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精神

搜索文档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东北抗联精神历久弥新凝聚力量
新华社· 2025-09-18 00:4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东北地区考察调研,强调要"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跨越时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激励着东北乃至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这是2024年9月18日拍摄的"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初秋的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92岁的抗联老战士杨化烽一身戎装,在家人搀扶下,久久凝视着抗联将士群像图。他轻轻抚摸图中战士的脸庞,向身旁一群学生缓缓讲述自 己的战斗经历……那一刻,不同年龄的人们满怀对英雄的敬意,共同追思那段烽火岁月中的铁血忠魂。 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与日本侵略者作战、坚持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牺牲最惨烈的一支抗日武装。在白山黑水间,他们进行 了长达14年不屈不挠的斗争,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一个个英雄的名字家喻户晓;八女投江、临江战役、冰趟子战斗……一场场血与火的抗争熔铸不屈的民族脊 梁。 这是9月15日拍摄的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东北抗联内容展区。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铭记・以岁月之名,致敬铁血英魂 在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东北抗联精神历久弥新凝聚力量
新华社· 2025-09-17 15:38
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 题:东北抗联精神历久弥新凝聚力量 新华社记者金风、徐扬、孙仁斌 初秋的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92岁的抗联老战士杨化烽一身戎装,在家人搀扶下,久久凝视着抗联将士群像图。他轻轻抚摸图中 战士的脸庞,向身旁一群学生缓缓讲述自己的战斗经历……那一刻,不同年龄的人们满怀对英雄的敬 意,共同追思那段烽火岁月中的铁血忠魂。 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与日本侵略者作战、坚持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牺牲最惨烈的 一支抗日武装。在白山黑水间,他们进行了长达14年不屈不挠的斗争,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 献。 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一个个英雄的名字家喻户晓;八女投江、临江战役、冰趟子战斗…… 一场场血与火的抗争熔铸不屈的民族脊梁。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 多次到东北地区考察调研,强调要"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跨越时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 芒,激励着东北乃至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铭记・以岁月之名,致敬铁血英魂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 习近平总书记 一字一句朗读赵一曼牺牲前写给儿子的绝笔 ...
明日沈阳将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
辽宁日报· 2025-09-17 01:23
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也是东北抗联精神的主要诞生地。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英雄的东北 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同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为抗战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撞钟鸣 警仪式既是对抗日英烈的深切缅怀,更是对后人的有力激励。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 和平、开创未来,汇聚起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决战决胜三年行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 宁篇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明日上 午,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将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自1995年起,每年的9月 18日都在沈阳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警示世人勿忘国耻、勿忘九一八。今年的撞钟鸣警仪式将 奏唱国歌、撞钟鸣警、拉响防空警报。沈阳全城及全省各地将同步拉响防空警报,火车、轮船、汽车鸣 笛3分钟。 ...
