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大环境(CHFFY)
icon
搜索文档
光大环境20250813
2025-08-13 14:53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涉及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质发电、污水处理[1][2] * 公司为光大环境,国内领先环保央企,三大业务板块:光大环保能源(垃圾焚烧发电)、光大绿色环保(生物质发电)、光大水务(污水处理)[3] * 垃圾焚烧发电为核心业务,2024年底运营产能14万吨/日,行业规模第一,第二梯队企业产能5-10万吨/日[3][4] 核心业务发展 **垃圾焚烧发电** * 产能利用率接近100%,吨垃圾上网电量326度/吨,行业中上游水平[4][14] * 资本开支从高峰期200亿降至2024年50亿,预计进一步缩减至20-30亿[2][6][15] * 海外拓展:越南和乌兹别克斯坦各1,500吨/日项目,总投资约10亿人民币/个,预计2025-2026年开工[5] **生物质发电** * 2024年几乎全部项目纳入国补清单,仅1个未纳入[8][18] * 国补回款改善:广东省拨付1.27亿(占欠款25.01%),广西省拨付0.7亿(占欠款28.98%)[8][9] * 运营成本高:度电单价0.75元,依赖国补[10][11] **水务业务** * 污水处理能力超600万吨/日,单价从2017年1.22元涨至2022年1.70元[2][7] * 回款率从2017年102%降至2022年72%,2023年略回升[7] 财务与现金流 * 2024年自由现金流转正(约40亿),资本开支48.7亿[2][17] * 应收账款总额超100亿,其中国补欠款146亿(垃圾焚烧50.8亿,生物质95.3亿)[10][18] * 负债近1,000亿,主因生物质业务成本高[10] * 2025年中报预期:利润两位数下滑(建造收入占比下降、减值、汇兑损益),但现金流改善[12] 行业趋势 * 全国垃圾焚烧产能110万吨/日,利用率70%,新建产能减少[2][6] * 可再生能源补贴预算:2025年1,200亿(2024年1,000亿),覆盖风电/光伏/生物质[20] 其他关键信息 * 区域布局:长三角/珠三角为主(江苏27%、山东10%、浙江8%),经济发达地区产能利用率高[13][14] * 分红提升:2024年分红比例从30%+增至42%,未来有望继续提高[15] * 创新项目:IDC与垃圾焚烧协同项目(天津/杭州/苏州),落地节奏较慢[21] 风险提示 * 国补回款节奏慢(2024年回收19.11亿,需年补38-40亿平衡应收)[18][19] *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影响水务回款[7] * 生物质业务成本高,依赖政策[10][11]
光大环境(00257) - 截至2025年7月31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08:24
公司信息 - 公司为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1] 时间信息 - 报告截至2025年7月31日[1] - 呈交日期为2025年8月1日[1] 股份数据 - 上月底及本月底已发行股份总数均为6,142,975,292,库存股份为0[2] - 本月已发行及库存股份数目增减均为0[2]
盘中利好!002570,3分钟直线涨停
中国证券报· 2025-07-30 08:33
市场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0.17%至3615.72点 深证成指下跌0.77% 创业板指下跌1.62% [2] - 全市场成交额超过1.87万亿元 [2] 板块表现分化 - 权重板块如银行 保险 钢铁上午全线上扬但午后涨幅收窄 [4] - 电池 数字货币 多元金融 兵装重组概念 稀土永磁等热门题材集体回调 [4] - 影视院线 可燃冰板块走高 创新药概念持续活跃 [4] 三胎及母婴概念异动 - 三胎概念股午后走强 贝因美3分钟内涨停 收盘报7.39元/股 涨幅9.97% [4][5][6] - 阳光乳业 泰慕士涨停 孩子王 爱婴室等跟涨 [5] - 骑士乳业上涨9.28% 西部牧业上涨4.51% 熊猫乳品上涨2.56% [8] 育儿补贴政策驱动 - 国家卫生健康委正会同相关部门出台育儿补贴制度管理规范 各地8月下旬开放申领 [9] - 中央财政设立"育儿补贴补助资金" 今年预算安排900亿元 [9] - 婴童市场规模2024年达4.2万亿元 预计2025年突破5万亿元 2030年有望达10万亿元 [10] 大市值龙头股交易 - 4只市值超千亿元个股成交额超百亿元:北方稀土成交137.24亿元 宁德时代成交117.13亿元 新易盛成交107.37亿元 包钢股份成交101.91亿元并涨停 [11][12] - 宁德时代A股下跌5.05% H股下跌7.66% 当晚披露2025年半年报 [13] 医药板块活跃 - 创新药概念持续走强 南新制药20%涨停 辰欣药业连续3日涨停 [15][16][17] - 昆药集团子公司双氢青蒿素原料药通过世卫组织认证 [21] - 创新药行业进入"临床价值重估"阶段 估值逻辑转向利润导向 [21] 新股表现 - 新股N悍高上市首日上涨418.47% 报80元/股 两次触发临停 [22]
光大环境20250708
2025-07-09 02:40
纪要涉及的公司 光大环境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绩情况**:2025年上半年业绩有所倒退,建设服务收益减少约10亿港币,原因包括资本性开支减少、人民币兑港币升值影响债务端损益、危废业务固定资产减值;但核心盈利稳中有升,总体业绩稳中向好[2][3] - **现金流状况**:2025年上半年自由现金流为正且优于去年同期,得益于资本性开支减少;国补回收不及去年同期,预计下半年可能有更多国补发放,具体时间和额度待定[2][4] - **派息计划**:公司领导正与董事长沟通,财务总监和CEO参与讨论,确保派息稳中有升,制定可操作性方案[2][6] - **国补进展**:部分过去未纳入补贴清单的项目进入社会清单,有望年内转为应收账款;财政部筹集2000亿资金解决欠补问题,若落实将积极影响回款[2][8] - **危废处理板块**:因去年下半年减值致全年业绩不稳定,今年上半年对危废板块进行固定资产减值以确保全年经营业绩稳定;处理价格有所恢复但未明显改善,减值规模预计小于去年全年的一半[2][9] - **资本开支预期**:上半年资本开支减少约10亿人民币,全年预计控制在40 - 50亿港币之间,受乌兹别克斯坦项目影响;水务板块预计全年资本性开支约15亿港币,绿色环保板块约4.5 - 5亿港币,环保能源板块取决于海外项目进展[2][10][11] - **乌兹别克斯坦项目**:2025年4月启动,两个项目日处理规模均为1500吨,总投资额21.6亿元;处理费和电费高于国内,采用100%保底模式,有保函机制[12] - **回款情况**:2025年上半年垃圾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用回款未显著改善,通常年底结清;自由现金流水平相比去年同期有所提升[14] - **ABN或ABS模式**:积极推进但需国补回款稳定,发行要求相关项目纳入国补清单且盈利计入应收账款[15] - **运营效率提升措施**:成立市场拓展部将ToG业务拓展至ToB领域,包括餐厨垃圾处理、供热、IDC合作等;IDC业务进入实践阶段,预计今年零突破;供热业务有30 - 40个项目待开发,2024年产量600万吨,今年目标至少增加100万吨[17] - **减少补贴依赖措施**:通过特许经营权条款调价、开发供热和餐厨垃圾处理业务、超发电力、技术改造等措施,预计到2030年完全降低对国家补贴的依赖[2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绿宝项目国补清单影响**:2025年上半年绿宝部分项目纳入国补清单,但香港审计师可能等实际国补回款后才转为应收账款,目前无法明确对减值损失计提的影响[16] - **微费处置计划**:受市场影响难制定明确计划,今年上半年减值规模预计低于6亿元人民币,部分项目环比表现稳定或改善,公司积极降本增效[19] - **管网建设投资**:正在筹建8个电力管网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4亿元人民币[20] - **环保能源板块维护性资本开支**:主要包括定期大修、检修、更换叶片等,费用计入运营费用而非资本性开支[22] - **绿色环保板块资本开支用途**:每年4 - 5亿人民币用于供热业务相关建设和零碳园区建设,如生物质供热管网、光伏项目和虚拟电厂建设[23] - **管理层对股东建议的态度**:新董事长重视股东建议,业绩公布前参考资本市场反馈和建议;管理层汇报股东问题并争取改进,保持与投资者通畅沟通[25]
光大环境20250603
2025-06-04 01:5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垃圾发电行业、水务行业、农林生物质发电和危废处理行业 - 公司:光大环境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垃圾发电行业 - **2024年表现**:自由现金流首次转正,从2023年的 -4亿元提升至6亿元;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6%,归母净利润减少2%,但分红比例提升至34%,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行业整体资产质量和股票流动性有所改善,自由现金流回升弹性显著[3] - **长期发展前景**:具有跑马圈地性质,提前抢占优质区位可享受高标杆电价收益;补贴取消后,东部及南部地区标杆电价和人均垃圾产生量较高,为长期盈利提供保障;湖南地区未来将成布局重点,占比9%[10] 光大环境 - **行业地位**:国内最大的垃圾发电运营商,2023年市场份额约16%;环保能源板块是核心业务,2024年贡献公司52%的收入、96%的EBITDA和97%的净利润;长期自由现金流估算约20亿港币,高于2024年分红总额,不考虑补贴也能覆盖未来分红[2][4] - **主要业务板块**:包括环保能源(生活垃圾发电和餐厨处置)、光大水务(市政污水处理)和绿色环保(农林生物质及危废处置)[5] - **市场表现**:垃圾发电领域市场份额约16%,污水处理市场份额约3%,农林生物质发电市场份额为6%,各业务板块均有较强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6] - **产能扩张**:2010 - 2020年产能增长率达30%,2016 - 2022年通过PPP模式扩张;垃圾发电产能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7] - **经营效率**:单项目产能约900吨/日,高于行业平均;吨发电量330千瓦时/吨,处于行业中等偏上水平,反映较高经营效率与技术优势[9] - **运营收入及现金流**:2024年运营收入占整体收入比例提升至64%;整体运营现金流约89亿港币,国补回收20亿元,纯现金流约70亿元;垃圾焚烧发电贡献最多现金流[14] - **长期自由现金流及分红**:长期自由现金流估算约20亿港币,高于2024年分红总额,能覆盖未来分红;管理层保持分红绝对值上升[15] - **估值变化**: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十二五期间估值高,十三五期间因扩张导致估值下降,2022年以来处于底部;光大环境作为行业龙头,自由现金流修复,长期盈利和估值有望提升[16] - **持仓情况**:公募重仓持仓比例EQ24提升、EQ25下降,南向资金持仓不断提升;一年期PE约6.8,对应股息率6.5%,具备较强长期投资价值[17][18] 水务业务 - **发展前景**:有保底水量支撑,表现平稳;毛利率约42%,接近行业平均;地方财政压力减轻和居民水价提升有望带来毛利率边际改善[11] 农林生物质发电和危废处理板块 - **行业现状及挑战**:农林生物质发电依赖秸秆等燃料,产能集中在安徽,国补退坡后盈利预期下降,2022年后在建项目减少;危废处理业务下游产废需求不足,处置量和价格下降,2024年绿色环保板块建设收入同比减少近70%,计提约10亿港币减值,净亏损3亿港币;2025年上半年危废处置价格环比企稳[12][1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垃圾发电行业补贴取消后,各省燃煤标杆电价决定长期收益,东部及南部地区标杆电价较高且人均垃圾产生量多,为盈利提供保障[10] - 垃圾焚烧发电因政府支付处置费,每度电可增加两毛钱,相当于6毛钱左右的火电资产且无燃料成本,每度电可获2 - 3毛钱经营性现金流[14] - 公募重仓持仓比例EQ25下降是因资金轮动从高股息、电力环保撤出转向科技主题,南向资金持仓提升可能是长线资金买入,对成长风格不敏感[17]
