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赛道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中信建投 新赛道为何成为投资胜负手?
2025-06-26 14:0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非银金融、银行、新赛道(新消费、机器人、人工智能、创新药、AI、半导体、科创、人形机器人)、红利、稳定币、固态电池 - **公司**:新华制药、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猫哥平、蜜雪集团、阿里巴巴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市场行情驱动力**:市场行情主要驱动力是流动性和风险偏好持续改善,历史性弱美元趋势、资本市场政策支持、整体流动性环境改善、地缘政治风险缓和、全球股市上涨、政策和产业利好、非银金融放量拉伸等因素推动市场上涨[2] 2. **资金流向影响市场**:充裕流动性下,中长期资金推动银行板块上行,活跃资金涌入新赛道和新兴主题热点,形成银行搭台、新赛道唱戏格局,推动市场上涨[3][4] 3. **下半年行业配置思路**:集中在赛道投资,类似2020 - 2021年,全球流动性宽松和结构性景气方向是基础,新机制药(新消费、机器人、人工智能、创新药)是关键,稳定币和固态电池有成为新兴赛道潜力[5] 4. **2025年与上轮赛道投资高峰不同**:2025年被动投资(ETF)占据更大话语权,反映市场结构转变,影响行业配置策略[6] 5. **主动权益有望跑赢被动投资**:产业上,新赛道技术迭代快、路线多样,适合主动权益前瞻布局;市场上,新赛道公司业务复杂,市值难反映质地,主动权益可深入研究调仓;投资上,主动权益可挖掘隐形冠军、避开落伍企业,灵活调仓应对变化[7][8] 6. **资金流入影响新赛道投资**:主动权益通过赛道发掘获超额收益会形成资金正向反馈,吸引大量资金流入,如今年一季度某基金净申购超70亿元推动股价上涨[9] 7. **下半年及未来新赛道配置策略**:继续看好红利作底仓,积极拥抱新兴赛道及主题热点,可选择专注赛道的公募基金或多赛道轮动,关注人形机器人、新机制药、新消费和人工智能[10][11] 8. **新消费和创新药板块表现及原因**:近期回调,因前期高风险偏好资金转移致过热,港股相关指标表现疲软,港汇触发弱方兑换保证可能致流动性紧缩[12] 9. **港股受短期因素扰动**:受中东局势、资金行为、前期市场过热等短期因素扰动,但已出现较强反弹行情[13] 10. **港汇触及弱方保证影响港股**:问题未解决,可能影响港股流动性,使港股弹性不及A股,拖累新消费创新药[14] 11. **推荐赛道**:AI、半导体和科创板块,AI产业趋势和景气度上升,国内企业有技术突破,半导体产业政策催化,科创板块有改革和政策支持[15] 12. **2025年核心判断**:赛道投资复兴,新赛道是关键,下半年以红利为底仓,拥抱新华制药和四大新兴赛道,各赛道有具体看好领域[16] 13. **下半年具体配置建议**:以红利为底仓,把握赛道轮动机会,看好AI技术、半导体、人形机器人技术以及科创主题相关机会[1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今年一季度某基金净申购超过70亿元,流入资金配置到押注赛道推动股价上涨带来超额收益[9] - 可选择压住专门研究某个赛道方向的公募基金产品或在多个赛道间轮动配置进攻端资金[11]
消费还在降级吗?
