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济

搜索文档
广东“牺牲”最大的城市,深圳帮它逆风翻盘
36氪· 2025-09-23 02:19
有人说,河源是广东"牺牲"最多的城市。 当别的城市卯足劲搞工业、拼GDP的时候,河源却只能一次次按下 "拒绝键"。 为啥呢?因为河源是广东人的"大水缸",为4000多万粤港居民供水,为了保持一流的水质,必须把生态安全放在最先。 河源,听名字就知道它与水的渊源很深,它是当地三条河流(连平河、忠信河、新丰河)的源头,同时还是东江最核心的 "水源涵养地",并拥有华南地 区最大的人工湖万绿湖,水域面积370平方公里。 一个是"入珠融湾",尤其是在深圳的对口帮扶之下,河源大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目前该产业产值已突破500亿元,是河源市规模最大的主导产 业,在粤东西北12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另一个是依托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机遇,充分利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的自然禀赋,大力发展水经济、茶经济等现代农业,用实打实的成果印证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从一瓶好水、一片好茶到一串电子元件,今天的河源正以多元产业布局,书写着生态与经济同频共振的新篇章。 01 靠水吃水,从"广东大水缸"到"水经济强市" 在广东,你日常喝的瓶装水,很多都来自河源。 这座被称之为 "广东水塔"的城市,正把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酿成实打实 ...
一水一城见证绿色全运,大湾区体育故事分享会走进广州沥滘净水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3:54
(原标题:一水一城见证绿色全运,大湾区体育故事分享会走进广州沥滘净水厂) 南方财经记者谭砚文 广州报道 9月12日,"一水一城 绿色全运"大湾区体育故事分享会·我与全运有个约 定暨十五运主题党日共建活动在广州水投集团创新中心成功举行。21世纪数字传媒党支部近30名党员与 花样游泳世界冠军陈晓君来到沥滘净水厂参观交流。 同样以水为舞台、坚持不懈的还有广州水投净水公司。 多年来,广州水投净水公司践行生态文明之路,深化智慧绿色净水厂创建,在人口和产业密集的广州中 心城区建成9座地埋式净水厂,地埋式污水处理规模达到181万吨/日,地埋式净水厂数量、产能位居全 国前列,超全国同类50%,推动广州成为全国地埋式污水处理规模最大、技术集成最先进、样板最美的 水环保产业先进城市,为广州消除黑臭水体发挥积极作用。 广州水投净水公司沥滘分公司党支部副书记余敏分享称,广州水投净水公司秉持"净化水质 造福人 民"的初心使命,将每一滴水的净化都融入了对生态环境的深切呵护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怀,通过技术创 新引领,擦亮可持续发展绿色底色,通过数"智"升级,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中国式 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生态环境保障。 本次活 ...
“守好源头活水,日子更有奔头”
人民日报· 2025-08-24 03:06
水资源管理机制 - 永泰县启动河湖物业化管理服务 设立河湖物业化管理服务中心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河湖治理 提高巡河管河效率 [2] - 依托数字化平台对每一条河道实现全流程管理 平台可清晰显示河道专管员的巡河轨迹 时长 公里数 问题上报后任务流转至各部门并由中心评价处置情况 [3] - 大樟溪28条干支流 260条河段纳入河湖物业化管理 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水质达Ⅱ类标准 14条小流域及各级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高水平 [3] 水利工程与生态补偿 - "一闸三线"工程于2023年7月全线通水 解决闽江口城市群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供水短缺问题 惠及580万人 永泰县塘前乡为主要取水地 [4] - 工程累计供水超5亿吨 生态补偿水价协商中 预计每年为永泰县增加生态补偿收入1亿元以上 [4] - 莒口村发展水经济 通过合作社回购莒溪风景区经营权 每年净收益150万元以上 [4] 水产业开发与产值提升 - 永泰县组建福建清凉矿泉水有限公司并取得采矿证 推出当地矿泉水品牌 管道深入地下125米 日汲取矿泉水近500吨 年产量超15万吨 年销售额破千万元 [5][6] - 城峰镇建成全智能化啤酒酿造生产线 年产3万吨啤酒 利用大樟溪优质水源发展精酿啤酒产业 [6] - 永泰县引进生态友好型企业 重点打造8个涉水重点产业项目 带动水产业产值持续提升 [6]