光大环境(00257)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5 08:30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中国光大集团实业旗舰企业,2003年转型环境领域,是中国最大环境企业等[4][7] - 公司有两家上市子公司,分别为中国光大水务有限公司和中国光大绿色环保有限公司[5][7] - 公司国内业务覆盖26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229个市县区,海外业务布局德国、波兰、越南及毛里求斯[5][7] - 公司连续14年位居“中国固废十大影响力企业”首位、中国环境企业营收前50榜单榜首[6][8] - 公司连续9年获纳入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系列,连续14年获纳入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6][8] - 公司连续六年位居“中国环境企业营收50强”榜首,连续十四年位居“固废十大影响力企业”榜首[45][46] - 公司获“2024中国环境企业营收前50”榜单首位,自2019年持续位居该榜单首位[99][100] - 公司获“中国固废十大影响力企业”榜单首位,连续十四年获此荣誉[99] - 公司获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卓越企业贡献奖、卓越高质量发展上市公司荣誉[99] - 公司入选“2024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榜单,排名第82位[99] - 光大水务入选“中国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榜单,连续七年获此荣誉[101] - 光大绿色环保获“全球卓越ESG大奖”,第三次获此荣誉[10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业务覆盖国内25省、直辖市、自治区及1个特别行政区的229个市县区,海外涉及德国、波兰等国家[81][8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投资环保项目604个,总投资约1624.25亿元[81][82] - 集团旗下环保能源及绿色环保板块落实垃圾发电项目193个,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15.99万吨[81][8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生活垃圾设计处理能力159,900吨/日,餐厨及厨余垃圾8,743吨/日等[83] - 中国为集团主要业务所在地,占总投资及收益超97% [168][169] 公司管理层及相关机构变动 - 王思联于2024年9月27日获委任为董事会主席[12][13] - 张翔于2025年3月26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2][14] - 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自2025年2月17日起成为公司股份过户登记处[16][17]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众多,包括中国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12][15] - 公司核数师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16][17] 公司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30,258,009千港元,较2023年的32,090,207千港元下降6%[18] - 2024年EBITDA为10,074,731千港元,较2023年的12,827,961千港元下降21%[18] - 2024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3,377,200千港元,较2023年的4,429,160千港元下降24%[18] - 2024年股东资金回报为7.01%,较2023年的9.27%下降2.26个百分点[18]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54.98港仙,较2023年的72.10港仙下降24%[18] - 2024年资产总额为186,027,024千港元,较2023年的189,182,824千港元下降2%[18] - 2024年负债总额为119,610,448千港元,较2023年的123,659,603千港元下降3%[18] - 2024年公司总收益为302.58009亿港元,较2023年的320.90207亿港元下降6%[74] - 2024年公司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100.74731亿港元,较2023年的128.27961亿港元下降21%[74] - 2024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33.772亿港元,较2023年的44.2916亿港元下降24%[74] - 2024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54.98港仙,较2023年的72.10港仙下降24%[74] - 2024年运营服务收益为194.2955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1%;建造服务收益为57.43468亿港元,较2023年减少25%[75][77] - 运营服务、建造服务及财务收入分别占总收益的64%、19%及17%[75][77] - 2024年公司获得国家各类资金补助约人民币1亿元[76][7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手持现金80.42亿港元,负债水平合理,财务状况健康[76][77] - 2024年公司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9.0港仙,全年股息每股23.0港仙,派息比率41.8%,较2023年增加11.3个百分点[80][82] - 