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审判

搜索文档
北京四中院:探索多元化人性化灵活化履责方案
人民网· 2025-09-26 01:30
据悉,本次通报的6个环境资源审判助推生态环境修复典型案例,展示了该院以安装新能源电动汽 车充电桩的替代性修复措施折抵因超标排放造成大气污染的损失、预防性裁判防止生态环境损害的发生 和扩大等环资审判助推生态环境修复的有效做法。(秦晋 王远哲) 在损害责任承担方面,王靖介绍,北京四中院坚持落实损害担责、全面赔偿原则。对于存在多人共 同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但每一个侵权人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都不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鼓励部分侵 权人根据修复方案确定的整体修复要求履行全部修复义务,代其他侵权人支出的修复费用可以适当折抵 其应当承担的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赔偿金额。 会上还介绍了北京四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助推生态环境修复的主要做法。该院通过靶向调解破局,促 推污染企业主动承担环境治理责任;前置司法防线,探索预防性裁判将污染遏止于未然;提升公众体 验,构建符合北京特点的生态修复模式;灵活履责方案,确保受损生态环境全面修复;推动多元共治, 畅通"司法﹢行政"生态修复"快车道";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促推环境资源审判成果向生态环境保护 成果实质转化,为北京建设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司法保障。 来源:人民法院报 本报讯 9月24日,北京市第四中 ...
宁夏:多部门共筑生态保护屏障
人民网· 2025-09-21 00:50
会议指出,人民法院要持续强化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建设,优化审判组织体系,加大审判队伍专业 化培训,打造一支既懂法律又熟悉环境知识的审判力量;要持续深化恢复性司法实践,探索推行补植复 绿、增殖放流、劳务代偿等多种责任承担方式,建立健全与生态环境、林业、水务等部门的协同机制, 有效实现生态修复从纸上判决到实地执行的转化;要持续健全跨部门沟通协作机制,畅通信息共享、线 索移送和执法司法衔接渠道,完善联席会议、专题会商、联合调研等机制,构建多元共治大格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联合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自然资源厅、林业和草原局、公安厅、检察 院以及白芨滩、贺兰山、哈巴湖、罗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及环境资源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开展 座谈交流,持续强化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部门交流协作,巩固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成效。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围绕宁夏生态保护和修复现状、严厉打击生态资源领域犯罪、做好野生动物保 护等内容畅所欲言,聚焦具体司法保护案例开展交流研讨,结合工作实际从不同角度为构建生态环境保 护大格局建言献策。 本报讯 (记者 马荣)9月18日,一场以"凝聚法治力量,筑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 区司法屏障"为 ...
北京延庆法院在长城脚下筑起“法治绿盾”,守护首都西北生态屏障
新京报· 2025-08-17 23:29
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 - 延庆法院2010年成立北京市首家环境保护审判庭 承担守护首都西北生态屏障重任 [1] - 2023年1月至2025年6月累计受理环境资源案件85件 覆盖刑事 民事 行政 执行全领域 [1] - 民事案件审理坚持"调解优先 调判结合"原则 平衡邻里权益与生态保护 明确土地水域利用法治边界 [1] 案件执行与生态修复机制 - 执行案件打造"专业化执行+多元化修复"体系 采用增殖放流 碳汇补偿等多元修复方式 [1] - 通过典型案例展示"惩罚与修复并重 保护与发展协同"司法理念 包括北京市规模最大的非法捕捞水产品系列案 非法狩猎野生动物案等 [1] - 生态修复创新探索使受损生态环境得到及时有效修复 [1] 典型案例类型 - 发布四类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非法捕捞水产品系列案 非法狩猎野生动物案 长城保护行政非诉执行司法审查案 百亩土地腾退强制执行案 [1] - 案例既包含对破坏生态行为的严厉惩处 也包含生态修复的创新实践 [1] - 通过司法实践为生态保护划定清晰法治红线 [1]
河南省黄河干流环境资源巡回法庭实现全覆盖
河南日报· 2025-08-14 23:24
司法机构设置 - 河南黄河流域环境资源第九巡回审判法庭在灵宝揭牌 标志着黄河干流环境资源巡回法庭实现省辖市全覆盖 [1] - 郑州铁路运输两级法院自2021年4月起沿黄河干流建设9个巡回审判法庭 累计开展巡回审判及调解近700案次 [1] 司法实践成效 - 巡回审判法庭在黄河岸边及田间地头开展庭审 实现就地解决争议和矛盾化解 [1] - 巡回审判使群众直观理解"环境有价 损害担责"的生态保护内涵 有效提升黄河保护治理效能 [1] 未来发展计划 - 司法机构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持续加大巡回审判力度并拓展法治宣传方式 [2] - 通过创新环境资源审判体制机制 提高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实现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系统性保护 [2]