“守好源头活水,日子更有奔头”(家乡的山水能生金)
人民日报· 2025-08-21 22:13
水资源管理与数字化监测 - 永泰县利用数字化平台实现河湖全流程管理 包括巡河轨迹跟踪和问题上报处理 [2][3] - 大樟溪28条干支流和260条河段纳入物业化管理体系 巡河问题半小时内完成流转处置 [2][3] - 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水质达Ⅱ类标准 14条小流域及各级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高水平 [3] 水利工程与生态补偿 - "一闸三线"工程累计供水超5亿吨 解决闽江口城市群及平潭580万人供水短缺问题 [4][5] - 工程预计为永泰县每年增加生态补偿收入超1亿元 生态补偿水价机制正在协商中 [5] - 莒口村通过发展水经济实现年净收益超150万元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回购风景区经营权 [5] 水产业开发与产能建设 - 福建清凉矿泉水公司取得采矿证 日取水量500吨来自地下125米深层火山岩裂隙 [6] - 矿泉水年产量超15万吨 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产能持续稳步提升 [6] - 啤酒小镇建成年产3万吨全智能化啤酒生产线 利用大樟溪优质水源发展精酿啤酒产业 [6] 产业规划与生态价值转化 - 永泰县重点打造8个涉水重点产业项目 引进生态友好型企业提升水产业产值 [6] - 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形成"天上看 地上巡 网上查"的资源保护模式 [3] - 探索水资源生态价值转化机制 通过水生态改善带动产业发展 [1][7]
江门推动河湖生态资源从“潜在价值”向“现实收益”转化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19 07:32
水经济产业发展 - 江门市将水经济列为十大新兴产业 推动河湖生态资源从潜在价值向现实收益转化 [1] - 建成超400公里万里碧道 形成网红休闲生态廊道吸引大湾区游客打卡 [1] - 通过碧道建设成果转化 挖掘沿线资源注入夜经济业态打造滨水经济带 [2] 滨水商业运营成效 - 江顺大桥底集市日均客流量达2000-3000人 周末节假日超6000人 [3] - 现场消费转化率近三分之一 为商家带来3万-4万元日营业额 [4] - 统一规划后创造超200个就业岗位 餐饮店单店日营业额达4000元 [2] 工业遗址活化利用 - 对滨水工业遗址实施修缮改造 引入文旅文创/轻餐饮/水上运动等多元业态 [5] - 开平涤纶厂旧址改造后周末客流超2000人 吸引返乡华侨及周边游客 [5] - 旧船厂改造文创园融合工业风元素 甘化厂计划打造教育文化旅游综合体 [6] 基础设施升级 - 集装箱式商铺依水而立 配备油烟净化系统及保洁安保服务 [2] - 功能分区明确包含餐饮区潮玩区 配套停车场及卫生间设施 [2] - 御潭江项目带动废旧码头改造 铺位租金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6]
点水成金:水利赋能绘就“两山”转化新画卷
中国经济网· 2025-08-18 05:34
幸福河湖建设进展 - 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在全国遴选122条河湖实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3] - 全国各级河湖长统筹资源建成各具特色的幸福河湖3000多条[3] - 建设任务涵盖提升安全保障水平、维护健康生命、实现清洁美丽、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和保护江河文化5个方面[2] 水经济产业规模 - 广东省水经济产业规模约1万亿元[5] - 广东开展"10+2"省级水经济试点及109个市县试点项目 累计完成投资约120亿元 其中社会资本投资占比80%[5] - 重庆武隆区芙蓉江旅游2024年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 收入超2000万元[4]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案例 - 重庆武隆区杨柳塘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项目成交金额8580万元 