2024年公司综合收益302.58亿港元,较2023年下降6%;综合毛利115.36亿港元,下降16%;综合毛利率38.1%,较2023年减少4.9个百分点[160][161] - 2024年EBITDA为100.75亿港元,较2023年下降21%;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33.77亿港元,减少24%;每股基本盈利54.98港仙,较2023年下降17.12港仙[160][1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约1860.27亿港元,净资产664.17亿港元;每股资产净值7.848港元,与2023年相比保持稳定[162][16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4%,较2023年年底的65%下降1个百分点[162][16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80.42亿港元,较2023年年底减少5.91亿港元;约98%为港币和人民币[164][16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未偿还借款916.69亿港元,较2023年年底减少29.55亿港元;约97%为人民币[16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信贷额度962.19亿港元,其中30.02亿港元未使用,信贷期限1 - 23年[16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尚未偿还贷款总额为916.69439亿港元,较2023年底的946.24144亿港元减少29.54705亿港元[167] - 集团贷款主要以人民币为单位,占总数约97% [167]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融资额度为962.19437亿港元,其中300.24637亿港元为尚未动用额度[167] - 2024年12月31日,已抵押资产及附属公司股权账面净值总额约为1008.83278亿港元[170][17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为建造合约而订约的采购承担为21.61956亿港元[172][173]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财务担保下的最高负债余额为2.43147亿港元[174] 公司业务运营数据 - 公司投资运营193个垃圾发电项目、162个污水处理项目、31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服务约1.60亿人口[47][48] - 公司全年发电277亿千瓦时,节约标煤逾1100万吨,替代二氧化碳排放逾1300万吨,处理污水17.63亿立方米,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超85万吨[47][48] - 公司发电量同比增加7%,平均融资利率创近5年最佳水平,新业务取得突破[51][52] - 公司新落实投资项目及轻资产业务,涉及投资逾17亿元、合同额逾18亿元,首次挺进中亚[56][57] - 公司应收账款全年回收率较2023年提升近7个百分点,近7年首次实现全年无重大事故[58][59] - 2024年公司投资落实新项目12个,总投资约17.64亿元,新签轻资产业务合同总额约18.35亿元[86][87] - 2024年新增项目设计处理及供应规模:生活垃圾1000吨/日、水处理及供应19.2万立方米/日、生物质原材料7万吨/年、供热供汽26万吨/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56.46兆瓦、储能规模12.2兆瓦[88] - 2024年处理生活垃圾5616.2万吨、危固废49.9万吨、农林废弃物768.6万吨、污水17.63亿立方米、垃圾发电厂渗滤液1403.9万立方米,提供绿色电力276.78亿千瓦时,节约标煤1107.1万吨,替代二氧化碳排放1304.1万吨,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85.2万吨[95] - 自2005年首个环保项目投运以来,累计处理生活垃圾3.26527亿吨、危固废271.9万吨、农林废弃物5032万吨、污水182.44562亿立方米、垃圾发电厂渗滤液7383.9万立方米,提供绿色电力1590.29亿千瓦时,节约标煤6361.1万吨,替代二氧化碳排放1.26056亿吨,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747.8万吨[9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旗下实施公众开放的项目累计达226个[97][98] - 2024年公司旗下项目共接待各界参观人士逾8万人次,线上活动参与人数逾10万人次[97][98]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环境综合服务商”战略目标,明确“科技化、国际化、生态型”核心发展战略[49][50] - 公司制定“十五五”战略发展预规划,明确“两化一型”发展方向,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73][74] - 公司将围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环境综合服务商”目标,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157][158][159] 公司科技研发成果 - 公司成立科技委员会,取得多项省部以上科技荣誉和国际认定,多项技术实现转化应用[54][5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授权知识产权2149件,获省部以上科技荣誉奖励超20项[89][91] - 2024年公司在脱硫脱硝等领域转化落地技术项目30个[89][91] - 环保能源平均入厂吨垃圾发电效率首次突破400千瓦时[90][91] - 高热值固废焚烧水冷炉排炉装备入选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年版)》[102] - 多源固废高效清洁燃烧关键技术开发及装备应用项目荣获「2024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102] - 