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战争与和平
icon
搜索文档
日本遗孤口述战争记忆:在爱与和平中重生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01 12:14
历史背景与战争影响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战争过去近一个世纪仍对亲历者产生深刻影响 [2] - 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导致无数家庭离散和人员死亡 造成深重苦难 [4] - 战争幸存者通过血泪记忆警示后人 强调必须正视历史并防止悲剧重演 [2] 战争亲历者经历 - 84岁清野明在战争中失去父亲 妹妹因痢疾病逝于逃难途中 [4][5] - 若生丰美5岁时母亲被战争夺去生命 父亲应征入伍后与姐姐成为孤儿 [5] - 日本侵华战争遗孤被中国民众收养 在爱与和平环境中重获新生 [4] 中日友好与人文关怀 - 池田澄江担任中国归国者·日中友好之会理事长 积极为日本遗孤争取权益并组织中日友好交流活动 [7] - 由遗孤二代创办养老机构一笑苑 为日本遗孤提供自由交流与安心养老的场所 [8] - 日本遗孤回国后因语言和生活习惯差异难以融入当地社会 [8] 和平愿景与社会价值 - 所有战争亲历者共同表达"和平第一"的核心理念 期望所有人能像兄弟姐妹般和谐相处 [8] - 日本遗孤经历既反映军国主义苦难 也体现中国人民的善良与宽容 [8] - 幸存者强调必须牢记历史教训 珍爱和平符合全人类根本利益 [8]
请回答「Knock Knock 世界」NO. 2508017
声动活泼· 2025-08-17 03:50
播客内容与定位 - 播客「Knock Knock 世界」由「声动活泼」和「十分之一」联合出品,目标受众为青少年,内容聚焦全球新鲜事与多元思考 [10] - 更新频率为每周一、三、五早晨6:00,每期时长10分钟,第一季更新周期为2025年3月25日至2026年3月24日 [10][12] - 定价模式为年费制,价格365元,提供三期免费试听节目,覆盖小宇宙、Apple Podcast、喜马拉雅等主流音频平台 [10][13] 内容选题方向 - 用户提问驱动内容生产,涵盖国际冲突(如巴以战争、俄乌战争)、技术伦理(自动驾驶)、城市发展(首都选址、高铁站规划)等跨领域议题 [5][6][7] - 关注社会现象如性别标签("女司机"称谓)、食品健康(添加剂使用、过敏源标注差异)、环保实践(酒店食物浪费解决方案)等 [6][8] - 计划推出特辑内容,包括全球变暖影响及巴以战争深度解析,结合历史视角(如HelloKitty IP发展)与地域比较(南北方民居差异) [7][9] 运营与分发 - 母公司「声动活泼」通过多平台矩阵运营,包括公众号、微博、小红书及即刻,强调声音内容与品牌联动 [21] - 播客节目采用「假日限定好奇心」模式,结合暑期旅行等场景化主题增强用户互动 [7] - 推广策略包括二维码跳转购买、多平台搜索导流,并建立「Knock Knock世界」独立品牌标识 [10][18]
弱肉强食!美俄私下媾和,乌克兰被端上餐桌,欧洲是下一个?
