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01调查
icon
搜索文档
最高50%!特朗普再宣称对8国加征关税,缘何摩尔多瓦也上榜?
第一财经· 2025-07-10 07:15
关税加征对象及税率调整 -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巴西、菲律宾、文莱、摩尔多瓦、阿尔及利亚、伊拉克、利比亚和斯里兰卡8个国家加征关税 [2] - 具体税率:菲律宾20%、文莱和摩尔多瓦25%、阿尔及利亚/伊拉克/斯里兰卡/利比亚30%、巴西50% [2] - 与4月相比,伊拉克和斯里兰卡税率从39%和44%降至30%,菲律宾从17%升至20% [2] 巴西关税争议与301调查 - 特朗普批评巴西"不公平贸易行为",威胁若巴西报复将把关税提高至50%以上 [4] - 已指示美国贸易代表对巴西启动301条款调查,暗示税率可能根据巴西市场开放程度调整 [5] - 巴西总统卢拉驳斥并威胁对等制裁,但助手表示报复性关税不会达到50% [5] 小规模贸易国被纳入关税范围 - 摩尔多瓦等国家与美国贸易规模有限(如摩尔多瓦贸易逆差仅8500万美元),但仍被列为"国家安全威胁" [6] - 专家质疑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缺乏连贯战略,计算方式过于简单 [6] - 律师指出政策具有持续性,基于"对等"原则无差别对待各国 [6]
特朗普威胁对铜和药品开征新关税,缘何要对美方“232调查”提高警惕?
第一财经· 2025-07-09 10:26
关税政策更新 - 特朗普政府计划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铜征收50%的新关税,但未透露具体生效时间 [1] - 美国政府正考虑对药品、半导体及其他特定行业征收新关税,药品关税可能高达200% [1][5] - 特朗普将于9日宣布与至少七个国家相关的贸易措施,并计划发送更多信函 [1][9] 铜行业影响 - 纽约铜期货价格飙升13%至每磅5.69美元,创1969年以来最大涨幅 [3] - 纽约铜价较LME期货溢价达"前所未有的"25% [3] - 智利是美国最大精炼铜供应国,占进口量的70%,其次是加拿大和秘鲁 [4] - 美国商务部预计50%铜关税可能在7月底或8月1日实施 [3] 232调查细节 - 2月25日特朗普政府启动对进口铜的232调查,依据国家安全理由 [5] - 调查范围包括矿产铜、铜精矿、精炼铜、铜合金、废铜及其衍生品 [5] - 美国已对钢铝产品实施50%关税,并新增8类钢制家电为"钢铁衍生产品" [6] - 关税计算方法基于产品中钢铁组件价值的50% [7] 国际贸易动态 - 特朗普计划向欧盟发送信函,告知8月1日起实施的关税措施 [10] - 欧盟正寻求与美国达成临时协议,维持10%基准关税并讨论削减25%汽车关税 [10] - 美国已对14个贸易伙伴发出关税通知,税率25%-40%不等 [9] 行业供应链影响 - 智利工业企业协会警告50%关税将导致贸易条件"显著恶化" [4] - 加拿大矿业协会指出美国缺乏足够铜精炼能力,高关税将"损害美国制造业" [4] - 花旗分析师认为50%铜关税将是2025年铜市场的转折点 [3]
特朗普威胁对金砖国家加征10%新关税,外交部回应: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
第一财经· 2025-07-07 12:32
金砖国家与关税立场 - 中方明确反对贸易战和关税战,认为保护主义没有出路 [1][2] - 金砖机制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不搞阵营对抗,不针对任何国家 [1][2] 美国关税政策动态 - 特朗普威胁对与金砖国家"反美政策"一致的国家加征10%新关税 [1] - 美国计划于7月7日中午12点(美东时间)开始发出关税信函或协议 [3] - 相关关税将于8月1日生效,涉及12封不同金额和幅度的信函 [4] - 美国对欧盟、日本、韩国的"对等关税"分别为20%、24%、25%,对东南亚国家如柬埔寨、越南、泰国、印尼的关税分别为49%、46%、36%、32% [5] - 目前仅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其他经济体谈判悬而未决 [4][5] 全球谈判进展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警告,若未达成协议,关税将反弹至4月高水平 [4] - 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称与欧洲和印度的谈判"进展顺利" [6] 法律争议与挑战 -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未授予总统无限制关税制定权,相关关税应被废止 [7][8] - 法律专家指出单边设定关税违反国际法和WTO规则,且在美国国内可能被视为越权 [8] - 即便IEEPA授权被否定,美方可能通过301调查或232调查等工具继续征收关税 [8]
加拿大让步!取消数字服务税后,美加贸易谈判就能恢复?
