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数字化转型

搜索文档
京东科技打造农产品数字供销平台 助力新疆五家渠乡村振兴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4 07:41
核心观点 - 新疆五家渠市通过京东科技数字供销平台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 实现特色农产品全国销售和产业升级 [1][2] - 数字平台以销带产推动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 智慧农业技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2] - 京东数字供销模式在全国多地特色产业应用 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3] 合作模式 - 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模式:五家渠商务局指导京东科技与新疆鸿焱智投集团签署全渠道供销系统技术服务协议 [1] - 数字平台功能:集智能选品一键铺货订单履约于一体 服务10家本地供应商 [2] - 产品覆盖范围:兵团红系列农产品番茄制品NFC果浆饮料驼奶等特色产品入驻京东特产馆 [2] 平台成效 - 销售突破:番茄制品等农产品上线即售出 销售半径扩大至珠三角等全国市场 [1][2] - 数据应用:依托京东全国行业大数据分析消费趋势 指导产品规格和宣传策略调整 [2] - 产业影响:以销带产模式倒逼种植标准化和加工精细化 推动区域公共品牌建设 [2] 能力建设 - 培训体系:专业团队提供电商运营供应链管理等培训 覆盖平台操作和数据分析 [2] - 企业转型:当地企业从单纯生产转向数字工具销售和市场导向生产 [2] - 技术赋能:智慧农业通过新技术突破和新工具应用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 [2] 推广价值 - 模式复制:盐边芒果南阳艾草罗平小黄姜等特色产业通过京东数智平台加速升级 [3] - 路径意义:数字供销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数字致富路径 [3]
(活力中国调研行)浙江金华智慧牧场变身“猪猪迪士尼” 全球圈粉300万
中国新闻网· 2025-08-12 02:54
核心观点 - 浙江金华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通过农旅融合模式 将传统养猪产业升级为集智慧养殖 文化体验和旅游娱乐于一体的综合业态 成为农业数字化转型和乡村振兴的标杆案例 [1][2][5] 业务模式创新 - 采用"养殖-有机肥-种植"绿色循环链 使养殖效率提升30% 死亡率降低至2%以下 [2] - 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通过农业产业化 产业旅游化 旅游文创化 文创娱乐化路径 累计营业收入达2.8亿元人民币 [5] - 二期计划与西班牙火腿厂合作 以牧场饲养的两头乌猪腿为原料引入可生食发酵工艺 推动金华火腿进入海外市场 [5] 科技应用成果 - 全球首个5G智慧养殖中心 应用物联网 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全程可视化养殖系统 [2] - 养殖全流程实现自动化与数字化 2025年生猪年出栏量预计达3万头 [2] - 实时监控每头猪的健康数据 通过音乐播放和玩具提供促进增产的环境 [1][2] 文化旅游运营 - 打造沉浸式趣萌童话王国 包含"欢乐小猪村""猪猪国王"雕塑等百余处主题装置 [3] - 开发600余只仿真猪陈列的"时空隧道" 非遗火腿制作体验等互动项目 [5] - 旅游高峰期单日接待游客超1.7万人次 "熊猫猪猪两头乌"相关话题网络传播量超10亿次 [5] 国际影响与认可 - 开园以来接待美国 德国 法国等120余批国际考察团 吸引海内外游客逾300万人次 [1] - 2024年被巴西媒体纳入"中巴建交50周年"特别报道 称为"中国乡村振兴的名片" [2] - 参加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展会 受到海内外观众喜爱 [2]
非洲国家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
人民日报· 2025-08-06 04:33
