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

搜索文档
聚焦“民生实事”……无锡举行“切实扛好经济大市挑大梁责任”首场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扬子晚报网· 2025-08-29 09:04
核心观点 - 无锡市政府通过系列民生工程聚焦癌症防控、养老服务、就业促进、城市环境提升、教育扩容及文化设施建设 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社会服务水平 [1][3][4][5][6][9][10] 癌症防控体系 - 在省内率先开展全民癌症防控行动 连续三年将癌症筛查纳入民生实事项目 构建"防筛诊治康"全周期防控体系 [3] - 建成国家标准化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无锡分中心 成为省内唯一与国家癌症中心合作的城市 [3] - 累计116.19万居民参与筛查 评估高危人群27.44万人次 诊断癌前病变及"五癌"3323人 高危人群检出率显著高于非高危群体 [3] - 癌症年龄标化死亡率从2020年95.34/10万降至2024年80.80/10万 显著低于全国水平 [3] 养老服务建设 - 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154万 占总人口29.46% 医养及助餐需求突出 [4] - 全市150家在业养老机构提供约4万张床位 护理型床位占比超80% [4] - 创新实施"锡心医养"社区居家"332"行动 20个部门及8个板块联动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4] - 建成157家助餐中心及709处社区助餐设施 实行差异化补贴政策 将服务人次与运营补贴挂钩 [4] 就业创业支持 - 截至7月底江阴市新增城镇就业1.82万人 [5] - 通过"线下+线上、定点+移动"服务模式提供超4.4万个就业岗位 [5] - 发放创业补贴230万元及富民创业担保贷款420万元 扶持自主创业2085人 [5] - 新建6家高校引才联络站(累计66家) 新引进大学生1.02万人 [5] - 新增技能人才6245人(含高技能人才1719人、数字技能人才1709人) [5] 城市环境优化 - 对151个区域性综合提升单元实施1319个专项全要素改造 开展5个小专项行动(街景游园提升/垃圾运输/投放房维护/公厕补缺/夜市规范) [6] - 支持57个综合体及商业街设置外摆位 开展43个特色集市 设置432处便民服务及瓜果摊点(共4164个) [6] 教育资源扩容 - 普高学位供给率达68.23% 通过高中改扩建、职普融通班、新设联合高中及民办学位扩充等方式持续提升供给 [9] - 梅村高中空港分校等三所分校已启用 无锡一中经开分校等完成首届招生(明年启用新校区) 无锡一中梁溪分校计划明年招生 [9] - 开通117条校园定制公交线路 实现幼儿园到中小学全覆盖 [9] 文化设施建设 - 无锡美术馆预计2024年底试运营 2025年上半年举办国际首展 交响音乐厅计划2026年元旦以新年音乐会启幕 [10] - 建成103个"钟书房"阅读空间 111个公益小剧场 "百宅百院"文物活化工程及"艺术拾珍"公共文化空间计划 [10] - 上半年开展超1200场文艺展演及阅读活动 81个阵地开设295门夜校课程 [10] - 2025太湖文化艺术季计划9月推出近160场活动 预计覆盖超百万人次 [10]
10000张西安文化惠民卡今日上午10点限时开抢
西安日报· 2025-08-28 04:10
政府补贴计划 - 西安市政府通过"政府补贴+低价申领"方式推出10000张文化惠民卡 每张卡市民支付100元即可获得500元消费额度 补贴幅度达400元 [1] - 惠民卡面向西安市户籍市民及在西安就读的大学生群体 实行实名制电子会员卡管理 每人限购一次 [1] - 该卡有效期自购入日起至2025年10月31日 覆盖演出类型包括舞剧 歌剧 儿童剧 音乐会及科普创意秀等多元艺术形式 [1] 文化消费促进措施 - 惠民卡涵盖多部重磅演出剧目 包括《牡丹亭》南昆传承版 张国立主演话剧《断金》 陕西人艺《白鹿原》及法语原版音乐剧《莫里哀》等高端演出内容 [1] - 主办方旨在通过该计划降低市民观演成本 激发文旅消费活力 促进文化消费市场繁荣发展 [2] - 申领流程通过"西安文旅"微信公众号实现 需完成手机号绑定与实名认证 支付100元即可完成领卡操作 [1] 市场推广策略 - 惠民卡于8月28日10:00准时上线发售 主办方提醒市民提前准备准时参与抢购 因数量有限需避免错失机会 [2][3] - 该计划设计覆盖亲子家庭与文艺爱好者等多类群体 通过高性价比方式吸引市民走进剧场体验艺术魅力 [1][2]
2025年滨江区“滨艺众享”文化惠民活动火热开启
杭州日报· 2025-08-19 02:12
