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

搜索文档
四水映绿 豫见两山丨丝绦抱古城 绿水润开封
河南日报· 2025-08-11 23:39
北宋张择端笔下,汴河波光粼粼,舳舻相接;两岸市肆喧嚣,人烟辐辏,好一派繁华胜景。 今朝开封城内,流淌的已不是汴河旧模样,而是如碧玉丝绦般环抱古城的"一渠六河"。 开封御河风景如画。开封市委宣传部供图 开封人骨子里的倔强,也如奔涌东去的黄河水,用生生不息的风骨守护悬河之侧的古都千年不绝,也激励着 这座城市果断掀起一场"治水"攻坚战——"一渠六河"工程全面开建,通过从西干渠引黄河水入黑岗口调蓄水 库,连通北、东、西、南护城河及利汴河,注入惠济河后,一路向东汇入淮河,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 幸福河。 "该工程贯通黄河、淮河两大流域,串联老城新区河湖,实现内外水系连通、生态平衡,惠及百姓。"站在开 封水系总体规划图前,开封市水利局二级调研员马绍君打开了话匣子。 作为"一渠六河"工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马绍君谈起那段岁月满是感慨。一边是水清岸绿、还河于民的美好 愿景,一边是现实中绕不过去的重重困难和挑战。"难,确实难!工程正好处于开封古城墙四周,居民区、商 户、企业密集,征收难题复杂程度远超预期。"马绍君记忆犹新。 帮群众排忧解难——党员干部组建工作专班,昼夜不停为群众讲解政策,很多人练成了"哑嗓子""跑腿冠 军"。短 ...
从平凡里写出伟岸
人民日报· 2025-08-11 22:01
位于华夏腹地的秦岭,像一条蜿蜒的分割线,将中国的地理、气候、资源差异明显划分为南北方。它和 合南北,泽被天下,在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在生态意识日益增强的当下,秦岭 得到了更加全面的保护。王洁的长篇报告文学《过秦岭》就真实记录了生态保护之下秦岭是如何不断走 向青翠、如何青山变金山的。 作者的文字很优美,也饱含着情感,这一定也是秦岭慷慨的馈赠吧。用她自己的话说,"大山的温厚、 草木的灵性、日月的精华,都会滋养着文字源源不断,从笔尖流淌。"她既写了秦岭的自然与历史,也 写了秦岭的凡间与苍生。在秦岭,人类与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和谐共生,满山飘香的碧绿茶园与稻穗 扬花的层层梯田交相辉映。在秦岭,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是同步进行的,保护不是一"封"了事,而是给 生活提供了创造的源头。我们从书中不仅看到秦岭的景色越变越美丽了,而且还看到人们的笑容越来越 灿烂了。作者抱着回家的心态"过秦岭",她也充分写出了秦岭这个家的温暖。当读者阅读这部作品时, 相信也会找到回家的感觉。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12日 20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作者在近3年的时间里走访了秦岭的56个村子,素材库里记录下 ...
古樟树下,绘千年王者风范|绿美广东岭南古树书画展采风活动走进韶关
南方农村报· 2025-08-11 06:05
绿美广东岭南古树书画展采风活动 - 活动组织方包括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广东省林业局、南方农村报社、广东乡村振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并得到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支持[40][41][42] - 活动旨在通过艺术创作唤醒公众生态保护意识,让古树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生动诠释绿美广东的深厚底蕴[46][47] - 采风团队分赴珠三角、粤北、粤东、粤西,用笔墨丹青全景记录岭南古树的壮美生态画卷,优秀作品将在"翰墨千春·绿美岭南"书画展中展出[48][49] 古树资源与艺术创作 - 岭南大地现存古树名木85273株,其中一级古树及名木达851株[45] - 韶关市有8300多株古树,其中乐昌市长来镇安口村的"樟树王"树龄约1300岁,树高约20米,树围约10米,是韶关市树龄最大的古树[25][26] - 画家们通过油画、水墨丹青、钢笔画等艺术形式呈现古树美景,已创作五六百幅古村落绘画作品[15][16] 古树保护与认捐项目 - 绿美广东古树认捐项目于2024年5月10日上线,涵盖全省82873棵古树,认捐有效期为三年[51][54] - 认捐形式包括全额认捐和众筹认捐两种,募集资金将用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建设、县镇村绿化和古树养护等[56][67][68] - 认捐者可在绿美广东公共服务平台查看古树挂牌信息并获得专属证书,正式成为古树守护人[75][76]
“生态家底”越来越厚 “致富路子”越走越宽 | 看见美丽中国
央视网· 2025-08-11 05:30
央视网消息: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炭库于一身的大宝库。在祖国北疆的广袤版图上,大兴安岭以"神州北极"的冷峻与"绿色 宝库"的丰饶,书写着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壮丽篇章。这片横跨内蒙古与黑龙江的广袤林海,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开发建设到本世 纪初期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再到如今林下经济和文旅产业比翼发展,大兴安岭正加速把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如今,随 着"生态家底"越来越厚,"致富路子"也越走越宽。 提到大兴安岭,很多人在印象中会想到东北地区。但是大兴安岭它具体在哪?大兴安岭的"大"又大在哪里?踏入这片被誉为"地球之 肾"的大兴安岭深处,探索广袤林海的秘密,听听他们与这片山水血脉相连的故事。 作为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的大兴安岭山脉,总面积约32.72万平方公里,其中,有24万平方公里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而 其中,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总面积又占到10.67万平方公里。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8.44%,林木蓄积量达10.3亿立方米,每年能吸 收3亿辆轿车排放的二氧化碳,提供1亿人呼吸所需的氧气。这里也是我国最大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明亮是来到这里最直观的感 受。 曾经的长期过度采伐 让森林不堪重负 当游客们举 ...