非洲农业数字化转型进展 - 非洲国家农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持续加快 数字技术深刻改变农业生态 涵盖生产环节和流通领域[4] - 数字技术应用包括卫星遥感 物联网 电商平台等 为农民带来更科学种植方式和更畅通销售渠道[4] - 中非在农业数字化领域不断深化合作 以务实技术支持和项目落地为非洲农业现代化添砖加瓦[4] 生产技术革新案例 - 埃塞俄比亚咖啡种植园使用无人机多光谱镜头监测作物叶片颜色和土壤墒情 数据传至中央决策平台生成精准施肥灌溉方案[4] - 数字化管理使咖啡亩产提升近20% 病虫害发生率下降30% 技术已覆盖超100万公顷农田[4] - 尼日尔北部使用"精准农灌"手机应用 通过田间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湿度 结合气象卫星数据和作物生长模型推送灌溉建议[5] - 科学灌溉模式使用水量减少产量提高 已推广至20多个村庄惠及3万多农户[5] 全产业链数字化应用 - 科特迪瓦初创企业"非洲味道"打造农产品加工品牌一体化平台 通过全流程数字追踪系统提升产品附加值[5] - 布基纳法索推广"智慧农场"系统 整合播种计划 劳力调度 产品销售等功能 农户可通过手机管理整个耕作周期[5] - 摩洛哥开发"农业技术融资"应用 建立农户信用评级系统 使农民可在线申请农业贷款 资金到账快利率低[5] 流通领域数字化突破 - 肯尼亚Twiga Foods平台为上千名农民与城市零售商架起沟通桥梁 实现实时需求匹配和统一冷链配送[6][7] - 农户通过平台直接对接市场 收入提高30% 有效解决中间商压价问题[6] - 卢旺达e-Soko电子交易平台提供80多种农产品市场价格查询 通过智能算法匹配供需 使咖啡豆收购价平均提高15%[7] - 尼日利亚FarmCrowdy平台通过数字化供应链管理让农户与投资者分销商精准对接 帮助5万多农户规避市场风险[7] 中非农业数字化合作 - 中国与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合作实施坦桑尼亚气候适应型农业项目 通过卫星数字解决方案提升农业生产力与气候适应能力[9] - 项目将直接惠及5000名小农户 间接覆盖坦桑尼亚全国多达100万农户[9] - 华为与非洲多国合作建设"智慧农业云平台" 在赞比亚棉花种植区部署物联网设备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9] - 中国在莫桑比克 塞内加尔等国建设智慧农业示范中心 培训2000多名当地农技人员掌握无人机操作和数据分析等技能[9] 数字化效益评估 - 联合国粮农组织研究显示 若非洲广泛应用农业数据平台和遥感技术等数字工具 未来10年粮食产量有望提升40%以上[6] -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非洲每年因仓储不足和运输低效损失30%-50%农作物 相当于数千万农户生活用量[7] - 南非FarmFresh冷链企业使用物联网传感器监测温湿度 使损耗率从20%降至5%[7]
瑞士食品科技公司xFarm Technologies研发智慧农田管理应用程序,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 | 瑞士创新100强
36氪· 2025-07-31 05:11
公司概况 - 瑞士食品科技公司xFarm Technologies成立于2018年 专注于研发智慧农田管理一站式应用程序 通过连接田间传感器和农具等设备获取农田数据 并提供决策支持系统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2] - 公司由Matteo Vanotti(首席执行官)和Matteo Cunial(首席营收官)共同创立 团队成员包括来自24个国家的超250名员工[2] - 公司被列入2024年《瑞士创新100强》榜单 该榜单代表瑞士科技创新最高水平和国际投融资前沿[11] 技术平台与功能 - 应用程序支持连接传感器、机械设备、农学模型和卫星 提供实时数据及AI分析 帮助农户全面掌握农田信息并调整生产策略[7] - 功能包括农田数字化测量与边界划定 作物生长监测与轮作规划 土壤特性分析与阈值设定 以及兼容50多家厂商的农机控制程序[7] - 应用程序支持远程控制自动灌溉 并通过卫星连接计算灌溉需求[7]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 应用程序提供跨年份、作物和田地的收入比较分析 帮助优化成本配置和种植策略[8] - 支持持续监测二氧化碳排放和耗水量 制定环保方案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8] - 实现供应链实时监控和数字化管理 确保农作合规性并降低系统化管理负担[8] 市场影响与成效 - 智慧农业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达292亿美元 但农业数字化水平亟待提升 因设备成本高且数据复杂度大[5] - 应用程序可减少20%-50%用水量 4%-16%农药用量 5%-12%肥料用量 以及68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等效31200棵树生命周期吸收量)[8] - 应用程序已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 覆盖超60万个农场和900多万公顷农田 并整合50多家供应链[8] 融资历程与发展方向 - 2019年完成300万欧元A轮融资(United Ventures领投) 2022年完成1700万欧元B轮融资(Swisscom Ventures领投) 2024年完成3600万欧元C轮融资(Partech Impact Growth Fund领投)[9] - 未来将持续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9]
