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习近平文化思想
icon
搜索文档
2025北京文化论坛发布“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3 12:49
文化政策与理论研究 -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于2024年5月在北京揭牌 成立学术委员会并设立7家协同研究基地 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和理论研讨会 [1] - 研究中心组织编写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案例选编 持续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宣传阐释 [1] 国际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 - 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于2024年11月在北京举行 以"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为主题 宣布成立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 [2] - 国际"青春诗会"首次举办金砖国家专场 聚集49名金砖国家诗人与23名中国诗人 通过诗歌论坛和文化参访促进人文合作 [7] - "全球Z世代逛北京"活动于2024年11月启动 邀请全球Z世代内容创作者探访北京文化科技地标 采用年轻化国际化表达方式 [8] 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发现 - 北京落实长城保护措施 开展长城保护条例立法 建设长城博物馆 实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三年行动计划 [3] - 北京中轴线于2024年7月27日成功申遗 出台《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编制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 [4] - 琉璃河遗址考古发现西周都城两重城垣结构 发掘最大规模西周封国宫殿建筑基址 成为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6] 文化旅游与入境政策 - 北京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新政 全年为92万人次外籍旅客办理免签手续 向6.4万人次签发临时入境许可 [5] - 入境旅游持续升温 政策增强北京国际竞争优势 [5] 文化科技与产业发展 - 北京实施超高清视听先锋行动计划 征集项目439个 获得专利372项 软件著作权577项 奖项233项 制定标准122项 [9] - 超高清视听产业产生经济效益超300亿元 拓展"超现场"等应用场景 链接赛事 文化空间和商圈 [9] 文化创意与文博产业 - 文博文创迎来爆发式增长 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累计销售百万件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天宫藻井冰箱贴带动文创销售3500万元 [6] - 文创产品成为传统文化新载体 成功进入年轻人社交圈 [6]
第二届法治中国“三微”作品展播活动征集开启
央视网· 2025-09-23 05:52
第一届法治中国"三微"作品展播活动,共遴选出90部精品作品,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 (CCTV-12)展播后,引发了社会公众对法治话题的热烈讨论,成功打造了法治新媒体的传播矩阵,奏 响了融媒体时代的法治强音。 本届评选出的精品作品、潜力作品,择优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央视频 及主办单位官方账号等网络平台展播。入围作品的微短剧,将推荐纳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 来学法"创作计划。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 神,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全方位打造法治中国"三微"作品展播活动品牌,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 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开展的第二届法治中国"三 微"作品征集正在火热进行中。 ...
京平:推动交流互鉴,共答融合课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2 23:13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北京文化论坛火热启幕,世界文明在这里交融交汇,中华文化在这里荟萃绽放。以海纳百川的宽广 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我们就一定能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的人文基础,共同创造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 金风送爽,丹桂迎宾,2025北京文化论坛盛大开幕。围绕"传承·创新·互鉴"永久主题和"文化和科技融合 发展"年度主题,中外嘉宾齐聚古都,共享文化发展新理念、共商文化建设新思路、共辟文明交流新路 径。 来源:北京日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首都文 化建设作出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提供了根本遵循。北京文化论坛以习近 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已发展成为支撑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平台,面向世界开展文化交流、文 明互鉴的重要窗口。办好本届盛会,对于贯彻落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战略 部署,深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之美,浸润人心;科技之光,照亮未来。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文化和科技的每一次融合,都成为推 动社会前 ...
北京文化要素如何聚合发展?
