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纳米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Nano Today:李文扬/常凌乾/牟玮系统总结纳米技术在特发性肺纤维化诊疗中的前沿进展与未来展望
生物世界· 2025-09-23 08:30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疾病背景 -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以呼吸困难及肺功能持续恶化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特征为肺组织异常修复与过度纤维化导致肺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 [2] - 当前IPF诊疗面临显著挑战,诊断方法存在准确性不足、侵入性高和耗时较长等局限,易造成诊断延迟,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治疗药物疗效有限且常伴随生物利用度低、脱靶效应明显等不良反应 [2] 纳米技术在IPF诊疗中的最新进展 - 纳米技术应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系统总结了最新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3][4] - IPF病理机制涉及遗传、吸烟、病毒感染等多种风险因素导致肺泡上皮细胞反复损伤,释放大量促纤维化因子(例如TGF-β),引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通过上皮-间质转化和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等关键过程,导致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形成不可逆肺部疤痕 [8][10] 纳米技术在精准诊断中的应用 - 纳米颗粒生物传感器平台能够以高灵敏度和高效率检测血清中的miRNA等生物标志物,为IPF无创早期筛查提供可能 [11] - 功能化纳米造影剂可特异性积聚于纤维化区域,显著增强磁共振成像对比度,清晰显示早期病灶,靶向特定分子的纳米探针实现对疾病进程中关键生物标志物(例如升高的亚硝酸盐)的可视化,提升诊断精准度 [11] 纳米技术在高效治疗中的应用 - 为吸入式给药设计的纳米载体可实现药物直达肺部病灶,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并减少全身性副作用,有效克服气道粘液、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和致密细胞外基质等多重生理屏障,显著提升药物递送效率和生物利用度 [13] - 创新纳米载体包括脂质纳米粒、介孔纳米颗粒、纳米金属有机框架以及纳米血浆蛋白等多种类型 [13] - 吸入给药相较于口服给药能在肺部实现更高药物峰浓度和更长滞留时间,同时大幅降低肝脏药物暴露量,从而在更低剂量下实现更优疗效 [13] 纳米技术在诊疗一体化中的应用 - 集成治疗递送和实时监测功能的统一纳米平台可实现IPF个性化医疗,利用纳米技术对移植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长期在体CT成像追踪,实现实时监测细胞存活与分布,评估治疗效果并指导后续治疗方案调整 [13]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 前沿技术在走向临床应用过程中面临挑战与转化壁垒,为未来研究提供富有洞见的前瞻性方向 [14]
研判2025!中国纳米级蒙脱土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高分子改性与环境治理的理想功能材料,行业正稳步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1 01:38
行业概述 - 纳米级蒙脱土是一种由纳米厚度的硅酸盐片层构成的层状黏土矿物,属于膨润土矿的主要成分,具有典型的2:1型层状硅酸盐结构[2] - 按改性方法分类,纳米级蒙脱土主要分为无机改性蒙脱土和有机改性蒙脱土[2]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膨润土、化学试剂(季铵盐、酸、碱、偶氮二异丁腈、硝酸银等)及生产设备(挖掘机、破碎机、反应釜、搅拌器等)[4] - 产业链中游为纳米级蒙脱土生产制造环节,下游主要应用于橡胶、塑料、造纸、环保、医药等领域[4] - 中国膨润土产量2023年为210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为纳米级蒙脱土生产提供坚实基础[4]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纳米级蒙脱土行业需求量为28.8万吨,同比增长5.49%[1][5] - 材料凭借独特层状结构和优良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及吸附特性,在橡胶、塑料、造纸、环保等多个领域展现广阔应用前景[1][5] 应用领域分析 - 在橡胶领域能显著提高气密性、定伸引力、耐磨性、防腐性、耐候性、耐化学性,通过加入少量即可使橡胶强度、伸长率等性能大幅提高[5][10] - 合成橡胶产量2025年1-7月为512万吨,同比下降0.78%,但不会削弱对纳米级蒙脱土需求,反而可能促使企业增加应用以提升产品附加值[5] -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包括塑料、造纸、涂料等,进一步推动市场需求增长[10] 竞争格局 - 行业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但龙头企业逐渐崭露头角[6] - 主要生产企业包括丰虹股份、三鼎科技等,丰虹股份凭借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和市场拓展优势占据较大市场份额[6] 重点企业 - 浙江丰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集膨润土等高技术研发、规模化生产于一体的专业生产经营实体,拥有两大生产基地,开发生产的纳米级蒙脱土适用于橡胶领域[7] - 