共享机遇:中国供应链优势赋能全球农业科技发展
搜狐网· 2025-07-24 01:07
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 [2] - 中国智慧农业设备的综合成本较国际市场低30%-40% [2] - 中国已形成覆盖山东、河北、河南、天津等多个核心区域的智能温室产业集群,在300公里半径内可获取全套配套服务 [2] 供应链优势与产业竞争力 - 中国全球领先的供应链网络为智慧农业行业提供坚实支撑,大幅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并提升研发效率 [2] - 产业集群优势和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为本土农业科技企业提供强大支撑,同时吸引全球农业科技企业和国际资本加速布局 [1][2] 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双向发展 - 2023年中国农业科技领域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3.5%,增速显著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 [3] - 荷兰、以色列等国的领先企业加速拓展中国市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Pinnacle Food Group加码中国市场布局 [3] - 2024年中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出口总额达151.7亿美元,同比增长14.3%,智能灌溉系统、环境控制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3] 国际合作与全球市场拓展 - 中联重科在泰国建设智能稻米工厂,与老挝签署合作备忘录支持建立农业机械标准体系 [3] - 大疆农业与巴西农业合作社合作推广无人机喷洒和土壤监测技术 [3] - 国际先进技术与本土产业优势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全球农业科技产业格局 [4]
山东联通临沂分公司 赋能打造蜜桃产业集群数字化新标杆
齐鲁晚报· 2025-07-23 10:48
项目概况 - 临沂联通成功中标蒙阴县桃产业集群数字赋能中心建设项目,标志着山东联通在农业数字化转型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1] - 项目以"数字技术+产业集群"为核心,聚焦四大示范点:露天蜜桃标准化种植、大棚蜜桃种植、农产品集散市场及加工企业 [3] - 通过智能化物联网设备与大数据平台深度融合,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 [3] 产业基础 - 蒙阴是"中国蜜桃之乡",蜜桃种植面积达60万亩,年产量超50亿斤,产业规模超百亿元 [3] - 项目将带动全县果品加工业年产值实现新飞跃,开发冻干桃、桃酒等高附加值产品 [4] 技术应用 - 部署自动小型田间气象观测站、土壤墒情监测站、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虫情测报装置等智能化设备 [3] - 依托联通5G物联网络与视联网平台,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云端存储与弹性扩容 [3] - 桃产业大数据平台集成种植管理、农机调度、质量追溯、滞销预警等功能,构建"数据不出市"的安全体系 [3] 项目成效 - 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全流程质量追溯,提升消费者信任度与品牌忠诚度 [4] - 平台实时监测全国28个品种价格指数,帮助农户掌握市场定价权 [4] - 推动"蒙阴蜜桃"品牌走向全国市场,从"卖产品"迈向"卖品牌"的高端发展 [4] 行业影响 - 项目为农业产业集群数字化模式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4] - 未来可为全国特色农业产区提供数字化转型模板,助力"小特产"变身"大产业" [4] - 激活农村数字化产业动能,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4]
新业态强势崛起 生产结构愈发清晰 我国茶产业逐步恢复稳健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2 23:19
