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

搜索文档
杭州再获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市称号
每日商报· 2025-04-27 02:59
环境治理成效 - 高质量完成2157个减排项目和457个重点区域近源污染整治,市区PM2.5浓度同比改善3.2% [1] - 扩面升级40个"污水零直排区",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功能区达标率和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4年保持100% [1] - 提供"净地"约549亩,累计建成"无废细胞"2900余个,"无废指数"连续3年位列全省第一 [1] 绿色低碳发展 - 实施7项碳达峰重点工程,建立七大类91个"双碳"重大项目库,共计投资1200多亿元 [1] - 新增光伏并网137.34万千瓦,新增新型储能53.87万千瓦 [1] - 成为首个C40中国零排放施工机械试点城市,新增更新电动公交车1218辆、新能源出租车(含网约车)24017辆,改建完成全国首艘甲醇燃油双燃料发动机营运货船 [1] - 创建国家级绿色低碳工厂11家,省级绿色低碳工业园区2家、工厂12家 [1] 生态保护与修复 - 划定4693.5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制定《杭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5年)》,发布全国首个省会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2] - 建成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7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74%,湿地率为8% [2] - 西溪湿地莲花滩鸟类栖息地修复、淳安汾口武强溪湿地生态修复入选全省第一批湿地生态修复优秀案例,杭州正式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 [2] 城乡绿色空间建设 - 新(改)建绿道230公里、公园项目71个,新增城市绿地778.32万平方米 [2] - 推进43个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50.1%,淳安县入选美丽中国建设"美丽县域"案例 [2] - 在浙江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中,杭州连续两年实现得分和排名"双提升",为历史最优 [2]
中国绿发开展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启动第二个生态文明行动月活动
经济观察网· 2025-04-24 10:20
公司活动与战略发布 - 公司于4月22日启动持续1个月的生态文明月行动 包括党建学习、实践体验、植树造林及生态保护等20项活动 倡导全民参与[1] - 公司连续4年在世界地球日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2024年报告从"守正创新、绿色赋能、民生温度"三个角度呈现企业管理、绿色发展和民生福祉进展[2] - 公司发布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之道丛书《中国绿发:绿色发展引领型社会责任管理》 系统介绍绿色发展引领型社会责任管理模型[2] 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 - 公司将绿色发展作为核心发展理念 坚持"低干扰、高品质 轻开发、重保护"投资理念 积极打造首家生物多样性领跑企业[3] - 在海南文昌开展宝陵河湿地公园红树林抢救性保护 累计复育形成约20万平方米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湿地生态群落[3] - 发布3项生物多样性保护团体标准 涵盖光伏发电、居住社区、生态旅游领域 并与中国科学院联合落位全国生物多样性研学示范基地于千岛湖华美胜地[3] 科技创新与能源体系 - 公司通过自同步电压源友好并网技术打造主力电源型新能源场站 采用液态空气储能技术建设高原储能"充电宝"以提高新能源并网消纳能力[4] - 研发高温固态储能电池关键技术 生产耐高温长寿命高安全的储能电池产品 在船舶车辆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4] - 形成"海陆齐发、多能互补"能源体系 海西州多能互补示范工程总装机容量达70万千瓦(风电20万千瓦、光伏40万千瓦、光热5万千瓦及储能5万千瓦) 为世界首个集"风、光、热、储、调、荷"一体化项目[5] 低碳城市建设 - 新建项目100%实现绿色建筑认证 济南国际中心获碳中和证书 文昌淇水湾度假区成为海南首个零碳示范项目[5] - 发布《低碳建筑产业链倡议书》引领行业技术标准升级 