人民法院持续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 依法严惩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违法行为 法治之力提升生态颜值(法治头条)
人民日报· 2025-07-09 22:07
环境资源审判成效 - 2024年审结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1.9万件,判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96亿元,同比增长87.5% [1] 非法采矿与生态破坏案例 - 湖北4家企业以康养旅游项目为名非法开采白云岩,造成矿产资源损失9007万元、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640万元 [2] - 法院判处4家企业连带承担赔偿1290万元,并追缴违法所得9007万元 [2] - 被告需在省级以上媒体公开赔礼道歉 [2] 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例 - 某检测公司出具虚假监测报告222份,涉及44家委托单位,被处罚金20万元 [3] - 6名责任人被判有期徒刑并禁止3年内从事环境监测行业 [3] 生态修复与预防性司法 - 重庆法院责令非法捕鱼者在长江干流搭建人工鱼巢1961平方米,修复生态 [4][5] - 浙江长兴县法院发出禁止令,阻止景观工程威胁濒危物种长兴水韭的生存 [5][6] 农业污染与司法干预 - 四川某养殖合作社偷排粪水污染饮用水源,造成损失160万元,被判处污染环境罪 [7][8] - 法院推动养殖场拆除并复耕土地,并向相关部门提出农业污染治理建议 [8][9] 司法建议与长效机制 - 广安中院建议完善养殖场电子档案和联合执法机制,获相关部门采纳 [9]
非法捕鸟承担刑责 还须赔偿生态损失(以案说法)
人民日报· 2025-06-25 22:21
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案件 - 罗某某在2021至2023年期间多次收购野生鸟类幼鸟及蛋卵1000多只和6000多枚,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疣鼻天鹅,并在养殖场孵化饲养后出售获利 [1] - 杨某、李某等人在宁夏星海湖和内蒙古乌梁素海等地通过网捕、掏窝等方式猎获野生苍鹭、灰雁等幼鸟及蛋卵出售给罗某某 [1] - 罗某某在运输被猎鸟类途经宁夏银川时被公安机关截获,银川铁路运输检察院以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和非法狩猎罪对罗某某等5人提起公诉 [1] 案件审理与生态保护措施 - 案件审理期间,李某再次猎获苍鹭蛋2800多枚并出售,被查获时已由收买人实施人工孵化,孵化条件简陋导致许多幼鸟死亡 [3] - 银川铁路运输法院与林草、森林公安等部门紧急召开联席会议,委托石嘴山市平罗县野生动物救助站对幼鸟进行喂养 [3] -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银川铁路运输法院联合自然资源部门筹措86万元资金用于救助苍鹭,1000多只苍鹭在被救助4个月后顺利放飞 [3] 法律责任与生态赔偿 - 法院对罗某某等人判处有期徒刑,并判决赔偿相应生态损失共190余万元,包括鸟类损失、生态环境损害、人工饲养费等 [4] - 该案探索构建"案件审理+生态修复"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模式,充分利用刑事、民事手段全面保护生态环境 [4] 长效机制与政策完善 - 银川铁路运输法院与相关部门签订协作共建框架协议,共同打造生态保护联合宣传、环境资源警示教育、生态修复等多元化功能于一体的示范点 [6] - 宁夏法院、公安、林草、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野生动物案件有关问题的规定》,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可用于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 [6] - 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负责人表示将推广宁夏保护野生鸟类的成功探索,推动环境资源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6]
人民法院2024年审结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近22万件
新华社· 2025-06-05 07:01
环境资源审判数据 - 2024年审结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1 9万件 环境公益诉讼一审案件4168件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一审案件246件 [1] - 判令责任主体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共计96亿元 [1] - 审结污染环境刑事 民事 行政一审案件4900余件 审结滥伐林木 生态破坏 渔业等案件2 6万件 [1] 环境司法体系建设 - 全国法院设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 组织2424个 从事环境资源审判人员1 6万余人 [1] - 1700余家法院实行环境资源刑事 民事 行政案件归口审理 [1] - 设立综合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修复)基地1000余个 [1] 司法协同与专项治理 - 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协同 联合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 [1] - 践行预防性 恢复性司法理念 提升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水平 [1] 环境司法发展成果 - 发布《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4)》和《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2024)》"总体观察篇" [2] - 系统回顾中国环境司法建设十年历程 展望环境司法发展新方向 [2]