海豚投研· 2025-06-15 11:00
新消费概念解析 - 当前市场将表现优异的消费股拼凑成"新消费"概念,但实际涵盖的品类如宠物经济、黄金珠宝、奶茶果饮等与传统消费升级逻辑不符[2][3] - "新消费拼盘"本质是A股赛道投资思维的延伸,但消费行业特性决定其更适合个股阿尔法机会而非赛道贝塔机会[4] - 消费股投资核心在于个股选择,典型表现为"三年一倍,十年三倍"的长牛特征,与科技股暴涨暴跌走势形成鲜明对比[5] 消费行为心理学 - 消费行为受消费习惯与收入预期双重驱动,具有欲望表达、社交场景属性及习惯刚性三大心理特征[8][9][11] - 通缩背景下呈现"心理补偿"式消费结构调整,表现为"平价替代"(同质低价)与"悦己消费"(同价高质)两大趋势[12][13] - 边际消费倾向高的年轻群体推动低渗透率品类(潮玩、免税等)增长,但其易变性导致网红产品生命周期较短[26][27][28] 消费行业投资框架 - 消费股研究需聚焦龙头公司和大单品,把握估值波动带来的加仓机会,长期赔率优于短期爆发力[10] - 现象级爆品投资需突破传统估值框架,重点关注出圈三部曲:小众标签→社交传播→大众化营销[32][33] - 渠道变革每十年重塑行业格局,新零售崛起助力二线品牌突围,渠道跟踪成为关键研究维度[40] 消费趋势本质 - 性价比始终是消费第一性需求,茅台等奢侈品的溢价本质仍是使用价值(社交符号)的体现[15] - 未来品牌将呈现低毛利、跨品类、调性分层特征,通过规模效应而非品牌溢价获利[17] - 兴趣消费破圈需平衡小众内核与大众化扩张,泡泡玛特闭环模式具备不可复制性[20][21][24] 爆品投资方法论 - 爆品销售拐点难以预测,需通过渠道数据紧密跟踪,避免过早判断市场空间与估值顶部[34][35][36] - 产品基因决定长期潜力,强爽案例显示非常规需求爆发后终将回归正常定位[38] - 消费复苏中低渗透率品类弹性更大,重点关注高边际消费倾向人群驱动的结构性机会[26][31]
消费还在降级吗?
海豚投研· 2025-06-14 07:45
新消费概念解析 - 当前市场将表现优异的消费股拼凑成"新消费"概念 但实际涵盖的宠物经济、黄金珠宝、奶茶果饮等与传统消费升级逻辑不符 [2][4] - 新消费拼盘本质是A股赛道投资思维的延续 但消费行业特性决定其更适合个股阿尔法机会而非行业贝塔机会 [5][6] - 消费股投资核心在于个股选择 未来大市值消费企业更可能呈现"三年一倍 十年三倍"的慢牛走势 [7][8] 消费行为心理学特征 - 消费行为受消费习惯与收入预期双重影响 具有欲望表达、社交场景驱动和生活习惯刚性三大心理特征 [13][14] - 通缩背景下的"消费降级"实质是带有心理补偿的消费结构调整 表现为"档次相同价格更低"或"档次升级价格不变"的平价替代趋势 [15][17] - 平价替代催生零食折扣店等新业态 其特点是品牌商品与白牌商品共存 兼顾性价比与购物体验 [18] 消费行业投资方法论 - 优秀消费股具备业绩稳定、估值偏高、阶段性杀估值三大股价特征 需注重长期赔率和估值把握 [9][10][19] - 消费行业第一性原理是性价比 包括茅台在内的品牌溢价都需建立在实用价值基础上 [23][24] - 未来品牌将呈现低毛利、跨品类、调性分层等特征 通过规模效应而非品牌溢价获利 [26] 兴趣消费与爆品逻辑 - 兴趣消费需突破小众天花板 泡泡玛特通过商业闭环实现IP迭代与渠道扩张的良性循环 [30][33] - 边际消费倾向高的年轻群体是新品渗透关键 但其喜新厌旧特性导致网红产品生命周期短暂 [39][41] - 爆品出圈需经历小众圈层形成、社交媒体传播、大众化营销三部曲 最终依赖产品自身的大众基因 [46][48] 渠道变革与行业格局 - 新零售渠道崛起重塑快消品竞争格局 使部分二线品牌获得逆袭机会 [57] - 渠道业态具有十年周期特性 每次变革都伴随消费龙头更迭 反映生活方式变迁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