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

搜索文档
沈阳审判与牵牛花(寻访)
人民日报· 2025-09-26 23:31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它是为警示后人勿忘九一八国耻而修 建的。主体建筑采用碑馆结合的形式,残历碑是一座巨大石雕,碑形为翻到九一八事变日期的台历,上 面布满弹痕与骷髅。 馆内以丰富的史料向人们介绍了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九一八事变、奴役中国人民的罪行和沦陷区人民的苦 难生活及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我看到了当年的运尸车——那铁制的、三只轮子的怪物。它是日本侵略者用来运送被他们残暴致死的中 国人尸体的工具。我还看到了细菌弹,是日本细菌部队设计的细菌武器。细菌弹是陶制的,弹壳外部设 有引爆线,在外面引爆以避免高温杀死弹内的生物菌。我也看到了拐杖刀,一条长约90厘米的拐杖形木 质武器,前面可以断开,拔出外鞘,里面是一个刺刀。这是抗日战争初期,游击队和当地群众用来对付 敌人的秘密武器。 这里有赵一曼写给3岁儿子宁儿的家书原件——她的绝笔信。赵一曼被捕后,敌人用钢针刺伤口,用烧 红的烙铁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寇的侵略罪行。写信时的赵一曼,双腿被日军用 步枪子弹击碎24处,指甲全被拔除。这封信件笔迹因受刑而颤抖,多处出 ...
抗战史上的今天:9月26日
观察者网· 2025-09-26 14:44
岁月无声,历史有痕。八十载光阴流转,抗战的烽火岁月依然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为纪念中国 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观察者网特别推出"抗战史上的今天"栏目,每日与您共 同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 1931年9月26日 吉林省政府在日军控制下改组。多门中将、坪井大佐在吉省府召开地方士绅会议,宣布解散吉林省府, 另组长官公署,以熙洽为长官,坪井为警备司令。公署下设民政、军务两厅,职员中日各半。长官公署 须受日方监督,任免官吏须得日方同意。省城防务以留守日军担任。28日,伪长官公署发表声明,同南 京政府和张学良政权脱离关系,宣告"独立"。 沈阳《四库全书》被日军劫走。 驻陕、豫、湘、鄂、赣、皖等省将领百余人由何应钦领衔联名电汪精卫、陈济棠等粤方要员,主张团结 一致,"泯除党争""肃清匪患""拯救灾黎""抵御外侮""毋以填海之心,致贻下井之诮"。 粤当局继发行"有奖航空债券"1500万元之后,是日又发行"国防债券"3000万元,用作扩充空军军费,并 已拟定扩大空军三年计划。 1933年9月26日 上海800余团体20万群众举行抗日救国大会,王晓籁主席,决议:电中央限令日军退出占领地,否则对 日 ...
1944年,土匪王鼎山派人送来一张借条:希望新四军接济40万发子弹
搜狐财经· 2025-09-26 11:57
1944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的关键时期。国民党军队在积极准备反攻的同时,也加紧了对各地武装力量的收编工作。在浙东地区,一支由王鼎山率 领的民间武装力量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成为其重点招安对象。 就在此时,浙东新四军驻地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这封来自王鼎山的信件内容简短却令人震惊:急需40万发子弹,十万火急!落款赫然是王鼎山三个大 字。这封看似借条的求救信,让新四军指挥部的同志们都感到十分诧异。 王鼎山究竟是何方神圣?他为何敢向新四军提出如此大胆的请求?面对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新四军又将如何应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鲜为人知 的历史故事。 王鼎山出生于浙江东部嵊县(原剡县)高风村。当地曾因剡字不吉(两火一刀,象征刀光之灾)而更名。他原本是个手艺精湛的木匠,靠手艺养家糊口。但 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地主恶霸横行乡里,百姓苦不堪言。 一次,王鼎山为乡亲仗义执言,与当地恶霸发生冲突。在争执中,他失手将恶霸打死。为防家人遭报复,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带着十几个兄弟和家人逃往 高塘山落草为寇。 高塘山地处三县交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山中还有可耕种的良田,是建立根据地的理想之地。王鼎山在此立下铁规:只劫富济贫, ...
纪念母亲
人民日报· 2025-09-23 22:33
开会地点在今河南濮阳,时间是1945年,各地选出了部队战斗英雄36人,劳动英雄62人,会后举行了英 雄骑马盛大游行,绕濮阳城巡游一周,群众夹道欢迎,高跷队、秧歌队伴着锣鼓声助兴。这些母亲没 说。英雄们跨上高头大马,边区党政军领导为英雄们执缰牵马——母亲也没说。只提到纺车、犁和镰 刀。群英大会回来后,八路军动员母亲参加队伍,但母亲最终没走了。随着胜利的到来、哥哥姐姐们出 生,到1957年举家迁往北京,再到1959年我的出生,母亲逐渐习惯了和平的生活,她在我们面前很少提 及那场战争,说的最多是那架纺车。 今年一个朋友让我为加拿大一个华人活动写点什么。我对加拿大不熟,从未踏足过加拿大,提到加拿大 第一个想到的是白求恩。一查才发现河间竟有白求恩手术室旧址,就在卧佛堂镇,许多东西联系起来, 历史变得完整。纪念馆坐北朝南,院西为一水塘,白求恩治疗伤员时,乡亲们曾在此洗绷带。门前是宽 敞的停车场,院内有手术室、医疗室、消毒室及展厅、职工宿舍等建筑。北面为手术室,即真武庙,砖 木结构,硬山顶,前出厦,透花正脊,银锭垂脊,顶覆灰色筒瓦,檐下垂兽面瓦当,处处古色古香。 白求恩在我老家建有战地手术室,对此我过去一直不知。最近偶然才 ...
