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铁设计(003013)
icon
搜索文档
地铁设计(003013) - 2023年7月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3-07-06 06:10
业务概况与收入模式 - 公司主营业务为轨道交通勘察设计服务,项目周期通常在5-8年 [1] - 收入确认以阶段成果交付为节点,按已完成工作量占比确认收入 [1] - 合同资产与合同负债以净额列示,因收入确认与收款节点差异导致数值波动 [1] 经营与订单情况 - 2023年初至今新签合同总额超20亿元,同比增速明显 [2] - 在手订单充足,关联交易占比受项目进展影响存在波动 [2] - 广州市场优势显著,正积极拓展省外业务以降低关联交易占比 [2] 市场拓展策略 - 设立华南、华东等六大区域分支机构推进属地化服务 [2] - 通过技术交流、提前介入项目等方式拓展省外市场 [2] - 从单一工点设计逐步发展为总体总包项目,建立区域化合作网络 [2] 政策与行业影响 - 土地财政收紧导致部分地区回款周期延长,但勘察设计费用占比小且客户资信良好 [1][2] - 轨道交通建设审批严格,政策收紧促进行业技术升级,对公司长期发展有利 [2][3] 战略发展规划 - "十四五"期间推进"设计+数字科技"模式,拓展TOD、城际、地下空间等业务 [3] - 培育工程数字化、智慧地铁、节能环保等新业务,利用BIM技术实现生产数字化 [3] - 新设科慧能源公司布局节能环保技术,覆盖空调系统、储能、光伏等领域 [3] 创新与技术布局 - 基于穗腾OS2.0与广州地铁、腾讯合资成立公司,打造智慧城轨服务平台 [4] - 开展"平台+生态"模式,聚合产业链资源提供智慧城市定制服务 [4] - 通过数字化转型降低人工成本,推进降本增效 [4] 资本运作计划 - 计划推进"二次混改"再融资及员工股权激励,优化股权结构 [4] - 借助资本市场政策提升核心竞争力 [4]
地铁设计(003013) - 2023年6月2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3-06-21 04:28
业务与订单情况 - 2023年初至今新签订合同总额累计超过20亿元 [2] - 2022年关联交易占比约为40% [2] - 关联交易属于正常生产经营需要,主要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取业务 [2] 收入确认与客户情况 - 轨道交通勘察设计服务周期通常为5-8年 [2] - 收入确认按不同阶段成果的转移交付作为节点,按完成工作量比例确认 [2] - 客户主要为各地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建设主体或政府部门,资信状况良好 [2] - 回款受财政资金计划、付款审批程序等影响,存在一定滞后性 [3] 竞争与优势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铁一院、铁二院、铁四院等 [3] - 作为广州地铁集团控股子公司,具有信息收集、反馈和传导机制优势 [3] - 能够深入参与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并获取信息反馈,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务 [3] 未来业务规划 - "十四五"期间推进"设计+数字科技"战略发展模式 [3] - 拓展轨道交通核心业务,发展上盖开发、地下空间及市政等业务 [3] - 培育工程数字化、智慧地铁、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等新业务 [3] - 利用BIM技术和数据互联互通,实现生产和管理过程数字化 [3] 重点项目与子公司 - 三、五号线环控系统改造项目中标金额超过12亿元 [3] - 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改造期2年,运营期14年 [3] - 新设立全资子公司科慧能源,注册资本1亿元,业务涵盖节能环保等领域 [4] 经营预期 - 2023年经营预算目标为营业收入28亿元、利润总额5亿元 [4] - 目标为内部管理控制指标,实际实现受多种因素影响 [4]
地铁设计(003013) - 2023年5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3-05-31 05:20
业务发展情况 - 公司在手订单充足,项目周期通常在5-8年,按工程进度分阶段确认收入 [1] - "十四五"期间将推进"设计+数字科技"战略,拓展轨道交通核心业务及上盖开发、地下空间等业务 [1] - 已中标广州三、五号线环控系统改造项目,合同额超过12亿元,合同期限16年 [2] - 改造项目涉及42个站点,预计平均节能率超过40%,运营期内年均营业收入超过8000万元 [2] - 2023年公司将围绕"12433"发展战略加速多元化业务培育 [2] 竞争优势 - 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工程勘察综合甲级等高等级资质 [2] - 作为广州地铁集团控股子公司,具备稳定的客户需求信息收集机制 [2] - 掌握多项轨道交通关键技术,具备综合设计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 [2] 资本运作与改革 - 将推进"二次混改"等再融资,优化股权结构 [2] - 计划实施针对不同层次员工的股权激励 [2] - 已入选国家"科改示范企业",将持续深化国企改革 [2] 数字化发展 - 着力培育工程数字化、智慧地铁、节能环保等业务 [1] - 利用BIM技术和数据互联互通实现生产管理数字化 [1] - 逐步形成智能设计、智能审图能力,提供智慧建造平台服务 [1]
地铁设计(003013) - 2023年5月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3-05-26 01:10
业务发展情况 - 公司2023年新签订合同总额累计超过20亿元,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增速明显 [1] - 公司在广州轨道交通勘察设计业务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1] - 公司项目合同周期通常为5-8年,受政府批复与建设进度影响存在波动 [1] - "十四五"期间将围绕"设计+数字科技"战略发展模式拓展业务 [2] - 积极发展TOD业务(轨道交通上盖开发),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 [2] - 工程总承包业务目前以人防工程为主,占比相对较小 [2] 市场拓展计划 - 未来将积极拓展省外业务,提升省外收入占比 [1] - 成立海外项目工作组跟进刚果金沙萨机场快线、阿联酋阿布扎比等项目 [2] - 借助"一带一路"政策环境,通过合作形式拓展海外市场 [2] 技术创新与改造项目 - 中标广州地铁三、五号线节能系统改造项目,涉及42个站点 [2] - 改造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平均节能率超过40% [2] - 预计运营期内年均营业收入超过8000万元 [2] - 未来将拓展空调节能改造及光伏、储能、蓄冷等业务 [2] 公司优势 - 具备丰富资质及专业经验,背靠广州地铁集团 [1] - 具有一体化经营优势,形成较强市场竞争力 [1] - 在科研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2]
