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机器人

搜索文档
爱施德:旗下爱施德智城基金于2025年7月参与杭州云深处科技新一轮融资
证券日报网· 2025-08-21 12:45
公司投资动态 - 公司旗下爱施德智城基金于2025年7月参与杭州云深处科技新一轮融资 [1] 政策关注进展 - 《杭州市促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条例(草案)》尚在公开征求意见阶段 [1] - 公司将持续关注该条例的后续推进情况 [1]
今年服贸会,将有多款“好房子”亮相
新京报· 2025-08-21 11:57
展会概况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将于9月10日至14日在首钢园区8号馆举办 主题为科技赋能好房子 [1] - 展区总面积达7100平方米 其中馆内6600平方米 室外500平方米 规模创历届之最 [1] - 共吸引90家国内外企业参展 包括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67家占比74% 国际企业5家占比5.6% 京外企业28家占比31% [1] 展区内容规划 - 展区划分为好标准 好设计 好建造 好材料 好服务及室外好房子样板间六大展示区域 [1] - 集中展示绿色建造 智能建造 适老化改造 智能家居集成 零碳建筑 BIM技术 AI应用 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成果 [1] - 设置可移动模块化旅居产品和新农宅样板间 展示工业化建造模式 [2] - 将城市更新作为核心亮点 展示老旧小区改造 完整社区建设 产业园区升级等创新实践 [2] 技术展示亮点 - 展出梦想号竖井掘进机 整机高约10米 开挖直径达23.02米 最大开挖深度可达80米 填补掘进机产品型谱世界空白 [3] - 全球首创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作业集成平台(装配式造楼机)首次亮相 实现外立面全流程高空安全作业 [3] - 展示适用于城市更新的绿色建材 模块化改造技术及智慧社区运营方案 [2] 交易促进措施 - 将馆内面积的15%划为洽商推介区域 用于洽谈推介 供需对接等促交易活动 [3] - 为参展商和专业观众开展洽商对接 成果发布 贸易签约 宣传推介等活动搭建舞台 [3]
爱施德(002416.SZ):旗下爱施德智城基金于2025年7月参与杭州云深处科技新一轮融资
格隆汇· 2025-08-21 07:25
公司动态 - 公司旗下爱施德智城基金于2025年7月参与杭州云深处科技新一轮融资 [1] - 公司将持续关注《杭州市促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条例(草案)》的后续推进情况 [1] 行业政策 - 《杭州市促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条例(草案)》目前处于公开征求意见阶段 [1]
中航证券:首次覆盖蔚蓝锂芯给予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8-21 06:59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前身为澳洋顺昌,2008年深交所上市,形成LED芯片、锂电池及金属物流配送三大业务布局 [2] - 2025H1金属物流配送业务收入11.90亿元同比+2.9%,毛利率17.3%同比+2.8pcts;LED业务收入8.60亿元同比+14.6%,毛利率25.6%同比+9.8pcts [2] - 锂电池板块2025H1营收15.95亿元同比+44.2%,营收占比42.8%同比+6.7pcts,毛利率21.6%同比+6.5pcts [2] - 2025H1公司总营收37.27亿元同比+21.6%,归母净利润3.33亿元同比+99.1%,毛利率20.8%同比+5.8pcts,净利率9.9%同比+3.5pcts [5] - 2025Q2单季度营收19.99亿元同比+22.2%,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98.0%,毛利率21.1%同比+5.5pcts,净利率10.6%同比+3.7pcts [5] 新业务布局与市场前景 - AI需求激增加速数据中心电源升级,BBU相比传统UPS具有使用寿命、响应速度和成本优势,英伟达等企业计划在新一代服务器将BBU列为标配 [3] - 预计2030年全球BBU市场需求达6.1亿颗,2024-2030年CAGR +51.7%,公司为国内最早布局BBU的电芯企业,已小批量供货AES-KY、顺达等客户 [3] - 预计2030年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用锂电池出货量超100GWh,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100%,公司已供货宇树机器人等头部企业 [3] - 公司21700系高容量圆柱电池于2025年6月发布,半固态圆柱产品容量密度突破350Wh/Kg,在超高镍正极、硅碳负极等关键材料持续迭代 [4] 产能与国际化布局 - 2025H1海外营收5.03亿元同比+55.4%,营收占比13.5%同比+2.9pcts [4] - 马来西亚锂电池项目2025年4月底投产,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海外产能有效规避贸易风险并增强客户服务能力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中航证券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3亿元、10.2亿元和13.0亿元,对应PE分别为26倍、21倍和17倍 [7] -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5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3家,增持评级2家,目标均价23.25元 [8]
