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盟科技(300369)

搜索文档
绿盟科技(300369)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7 14:25
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营业收入为8.005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微增0.03%[2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0.53百万元,同比微增0.03%[92][9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715亿元,同比收窄32.65%[23] - 归属上市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为-171.50百万元,同比减亏32.65%[92] - 扣非后归属上市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为-182.84百万元,同比减亏30.88%[9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146元/股,同比改善32.64%[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94%,较上年同期提升2.77个百分点[23]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营业成本325.55百万元,同比微增0.14%[97] - 销售费用333.91百万元,同比下降8.22%[97] - 管理费用89.90百万元,同比下降14.72%[97] - 财务费用0.84百万元,同比下降92.67%,主要因利息收入增加[97] - 研发投入289.48百万元,同比下降1.90%[97] - 所得税费用23.97百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333.10%,因经营利润好转[97] - 人工工资成本8466.10万元同比下降12.88%,占营业成本26.00%[102] - 其他实施成本1.39亿元同比增长13.66%,占营业成本42.78%[102] 财务表现: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193.66万元,同比大幅增长93.47%[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1.94百万元,同比增长93.47%[9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长93.47%至8193.66万元,主要因加强应收管理[9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恶化19.97%至-1.38亿元,主要因购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支出增加[98]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剧减843.32%至-1.76亿元,主要因主动偿还债务[9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下降370.10%至-2.32亿元,主要因主动减少筹资活动[98] 业务分产品表现 - 安全产品收入3.97亿元占比49.64%,同比下降5.20%[102] 业务分行业表现 - 金融行业收入1.37亿元同比下降5.63%,毛利率63.70%[100] - 电信运营商收入2.21亿元同比下降17.90%,毛利率53.50%[100] - 能源及企业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22.57%,毛利率59.02%[100] 技术与产品创新 - 公司2024年推出风云卫AI安全能力平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算法、攻防知识图谱与威胁情报积累,支撑多场景安全需求[31] - 公司2023年自主研发安全大模型(SecLLM),形成连续性、系统性、可演进的技术发展路径[31] - 公司2025年成为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联盟会员单位,发布可信连接器、可信数据空间等数据要素流通解决方案[32] - 公司完成大模型分类分级助手开发,对接风云卫AI平台及DeepSeek等主流通用模型,提高分类分级产品准确率并降低人工成本[33] - 公司发布多智能体安全应用中心,形成AI赋能安全检测、安全运营、蓝队建设等方向的产品矩阵[35] - 公司构建“三五三”大模型安全防护体系,覆盖身份、应用、模型、数据、基座五维度和训练、实施、运行三阶段[35] - 公司推出AI安全一体机、AI安全护栏产品,覆盖大模型应用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安全防护[38] - 公司基于飞腾E2000Q平台覆盖所有中低端信创产品型号,高端信创机框产品已实现商用[39] - 公司全线产品满足全栈信创需求,信创软件产品持续扩大适配范围,完成主流信创应用环境适配验证[39] - 绿盟风云卫AI安全能力平台显著提升平均检测/响应时间(MTTD/R)等关键运营指标[80] - 基于大模型的数据分类分级助手大幅提升准确率并显著降低人工复核成本[81] 安全能力与运营 - 公司在APT检测/监测、APT捕获、APT取证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率先发现多个APT攻击组织[33] - 鹰眼安全运营中心AI独立接管70%告警响应,平均响应时间压缩至分钟级[45] - 安全运营中心累计发现12个0day漏洞并处置54起重大事件[45] - 安全运营中心积累超10000条训练数据并输出10万余条威胁情报[45] 