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经济

搜索文档
公园夜游、草原观影……暑期游“点燃”文旅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8-12 04:18
公园经济与避暑消费 - 城市公园成为市民游客消暑纳凉热门选择 拉动夏日消费并形成城市活力新亮点[1] - 沈阳北陵公园推出皮影戏与戏曲表演等创新演绎方式 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观看[1] - 观演活动带动冷饮消费 荷花造型雪糕最受欢迎 绿豆沙与奶油质感结合形成特色产品[3] - 荷花与莲藕灵感零食销量良好 消费者购买冰饮搭配荷花小食临窗观赏实景演出[3] - 公园设置非遗文创集市 非遗手作体验与文创摊位人气旺盛 荷花主题系列文创持续热销[5] - 通过沉浸式体验、非遗互动、特色餐饮与主题文创串联 形成观演+互动+消费链条[5] 景区设施与游客增长 - 山东蓬莱阁景区新建八仙过海索道连接古建筑群与老北山景区 游客可360度赏山海胜景[4] - 新索道与后海栈道串联主景区与老北山后海等景点 形成环线使游客量大增[7] - 蓬莱阁景区暑期接待游客76.5万人次 同比增长20%[9] - 景区每天上午在校场开展戚家军操练体验活动 游客可学习拳术与长枪使用[9] 文旅融合与创新体验 - 内蒙古兴安盟那达慕大会融入电影文化 设置电影文化打卡区与草原观影体验[10][11] - 那达慕大会包含搏克、赛马、射箭等传统赛事 另提供布鲁、瑟日等18项民族体育项目体验[11] - 500匹骏马飞驰拉开那达慕盛会帷幕 创新性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影视元素[11]
“避暑候鸟”旅游兴起 激发中国东北消费新活力
新华网· 2025-08-11 01:45
新华社沈阳8月9日电 题:"避暑候鸟"旅游兴起 激发中国东北消费新活力 新华社记者丁非白、洪可润 夏日的江南骄阳似火,而千里之外的鸭绿江畔却凉风习习。幅员辽阔的中国,同一时间的气候差异也非常明显。 "这几天丹东白天最高温才27摄氏度,晚上睡觉还得盖薄被呢。"来自重庆的何玲今年6月就带着82岁的母亲来丹东避暑,"母亲在这里吃得惯、住 得惯,平时还能到鸭绿江边散散步,生活特别惬意。" 旅游平台数据也证实了东北避暑的热门趋势。携程大数据显示,今年暑期(7月15日至7月31日),辽宁在线旅游预订人次同比增长138.14%,预 订总金额同比增长70.58%。多家平台数据显示,东北暑期主要客源地为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地。 在大连市甘井子区的一处老年公寓,来自重庆的王阿姨已经住了一个月:"这里包吃包住每月才3000元,特划算。"公寓负责人介绍,目前这里入 住率已达98%,八成以上是南方老人,不少人直接预订到9月中旬。 更具地方特色的体验式消费受到追捧。在丹东市的一家满族民宿,游客可以跟着房东学做酸汤子、体验满族文化,这样的深度游产品价格比普通 民宿略高,但是依然吸引了不少游客预订。 随着"避暑候鸟"逐渐增多,与之相关的 ...