文化惠民演出活动 - 2025年滨江区"滨艺众享"文化惠民演出于8月17日晚在长河街道江汉社区正式启幕,将持续四个月 [1] - 杭州五大市属文艺院团将为滨江市民带来80余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1] - 活动采用"你点我送"形式,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提供高品质、接地气的艺术体验 [1] 开幕演出内容 - 杭州话剧艺术中心演出话剧《北上》选段《启航》,该剧改编自徐则臣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 [1] - 诗朗诵《钱塘潮起处,滨江展宏图》作为全新创作的滨江文化主题节目,展示滨江区发展历程 [1] - 演出包含舞蹈《万象峥嵘》与《美好生活》,女声独唱《下一个天亮》《世界赠予我的》,男生独唱《无名的人》《知足》 [2] - 杂技《高层晃管》和互动魔术秀《焰火飞鸽》等节目精彩纷呈 [2] - 越剧《白蛇传·断桥》、国潮民乐演奏《新赛马》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2] 活动意义与规划 - 演出以杭州市市歌《梦想天堂》作为结尾 [2] - 活动是"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一站,将开启全年文化惠民演出 [2] - 未来将持续推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为区域文化生态建设注入持久活力 [2]
从溯源到实践:浸润人心的文化力量
杭州日报· 2025-08-11 02:28
文化工程建设 -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20年 已出版百余部专著 承担4个重大项目及84项子课题 填补多项学术空白[2] - 南宋史研究中心出版50卷《南宋史研究丛书》 改变宋史研究"重北轻南"格局 助力杭州成为全球南宋史研究中心[2] - 贺知章文化IP系统打造 连续举办文化节 编撰出版相关书籍 开发主题文创 提升文化影响力[3] 文化标识培育 - 宋韵文化入选首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 上城区作为宋韵文化核心区域推动文化可观可感融入生活[3] - 西子廊桥"文艺赋美"盲盒音乐会登上央媒 探索文化+路径 让文化气韵流动 提升游客体验[3] - 跨湖桥遗址八千年独木舟文化保护 贺知章研究会成立 形成传承研究合力[3] 文化经济融合 - 传统文化与经济结合打开新空间 从悟空一棒到水袖一挥 从西湖一景到村咖一杯[4] - 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建议建设数字文化创新基地 培育文化科技项目 打造融合消费场景[4] - 培育文化科技跨界人才 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科技产业集群[4] 生态文明实践 - 安吉余村案例展示"两山"理念实践 杭州市入选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 无废指数连续3年全省第一[5] - 文化特派员制度全国首创 专业人才下沉乡村 开展文艺活动 挖掘文化遗产 激活乡村文化活力[5] - 文化特派员将优质文化资源引入乡村 满足群众精神需求 缩小城乡文化差距 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5] 公共文化服务 - 20年来各类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形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6] - 杭州图书馆打造"一键借阅"平台 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系统线上可借 书店可借及数字阅读[6] - 创建银龄友好和视障阅读空间 提供无差别服务 讲好西湖传说 活化馆藏古籍[6] 基层文化阵地 - 社区文化家园作为基层小阵地发挥大作用 提供丰富文化活动与精神滋养[7] - 天新社区以"汇・新三馆"为载体 为居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 促进社区和谐[7] 文化教育融合 - 浙江中医药大学创作中医药主题舞台艺术作品 大型原创话剧《大医精诚・寻找孙思邈》推动文化多元传播[8] - 中医药文化校园浸润 青年学子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文化精髓 探索中医药特色美育创新路径[8]
文化惠民新举措:上海电影消费券点燃暑期国庆观影热情
搜狐财经· 2025-08-01 10:38
电影消费券发放计划 - 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猫眼影业承办"乐影上海"2025电影消费券下半年发放活动 活动周期为2025年8月1日至11月30日 [1] - 消费券分为三类:普惠类每日10:00和16:00发放(周一至周四发放30元+60元券 周五至周日发放20元+40元券) 特色展映类每日相同时段发放20元+40元券 文娱联动类仅限购买上海演出项目(门票金额≥60元)用户领取30元+60元券 [1] - 用户领取限制:普惠类每月最多2次(周末1次20+40元券 工作日1次30+60元券) 特色展映类每月1次20+40元券 文娱联动类每月1次30+60元券 [3] - 消费券使用规则:单次领取后24小时有效 未使用或退票仍计入资格 普惠类和特色展映类仅限上海本地用户 文娱联动类定向推送给演出购票用户 三类券不可叠加使用 [3] 特色展映影片阵容 - 