金固股份上半年营收利润双增 不断完善新材料领域矩阵式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8-20 14:3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23亿元,同比增长10.04% [1] - 归母净利润0.30亿元,同比增长45.36%,扣非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增长60.69% [1] - 剔除或有财务费用4740余万元后,净利润将超7700万元,同比增长约273% [1] 主营业务 -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务收入13.91亿元,同比增长20.61%,毛利率18.56%,同比提高5.09个百分点 [1] - 增长主要源于附加值较高的阿凡达低碳车轮销量上升,驱动国内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34% [1] 产品与技术优势 - 阿凡达铌微合金新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低成本、低碳排放特性,强度最高达2000MPa [2] - 材料密度为钛合金1.7倍、铝合金2.9倍,能实现减重、降本、降碳效果 [2] 国际化进展 - 获得多个海外客户定点项目,其中某全球龙头车企美国项目前五年销售金额预计约1.58亿美元 [2] - 泰国阿凡达低碳车轮工厂预计2025年底投产,将推动国际业务进入高速增长期 [2] 新兴领域布局 - 与客户开展联合研发,已切入具身智能机器人和低空经济领域 [2] - 为机器人、低空飞行器提供高性能、轻量化、低成本解决方案 [2] 具体项目进展 - 智元机器人结构件样品性能通过第三方测试并超出客户标准,预计年内实现量产 [3] - 与九号公司、智身机器人、鹿明机器人合作的关键部件研发顺利开展 [3] - 多个新材料项目有望近期实现产业化,进一步拓宽增长边界 [3]
人形机器人“炫技” 保险力量托举
金融时报· 2025-08-20 03:17
赛事保障与保险服务 - 公司作为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官方合作伙伴 提供定制化保险方案 从承保端 理赔端 服务端三大维度构建立体化赛事保障体系 [1] - 保障方案包括建筑工程一切险 货物运输险 财产险 组织者责任险 团体意外险 安全生产责任险 赛事取消险 网络安全险 覆盖基建期 赛事期 运营期风险 [2] - 公司联合场馆主办方提前排查风险 安排志愿者团队驻场提供保险咨询 派驻专业理赔人员确保第一时间响应需求 [2] 产品创新与行业实践 - 公司创新推出"科技+体育+保险"全方位保障方案 覆盖参赛机器人因自然灾害 意外事故及运输过程中的损失 以及比赛过程中对第三方造成的损失 [3] - 公司为国内头部机器人企业提供专业承保服务 宁波市首单人形机器人应用保险提供产品责任险与产品质量险综合保障 总保额400万元 [3] - 梅州市首单机器人财产损失保险为物流机器人提供1800万元风险保障 [3] 战略方向与行业影响 - 公司深入探索保险服务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产业的新路径 推动科技与保险的深度融合 [1] - 公司持续研发契合科技企业 创新项目需求的保险产品与服务 积极普及科技风险知识 提升社会对新兴技术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4] - 保障服务方案前瞻性纳入数字经济时代新型风险 体现"科技保险生态圈"建设理念 为大型科技赛事风险管理积累可复制推广的行业经验 [2]
361度牵手机器人公司,要给机器人做鞋服,股价应声两连涨
新京报· 2025-08-20 02:53
战略合作与业务布局 - 公司与斯坦德机器人订立战略合作协议 将共同研发机器人穿戴装备及具身智能机器人材料 [1][2] - 双方将成立AI智能领域公司并建立"未来运动探索实验室" 重点开发机器人适用的服装 鞋类 配饰等装备 [2] - 公司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助力斯坦德拓展全球业务 双方将聚焦智能制造与智慧零售双轮驱动 [3] - 合作涉及智慧仓储 智慧物流 智能工厂等后端环节 以及智能零售门店等前端环节 [3] 市场前景与行业观点 - 行业专家认为机器人穿戴及智能材料研发领域长期潜力巨大 但目前处于市场培育期 [1] - 分析师指出该合作"概念多于行动" 收益与商业价值尚无法完全匹配 属于中长期投入 [3] - 机器人穿戴装备市场被视为蓝海 但市场成熟度与技术迭代速度将决定公司能否成功分得份额 [3]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57.05亿元(同比+11%) 净利润8.58亿元(同比+8.6%) 增速较去年同期(营收+19.25% 净利+12.23%)有所放缓 [4] - 上半年毛利率41.5% 较上年同期提升但仍低于安踏体育 李宁等同行 [4] - 儿童业务收入12.6亿元(同比+11.4%)占总营收22.1% 其中儿童鞋类收入同比大增27.8% [4][5] - 电商业务收入18.17亿元(同比+45%)占总营收31.8% 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5] 渠道分布与国际化 - 线下门店5669家 其中76%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 显示对下沉市场的高度依赖 [5] - 海外销售网点增至1357个 覆盖美洲 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 上半年海外收入8760万元(同比+19.7%) [5]
中海达上半年增收减亏 主营业务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