生物质锅炉中高温SCR高脱硝集成技术项目荣获「环保装备科学技术二等奖」[102] - 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获颁「2024年度环保装备技术创新一等奖」[102] - 常州装备公司自主研发的多种设备通过欧盟CE认证[103] - 集团湖北黄石废旧轮胎回收项目获得ISCC EU与ISCC PLUS双重认证[103] - 集团多个垃圾发电项目荣获「国家AAA级生活垃圾焚烧厂」荣誉称号[104] - 集团湖南益阳西部垃圾发电项目工程获评「2024年度中国电力中小型优质工程」[104] - 集团雄安垃圾综合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工程获颁「2024年度河北省建设工程安济杯奖」[104] - “200吨/日快装式小型固废处置成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通过验收,75吨/日小型炉成套设备在四川马尔康环保项目投产运行,“多源多相态危废大容量顺流式焚烧成套装备及工程应用”达国际先进水平,“废旧动力电池高效梯级热解关键技术及有价组分回收成套装备”达国际领先水平[146][147] - 2024年环境研究院实现30项成果转化,包括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厌氧氨氧化技术、自动燃烧控制(ACC)技术、数据综合应用服务技术[149][150] - 环境研究院与环保能源合作完成武威项目的VCS备案,加速推进越南顺化项目的VCS备案申请工作[152][153] - 环境研究院推动自主研发的碳资产管理系统在集团系统内推广应用,覆盖370多个项目[152][1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当年新增授权知识产权193项,累计2149项,其中发明专利新增56项,累计282项,实用新型专利新增90项,累计1480项,软件著作权新增45项,累计332项,外观专利新增2项,累计55项[1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当年发表重要技术论文5篇,累计102篇[153] - 环境研究院聚焦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重点领域,打造集团政策与行业信息收集共享平台,系统开展政策研究、行业调研和模式探索[148][150][151][153] 公司融资情况 - 2024年公司及子公司多次发行融资工具,包括中期票据和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累计达110亿元,如1月光大水务发行15亿元、3月公司发行20亿元等[78][79] - 2025年1月6 - 7日,光大水务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本金15亿元,年利率1.78%,期限5年[154][156] - 2025年2月,光大绿色环保发行2025年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本金10亿元,年利率2.39%,期限3 + N年[155][156] 环保能源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环保能源投资并持有283个项目,总投资约988.92亿元,承接2个O&M项目、2个EPCO项目等轻资产服务,年处理生活垃圾54147750吨、年上网电量18453224900千瓦时、年处理餐厨及厨余垃圾3169295吨、年供应蒸汽1910832吨[108][109] - 截至2024年12月3
光大环境20250313
2025-04-15 14:30
纪要涉及的公司 光大环境、光大绿色环保、光大水务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项目进展** - 2024年签约广东项目,因当地基础火力发电价超四毛,每吨垃圾超280部分可领该电价,加上处理费93块多,项目有吸引力[3] - 海南东方二期启动,一期800吨总投资5.2亿人民币,二期400吨投资1.3亿人民币[3] - 2024年建成投运国内垃圾发电项目4100吨,与中期预期全年3500 - 4000吨一致[4] 2. **资本性开支与现金流** - 按60亿港币资本性开支,CFO称全年自由现金流不低于15亿港币,减少10亿资本性开支加回后比中期预期向好[5] - 2024年上半年绿色环保录得15亿,全年国补近20亿,高于2023年的7.6亿人民币[5] - 水务污水处理费回收2022年72%、2023年73%、2024年全年79%,考虑2.52亿拆迁款回收可达84%,垃圾发电垃圾处理费也向好[6] - 2024年全年自由现金流20亿出头港币,光大水务运营现金流18.5亿港币[7] 3. **国际业务拓展** - 最早与ADB在越南开发两个垃圾发电绿地项目,规模400 - 500吨,效益和回报不低于国内大项目[9] - 近期在乌兹别克斯坦签3000吨量级框架协议,资本开支约22亿,当地电价10美分,全上网电量可享,有双保底模式,处理费约10美元[10][11] 4. **业务协同与供热业务** - 内部研究过IDC与垃圾发电、生物质项目协同业务,但因IDC对项目边界条件要求严未大规模推进,在做虚拟电厂和冷碳源区新业务[14] - 垃圾发电业务板块供热发展迅猛,绿色环保业务板块供热2023年规模310万吨,2024年突破400万吨,供热业务现金流和回报优于发电业务[16] 5. **水务板块展望** - 现有工程约18亿(不包括EPCO),2025年处理费回收率达79%,运营现金流达18.5亿港币,2026年很可能打平[17] 6. **垃圾焚烧业务** - 不同区域垃圾发电项目垃圾饱和度不同,城府垃圾是主要源头,但开挖成本需地方政府承担,热值低,参烧需精细化管理[24] - 周边工业园区项目参照工业互费,部分热值高的需付费获取,多数免费处理,主要收益为发电收入[25] 7. **危废业务** - 2024年上半年危废进场量同比提升,无害化填埋和焚烧处置价格走低,预计2024年处理量进一步改善,价格维持稳定[27][28] 8. **污水处理业务** - 存量项目市政污水占比大,增量项目城市生活污水多用EPCO,2024年工业污水项目23个,18个已建成投运,收入占比15%[29] - 拓展水厂考虑水质、水量(进水达规划处理量60%以上)、应收账款状况,与高端产业合作的工业废水项目水量有保证[31][32] 9. **国补与调价** - 2024年上半年贵州大方项目因国补和省补退坡,处理费从65块提至130块,调幅50%,到82500小时会安排与政府谈提价[33] 10. **绿电交易** - 2023年拿到受电资质,研究市场化交易模式,搭建平台,截至去年年底签受电协议约7亿度电,与危固废项目、光大水务签协议可降低电费成本[3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光大绿色环保和光大环境财务数据需再等一两周,业绩后非交易路演活动4月集中安排,3月25号5点半可参与交流[2] 2. 