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创新

搜索文档
主理人经济爆火,这些品牌凭啥让年轻人买单?
搜狐财经· 2025-05-29 05:22
主理人品牌行业概况 - 主理人品牌凭借个性化、差异化经营理念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崛起,满足消费者对独特体验、文化内涵的需求[2][3] - 行业从潮牌服饰、街舞厂牌扩展至零售、餐饮、娱乐、家居、非遗等泛商业领域,如非遗旗袍品牌乾元、民谣酒吧漾应的火塘等[3] - 品牌通过社群运营、联名合作等方式建立情感共鸣,如MOF少女百货拥有200万粉丝,ampm露营社区集结40+装备品牌[3] 餐饮类主理人品牌 - **Metal Hands铁手咖啡**:2016年创立,2019年获全球50佳咖啡馆第38名,与LV联名打造"红色空间",已布局北京、上海等5城[4][6] - **跳海酒馆**:2019年创立,5年扩张至16城41家店,2024年门店数翻倍,上海店开业5天登顶大众点评热门榜[7][9] - **Bistro Strong壮壮酒馆**:主打中国风羊肉料理,连续3年入选北京米其林指南,联合米其林主厨推出"星厨寻味"活动[10][12] - **农畉**:定位"都市自然主义者",深耕深圳9家店并进驻武汉K11等标杆商场,采用时令食材如鸡枞菌、潮汕菜脯[13][15] 零售类主理人品牌 - **1807**:2015年创立,融合四川文化元素的国潮品牌,海外快闪店引发排队热潮,2025年春节30%顾客为20-35岁,计划新增10-15家店[16][18] - **Badmarket**:定位"潮流杂货铺",2018年推出原创品牌BM系列,门店从广州扩展至上海、北京等城[19][21] - **吃茶去**:中文设计T恤品牌,电影《好东西》同款销量增长500%,2024年11-12月成交额同比增259%[23] - **COCO ZONE**:抖音头部女装品牌,2023年GMV超50亿元,2024年双11 GMV达5.6亿,抖音矩阵粉丝260万,30天销售额5亿+[24][26] - **MEDRIA**:2015年创立的北京潮牌,X-LAB空间融合理发、咖啡等元素,举办多场潮牌联名活动[27][29] - **Tagi.**:2019年上海创意生活品牌,产品如积木手机壳、糖葫芦杯,已在上海、成都等地开设线下"塔皮屋"门店[30][32] 体验类主理人品牌 - **超级猩猩**:2014年创立,首创"不办卡"健身模式,覆盖10城超260家店,如北京望京凯德MALL店[32][34] - **乐刻运动**:采用"月卡制+教练合伙人"模式,2024年全球门店超1700家,2025年计划达2000家并拓展海外[35] - **奈尔宝**:亲子乐园品牌,43家店服务4000万家庭,日客流超上海迪士尼,如上海豫园旗舰店融入东方园林设计[36][38] - **漾应的火塘**:2019年创立,"日咖夜酒+Live音乐"复合业态,南京、无锡店融入当地文化元素[39][41] - **东郊到家**:2018年创立的上门按摩平台,入驻技师3万名,2023年GMV达22.5亿元,计划2027年港股IPO[42][44] 行业发展趋势 - 需持续创新个性化产品与服务,强化品牌故事独特性[46] - 数字化营销成重点,通过线上平台扩大传播与互动[47] - 跨界合作成为拓展市场关键,如品牌联名、艺术融合[48] - 品质与品牌形象并重,建立长期消费者信任[49]
子公司吸并大股东背后: “强者为王”的市场逻辑
证券时报· 2025-05-27 17:55
核心观点 - 子公司海光信息反向收购母公司中科曙光 体现持续创新和资本市场"强者为王"逻辑 [1] - 子公司吸收合并母公司案例在A股市场并不罕见 如万华化学、双汇发展等 多数为实现业务整体上市 [2] - 大公司积极培育新业务可能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新业务反向并购是创业成功的一部分 有助于资本市场保持创新活力 [2] 公司发展情况 - 中科曙光成立于2006年 2014年上市 同年联合多方设立海光信息并持股32 10% [1] - 海光信息市值达3164 12亿元(5月23日) 远超中科曙光的905 72亿元 [1] - 海光信息为中科曙光上游 其CPU DCU芯片是中科曙光服务器 算力平台的核心底层支撑 [1] 业务协同与战略 - 中科曙光沿产业链向上游延伸 抓住产业转移风口 [1] - 企业发展需牢守主业但需跟随主业寻找新机会 新业务可能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1] - 新浪微博案例显示 子公司可能超越母公司成为现象级产品(2009年上线 两年后市值破百亿美元) [2] 行业并购案例 - 万华化学2018年作价522 12亿元吸收合并烟台万华化工 [2] - A股其他案例包括双汇发展吸收双汇集团 江南嘉捷吸收江南集团 东软股份吸收东软集团 [2]
再投30亿元,瑞典压缩机巨头缘何扩大在华产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7 08:34
投资扩建 - 公司投资30亿元人民币扩建无锡园区,累计在华投资近80亿元 [1] - 无锡园区是公司压缩机技术业务领域二十余年来最大的一次投资 [1] - 新园区包含物流中心、培训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并整合了服务培训学院和欧瑞进工业服务有限公司 [3] 中国市场战略 - 中国是公司及其压缩机技术业务领域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1] - 公司从“满足需求”转向“预测需求”,注重帮助客户实现节能等衍生需求 [2] - 新园区将成为公司洞察中国本土市场的重要窗口,甚至可以进行需求预测 [1] 竞争与创新 - 公司在压缩机领域面临来自中国本地和其他国家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 [2] - 竞争推动公司持续研发进步,保持更有竞争力的地位 [2] - 无锡园区采用多项创新技术,如新的机加工设备组合、自动化解决方案、喷漆工艺和油雾处理 [2] 本土化发展 - 公司1994年在无锡成立中国大陆首家压缩机生产基地,从组装起步 [3] - 随着对中国市场需求的观察,公司在无锡引入研发部门,具备产品研发和需求定制能力 [3] - 无锡逐渐成为公司的区域中心,拥有四家工厂设施及一个高科技研发中心,服务本地客户并出口至其他市场 [4] 供应链与政策支持 - 公司在无锡建立起了完备的供应链,促使持续在中国投资的决定 [5] - 江苏省出台《江苏省2025年稳外资若干措施》,鼓励外资企业通过利润再投资等方式扩大投资 [5] - 无锡计划提高对外商利润再投资的奖励比例,奖励比例或为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