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产业升级
icon
搜索文档
3403.96%关税,暴击新能源大佬的女儿们
36氪· 2025-05-06 12:59
新能源行业女二代接班现状 - 通威集团刘舒琪、天齐锂业蒋安琪、天合光能高海纯三位女性接班人在2023年起陆续从父辈手中接管千亿上市公司 [3] - 接班时正值新能源行业下行期 面临营收利润双降和巨额亏损 通威2024财年出现巨额亏损 天齐锂业2023年亏损79亿创最差业绩 [6][7] - 天合光能高海纯曾计划分拆子公司"天合富家"上市未果 估值从200亿缩水至70亿 公司市值蒸发过千亿 [7] 行业环境与挑战 - 2023年新能源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上下游产品价格暴跌 全球进入低谷期 [6] - 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累计加征104%关税 锂电池关税达82.4% 并对东南亚四国最高加征3403.96%关税 [8] - 中国光伏企业被迫转移产能 天合光能在得克萨斯州建5GW组件工厂 预计2025年满产 [9] 企业应对策略 - 通威集团开拓澳大利亚、墨西哥等新兴市场 [10] - 天齐锂业将海外营收占比降至8.9% 主攻日韩市场 并掌控澳大利亚锂矿和智利盐湖实现资源100%自给 [10] - 天合光能加大欧洲、亚洲和南美洲市场投资 减少对美国单一市场依赖 [9] 行业政策与前景 - 2024年12月起中国将光伏产品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至9% 推动产业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 [11] - 中国新能源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势突围 短期关税围剿可通过技术突破应对 [11] - 行业龙头地位仍在 只要业绩修复 资产可重估 [11]
3403.96%关税,暴击新能源大佬的女儿们
36氪· 2025-04-29 07:52
新能源行业二代接班现状 - 通威集团刘舒琪、天齐锂业蒋安琪、天合光能高海纯三位女性接班人在2023年起陆续从父辈手中接管千亿级上市公司 [1] - 接班时正值行业下行周期:新能源上游材料及产品价格暴跌,全球产业进入低谷期 [2] - 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加征最高3403.96%关税,迫使企业开启产能转移 [1][4] 企业历史表现与接班背景 - 2020-2022年行业上行期:通威股份市值曾突破3000亿,天齐锂业2022年净利润241亿(同比+1060%),天合光能市值超千亿 [2] - 接班后业绩承压:通威2024财年巨额亏损,天齐锂业2024年亏损79亿(历史最差),天合光能市值蒸发超千亿 [3] - 天合富家分拆上市计划被叫停,子公司估值从200亿缩水至70亿 [3] 国际贸易环境冲击 - 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累计加征104%关税,锂电池关税达82.4% [4] - 东南亚产业链受打压: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成为美国"双反"调查新目标 [4] - 企业应对措施:天合光能在美国得州建5GW组件工厂(2024年11月投产),通威开拓澳大利亚、墨西哥市场,天齐锂业海外营收占比降至8.9% [5] 企业战略调整与优势 - 资源控制:天齐锂业实现锂资源100%自给(澳大利亚锂辉石矿+智利盐湖) [5] - 父辈支持:高纪凡任天合光能联席总裁,蒋卫平参与战略规划 [5] - 政策影响:中国将光伏产品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至9%(2024年12月起) [5] 行业核心竞争力与未来挑战 -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本优势 [6] - 二代接班人需同时应对行业周期低谷和国际贸易摩擦(如特朗普政策变动) [7] - 企业仍具龙头地位,业绩修复后资产可重估 [6]
龙蟠科技:“4321"技术进化路径背后的生态阳谋
格隆汇APP· 2025-03-21 10:36
核心观点 - 龙蟠科技通过四项前沿新技术发布(四代高压实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三代低电导率冷却液、二代燃料电池催化剂、一代磷酸铁锂再生技术),构建新能源材料全生命周期闭环生态,实现从材料供应商到规则制定者的战略转型 [1][6][7][8] - 公司技术突破聚焦能量密度提升(四代材料压实密度>2.6g/cm³)、成本优化(二代催化剂铂载量削减33%)及可持续性(火法再生技术),直击产业升级核心痛点 [4][6][7] - 通过国际化合作(LG百亿订单)、垂直一体化布局及差异化产品矩阵,公司正重塑新能源材料行业竞争格局 [10][12][13] 技术突破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 四代高压实磷酸铁锂采用一次烧结工艺突破传统湿法瓶颈,解决高成本问题并提升能量密度,下游应用包括宁德时代神行PLUS电池、比亚迪闪充刀片电池等 [4][6] - 一代再生技术利用废旧极片/电芯独创火法工艺,与华为联合申请专利,为2025年动力电池退役潮提供解决方案 [6] 氢能与冷却液 - 二代燃料电池催化剂采用铂钴合金工艺,在性能不变前提下将贵金属铂载量降低33%,推动燃料电池汽车降本 [7] - 三代冷却液抗金属腐蚀性能达国标5倍,显著提升电池散热效率 [6] 行业趋势 - 磷酸铁锂需求激增:2023年12月中国出口量达910.93吨(环比+172.37%),高压实材料成为产业链价值重构关键变量 [4][14] - 2025年新一代铁锂电池将冲击高端市场,技术迭代加速(快充/能量密度/低温性能) [5] 商业布局 - 订单锁定:与LGES签订26万吨磷酸铁锂订单(价值近百亿元),2026-2030年向Blue Oval供应材料 [12][13] - 产能释放:2024年前三季度磷酸铁锂销量同比+77.6%,Q2起产能利用率持续高位 [15] 估值逻辑 - 市场低估技术溢价: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转正,亏损同比收窄,行业供需改善(预计2025年Q2进入价格修复区间) [15][17] - 业务属性从周期股转向成长股,技术护城河(全生命周期布局)支撑长期估值提升 [16][17] 战略定位 - 确立"全球绿色新能源核心材料领导者"目标,通过"材料-电池-回收"闭环战略构建可持续生态 [8][10] - 印尼建厂获主权基金注资,成为唯一海外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中国供应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