含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增量价值4383万元和20年期农业产业生态产品4197万元[6] - 广东省首单水土保持碳汇在深圳成功签发[6] - 四川宁夏达成黄河流域首单跨省区域水权交易 福建长汀实现水土保持碳汇交易 浙江安吉完成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产品价值转化[6] 滨水经济开发模式 - 江门市西江碧道沿线设置轻餐饮咖啡馆等多元业态 创造超200个就业岗位 商铺年营业额近2000万元[4] - 滨水空间开发特色消费场景包括文化体验、亲水休闲和夜间经济 利用优质水资源开发矿泉水等产品[5] - 水利工程载体打造特色品牌 如广东通过碧道建设融合自然生态与休闲运动功能[4] 政策支持与机制创新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提出形成人水和谐共生格局[7] - 水利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意见》部署五大建设任务[2] - 通过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建立"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的良性循环机制[6]
从观水到乐水,“水经济”创造新潮流——大城奋进·武汉新消费观察
长江日报· 2025-08-12 00:57
武汉滨水经济转型 - 武汉依托长江、汉江和东湖等水域资源,打造可体验的消费新场景,推动"水经济"从传统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型 [1][13] - 夜间经济成为核心增长点,长江灯光秀从拍照背景升级为"流量入口",带动游轮、演艺、美食等复合消费 [5] - 夜游船数量增至11艘(如"知音号""长江荣耀"号),采用"文旅+演艺+美食"模式,吸引年轻家庭和外地游客 [5] 多元化消费场景创新 - 滨水休闲业态丰富:江滩书吧(汉口)、露天电影(武昌/汉阳)、咖啡文创街区(黎黄陂路)形成全天候消费链 [8] - 沉浸式体验项目崛起:《保元风云》等剧情互动让历史活化,琴台大剧院推出穿越主题音乐剧,吸引跨省游客 [8] - 餐饮消费融入地域特色,山海关路美食街的"毛氏汽水包""李记鸡冠饺"成为网红打卡点 [8] 水上运动产业扩张 - 青少年帆船培训快速成长:学员从2019年不足30人增至数百人,俱乐部从1家扩至3家,高校开设专业教练课程 [12] - 桨板运动形成完整消费链,中档装备套装约4000元;"水翼"等新兴运动通过社交媒体走红,提升城市活力 [12] - 后官湖帆船基地、汉江古田桥水域成为体育消费热点,水上运动从竞技向大众休闲延伸 [12] 政策与战略布局 - 武汉文旅局以"水"为核心整合资源,规划亲水项目(灯光秀/夜游船/剧场)与滨水商业带,推动"看水"到"玩水"的体验升级 [13] - 政府重点打造10条精品线路(含"长江夜游"),通过业态创新将江湖水面转化为经济价值,激发消费动能 [5][13]
清远打造省内最大内河滨水娱乐运动中心 陆水面积近20公顷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04 08:07
北江水面上,竞速赛艇、摩托艇划过,激起阵阵白色水花……8月2日上午,清远北江水上娱乐运动中心 正式开业,吸引不少市民群众围观。 清远北江水上娱乐运动中心是北江滨水融合试点项目,是广东省级水经济试点项目之一——清远市北江 内河水经济发展项目(河湖游轮游艇类)的核心组成项目,也是清远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点文旅体项 目。本项目计划分二期实施。一期陆地、水域合计总面积19.72公顷,投资约3000万元,已打造成为省 内面积最大的内河滨水娱乐运动中心。 清远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清远推进北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等建设,正在加快形 成"一带一廊一区"千亿级旅游发展新格局,清远北江水上娱乐运动中心不仅丰富了清远的文旅业态,也 是清远统筹推进文化生态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生动实践。 据悉,2023年,清远北江内河水经济项目成功入选广东省"10+2"水经济试点项目。去年年初,清远公布 首批市级水经济试点项目名单,在全市4个县(市、区)启动5个水经济试点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超5 亿元。 目前,清远北江水上娱乐运动中心配备多个娱乐项目,其中,有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水上充气闯关大挑 战,设置了攀岩墙、独木桥、障碍赛道等;有 ...
