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

搜索文档
“教育+文旅+农业”,平谷区推出“研学平谷”品牌
新京报· 2025-09-29 03:37
活动现场,特色课程展示成为一大亮点。"3、2、1上链接",在国农港供销村播产业园"AI赋能·小小主 持人"区域,来自平谷区大兴庄中心小学的学生们现场模拟直播带货,亲身感受网络直播带货的乐趣。 作为平谷本土重点企业,紫兴园(北京)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食品工程师向平谷八小的学生讲述发酵知 识,孩子们正逐步揭开紫光园奶皮子酸奶成为双料冠军的奥秘。 此外,活动现场还设有传统非遗课程——冰糖葫芦制作、探秘植保无人机教学计划、21天生命奇迹—— 揭秘鸡胚孵化的"时光密码"、桃园飘香、甜蜜丰收节——趣味体验蜂蜜古法压榨、天宫探秘、金海扬 帆、杏绘南山等共10节现场观摩课,集中展示了平谷区劳动教育课程的丰硕成果。 新京报讯 据"高大尚平谷"微信公众号消息,9月28日,北京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课程推介暨"研学平 谷"品牌发布会举办。据了解,本次大会以"劳动教育砺心智 研学旅行促成长"为主题,将劳动教育实践 基地课程纳入"研学平谷"课程体系,推进平谷区教育、经济、文化综合实力提升,助力打造新时代首都 研学品牌。大会发布的100课时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精品课程,充分挖掘了高大尚平谷的本土资源,覆盖 农事体验、科技实践、文化传承等各个领域, ...
锐评|开学请家长搞卫生?家长代劳,带不出好孩子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01 11:36
家校劳动责任边界问题 - 学校在开学前通知家长可选择自行打扫教室或请保洁阿姨代劳 引发社会讨论 [1] - 近年来中小学普遍存在家长代劳打扫教室和搬运书籍的现象 部分学校认为低年级学生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风险 家长则因合群压力或关爱孩子而参与 [3] - 家长代劳行为超出家校共育合理边界 校园环境维护本属学校责任 若学生能力不足应由学校协调人员解决 而非转嫁责任给家长 [3] 代劳行为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 家长代劳直接剥夺孩子提升劳动技能和动手欲望的机会 擦黑板、扫地等过程能培养实际能力 [4] - 集体劳动可让孩子体验协作快乐和集体自豪感 代劳行为导致孩子仅能旁观 无法理解劳动意义 易形成依赖心理 [4] - 劳动过程本身具有教育价值 家长代劳会削弱孩子自理能力发展 使其缺乏应对人生障碍的实践基础 [4] 劳动教育的正确实施方式 - 搬书、打扫等简单劳动应作为劳动课起点 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关联 [4] - 学校应引导家长陪同孩子共同劳动而非代劳 深圳龙岗多校今年已推行学生自主搬书实践 [4] - 劳动教育需学校与家长协同 学校不应在劳动教育上偷懒 家长亦不应替代孩子流汗 [4]
复兴区推出暑期特色劳动实践作业
新浪财经· 2025-08-22 02:21
教育行业创新实践 - 复兴区教体局推出暑期特色劳动实践作业 以"动手实践、体验成长"为核心引导全区中小学生参与[1] - 实践作业分为四大主题:家庭小能手、社区小帮手、田间小农夫、创意小工匠 涵盖生活技能、社会服务、农耕体验及手工创作多维度[1] - 采用"做中学、学中悟"模式 使劳动教育融入生活 助力学生成长并培养热爱劳动的价值观[1] 教育实践内容设计 - 活动设计基于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 确保劳动教育"接地气、有温度、见实效"[1] - 学生通过承担家务、社区志愿服务、田间农耕体验及废旧材料创意制作等实践形式 习得技能并涵养品格[1] - 实践内容覆盖家庭、社区、田间及创意工坊多场景 实现从课堂到生活的全方位劳动体验[1]