全景网· 2025-08-20 01:10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4.93亿元 同比增长15.3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368.85万元 同比减亏35.76%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4944.69万元 同比扩大16.89% [1] 主营业务 - 主营业务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 总体稳步发展 [1] - 高精度测量型接收机产品海外市场价格竞争加剧 收入毛利贡献下降 [1] 智能驾驶业务 - 惯性测量单元产品获得吉利旗下子公司定点 实现量产交付 [1] - 相关车型配套收入同比增长超100% [1] 新兴市场拓展 - 拓展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 [1] - 惯性测量单元产品已小批量交付国内两家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 [1]
虹软科技20250819
2025-08-19 14:44
虹软科技2025年半年报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公司概况 - 公司名称:虹软科技[1]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08亿元,同比增长33.86%[2] - 归母净利润8,853.61万元,同比增长44.06%[3] - 扣非净利润7,201.08万元,同比增长33.86%[3] - 研发投入1.99亿元,占营收48.39%,同比增长2.36%[2][4] - 研发人员596人,占总员工62.15%[4] - 分红方案:每股派发现金红利2.2元(含税),合计8,816.01万元,占净利润99.58%[3] 业务板块表现 智能手机业务 - 2025年上半年手机业务收入同比个位数下滑[5][11] - 智能超域融合技术持续迭代,渗透全机型市场[6] - 视频解决方案优化:极端光照场景处理效率提升,高分辨率运算功耗降低[6] - 星空拍摄解决方案实现商业化应用[6] - 高倍率变焦场景优化:通过生成式超分技术提高长焦细节重建能力[6] - 大模型蒸馏技术应用于长焦功能(10倍、30倍)[15][16] - 预计2025年全年仍将保持增长[11] 智能汽车业务 - 2025年上半年增长接近50%[2][17] - 主要驱动因素: - 舱内监控系统(DMS、OMS)[2][17] - 停车相关产品(AVM、APA、哨兵模式)[17] - 技术进展: - DMS首个内后视镜海外项目通过欧盟DAW认证[2][7] - 获得南图、吉利等品牌车型满分成绩[7] - 推出融合DMS与ADAS的欧洲新标准产品方案[18] - 市场拓展: - 欧洲新客户开始出货[17] - 获得两个自动驾驶重要定点项目(直接与车厂及一级供应商合作)[17] - 预计下半年增速超过上半年[18] AI眼镜业务 - 技术布局: - 与高通等芯片厂商合作适配AI眼镜专用芯片[8][12] - 强化复杂场景视觉交互体验[8] - 商业化进展: - 已签约6-7个订单(包括雷鸟等客户)[12] - 完成多个标杆项目量产落地[8] - 签署数千万元保证金订单[13] - 收入确认: - 预计未来几年逐步确认收入[13] - 2026年可能产生大量权利金收入[13][14] - 产品分类: - 1.0版:音频眼镜 - 2.0版:增加摄像头 - 3.0版:带屏幕,向AR方向发展[12] 商业摄影(PSAI)业务 - 视觉大模型Arkus赋能PSAI产品[9] - 8月1日发布新功能:AI试鞋、商品换色、高清改尺寸等[9] - 客户覆盖: - 服务淘宝、1688、抖店等电商平台[9] - 合作300余家头部服饰品牌[9] - 竞争格局: - 主要竞争对手为阿里内部团队慧蛙[19] - 虹软优势在模特表情、动作及角度处理[19] - 发展现状: - 已服务300多个中大型客户[25] - 过去5个月增长2-3倍[26] - 目标减少修图需求,提高直出效果[19] 其他创新业务 - 具身智能机器人: - 布局核心智能视觉感知及视觉融合技术[10] - 与全球知名民用机器人公司建立合作[10] - 运动相机: - 与GoPro、大疆(DJI)、Insta360中的一家合作开发[23][24] 财务与运营指标 - 毛利率: - 2025年上半年约88%,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2024年90%)[20] - 下降原因:部分硬件和芯片交付影响[20] - 长期目标维持在90%左右[20][21] - 所得税: - 2025年Q2所得税费用下降,受益于美国税法改革[30] - 预计全年税率略有优势[30] - 人才计划: - 2025年计划增加约40名员工[31] - 上半年已增加20人,下半年再增10-20人[31] 商业模式优化 - 计划将硬件交付转为软件授权模式[5][21] - 解决方案交给一级供应商生产[21] - 专注于高毛利(90%左右)的软件授权[5][20] - 避免与供应链企业竞争,扩大合作伙伴范围[21] 技术研发进展 - 重点研发领域: - 智能超域融合技术[2] - 智能汽车视觉方案[2] - AI眼镜视觉交互[2] - 视觉大模型Arkus: - 融合云计算与终端工程创新能力[9] - 赋能PSAI产品智能汽车、智能手机等业务[9] - 新型成像技术: - 探索硬件与算法结合的新成像技术[5] - 有望实现双位数增长(可能超10%)[32][33] - 预计年底或明年推出[33] 市场竞争与行业趋势 - 汽车业务竞争: - 欧洲市场主要对手:Mobileye和Nvidia[29] - Nvidia专注高端市场,Mobileye主导大众市场[29] - AEB政策影响: - 客户普遍要求配备AEB系统[27] - 欧洲和中国市场均成必备项[27] - DMS+ADAS组合: - 客户认为融合方案价值高[28] - 欧洲已成标准配置[28] - AI眼镜前景: - 被视为未来AI技术重要入口[22] - 技术挑战:对焦、成像质量、防抖动等[22] - 市场潜力:可能成为智能手机辅助设备[22] 未来展望 - 2025年下半年预期: - 手机业务保持双位数增长[34] - 汽车业务加速增长[34] - 三四季度可能有新产品和客户进展[35] - 新产品规划: - 开发革命性杀手级应用[34][35] - 关注AI眼镜等新产品发展[34] - 预计年底或明年推出新型成像技术[33][35]