甘肃武威夏日消费热潮涌动 多维举措点燃城市活力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8-06 10:25
消费市场活力 - 热浪催化多元消费需求 包括冰镇饮品 空调家电 户外露营装备 时令生鲜和水上乐园等[1] - 消费场景涵盖购物中心 社区便民生活圈 夜间市集和线上平台 呈现线上线下融合态势[1] - 政策红利与便民服务为消费热添柴加薪 包括夏日消费券和以旧换新补贴等措施[1] 政策支持举措 - 武威市推出《2025年促消费活动方案》 采用"政策+活动"双轮驱动和"1+4+12+N"布局[2] - 累计投入1181万元资金 举办16场大型促消费活动 包括跨年迎新季和消费品焕新季等[2] - 汽车消费领域投入840万元促销资金 带动3051辆汽车售出 实现销售额3.65亿元[2] - 发放341万元电子消费券 覆盖餐饮 零售和成品油等领域 撬动1900余万元消费额[2] 便民服务网络 - 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包含1259个便利店 407家早餐店和392个综合超市等设施[3] - 成功盘活177间闲置商业铺面 打造21个城区便民市场 涵盖零售 餐饮和美发等业态[3] - 部署1000个废旧物品回收柜 覆盖所有居民小区 结合互联网+回收模式[3] - 上线便民生活圈数字地图 提供实时消费导航服务[3] 实体商业表现 - 红星购物中心作为消费地标 推出夏日狂欢嘉年华活动 包含互动游戏和礼品兑换[4] - 餐饮楼层人气爆棚 火锅店提供免费冰粉和酸梅汤 烧烤摊推出冰镇啤酒套餐[5] - 商场现有近200家商户 涵盖超市 百货 儿童娱乐 餐饮和影院等多业态[5] - 通过新媒体营销矩阵为商户宣传 举办补贴优惠券和消费赠礼等活动[5]
贵州毕节举办民族非遗大巡游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6 01:42
近2小时的巡游和表演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人潮不断涌向巡游队伍,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最后 出场的"洞天福地·花海毕节"主题花车,将百里杜鹃、织金洞、九洞天、阿西里西等毕节景区元素巧妙 融合,演员们手持特色道具,展示毕节文旅魅力。 本报电(记者朱金宜)日前,贵州省毕节市2025年"多彩非遗 魅力毕节"民族非遗大巡游在七星关区举 行。活动现场,10个特色方阵1100余名非遗传承人及演员身着绚丽的民族服饰,迈着整齐的步伐,将彝 族莫轰(唢呐)、大方漆器、金钱棍舞等非遗以极具创意的形式一一呈现,让广大市民和游客近距离感 受毕节非遗的独特魅力。 本次巡游全程3.2公里,巡游队伍自深圳路启程,当街开展文艺演出。市民和游客纷纷掏出手机拍照, 十字路口一时成了欢乐的海洋。"我早上8点起来散步,到这里看到这么多人,也跟上去看看,没想到这 么精彩。"来自广东的避暑游客陈先生看着表演,情不自禁鼓起掌来。 火把熊熊,月琴声声,男女老少伴随着悠扬的芦笙翩翩起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流交融,各 族同胞在这里携手展示昂首奋进的时代新姿。 此次巡游活动是毕节市2025避暑旅游季的配套活动之一。今年避暑旅游季活动以"自然凉·毕燃嗨"跟 ...
湖北竹溪:好生态激活林下“凉经济”
经济观察报· 2025-08-04 09:13
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 - 湖北省竹溪县持续加强森林资源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 科学开展国土绿化 林相季相改造 森林质量提升 退化林修复 中幼林抚育[1] - 森林覆盖率达82.6% 植被覆盖率达87.3%[2]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 汇湾镇秦坪村结合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在林下修建游步小道 开展草坪整理 河边建小木屋等生态旅游建设 将林下经济与乡村旅游相结合 打造露营基地 水上游船 特色民宿 美食体验等农文旅项目[2] - 鄂坪乡慈孝沟村依托鄂坪水库下游汇湾河畔山水森林资源 保留河边原有的沙滩 柳树林 草地等原生态自然景观 