公司在纳米蒙脱土分散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解决聚合物中纳米级分散难题,通过精确控制插层反应实现蒙脱土亲水性到亲油性转变[7] - 湖北三鼎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投资最大的蒙脱石专业制造企业,建立2个饲料用纳米蒙脱石应用实验基地,专注于畜牧领域应用研究[9] - 公司拥有1100多家长期用户,产品远销韩国、越南、欧洲等地,承担多项省市科研项目研发与产业化,申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9] 发展趋势 - 未来行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功能化发展,致力于优化制备工艺,提高分散性和稳定性,通过表面改性和负载技术赋予特定功能性如抗菌、催化活性等[9] -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在橡胶领域随着合成橡胶消费量增长,需求将持续增加[10] - 产业整合和市场集中度提升将成为重要趋势,龙头企业凭借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和市场拓展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11]
研判2025!中国气体扩散层行业产业链、产量、需求量、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政策力推燃料电池车发展,气体扩散层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0亿元以上[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1 01:20
行业概述 - 气体扩散层是燃料电池和电解槽中的核心组件 位于催化剂层与双极板之间 核心功能包括为气态反应物提供均匀扩散通道 排出液态水 传导电子和热量 并支撑催化剂层结构[3] - 气体扩散层通常由基底层或覆有微孔碳层的碳纸/碳布组成 基底层直接与气流通道接触用作气体分散体和集电体 微孔层含有碳粉和疏水剂管理液态水和水蒸气的流动[3] - 基底层材料主要包括碳纤维纸 碳纤维编织布 无纺布及炭黑纸 其中碳纤维纸和碳纤维编织布是主要应用材料[4]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气体扩散层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2.58亿元 同比上涨52.4%[1][10] - 2024年中国碳纤维纸市场规模达到6.2亿元 同比上涨6.9%[6] - 2024年中国碳纤维布行业市场规模为77.13亿元 同比上涨19.0%[7] - 2024年中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59.9亿元 2020年仅为15亿元[9] 产业链分析 - 气体扩散层行业上游是碳纤维 碳纸 碳布等原材料供应商 原材料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气体扩散层制备与表现[6] - 中游是气体扩散层生产制造企业 利用上游原材料通过精细工艺制备高质量产品[6] - 下游应用集中在燃料电池 PEM电解槽等领域 新能源汽车和分布式能源发展推动燃料电池市场快速增长[6] - 中国是碳纤维生产大国 2024年碳纤维产量达到59044吨 同比上涨8.2%[6] 政策驱动 - 2024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氢燃料电池车应用 高质量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1][10] - 国家战略规划明确加快新能源体系建设 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氢能战略价值日益凸显[9] 竞争格局 - 气体扩散层多年来被美国Avcarb 日本东丽 日本三菱化学等国外企业垄断[10] - 2023年气体扩散层国产化率不足10% 2024年该比例有望提升 但仍然是燃料电池核心材料中国产化率最低的材料[10] - 主要国内企业包括碳能科技 山东仁丰特种材料 湖南金博碳素 上海嘉资新材料 深圳市通用氢能科技等[10] 重点企业 - 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1亿元 同比上涨19.69% 归母净利润亏损1.68亿元 同比下降62.64%[12] - 金博股份开发了气体扩散层用碳纸 气体扩散层材料 高强度高导电柔性碳基双极板等产品 技术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 相关产品已通过国内多家头部企业验证并批量交付[12] - 深圳市通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可实现气体扩散层年产能110万平 质子交换膜年产能10万平 已获得IATF16949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与六十多家企业达成合作[13][14] 发展趋势 - 纳米技术发展有望改善气体扩散层微观结构 精准调控微孔尺寸与分布 实现更高效的物质传输[14] - 新型低成本高性能材料不断涌现 如特殊取向结构的碳纤维材料 有望显著提升机械性能与导电性能[14] - 行业将通过技术革新 规模化生产和优化供应链等方式降低成本 提高市场竞争力[15] - 新企业凭借技术创新 成本控制或服务模式等差异化优势可能打破现有市场格局 推动竞争格局多元化发展[16]
研判2025!中国工业滤纸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企业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工业过滤纸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180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05 01:18