搜狐财经· 2025-08-14 04:08
地缘政治格局变化 - 欧洲在乌克兰冲突中初期作为美国战略支持者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但被排除在后续谈判之外 [1] - 特朗普政府采取将欧盟排除在外的策略直接与俄罗斯谈判旨在快速结束战争 [3] - 欧洲面临被迫接受美俄主导的协议安排同时需承担乌克兰军备支持和战后重建成本 [8] 乌克兰立场演变 - 泽连斯基最初坚决反对领土让步但近期态度软化准备接受俄罗斯控制占领区的停火协议 [5] - 乌克兰立场转变源于持续战争导致领土损失扩大停战成为保全剩余领土的现实选择 [5] - 基辅可能同意冻结前线战斗并承认俄罗斯对东部和克里米亚的实际控制 [5] 美俄谈判动态 - 特朗普计划通过美俄双边会谈达成停火协议并可能后续扩展为包括乌克兰的三方会谈 [3][7] - 俄罗斯对特朗普提出的停火条件表现出接受倾向但协议执行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 [7] - 第三方势力试图破坏美俄领导人峰会显示地缘博弈复杂性但欧洲影响力已被边缘化 [7] 冲突结果与责任分配 - 美国停止对乌资金支持并将战后重建与安全保障责任转移至欧洲 [8] - 持续三年的冲突导致乌克兰军事实力耗尽欧洲承担巨大经济代价但未获得利益分配 [8] - 实际结果呈现美国掌控战略利益俄罗斯获得领土控制乌克兰接受失败欧洲承担善后成本 [8]
以爱为炬,照见和平
人民日报· 2025-08-07 22:40
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 作品《战争与和平》涵盖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天文、地理等多元领域,展现宏大叙事结构 [6] - 小说以俄法战争为背景,包含500多个人物及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拿破仑等历史真实人物,呈现百科全书式人类史诗 [7] - 通过四大家族故事线连接前线与后方,揭示战争与和平的关联性 [7] 核心思想与主题 - 根本取向为反对战争并呼唤和平,强调人民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 [8] - 揭示战争发动者的本质,指出胜利属于人民是托尔斯泰对战争走向和平的根本判断 [8] - 深入探讨爱与理解的主题,主张通过放弃偏见和求同存异化解人类隔阂 [9] 社会影响与现实意义 -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具有特殊意义 [7][8] - 通过描写莫斯科等城市的毁灭与重建,展现民族形象的重塑过程 [8] - 提出"生活就是持续的变化,对变化的抗拒便是痛苦之源"的哲学观点,回应现实焦虑 [10] 文学艺术特色 - 采用宏观数十万人战场与微观个体肉搏的立体交叉叙事方式 [9] - 结合小说情节与哲学宗教探究,将民族战争升华至人类命运史诗高度 [10] - 在碎片化时代通过宏大叙事实现精神生命的整体超越 [6][10]
书写民族精神的凛然风骨(书里书外)
人民日报· 2025-07-31 22:22
文章核心观点 - 作者作为军旅作家 专注于历史题材非虚构写作 特别关注中国革命战争史 旨在发掘极端战争条件下形成的信仰与精神力量及其对当代中国人的意义[1] - 通过书写革命战争史 强调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主调 认为坚定的信念 坚强意志和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可以创造人间奇迹[2] -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时代 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 规模最大 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战争 也是中华民族从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3] - 书写战争和历史根本上是为当代中国而写 特别是为当代中国青年而写 旨在赓续民族的精神图谱[4] - 社会发展需要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两个轮子同步 在物质极大发展的时代不能丢失信念和信仰 需要青年秉承前辈的品格与风骨[5] 作者作品与写作历程 - 专注于历史题材非虚构写作数十年 主要作品包括《天著春秋》《1901》《1911》等古代近代史作品以及"当代战争系列"4部作品《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1] - 《抗日战争》是"当代战争系列"中篇幅最大 写作最为艰苦的一部 用时15年完成 包括梳理档案 采访当事人和勘察战场[3] 战争历史意义与数据 - 解放战争期间淮海战役我军投入兵力约60万 支前民工达500万之众[2] -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 规模最大 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战争 实现了全民族抗战[3] 精神价值与民族传承 - 中国革命战争是对人类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伟大战争之一 展现了人民军队不屈的血性 顽强生命力和乐观精神[2] - 没有英雄情结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 革命战争史昭示坚定信念 坚强意志和牺牲精神可以创造人间奇迹[2] - 一个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需要精神图谱 拥有可歌可泣凛然风骨的精神图谱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 - 社会发展需要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两个轮子同步 在物质极大发展时代不能精神上缺钙[5]
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贸易、战争与和平问题与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展开会谈。
快讯· 2025-07-22 15:45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未涉及具体公司或行业信息,因此无法提取与投资相关的关键要点
货币怎样来到人世间的?像马克思所说那样它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吗?