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打造水产业集群高地——湖北十堰书写新时代“水文章”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1 00:36
核心观点 - 湖北十堰通过生态价值转化将水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水经济综合产值突破400亿元 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1][2][4] 水经济发展规模 - 全市水经济企业达355家 综合产值突破400亿元 [4] - 丹江口市水经济企业33家 实现总产值180亿元 税收6.2亿元 占税收总收入48.1% [4] - 2025年1至4月全市水经济实现总产值142亿元 同比增长9.7% [4] 水质优势与产业基础 - 丹江口水库109项水质监测指标中107项达到Ⅰ类标准 水质连续10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 [2] - 吸引沃思饮品 燕京啤酒等30余家知名企业落户 形成完整产业链 [2] - 燕京啤酒生产线每分钟生产3600瓶啤酒 产品出口中东 日本等海外市场 [3] 水农融合增值链 - 发展柑橘 茶叶等亲水农业45万亩 [3] - 建成全国最大HPP柑桔汁精深加工基地 年消化柑桔16万吨 鲜果价值从1元增值至9.9元 增值近10倍 带动桔农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3] - 茶多酚饮品消化茶叶1200吨 茶农户均增收2000元 [3] 物流与成本优化 - 建设鄂西北最大物流集散基地 设计运力每天2万吨 预计降低水经济企业物流成本30%以上 [5] - 实施水饮料公转铁补助政策 吨水物流成本下降36% 较公路运输节省49% 水运成本降至每吨每公里5分钱 [5] 产业集群建设 - 打造百亿水资源加工产业集群 形成"源头活水+纯净水+功能饮料+食品加工"一体化产业链 [6] - 绿色食品饮料产业园占地3000亩 通过统一取水调水用水节约企业成本 [7] - 引进51家原物料供应商 推动水企原物料采购成本下降20% 瓶坯单价由30万元/吨降至24万元/吨 [7] - 为中小企业融资超9000万元 [7] 产品创新与品牌升级 - 房县黄酒开发5大系列30余款新品 从"土特产"跃升为估值13.3亿元国潮品牌 [8] - 年轻消费者占比提升至65% 打通主流电商销售渠道 [8] - 成立水经济研究院等机构 攻克功能水锁鲜盖密封 黄酒风味改良等关键技术 [8] - 创建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0个 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与品牌商标24个 [8] 产业生态与服务体系 - 形成"众创—孵化—加速"机制 省级及以上公共服务平台数量提升至28个 [8] - 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 专精特新等企业7家 [8] - 通过水质保护与产业发展联动机制构建长效发展模式 [9]
跻身全国前十 2025上半年湖北存款余额突破10万亿
长江商报· 2025-07-30 06:05
金融运行总体情况 - 湖北省社会融资规模余额13.58万亿元 同比增长9.6% 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 [1][2] - 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10万亿元 同比增长9.3% 成为全国第10个存款超10万亿元省份 [1][2] - 前6个月社融增量8041亿元 同比多增1274亿元 本外币贷款余额9.29万亿元 同比增长7.9% 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 [2] 信贷投放与结构优化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8%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8% 县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8% 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和全国平均水平 [3] - 科技人才贷和创新积分贷余额528亿元 覆盖创新主体1.2万户 [3] - 信贷在社融中占比降至71.9% 政府和企业债券净融资占比上升至30.7% 支持70家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418亿元 规模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八 [2] 货币政策工具运用 - 落实降准政策释放地方法人银行中长期资金约27.3亿元 全部投向科创和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 [4] - 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1997亿元 同比增长37% [4][5] - 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余额突破1000亿元 再贷款余额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30.6% [5]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金融机构向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119亿元 向设备更新项目主体发放贷款533亿元 发放金额居全国前列 [5] -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下发放贷款58.5亿元 支持消费和养老领域民生需求 [5] - 绿色债发行137亿元 规模居中部第一 [3] 融资成本与金融服务效率 - 新发放企业贷款平均利率3.2% 同比下降48个基点 新发放个人贷款利率3.09% 同比下降46个基点 [3] - 普惠小微贷款利率同比下降73个基点 [4] - "301"线上信用贷款模式发放贷款超3000亿元 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平台发放贷款129亿元 [3] 区域金融与特色产业支持 - "一主两副"城市贷款增长稳中有进 10个市州贷款增速超过10% 14个市州贷款同比多增 [2] - 单列2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专用额度 其中100亿元支持武汉东湖高新区科技企业 100亿元支持"水经济""茶经济"等特色产业 [6] 资本市场与跨境金融服务 - 为39家上市企业或主要股东完成意向授信106.07亿元 累计发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24.04亿元 [3][5] - 涉外收支总额580亿美元 实现顺差"由降转升" 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1364亿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