聆听白山黑水间的热血壮歌(文化中国行·走进抗战专题博物馆(纪念馆))
人民日报· 2025-09-13 21:50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作用 -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 号召人民团结抗日并指出只有共产党领导才能驱逐帝国主义 [7] - 中共中央连续发表决议和宣言 提出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 第一个指出赢得胜利的途径是动员全体人民团结抗战 [7] - 中共满洲省委党员仅2000多人 但像火种一样使东北抗日烽火持续燃烧14年直至胜利 [10] 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与贡献 - 中共满洲省委组建10余支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 成为东北抗战中坚力量 [8] - 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统一改编为11个军 总兵力达3万余人 活动范围覆盖70余县 [9] - 东北抗联以顽强意志持续打击侵略者 最多时牵制70万日军 为全民族抗战作出重要贡献 [11] 抗日斗争的艰苦历程与牺牲 - 东北抗联战斗条件极其艰苦 缺粮时啃树皮饮冰雪 缺武器就从敌人手中夺取 [10] - 军级以上干部牺牲20余人 师级以上干部牺牲100余人 杨靖宇将军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 [10][11] - 赵一曼受酷刑9个月始终坚贞不屈 牺牲前给儿子遗书表明为国牺牲的决心 [12] 历史教育与精神传承 - 博物馆开展面向中小学的研学课程和大学生思政课程 创新社会教育活动形式 [14] - 小志愿者出演抗战历史舞台剧《黑土英魂》 以立体鲜活方式呈现历史 [14] - 每年9月18日沈阳举行撞钟鸣警仪式 撞响14下警钟警示勿忘国耻 [14] 国际影响与历史见证 - 共产党员巩天民为首的九人小组冒死搜集400多页日军侵华罪证 提交国联调查团 [8] - 1933年国联裁决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和建立伪满洲国属于侵略行为 [8] - 日本二战遗孤捐资兴建感谢中国养父母碑 体现中国人民以德报怨的宽厚品格 [13][14]
烽火信笺——永不磨灭的信仰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02 09:52
核心观点 - 英雄书信展现抗战时期民族精神与牺牲精神 体现历史传承价值 [2][12] - 信息传递方式反映特殊历史条件下斗争智慧 [5] 历史文献内容 - 赵一曼烈士就义前写给儿子的家书 表达未能尽责的遗憾及为国牺牲的信念 [2] - 左权将军写给妻子的家书 体现分离21个月的思念之情 [8] - 书信题词展现对爱与事业的忠诚态度 [10] 精神传承 - 英雄笔墨精神历经80年未褪色 曾化作战斗号角 现成为历史回望坐标 [12] - 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通过书信得以传承 [12] - 英雄精神持续照亮前行道路 [12] 信息传递方式 - 东北抗联将士采用树皮刻消息或贴标语的方式进行隐蔽信息传递 [5]
哈尔滨:传承红色基因 锻造过硬铁军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02 08:26
纪检监察工作精神建设 - 哈尔滨市纪委监委通过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读书分享会学习《杨靖宇传》 强调发扬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精神[1] - 开展"铭记历史守初心 勇担使命筑忠诚"系列活动 包括主题党日、参观学习、读书分享、剪纸作品展和英烈故事讲述[1] - 组织党员干部实地参观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 聆听英雄故事并重温入党誓词[1] 红色资源教育利用 - 挖掘李兆麟将军纪念馆、靖宇大街、尚志大街等红色坐标 教育引导干部赓续对党忠诚的红色基因[2] - 通过红色资源将革命先辈精神内化为坚定信仰 转化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2] - 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进一步严明纪律规矩和筑牢政治忠诚[2]
孙福贵:“红军岗”上东北抗联烈士英魂的守望者
新华社· 2025-08-24 12:30
历史背景与纪念意义 - 1940年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六合镇"红军岗"与日伪军激战 多名战士为保护村民牺牲 [1] - 当地群众冒险安葬5位烈士遗体并立碑纪念 使该地成为英雄长眠之所和红色记忆载体 [1] - 现址为德发村和平组 系1940年东北抗联"红军岗"战斗发生地长安堡 [9] 孙福贵的守护行动 - 2012年返回六合镇后重新粉刷斑驳的旧纪念碑漆面 并在山岗播种格桑花陪伴烈士长眠 [1] - 2013年当地政府修建大理石纪念碑后 每日清晨坚持清扫墓园和拂去碑上浮尘 [1] - 自愿担任讲解员为年轻人及游客讲述烽火岁月 传递牺牲与铭记的意义 [2] 纪念活动与文物捐赠 - 2023年8月14日向参加"重走抗联路"活动的学生讲述东北抗联事迹 [4] - 8月23日与村民李洪海在"红军岗"举行升旗仪式 并共同查阅历史资料 [5][9] - 将收藏的"红军岗"战斗子弹正式捐赠给呼伦贝尔东北抗联纪念馆 [12] 纪念设施与景观维护 - 在家中可遥望"红军岗" 持续打理自种的格桑花墓园 [6][14] - 在纪念馆向家人展示由其粉刷的老纪念碑 并向孙女讲述敌后游击事迹 [13][14] - 通过无人机影像记录田野中的"红军岗"全貌及缅怀先烈的场景 [7][1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歌曲|歌声悠悠传薪火——追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新华社· 2025-08-14 12:48
