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在武汉 游美好中国
长江日报· 2025-09-13 03:50
博览会规模与参与度 - 开幕首日吸引3万人逛展 [2] - 室内展馆面积达6万平方米 [7] - 汇聚全国31个省区市、湖北省17个地市州、武汉市15个行政区和功能区 [10] 科技与文旅融合创新 - 直径14米8K超高清LED球幕提供沉浸式体验 [6] - 机器人制作AI头像印花咖啡并支持手机图片上传 [7] - 北京昱鉴文化呈现《遇见喀什》沉浸式演艺片段 [7] - 金东数创展示3D屏幕数字化场景(青岛科技馆幻影剧场/殷墟博物馆/齐白石数字艺术展) [7] - 辽宁展区仿真互动机器人结合弧形LED屏实现人机对话 [10] - 湖北展区采用6米高云梦睡虎地秦简造型LED屏及联动折叠屏 [11] - 武汉馆《星汉耀江城》表演中人形机器人同步舞蹈且配备LED灯带 [11] - 腾讯电竞展区推出MR躲避球项目实现虚实场景对抗 [14] 消费表现与商业活力 - 部分游客人均消费超1000元(例如大学生购买咖啡、故宫文创及项链) [13] - 文创产品热销导致断货:帝王国玺冰箱贴3天备货首日2小时售罄 [13]、故宫云肩需补货 [13]、甘肃省博物馆"绿马奔奔"玩偶售完 [13] - 国潮文创展区全线排队 [14]、美食展区推出中秋特色产品(扬子江/黄但记等老字号) [14] 区域特色与文化展示 - 北京展区以"中轴线"地标设计迎客 [10] - 河南展区呈现传统功夫表演 [10] - 广西展区推出官方IP"喵小桂"(雀猫原型玩偶) [10] - 湖北展区立体呈现文化强省资源及旅游线路 [11] 体验式业态与场景构建 - "嗅觉互动体验区"通过智能设备模拟酒香/火锅味并同步视频 [7] - AI全息旅拍机器支持预制模板背景定制照片视频 [7] - 美食天下区结合露营氛围提供休憩与餐饮服务 [14]
中国银联携手商业银行亮相第二届文旅博览会 以金融力量赋能文旅消费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3 02:49
配合促消费、惠民生活动落地,在各地文旅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中国银联发挥"平台化"企业 优势,服务政府文旅体育等消费券发放。同时,挖掘特色资源,助力打造新兴业态。支持上 海"乐游系列"活动、青海"山宗水源、惠游青海"消费券、山东"食超争霸"、吉林"乐享冰雪、 畅游吉林"等活动,覆盖超6万家文旅企业商户、惠及超1 0亿人次,推动区域文旅消费活力释 放。 此 外 , 银 联 联 合 超 过 1 5 家 商 业 银 行 陆 续 开 展 " 工 银 爱 旅 行 随 机 一 分 游 " " 农 行 百 城 百 区 返 现" "建行 7 1 7 美好生活节" 等全国性惠民活动。携手中旅、华侨城、东航、南航等知名文旅 品牌引入商户资源,实现积分互通、会员共享等特色合作,进一步丰富文旅消费供给。 9月12日,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在武汉开幕。此次展会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主题为 "深 化文旅融合 畅享美好生活" 。中国银联联合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等商业银行,打造"百城百 区" 文化和旅游消费展区,呈现丰富多彩的文旅消费惠民活动与文旅产业数智化解决方案,展示 文化和旅游领域"促消费、惠民生"的丰硕成果,展现金融行业积极赋能 ...
桂林持续雕琢世界级旅游城市
广西日报· 2025-09-13 01:50
9月12日,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奋进突破新闻发布会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发布会现场,一 组组亮眼数据、一项项扎实成果,清晰勾勒出桂林以创新驱动为笔、以文旅融合为墨,在世界级旅游城 市建设征程上的坚实足迹。 "科创桂林"建设的澎湃动能成为发布会焦点。现场披露,桂林已成立全区首个市级人工智能工作专 班,落地广西首个全国产化商用大模型"桂林版昇腾 DeepSeek","AI桂林"文旅大模型的建成更让科技 与山水碰撞出奇妙火花。 27项"AI伴游"等"人工智能+文旅"产品、50个人工智能开放场景,让在场记者真切感受到智能科技 正深度融入桂林的肌理。与浙江大学共建的"一联盟一中心一基金一体系"新型科创模式,更让创新平台 建设驶入快车道。 文旅融合的提质增效同样令人瞩目。发布会上,"桂林经典"品牌矩阵的扩展让人印象深刻,灵渠景 区入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广西首个"人工智能+文旅"示范基地的建成,为传统山水注入了现 代活力。上半年8421万人次的接待量、1036亿元的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1%、12.2%,印证着 桂林文旅的旺盛生命力。入境旅游的快速复苏更显成色,67.45万人次的入境过夜游客、2.63亿 ...