垃圾处理费进入化债清单或监测平台有17个项目,涉及款项11.12亿人民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4.98亿已审批通过[19] 3. 2024年换审计师从安永到KPMG,国补应收账款减值ECL有所增加[12] 4. 2024年上半年派息绝对额与2023年上半年一致,希望全年维持每股绝对派息额一致,但具体待3月25号分享[22]
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获“AAA”评级
金融界· 2025-04-14 07:23
债项评级与发行信息 - 绿色中期票据获联合资信"AAA"评级 发行金额上限15亿元人民币 期限3+N(3)年 [1] - 募集资金全额用于赎回永续中期票据 附设递延支付利息选择权 赎回权及利率跃升机制 [1] - 破产清算时清偿顺序劣后于普通无担保债务 [1] 公司竞争优势与治理 - 为光大集团下属环保业务重要实业投资主体 在业务规模 行业地位及外部支持方面具竞争优势 [2] - 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企业 法人治理结构及内控制度完善 管理规范 [2] 业务运营与财务表现 - 2021-2023年投运项目运行良好 运营业务规模保持增长 但新建项目大幅减少致整体收益同比下降 [2] - 盈利率较高运营服务收益占比上升推动整体盈利率提升 [2] - 资产构成符合行业特征 应收账款及合约资产规模较大形成资金占用 [2] 债务结构与偿债能力 - 债务规模和债务负担小幅下降 债务结构与资产结构匹配 [2] - 偿债能力指标表现一般 但融资能力强且业务符合政策导向 有望通过持续经营提升偿债保障 [2] - 本期债项发行对债务结构影响小 EBITDA对发行后长期债务保障能力较强 [2]
光大环境(00257)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5 04:00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302.58亿港元,较2023年的320.90亿港元下降6%[3] - 2024年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100.75亿港元,较2023年的128.28亿港元下降21%[3] - 2024年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33.77亿港元,较2023年的44.29亿港元下降24%[3] - 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9.0港仙,2023年为每股8.0港仙;全年股息每股23.0港仙,2023年为每股22.0港仙[3] - 2024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54.98港仙,2023年为72.10港仙[4] - 2024年全面收入总额为14.88亿港元,2023年为25.81亿港元[6]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382.53亿港元,2023年为1420.30亿港元[7] - 2024年流动资产总额为477.74亿港元,2023年为471.53亿港元[7] - 2024年流动负债总额为357.32亿港元,2023年为411.85亿港元[8] - 2024年资产净额为664.17亿港元,2023年为655.23亿港元[8] - 2024年经调整的EBITDA为100.01525亿港元,2023年为131.94089亿港元,同比下降约24.2%[23] - 2024年综合除税前盈利为48.67141亿港元,2023年为71.24484亿港元,同比下降约31.7%[23] - 2024年折旧及摊销为21.86379亿港元,2023年为21.61659亿港元,同比增长约1.1%[23] - 2024年应收账款预期信贷亏损净额为4.39103亿港元,2023年为5.72172亿港元,同比下降约23.3%[23] - 2024年综合资产总额为186.027024亿港元,2023年为189.182824亿港元,同比下降约1.7%[25] - 2024年综合负债总额为119.610448亿港元,2023年为123.659603亿港元,同比下降约3.3%[25] - 2024年来自外界客户之收益为30.258009亿港元,2023年为32.090207亿港元,同比下降约5.7%[28] - 2024年中国内地来自外界客户之收益为29.371234亿港元,2023年为31.388415亿港元,同比下降约6.4%[28] - 2024年香港来自外界客户之收益为1.1139亿港元,2023年为0.9402亿港元,同比增长约18.5%[28] - 2024年客户合约收益总额为25173018000港元,2023年为26863704000港元;收益总额2024年为30258009000港元,2023年为32090207000港元[31] - 2024年来自中国当地政府机关相关服务收益及财务收入总额为26199182000港元,2023年为27399124000港元[31] - 2024年其他收益总额为1169183000港元,2023年为1064351000港元;其他收入及亏损净额总额2024年为 - 1990227000港元,2023年为 - 1209978000港元[33] - 2024年财务费用总额为3006954000港元,2023年为3527788000港元;2024年借贷成本资本化年利率介乎2.20%至3.35%,2023年为2.70%至3.50%[35] - 2024年除税前盈利相关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各项成本费用有相应数据,如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024年为668991000港元,2023年为657564000港元[37] - 