地铁设计(003013)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4-24 16:00
财务表现 - 2023年第一季度,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营业收入为6.05亿元,同比增长5.33%[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1亿元,同比增长6.89%[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61亿元,同比下降33.87%[5]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5元,同比增长4.17%[5] - 总资产为46.60亿元,较上年末下降4.96%[5]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8.34元,政府补助为68.16万元[5] - 所得税影响额为28.82万元,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为5.24万元[6] - 公司不存在将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情况[7]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为60.48亿元,同比增长5.3%[15] - 营业总成本为47.27亿元,其中管理费用为4.12亿元,同比增长3.5%[15] - 投资收益为6.43亿元,主要来自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15]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10.24亿人民币[16] - 每股基本收益为0.25元[16] - 每股稀释收益为0.25元[16] 资产负债 - 应收票据在2023年3月31日达到48148146.45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长64.86%,主要是客户票据结算增多所致[8] - 应付职工薪酬在2023年3月31日为323333470.85元,较2022年12月31日下降41.95%,主要是年初支付职工上年度绩效薪酬所致[8] - 销售费用在本期达15430550.23元,较上期增长33.25%,主要是职工薪酬的增长所致[8] - 投资收益在本期达6429644.55元,较上期增长66.95%,主要是投资企业利润增长所致[8] - 支付的各项税费在本期达29794975.22元,较上期增长184.46%,主要是本期支付增值税较多所致[8] - 公司中标的项目已完成合同签署工作[11] - 公司副总经理马明先生已获得董事会聘任[11] - 公司决定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11]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十名股东中,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7,199,999股人民币普通股[9] - 珠海科锦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5,006,341股人民币普通股[9] - 瀚阳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持有2,888,849股人民币普通股[9] - 广州产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产投证投价值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持有369,681股人民币普通股[10]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8,570股,其中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持股77.75%[9]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表显示,流动资产合计为3,249,712,426.27元,较年初下降254,933,999.48元[13] - 公司非流动资产合计为1,410,634,689.80元,较年初增加10,813,510.43元[14] - 公司流动负债合计为2,327,533,630.19元,较年初下降341,344,158.97元[14]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61,300,999.46元,较上期下降[1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317,333.20元,较上期下降[18]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235,526.62元,较上期增加[19]
地铁设计:关于举行2022年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3-04-06 10:14
证券代码:003013 证券简称:地铁设计 公告编号:2023-019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举行 2022 年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 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已于 2023 年 3 月 30 日在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披露了 2022 年年度报告。为便于广大投 资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及年度经营情况,公司定于 2023 年 4 月 13 日(星期四)下午在全景网举行 2022 年年度业绩说明会,本次年度业 绩说明会将采用网络远程方式举行。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会议时间:2023 年 4 月 13 日(星期四)下午 15:00-17:00 二、交流网址: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ir.p5w.net) 2023 年 4 月 6 日 三、出席人员:公司董事长农兴中先生、总经理王迪军先生、独立董事周晓 勤先生、财务总监温路平先生、董事会秘书许维先生、保荐代表人张宁湘女士; 公司邀请华泰证券研究所建筑建材行业首席分析师 ...
