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敦煌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车仆敦煌时空系列联名香薰,打造车内气味艺术馆
消费日报网· 2025-05-28 11:59
产品合作与设计理念 - 公司与敦煌艺术馆合作推出时空系列联名香薰产品,融合敦煌美学元素如飞天舞姿和九色鹿传说[1][2] - 产品设计从敦煌壁画中汲取灵感,兼具美观时尚与文化底蕴[2] - 新品旨在通过香薰将敦煌文化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美学,让历史活在当下[10] 产品研发与技术支持 - 公司与全球十大香料企业德之馨合作,联合多位国际调香师共同开发香味[2] - 香味设计围绕敦煌文化主题,打造车内气味艺术馆体验[2] 产品系列与特色 - 「国色天香」系列以浓郁花果香为主调,营造活力热烈的氛围[4] - 「禅茶空间」系列以茶香为主,帮助用户放松身心,感受禅静[6] - 「乌木沉香」系列以沉香为主调,营造安宁神秘的氛围[8] 市场定位与价值主张 - 产品针对现代快节奏生活,提供车内短暂逃离喧嚣的体验[10] - 通过香薰产品传承和发扬中国千年文化底蕴,展现东方香韵特色[10]
在辽宁遇见敦煌
辽宁日报· 2025-05-20 02:42
敦煌文化特展概况 - 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敦煌文化展"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于5月18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展期3个月[4][5] - 展览分为"敦煌的历史与文化""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在辽宁""保护与传承"4个部分,展出260余件(组)莫高窟珍品[4][5] - 辽宁省博物馆与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旅顺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等机构支持[7] 展品亮点 - 辽宁地区收藏的110件(组)展品中90%以上首次亮相,包括藏经洞流散珍贵写本、李浴手稿及乌密风、周绍淼的敦煌壁画临本[3][5] - 敦煌研究院提供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并展示"敦煌文献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工程"与"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成果[5] - 辽博新发现的《菩提达摩碑文》全本首次展出,该写本内容完整且保留标题,对佛教中国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7] 重点文物解析 - 辽博镇馆之宝《恪法师第一抄》以草书写就,融合章草与今草风格,笔法自然流畅,是敦煌写经中的草书经典[10] - 《老子道德经序诀》与法国国家图书馆藏P2596、P2435号敦煌写本原属同一文献,此次缀合可追溯藏经洞文献初始状态[8][9] - 圣历碑(李君莫高窟佛龛碑)残石证实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现存2600余字含武周新字,为国家一级文物[11] 文献收藏背景 - 辽宁省博物馆是国内敦煌文献收藏重镇,其藏品价值超越京津、江浙沪及甘肃地区[6] - 敦煌文献主要流散于中国北京、法国巴黎、俄罗斯圣彼得堡等全球多地机构[6]
辽博新推敦煌文化展 《圣历碑》等珍贵藏品悉数亮相
新华网· 2025-05-20 02:33
展览概况 - "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敦煌文化特展于5月18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展期3个月 [1] - 展览由辽宁省博物馆与敦煌研究院共同主办,共展出260余件(组)展品 [1] - 展品包括辽宁地区收藏的敦煌文献及相关文物110余件(组),以及敦煌研究院调集的代表性文物如《圣历碑》《莫高窟六字真言碑》等 [1][4] 展览内容结构 - 展览分为"敦煌的历史与文化""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在辽宁""保护与传承"四个部分 [4] - 《莫高窟六字真言碑》为元代碑刻,出土于莫高窟第61窟,碑文包含梵文、藏文、汉文等六种文字,反映元代敦煌多民族文化交融 [4] - 碑刻题名包含蒙古、汉、党项、回鹘等族82人,均使用汉字 [4] 重点展品分析 - 辽宁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恪法师第一抄》为唐代草书作品,内容是对《法华经玄赞》的疏解 [5] - 该抄本笔法类似西晋陆机《平复帖》,保留章草古朴风格,体现唐代草书发展水平 [5] - 与敦煌藏经洞其他草书写经相比,《恪法师第一抄》笔法更自然流畅,具有极高书法价值 [5] 学术研究背景 - 辽宁省博物馆自2019年起系统整理馆藏敦煌文献,此次展览为阶段性研究成果展示 [5] - 展览是辽宁省博物馆与敦煌研究院学术合作的重要成果转化 [1][5]
浓浓敦煌情 编织新故事(我在中国·行耕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2 22:01
敦煌文化国际传播 - 敦煌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独特名片吸引国际学者如美国汉学家史瀚文和俄罗斯教师奥莉娅长期扎根甘肃研究传播[2] - 史瀚文发现敦煌壁画与达·芬奇作品存在相似文化符号印证了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与融合[3] - 史瀚文1987年首次到访敦煌2018年成为敦煌研究院全职研究员专注佛教壁画及建筑空间仪式美学研究[4][6] 国际学者研究成果 - 史瀚文通过讲座纪录片等形式向全球推广敦煌学成果未来将参与乔治·卢卡斯制作的国际纪录片[6][7] - 奥莉娅2015年起每年赴敦煌考察3-4次2019年成为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首位俄罗斯籍研究生[8] - 奥莉娅翻译《读者》"敦煌号"俄文版并在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上获好评[9][10] 学术交流与教育 - 奥莉娅在甘肃政法大学举办敦煌藻井讲座并指导留学生制作藻井图案[7] - 奥莉娅组织青年学生参与"丝绸之路"圆桌对话推进甘肃省"百校结好"国际交流项目[11] - 史瀚文认为敦煌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代表体现中华文明的创造力与包容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