市场地位与解决方案 - 攻击面管理解决方案在IDC市场份额报告中排名第一[46][47] - 远程托管服务在IDC GenAI赋能MSS市场份额中排名排名第二[47] - 数据安全解决方案覆盖金融、运营商、能源等六大关键行业[41] - 车载IDPS产品覆盖新能源乘用车、商用大巴车及重卡等多车型规模化装机[42] - 供应链安全能力通过中国信通院首批认证并落地运营商治理项目[44] - 云安全解决方案重点投入能源领域并落地电网智能安全运营项目[42] - 低空经济领域推出"低空安全大脑+端防护SDK"一体化解决方案[43] - 公司持续风险暴露管理解决方案在金融领域应用实践获赛迪顾问"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奖[57] 行业认可与奖项 - 公司产品/方案入选Gartner报告覆盖数据安全、持续威胁暴露管理(CTEM)、云WAAP、API安全、IAM、NDR及AI安全共7个类别[55] - 公司产品/方案入选IDC报告覆盖WAF、攻击面管理(ASM)、可信数据空间、AI安全、NDR、托管安全服务(MSS)、数据泄露防护(DLP)共7个领域[55][56] - 公司产品/方案入选Forrester报告覆盖漏洞扫描、智能安全运营平台(ISOP)、威胁情报(TI)、AI安全共4个类别[56] - 公司入围安全牛《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全景图》中15大类安全领域及细分赛道[56] - 公司获得数世咨询"数字安全产业贡献奖"(现代WAF)及赛迪顾问"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产品"奖项(AI安全能力平台、可信连接器)[57] 销售模式与盈利来源 - 公司采用直销与渠道销售相结合模式,搭建一级渠道(总经销商、战略/生态合作伙伴、一级经销商)和二级渠道(行业钻石/金牌/认证经销商、商业金牌经销商)两级架构[52] - 公司盈利主要来自网络安全产品销售、安全服务提供及第三方产品销售三种模式[54] - 安全服务提供包括咨询服务、应急响应、红蓝对抗、重保支持等,并逐步向订阅模式转化[54] 技术基础设施与研发 - 公司依托八大实验室专注于云安全、物联网安全等八个领域进行基础安全研究和前沿探索[75] - 公司智能安全大数据平台提供万亿级别海量异构安全数据接入和处理分析能力[77] - 绿盟智安云平台T-ONE采用云化交付服务体系覆盖IPDR全环节安全能力[78] - 公司拥有众多国内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自主知识产权处于行业领先水平[82] 客户与行业覆盖 - 公司客户涵盖政府电信运营商金融能源等关键行业领域优质客户[84] - 公司通过长期合作积累丰富信息安全项目实施经验了解客户技术需求[85] 资产与负债变动 - 总资产为43.033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6.73%[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4.139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5.24%[23] - 公司资产总计从4,303,304,642.16元下降至4,613,581,963.76元,降幅约6.7%[196][198] - 流动资产合计减少306,484,367.82元,从2,436,003,730.84元降至2,129,519,363.02元,降幅12.6%[196] - 短期借款增加80,073,346.78元,从348,606,971.13元升至428,680,317.91元,增幅23.0%[196] - 应付账款增加146,581,447.34元,从530,909,157.31元增至677,490,604.65元,增幅27.6%[196] - 合同负债减少86,277,506.48元,从198,326,170.61元降至112,048,664.13元,降幅43.5%[197] - 未分配利润大幅增加171,497,601.57元,从19,671,953.79元升至191,169,555.36元,增幅872%[198] - 开发支出大幅减少78,655,515.41元,从88,616,490.74元降至9,960,975.33元,降幅88.8%[196] - 公司货币资金为2.9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6.83%,较上年末下降4.47个百分点[111] - 应收账款为9.7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2.57%,较上年末小幅上升0.24个百分点[111] - 开发支出为8861.65万元,占总资产比例2.06%,较上年末上升1.84个百分点[111] - 合同负债为1.9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4.61%,较上年末上升2.18个百分点[111] - 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2.94亿元,较期初5.21亿元减少43.7%[195]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1.30亿元,较期初1.00亿元增长30.0%[195]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9.71亿元,较期初10.30亿元减少5.7%[195] - 应收票据期末余额5.87亿元,较期初6.04亿元减少2.9%[195] - 存货期末余额0.70亿元,较期初0.78亿元减少10.1%[195] - 母公司货币资金减少171,082,782.95元,从210,194,891.15元降至39,112,108.20元,降幅81.4%[200] - 母公司应收账款增加101,719,327.94元,从234,007,592.42元增至335,726,920.36元,增幅43.5%[200] - 母公司其他应收款增加61,795,876.30元,从350,188,795.64元增至411,984,671.94元,增幅17.6%[200] 