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icon
搜索文档
武汉长江之畔 “诗中的长江”正走向现实
长江日报· 2025-09-17 00:28
9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向水而歌 携手共进——长江节点城市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观察》的报道。 夜幕下的武汉江滩,灯光璀璨。作为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的举办地,两江四岸的绚烂夜景与舞台上的精彩演出交相辉映,勾勒 出一幅"长江入画"的壮美图景。这场以长江为背景的文化盛宴,不仅展示了湖北长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奏响了沿线节点城市以文化赋能 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 秀美之城传承千年文脉 江水奔涌不息,楼中诗赋犹在,唐宋"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游览胜地,如今已是"鹤归楼新,江清文盛"。朝游、夜上黄鹤楼,鸣钟 祈福、编钟乐舞,各种新演艺、新玩法的推出,勾连起延续千年跳动不衰的文脉,更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的游客慕名而来。今年上半年, 黄鹤楼共计接待游客215.35万人次,其中暑期接待游客74.52万人次,外籍游客1.51万人次。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郑晓云说,今天长江文化中的很多要素都诞生于数千年以前的长江流域。 尤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长江文化繁荣时期,成为当今艺术创作的源泉,成为当今大众传播的鲜明注脚。 据介绍,武汉加快建设"两江四岸"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以长江为核心的山水 ...
提炼长江文化精神标识 助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形象建构和传播
人民网· 2025-07-17 10:10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并"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以保护文化遗产、赓续文脉、满足国民精神需求为目标 [1] - 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积淀了无数珍贵文化遗产,其文化带具有重要文明意义和地域特色,是中华文明演进轨迹的见证 [1] -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流域重大考古发现促使人们对长江文化的成就、特质和地位进行全新审视,长江文化研究对探寻文明起源和文化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1] 长江文化研究成果 - 近年来长江流域文化研究活跃,整体性发展和区域性研究均成果颇丰,如《长江文明的起源与开发》《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研究》《长江文明史》等著作从综合视角或考古资料角度系统回顾长江文明发展 [2] - 长江孕育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中华文明的标志,其精神内涵应从思维抽象、实践具象、生活气象和数字意象四个维度深入剖析 [2] - 需整合多学科研究长江文化,拓展研究全局视野,明确保护利用的基本维度和价值形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 政策规划与实施 - 2022年8月《"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 [3] - 2025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强调系统阐发长江文化内涵,提出系列举措确保建设持续推进,旨在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 [3] - 基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物资源开展精神标识提炼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