第一财经· 2025-06-30 14:41
加拿大取消数字服务税 - 加拿大财政部宣布取消数字服务税以推进与美国的贸易谈判 目标在7月21日前达成协议 [1] - 加拿大原计划从6月30日起对科技公司数字服务收入征收3%的税 追溯至2022年收入 美国公司面临20亿美元税款 [1] - 美国此前采取强硬反制措施 包括停止贸易谈判 威胁新关税和启动"301调查" [1] 加拿大政策转向原因 - 加拿大总理表示取消数字服务税有助于实现G7峰会提出的贸易谈判时间表 [3] - 加拿大财政部长称此举将推动加美经济安全关系谈判取得进展 [3] - 政策转向源于美国施压后 加拿大政商界迅速向政府施压要求取消该税项 [3] 行业反应与专家观点 - 加拿大商业委员会呼吁立即取消数字服务税以换取美国取消关税 [4] - 法学专家批评政府忽视数字服务税的贸易风险 认为单方面取消无意义 需达成更广泛协议 [4] 美国贸易谈判整体进展 - 除与英国达成部分协议外 美国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谈判进度不及预期 [5] - 美国多项"232调查"未完成 导致日本 印度和欧盟等不愿达成贸易协议 [5] - 围绕"对等关税"的法律纠纷持续 上诉法院允许关税措施继续执行 最终裁决待定 [5]
特朗普“炮轰”加拿大数字服务税!美国或将对加拿大发起301调查?
第一财经· 2025-06-28 03:32
加拿大的数字服务税是什么? 2025.06. 28 本文字数:1483,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程程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6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文表示,美国刚刚获悉, 加拿大宣布将对美国科技公司征收数字服务税。特朗普称,这是对美国的"直接且赤裸裸的攻击",称 加拿大显然是在效仿欧盟。 特朗普表示,鉴于这项令人震惊的税收,美国特此终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立即生效。美国将 在未来7天内告知加拿大与美国开展贸易将支付的关税。 当地时间6月27日,加拿大总理卡尼在离开会议途中简短地表示,自特朗普发文以来,他尚未与他交 谈。"我们将继续进行这些复杂的谈判,以维护加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卡尼称。 此前,拜登政府也反对该项税收。2024年8月3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美国已请求根据 《美墨加协定》就加拿大的数字服务税与加拿大进行争端解决磋商。但在磋商期结束后,拜登政府并 未采取进一步行动。 最近几周,加拿大和美国的商业团体、代表美国科技巨头的组织以及美国议员都签署信函,呼吁取消 或暂停征收该税。但当地时间26日,加拿大财政部长商鹏飞宣布,不会推迟向科技公司征收数字服 务税 ...
特朗普“炮轰”加拿大数字服务税,美国或将对加拿大发起301调查?
第一财经· 2025-06-28 03:15
美加贸易争端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终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 原因是加拿大对美国科技公司征收数字服务税 特朗普称这是对美国的"直接且赤裸裸的攻击" [1] - 美国将在未来7天内告知加拿大与美国开展贸易将支付的关税 [1] - 加拿大总理卡尼表示将继续进行谈判以维护加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 [1] 加拿大数字服务税政策 - 加拿大数字服务税对在线市场 在线定向广告 社交媒体平台和用户数据相关总收入征收3%的税 追溯至2022年1月1日 2025年6月30日起缴纳税款 [3] - 该税适用于全球年收入达7.5亿欧元(约8.33亿美元)且在加拿大数字服务收入达2000万加元(约1430万美元)的纳税人 影响亚马逊 苹果 谷歌 Meta Uber和Airbnb等科技公司 [3] - 预计该税将在五年内为加拿大政府带来超过59亿加元收入 [3] 美国反对理由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认为数字服务税歧视美国公司 因为只针对美国公司征税而排除本国类似业务公司 [4] - 该税造成巨额追溯性税务责任 将立即对美国公司产生影响 [4] - 美国计算机与通信行业协会(CCIA)称该税将导致美国公司每年损失9亿至23亿美元 [5] 美国可能采取的行动 - 美国财长贝森特预计将对加拿大启动301条款调查 相比其他关税措施 基于301调查的关税将更持久 [6] - 301调查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对他国"不合理或不公正贸易做法"发起调查并建议实施单边制裁 [6] - 2020年美国曾对奥地利 巴西等9国数字服务税发起301调查 [6]
特朗普炮轰加拿大数字税,终止所有美加贸易谈判,威胁征新关税,财长警告301调查将至
华尔街见闻· 2025-06-27 21:44
