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战争与和平
icon
搜索文档
“里斯本丸”号救援,战火中结下的情谊永不褪色
新华社· 2025-05-15 09:10
历史事件概述 - 1942年日军征用巴西客货船"里斯本丸"号违规运输1800多名英军战俘且未悬挂战俘标识 [1] - 该船在舟山群岛海域被美军潜艇击中后日军封锁船舱并扫射逃生战俘 [1] - 舟山渔民出动46艘渔船进行65次往返救援最终救起384名战俘 [1] 救援细节与后续影响 - 渔民在自身粮食短缺情况下仍倾尽家当安置获救战俘 [2] - 三名英军战俘被渔民藏匿于山洞后辗转至重庆首次公开事件真相 [2] - 幸存英军中校汉密尔顿揭露日军企图掩盖战俘死亡真相的阴谋 [2] - 2024年15名战俘后代赴舟山缅怀并拍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抢救性记录历史 [3] 当代纪念与传播 - 舟山与伦敦每年10月举行两地同步纪念仪式 [2] - 舟山里斯本丸营救事件纪念馆近年参观人数显著增长 [3] - 该事件被评价为"精神地标"具有揭示战争残酷与和平价值的现实意义 [3]
永不消逝的音乐 跨越时空的回响(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5-12 22:21
音乐在战争时期的作用 - 音乐在战争时期具有触动人心、凝聚力量、记录历史和成为抗争本身的作用 [1] -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以黄河为民族象征,首演于延安鲁艺,1941年完成交响合唱配器,成为团结抗日力量的时代强音 [1] - 肖斯塔科维奇在1941年创作《第七交响曲》,仅用3个多月完成,鼓舞苏联军民反抗纳粹围困 [2] 中苏两国的抗战音乐经典 - 中国抗战经典包括《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松花江上》《毕业歌》等 [3] - 苏联名曲包括《神圣的战争》《莫斯科保卫者之歌》《喀秋莎》《小路》《海港之夜》等 [3] - 这些作品曾是冲锋的号角和团结的旗帜,如今仍是历史丰碑和精神烙印 [3] 音乐作品的具体影响 - 《义勇军进行曲》发出“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呐喊,展示中华民族的绝境命运 [4] - 《松花江上》控诉侵略者罪行,成为“九一八”事变后流亡者与抗日将士的内心写照 [4] - 《大刀进行曲》源于长城抗战中第二十九军大刀队的事迹,塑造中国军人英雄形象 [4] - 《神圣的战争》被誉为“苏联卫国战争的颂歌”,至今仍是红场阅兵重点曲目 [4] - 《喀秋莎》为前线战士带去心灵抚慰,鼓舞他们迈向胜利 [4] 当代音乐对战争的反思 - 赵季平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创作《和平颂》,布里顿创作《战争安魂曲》,回答当代艺术如何介入现实的命题 [5] - 现代音乐技法可承载深刻人文关怀,挑战听众审美边界,引发对历史创伤的思考 [5] - 音乐承载人类共同命运和情感,给予追求和平的勇气和力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