引资修建停车场 防晒棚 添置游船 打造"竹溪小三亚"[2] - 新洲镇楠泥湾村利用占地约10亩的200余株珍贵野生楠木古树群 引资修建游步道 办民宿 农家乐 购置观光游艇 开设空中滑索与漂流项目 建设养生度假村 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 开发水上游艇观光 亲水体验 林中赏景纳凉 垂钓探险等旅游路线[2] - 水坪镇大石门村依托古八景和丰富森林资源 建设集自然生态 娱乐休闲 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林下纳凉游乐园区"仙暇小镇" 自去年9月底建成开园后累计接待游客22.6万人次 实现收入300余万元[2] 文旅活动与景区建设 - 充分利用优质森林资源积极举办茶旅文化季 最美赏花季 音乐美食避暑季等文旅体活动[3] - 已建成八卦山 营盘山 龙王垭 夯土小镇 黄花沟 岱王沟 偏头山 十八里长峡等一批林下避暑休闲体验景区[3] - 今年1月-6月全县接待游客1074.86万人次 综合收入达55.71亿元[3]
夏日花样消暑玩法“暑”实精彩 “避暑+文化+夜游”跨界联动多业态消费热力十足
央视网· 2025-08-03 05:41
云南威信夜经济 - 云端炭火烤肉、围炉煮茶等特色服务成为当地夜经济名片,吸引众多游客[1] - 游客在夜幕下享受美食、赏景听音乐,体验小城宁静[1] - 夏季夜晚清凉的气候条件助推夜经济发展[4] 浙江桐乡乌镇消夏节 - 乌镇推出日落泳池音乐派、风物集市等特色活动,打造沉浸式水乡夜游体验[9] - 240小时过境游免签政策扩容带动2025年暑期境外游客显著增长[11] 上海外滩仲夏夜活动 - 外滩中央广场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欢乐仲夏夜"活动,百年建筑穹顶光影与现场乐队表演吸引客流[14] 湖北神农架避暑夜经济 - 依托高山地理优势打造"山珍+蜂蜜"特色烧烤,形成"神农架味道"辨识度[19] - 推出演唱会票根优惠、高铁计次票等政策吸引游客[22] - 木鱼镇夜市结合民俗歌舞、非遗技艺展示等文娱活动[22] 浙江桐庐翙岗村传统民俗 - "喜街"活动通过山泉水漫灌街道实现清洗降温,寓意祛灾纳福[23][27] - 2025年活动规模扩大,游览动线延伸至村口形成完整水街景观带[28] - 米粿、麻糍等桐庐特色小吃在活动中广受欢迎[29]
不止有冷空气,更有烟火气——东北避暑游“清凉”出圈
新华社· 2025-08-03 01:31
东北避暑旅游经济 行业趋势 - 东北三省凭借差异化避暑项目和多元化生活体验成为全国"炙烤模式"下的热门目的地,旅游业态呈现"提档升级"趋势 [2][8] - 避暑经济从传统资源依赖转向"新业态留客"模式,形成露营、夜市、创意街区、街头演出等新消费场景 [7][8] - 三省通过差异化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辽宁主打四季线路、吉林强化"22℃夏天"品牌、黑龙江升级智慧旅游服务,形成区域联动效应 [7][8] 核心项目与数据 - 黑河早市成为国际化打卡地,20元可体验中俄双语消费场景,带动边境游船夜经济 [2][6] - 五大连池火山康养项目激活14座火山资源,开发石海星空营地、矿泉疗养等旅居产品 [3] - 长白山慢行城盘活5个烂尾项目(恩都里社区、书院等),通过破产重整实现闲置资产再利用 [4] - 本溪大冰沟森林公园凭借97%森林覆盖率和夏季冰瀑奇观,打造"天然空调房"概念,周边农家乐单日收入可达千元 [4][5][7] 政策支持 - 2023年7月《东北三省一区旅游业协同发展决定》明确整合气候与自然资源,联合打造"旅居东北"品牌 [7] - 地方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实施"一项目一方案",推动长白山等地闲置资产重整招商 [4] 消费特征 - 游客消费偏好从观光转向深度体验,包括双语砍价、矿泥敷面、慢城课堂等互动项目 [2][3][4] - 人均消费门槛较低(如20元早餐),但衍生消费场景丰富(夜游、康养等)提升综合收益 [2][3]
夏季平均气温20℃ 湖北神农架夜间消费场景“点燃”避暑经济