并将生态保护专篇纳入新项目可研审核内容 实现全生命周期生态管控[5] 文旅康养与产业拓展 - 发布"新疆华美胜地路书"打造多条新疆旅游线路 并与新疆日报社、新疆广播电视台、携程等5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文旅+"发展路径[6] - 济南华美颐养中心示范区正式开放 配备200余项全域适老化设计 提供以认知症照护为特色的康养服务[6] - 厦门国际中心正式开业 集办公、商业、酒店、公寓于一体 引入国际顶级业态资源打造全维商务生态圈[6] 企业战略定位 - 公司通过战略引领、产业协同、科技赋能、生态保护和党建融合 构建"绿色发展引领型"企业范式 成为国家"双碳"战略践行者与创新者[7] - 绿色发展被视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公司未来将以科技创新驱动深化绿色产业布局[7]
助力长江生态修复,长电科技书写企业环保责任
证券时报网· 2025-04-23 06:49
公司公益活动 - 长电科技联合江阴市政府、无锡市慈善总会在长江江阴段投放422尾中华鲟与16000尾长吻鮠,推动生态修复和物种保护 [1] - 公司为活动提供资助并参与策划、组织及现场考察,同时通过环保与健康慈善基金为线上网捐项目配捐款项 [1] - 科学放流采用微型芯片技术,科研人员可精准追踪中华鲟的生长状况、生活习性及洄游状态 [1] 项目升级与影响 - 本次行动实现市区联动、募捐模式、内容形式与企业参与四大升级,覆盖面更广且影响力更强 [2] - 活动增强社会大众的参与度与环保意识,公司副总裁许俊华表示将引导青少年关注生态保护 [2] 公司ESG战略与社会责任 - 长电科技将环境保护融入ESG战略,围绕环保、健康、教育设立专项慈善基金,推动志愿服务与社会共建 [2] - 公司未来计划深化"守护美丽长江"项目,支持更多生态公益项目落地,为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贡献力量 [2]
在地球日 聆听树的声音 上交将环保确立为上海夏季音乐节主题
解放日报· 2025-04-23 01:36
记者 吴桐 昨天是世界地球日,作为上海国际花展主会场之一的上海植物园传来一阵乐声,上海交响乐团与上 海植物园联合委约作品《树》揭开神秘面纱。这部由香港"95后"作曲家梁皓一创作的作品,将在今年上 海夏季音乐节首演。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上海植物园园长严巍和梁皓一共同种下一株中国特有的珍 稀濒危植物——宝华玉兰。 生态治理、绿色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时代命题。上海交响乐团将环保确立为2025上海夏季音 乐节(MISA)主题,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续未来。 梁皓一曾为电影《长津湖》《红海行动》《焚城》配乐,作品充满画面感与想象力,去年他与上海 交响乐团合作的《武侠》《中国厨房》也大获好评。"如何展现环保主题?我思考了很久,决定围绕一 棵树来完成作品,这个切入点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 《树》分五个乐章,开篇将观众带入枝叶婆娑、风动鸟鸣的树林,随后,悠扬婉转的大提琴独奏演 绎"一棵树"的独白与绝唱。第二乐章展现了一棵棵树被砍伐的场景,音乐令人不安、心痛。第三乐章如 同追问:过度消耗自然之后,我们该何去何从?第四乐章能量十足,人们开始行动,重建生态。最后一 个乐章,木管与铜管声部奏响辉煌的旋律,绿水青山从畅想走进现 ...
上城:荷塘迎来“新居民” 见证采荷生态蝶变
杭州日报· 2025-04-22 02:10
据悉,目前,采荷街道正积极推进"生态荷湾"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计划通过生态连廊串联全域 水系,构建"五分钟生态生活圈"。未来,街道将继续增设水下摄像、湖面监控等,加强水质监测,增强 市民获得感,打造"水生态直播间"。采荷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水清岸绿,还要让 居民推窗见绿、出门遇鸟、环湖体验,真正享受生态改善带来的福祉。" 记者了解到,属目,是擅长潜水的水鸟,常以鱼虾为食,受惊时会迅速潜入水中,春季求 偶期会表演"炸花"舞蹈(张开羽毛抖动),被称为"爱情鸟"。"现在生态环境好了,不仅来'做客', 还有鸳鸯也来了。"王先生说,他已连续一周记录到一对鸳鸯在此活动,"十年前这里只是一个小水塘, 如今成了家门口的'生态会客厅'。" 它们的现身犹如一枚生态试金石,悄然叩开了观察采荷生态变迁的窗口。近年来,采荷街道持续推 进小微水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通过清淤疏浚、生态浮岛建设、水生植被恢复等 综合治理措施,把辖区内的荷塘及河道水质提升到了Ⅳ类及以上。同时,周边增设了生态缓冲带以减少 人为干扰,为野生动物栖息提供了理想环境。 "我们街道的生态修复项目入选了国际气候组织C40'绿色繁荣社 ...