行业市场规模 - 2020年中国工业滤纸行业市场规模为100亿元 2024年增长至18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15.8% [1][7] - 增长受益于工业自动化、食品加工和医疗保健等行业快速发展 以及环保法规推动和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 [1][7] 行业发展历程 - 行业自20世纪50年代起步 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过程 [4] - 改革开放后迎来发展机遇 工业化进程加快促使需求增加 企业引进先进设备技术 [4] - 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应用领域拓展至环保、医药、电子等新兴行业 [4] - 21世纪以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技术进步涌现高性能环保产品 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4]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木材纤维、棉纤维、聚丙烯、尼龙、聚酯、玻璃纤维等 决定滤纸过滤性能、强度、耐温性 [6] - 中游是工业滤纸生产与加工 [6]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化工、环保、医药、食品等多个行业 直接影响市场需求 [6] - 聚丙烯是重要原材料 2024年中国产量达3472万吨 同比上涨7.36% 2025年产能持续扩张 为工业滤纸提供充足原料 [7]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集中度较高 由少数龙头企业主导 [8] - 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壁垒、品牌优势及渠道布局构建护城河 在汽车尾气处理、半导体制造等高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8] - 中小企业聚焦细分市场 通过差异化竞争寻求突破 深耕医疗防护、食品过滤等细分领域 提供定制化服务 [8] - 主要企业包括重庆再升科技、浙江严牌过滤技术、杭州特种纸业、山东万豪纸业、沈阳市长城过滤纸板等 [8] 重点企业分析 - 重庆再升科技是国内微纤维玻璃棉龙头企业 全球唯一能同时制造高性能玻纤滤料、低阻熔喷滤料和高效PTFE膜的公司 [9]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58亿元同比下降12.29% 归母净利润0.60亿元同比下降20.84% [9] - 2024年过滤材料生产量9497.65吨同比上涨10.44% 销售量9125.14吨同比上涨11.46% [9] - 浙江严牌过滤技术专注于提供环保用过滤布和袋等工业过滤关键部件和材料 是我国过滤分离材料主要供应商之一 [10]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亿元同比上涨16.49% 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下降15.59% [10]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环保要求提高和各行业对产品质量要求增加推动工业滤纸需求 [11] - 环保意识提升和法规严格执行促使工业滤纸在废气、废水、废物处理领域应用扩大 [11][12] - 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成为趋势 企业研发可降解、可回收工业滤纸 如利用天然纤维素、淀粉等可生物降解材料 [13] - 技术创新驱动产品性能提升 纳米技术融入制备超高过滤精度滤纸 大数据、人工智能实现生产流程精准控制 自动化设备提升效率 [14]
新华财经早报:8月31日
新华财经· 2025-08-31 01:45
能源行业 - 中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已达30% 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预计2035年将提升至40%以上 [1][3] - 全球纳米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底达1.5万亿美元 2018-2025年复合增长率超17% [3] 半导体行业 - 美国商务部将英特尔半导体(大连)、三星中国半导体及SK海力士半导体(中国)移出经验证最终用户名单 中方表示反对并称将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稳定 [3] 汽车制造业 - 国产开源车用操作系统初步形成产业生态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并降低研发成本 [3] 金融投资 - 沪深300ETF过去一年规模增长近4000亿元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增量1325.57亿元 易方达沪深300ETF增量1056.83亿元 [3] - 宁夏黄河农商行认购同心农商行2490万股股份 持股比例由21.62%增至46.78% [3] 国际贸易 -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对多国征收关税违法 特朗普表示将向最高法院上诉 [1][5] 交通运输 - 上海邮轮口岸出入境旅客数量突破137.7万人次 同比增长48.71% 已超去年全年总量 [3]
2025年中国微型计算机行业政策、发展历程、产业链、产能产量及区域结构、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行业朝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市场潜力巨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9 01:48