美加贸易谈判中断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立即终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原因是加拿大计划对美国科技公司征收数字服务税,特朗普称这是对美国的"直接且赤裸裸的攻击" [1][2] - 特朗普威胁将在未来七天内告知加拿大与美国开展贸易需支付的关税 [1][2] - 加拿大此前已对美国农民征收高达400%的乳制品关税 [2] 市场反应 - 加元盘中跌幅迅速扩大,美元兑加元一度逼近1.3760刷新日高,日内涨近0.9% [2] - 加拿大股指冲高回落转跌,10年期加拿大国债收益率短线下挫2个基点至3.28%下方,日内整体跌约6个基点 [2] - 美股大盘涨势一度减弱,标普500和纳指午盘均曾转跌,但最终收涨并创历史新高 [2] 加拿大国内反应 - 加拿大商业团体和政界人士迅速向总理卡尼施压,要求取消数字税 [3] - 加拿大商业委员会CEO建议立即提出取消数字服务税方案以换取美国取消关税 [3] - 安大略省省长再次呼吁卡尼放弃数字税 [3] 美国可能采取的关税措施 - 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可能对加拿大启动"301调查"作为对数字服务税的回应 [5] - "301调查"可能导致的关税行动比基于《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的关税更持久 [6] -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曾裁定特朗普无权对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全面关税,但该裁决目前被搁置至7月31日 [6][7] 谈判背景 - 特朗普与卡尼在G7峰会上曾同意争取7月中旬达成协议 [3] - 加拿大财长曾表示数字税可能作为美加贸易谈判的一部分重新磋商 [4] - 特朗普此前称与加拿大达成协议"是可以实现的",并赞赏卡尼的提议 [3]
美国财长贝森特:我倾向于认为美国贸易代表将启动对数字服务税的301调查。
快讯· 2025-06-27 20:13
数字服务税调查 - 美国财长贝森特倾向于认为美国贸易代表将启动对数字服务税的301调查 [1]
刚挂断中方电话,特朗普突然收到一则噩耗:1800万桶原油被拒之门外
搜狐财经· 2025-06-09 11:45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 - 美国自2018年起对中国开启"301调查",首轮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后续四轮扩大至大规模商品 [1] - 中国对等反制,对美国大豆、汽车、化工品等加征5%-25%关税,重创美国农产品出口 [3] - 2019-2020年美国将华为等列入"实体清单",限制技术获取,并对1200亿、18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15%关税 [3] 关税政策升级 - 2021-2024年拜登延续对华关税,2025年起对中国太阳能晶片、多晶硅加征30%关税 [4] - 2025年美国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后提升至34%甚至125%,中国同步反制并对美商品加征34%-84%关税 [6] - 中国实施稀土等关键资源出口管制,将美国实体列入管制清单并向WTO起诉 [6] 经济影响数据 - 美国贸易逆差从2018年9502亿美元增至2024年12117.5亿美元,90%关税成本转嫁至美国企业和消费者 [7] - 中国对美依赖度超10%的行业(计算机电子、家具、服装纺织)受冲击,但通过内需和产业升级保持经济韧性 [7] - 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因中国停止进口损失超100亿美元,原油出口量降至每日388.3万桶(环比降4%) [8] 能源领域博弈 - 中国停止进口美国原油导致美国出口量降至2020年以来最低点 [1] - 中国转向多元化能源进口,与俄罗斯、欧佩克及卡塔尔(2000万吨乙烷/年协议)合作 [8] 全球产业链冲击 - 全球供应链被打乱,跨国企业被迫调整生产布局,增加成本和运营风险 [10] - 东南亚国家成为生产基地转移选择,依赖中美市场的地区面临出口受阻 [10] 近期进展 - 2025年5月中美达成阶段性协议,美国将额外关税从145%降至30%,美股三大股指应声上涨 [10] - 双方同意建立新经贸对话机制,但结构性分歧仍需解决 [11]
特朗普50%钢铝关税即将生效,专家提醒:未来232和301调查更值得警惕
第一财经· 2025-06-04 12:05
钢铝关税调整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进口钢铁和铝及其衍生制品的关税从25%提高至50%,该政策将于2025年6月4日生效 [1] - 关税调整的主要原因为国家安全,特朗普政府认为当前措施不足以保障国家安全,需要修改 [1][3] - 美国从英国进口的钢铝关税仍将维持在25%,允许两国在7月9日前就新的关税或配额进行协商 [3][4] 232调查和301调查 - 特朗普政府还有多个232调查正在进行中,涉及半导体、制药、木材、铜、重型卡车和关键矿产等行业 [1][5] - 232和301调查针对特定领域或行业发起,可以突破25%的税率限制,未来更值得警惕 [5] -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和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区法院裁定特朗普使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制定关税措施属于越权行为,但232和301调查所征收的关税未受影响 [5] 关税影响 - 美国海关连续发布三项指南,涉及钢材及钢铁衍生品进口关税和铝材和铝衍生品进口关税等,详细内容涉及《美墨加协定》中的一些豁免内容 [4] - 征收钢铝关税将推高美国国内生产成本,损害下游机械、汽车企业的竞争力 [6] - 经合组织报告称,受特朗普关税政策等因素影响,美国经济正在失去动力,今年经济增长率预期从2.2%下调至1.6% [6] 贸易不确定性 - 美国商品的平均关税仅为2%,10%的关税足以抹去许多公司的所有利润空间 [6] - 贸易模式正步入一个持续高度不确定的时期,未来的贸易成本将会更高 [6] - 突然的政策转变已经造成并将继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