530亿,浙商父女携电机巨头再闯IPO,卡位机器人和低空赛道
36氪· 2025-08-19 10:12
公司赴港上市动态 - 8月以来多家A股公司公告赴港上市 包括顺灏股份 美锦能源 露笑科技 万兴科技 普源精电 若羽臣 极米科技等[1] - 军信股份与卧龙电驱于8月13日同一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寻求A+H双重上市[1] - 目前已有近100家A股公司处于赴港上市的不同阶段[2] 卧龙电驱股权结构与治理 - 控股股东(卧龙控股 卧龙舜禹 陈建成及陈嫣妮)合计控制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38.84%[5] - 创始人陈建成与陈嫣妮为父女关系 2025年以115亿人民币财富位列胡润全球富豪榜第2295位[5] - 董事长庞欣元(陈嫣妮丈夫)负责集团整体战略规划 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学士及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6] 业务布局与战略发展 - 公司主营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 涵盖五大业务板块: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2025年上半年营收占比30.6%) 工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26.4%) 暖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32.1%) 新能源交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2.6%) 机器人组件及系统应用(2.7%)[6][13][14] - 2025年3月战略投资智元机器人 6月与沃飞长空成立合资公司浙江龙飞电驱 专注低空经济领域航空器电推进系统[8] - 通过多轮兼并形成日用微特电机 工业电机 新能源车用电机全方位布局[7] 财务表现分析 - 2022-2025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142.66亿元 155.67亿元 162.47亿元 80.31亿元[11]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8.39亿元 5.53亿元 8.32亿元 5.48亿元 2023年净利润大幅下滑34.1% 主因其他损失录得亏损2.69亿元[11][12] - 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 报告期内分别为23.9% 23.9% 23.2% 24.6%[11] 研发与全球运营 - 2022-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分别为8.17亿元 8.58亿元 8.72亿元 4.26亿元 占收入比例维持在5.3%-5.7%[1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拥有超1800名研发人员 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及地区[15] - 2025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达40.2%[15] 应收账款与现金流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从2022年46.79亿元增至2024年57亿元 2025年上半年为54.4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重达67.74%[16]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2年109天持续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125天 主因防爆及工业板块部分客户付款减慢[16] - 报告期内累计派发现金股利约21亿元 其中2022-2025年上半年分别派付1.96亿元 1.96亿元 1.3亿元 1.95亿元[16]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预计从2020年6740亿元增长至2029年1.34万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8.1%[23] - 按2024年收入计 卧龙电驱在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全球第一(份额4.5%) 工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全球第四(份额2.8%) 暖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全球第五(份额2.0%)[26] - 新能源交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领域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达16.4%(2024-2029年) 机器人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领域达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