2024年本年度税项开支总额为893495000港元,2023年为1827333000港元[40] - 2024年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3377200000港元,2023年为4429160000港元[41] - 2024年合约资产总额为107,397,788,000港元,2023年为108,101,757,000港元,同比下降约0.65%[42] - 2024年服务特许权资产为101,679,370,000港元,2023年为103,222,855,000港元,同比下降约1.49%,按年息率3.85%至7.83%(2023年:4.20%至7.83%)计算利息[42][44] - 2024年未发单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为5,200,296,000港元,2023年为4,258,130,000港元,同比增长约22.13%[42] - 2024年应收账款(扣除亏损拨备)为21,126,596,000港元,2023年为19,980,322,000港元,同比增长约5.74%[48] - 2024年其他应收款项、按金及预付款项(扣除亏损拨备)为5,498,619,000港元,2023年为6,884,700,000港元,同比下降约20.13%[48] - 2024年应收账款中应收合营企业款项为34,681,000港元,2023年为54,760,000港元,同比下降约36.67%[48] - 2024年其他应收款项中应收非全资附属公司之非控股股东款项为30,475,000港元,2023年为24,073,000港元,同比增长约26.59%[49] - 2024年向当地政府机关作出有关服务特许权安排之垫款为11,727,000港元,2023年为16,173,000港元,同比下降约27.50%[53] - 2024年提供予集团联营公司之垫款为7,493,000港元,2023年为6,329,000港元,同比增长约18.39%,按年息率3.35%(2023年:4.75%)计息[53] - 2024年提供予集团合营企业之贷款为25,154,000港元,2023年为25,563,000港元,同比下降约1.60%[54] - 2024年应付账款为11,382,917千港元,2023年为12,261,759千港元;即期部分2024年为16,372,025千港元,2023年为17,527,132千港元[56] - 2024年应付票据为774,420,000港元,2023年为216,330,000港元[57] - 2024年收益为30,258,009千港元,较2023年的32,090,207千港元下降6%;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10,074,731千港元,较2023年的12,827,961千港元下降21%;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3,377,200千港元,较2023年的4,429,160千港元下降24%;每股基本盈利为54.98港仙,较2023年的72.10港仙下降24%[62] - 2024年运营服务收益为19,429,550,000港元,较2023年增长1%;建造服务收益为5,743,468,000港元,较2023年减少25%;运营服务收益、建造服务收益及财务收入分别占收益比重为64%、19%及17%[62] - 2024年公司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9.0港仙(2023年:每股8.0港仙),全年股息每股23.0港仙(2023年:每股22.0港仙),派息比率41.8%,较2023年增加11.3个百分点[66] - 2024年集团综合收益为302.58亿港元,较2023年下降6%;综合毛利为115.36亿港元,较2023年下降16%;综合毛利率约38.1%,较2023年减少4.9个百分点[129] - 2024年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100.75亿港元,较2023年下降21%;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为33.77亿港元,较2023年减少24%[129] - 2024年度每股基本盈利为54.98港仙,较2023年的72.10港仙下降17.12港仙[12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为1860.27亿港元,净资产为664.17亿港元;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资产净值为7.848港元,与2023年基本持平[13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为64%,较2023年年底的65%下降1个百分点[13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现金及银行结余80.42亿港元,较2023年年底减少5.91亿港元;大部分现金及银行结余为港币及人民币,占约98%[13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尚未偿还贷款总额为916.69亿港元,较2023年年底减少29.55亿港元;贷款主要以人民币为单位,占总数约97%[13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融资额度为962.19亿港元,其中300.25亿港元为尚未动用额度,银行融资为1至23年期[133] - 2024年12月31日,已抵押资产及附属公司股权的账面净值总额约为1008.83亿港元[13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为建造合约而订约的采购承担为21.62亿港元;公司在财务担保下的最高负债余额为2.43亿港元[137][138] 财务报表编制及审计情况 - 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准则及香港公司条例编制,以港币呈列,价值调至最接近千元数[9] - 2024及2023年度核数师报告无保留意见[10] - 本年度财务报表首次采纳多项香港会计准则及财务报告准则修订,对业绩和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12] 