行业定义及特点 - 微型计算机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 集成运算 存储 输入输出等基本功能的小型计算机系统 由大规模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构成[1][4] - 具有体积小 功耗低 价格低廉 高集成度 高性能等特点[1][4] - 广泛应用于个人计算 办公 工业控制 嵌入式系统 智能家居 物联网设备等领域[1][4] - 电子计算机可划分为巨型机 大型机 中型机 小型机和微型计算机[2]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微型计算机设备产能约51250万台 较2023年增长382.93万台[1][6] - 2024年微型计算机产量33912.9万台 较2023年增长1057.8万台[1][6] - 华东地区产量占全国40.8% 西部地区占37.2% 中部地区占22%[1][6] - 广东省产量7681.8万台居全国首位 占比22.64% 重庆占比19.88% 四川占14.32% 江西占10.13%[1][6]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类 硬件含微处理器 存储器 信息设备 外围设备等 软件含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等[6] - 中游为微型计算机生产制造[6] - 下游应用于工业控制 嵌入式系统 智能家居 可穿戴设备 数据中心 物联网等领域[6] 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竞争呈现多元化 差异化特点 国际品牌如惠普 戴尔在高端市场占主导地位[8] - 国内主要企业包括联想 华为 浪潮 华硕 小米等[8] - 上市企业涉及戴尔科技 小米集团 联想集团等[2]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向智能化 绿色化 高效化方向发展 与更多行业进行跨界融合[9] - 纳米技术可能进一步推动计算机硬件微型化[9] - 云计算 大数据 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推动行业多样化发展[9]
中国——中亚合作开启新篇章
经济日报· 2025-08-27 22:27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与区域合作 - 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将开启中国与中亚国家多层面大规模合作新篇章 [1] - 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赋予特殊意义并聚焦可持续发展议题 [2] - 中方提议将2025年确定为"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年" 强调发展动能推陈出新 [2] 经贸合作与投资数据 - 2024年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额达948亿美元 较2023年增加54亿美元 [4] - 中国在中亚各国贸易总额占比分别为:哈萨克斯坦21.3% 吉尔吉斯斯坦34.8% 塔吉克斯坦30.3% 土库曼斯坦60.3% 乌兹别克斯坦18.9% [4] - 2024年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和贷款总额超240亿美元 其中哈萨克斯坦获155亿美元 乌兹别克斯坦获72亿美元 [5] - 中亚地区有近万家中国资本参与的企业运营 [5]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 上合组织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强大推动力 合作涵盖经济科技文化教育领域 [4] - 乌兹别克斯坦提出建立区域贸易投资理事会、"丝绸之路"电子平台及工业标准化中心等倡议 [7] - 重点关注基础设施能源交通领域 包括高压输电和统一运输走廊建设 [7] - 提议加快通过2030年前"绿色发展"计划 创建生态联盟和发展数字网络 [7]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合作 - 可持续发展年倡议反映上合组织从安全议题向经济发展与创新战略转变 [3] - 强调增长需建立在加强对话、加快技术发展和扩大投资基础上 [2] - 中国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纳米技术和量子计算等领域发展引起中亚国家特别兴趣 [7] - 能源交通数字化领域实际合作项目将提升上合组织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 [2]
2025年中国光触媒灭蚊器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重点品牌及发展趋势研判:蚊媒疾病防控需求加速普及,光触媒灭蚊器市场规模增至8.95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6 01:28
行业概述 - 光触媒灭蚊器通过紫外光与光触媒材料协同作用实现高效诱捕和物理灭蚊 利用特定波长紫外光吸引蚊虫 二氧化钛等材料在光照下催化反应模拟人体二氧化碳和温度以提升诱蚊效果 [1][3] - 作为环保灭蚊设备适用于家庭 医院 公园等场所 尤其适合孕妇及婴幼儿环境 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是家庭必备健康防护电器 [3][5] - 与传统电击式灭蚊器相比 灭蚊效率更高 避免蚊虫躯体碎片及病原微生物扩散导致的食物污染和健康危害 可降低蚊虫密度并减少登革热等蚊媒疾病传播 [5]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光触媒灭蚊器行业规模从2015年1.97亿元增长至2024年8.95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32% [1][15] - 中国驱蚊用品整体市场规模从2015年94.72亿元增长至2024年168.44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6.6% 光触媒灭蚊器是其中重要细分品类 [13] - 行业增长动力来自健康生活理念普及 消费升级趋势 以及全球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态势 [1][15] 技术原理与产业链 - 核心材料二氧化钛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强氧化性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 