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氏技术(300409)

搜索文档
固态-道氏技术
-· 2024-11-15 06:37
一、涉及公司 道氏技术[1] 二、核心观点及论据 (一)硅负极开发相关 1. **动物碳在硅负极开发思路** - 硅负极主要问题是体积膨胀致电池寿命缩短,理想硅碳负极结构需有强缓冲能力碳基体等。动物碳中多孔碳结构强度和孔径影响硅颗粒尺寸,球形形貌助于均匀内部应力和提高稳定性。公司研究发现贝壳尺寸控制在3 - 4纳米时,多孔碳结构强度影响长循环性能[3]。 2. **公司在多孔碳材料独特之处** - 公司开发具有高结晶性SP2杂化碳(原位合成技术制备,双键结构使多孔碳强度更高)和球形树脂动态材料(特殊工艺实现高集中度立体分布,稳定性更好),在膨胀控制和手效方面表现优异且手效高于行业平均水平[4]。 3. **产品稳定性提升措施(硅沉积技术和设备选择)** - 在沉积工艺上,解决颗粒表面氟硅问题并优化确保沉积均匀性以减少批次间容量差异;设备选择上,流化床有问题,回转炉更适合大规模量产,针对不同多孔碳匹配设备并确保料均匀性提高产品一致性[5]。 4. **公司硅碳负极产品情况** - 公司有五款硅碳负极产品,MS - 2采用原位合成技术,有高结晶性SP2杂化碳,内部空间用于吸收缓冲膨胀,性能优异。球形树脂动态材料使产品稳定性显著提升,这些创新使产品在手效、膨胀控制等领先竞争对手[6]。 5. **客户反馈数据** - 公司新型多孔碳材料比同行业产品手效高出约1.5个百分点,数据来自中试量产小批量客户验证,客户认可并开始小批量购买及导入操作[7]。 (二)多孔碳材料生产设备相关 1. **未来设备结构要求变化** - 随着需求增加,未来生产设备需更高灵活性和适应性,不同多孔碳材料可能需不同结构设备量产,单一设备难以满足所有需求。公司已开始设计开发大规模生产设备并与设备厂商合作[8]。 (三)硅烷运输成本相关 1. **对生产成本影响及应对措施** - 硅烷运输成本高,约占硅烷售价20%。公司计划明年在硅烷厂附近建硅碳负极材料生产基地,用管道运输减少费用,初步规划年产能5,000吨,预计明年完成1,000吨产能建设[9]。 (四)固态电池相关 1. **发展路径及优势** - 发展路径从液态电池转向半固态或准固态最终到全固态电池,目的是提高安全性能和能量密度,全固态和半固态电池比液态电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更高[10]。 2. **常见全固态电池类型及优缺点** - 常见类型有聚合物、硫化物和氧化物三类。聚合物电池加工容易但耐温差且易燃,对安全提升有限;硫化物离子导电率高但对空气、水和氧气敏感,加工使用受限;氧化物硬度大,界面接触难优化,全固态电池量产仍需解决诸多问题[11]。 (五)正极材料相关 1. **创新解决方案** - 开发更高容量且镍含量较高新型三元前驱体,改善经济性能和平衡力度提高循环寿命;与国内主流厂家合作将碳管均匀分布在一次颗粒间形成复合二次颗粒改善电子传输性能,已与顶级正极厂商合作且在中试阶段[12]。 (六)负极材料相关 1. **解决膨胀和延长循环寿命措施** - 负极聚焦硅碳负极,设计多孔结构优化工艺降低体积膨胀改善与固态电解质接触界面,专注导电剂部分采用单位碳管等技术提高导电性能控制成本[13]。 (七)导电网络相关 1. **构建导电网络措施** - 合成直径约6纳米的C4,000碳管,比市面10纳米碳管细且成本低,增加添加量可构建更好导电网络,兼具性价比和高性能[14]。 (八)单臂碳管相关 1. **外观和性能特点** - 外观呈纤维状,与多维碳管粉状外观不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纤维束长且直径基本状态清晰,拉曼光谱测试季风和地风比值高,比表面积超1,000,可制备高性能比表材料探索应用于高性能浆料[15]。 (九)水系碳管相关 1. **粘度和分散性改进** - 市售碳管粘度约2,000,市售浆料粘度过高不利于自动化生产和分散。公司开发自研分散剂,使浆料固含量与市售相同但粘度降至500以内,流动性改善,固含量提高至0.8时粘度仍低于市售0.4水平,有助于降本增效[16]。 (十)与下游客户合作相关 1. **合作进展及未来发展节奏** - 单闭管、碳纳米管导电剂及硅基负极材料已送样测试获良好反馈,客户已通过验证。随着量产产能释放将批量导入下游客户。液态电池主流,准固态将率先量产,全固态稍晚,未来一两年有明显产品,全动力电池领域需更多时间[17]。 2. **导电剂和硅基负极产品明年应用情况** - 导电剂和硅基负极产品相对成熟,具体使用比率及变化趋势需更多数据支持,但总体明年将广泛应用并随市场需求调整优化[18]。 三、其他重要内容 1. 文中多次提及公司在不同方面的技术研发成果,如在硅碳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导电网络构建、单臂碳管、水系碳管等方面的技术创新,这些技术成果有助于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4][12][14][15][16]。 2. 公司在与下游客户合作方面处于积极进展状态,产品已送样测试并获良好反馈,随着产能释放将逐步实现批量导入,这对公司未来的市场拓展和营收增长有积极意义[17]。
