘宝、抖音、快 手 等 相 关 平 台 相 继 引 入 , 历 时 四 年 正 式 迎 来 落 幕 。 记 者 还 获 悉 , 上 述 电 商 平 台 已 就 全 面 取 消 " 仅 退 款 " 的 相 关 细 节 与 管 理 部 门 进 行 了 多 轮 商 讨 和 修 改 , 一 旦 审 核 完 成 即 对 社 会 公 开 宣 布。 "之前遇到一个买家,我刚点击完发货后的2 0分钟,她就以拍错为由申请了仅退款。我收到申 请后马上联系快递公司,虽然商品没有揽收但是快递单号和运费险费用已经产生。"一名电商 卖家对2 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了自己的不满,"她轻飘飘一句拍错了,我就要白搭快递费用 和运费险,为什么她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目前,电商行业也在逐步摆脱恶性竞争的泥淖。拼多多2 0 2 4年下半年开始,在商家售后服务 体系专项升级中,取消了商家的售后申诉限制,全面支持 ...
平台大战重燃,竞争逻辑重构?
搜狐财经· 2025-04-22 11:26
外卖市场竞争态势 - 京东以0佣金、配送员五险一金和百亿补贴策略进入外卖市场 挑战美团主导地位 [2] - 市场竞争加剧可能使消费者获得更多补贴机会 商家和骑手收入水平可能提升 [2] - 京东策略重塑外卖市场成本结构 引发资本市场对盈利能力的担忧 [2] 平台经济发展特征 - 互联网平台边界逐渐消失 企业产生一站式生活服务野心 [3] - 平台经济具有极低边际成本和极强网络效应 易滑向垄断竞争和恶性竞争 [4] - 当前竞争面临反垄断和反内卷监管压力 需要新的市场竞争思维 [5] 资本市场反应 - 4月22日京东与美团股价均大幅下跌 反映资本对竞争短期盈利能力的疑虑 [2] - 资本担忧竞争可能导致零和博弈或双输结局 尤其面对需求不振和市场饱和环境 [4] - 企业主动竞争反映市场信心触底回升 对资源配置优化和服务质量提升有积极作用 [4] 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 京东通过利他措施争夺市场 包括挖角商家和缓冲政策风险 [5] - 竞争最终需为股东获取利润 所有利他措施需服务于未来市场盈利 [5] - 竞争可能打掉原有超额利润 向骑手、商家和消费者让利的同时争取新市场份额 [5] 行业发展趋势 - 平台竞争升级反映行业成熟度 在法律法规范围内无需过度担心负面效应 [6] - 竞争可作为行业风向标 推动市场重新进入千帆相竞的发展阶段 [6] - 跨界扩张曾因反垄断和疫情等因素放缓 当前竞争重启体现市场环境变化 [3]
拿出1000亿 ,拼多多要干一件大事
凤凰网财经· 2025-04-11 08:15
特朗普关税新政影响 - 特朗普宣布对全球约60个国家和地区征收对等关税,并取消800美元以下小包免税政策,直接导致跨境商家成本抬升(包括关税、物流、合规等隐性成本)[3] - 中小跨境卖家受影响更甚,因缺乏核心技术壁垒和有限资金储备,经营难度显著增加[3] 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 - 平台宣布未来三年投入1000亿资源,重点补贴跨境中小商家,帮助其稳定生产、降本增效、应对出海风险[3] - 计划包含"降本增效组合拳":提供专项补贴资金、延续营销补贴传统、与国际物流企业合作争取优惠价格[10] - 通过"数字赋能双循环"策略,利用消费大数据反哺产品研发,助力商家从"外贸代工"转向"品牌出海",并扶持国内国外双市场开拓[10] 平台战略转型 - 从"百亿减免"升级为"千亿扶持",战略转向包括:产业带帮扶规模化、扶持对象下沉至腰部商家、加码新质供给培育[9] - 构建"商家与消费者利益优先"的生态,通过让利行动为商家创造宽松成长空间,推动价值链深度重构[10] - 已完成从供需匹配到生态共建的转型,通过"新质供给"计划和"国补级"价格体系强化供给侧改革,激活消费市场潜力[11] 行业影响与赋能实践 - 2024年"百亿减免"已覆盖超千万商家,推广服务费退返单项年均节约成本达数十亿元[6] - "电商西进"推动西部偏远地区订单量实现两位数增长,"新质商家扶持计划"助力上千个农牧产区和产业集群升级[6] - 商务部专家指出,平台数据资源和流量杠杆帮助中小商家精准触达长尾市场,将需求转化为供给端创新动能[12]
202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戴德梁行· 2025-03-17 11: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聚焦国民经济长期转型,加大财政和货币支持力度促经济稳定增长,地方政府专项债影响房地产市场走势,预计整体市场今年加速筑底、降幅收窄;商业地产不同板块有不同表现,零售物业迎发展,写字楼和产业园区市场活跃度有望提升但租金低位运行,工业物流市场将分化[33][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年经济发展目标 - GDP增速目标为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财政政策更积极,赤字率4%左右,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新增政府债务11.86万亿元;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5] 过去三年政府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对比 - 与2023、2024年相比,2025年财政赤字率提高至4%,赤字规模增至5.66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4.4万亿元且化债2万亿元,特别国债为1.2万亿(超长期)+0.5万亿(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其他部分指标保持稳定[6] 政府重点工作对商业地产市场的影响 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 政府将提振消费放首位,2024年3月相关政策推动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2.3%;2025年中央安排3000亿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使1月20 - 26日国内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近65%,1月同比增长17.6%,春节电商平台消费品以旧换新订单量同比增长40%以上;提升消费专项行动聚焦提高消费能力和意愿、增加优质供给、优化消费环境,零售市场消费需求转变倒逼场景升级,基础设施公募REITs扩容激发投资意愿,2024年商业类项目投资成交额占比升至14.85%且2025年延续[7][11][12]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平台经济发展 - 政府推动新兴和未来产业发展,如低空经济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预计2025年达8500亿元,年均增速超30%;中国科技产业发展使全球市场格局改变,2024年底起中国科技十杰资本市场表现亮眼,截至2月底股价涨幅达57.39%;政府促进平台经济发展可带动就业和消费,科技金融支持使小而美科技企业扩张,预计内地写字楼市场需求增长,部分城市租金下半年止跌企稳[17][18][21]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 报告将“稳住楼市股市”放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房地产重点是推动市场止跌回稳,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措施,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释放住房需求潜力,优化土地利用;当前房地产行业拖累经济,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低迷;2025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4.4万亿元,广东土储专项债回收闲置土地做法有望全国推广,利于盘活土地、缓解房企压力、稳定房价;预计2025年房地产市场加速筑底、降幅收窄,2026年企稳;商办市场将加大未建成和老旧低效楼宇盘活改造力度缓解供应压力[23][24][25] 大力鼓励外商投资,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 商务部等发布稳外资行动方案,政府推动多领域开放试点,鼓励外商扩大再投资;截止2024年底有2343家外资企业获准在华经营电信业务,发改委准备新版外资鼓励目录;虽202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8%,但跨国公司仍有持续投资中国的意愿和信心[31] 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 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2024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3.4%;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企业ESG实践和创新提供脉络,践行ESG理念是企业战略选择[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