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搜索文档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民日报· 2025-07-28 22:30
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与发展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首次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正式提出,系统回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 - 思想形成经历长期实践积累,从地方工作期间提出"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理念,到浙江时期确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3] - 党的十八大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将"美丽中国"列为现代化强国目标,党的二十大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4][5][6]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 - 2013-2023年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数十项改革方案,建立最严格生态保护制度体系[4][15] - 实现四大历史性转变:从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全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18] - 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速度创历史纪录,绿色发展方式加快形成[4][18] 生态文明核心理念 - "两山理论"成为核心发展观,阐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3][13] - 提出"生命共同体"系统思想,要求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4][14] - 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整体布局,明确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13][20] 生态文明建设方法论 - 处理五大关系: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与协同治理、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外部约束与内生动力、"双碳"承诺与自主行动[19][20] - 运用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构建全社会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15][16][21] - 坚持全球视野,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改革[16][21] 生态文明战略部署 - 美丽中国建设聚焦六大任务:污染防治攻坚战、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双碳"目标落实、生态安全底线、保障体系建设[21] - 通过《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6][21] - 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绿色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6][13]
开展7批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 让生态文明理念开花结果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28 13:19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果 - 自2017年以来共命名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4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1] - 示范区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普遍在省内名列前茅 近一半"两山"基地生态状况达到"优"级 [2] - 创建地区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在各省大都是领先水平 [2] "两山"转化路径与模式 - 形成"护绿换金""聚绿成金""借绿生金"三种转化路径 [2] - 发展出生态补偿 生态农业 生态旅游 生态金融等七种转化模式 [2] - 通过"积分银行"等制度创新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积极性 [2] 2025年遴选工作新变化 - 优化指标 聚焦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新部署新要求 [3] - 简化程序 由"规划引领"改为"指标导向" 为基层减负 [3] - 调整遴选周期从一年改为三年 控制数量优中选优 [3] - 加强监管 对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地区进行警告 命名满六年开展复核评估 [3]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性文献
四川日报· 2025-07-27 20:43
出版背景 - 为推进系统性改革提供统一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导引,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根本指导 [1][4] - 出版发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构建生态文明软实力的需要,也是引领国际社会理解中国绿色发展的重要思想"宝典" [1][4] 主要内容 - 整理收录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至2025年4月期间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共79篇报告、讲话、演讲、指示、批示等 [1][5] - 从理念确立到制度安排、从战略布局到国际合作,形成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 [1][5] - 包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等重要理念 [6] - 收录党和国家在治理与实践层面的重要部署,如强化法治思维和制度建设 [6] - 高度重视全球生态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7] 重要意义 -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在21世纪创新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 [1][9] - 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目标提供具体行动指南,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0] - 为在生态领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指南,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11] - 为全社会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和共行提供根本指南 [12] - 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提供方法论指导 [13] - 展现出美丽世界建设的中国担当和中国智慧 [13] 学习方法 - 认真通读《文选》的篇章内容是学习领会其精神要义的基础性工作 [14] - 针对核心内容进行重点思考,注重牵"牛鼻子" [15] - 及时跟进最新动态,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 [15] - 坚持问题导向,在真抓实干中学深入、学透彻 [16]
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人民网· 2025-07-25 07:21