“小农夫”助力多浪公益
杭州日报· 2025-08-07 03:26
劳动教育实践模式 - 濮家小学笕新校区开展屋顶农场劳动实践 规划灵动小池 缤纷果园 妙趣农庄等5个特色区块形成立体生态圈[1] - 学校借助欧盟生态项目创建国际生态学校 聘请省农科院专家担任顾问提升专业性[1] - 实践基地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 形成充满生机的立体生态教育平台[1] 学生实践成果 - 9名五年级学生完成蔬菜采摘 清洁分类包装全流程劳动实践[1] - 学生在杭州东明农贸市场成功义卖几十袋蔬菜 半小时内被市民抢购一空[1] - 义卖收入将捐赠给新疆阿克苏地区多浪公益项目[1] 社会影响与教育价值 - 市民王阿姨一次性购买所有茄子 热心市民全面支持学生义卖活动[1] - 劳动实践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 使学生体会劳动创造价值的喜悦[1] - 通过公益捐赠在学生心中播下关爱他人 服务社会的种子[1]
劳动教育不能只晒不做(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6-16 21:55
劳动教育现状与问题 - 部分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不佳 存在照本宣科、以教代劳现象 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1] - 课后作业流于形式 出现"摆造型拍照打卡"等应付行为 [1] - 劳动教育陷入"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的尴尬境地 [1] - 2022年秋季劳动教育独立成课后 现象有所改善但仍需提升 [1] 劳动教育价值与意义 - 劳动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形成正确价值观 [2] - 亲身体验劳动能培养对他人劳动成果的敬惜 增强责任感 [2] - 具有树德、增智、强体的教育意义 促进全面发展 [2] - 劳动是实践的艺术 需创造而非说教 如重庆小学生野炊案例 [2] 劳动教育创新与实践 - 劳动过程可将理论联系实际 如通过种小麦学习农业科技 [3] - 烹饪等活动可结合地域文化 理解地理人文知识 [3] - 需打造衔接有序的课程群 渗透到各学科专业中 [3] - 应注重培养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3] 教育理念转变 - 需改变"优绩主义"倾向 避免唯分数论 [3] - 劳动教育等实践方式有助于缓解内卷 促进心智发展 [3] - 走进生活、体悟自然正成为育人新共识 [3]
杭州高校迎来“最美最暖”毕业季
杭州日报· 2025-06-16 01:49
杭州师范大学毕业季活动 - 杭州师范大学2025届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收到师生亲手种植的向日葵作为特别礼物,寓意"向阳而生、一路生花" [2][3] - 学校设立"花海劳动教育基地",26个学院以"一院一田"责任制形式参与向日葵种植特色劳动项目,累计近2000人次师生参与 [3] - 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特色照料,包括成立除草养护队、撰写生长日记、建立土壤观测体系、优化种植密度等 [3][4] - 毕业典礼前近5万株向日葵盛放,各学院选取最健壮的向日葵赠予毕业生 [4] 浙大城市学院毕业纪念 - 浙大城市学院为毕业生准备升级版"城院印迹"数字档案,包含七大板块全景记录学生成长历程 [4] - 2025届毕业生数字档案新增留言互动功能,可记录难忘老师、开心事件及对母校的留言 [4] 浙江树人学院毕业活动 - 浙江树人学院举办"毕业约球会",百余位毕业生与教师通过球赛为大学生涯画上句号 [5] - 活动由重智书院组织、毕业生自发发起,被视为融合感恩、勇气和人生新起点的"最后一课" [5]
课时被挤占、作业靠摆拍……一些中小学劳动课为啥沦为“走过场”?