歌声悠悠传薪火——追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新华社记者孙鹏程、唐铭泽 北国山城,林海茫茫。在吉林省通化市的杨靖宇烈士陵园,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遗骨安葬于此。 陵园的陈列室里,悬挂着一首抗战时期的红歌乐谱,至今仍被人们传唱。 "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7月的一天,在吉林省靖宇县杨靖宇小学四年 级二班的课堂上,同学们齐声合唱杨靖宇将军作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歌词铿锵有力,曲调穿破云霄。这所以杨靖宇的名字命名的学校,通过设置红色校本课程、教唱红歌等 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东北抗联历史,传承红色薪火。 "同学们,杨靖宇将军在密营中不仅教战友们军事技能,还教他们军歌。军歌既鼓舞了战友们的斗志, 也瓦解了敌人的士气。"杨靖宇小学大队辅导员滕奇惠在课堂上说。 一首红歌,成为跨越几代人的情感纽带。"烽火岁月里,杨靖宇将军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东北抗日 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歌词。"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培训部主任国莉莉介绍。"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 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这首军歌像长了翅膀一 样,很快传唱开来。伴着嘹亮的歌声,战士们冲锋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歌曲丨歌声悠悠传薪火
新华网· 2025-08-14 11:08
红色文化教育 - 杨靖宇小学通过设置红色校本课程和教唱红歌方式传承东北抗联历史[1] - 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开设红歌课 讲授和教唱革命军歌及民歌[6] - 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7月至9月期间计划承接班次200余期[6] 历史文物与纪念 - 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收藏杨靖宇将军使用过的同款口琴[4] - 杨靖宇烈士陵园陈列室悬挂抗战时期红歌乐谱至今仍被传唱[1] - 杨靖宇将军在密营中教战友军事技能和军歌以鼓舞斗志[1] 文化传播影响 -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在抗战时期快速传唱 伴随战士冲锋陷阵[3] - 杨靖宇将军曾指挥口琴队演奏抗日歌曲 用筷子茶缸等物品伴奏[6] - 白山松水间多首抗日歌曲在物质匮乏年代为将士生活增添色彩[4]
“东北抗联精神”怎样转化为育人宝藏
中国青年报· 2025-08-12 22:35
核心观点 - 通化师范学院构建了以东北抗联精神为核心的"场馆+文艺+实践"三维红色育人体系 通过沉浸式教学场景、艺术演绎和实践支教活动 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样本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报国行动自觉 [2][11] 场馆育人 - 校园内设有靖宇广场、通化红色历史文化纪念馆和东北抗联美术作品陈列馆 作为开学第一课、青马团课和主题党课教学场地 也是吉林省多所大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 - 靖宇广场围墙绘制20个抗联战斗场景组画 东北抗联美术作品陈列馆面积达1000平方米 展出前线战斗、军民鱼水情等主题绘画作品 [3] - 通化红色历史文化纪念馆展出400多位通化老兵资料、249张老兵手模及口述历史展板 从2021年开馆至今已接待2000多场次参观 [3][4] - 历史与地理学院组织学生参与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历史收集 两年时间采访169位老兵并留存影像资料 [5] - 开展"老兵守护契约"中小学研学项目 青少年按下手印成为老兵记忆守护者并传播故事 [5] 文艺育人 - 师生自创话剧《杨靖宇将军》全长45分钟共10幕 根据历史事实创作 从2020年首演至今每年有新生加入 [6] - 话剧在新生入学时上演 参演学生表示通过演绎抗联故事获得振奋人心的力量 不再为琐事过度焦虑 [6][7][8] - 举办《足迹》音乐会 包含35个节目 以党史为脉络、音乐为载体 由音乐学院400多名师生历时一年编创完成 [9][10] - 通过现场访谈、主题报告会、抗联元素文创设计等多途径传播红色历史 [10] 实践育人 - "映山红支教计划"已坚持17年 累计组织18个专业两万多名学生参与 每年援助6万多名边境、边疆、边远地区乡村中小学生 [11] - 2023年3月派出640名学子赴吉林省18个县市区及新疆和田地区300多所乡镇中小学校支教 [11] - 支教学生主动申请前往最偏远学校 部分学生因深厚感情通过报考特岗教师重返农村任教 [12] - 支教条件艰苦 需合租三轮车到镇上洗澡或走班多所村小上课 但学生因被需要和被认可而坚持留下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