地铁设计(003013)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3-29 16:00
公司业绩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24.76亿元,同比增长4.02%[9] - 公司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9亿元,同比增长12.14%[9] - 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777,596,489.55元,同比增长约37.8%[12] - 公司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3亿元,同比下降15.32%[9] - 公司2022年净利润首次突破4亿元,为4.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28%[24]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合计为2,476,263,826.10元,同比增长4.02%[29] - 公司2022年主营业务营业收入为24.74亿元,同比增长4.03%[30] - 公司2022年销售费用增长32.39%,主要是职工薪酬的增长所致[37] - 公司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2.22亿,同比下降189.90%[1] - 公司2022年度合并报表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9,837,098.45元,母公司报表实现净利润为385,287,233.15元[133]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在本年度报告中详细阐述了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的实现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3] - 公司将积极把握国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推进“新基建”的有利契机[81] - 公司紧抓国家鼓励都市圈建设多层次轨道交通带来的机遇[81] - 公司继续坚持以轨道交通业务为核心,积极推进城际铁路、有轨电车等业务[81] - 公司将继续以“提升城市品质,设计美好未来”为使命,积极推进构建“设计+数字科技”发展模式[82] - 公司将推动实施“12433”发展战略,做优“1”核心,拓展“2”业务,培育“4”技术,打造“3”实力,提升“3”能力[82] 公司核心业务 - 公司所处行业为为轨道交通、市政、建筑等建设工程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工程咨询公司[15]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轨道交通、市政、建筑等领域的勘察设计、规划咨询、工程总承包,核心业务是轨道交通的勘察设计业务[18] - 公司通过广撒网、多渠道、细分析、严筛选的步骤获取业务,主要通过投标和客户直接委托两种形式获取业务[18] - 公司在产品和服务质量控制方面通过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版认证,并取得AAA顶级认证,确保产品和服务的稳定性和高品质[18] - 公司积极把握轨道交通工程咨询核心业务发展,保持经营业绩持续增长,其中轨道交通领域勘察设计业务仍是公司业绩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保持稳步增长[18] 公司技术创新 - 公司率先掌握线网规划、客流仿真模拟、全生命周期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等前沿关键技术[20] - 公司创新实现线网融合和资源共享,构建城市“一张网、多模式、全覆盖”的全新轨道交通体系[20] - 公司研发了复杂地层装配式地下车站以及装配式车辆段上盖关键技术,解决了建设工期长、污染噪声大等问题[21] - 公司成功研发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以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为基础,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21] - 公司每年投入不低于营业收入3%的科研经费,持续开展科技创新,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22] 公司治理 - 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健全公司治理机制,提升信息披露质量[90] - 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其关联人保持独立,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90] - 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等规定选聘董事和监事,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独立[90] - 公司持续完善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通过多种方式与投资者沟通和交流,提高公司运作的透明度[90] - 公司具有独立完整的业务体系和面向市场独立经营的能力[93] - 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专职在公司工作并领取薪酬,未在其他企业中担任其他职务[93] - 公司的资产独立完整,权属清晰,不存在资产被其他企业占有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况[94] - 公司拥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规范的运作体系,独立运作各机构和部门[94] - 公司根据现行会计制度建立了独立、完整的财务核算体系,能够独立作出财务决策[95]
地铁设计(003013)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6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59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55%[6] -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为16.98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36%[6]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96.7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14%[6]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8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74%[6] - 营业总收入从上年同期18.34亿元降至16.99亿元,下降7.4%[31] - 净利润为2.674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9%[3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8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7%[3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65元,同比下降20.7%[3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从上年同期11.38亿元降至11.22亿元,下降1.4%[31] - 研发费用从上年同期7485万元增至8023万元,增长7.2%[31] - 财务费用为-1807.1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8.80%,主要因利息收入增长[12] - 财务费用为负值-1807万元,主要因利息收入2229万元超过利息支出216万元[31] - 所得税费用同比减少39.51%至4226.16万元,主要因计提企业所得税减少[15] 现金流量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7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7.64%[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3.678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7.6%[38]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1.422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38]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8.70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38] -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同比减少35.95%至6745.73万元,因上年同期收回较多保证金[15] - 