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威慑

搜索文档
英国宣布全面转向“战备状态” 此时重提核威慑有何背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04 10:32
英国国防现代化战略 - 英国宣布追加150亿英镑投资于核威慑体系 包括建造12艘新的攻击型核潜艇 [1] - 战略目标为强化远程打击与网络作战能力 推进国防现代化 [1] - 政府以"战时速度"推进该计划 显示其战略紧迫性 [1] 国际战略意图 - 英国试图通过军事建设维持和提升全球影响力 特别是在脱欧后国际地位下降的背景下 [2] - 俄乌冲突 中东和亚太局势变化促使英国加强军事准备 [2] - 核潜艇等先进军事工业被视为维持大国地位的关键支撑 [2] 国内政治经济考量 - 国家安全议题被用作团结国内各方势力 弥合社会分裂的工具 [4] - 军工生产计划旨在拉动经济增长 创造就业机会 [4] - 该战略是斯塔默政府变革计划的核心支柱 [4] 实施挑战 - 英国财政困难 经济增长面临挑战 150亿英镑投资来源存疑 [7] - 核潜艇建造依赖美国技术支持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7] - 需解决议会支持和利益群体矛盾等政治障碍 [7] - 核威慑的实际效果存疑 更多是政治象征意义 [7]
100岁老人如何理解AI
虎嗅APP· 2025-05-08 13:13
基辛格对AI的战略视角 - 将AI类比为冷战时期的"核武器",认为其将重塑全球权力格局并导致世界分裂 [5][7] - 强调中美两国在AI领域的投入位居全球前两位,需尽早开展对话以避免分歧扩大 [6] - 指出AI技术比核武器更复杂,因其民用化特性导致各国投入不透明且难以控制 [9] AI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AI可能重新划分全球格局,融入国家治理和军事战略的国家(如中美欧)将获得优势 [9] - 预测各国将建立国家级AI管理部门,对内确保技术领先,对外形成国际监督联盟 [10] - 认为实体战争不会发生,外交手段(如威慑、协商)将成为管理AI冲突的主要方式 [11][12] 历史经验与AI时代关联 - 基于核战略经验提出"有限战争"概念,主张将AI转化为政治工具而非全面对抗 [6][12] - 指出AI的不可预测性(如算法介入战争)使传统核威慑策略难以直接移植 [9] - 警示AI可能引发新型安全威胁,例如民用产品(如AI陪伴应用)成为潜在武器 [9] 基辛格的政治立场与AI观点 - 其外交策略核心始终围绕维护美国全球领导地位,AI被视为战略筹码 [13][14] - 对AI持中立态度,既不盲目乐观也不过度担忧,强调其作为国际谈判工具的价值 [14][15] - 临终主张通过"管理冲突"而非消灭冲突来应对AI时代的国际竞争 [16][17]
100岁老人如何理解AI
虎嗅· 2025-05-08 07:39
基辛格对AI的战略定位 - 将AI类比为冷战时期的核武器,认为其将重塑全球权力格局并导致世界分裂 [5][11] - 强调中美两国在AI领域的投入位居全球前两位,需尽早开展对话以避免分歧扩大 [6] - 指出AI技术比核武器更复杂,因其民用化特性导致投入不透明且可能通过非军事场景(如社交媒体算法)引发冲突 [13] AI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预测AI将重新划分全球优势,融入国家治理和军事战略的中美欧将获得更大话语权 [13] - 认为AI时代超级大国间的猜疑将加剧,小国面临更大安全威胁,并以TikTok在美国的遭遇为例说明技术竞争的地缘政治化 [15] - 提出AI应作为"核威慑"工具,通过外交协商实现均衡而非实体战争 [18][19] 基辛格的外交策略延伸 - 主张建立国家级AI管理部门,对内确保技术领先,对外协调全球监督与沟通 [17] - 反对"中美必有一战"的论调,强调灵活外交手段(对话、威慑、妥协)是维护利益的最低成本方式 [18] - 延续其"离岸平衡"理念,将AI视为维护美国领导地位的战略筹码 [22][23] AI技术的双重性 - 认为AI既是危险(加剧冲突不可控性)也是机会(重构国际秩序) [12][13] - 区别于硅谷的乐观或哲学界的伦理担忧,基辛格以实用主义视角将AI定位为政治谈判工具 [24][25] - 临终建议美国政客通过"管理冲突"而非消灭冲突来应对AI时代的挑战 [26][27]
能源断供、核威慑、北约内讧…欧洲在俄乌战场输掉的不止尊严
搜狐财经· 2025-04-30 22:57