如何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丽水样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美丽中国建设⑥
中国环境报· 2025-03-31 00:14
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 丽水市通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整合组建市生态文明委员会 强化整体统筹和系统集成 推动系列重大改革[2] - 出台生态环境领域法规政策文件近40件 形成科学系统且具地方特色的法规制度体系[2] - 采用"卫星遥感+物联网感知监测+基层治理"技术 构建"天眼+地眼+人眼"立体化数字化监测网络[2] 生态环境质量成效 - 2024年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9 水环境质量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4[2] - 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区域责任制和污染天气分级预警机制[2] - 实施地表水重要水体清单化管控和地表水-地下水协同治理机制[2] 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 瓯江山水工程成为"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取景点 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修复项目入选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优秀案例[3] - 对废弃矿山进行开发利用研究 形成良性发展模式 使矿产建设基地复绿并转化为文化旅游打卡点[3] 生态产业发展战略 - 发展生态农业 健康医药 文化旅游等生态型产业 重点推进笋竹 油茶 林下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延链强链补链[4] - 建设实施涉水产业重大项目 打造特色涉水产业集群 擦亮"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4] - 加强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建设 推进能源清洁化转型[4] 生态品牌建设成果 - "丽水山耕"5次登上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地市级榜首 "丽水山居"入选全国旅游产品创新八大典型案例[5] - 建成抽水蓄能电站 农光互补项目 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 打造华东绿色能源基地[5] - 推广绿色餐饮 绿色出行 绿色建筑等低碳生活方式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5] 生态价值实现机制 - 2019年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 2024年再次成为试点市 将打造改革2.0版[7] - 探索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评估 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 构建认证体系 建设重大项目库[7] -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和合理回报机制 推进生态信用体系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7] 碳中和与生物多样性 - 打造城市碳监测网络 构建碳中和指数评价体系 开发自愿碳减排项目 培育碳普惠减排场景[7] - 开展产品碳足迹碳标识认证 推进气候投融资和林业碳汇交易改革[7] - 建设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 建成6个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 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8] - 建立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体系 打造智慧+国家公园低空巡护应用场景 推进重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8]
中缅合作推动茵莱湖生物多样性保护
扬子晚报网· 2025-03-25 14:44
茵莱湖形成于约150万年前,其鱼类和淡水软体动物两个类群具有很高的多样性和特有性。2024年6 月至7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东南亚野生动物多样性研究组研究人员与缅方合作,对茵莱湖开 展了水生动物系统性考察,并着重采集记录了淡水螺类。在采集到的大量标本中,科研人员发现豆螺科 物种占较高比重。经形态学和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证实茵莱湖采集到的豆螺科物种共有4种,即肋唇 似觿螺、膨胀似觿螺、小加氏螺和伊洛瓦底双角螺。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乐嘉说,此次研究对茵莱湖豆螺科物种进 行了系统分类修订:伊洛瓦底双角螺为该区域的新记录物种,原属于似觿螺属的小加氏螺被新归入加氏 螺属,肋唇似觿螺被证实为缅甸掸邦特有种。 张乐嘉说,综合之前的文献和此次研究,表明茵莱湖共有7种豆螺科物种,其中4种为茵莱湖及周边 区域特有物种,其余3种为缅甸特有物种。该研究证实了茵莱湖流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豆螺科物种多样 性、特有性均最高的单一湖泊区域,此次中缅双方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加强茵莱湖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保 护。 中缅合作推动茵莱湖生物多样性保护 新华社仰光/昆明3月25日电(记者张东强严勇)缅甸茵莱湖物种丰富,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