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生态文明学科研讨会 会议背景与主题 - 会议于7月23日至24日在湖北省委党校召开,主题为“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1] - 会议召开时点正值全党全国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 [2] 核心观点与领导致辞 - 中央党校副校长龚维斌强调需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整合党校系统资源以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2] - 湖北省委常委何良军指出湖北在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中取得进展,并将生态文明学科纳入干部培训与科研重点 [2] 会议组织与参与情况 - 会议由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办,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协办,湖北省委党校承办 [3] - 参会者包括两院院士、高校专家、论文作者及媒体代表约140人,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美丽中国实践等议题展开研讨 [3] 研讨内容与成果 - 分议题涵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美丽中国建设实践、长江大保护及流域治理 [3] - 会议期间召开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联席会议,交流学科建设经验并探讨合作举措 [3] -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会议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推动学科建设提供了智慧支持 [3]
蓝佛安最新署名文章
中国基金报· 2025-07-18 05:16
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重大意义 - 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推动地区间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重要路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举措 [3] - 健全该机制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通过经济补偿平衡生态产品供给地与受益地利益,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4] - 以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为重点推进机制建设,可打造生态共同体,实现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 [4][5] - 机制建设为全球跨界流域治理提供中国方案,我国作为国际大江大河发源地,通过制度性公共产品输出治理经验 [5] 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成效 - 全国已有24个省份建立30个跨省流域补偿机制,江苏、福建等省实现省内重点流域全覆盖 [6] - 新安江、潮白河等流域水质多年稳定达Ⅱ类,黄山市形成以旅游、精致农业为主的绿色产业体系 [7] - 《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等法规出台,补偿标准与方式持续完善,形成多层级共治格局 [6] 机制建设基本原则 -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穿工作全过程 [8] - 以人民为中心,通过补偿机制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满足群众优美生态需求 [9] - 运用系统思维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打破条块分割治理模式,推动跨区域协同 [9] - 政府主导与市场化手段结合,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10] 重点任务与实施路径 - 财政部联合多部门印发《意见》,明确在长江、黄河干流建立统一补偿机制,2035年实现重点流域全覆盖 [11][12] - 中央财政对机制运行高效省份给予资金奖励,2027年目标为省内重点流域补偿机制基本全覆盖 [13] - 拓展补偿形式:缺水地区纳入水量考核,稳定地区增加水生态指标;推动财政补偿向市场化补偿转型 [14] - 强化基础研究:开展流域生态技术研究,完善监测体系,加强科研成果交流 [14]
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可以有这四个维度,快来记笔记!
中国环境报· 2025-07-13 23:2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2] -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自然观、生态观,尤其是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思想,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来源之一 [2] - 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另一个重要理论来源和基础 [2] - 国内外环境科学发展及其研究成果也应看作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之一 [2] -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来源,新时代以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经济增长 [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凝聚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深邃的理论思考及漫长的实践探索 [4] -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认知和执政实践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政治重要性不断提升 [4]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习近平同志主政地方实践中孕育形成发展,从梁家河插队时期到浙江主政时期长达25年的实践奠定了重要基础 [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体系蕴含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7] - "十个坚持"可以分解为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三大部分 [7] - 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方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9] -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必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 [9]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意义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已经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新时代基本方略、新发展理念、三大攻坚战等国家战略中均有体现 [11] -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体系上更为完备,在传播上也更为广泛 [11]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因为所有地球人共有一个地球家园 [11]
李鸿忠在黑龙江开展执法检查时强调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 推动森林法全面有效实施
新华社· 2025-07-10 12:19