道氏技术(300409) - 道氏技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
2024-11-14 14:46
公司经营情况 - 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1.1亿同比增长14.11%[6] - 净利润1.74亿同比增长521.77%[6] - 归母净利润1.47亿同比增长633.87%[6] - 海外前驱体出货量超2.5万吨同比增长90%[6] - 阴极铜出货超2.9万吨同比增长46.38%[6] - 预计今年公司海外营收占比将达到70%[6] 业务发展情况 - 锂电材料业务将消除近两年高价原材料影响盈利逐步体现[6] - 碳材料业务随着新客户导入出货量和盈利提升[6] - 战略资源阴极铜四季度MMT二期投产出货量增加[6] - 陶瓷材料受益于下游地产行业复苏[6] 固态电池领域布局 - 碳纳米管导电剂高性能单壁管在固态电池有应用场景[7] - 硅碳负极有望成为固态电池主流负极应用方案[7] 单壁管相关情况 - 海外日本韩国头部动力电池客户测试通过待供货国内部分客户测试中中小客户已小批量供货[7] - 单壁管粉体性能在部分指标上优于进口产品浆料采用自研分散剂有指标优势[7] - 单壁管粉体供不应求价格约1000 - 1500万/吨[7] - 已送样主流固态电池厂商并获某厂商订单且小批量出货[7] - 目前正进行产能扩张预计明年底建成10吨/月产能[8] 硅碳负极相关情况 - 送样涵盖30余家电芯厂部分消费类电池厂已小批量供货[8] - 目前月产吨级产线已建成明年预计建成年产1000吨产线[8] - 多孔碳主要来源于自制[8] - 技术优势体现在多孔碳结构设计和球形形貌结构控制[8] - 以自研多孔碳为基体沉积硅后制得的硅碳负极首效高[9] - 已向某固态电池厂小批量出货并送样主流固态电池厂商测试反馈良好[9] AI赋能情况 - 将运用特定架构的分子动力学计算系统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在科研生产制造环节应用[9] - 在单壁管研发生产上AI可提升转化率等[9] - 未来应用于其他材料研发生产全面提升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9]
道氏技术:关于控股子公司补缴税款的公告
2024-11-14 09:58
业绩影响 - 广东佳纳补缴2019 - 2021年度企业所得税1067.72万元及滞纳金793.38万元,合计1861.10万元[2] - 滞纳金预计影响公司2024年度净利润793.38万元[5] 事件情况 - 截至公告披露日,广东佳纳已缴纳完毕税款及滞纳金,未受处罚[3] - 补缴因2019 - 2021年政府补助未一次性计入当年应税收入[4] - 不影响当年及2024年净利润,不涉及前期财务数据追溯调整[4]
道氏技术: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
2024-11-13 13:07
| 证券代码:300409 | 证券简称:道氏技术 | 公告编号:2024-121 | | --- | --- | --- | | 转债代码:123190 | 转债简称:道氏转 02 | | 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 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特别提示: 1.本次权益变动为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上市公 司")实际控制人荣继华先生因大宗交易、可转债转股、被动稀释等原因导致其 持有公司股份发生变化,不触及要约收购,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发生变化,亦不会对公司持续经营产生影响。 2. 本次权益变动后,荣继华先生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从 25.81%减少至 20.70%(已剔除公司回购专用账户股份 11,418,368 股),累计权益变动达到 5%。 一、本次权益变动基本情况 公司于 2024 年 11 月 13 日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荣继华先生出具的《广东道 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以下简称《" 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根据《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自 ...