其他收益与损失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382.88万元[27] - 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金额为3336.63万元[28] - 信用减值损失达4110.38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27.86%[108] - 其他收益为4806.87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32.58%,主要来自政府补助[108]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32.52万元[108][114]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6.37亿元[114] - 委托理财等投资收益为-71.21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0.48%[108] 子公司表现 - 子公司亿赛通总资产2.77亿元,净资产2.36亿元,营业收入5,254万元,净利润2,769万元[125] - 子公司神州绿盟总资产33.22亿元,净资产13.20亿元,营业收入7.69亿元,净利润9,444万元[125] - 香港绿盟子公司净资产9,120万元,营业收入3,015万元,净利润637万元[125] - 公司注销蚌埠绿盟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对净利润无重大影响[126] 担保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对子公司审批担保额度合计189,000万元[172] - 报告期内公司对子公司实际担保发生额合计61,000万元[172] - 报告期末公司对子公司实际担保余额合计109,000万元[172] - 公司实际担保总额占净资产比例为45.16%[172] - 公司为神州绿盟提供单笔最高担保额度30,000万元[171] - 公司为亿赛通提供担保额度1,000万元[171] 股东与股权结构 - 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覆盖132人,持有706.35万股,占总股本0.88%[139] - 2023年员工持股计划覆盖110人,持有153.48万股,占总股本0.19%[139] - 董事长胡忠华报告期末持股544,000股,占公司总股本0.07%[140] - 董事叶晓虎报告期末持股249,400股,占公司总股本0.03%[140] - 首席财务官车海辚报告期末持股69,000股,占公司总股本0.01%[140] - 2021年员工持股计划累计减持2,167,352股,期末持股归零[140] - 2023年员工持股计划累计减持6,139,200股,期末持股1,534,800股[141] - 2021年员工持股计划出售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1.03%[145] - 公司股份总数保持799,308,527股不变[178] - 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500股至1,080,959股[178] - 无限售条件股份增加500股至798,227,568股[178] - 股东沈全洪本期解除限售500股[181] - 公司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42,005户[183] - 公司第一大股东沈继业持股80,250,145股,占总股本10.04%[184] - 中电科(成都)网络安全股权投资基金持股55,984,059股,占总股本7.00%[184] - 中电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基金持股55,097,548股,占总股本6.89%[184]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6,321,817股,占总股本2.04%,报告期内增持4,221,705股[184] 分红政策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5] - 公司未实施半年度利润分配,包括现金红利、送红股及公积金转增股本[137] 行业监管环境 - 公司业务受《网络安全法》(2017年实施)及《密码法》(2019年实施)等法律法规监管[58] -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59] - 数据安全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规范数据处理活动[59] - 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保护个人信息权益[59] -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版自2022年2月15日起施行确保供应链安全[59] - 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自2022年9月1日起规范数据出境活动[59] - 银行保险监管统计管理办法2023年1月发布包含监管统计管理内容[60] - 证券期货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2023年2月发布防范行业风险[60] - 商用密码管理条例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规范密码应用管理[60] -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2023年7月实行分类分级监管[60] -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2023年9月发布为首部专项立法[60] - 