分解有机物并模拟人体二氧化碳气味以增强诱蚊效果 [11] - 产业链上游包括二氧化钛 紫外线灯管 电路板等原材料 中游为生产制造 下游应用涵盖家庭 商业 工业及户外等多种场所 [9] - 中国二氧化钛2024年产量476.6万吨(同比增长15.5%) 表观需求量295.6万吨(同比增长15%) 为行业提供坚实原料保障 [11] 竞争格局与企业分析 - 主要品牌包括久量 超威 格林盈璐 雅格 蚊博士 小禾 榄菊 俏蜻蜓 静享等 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企业通过技术研发 品牌建设和渠道资源展开差异化竞争 [17] - 久量股份(300808)产品涵盖LED移动照明 家居照明及电子灭蚊系列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0.66亿元(同比下降36.68%) [19] - 格林盈璐拥有160余项专利 产品进入沃尔玛 Costco等大型连锁商超 客户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1] 发展趋势 - 智能化与自动化方向:融合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 通过传感器监测环境并自动调节运行模式 支持手机APP远程操控 生产环节自动化程度提升 [23] - 环保化发展:注重材料可回收性和能耗控制 优化纳米二氧化钛制备工艺 采用生物降解材料和太阳能供电系统 实现零污染物理灭蚊 [24] - 多元化场景拓展:开发户外防水防尘型 迷你便携式 与景观照明结合的装饰型等专用产品 针对不同气候区域和蚊种习性提供定制化方案 [25]
香港科研机构携手知名药企,以纳米技术助力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南方都市报· 2025-08-20 07:15
全球阿尔茨海默病市场现状 - 全球患者数量超过5000万且随人口老龄化持续增长 对医疗系统构成重大挑战 [1] 合作项目概述 - 华润医药与NAMI于8月19日签署协议 共同推进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纳米传递优化"项目 [1][3] - 合作结合NAMI药物纳米传递技术与华润医药制药专长 旨在优化药物吸收并提升治疗效率 [1] 技术细节与创新方向 - 采用FDA已批准的CDK4/6抗肿瘤药物抑制Pax6通路 该基因是连接β-淀粉样蛋白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的关键靶点 [4] - 通过纳米技术改构药物 解决原研药物中枢渗透性差问题 探索降低单次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 [4] - 重点攻关纳米微球载体和小分子药物包载技术 强化源头创新并建立知识产权护城河 [5] 战略意义与产业影响 - 建立覆盖小分子药物、纳米技术及先进材料的全链条成果转化平台 推动全球高端产学研对接 [3] - 加速纳米传递技术临床应用 促进香港新型工业化及科技自立自强 [3] - 合作体现实验室研发与产业化优势结合 推动创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3] 现有治疗格局与需求 - 当前靶向疗法覆盖单克隆抗体药物、小分子抑制剂、tau蛋白疫苗等多条技术路线 [4] - 现有药物存在成本高、疗效有限、副作用大等局限 临床需求仍有巨大改善空间 [4]
2025年中国纳米碳酸钙行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趋势预测
搜狐财经· 2025-08-13 06:28
行业概况 - 纳米碳酸钙是一种新型无机功能材料,在塑料、橡胶、涂料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1] - 全球纳米碳酸钙行业市场规模从2018年22.54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33.61亿美元,2018-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9% [1] - 中国纳米碳酸钙产业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和市场消费拉动快速发展 [1] 应用分布 - 中国纳米碳酸钙下游应用前三领域为塑料占比31.51%、橡胶占比16.49%、造纸占比11.62% [1][12] - 其他应用领域包括油墨、密封胶等 [9][12] 生产工艺 - 化学法为主流生产工艺,包括碳化法、复分解法、凝胶法和乳液法 [6][8] - 碳化法为工业制备主流工艺,具有操作方便、产品可控、通用性强等优点 [8] - 复分解法可制备高纯度、高白度优质产品 [8]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石灰石开采与加工及生产设备制造 [9][10] - 中游为纳米碳酸钙生产 [9][10] - 下游应用包括塑料、橡胶、涂料、油墨、造纸等 [9][10] 供需状况 - 2024年中国纳米碳酸钙行业产量146.5万吨,需求量142.5万吨 [1][14] - 2018-2024年供需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14][15]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纳米碳酸钙行业市场规模45.61亿元 [1][17] - 市场均价约为3201元/吨 [1][17] - 市场规模增长主要受高端需求放量及产品价格上涨驱动 [17] 竞争格局 - 行业企业集中度较低,大部分为中小型私营企业 [19] - 资金充裕的大中型企业可生产中高端产品,小型企业以初级产品为主 [19] - 主要企业包括广西华纳新材料股份(年产销量超50万吨)、浙江天石纳米科技(年产能18万吨)、山西兰花华明纳米材料等 [21] 技术发展 - 碳化法分为间歇鼓泡碳化、间歇搅拌碳化、连续喷雾碳化和超重力碳化四种工艺类型 [8] - 通过对反应条件精确调控和添加晶形调节剂,可制备不同品型和形貌的产品 [8] 行业特征 - 纳米碳酸钙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活性高和难分散的特点 [9] - 除增量填充作用外,还具有补强、触变调节或美化制品外观的作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