新华社· 2025-05-15 12:02
劳动教育实施现状 - 2022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正式纳入中小学课表,但多地出现课程流于形式、课时被主科挤占现象 [1] - 新课标要求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但部分学校初二初三阶段劳动课完全让位主科 [3] - 存在以教代劳现象:部分课堂仅讲解概念或观看视频,缺乏实操环节 [3] 教学形式问题 - 实践课程设计不合理:西南某校出现几十名学生合种一棵树的象征性教学 [3] - 课后作业形式化:要求家长每日拍照打卡,演变为"摆造型"表演式劳动 [4] - 学校采用小程序强制劳动打卡,反而增加家长负担 [4] 课程设计缺陷 - 课程内容单一:部分学校劳动课仅包含除草扫地等基础项目 [5] - 教材资源匮乏:教师依赖网络素材但难以匹配本校实际需求 [5] - 场地师资不足:多校缺乏专职教师,现有教师教学能力待提升 [5][6] 评价体系问题 - 现行评价指标简单量化:仅统计课时数参与频次,缺乏质量考核 [6] - 劳动教育在综合评价中占比偏低,导致学校重视不足 [6] - 家校认知偏差:部分家长认为劳动教育侵占主科学习时间 [6] 改进方向探索 - 创新课程形式:广州增江小学开发"田园劳动+"项目,重庆幸福小学将劳动融入学科教学 [9] - 建议构建多元化师资队伍,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资源 [9] - 需建立过程性评价体系,采用"档案+能力量表"跟踪真实成效 [9] 教育理念转型 - 专家呼吁转变应试教育范式,强调劳动教育对价值观塑造的关键作用 [7] - 形式化教学可能引发学生认知偏差和弄虚作假行为 [7] - 需推动家长转变观念,认识劳动教育对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9]
新华时评|劳动课,真动手才能真受教
新华社· 2025-05-15 09:55
劳动教育现状与问题 - 劳动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必修课 但在部分学校被边缘化、流于形式 [1] - 部分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未认识到劳动教育重要性 认为"开展劳动教育是浪费时间" [1] - 存在劳动教育课程被挤占、挪用课时的现象 [1] 劳动教育实施要求 - 中小学要开足、开好劳动教育课 杜绝课时挪用 [1] - 学校需挖掘劳动教育资源 丰富教育形式 包括田野、农场、厨房、车间等真实场景 [1] - 教育行政部门需履行监督职责 提供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保障支持 [2] - 需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成效考核评价体系 [2] 劳动教育实施方式 - 应让学生真正参与实践 而非仅打卡、摆拍 [1] - 通过非遗技艺、地方文化、产业技能等真实场景开展教育 [1] - 家庭需参与 从叠衣服、做饭等小事引导孩子劳动 [2] 劳动教育目标 -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1] - 通过实践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沟通协调素质 [1] - 让孩子形成正确劳动观 理解并热爱劳动 尊重劳动者 [2]
动手玩转劳动周!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劳动实践课精彩纷呈
齐鲁晚报· 2025-05-02 23:53
劳动教育实践 - 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开展第三届劳动跨学科综合实践周活动,包含木桥搭建、烹饪、攀树、射击等实践课程 [1][9] - 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1] - 通过团队分工完成木桥设计搭建,学生体验劳动创造的成就感 [3] 课程设计特点 - 烹饪课程由学生分组完成倒油、放菜、翻炒等步骤,制作西红柿炒鸡蛋并品尝成果 [5] - 攀树和射击课程结合"动"与"静",锻炼学生专注力、勇气和毅力 [7] - 实践后安排写作任务,将劳动体验转化为文字表达,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 [7] 政策背景与教育理念 -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9] - 学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通过立体课堂发展劳动技能,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9] - 教务处主任表示劳动教育能扎实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9]
茶园、鸡舍变身“活课堂”,劳动教育密码这样解
扬子晚报网· 2025-05-02 12:10
劳动教育实践案例 - 溧阳市横涧小学将茶园、果园、菜园等自然资源转化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发"南山农学院"课程体系,涵盖茶艺、竹艺、园艺等12门课程 [2][3] - 学校与周边茶厂、生态园等数十家单位合作,共建"双师课堂"和"田间实验室",将茶树杂交育种、茶叶包装设计等纳入课程 [3] - 通过"茶娃积分卡"激励机制,学生可用劳动积分兑换校长手绘肖像画或学习用品,形成良性互动 [4] 教育模式创新 - 横涧小学将271名学生全员纳入采茶实践,家长反馈孩子更珍惜粮食,部分学生已能独立照料三棵果树 [3] - 泰州市凤凰小学引凤路校区设计"别墅级"鸡笼项目,学生分组完成从测量到组装的全程,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7] - 该校开发艾草扎染课程体系,延伸出叶脉书签、香包等10余门子课程,学生通过《艾草成长日记》记录植物生长数据 [9] 教育成果转化 - 横涧小学将一亩建筑垃圾荒地改造成四季轮作菜园,种植青菜、小麦等12种作物,闲置教室利用率提升100% [3] - 凤凰小学学生通过养鸡项目掌握木工技能,成功孵化首批山鸡并建立成长日志,计划引入AI技术生成劳动成长报告 [7][9] - 两校劳动教育带动家长观念转变,从"只关心分数"转为主动询问孩子采茶、养鸡等实践进度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