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比减少35.23%至8352.25万元,因上年同期支付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较多[1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1.022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8.7%[38] - 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110.93%至10219.84万元,主要因在建设计研发大楼支出增加[15]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为1.02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0.9%[38] - 分配股利等支付的现金同比减少39.01%至16102.55万元,因上年同期现金分红较多[15] -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为1.610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9.0%[4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7.303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5%[41] 资产和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为7.328亿元人民币,较年初下降47.69%,主要因支付现金分红[11] - 货币资金从年初14.01亿元减少至7.33亿元,下降47.7%[24] - 合同资产从年初11.13亿元增至14.20亿元,增长27.6%[24] - 在建工程为1.498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151.73%,主要因设计研发大楼建设投入[11] - 在建工程从年初5952万元增至1.50亿元,增长151.7%[24] - 合同负债从年初15.40亿元降至11.76亿元,下降23.6%[27]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年初19.21亿元增至20.18亿元,增长5.1%[27] 其他收益和损失 - 其他收益为728.3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64%,主要因进项税加计抵减增加[12] - 投资收益同比增长318.21%至9860.02万元,主要因投资企业利润增长[15]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68.51%至-2193.35万元,因上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较多[15] - 信用减值损失为-2193万元,较上年同期-6964万元有所收窄[31] - 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加100%至-3074.91万元,主要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5] - 营业外收入同比减少86.44%至28.46万元,因上年同期收到政府补助较多[15] 股东信息 -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持股77.75%为第一大股东,持有3.11亿股有限售条件股份[16]
地铁设计(003013)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4-25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574,193,374.66元,同比增长12.03%[5]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2.0%至5.74亿元[2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173,636.90元,同比下降6.98%[5] - 净利润同比下降5.9%至9695万元[31]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7.0%至9417万元[31] - 基本每股收益0.24元同比下降4.0%[3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79%,同比下降0.60个百分点[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8.2%至3.92亿元[31] - 财务费用-8,147,484.40元,同比下降508.76%,主要因利息收入增长[8]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7.6%至2305万元[31] - 货币资金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64.4%至958万元[31] 现金流表现(同比环比)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44,601,563.00元,同比改善13.15%[5] - 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857亿元,同比增长24.15%[3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总额为4.094亿元,同比增长18.87%[38]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207,901,996.13元,同比增长48.66%[11] - 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2.079亿元,同比增长48.66%[38]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4.801亿元,同比增长1.23%[38] - 支付的各项税费10,474,342.55元,同比下降71.19%,主要因上年同期支付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较多[11] - 支付的各项税费为1047万元,同比下降71.19%[3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79万元,同比恶化21.19%[38]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4万元,同比改善47.05%[4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0.34亿元,同比增长8.24%[41] 资产和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10.37亿元较年初14.01亿元减少26%[20]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2.10亿元较年初1.84亿元增长14%[20] - 合同资产期末余额11.83亿元较年初11.13亿元增长6%[20] - 预付款项期末余额1.94亿元较年初1.77亿元增长10%[20] - 流动资产合计31.66亿元较年初34.09亿元下降7%[20] - 合同负债同比下降10.4%至13.80亿元[23] - 应付职工薪酬同比下降41.5%至2.58亿元[23] - 总资产4,376,994,589.37元,较上年度末下降5.40%[5] 投资收益和减值损失 - 投资收益3,851,264.28元,同比增长275.86%,主要因投资企业利润增长[8] - 信用减值损失-2,118,084.36元,同比改善87.66%,主要因上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较多[8]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改善87.7%至-212万元[31] 股东和股权结构 -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77.75%共311,003,108股[12] - 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80%共7,199,999股[12][15] - 珠海科锦投资合伙企业持股1.25%共5,006,341股[12][15] 公司治理和重大事项 - 公司拟使用不超过2.72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16] - 与广州地铁集团关联交易金额预计不超过5,349.93万元[16]
地铁设计(003013)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3-29 16:00