森林法实施检查 - 执法检查组在黑龙江漠河、抚远、哈尔滨等地开展森林法实施情况实地检查 [1] - 检查内容包括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林下经济发展、林长制落实、森林防火调度指挥、三北防护林建设、造林绿化、森林及动植物资源保护、林草数智化监测系统运用、森林碳汇工作等 [1] - 黑龙江省坚持保护森林和发展林下经济并举,实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在提质增绿、兴业富林、利民共享的绿色发展之路上取得积极成效 [1] 林业发展理念 - 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2] - 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 [2] - 目标是通过增加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质量,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厚植绿色家底 [2] 林业发展措施 - 严格落实森林保护职责,加强森林资源和林地、林农权益保护工作 [2] - 用好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法律制度,深化林区和集体林权改革,推动现代林业转型升级 [2] - 强化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协同,用法治力量保障森林生态高水平保护和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 [2]
郭伊均:扎实开展全国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
中国环境报· 2025-07-07 23:15
专项整治行动背景 - 全国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启动,涉及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8个部门,计划通过3年左右时间有效遏制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的频发态势 [1] - 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侵占耕地林地草地资源,容易导致"破窗效应",衍生成为有毒有害甚至危险废物倾倒的温床 [2] - 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不足的短板凸显,非法倾倒处置行为屡禁不止,需对标对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 [2] 专项整治行动目的 - 推动解决一批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突出问题,及时清理或妥善处置非法倾倒的固体废物,有效消除污染隐患 [4] - 倒逼地方履行监管责任,通过专项整治及时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传导压力,避免清理处置非法倾倒固体废物带来沉重经济负担 [4] - 对非法倾倒处置行为形成强大震慑,督促固体废物产生单位和个人履行主体责任,调动社会广泛参与 [5] 专项整治行动重点 - 以非法倾倒填埋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及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和非法拆解处置报废机动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为重点 [6] - 整治范围聚焦路网交织、城乡接合、拆迁地块、行政交界等区域和山边、水边、岸边等"三边地带" [6] - 到2025年底完成非法倾倒固体废物问题排查,建立台账,2026年底整改完成率达90%以上,2027年底前全面开展整改"回头看" [7] 专项整治行动措施 - 依法及时查处非法倾倒填埋固体废物的产废单位、运输单位(个人),严肃处理倾倒地的"地接"人员 [8] - 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展排查,采用"遥感+人工智能"方式建立固体废物非法倾倒快速识别和排查系统 [9] - 生态环境部在门户网站设置公开征集问题线索专栏,各地开设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问题线索征集专栏 [9] -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等跨省区域加强联防联控,加大跨区域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排查整治力度 [9] 长效机制建设 - 从固体废物产生的第一环节入手,强化规范管理,推动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机制 [10] - 积极推进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补齐固体废物利用处置基础设施短板 [10] - 将固体废物产生、转运、处置等各环节全部纳入监管,及时发现非法倾倒处置行为和问题 [10]
润物无声,筑牢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之基
中国环境报· 2025-07-07 00:24
生态文化建设指导意见核心内容 - 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弘扬生态文化,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健全生态文化体系,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精神力量和文化条件 [1] -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以生态文化厚植根基,同时生态文化发展也需以生态文明实践为土壤 [1] 生态文化建设实践路径 - 当前存在传统生态智慧转化不足、公众参与不够等问题,需加强生态文化研究传承、传播推广和转化利用,形成完整闭环 [2] - 重点抓好"耕、激、续"三方面:深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激活传统生态智慧,赓续红色基因如"塞罕坝精神"等 [3] 生态文化传播推广措施 - 通过美丽中国宣传周等活动创新形式,多元联动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培育生态文化 [4] - 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全民教育体系,利用环境日节点强化宣传,辅以教育图书、生态研学提升公众素养 [5] - 打造新媒体产品,组织文艺创作生态主题作品,利用博物馆等公共空间增强公众认同感 [5] 生态文化转化利用方向 -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引导公众实践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具体行动 [6] - 促进企业向绿色低碳生产方式转型,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6] - 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打造区域生态文化品牌,开发特色生态旅游线路和文创产品 [6] 生态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 建立跨区域协作平台如"金嘉平生态文明实践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7] - 加强"生态+文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解决传统技艺传承断层问题 [7] - 建立生态文化发展指标体系,将建设成效纳入政绩考核 [7]
在全面绿色转型中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
中国环境报· 2025-07-06 23:17
全面绿色转型的理论创新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深化人类与自然关系认识 [3]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破传统发展模式束缚,揭示经济与环保辩证关系 [3] -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 全面绿色转型的制度创新 -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构建 [4] -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等推动生产经营绿色转型 [4] - 交通运输碳排放核算与监管制度推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4] - 建筑能效等级制度、废弃物收集利用体系促进城乡建设绿色转型 [4] 全面绿色转型的实践创新 - 厦门筼筜湖治理、"三北"工程等标志性项目展示生态保护修复成果 [5] - 塞罕坝造林、右玉荒漠化防治等提供中国特色生态治理模式 [5] - 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循环经济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6] - 生态移民工程、生态旅游业等实现民生改善与环境保护双赢 [6] 生态环保故事的传播策略 - 采用国际环保话语衔接与分众化传播策略增强感染力 [7] - 运用影视、VR/AR等数字技术实现数据可视化与沉浸式体验 [8] - 构建全媒体矩阵,培养复合型对外传播人才队伍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