茶产业整体发展情况 - 全国茶园种植面积达349.52万公顷,同比增加6.21万公顷,干毛茶总产量349.91万吨,同比增长4.78% [2] - 茶叶内销总额3257.55亿元,同比减少2.66%,主要因名优茶销量减少 [2] - 行业加速绿色低碳转型与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通过深挖多元化市场需求、优化产品服务供给、推进品牌升级实现稳健发展 [1] 消费市场变化与新增长点 - 名优茶呈现价平量调态势,茶品消费回归品饮属性,健康、养生、易调和、便携等特质受新一代消费者追捧 [2] - 新茶饮带动配方型袋泡茶快速增长,茉莉花茶为主的花茶类及花草茶、调和茶成为新亮点 [2] - 茶叶网上零售额约370亿元,同比增加6%,其中直播电商交易额突破150亿元,增加10%以上 [3] 渠道变革与营销创新 - 品牌专营店销售业绩均增15%以上,商超卖场依托自有品牌形成茶叶流通快速增长新通路 [3] - 骨干龙头企业加强新品推介与品牌宣传,打造多元"茶+"跨界混搭形式,借助短视频、直播电商等渠道拓展客群 [3] - 专业市场展示、集客功能弱化,销区市场承压较大 [3] 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 - 陕西、湖北、云南等省区应用5G物联网监测墒情、气象指标,优化灌溉及病虫害防控策略 [4] - 福建运用遥感卫星监测茶树生长,浙江试点精准采摘机器人,云南研发高原山地离线分级采茶机器人 [4] - 河南、福建等8省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产销全链条数据,云南、福建建设数字化交易平台提升茶青交易效率 [4] 绿色发展与产业升级 - 福建建成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试点茶园碳票质押贷款,浙江完成全国首单茶园碳汇交易 [4] - 云南通过科学修剪、豆科间作复壮衰弱茶树,多家茶厂以风光供电抵消生产环节碳排放 [5] - 深加工技术推动传统茶叶种植园区向产业综合园区转变,形成高产值农业全产业链 [5] 资本运作与新型生产关系 - 云南成立国有资本控股企业联合民营茶企,广西通过茶园土地流转整合资金完善配套设施 [6] - 贵州允许茶园经营权分割登记吸引社会资本,"共享茶厂""茶保姆"等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在福建、浙江启动 [6] - 河南商超采用原产地直供模式实现价格透明化,江苏企业联动京东超市销售原产地春茶 [6]
农产品溯源系统平台如何帮助提升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搜狐财经· 2025-06-04 22:12
农产品溯源系统平台的核心价值 - 农产品溯源系统平台通过整合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数据网络,解决传统农业信息不对称和质量追溯难问题 [1] - 平台已成为中国农业突破贸易壁垒、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引擎,推动产业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跃迁 [1][11] 标准化溯源体系 - 欧盟要求成员国上传预警信息至统一平台,日本农协通过"全农追溯"系统管理95%农户,中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一地发现、全网查处" [4] - 某有机大米品牌通过展示"每公斤大米碳减排1.2kg"数据,出口价格较普通产品提升50% [4] - 区块链技术使畜禽产品溢价率达25%,采用区块链追溯的农产品国际市场售价较普通产品高30%,线上销售额突破亿元 [4] 数据驱动决策 - 机器学习算法分析溯源数据,某农业集团通过调整施肥方案每亩节约成本120元同时增产8% [4] - 预测性维护使农机设备停机时间减少65%,维修成本降低40% [4] - 实时监测冷链温湿度,某水果企业将运输损耗率从3.2%降至1.2% [5] 生态价值可视化 - 某地理标志水果品牌通过展示海拔、日照等生态数据,产品单价较普通同类高65%,动销率92% [7] - 碳足迹追踪功能使某有机蔬菜品牌溢价率达25%,并获得国际有机认证 [7] 产业协同升级 - 某餐饮集团要求供应商接入溯源平台,接入供应商国际订单量平均增长3倍,溢价空间提升20%-30% [7] - 某区域公用品牌整合127家合作社数据后,国际市场合格率从78%提升至96%,农户增收35% [8] 技术重构农业竞争力 - 溯源系统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商业模式创新与产业生态重构,成为农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基础设施 [11] - 掌握溯源系统核心能力的企业将赢得定义全球农业产业标准的主动权 [11]
新闻有观点·行业洞察丨还是那地那牛那果树吗?认养经济有着怎样的前景与隐忧?