《证券期货业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规范行业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61]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自2024年2月起施行,明确中央保密工作领导机构职责[61] - 《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于2024年3月发布,规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等制度[61] - 《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自2024年8月1日起施行,强化网络暴力信息治理[61] - 《网络安全管理条例》于2024年9月发布,规范网络数据处理活动并保障数据安全[62] - 《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于2024年10月发布,建立数据安全事件应急机制[62] - 《关于促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于2024年12月发布,从五个方面部署企业数据资源利用[62] - 《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于2024年12月发布,明确数据安全治理架构等七方面内容[62] - 《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62] - 《公共数据资源登记管理暂行办法》于2025年1月发布,建设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62] - 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加重违法行为处罚力度[66] -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于2025年3月发布[70] - 政务数据共享条例于2025年6月发布推进数据共享[63] -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商用密码使用管理规定于2025年4月发布[63] - 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于2025年5月发布[63] 行业市场趋势 - 国内网络安全行业市场需求同比回暖但增速呈现放缓趋势[64] - 数据产业年均增速目标超过20%到2026年底[68] - 目标到2026年打造300个以上数据要素典型应用场景[68] - 目标到2028年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68] - 云安全收入占公司最近会计年度合并营收10%以上[73]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权利受限资产主要为保证金,合计815.03万元[115] - 委托理财自有资金发生额13,000万元,未到期余额13,000万元,逾期金额0元[121] - 公司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占全年比例较高,利润呈现季节性分布不均[128] - 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及软件产品增值税超3%即征即退政策[129] - 报告期租赁费用合计35,945,618.86元,含短期租赁费3,
绿盟科技(300369)8月2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684.14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25 13:29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2025年8月25日收盘价8.44元 单日下跌0.71% [1] - 换手率2.98% 成交量23.80万手 成交金额2.02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684.14万元 占成交额8.36% 其中超大单净流出626.31万元(占比3.11%) 大单净流出1057.83万元(占比5.25%) [1] 资金流向结构 - 中单资金净流出1101.61万元 占成交额5.47% [1] - 小单资金净流入582.52万元 占成交额2.89%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3.64亿元 同比增长1.84% [1] - 归属净利润10186.87万元 同比增长32.14% [1] - 扣非净利润10768.97万元 同比增长30.41% [1] 财务健康状况 - 流动比率1.506 速动比率1.471 [1] - 资产负债率43.69% [1]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2000年 位于北京市 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 - 注册资本79930.8527万人民币 实缴资本79930.8527万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胡忠华 [1] 企业运营活动 - 对外投资7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300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211条 专利信息790条 [2] - 行政许可7个 [2]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信息安全设备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未来前景:数字化转型加速信息安全设备需求,行业规模达744.34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5 01:21