首批公布4部影片:《F1:狂飙飞车》《长安的荔枝》《浪浪山小妖怪》《南京照相馆》涵盖历史、现实、奇幻与体育题材 [1][17] - 《F1:狂飙飞车》为国际合拍赛车题材 由约瑟夫・科辛斯基执导 布拉德・皮特主演 汉密尔顿制片 采用90%实拍镜头 豆瓣评分8.6 票房破10亿元 [19] - 《长安的荔枝》改编自马伯庸小说 由大鹏自编自导自演 讲述唐朝小吏从岭南运送荔枝至长安的故事 制作耗时近两年 [21] - 《南京照相馆》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背景 由申奥执导 刘昊然等主演 豆瓣评分8.5 通过小人物故事展现历史记忆 [22] - 《浪浪山小妖怪》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奇幻动画 基于《中国奇谭》IP 采用水墨动画技术 包含1800多组镜头和2000余张场景图 [24] 平台与渠道覆盖 - 消费券通过猫眼App、微信小程序、美团App、大众点评App四大平台发放 支付支持微信、支付宝、云闪付 [4][6] - 适用范围为上海市所有商业电影院 文娱联动类需先购买演出票后方可领取 [4] - 用户购票后可额外获得美团66元美食权益或旅游优惠券(酒店12元券、度假45元阶梯满减券) [4] 消费刺激机制 - 消费券设置不同使用门槛:普惠类满59.8元可用(单人券)或满799元可用(双人券) 特色展映类满39.9元可用(单人)或满798元可用(双人) [3] - 活动通过"观影+衍生消费"联动模式 结合电影消费与本地生活服务(美食、旅游) 进一步激活实体消费 [4][25]
从“一书之需”看上城“文化惠民”的温度
杭州日报· 2025-07-23 02:14
核心观点 - 上城区通过创新阅读服务模式实现文化惠民 包括将图书采购权交给读者的"你选书·我买单"活动 与金融机构合作建设银行阅读驿站 以及针对不同群体提供精准化阅读服务 [1][2][3] 阅读服务创新 - "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允许读者在合作书店直接借阅新书 图书馆支付购书费用 读者阅毕归还图书馆即可 该模式已持续三年并惠及超6000人次 [1] - 该活动优化图书馆馆藏结构 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 将图书采购主动权完全交由读者决定 [1] 阅读网络建设 - 上城区建立全市首家银行阅读驿站 在银行营业大厅设置书架 提供"金融+文化"融合服务 [2] - 计划在全区建设23家银行阅读空间 数量居全市首位 [2] - 通过馆企、馆医、馆校等合作形式将阅读空间嵌入银行、景点、车站、社区等场所 实现全域覆盖布局 [2] 精准化服务 - 针对青少年开展"青衿阅享上城"系列活动 结合AI智能阅读分享会和国潮故事会激发阅读兴趣 [3] - 面向文化爱好者举办"名家上城・望潮讲堂" 邀请文学历史领域名家打造高品质交流平台 [3] - 为社区居民设置流动书摊 实现老人孩子下楼即可借书的便利服务 [3] - 组织"跟着书本读上城"活动 带领读者实地探访南宋德寿宫、海塘遗址博物馆等文化地标 [3]
6家博物馆暑期惠民 举措共绽文化魅力
郑州日报· 2025-07-21 00:43
博物馆开放政策调整 - 郑州市文物局局属6家博物馆在7月21日至8月31日取消闭馆制度,全周无休开放,开放时间为9:00~18:00(17:30停止入馆)[1] - 除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外,其他各馆实行免预约参观服务(团队参观仍需预约),观众只需携带有效证件[1] 特色活动策划 - 郑州博物馆推出"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豫见大象"亲子小剧场和"岐黄润童心·健康向未来"儿童义诊活动[2] -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推出沉浸式剧场《桑林祈雨》和暑期研学活动《智趣商都:科技解锁三千年文明》《"鼎鼎"有名》[2] - 郑州二七纪念馆开展"红色小小讲解员"招募活动,并推出《京汉铁路工人之觉醒》等三部动画片[2] - 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举办《大河汤汤》主题展览[2] - 河南南水北调博物馆举办"丝路华章——唐代青花瓷瑰宝展"[3] - 郑州博物馆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分馆推出"清凉一夏"文博暑期课堂,包括现场教学和MR体验[3] 活动目标与意义 - 通过延时开放、免预约参观和特色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暑期参观需求[1][3] - 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历史文化的机会,让博物馆成为暑期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1][3]
滨江:社区“电影节”来了 浦沿60场电影点燃盛夏
杭州日报· 2025-07-16 03:03