“怼脸直拍”看不够!摄影师说“七仔”16岁正是有魅力的年纪
央视新闻· 2025-08-11 05:23
"十四五"以来,中国大熊猫保护成效显著,大熊猫从濒危降为易危。在秦岭大熊猫基地,可以见到目前全球唯一的人工圈养棕白色大熊猫——"七仔"。 我国圈养大熊猫种群已突破700只 目前,我国圈养大熊猫种群已突破700只。作为熊猫圈里的"大明星","七仔"吸引了不少游客。 在秦岭大熊猫基地,有好多"七仔"的周边公仔文创,各种造型可以看出,"七仔"多么有趣。 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大熊猫主要分为四川大熊猫和秦岭大熊猫两个亚种。"七仔"是秦岭亚种,如今生活在秦岭大熊猫基地内的四宝科学公园。 这里不仅是"七仔"家族的家园,还生活着朱鹮、金丝猴、羚牛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名副其实的"四宝"乐园。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七仔"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在佛坪保护区度过,这段珍贵经历被众多科学家和志愿者见证。野生动物摄影师裴竟德便是其中之一。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野生动物摄影师 裴竟德:"七仔"在熊猫谷,大概十多年前,我觉得那个时候它就像一个小伙子,纯粹、稚嫩,特别可爱,现在已经 成熟稳重。 成熟稳重的"七仔"也有多面性。 网络上曾流传一段有趣的视频:一只名叫"阿宝"的大熊猫隔着护栏不断"挑衅",结果被"七仔"一口咬住耳朵,瞬间成了"V字耳"。 ...
看见美丽中国丨停伐十年 看“绿色宝库”大兴安岭的转型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0 23:28
大兴安岭生态价值与转型发展 - 森林被定位为集水库、粮库、钱库、炭库于一体的综合资源宝库,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并重 [2] - 总面积达32.72万平方公里(内蒙古占24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8.44%,林木蓄积量10.3亿立方米,年吸收3亿辆轿车碳排放并提供1亿人所需氧气 [5] - 累计生产商品材及林副产品超2亿立方米,支撑新中国初期建设 [8] 产业转型与政策支持 - 2015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结束63年伐木历史,启动生态修复工程 [11][12] - 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推动转型,森林蓄积量增长近30%,70%森林列为国家重点公益林 [17][23] - 传统贮木场转型为国内最大森林公园(如莫尔道嘎年产量曾达40万立方米) [29][31] 新兴经济模式发展 - 林下经济与文旅产业崛起,野果采摘(如羊奶子日采20斤、蓝莓日采50-60斤)带动居民收入 [25][26] - 旅游开发激活资源,野果早市受游客青睐,湿地公园划分保育区与合理利用区 [20][28] - 夏季避暑旅游旺季与森林防火同步推进,采用卫星、飞机、瞭望塔立体监测系统(日雷电监测超17000次) [34][38] 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 - 野生动物从390种增至439种,狍子、熊等物种重现,110万公顷原始林未开发 [23] - 建立8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监测持续3年覆盖全区域 [19][23] 社会角色转变 - 从业人员从"砍树人"转为"看树人",发展生态旅游、研学等新业态(如驯鹿主题研学) [22][46] - 林业工作者通过40年实践形成保护与开发平衡方案 [44]
石门村村民因护鸟而增收(家乡的山水能生金)
人民日报· 2025-08-10 22:59
蓝冠噪鹛保护成效 - 蓝冠噪鹛野生种群数量从2000年的50多只增长到现在的600多只 [6] - 婺源县制定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计划5年内新增蓝冠噪鹛适生面积9000亩 [8] - 通过生态修复措施如种植乡土植物和水生植物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 [8] 生态保护措施 - 采用钢筋石笼加固堤岸并铺鹅卵石保护沙洲栖息地 [7] - 推行"政府付费买生态"政策,发放生态补偿金停止沙洲耕作养殖活动 [10] - 拆除鸡棚并另划养鸡区域以减少对蓝冠噪鹛的食物竞争 [10] 生态旅游发展 - 石门村2023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科普馆和研学基地接待33万人次 [10][11] - 民宿数量从2023年初的几家增至36家,村民人均增收3.6万元 [11] - 许美玲民宿开业以来营收额超70万元 [11] 观鸟产业拓展 - 打造110公里"翼境婺源"观鸟长廊和10个生态观鸟示范基地 [12] - 2023年观鸟游客超100万人次,经济效益超1亿元 [12] - 开发蓝冠噪鹛形象文创产品如书包、水杯、帽子等 [12] 社区参与模式 - 村委会与县文旅集团合资成立竹筏公司,聘请45名村民做筏工并参与分红 [11] - 统一规划12个摊位供村民出售本地特产 [11] - 繁殖期关闭河岸步道并限制游客进入沙洲以保护鸟类 [11]
【看见美丽中国】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听大兴安岭背后的“蝶变”故事
央视网· 2025-08-10 15:52