行业概述 - 信息安全设备是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的硬件或软件工具,涵盖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反病毒软件、VPN、数据加密设备等类型,确保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4] - 信息已成为国家战略资源核心组成部分,信息安全设备通过过滤网络流量、加密数据、实时监测异常行为及备份数据等功能,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1][14] - 行业在数字化浪潮下需求持续增长,云安全、数据安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融合为行业注入新动力 [1][14]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信息安全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约744.34亿元,其中硬件市场规模391.18亿元,软件市场规模353.16亿元 [1][14] - 硬件核心组件芯片产量快速增长:中国芯片产量从2017年1564.9亿块增长至2024年4514.2亿块,年复合增长率16.34%;2025年上半年产量2394.7亿块,同比增长15.62% [10] - 金融业作为重要应用领域,其增加值从2017年64844.3亿元增长至2024年98544.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16%,推动信息安全设备需求 [12] 发展历程 - 行业发展经历四个阶段:1995年前局部发展(服务政府及军事机构)、1995-2001年创业发展(1300家企业诞生)、2002-2015年有序发展(覆盖国家基础设施)、2016年至今高质量发展(法规完善及保护对象扩大) [6] - 高质量发展阶段以《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出台为标志,保护对象扩展至云防护、数据安全、物联网安全等新领域 [6]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为硬件(元器件、芯片、存储设备)和软件(操作系统、安全管理软件)供应商 [8] - 中游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及品牌营销环节,主体为网络安全硬件和软件提供商 [8] - 下游需求者为信息化程度高且对信息敏感的行业,主要包括政府部门、金融和电信行业 [8] 竞争格局 - 市场细分领域特点显著,各领域由专业厂商主导,无企业掌握全部信息安全技术,竞争态势相对缓和但日趋激烈 [16] - 代表企业包括深信服(网络安全与云计算)、奇安信(安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山石网科(高端硬件平台与云安全)、天融信(网络安全与大数据)、迪普科技(统一软件平台解决方案)、绿盟科技(全品类安全产品)、启明星辰(经典与新兴产业龙头)、纬德信息(电力配电网安全)、中孚信息(信息安全产品研发) [16][17] - 2024年纬德信息智能安全设备营业收入2125万元,奇安信安全产品营业收入26.53亿元 [18][20] 技术趋势 - 数字化方向:向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延伸,加密技术、隐私计算、数据脱敏、数字身份认证及零信任架构广泛应用 [22] - 网络化方向:云网端一体化防护体系发展,软件定义安全(SDSec)和SASE架构推动安全能力网络化部署,应对5G/物联网复杂威胁 [23] - 智能化方向:机器学习与行为分析提升自动化响应能力,实现自主决策、自动修复及预测性防护,联邦学习与隐私计算平衡安全与数据隐私 [24]
2024年中国威胁情报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8-09 00:07
核心观点 - 威胁情报行业正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防御,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关键能力 [1] - 全球网络威胁持续增长,科技、金融等行业攻击频率最高,工业工程等新兴领域增速达102% [3] - 中国威胁情报市场规模2024年达16.1亿元,短期受疫情影响下跌0.9%,长期受AI攻击增长和产品融合推动将稳步发展 [36][37] - 行业CR4达43.0%,微步在线、奇安信等头部厂商通过差异化能力构建竞争优势 [40] 发展背景 网络威胁现状 - 全球大规模勒索受害者数量增长76%,工业工程、能源行业攻击频率增速最高达102% [3] - 2023-2033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从160亿增至400亿(CAGR 9.6%),设备激增扩大攻击面 [7] 政策视角 - 国家政策推动网络安全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防御,强调威胁预测与快速响应 [10] 威胁情报定义与价值 内涵 - 通过多源数据分析提取恶意IP、域名等关键指标(IOC),分为战术、运营、战略三类情报 [13] - 赋能安全产品实现防御关口前移,例如提前拦截未知恶意软件 [16] 价值 - 动态情报库可提前布防,标准化信息载体促进跨组织安全协作 [19] 国内外发展对比 - 海外发展经历基础能力构建→成熟平台→产品融合三阶段,国内起步晚但路径相似 [22] - 国内外产品融合顺序因需求差异存在区别,海外企业安全运营能力整体更强 [25] 商业模式与产品能力 商业模式 - 