寻找照片中的TA·抗战胜利80周年丨这些人这些事,不能忘,不敢忘!
新华社· 2025-09-19 11:47
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 华夏大地上 四万万人不屈抗争 浴血抗战14年 1945年日本正式投降 顽强的中华民族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我们通过老照片 寻找在侵略战争阴影之下 追寻自由、独立、和平的人物 和他们浴血奋战、自强不屈的故事 1931年9月18日 取得了彪炳人类和平史册的伟大胜利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 10多岁的夏淑琴和亲人留下这张合影 本应三代同堂的家庭 只剩下寥寥数人 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 她的父母和两个未成年的姐姐惨死日军刺刀之下 她是首位赴日控诉 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幸存者 面对日本右翼"假证人"的污蔑 她毅然拿起法律武器 起诉日本右翼分子名誉侵权 经过近十年的诉讼 她在中国、日本取得全面胜诉 这是历史给予我们最珍贵的启示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只有以史为鉴 幸存后的每一天 她都活成了 历史的见证者 真相的捍卫者 和平的守护者 才能更加珍视和平 寻找照片中的TA·抗战胜利80周年|"我活一天,就要为30万遇难同胞讨一天公道!" ↑↑点击链接↑↑ 一户外国家庭留下了一张全家福 母亲怀抱中的婴儿叫白丽诗 1943年日军占领上海公共租界 10多国的6000余名在 ...
习言道|以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中国新闻网· 2025-09-19 05:55
责编:秦雅楠、王瑞景 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 幕。"94年前,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中国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揭开14年浴血奋战序 幕。一起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铭记这段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壮丽史诗。 ...
抗日战争为何始于“九一八”?
人民网· 2025-09-18 01:27
1931年9月18日夜,沈阳城北南满铁路柳条湖段铁轨旁,爆炸声划破了夜空, 也撕开了中华民族14年浴血抗战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何以成为中国人民14年抗战的起点?答案藏在深夜的枪声里,藏在雪地的足迹里,更藏在无数中国人"不愿做亡国奴"的呐喊里。 就在北大营炮火连天的那晚,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詹大全家中,正在举行一场常委紧急会议。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人民网记者 邱宇哲摄 北大营的枪声:这里是首战之地 当晚10时许,日军蓄意制造"柳条湖事件",随即炮轰东北军北大营。彼时的北大营,士兵们还在睡梦中…… 被日军炮火破坏的北大营,已成残垣断壁。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供图 由于东北军执行了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命令,日军很快攻入北大营。 当日军进攻到第七旅六二〇团第三营时,部分爱国官兵冒着违抗军令的风险,持枪还击,奋力突围,造成日军伤亡25人。 这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首战之地,从那一刻起,中国人民的抵抗就从未停过。 煤油灯下的宣言:最早的抗日火种 会议决定,要给党中央提交一份报告,发表一篇宣言! 屋外,枪声不绝于耳;屋内,笔尖沙沙划过稿纸。手推油印机的滚筒每转一圈,就有十几份宣言带着未干的墨迹堆叠起来,这台 ...
金秋里,听历史的声息拂过耳畔
新华社· 2025-09-17 13:32
我们清晰感受到,流淌的民族血脉中,先辈的足音始终回响。不屈抗争中淬炼出的伟大抗战精 神,正在新时代的土地上生长出新的力量。 以疤为证,载记忆入血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 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 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 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重要讲话,汇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的磅礴伟力。 纪念大会前几天,新华社播发政论《永远做中华民族文明成果与人类和平事业的捍卫者——写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广大读者的共鸣,正如我们写作时的 感受:再次回望苦难辉煌交织的抗战岁月,思想感情的潮水在心里激荡奔流。 支撑这篇政论的是厚重的历史,包括很多抗战人士和具体场景。文章发表后,广大受众反响热 烈。新华社记者在世界各地继续挖掘,采访对象的讲述带我们再次走入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1937年寒冬的南京,刺刀划破空气的寒意 ...
明日沈阳将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
辽宁日报· 2025-09-17 01:23
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也是东北抗联精神的主要诞生地。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英雄的东北 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同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为抗战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撞钟鸣 警仪式既是对抗日英烈的深切缅怀,更是对后人的有力激励。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 和平、开创未来,汇聚起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决战决胜三年行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 宁篇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明日上 午,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将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自1995年起,每年的9月 18日都在沈阳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警示世人勿忘国耻、勿忘九一八。今年的撞钟鸣警仪式将 奏唱国歌、撞钟鸣警、拉响防空警报。沈阳全城及全省各地将同步拉响防空警报,火车、轮船、汽车鸣 笛3分钟。 ...
(同心抗战)现场观礼九三阅兵,台生感叹:若无抗战胜利,台湾永远不可能光复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03:45
台湾抗战历史贡献 - 台湾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中华民族的骨气与气节并积极投身抗战[1] - 台湾的行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为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1] 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关系 - 若无抗日战争胜利台湾永远不可能光复[1] - 台湾光复直接取决于抗战胜利的历史结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