北京青年报· 2025-09-22 18:18
文化资源聚合发展 - 北京将深入做好首都文化大文章并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作为2025年全市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2] - 北京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 文化资源深厚多元 需聚合融通各类文化资源以支撑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2] - 北京规划"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 明确繁荣兴盛古都文化 红色文化 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四大基本格局 [5] 文化创新实践案例 - 2025年8月长安大剧院上演新编京剧《野火春风斗古城》 采用老中青三结合创作队伍 融合传统与时代元素 [7] - 2025年1月湖广会馆推出沉浸式音乐剧《金风玉露》 通过创新形式吸引年轻观众并实现文物活化利用 [7] - 文化创新遵循守正原则 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 创出新思路 新形式和新机制 [8] 文化交流与传播 - 北京通过国际图书博览会 国际电影节和服贸会等大型活动吸引80个国家1700多家展商参展 [9] - 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展示22万种中外图书 举办1000多场文化活动 吸引110个国家30万人次参观 [9] - 北京出版集团在马来西亚发布茅盾文学奖作品《北上》马来文版 推动3部茅奖作品海外版权合作 [10] 文化空间建设 -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阁配备15组巨型书架 南中轴博物馆群正打造国家级文化会客厅 [3] - 路县故城遗址将通州建城史前推至西汉 元大都遗址规整出中轴线与胡同的城市秩序 [3][5] - 东四胡同百年门墩和密云千年银杏树等细节体现文化传承 展现古都文化与京味文化融合 [5]
“关学与书院文化”学术研讨会举行
西安日报· 2025-09-22 02:43
9月20日,"关学与书院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关中书院举行。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方红卫出席并致辞。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柯昌万,省委教 育工委副书记王海波,市领导和文全、杨宗科、肖琦、卢凯,西安文理学院党委书记王育选、院长陈刚 参加。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仵江主持开幕式。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学者康震作视频报告。中国书院学会会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 授朱汉民,关中书院名誉院长赵馥洁,文化学者肖云儒,陕西师范大学文科教授刘学智,韩国东国大学 教育系教授朴钟培,韩国西江大学生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刘承相,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原校长祝家华,眉 县张载祠文物管理所张桂海等开展学术研讨。 方红卫在致辞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和嘉宾表示欢迎。他说,关学作为儒家理 学的重要分支,历经数代传承与阐发,形成了"重实践、尚躬行、贵经世"的价值内涵。关中书院创办以 来,一代代学者在此讲学论道、著书立说,成为关学思想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阵地。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 践行"两个结合",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更好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省 ...
山河共织千载梦 薪火相传焕新颜
新华社· 2025-09-21 10:12
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发现 - 青海玛多县发现2200多年历史的尕日塘秦刻石 反映秦代对青藏高原的探索 保护工作已启动并将开展区域性考古调查[5][6] - 西夏陵进入预防性保护阶段 监测中心全面覆盖遗产本体 环境 管理和游客动态 确保遗产变化可监测 风险可识别 保护可持续[7] - 布达拉宫使用1000多个传感器24小时监测建筑环境温度 墙体与立柱倾斜角度等数据 以支持建筑稳定性监测[13] 文物修复与数字化技术应用 - 三星堆博物馆利用AI技术辅助实现2号青铜神树数字复原 30多件青铜残片重组为2.88米高数字神树 未来将借助3D打印技术重现器物立体原貌[10][12] - 敦煌研究院发布数字藏经洞数据库平台 集纳9900多卷敦煌文书经卷和60700多幅图像 推动流失海外文物在数字世界重聚 初步搭建敦煌千年数字图书馆[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 - 《玛纳斯》通过传统演唱与摇滚版等创新形式传承 在2024年春晚与《江格尔》《格萨尔王》同台展示 共同唱响对中华民族英雄的崇仰和团结奋斗精神的传承[15] - 贵州黎平县侗族乐器制作非遗传承人工坊收入从第一年不到3万元增长至去年36万余元 通过改良工艺让传统琵琶演奏多曲风歌曲[23] 文旅融合与经济效益 - 贵州肇兴侗寨2025年前8个月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8.85%和49.9% 文旅融合使当地居民收入显著提升[25] - 丽江古城恒裕公民居博物馆以150年老宅为场景开发写真拍摄和研学旅游产品 实现从下车观光到深度参与的旅游模式转变[28] 红色文化传承与教育 - 延安宝塔山景区升级解说系统 采用快板 陕北说书等形式让革命故事走进机关 学校 社区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战精神[16][17] -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使用多曲面融合投影 全息影像等技术复现革命历史场景 强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18] 文化展览与体验创新 - 敦煌莫高窟推出寻境敦煌VR展览 使飞天 雷公 雨神等神话人物实现触手可及的沉浸式体验[20] - 三星堆博物馆设立文物保护修复馆 游客可直观目睹出土文物修复现场 并通过动画视频了解文物修复历程[9][10]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丨山河共织千载梦 薪火相传焕新颜
新华社· 2025-09-21 03:16