文化活动策划与执行 - 滨江区浦沿街道启动"光影汇聚'浦沿潮'电影放映进社区"活动 计划开展60场电影放映 每周3场 预计惠及居民群众30000人次 [1] - 电影放映内容涵盖"党的光辉照我心"主题片单 "温情人间·家风传承"等专题 包括纪录片 教育片 亲子片等多种类型 [1] - 活动以"浦沿潮"文化品牌为抓手 创新文化进基层方式 通过电影传播形式构建基层"精神共富"新格局 [1] 文化品牌建设与社区参与 - 活动推动文化从"我看"到"我演" 从"精神共享"到"精神共富" 让居民在社区文化中展现自我价值 [1] - 启动仪式上多个节目由社工与社区居民共同策划表演 包括山二舞龙社的非遗技艺"浦沿布龙灯"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江南女乐"室内乐团的《"听"电影》演绎 [1] - 现场开设文化市集 邀请"滨盛拾光照相馆" "浦师傅来啦"公益服务 非遗剪纸 漆扇制作等街道能人及志愿团队参与 [2] 文化惠民与长效发展 - 浦联社区志愿团队设立"美·力妆点站"为参与互动活动的市民提供造型服务 增强居民沉浸式体验 [2] - 辖区多家影院推出观影优惠包 吸引居民关注电影季活动 [2] - 街道将持续探索基层文化长效路径 加大硬件建设 人才培养 主题策划支持 推动跨社区跨年龄文化联动 [2]
可感可及,最是文化润民心——钱塘区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全民共享
杭州日报· 2025-07-10 02:52
钱塘区文化发展现状 - 钱塘区江东村从"文化荒地"蜕变为"人文新村",入选省级人文乡村建设名单,成为年轻人周末打卡热门地 [3] - 2024年江东村文创产业新增产值8000万元,接待游客15万人次,旅游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万元 [7] - 钱塘区召开文化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建设"5个区"目标,重点开展7项工作,力推3项改革创新举措 [4] 文化振兴举措 - 钱塘区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7位省市区级特派员活跃在基层,如何剑伟为江东村打造"河新新"IP形象 [7] - 组织8个文艺家协会与7个街道结对,招募首批33名"驻村文艺家"与18个村社结对 [11] - 举办《Hi,钱塘》舞台剧,100名素人演员演绎100个故事,激发群众文化创新活力 [12] 文化空间建设 - 金沙湖大剧院举办新春主题活动,吸引100多名留杭产业工人及国际友人参与 [13] - 钱塘区计划打造30个产业园区文化共同体,首批10家已授牌 [14] - 铭扬数字文化产业园配套食堂、健身房等设施,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和民俗活动 [14] 文化创新成果 - 江东村举办首届国际体育幽默画展暨人文乡村漫画展,建立漫画创作基地 [7] - 下沙街道滟澜社区举办古婚书展示活动,由驻村文艺家吴一桥策划 [10] - 钱塘区形成"村晚"四季常伴、文艺课程普及的文化生态 [12]
“茉莉花开”县区巡演正在火热进行中 已覆盖线上线下观众超77万人次“文化大餐”打包送到群众家门口
新华日报· 2025-07-09 23:32
巡演活动概况 - 省文旅厅2月启动"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全年巡演 截至6月底已在13个设区市举行43场县区专场演出 覆盖线上线下观众超77万人次 [1] - 7月巡演将扩展至宝应县 宿迁市宿城区 溧阳市 泗阳县等13个县市区 每场筹备周期不少于半个月 [1] 资源整合模式 - 由省演艺集团 省淮剧团 省戏剧学校 南京市越剧团 扬州市扬剧团5家单位牵头 整合10余类艺术形式 覆盖95个县市区 [2] - 省淮剧团负责盐城 宿迁 连云港三市20个县区演出 改变传统"单兵作战"模式 搭建协作联动平台 [2] - 建立涵盖40余家文艺院团节目的"文化资源库" 形成多元"文化菜单" 包含省级院团经典剧目 市级剧团特色作品 县级文化馆原创节目 [3] 演出内容创新 - 节目设计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 如杂技《炫·空竹》保留传统技艺同时加入现代审美 小品《彩礼》以幽默方式探讨社会热点 [4] - 引入名家名角提升艺术水准 如梅花奖得主李政成演绎扬剧 非遗传承人姜庆玲表演评话 [4] - 采用"按需配送"模式 根据地方需求定制节目 如金湖县演出加演2个节目形成"Plus版" 盐城设置"第二现场"线上直播观看量达数十万人次 [5] 文化传播效果 - 突破地域文化隔阂 如苏北地区通过15分钟"锡剧小戏"接触苏南剧种 扬州木偶戏在盐城引发热烈互动 [7] - 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如连云港演出现场观众对《乐见西游·青云志》《母亲》等节目产生强烈情感共鸣 [7] - 地方特色节目广受欢迎 如响水县舞蹈《茉莉花开》 东台市表演唱《春雨潇潇》获得本地观众高度认可 [8] 行业协作机制 - 省文旅厅要求5家牵头单位互相观摩10场以上演出 建立"文化联赛"式交流机制 促进经验共享与项目迭代 [8] - 形成省级 市级 县级文化力量联动体系 基层演员通过与省级院团同台演出获得专业提升机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