大兴安岭生态转型与绿色发展 - 大兴安岭总面积约32.72万平方公里,其中24万平方公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8.44%,林木蓄积量10.3亿立方米,年吸收二氧化碳相当于3亿辆轿车排放量,提供1亿人呼吸所需氧气 [5] -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15年累计生产商品材和林副产品2亿多立方米,2015年4月1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结束63年伐木历史 [6][8] - 停伐后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政策推动生态修复,森林蓄积量增长近30%,70%森林列为国家重点公益林,110万公顷原始林未开发,野生动物从390种增至439种 [10] 林区经济结构转型 - 传统木材产业从业人员转岗发展林下经济,野果如蓝莓、羊奶子等通过旅游开发实现商业化,单日采摘量可达20-60斤 [15][17] - 原亚洲第一贮木场(年产量40万立方米)转型为国内最大森林公园,夏季旅游季成为避暑热门目的地 [19] - 文旅产业形成"骑马+湿地+森林"特色路线,带动当地就业与收入增长 [19][22] 生态保护与监测体系 - 建立8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采用"卫星+飞机+瞭望塔+管护人员"四重防火监测系统,夏季日均雷电活动达17000次 [10][23] - 实施分区管理策略:湿地公园划分合理利用区(允许基建)与保育区(禁止人为活动) [10] - 专业团队耗时3年完成野生动植物资源普查,驼鹿、马鹿、野猪等物种重现山林 [10][11][14] 社会价值与代际传承 - 原伐木工人转变为生态守护者,实现"砍树人"到"看树人"的职业转型,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识 [15][25] - 新生代林业工作者通过航空巡护等现代化手段参与保护,强化生态保护代际传承 [23][24] - 亲子研学与生态旅游推动公众自然教育,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26]
刘宁到镇平县淅川县调研
河南日报· 2025-08-10 10:39
产业发展 - 镇平县石佛寺镇天下玉源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打造玉石交易市场和玉雕大师创意园 [3] - 玉文化产业注重传统技艺传承创新,推进文旅融合,拉长集原料购销、文创加工、市场营销于一体的产业链条 [3] - 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科研课题研究,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提升水质监测能力 [4] 生态保护与水利工程 - 丹江口水库加强水生态综合治理,确保南水北调水质安全,提升全线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 [4] - 王家西沟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已通水,保障南水北调工程及沿线区域安全 [4] - 镇平县赵湾水库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强化隐患排查和水利工程联合调度,发挥防洪、蓄水、灌溉等综合效益 [5] 经济与防汛工作 - 镇平县、淅川县落实省委部署,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助企服务质效,统筹高质量发展与安全 [5] - 当前防汛关键期需做好旱涝急转应对,加强地质灾害巡查,落实防汛措施 [5]
四水映绿 豫见两山丨治水兴水 贾鲁日新
河南日报· 2025-08-09 23:14
贾鲁河生态治理成效 - 贾鲁河郑州段观测记录到的鸟类达230多种,包括斑头鸺鹠、大白鹭、红交嘴雀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1][9] - 贾鲁河水质常年保持在Ⅳ类以上,中牟陈桥国控断面水质由"十二五"末的劣Ⅴ类改善至Ⅳ类,2024年达到Ⅲ类 [9] - 通过截污管网建设110多公里和配套污水处理厂,实现沿岸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4] - 中原环保马头岗水务分公司每天处理污水30万吨,出水水质主要指标可达河流地表水Ⅲ类标准 [7] 水资源循环利用 - 建成环城生态水系循环工程,将贾鲁河下游河水提至7条主要河道上游,实现一水多用、循环利用 [4] - 马头岗水务分公司每年为贾鲁河补充优质水源2.18亿立方米,提升城市水体自我修复能力 [7] - 再生水用于龙湖金融岛中央空调水源热泵制冷制热,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5万吨 [7] 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 2016年启动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河道疏挖、生态绿化、截污治污等措施 [3][11] - 出台并修订《贾鲁河保护条例》,建立跨市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系统 [4] - 形成"林堤滩水"连续的自然生态格局,维持河道自然形态和生态驳岸建设 [9] 未来发展计划 - 贾鲁河复航工程全面启动,将串联郑州、开封、周口等地,构建中部出海水运新通道 [8] - 规划发展临港产业,推动河南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8] - 持续做好治水兴水护水文章,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水安全保障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