中国经营报· 2025-08-01 15:57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 神农架林区平均海拔1700米,森林覆盖率91.1%,夏日平均气温仅20℃,具有"华中屋脊"和"华中绿肺"的自然资源优势 [1] - 木鱼镇是神农架林区旅游接待中心和游客集散地,游客接待量占全区80%以上,拥有神农坛、天生桥等景区及滑雪场设施,森林覆盖率94%,年均气温11.6℃ [1] - 木鱼镇旅游业为经济主导产业,拥有32家规模以上酒店和776家民宿,日接待能力超3万人 [2] 文旅融合创新举措 - 木鱼镇通过"茶谷"周活动开展茶文化展、直播带货等,以"五谷文化"为核心探索"文化+旅游+市集"模式,带动商户日均销售额提升 [2][3] - 松柏镇推出消夏美食烧烤季,大九湖镇打造实景剧《盐道往事》和篝火晚会,下谷坪乡展示"土家八大碗"非遗工艺,形成特色夜游体验 [3] 政策规划与增长目标 - 2024年神农架林区重点景区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0%和10.4%,2025年目标接待游客530万人次,旅游收入再增10% [3] - 2025年计划实施旅游均衡发展行动,推动景区游向全域游转变,发展冰雪经济并打造130家中高端精品民宿 [4] 基础设施与品牌升级 - 木鱼旅游度假区已升级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行管委会与镇政府合署办公模式 [2] - 当地正通过夜间活动如露天电影院等弥补山区配套不足,提升游客留存率 [2]
避暑旅游热度持续 多地着力打造避暑旅居目的地
上海证券报· 2025-08-01 01:18
7月,国内多地频频出现高温天气,游客避暑需求保持旺盛。多个在线旅游平台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7 月以来,"避暑游"搜索量大幅上涨,西北、东北、西南地区成热门目的地。 除了长线游,记者注意到,亲水乐园和室内雪场成为市民游客周边游的热门选择。与此同时,旅居避暑 正在兴起,云南、贵州等地正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避暑旅居目的地,释放夏季市场消费潜力。 长线避暑游热度上升 "目前草原上游览项目丰富,不仅有传统的骑马、射箭、越野车等项目,还有低空旅游、民宿咖啡等新 兴业态。在暑假里带孩子去旅行、看风景,让他们朦胧的记忆里填满快乐,我觉得很有意义。"来自上 海的陈女士说。 今年7月,陈女士一家开启了一场20余日的北上避暑自驾游之旅,在内蒙古热门自驾线路的经历尤其让 她印象深刻。 今年暑假,高温热浪滚滚之际,不少游客也像陈女士这样开启了避暑之旅。 7月30日,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发布门票售罄通告称,截至当日9时,九寨沟景区今日门票预订4.1 万张,已达到最大承载量。 室内雪场和亲水乐园成为周边游热门选择 除了长途旅行,也有部分沿海地区游客选择前往周边的室内雪场或亲水目的地等避暑。 "我们一家三口从下午3点换好衣服进去一直 ...
暑期经济一线观察丨一条街,点亮东北小城“夜经济”
新华社· 2025-07-29 12:21
东北不夜城发展现状 - 东北不夜城位于吉林省梅河口市,占地面积达4万平方米,由主街区、长白民俗巷、东北烟火巷等五大板块组成,包含餐饮、非遗、娱乐等商户200余家 [4] - 自2021年投入运营以来,东北不夜城荣获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称号,成为东北热门网红打卡地 [4] - 街区多元业态集聚,包括宁夏牛肉饼、北京水爆肚、宁波鱼丸汤等各地小吃,满足游客和市民休闲消费需求 [2] 夜经济发展模式 - 东北不夜城通过深挖潜力、创新模式,推动夜经济向品牌化、品质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6] - 街区火爆带动周边知北村、海龙湖公园等景区快速发展 [6] - 梅河口市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理念,在对夜间经济不断扩容提质的同时,聚焦"22℃避暑"设计主题线路与产品 [6] 城市旅游发展策略 - 梅河口市策划开展大学生音旅大赛、路亚之都梅河消夏周等特色活动,打造全域避暑新生态 [6] - 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梅河口市通过夜间经济提升城市形象魅力,促进就业创业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