最高法发布2024年度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
新京报· 2025-06-05 07:00
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 - 某检测公司及石某涛等6人因出具虚假环境监测报告222份并获利76万余元被判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公司被判罚金20万元 责任人员分别获刑一年二个月至九个月 并被禁止三年内从事环境监测及相关职业 [1] - 某树脂科技公司及薛某等10人因向长江干流倾倒2万余吨危险废物构成污染环境罪 公司被判罚金600万元 责任人员分别获刑六年六个月至二年 并通过"现金赔偿+技改抵扣"方式履行损害赔偿责任 [1] 绿色转型矛盾纠纷化解 - 某生物质能公司因场地改造拒收某牧业公司7000余吨牛粪引发合同纠纷 法院推动牛粪通过发酵菌剂编制牛用铺垫 肥力还田 制作生物质颗粒等方式实现再利用 [2] - 某养殖合作社及张某伦因多次非法排放养殖污水污染饮用水水源被判处污染环境罪 合作社被判罚金40万元 张某伦获刑四年并处罚金10万元 [2]
有公司出具222份假报告被判刑,最高法:严惩环境监测造假
第一财经· 2025-06-05 05:43
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 - 某检测公司及6名责任人在2021年3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出具222份虚假环境监测报告 涉及陕西5地市44家委托单位 涵盖能源 化工 钢铁 机电 汽修 医疗 餐饮及科研院所等多领域 违法所得76万余元 [1] - 法院判决检测公司罚金20万元 6名责任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至九个月 并禁止三年内从事环境监测及相关职业 [2] - 典型案例对行业起到警示作用 法院向行政主管机关发出司法建议 助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2] 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监管 - 最高法联合多部门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 专题发布3个典型案例 [2] - 各地法院联合生态环境部门持续深化专项整治工作 [2] 环境资源审判体系建设 - 截至2024年底 全国设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2424个 包括30个高级法院和201个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 [3] - 环境资源审判法官6700多人 审判辅助人员9400多人 [3] - 1700余家法院实行环境资源案件归口审理 探索引入技术调查专家 [4] 环境资源案件审理数据 - 2024年审结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19276件 其中刑事案件25811件 民事案件151256件 行政案件42209件 [4] - 审结环境公益诉讼案件4168件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246件 [4] - 判令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96亿元 同比增长87 5% [4]
有公司出具222份假报告被判刑,最高法:严惩环境监测造假
第一财经· 2025-06-05 05:31
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案件 - 某检测公司2018年4月成立,具备土壤、环境空气等多领域检验检测资质,2021年3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出具222份虚假环境监测报告,涉及陕西5地市44家委托单位,涵盖能源、化工等8大行业,违法所得76万余元 [1] - 法院判决该公司犯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并处罚金20万元,6名责任人员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年2个月至9个月,禁止3年内从事环境监测及相关职业 [2] - 最高法指出该案例对行业具有警示作用,并向行政主管机关发出司法建议以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经营乱象 [2] 环境资源审判体系建设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设立2424个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包括30个高级法院和201个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配备6700名法官及9400名审判辅助人员 [3] - 1700余家法院实现环境资源案件归口审理,优化跨行政区划管辖布局并引入生态环境技术调查专家 [3] - 2024年审结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19276件,其中刑事案件25811件、民事案件151256件,判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96亿元(同比+87.5%) [3] 专项整治工作进展 - 最高法联合最高检、公安部等部门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专题发布3个典型案例 [2] - 各地法院联合生态环境部门持续深化专项整治,强化对监测数据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