纯情报产品通过API/TIP平台交付,融合产品分为情报赋能型三类综合产品 [26] 产品能力指标 - 用户侧核心指标:准确性(降低运营成本)、丰富性(覆盖度)、及时性(高可用更新) [29] - 厂商竞争力取决于安全大数据采集(社区/沙箱/蜜罐)和AI分析技术 [29] 主要厂商能力 微步在线 - 头部企业覆盖率超90%,拥有百万级失陷检测情报和高风险漏洞情报 [34] - NGTIP平台通过DNS日志比对实现挖矿/恶意软件提前检测,形成防护闭环 [47] 奇安信 - ALPHA平台提供SaaS+本地化TIP服务,情报赋能EDR使威胁检测率显著提升 [50][54] 腾讯安全 - TIX威胁情报中心依托20年实战经验,覆盖金融/政府等多行业用户 [57] - 攻击面管理服务监测资产漏洞/内容风险/信息泄露等多维度风险 [60] 未来趋势 情报出海 - 国内标准与国际存在兼容性差距,厂商通过设立海外实体探索合规数据使用 [68] AI大模型 - 大模型提升情报生产效率,当前应用多处于概念验证阶段,需优化行业适配性 [72] 漏洞情报 - 2023年漏洞利用攻击增长180%,企业需结合资产平台建立科学漏洞评估模型 [75]
绿盟科技(300369)7月30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038.68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7-30 10:15
股价表现 - 2025年7月30日收盘价7.83元 单日下跌1.76% [1] - 换手率1.63% 成交量13.01万手 成交金额1.02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038.68万元 占成交额10.15% 其中超大单净流出381.98万元占比3.73% 大单净流出656.70万元占比6.42% [1] 资金流向 - 中单资金净流出143.45万元 占成交额1.4% [1] - 小单资金净流入895.23万元 占成交额8.75% [1]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3.64亿元 同比增长1.84% [1] - 归属净利润10186.87万元 同比增长32.14% [1] - 扣非净利润10768.97万元 同比增长30.41% [1] 财务健康度 - 流动比率1.506 速动比率1.471 [1] - 资产负债率43.69% [1]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2000年 位于北京市 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 - 注册资本79930.8527万元人民币 实缴资本79930.8527万元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胡忠华 [1] 商业活动 - 对外投资7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289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211条 专利信息781条 [2] - 获得行政许可7个 [2]
信创联盟WG9工作组调研绿盟科技
快讯· 2025-07-18 09:42
公司与行业合作 - 证券基金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联盟WG9信息安全工作组专家到访绿盟科技进行调研交流 [1] - 调研加深了WG9工作组对公司在信创安全领域能力体系的了解 [1] - 双方探讨了课题共建、技术落地、机制协同等方面的后续合作 [1] 公司技术能力 - 绿盟科技在信创安全领域具备完善的能力体系 [1]
绿盟科技(300369) - 关于2021年员工持股计划股份出售完毕暨终止的公告
2025-05-29 09:36
员工持股计划实施 - 2021年7月15日823.8万股非交易过户至员工持股计划账户,占总股本1.03%[2] - 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48个月,至2025年7月14日[3][4] 股票解锁情况 - 2022年7月14日解锁411.9万股[5] - 2023年7月14日可解锁197.712万股[5] - 2024年7月14日不可解锁164.76万股[6] 后续工作 - 截至公告披露日,823.8万股已全部出售,占总股本1.03%[7] - 公司后续将完成权益分配和资产清算工作[8]
【网络安全】行业市场规模:2024年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市场规模超950亿元 软件产品占比超过30%
前瞻网· 2025-05-26 04:08
行业市场规模 - 2023年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市场规模超850亿元 近五年行业复合增速为18.94% [1] - 2024年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超950亿元 [1] 细分市场结构 - 网络安全市场分为网络安全产品和网络安全服务 其中网络安全产品包括硬件和软件 [3] - 2023年网络安全软件产品占比超过50% 占整体行业规模比重超30% [3] 主要上市公司 -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包括绿盟科技(300369)、奇安信(688561)、天融信(002212)、启明星辰(002439)、三六零(601360)等 [1] 产业竞争格局 - 国内龙头企业包括三六零、安恒信息、启明星辰、中孚信息等 [5] - 热门产品布局领域为防火墙、终端管理、漏洞扫描等 [5]
2024年中国威胁情报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5-17 05:34