搜狐财经· 2025-07-13 09:17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 货币起源于商品交换的漫长发展过程,经历了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属货币、纸币和数字货币五大形态 [3] - 原始社会初期没有货币,部落自给自足且物资匮乏,不存在交换需求 [3] - 物物交换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进步,通过和平方式获取外族物资替代战争掠夺 [5][7] 物物交换阶段 - 物物交换随生产力发展出现剩余产品而产生,如游牧民族用猎物交换农耕民族谷物 [8] - 早期交换存在需求匹配困难,阻碍文明发展,促使一般等价物诞生 [9] - 交换行为显著减少战争频率,成为和平发展的转折点 [7][8] 一般等价物阶段 - 贝壳、牲畜、布帛等成为早期一般等价物,中国古代曾广泛使用贝壳和丝绸 [9] - 游牧民族因财产可移动性及与其他共同体接触频繁,最先发展货币形式 [9] - 奴隶曾作为原始货币材料,但土地直到资本主义社会才被尝试货币化 [9] 金属货币阶段 - 金银因质地均匀、易分割、耐磨损等特性成为主要货币材料 [10] - 中国秦朝统一圆形方孔铜钱,西方使用金银币,形制规范化促进流通 [12] - 金属货币暴露携带不便等问题,为纸币诞生创造条件 [12] 纸币阶段 - 中国北宋"交子"为世界最早纸币,最初由富商发行后由政府规范 [12] - 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是货币质的飞跃,推动人性复杂化发展 [12] - 货币形态变化反映人性特质,如患得患失心理的强化 [12] 数字货币阶段 - 电子货币、信用卡、移动支付等构成现代货币体系高级形态 [14] - 数字化使交易高效便捷,适应经济全球化需求 [14] - 货币形态演进持续推动社会进步和需求满足 [15] 货币与人性关系 - 货币本身无人性,其激发的人性善恶取决于使用者意志 [15] - 货币促进商品经济的同时可能激发人性恶(如不择手段获利) [15] - 金钱作为工具可被用于善恶双重目的,体现"有钱能使鬼推磨"特性 [15]
【环时深度】战火暂息,以伊留守华侨华人“松了半口气”
环球时报· 2025-06-25 22:41
冲突影响 - 以色列特拉维夫、海法等地的袭击最为猛烈,尤其临近停火的几天内袭击已不局限于军事设施 [5] - 德黑兰23日一天有200多处地点受到袭击,以军战机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随时攻击 [6] - 冲突初期德黑兰出现物资抢购现象,牛羊肉被抢空,加油站排队1至1.5公里长,本周已恢复正常供应 [7] 当地经济与民生 - 特拉维夫工地未因冲突停工,但防空警报导致工人每隔40分钟需躲避一次,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5] - 德黑兰商超、银行、政府部门正常营业,能源和物资供应恢复稳定,仅网络服务断断续续 [7][8] - 以色列南部阿什凯隆物资供应和物价稳定,网络未受大影响,防空警报频率低于特拉维夫 [8] 在伊中企与人员动态 - 德黑兰至少有200名中国公民留守,通过群聊分享信息并相互支持 [9] - 部分从事对华贸易的企业员工计划7月中旬返回伊朗,留学生可能9月返校 [11] - 在伊中国人担忧两国贸易受影响,但对安全较放心,认为祖国和同胞群体是后盾 [12] 冲突后市场情绪 - 伊朗民众对美国及以色列不满情绪增强,尤其在美方介入后 [12] - 以色列同事对停火协议反复感到失望,表达厌战情绪 [11] - 留守华人出现创伤后应激反应,对声音敏感,但部分人计划恢复工作或学业 [11][12]
“不能让历史重演”,美参议员将美国对伊朗的打击与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相比
环球网· 2025-06-23 09:02
地缘政治事件类比 - 美国参议员桑德斯将2023年美军空袭伊朗核设施与2003年入侵伊拉克事件进行类比 指出两者均使用类似核威胁论调 [1][3] - 内塔尼亚胡2002年称伊拉克寻求核武器 2023年与特朗普共同强调伊朗核计划威胁 形成历史呼应模式 [3] - 2003年伊拉克战争基于未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虚假前提 造成4500名美军死亡 3.2万名伤患及数万亿美元损失 [3] 军事行动具体内容 - 美军于2023年21日对伊朗福尔道、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三处核设施实施精确打击 目标为摧毁铀浓缩能力 [4] - 伊朗强烈谴责美国对其和平用途核设施的军事行动 定义为野蛮侵略行为 [4] 国内政治反应 - 桑德斯主张将军事资源转向国内重建 反对与伊朗开战 获得现场民众"不要更多战争"的声援 [3] - 强调美国应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将数万亿美元成本及人员伤亡用于解决国内重大问题 [3]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如果美国总统特朗普作出有关战争与和平的决定,国防部“随时准备执行”。
快讯· 2025-06-18 14:28
国防政策执行 - 美国国防部表示已做好执行总统特朗普关于战争与和平决策的准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