唤醒文化力量 打造缤纷新城
齐鲁晚报· 2025-09-12 16:27
文化活动与客流表现 - 太白湖音乐会已举办20余场且全程免费 吸引现场观众累计近4万人 线上直播场均观看人数达20万人且累计达230万人次 [2] - 音乐会融合诗词互动 无人机表演 水上飞人等多元环节 曲风覆盖全年龄段 单场观众规模达爆满状态 [2] - 市民跨区域参与意愿强烈 存在连看10场的典型案例 并推动本地化娱乐消费替代异地观演需求 [2] 文化IP开发与产业化 - 围绕"李白IP"开展全产业链开发 包括AI短视频《太白湖诗词小讲堂》 真人cos剧《太白寻梦录》 以及李小白IP文创产品 市场反响热烈 [4] - 计划构建"太白手办"产品体系 优化IP形象 打造数字唐诗长廊 并常态化举办文化研讨会及国学讲堂 [5] - 通过IP化运营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强化"李白第二故乡"全国影响力 提升区域知名度和美誉度 [5] 数字科技与文化融合 - 全感XR体验馆配备冒险奇兵与机甲战士两款游戏 工作日接待50人次/日 周末达100人次/日 家庭组团复购率较高 [5] - 济宁方特东方欲晓园区结合9项高科技主题项目与30余项室外设施 将红色文化转化为可互动剧情 如甲午海战沉浸式漂流 [6] - 未来将开发AR诗词地图与VR运河漫游等数字产品 实现历史文脉与科技体验的虚实融合 [6] 文旅空间与业态创新 - 太白湖畔设立文创咖啡馆"太白书屋" 融合书籍阅读与文创展销 成为文化休闲新空间 [7] - 大孟村项目通过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还原运河风土人情 打造非遗集市与文旅庙会 形成"可体验的运河博物馆" [8] - 新区拥有7项区级非遗与2项市级非遗 设立4家手造展销中心 推动剪纸 面塑等20余种传统手艺市场化 [8] 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以文化"两创"(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为核心引擎 整合荷花观赏 方特乐园 唐诗学习 半程马拉松及露营等多元业态 [9] - 目标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在文明互鉴 产业能级 资源挖掘等6方面寻求突破 强化运河文化 太白文化与红色文化内涵 [10] - 通过文化惠民与文旅融合 既服务本地市民休闲需求 又吸引外地游客打卡 提升区域文旅品牌影响力 [9][10]
喀什古城焕新颜:文旅融合创造幸福生活
新华社· 2025-09-12 14:08
古城改造工程 - 2010年启动投资70多亿元的老城区危旧房改造工程 涉及20多万人口和8平方公里面积 [1] - 改造遵循"修旧如旧、保留风貌、建新如故"原则 采用一户一设计方案 [1] - 建成符合抗震要求且具备现代化水电气系统的民族特色民居 [1] 旅游产业发展 - 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实现文旅融合发展 [1] - 2025年1至7月接待游客1668.6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达74.7亿元 [4] - 整合药茶巴扎 土陶巴扎等20余个特色市集 转型为购物打卡体验一体化文化节点 [4] 商户经营模式 - "古丽的家"民宿2017年改造为旅游接待小院 设民俗文化展示厅和民宿客房 [2] - 药茶馆提供传统配方与现代创新结合的特色药茶 促进文化交流 [3] - 铜器店推出定制化服务 将传统花纹融入现代样式 开发近百种铜器产品 [3] 社会经济效益 - 改造工程显著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石板路平整宽阔且房屋高大稳固 [1] - 通过文旅产业使居民在家门口获得就业机会 形成"旅游饭"经济模式 [1][3] - 非遗技艺转化为可体验购买的旅游产品 既传承文化又创造经济价值 [3]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喀什古城焕新颜:文旅融合创造幸福生活
新华社· 2025-09-12 13:57
古城改造工程 - 2010年启动投资70多亿元的老城区危旧房改造民生工程 涉及20多万人口和8平方公里面积 [1] - 改造工程遵循"修旧如旧、保留风貌、建新如故"原则 将历史风貌与现代需求相结合 [1] - 建成符合抗震要求、具有现代化水电气系统和民族特色的民居 极大改善当地居民居住环境 [1] 旅游产业发展 - 2015年喀什古城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 - 2025年1至7月古城景区接待游客1668.6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4.7亿元 [6] - 整合药茶巴扎、土陶巴扎、汗巴扎等20余个特色巴扎 由传统市集转型为文化节点 [6] 文旅融合案例 - "古丽的家"民宿2017年3月将自家院落改造成旅游接待小院 成为景区首批旅游接待家访户 [2] - 药茶馆传承者阿布都艾尼·海力帕提展示传统配方和创新品种药茶 促进文化交流 [4] - 铜器店兄弟推出"定制化"服务 将传统花纹融入现代样式 使非遗技艺成为可体验购买的旅游产品 [4][5] 古城现状 - 石板路平整宽阔 房屋高大稳固 兼具传统民居历史韵味和现代化生活设施 [1] - 通过文旅融合发展让古城焕发新生 使居民在家门口获得旅游收入 [1] - 既让居民享受现代生活 又让游客深度体验当地风土人情与民俗文化 [6]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喀什古城焕新颜:文旅融合创造幸福生活