核心观点 - 威胁情报行业正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预防,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关键能力 [1] - 全球网络威胁持续增长,科技、金融等行业攻击频率最高,工业工程等行业增速达102% [3] - 中国威胁情报市场规模2024年达16.1亿元,受疫情影响短期下跌0.9%,但长期将稳步增长 [37][38] - 行业CR4达43.0%,微步在线、腾讯安全、奇安信等头部厂商已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41][45][51][58] 发展背景 网络威胁现状 - 全球数字化加速导致网络威胁增长,大规模勒索受害者数量增加76% [3] - 科技、咨询、金融业攻击频率最高,工业工程、房地产、能源行业攻击频率增速最高达102% [3] - 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从2023年160亿增长到2033年400亿,复合年增长率9.6% [6] 政策视角 - 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推进企业安全防护能力进阶,防护理念从被动防御转为主动防御 [11] - 政策以"全方位、细粒度"模式推进企事业单位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提升 [15] 威胁情报定义 内涵 - 对网络活动监测数据、安全事件详情等多维度素材进行系统梳理与深度挖掘,提取关键威胁指标 [16] - 分为战术威胁情报、运营威胁情报和战略威胁情报三类 [16] 外延 - 作为网络安全高阶能力,能提升安全产品防御主动性与及时性 [19] - 可实现防御关口前移,增强防御效能 [19] 价值 - 提升企业主动防御能力,增进全面安全运营效能 [22] - 实现跨部门/组织安全信息共享,构建可持续发展网络安全体系 [22] 国内外对比 - 海外发展经历三阶段:基础能力构建→成熟平台建立→产品联动融合 [24] - 国内发展轨迹相似但起步较晚,产品融合顺序与使用水平存在差异 [24] 商业模式 - 两种采用方式:直接应用威胁情报数据/平台,或通过安全监测响应类产品使用 [27] - 纯情报产品包括API接口、TIP平台和门户账号订阅三种形式 [27] - 情报赋能型产品通过三种方式与其他产品融合 [27] 产品能力与厂商竞争力 产品能力指标 - 准确性:精准度能减轻安全运营成本 [30] - 丰富性:覆盖度与颗粒度体现信息含量 [30] - 及时性:保证情报信息高可用 [30] 厂商竞争力 - 安全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挖掘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30] - 各厂商基于自身禀赋差异化构建情报能力 [33] 主要厂商分析 微步在线 - 情报准确度高,独有的生产品控机制能降低企业告警噪音 [45] - NGTIP平台实现检测、分析、处置闭环,主流行业头部企业覆盖率超90% [45][48] 奇安信 - 提供SaaS+本地化威胁情报产品矩阵,服务于政府机构及大型企业 [51] - ALPHA平台实现报警研判、攻击定性、黑客画像及威胁跟踪 [51][55] 腾讯安全 - 威胁情报中心(TIX)依托20年实战经验和大数据分析能力 [58] - 攻击面管理服务提供资产漏洞风险、内容风险等多维度监测 [61][63] 天际友盟 - 提供全生命周期数字风险防护,2024年设立东南亚业务中心 [65] - DRP数字风险防护服务打击网络欺诈和品牌滥用 [68] 行业趋势 情报出海 - 威胁情报标准与国际规范存在差距,需完善兼容性 [70] - 数据安全合规是出海难点,厂商探索设立海外实体等方式 [70] AI大模型 - 大模型提升威胁情报生产效率,降低应用门槛 [74] - 多数应用场景尚在概念验证阶段,需优化行业适配和落地效率 [74] 漏洞情报 - 2023年利用漏洞作为入侵初始步骤的情况增长180% [77] - 漏洞情报与企业资产结合紧密度上升,需建立科学评估模型 [77]
“一哥”也巨亏 网安公司入局AI找增量
经济观察报· 2025-05-16 10:26
行业现状与困境 - 网络安全行业面临"红海"困境,市场饱和、价格内卷、客户预算吃紧导致项目减少,头部厂商如奇安信2024年巨亏超13亿元,绿盟科技、启明星辰等也呈现1亿-4亿元不等的亏损 [2][4][5] - 行业过去十年依赖合规业务增长,但当前增长见顶,客户企业自研安全产品趋势增强,对外购服务依赖减少 [2][4] - 产品同质化严重,厂商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部分项目甚至出现"利润为0也要做这单"的极端内卷现象 [4] AI技术驱动的行业转型 - 头部网络安全厂商如奇安信、绿盟科技、天融信等2023年起纷纷布局安全领域垂直大模型(如Q-GPT、风云卫、天问),将"AI+安全"视为未来核心方向 [2][10] - 生成式AI使攻击成本下降75%,催生高级网络钓鱼、深度伪造等新型威胁,倒逼防御体系重构,基于AI的新安全品类毛利率可达65% [7][10] - 现有AI安全产品对零日攻击拦截率不足45%,误报率高达12%,技术代际跨越需求迫切 [11] 增量市场机遇 - 合规需求升级:欧盟《AI法案》和中国《生成式AI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催生AI模型审计、数据投毒检测等新服务 [7] - 垂直行业场景化需求爆发:金融领域AI欺诈检测、医疗行业大型语言模型内容审核等推动安全解决方案定制化转型 [8] - 云原生安全成为必争之地,基于AI的云工作负载保护平台(CWPP)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超30% [8] 挑战与不确定性 - AI技术赋能攻防双方形成"猫鼠游戏",攻击者利用生成式AI可将钓鱼邮件效率提升80%,防御端需应对模型"幻觉"等新风险 [10][11] - 客户对AI安全产品的接受度仍处培育期,私有化部署方案对客户技术能力要求较高,行业对AI潜在安全风险的研究不足 [11] - 网络安全厂商需平衡技术创新与风险管控,未来市场格局可能被AI重塑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