地缘政治格局 - 俄罗斯与美国的乌克兰问题对话仍在持续,欧洲各国对此高度关注 [1] - 俄罗斯虽GDP仅相当于中国广东省,但凭借1700万平方公里国土、6000枚核弹头和横跨11个时区的战略纵深,对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等邻国构成威慑 [2] - 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国家联盟"运作近30年,乌克兰东部四州的实质性控制使"新苏联"轮廓逐渐清晰,黑土地粮仓+顿巴斯工业区+克里米亚军港组合助力俄罗斯重建地缘霸权 [6] - 摩尔多瓦的德左地区出现亲俄武装骚动,哈萨克斯坦2022年未遂政变被视为俄罗斯影响力测试,美国智库警告俄罗斯下一个目标可能是加里宁格勒 [7] 欧洲安全与能源困境 - 北约陷入分裂:东欧国家要求直接派兵乌克兰,德国重启"北溪-3"天然气管道谈判,法国核潜艇进入黑海,暴露欧洲安全靠美国、能源靠俄罗斯的软肋 [4] - 美国通过军火贸易和液化天然气出口,三年内从欧洲吸走超过2万亿美元,德国市民支付十倍电价,得克萨斯州页岩气商人受益 [4] - 意大利面价格暴涨400%,德国汽车厂因缺钛合金停产,匈牙利总理提议与普京直接谈条件,欧盟峰会因天然气价格分歧演变成闹剧 [11] 核威胁与军事对抗 - 法国宣布"阵风战机搭载战术核弹头待命",俄罗斯试射"萨尔马特"洲际导弹,欧洲安全逻辑崩塌,依赖"核模糊"应对俄罗斯常规军力优势 [9] - 乌克兰扎波罗热核电站三年内17次遭炮击,泄漏警报引发东欧恐慌,潜在核灾难可能使半个欧洲变成无人区 [9] 欧洲战略反思 - 欧洲正为30年战略短视付出代价,能源命脉被掐断、核威胁高悬、内部共识瓦解、沦为美国战略棋子 [13] -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指出将俄罗斯推出欧洲导致今日苦果,地缘政治只有利益计算,普通欧洲人面临生活成本飙升 [13]
欧洲急了,波兰讨论核武器,“法国核武器+德国资金”保得住欧洲吗?
华尔街见闻· 2025-03-08 09:53
波兰国防政策调整 - 波兰总理Donald Tusk提出考虑获取核武器以应对俄罗斯威胁及美国可能从欧洲撤退的风险 [1] - 计划将军队规模扩大一倍至50万人并建立针对所有成年男性的义务军事训练制度 [1] - 2024年波兰国防预算预计达到GDP的4.7% 为北约成员国中最高水平 [1] 德国财政与国防政策 - 德国候任总理默茨提出"不惜一切"重振经济加强国防 超过1%的国防支出将被豁免在债务刹车之外 [2] - 德国主要政党同意启动5000亿欧元(约5280亿美元)基础设施基金 投资交通能源电网和住房等领域 [2] - 德银评价该计划为"德国战后历史上最重要的范式转变之一" [3] 法国核威慑能力讨论 - 法国总统马克龙回应德国提议 愿意与欧洲国家探讨法国核威慑能力为整个欧洲提供安全保障 [4] - 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等国表示有兴趣探讨法国提出的欧洲核保护伞方案 [5] - 法国核武库规模小于美国 其使用原则规定只在极端自卫情况下才会使用 [5] 法国国内反对意见 - 法国最大反对党国民联盟领导人勒庞批评马克龙"破坏法国的威慑模式" [6] - 保守派共和党高级议员沃基兹反对与欧洲分享核按钮 [6] - 法国防长勒科尔尼强调"核威慑是法国的 且将继续如此" [6]
乌克兰,突发!美国,重大决定!
券商中国· 2025-03-06 05:24
俄乌局势最新动态 - 美国五角大楼自莫斯科时间3月4日2时起暂停对乌克兰所有类型的军事援助,包括在途武器 [1][2] - 美国切断与乌克兰的情报共享,可能严重影响乌军打击俄军的能力,尤其是对移动目标的精确打击 [2][3] - 特朗普政府要求基辅展示和谈意愿作为恢复援助的前提条件 [2] 战场形势 - 俄军控制顿涅茨克地区普里沃尔诺耶定居点,并在哈尔科夫等方向发动攻势,击退乌军多次进攻 [3] - 俄军过去一天摧毁乌军坦克、装甲车等多件装备,击落51架无人机,拦截6枚航空制导炸弹 [3] - 乌军同日报告前线发生59次战斗,在多个方向阻止俄军进攻,并袭击俄军人员集中区及弹药库 [3] 欧洲反应 - 法国总统马克龙称美国减少对乌支持增加欧洲安全不确定性,主张欧洲需在乌部署军队保障未来和平协议 [5][6] - 马克龙指俄罗斯为欧洲长期威胁,宣布启动法国核威慑力量保护欧洲盟国的战略讨论 [6][7] - 欧盟特别峰会聚焦对乌支持及欧洲防务议题 [8] 国际外交动向 - 英国国防大臣访美讨论乌克兰问题及北约合作,重点涉及对乌军援持续性和未来安全保障 [9] - 英美推动长期和平计划,可能包含北约框架外的对乌安全承诺 [9] - 英国组织欧洲多国会议讨论组建"自愿联盟"为乌提供安全保障 [10] 俄方回应 - 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嘲讽马克龙言论,称其总统任期结束后将"永远消失" [6] - 俄外交部质疑法国大使访俄意图,讽刺马克龙关于欧洲最强军队的表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