新华社· 2025-09-12 12:25
投资规模与改造工程 - 2010年启动总投资70多亿元的老城区危旧房改造工程 覆盖8平方公里面积和20多万人口[1] - 改造遵循"修旧如旧、保留风貌、建新如故"原则 采用一户一设计模式 建成符合抗震要求且具备现代化水电气系统的民族特色民居[1] 旅游产业发展 - 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 - 2025年1至7月接待游客1668.6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4.7亿元[4] - 整合药茶巴扎、土陶巴扎、汗巴扎等20余个特色市集 转型为融购物打卡体验于一体的文化节点[4] 商业模式创新 - 居民将自家院落改造为旅游接待家访户 如"古丽的家"民宿提供民俗文化展示和住宿服务[2] - 推出定制化服务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如铜器店将传统花纹融入现代样式[3] - 药茶馆既传承数代传统配方 又开发融入现代健康理念的创新品种[3] 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 - 非遗技艺转化为可体验可购买可带走的旅游产品 既传承传统文化又创造经济价值[3] - 通过文旅融合发展使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典型案例如铜器店兄弟传承家族手艺[3] - 药茶产品既承载祖辈智慧又促进跨文化交流 吸引五湖四海客人[3]
文旅融合升级 点亮美好生活
搜狐财经· 2025-09-12 12:21
9月9日,参观者在服贸会展厅参观"数智骨科手术室"。新华社记者肖潇摄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现场,文旅服务成为亮点。从智慧旅游客服到AR体验项目,从新潮 有趣的文创产品到精彩纷呈的异域风情,一系列新场景、新产品、新服务吸引无数观众驻足,呈现出文 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场景。 科技赋能带来文旅新体验 "你能推荐一下附近的旅游景点吗?"在文旅服务专题展上,一名观众蹲下身,与一只黄色的四足机器人 交流起来。这款马蜂窝展出的"AI小蚂ROBOT"化身智能导游,回答问题后,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在展厅 中,引来不少观众与之合影。 "它不仅能陪游客游览景区,还可以讲解景点故事,通过肢体语言与游客互动,目前已经在贵州千户苗 寨等多个景区、博物馆投入应用,很受游客欢迎。"展区工作人员康勤介绍。 在颐和园展台,"智慧客服"AI数字人同样成为全场焦点。一位观众与名为"小颐"的AI客服对话后,不到 一秒就生成了一份详细的游览行程单。她连连称奇:"做旅游计划方便多了!" 在服贸会展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化等技术为文旅赋能,碰撞出了精彩"火花"。 "这是可以实现全感官交互体验的作品,通过科技进行实景复原。"北京无境视觉科技有限公 ...
超2000家参展商齐聚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
新华网· 2025-09-12 10:41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和相关产业企业8万家实现营业收入7.13万亿元 同比增长7.4% [5]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32.85亿人次 同比增长20.6% [5]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花费3.15万亿元 同比增长15.2% [5] 博览会核心亮点 - 博览会以"深化文旅融合 畅享美好生活"为主题 融合展、演、销、游四大功能 [3] - 展览总面积10万平方米 其中室外展区4万平方米展示文旅IP花车矩阵 室内展馆6万平方米展现文旅新业态 [1][3] - 吸引国内2000余家展商及50家海外旅行商参展 [1] 科技与文旅融合 - 机器人承担讲解、餐饮服务及表演功能 体现高科技+文旅特色 [5] - 展区涵盖数字集群、智能导览、低空文旅等新技术应用场景 [3] - 中国国家博物馆及故宫博物院等5家博物馆携400余件文创产品参展 [5] 产业生态与国际化 - 博览会为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展会 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 [5] - 同期举办多场洽谈交易活动 促进产业供需对接 [5] - 各地展馆集中展示文旅产业发展成果与创新实践案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