编者按: 大河发源地,文明衍千年;丝路纵横间,薪火永相传。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文化传承发展气象万千。新华社开设的"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栏目进入调研第四阶段,记者走进陕西、甘 肃、宁夏、青海、新疆、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等西部11个省区市。 从秦兵马俑到敦煌飞天,从丝绸之路驼铃到茶马古道蹄印,从延安窑洞里的星星灯火到桂林山水间的"文化抗战"……每一座山川都镌刻着文明 印记,每一条江河都奔涌着创新活力。 让我们以大地为卷、以奋斗为笔,在探寻文明根脉中守护历史记忆,在赓续红色血脉中淬炼精神信仰,在激活文化基因中筑牢精神家园,共同 谱写文化强国建设的新篇章。 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山河壮美的西部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历史遗存璀璨夺目,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 如今,广袤西部活力无限。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千年文韵赋能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正在西部大开发的壮阔征程中纵深 铺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探寻文明根脉 守护民族瑰宝 秋日的青海玛多县扎陵湖,风景如画。 这是2025年7月25日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畔拍摄的"尕日塘秦刻石"所在地(无人机照 ...
国新办发布《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白皮书
中国新闻网· 2025-09-19 07:37
国新办发布《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白皮书 中新网9月19日电 国新办19日就《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白皮书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中 央宣传部副部长王纲介绍,值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党 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白皮书。这本白皮书系统介绍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历史经纬、主旨要义及 其成功实践,以丰富的史料和详实的数据,充分展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从何而来、新时代新疆经济社 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因何取得、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华章何以续写,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新 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白皮书全文约2.1万字,由前言、正文、结束语三个部分组成。正文前三章,介绍了历史上中央政权治 理新疆的理念经验,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历史脉络,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丰富内涵。 第四至第十章,展现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指引下, 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取得的伟大成就。 第七章,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协同共进。新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基础 设施建设全面加强,现代化产业体系集群效应充分显现,绿色低碳发展底色更足,丝绸之路经 ...
“何以中国·黄河安澜”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郑州日报· 2025-09-19 01:09
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崧出席。启动仪式分"中华源""民族 魂""万象新"三个篇章,邀请行业专家、文化工作者、网络达人等,以非遗表演、情景讲述、诗歌诵读 等形式,共同推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生动诠释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精神重要标 志的深厚底蕴。活动现场发布了《大河安澜佑中原》《"三千里长堤 五千年华夏"黄河水文化品牌》 等"一起讲好黄河故事"文化项目。 此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委网信办等多部门联合山西、内 蒙古、山东、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沿黄省(区)网信办共同主办。在为期4天的活动中,来 自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媒体和省内媒体的编辑记者,将深入我省9个沿黄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开展采 访,全景式呈现厚重深邃的黄河文化、波澜壮阔的治黄历程、生机勃勃的沿黄新貌,展示河南传承历史 文脉和民族根脉、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作出的积极贡献。 9月18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启动。活动深入学习 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黄 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 ...
推动党报评论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
人民日报· 2025-09-17 22:22
核心观点 - 河南省通过智媒平台和党媒算法模式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强化党报评论工作在舆论引导和内容建设方面的主导作用 [1][2] - 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优化新闻评论全流程 同时注重网络安全防线建设 [2] - 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快媒体融合变革 提升主旋律传播效能 [3] 战略方向 - 坚持守正创新数智赋能 建立新闻评论中心工作机制和评论矩阵 [1] -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发挥新闻舆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 [2] - 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贯穿党报评论全流程 增进对创新理论的认同 [2] 内容建设 - 打造豫论场顶端快评等评论矩阵 建强评论队伍 [1] - 无论技术如何迭代都坚持内容为基石 在服务中心工作和舆论引导上加力 [2] - 改进评论文风 让主流媒体在舆论场占据主导地位 [2] 技术应用 - 探索智媒平台+党媒算法模式 实现数智赋能 [1] - 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新闻评论策采编发环节 [2] - 让主力军在互联网上发挥作用 同时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