道氏技术: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荣继华)
2024-11-13 13:07
股权变动 - 荣继华2021年6 - 8月减持8,549,519股,占总股本1.48%[14][20] - 2022年11月 - 2023年5月减持11,383,053股,占总股本1.96%[14][21] - 本次权益变动比例为5.11%,变动后持股20.70%[38] 股本情况 - 2023年末总股本581,671,774股,荣继华持股21.21%[21] - 2024年11月11日总股本596,108,227股,荣继华持股被动稀释[21][38] 未来展望 - 截至报告签署日,荣继华未来12个月无明确增减持计划[39]
道氏技术与湖南培森战略合作 提升公司研发盈利能力
证券时报网· 2024-11-10 09:45
合作协议相关 - 道氏技术11月10日晚公告与湖南培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合资公司[1] - 湖南培森成立于2024年7月3日法定代表人为刘杰注册资本6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集成电路销售集成电路设计等[1] 合作内容相关 - 合资公司将利用道氏技术在新能源电池材料方面积累的科研和生产数据优势结合湖南大学刘杰教授团队的非冯·诺依曼架构分子动力学计算系统开发面向新能源材料企业的先进计算和优化设计技术服务产品[1] - 合资公司研发生产的人工智能产品将在道氏技术研发和生产环节应用且面向全行业推广最终致力于形成面向新能源材料行业的AI4R&D全栈化产品支撑非冯·诺依曼架构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发生产和应用生态体系构建[2] 合作意义相关 - 人工智能驱动的研发正在改变传统研发方式形成新研发范式赋能企业提升研发效率改善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2] - 将新的非冯·诺依曼计算范式应用于AI4R&D有重大研究和实践价值对推动新计算范式和研发范式广泛应用和实现人工智能芯片自主可控有深刻意义[2] - 非冯·诺依曼架构可缓解半导体超高精度制程的外部垄断压力对实现人工智能芯片自主可控有战略意义[2] 投资影响相关 - 本次对外投资有利于提升道氏技术研发能力及未来盈利能力增强公司整体竞争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3]
道氏技术:与湖南培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合资公司
证券时报网· 2024-11-10 08:49
核心观点 - 道氏技术与湖南培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合资公司,旨在通过设立合资公司进行深度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道氏技术产品科研、生产制造等环节上的应用,以提高研发、生产与经营水平 [1] 合作内容 - 双方基于互惠互利和相互促进原则,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1] - 通过合资公司进行深度合作,验证刘杰教授团队的非冯·诺依曼架构的分子动力学计算系统"NVNMD"的应用技术 [1]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道氏技术产品科研、生产制造等环节上的应用 [1]
道氏技术:关于与湖南培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成立合资公司公告
2024-11-10 08:22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与湖南培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合资公司[6] - 湖南培森注册资本600万人民币,各股东有持股比例[7][9] 未来展望 - 合资公司围绕新能源材料领域合作,提供技术服务[8] - 本次投资利于提升公司研发和盈利能力[10]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道氏技术与湖南培森签《委托实验研发合同》并提供平台[8] - 湖南培森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司环节应用[8] - 合资公司致力于形成AI4R&D全栈化产品[10] 其他 - 2024年9月21 - 27日,张翼增持公司股份267,300股,金额260.84万元[13] - 公司2022 - 2023年多项框架协议正常履行[12][13] - 投资有不确定风险,公司将采取措施降低[11]
道氏技术:关于为子公司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
2024-11-06 09:35
| | | 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为子公司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 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特别风险提示: 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 总额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100%,前述担保均为公司合并范围内的担 保,担保风险可控,敬请投资者充分关注担保风险。 一、担保情况概述 公司于2024年4月24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2024年第2次会议、第六届监事会 2024年第2次会议,于2024年5月16日召开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分别审议通过 了《关于2024年度公司及子公司向银行申请综合授信额度及为子公司提供担保 的议案》,同意公司为子公司提供合计不超过800,000万元担保额度,额度有效 期为自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其中为芜湖佳纳能源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芜湖佳纳")及其子公司提供不超过530,000万元的担保额 度;为佛山市格瑞芬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佛山格瑞芬")及其子公司提 供不超过120,000万元的担保额度;为其他子公司提供不超过150,000.00万元的 ...
道氏技术:关于向下修正道氏转02转股价格的公告
2024-11-04 11:34
可转债发行 - 2023年4月7日发行可转债2600万张,募资26亿元,净额25.7920981132亿元[4] 转股价格调整 - 初始转股价格15.46元/股,多次调整后修正为12.93元/股[5][6][10] 转股期 - 道氏转02转股期为2023年10月13日至2029年4月6日[4] 触发条件 - 2024年9月20日至10月18日触发向下修正条件[8] 均价数据 - 2024年11月4日前二十交易日均价12.39元/股,前一交易日均价12.55元/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