央广网· 2025-06-02 09:15
云认养经济兴起背景 - "云认养"模式近年兴起,消费者可线上认养土地/家禽/果树并实时查看生长情况,线下参与农事活动,体验"赛博农场主"乐趣 [1] - 该模式突破时空限制,提供农事溯源、产品快递等服务,满足消费者情感体验需求 [4] - 央视近期曝光的"黑猪云养殖"骗局引发行业信任危机,揭示以互联网农业为幌子的新型金融犯罪风险 [1] 消费市场趋势与模式创新 - 行业从"卖产品"转向"卖体验",通过情感联结创造情绪价值,形成"云上开心农场"互动场景 [4] - 模式将农业生产功能延伸至生态观光、文化传承、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领域,拓宽农业功能性 [4] - 公益认养项目(如古树、古建筑)需探索"公益+商业"融合模式,通过文创开发、旅游研学等商业活动反哺公益 [4] 技术赋能农业转型 - 区块链技术应用案例:四川德阳家庭农场实现水果全程可追溯,二维码包装提升产品可信度,打开绿色无公害市场 [6] - 技术为农产品建立完整生命周期表,从养殖阶段保障品质,倒逼生产者提供规范透明服务标准 [6] - 互联网直连消费者与小农户,提升物流效率并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解决传统订单农业销售难、收入低问题 [6] 行业发展挑战与对策 - 行业乱象需建立自律机制:成立行业协会制定服务标准,与监管部门协作打击违法犯罪 [7] - 面临高运营成本、政策不足、技术欠缺等障碍,需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降低产销风险 [7] - 政府需主导农村网络基建,同时培养农户服务意识解决"软硬件"双重难题 [7] 三产融合与未来展望 - 模式可打通农业、加工业、服务业壁垒,实现三产融合 [8] - 与乡村旅游、餐饮等业态深度结合,形成"认养经济+乡村振兴"复合增长模式 [8] - 数字化转型目标为提升生产效率、保障消费安全、共享城乡发展红利,构建数字农业新生态 [8]
营商环境“荆”彩新篇 | 湖北构筑创新生态新高地,科技企业乘着东风加快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5-27 04:50
公司概况 - 湖北麦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7月,总部及全国研发中心位于荆门市,2024年6月建成华中智慧农业小镇 [1] - 公司融合传统农业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提供一站式数智化农业解决方案 [1] - 已与全国300多家农业基地合作,服务客户超260万人次 [1] - 现有正式员工140人,其中双一流/985/211高校硕士博士占比80%,研发人员占比超60% [3] 技术创新与资质 - 获得6项发明专利和28项软件著作权 [3] - 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瞪羚企业、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多项资质 [3] - 与中国科学院等7个国家级专家团队建立合作 [3] - 建成十万级洁净植物工厂和智能温室等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5] 业务成果 - 智慧管理系统使漳河柑橘增产20%,实现单季销售2000万元,带动200余户农户增收 [5] - 带动形成智慧农业产业集群,2023年新区落实配套资金2000万元,孵化15家会员单位,创造400余个就业岗位 [5] - 培养"新农人"200余名,共建650人专家库 [5] 政策支持 - 受益于湖北省"春晓行动"和荆门市"双招双引"政策,获得办公场地优惠、人才公寓等支持 [3] - 作为荆门市首批"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企业获授信,省市财政提供80%风险补偿 [3] - 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共建"智慧农业技术联合实验室" [5] 行业政策环境 - 湖北省出台《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计划》《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 [6] - 启动"71020"高校学科创新体系建设和"十百千万"人才行动 [6] - 新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8家、众创空间29家,完成20个重点产业创新图谱编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