集团业务分部情况 - 集团业务分四个报告分部:环保能源、环保水务、绿色环保、其他[14] 各业务线收益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环保能源项目建造及运营来自外界客户收益15,916,369千港元,2023年为17,359,810千港元[21] - 2024年环保水务项目建造及运营来自外界客户收益6,846,599千港元,2023年为6,704,684千港元[21] - 2024年绿色环保项目建造及运营来自外界客户收益6,974,061千港元,2023年为7,415,381千港元[21] - 2024年其他分部来自外界客户收益520,980千港元,2023年为610,332千港元[21] - 2024年须予报告的分部总收益30,973,961千港元,2023年为32,961,149千港元[21] - 2024年抵销分部间收益715,952千港元,2023年为870,942千港元[21] 环保能源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环保能源共投资落实项目283个,总投资约人民币988.92亿元,承接2个委托运营项目、2个“EPCO”项目等轻资产服务,设计规模为年处理生活垃圾54147750吨、年上网电量18453224900千瓦 时、年处理餐厨及厨余垃圾3169295吨、年供应蒸汽1910832吨[93] - 2024年,环保能源投资落实新项目2个,总投资约人民币5.68亿元;新签署轻产业 务合同总额约人民币3.84亿元;新增设计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95] - 2024年,环保能源垃圾发电项目平均每 吨入炉垃圾发电量约461千瓦 时,综合厂用电率约15.4%,2个垃圾发电项目获批调增处理费[97] - 2024年,13个项目建成投运,设计总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4600吨、日处理餐厨垃圾425吨;8个项目开工建设,设计总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1900吨、日处理餐厨垃圾525吨[97] - 2024年,环保能源板块贡献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合共港币6886316000元,较2023年下降24%;贡献集团应占净盈利为港币3849226000元,较2023年下降27%[97] - 2024年,垃圾处理量为52006000吨,较2023年的48603000吨增长7%[98] - 2024年,餐厨及厨余垃圾、污泥及其他垃圾处理量为4260000吨,较2023年的271
光大环境20250212
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 2025-02-16 11:54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光大环境、光大环境旗下绿色环保和光大水路两个子公司 - **行业**:垃圾发电、水务、绿色环保、微费处理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项目进展 - 2024年启动海南东方二期400吨项目,投资1.3亿,一期800吨投资5.2亿,二期规模减半但投资仅约五分之一,节省成本[1] - 2024年全年建成投运4100吨垃圾发电项目,符合3500 - 4000吨的指引预期[2] - 2024年光大环境整体资本性开支50亿出头,较预期资本性开支少10亿,自由现金流增厚幅度向好[2][3] 运营亮点 - 2023 - 2024年通过财务置换节省约6亿财务费用,采用新融资渠道[3] - 垃圾发电项目产能利用率回升,2024年垃圾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回收好于2023年,是行业趋势[4] - 部分项目通过处理方式改造提升处理费,如三星项目和国库退货、长洲帐户持标改造[5] - 随着经济复苏,垃圾量提升,处理费回收和应收账款回收情况好于2023年[5] 管理机制 - 2024年设立应收账款和账本遵效的先进个人与先进单位名目,反映公司重心在应收账款回收和降本金[6] - 公司内部开展优秀案例比较和经验分享交流,注重精细化管理,由大建设进入大运营时代[7] 国际化进展 - 新总长王思连明确公司国际化发展方向,已与乌兹别克斯坦个别州签署框架协议,有1500吨处理规模项目将落地,采用BOT模式,保底量保障处理费和电费收入[8][9] - 在越南落地两个项目已投运,规模虽小但收益不亚于国内大项目,为拓展海外项目增强信心[10] 国补回款 - 国补回款节奏难预测,2022年垃圾发电项目回款25.6亿,2024年16个生物质项目回收15.3亿,但全年国补回款未覆盖产生金额,应收账款累积增加[11][12] - 绿色环保年前预警公告中,部分减值涉及生物质和垃圾发电国补拨备[12] 资本开支与业务平衡 - 2024年资本开支较高峰期回落超一半,即使国际业务有新项目落地,对开支影响不大,自由现金流转正趋势不变[14][15] - 拓展国际业务看重国家政体稳定性和政府支付能力,不会盲目拿项目[16][17] 业务板块情况 - 2024上半年达基处理费在营收中占比11%,污水处理费占比18%,非国股类营收占一半,地方政府涉及营收账户占42%[21] - 微费板块2024年处理量同比回升约33%,预计2025年稳住量和价格,成为重要拐点,管理层有信心通过降本提升效益,2024年综合单位成本下降20%[22][23][24] 应收账款管理 - 2024年上半年垃圾发电回款率89%,污水处理回款率79%,好于2023 - 2022年全年,在政府化债措施前已有成效[25] - 公司通过强化应收账款专班、台账考核激励等机制加强回收,集团和公司都重视应收账款风险管理[26][27] 分红与融资 - 2024年中期分红提升约35%,希望未来能进一步提高,但具体结果待3月25日确定[32][33] - REIT发行计划仍在研究推进中,目前国内融资条件低,资本性开支减少,融资需求不高,绿色环保近期发行6.3亿ABS[34][35][3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年2月20日在杭州举办九峰发电项目和原水保护项目调研,2月27日在北京组织雄安项目和天堂河项目考察[37][38] - 地方政府在进行账款摸排工作,项目公司已积极向地方政府汇报应收账款情况[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