财务业绩: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28%至23.81亿元[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4.45%至3.57亿元[2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2.74%至3.49亿元[25]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23.81亿元,同比增长27.28%[58] - 公司2021年净利润3.62亿元,同比增长24.64%[58] - 公司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7亿元,同比增长24.45%[58]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28%至23.81亿元[69] 财务业绩:现金流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45.66%至4.05亿元[25] - 第四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显著改善至6.54亿元[31] - 公司2021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05亿元,同比增长45.66%[58] -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约为当期净利润的1.12倍[58]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长25.56%至24.66亿元[13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45.66%至4.047亿元[132] 财务业绩: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6.24%至4475.70万元[97]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5.55%至1.57亿元[97] - 财务费用同比变化35.90%至-988.44万元,主要因新租赁准则影响[97]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07%至1.09亿元[97] - 公司2021年主营业务人工成本790,024,400.10元,占营业成本比重50.33%,同比增长22.36%[89] - 公司2021年服务采购成本570,087,454.76元,占营业成本比重36.33%,同比增长30.23%[89] - 勘察设计业务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6.43%至12.87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81.98%[90] - 工程总承包业务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9.71%至1.95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12.43%[90] 业务表现:各业务线收入 - 勘察设计收入同比增长29.02%至20.32亿元,占总收入85.36%[69] - 工程总承包收入同比增长24.59%至2.17亿元,毛利率10.07%[69][73] - 规划咨询收入同比增长9.23%至1.29亿元,毛利率32.94%[69][73] - 其他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7.45%至228万元[69] 业务表现:各地区收入 - 广东省内收入同比增长51.06%至14.64亿元,占比61.49%[69] - 广东省外收入占比38.51%,同比增长1.72%[69] 业务表现:毛利率 - 主营业务毛利率34.05%,同比增长1.47个百分点[73] 业务表现:重大项目合同履行 -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八号线和二十二号线及同步实施场站综合体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合同总金额85,190.06万元,已履行金额51,092.36万元,履行进度60.0%[76] -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十八号线工程设计合同总金额70,276.66万元,已履行金额34,446.23万元,履行进度49.0%[76] - 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一期工程合同总金额71,404.3万元,已履行金额17,306.13万元,履行进度24.2%[76] - 粤港澳大湾区城际线路(广州东至花都天贵、芳村至白云机场)工程合同总金额164,688.37万元,已履行金额25,125.58万元,履行进度15.3%[79] - 深圳市地铁9号线工程合同总金额65,281.65万元,待履行金额20,502.63万元,履行进度68.6%[76] - 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前期研究项目合同总金额25,397.81万元,尚未开始履行[86] - 深大城际铁路勘察设计监理合同总金额12,584万元,已履行金额1,153.07万元,履行进度9.2%[86] -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八号线项目确认销售收入80,730.1万元,应收账款3,502.89万元,回款971.32万元[76]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额12.93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54.30%[93] - 关联方广州地铁集团销售额7.40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31.08%[93]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1.49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26.09%[94] 资产与投资活动 - 总资产同比增长10.76%至46.27亿元[2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同比增长5.08%至19.21亿元[28]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减少90.13%至0.7068亿元[132] - 报告期投资额7068.24万元,较上年同期7.16亿元大幅下降90.13%[140]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从年初32.93%下降至年末30.28%,减少2.65个百分点,金额为14.01亿元[136] - 合同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从年初20.96%上升至年末24.05%,增加3.09个百分点,金额达11.13亿元[136] - 在建工程期末金额5951.97万元,占总资产比例1.29%,年初无此项资产[136] - 应收账款期末金额1.8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97%,较年初增加0.66个百分点[136] - 存货期末金额4.8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0.39%,较年初增加0.85个百分点[136] - 合同负债期末金额15.4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3.29%,较年初下降0.86个百分点[136]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末金额599万元,较期初539万元增加60万元[139] 非经常性损益 - 政府补助同比减少79.99%至449.57万元[36] - 进项税加计抵减项目产生非经常性收益508.69万元[36] - 资产减值损失达0.9077亿元占利润总额21.74%[135] - 投资收益为718.37万元占利润总额1.72%[135]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减少53.59%至511人[129] - 研发人员占比下降34.03个百分点至29.54%[129] - 研发投入金额同比增长6.07%至1.0875亿元[12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下降0.91个百分点至4.57%[129] - 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授权量达160项[65] - 编制标准16项获批发布,创历史最好成绩[65] - 公司每年投入不低于营业收入3%的科研经费[53] 技术与创新能力 - 公司自主研发的城市轨道交通高效空调系统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51] - 公司研发了复杂地层装配式地下车站以及装配式车辆段上盖关键技术[51] - 全自动运行系统通过移动闭塞技术增加列车运行密度,缩短行车间隔,提高线路通过能力[102] - 全自动运行系统节省人力资源,减少办公用房,降低运营成本[102] - 能源管理系统研究建立适用于广州轨道交通的能耗体系,实现理论与实际运营值相结合[102] -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18号线陇枕停车场应用,实现高节能高便捷高效益的照明管理模式[102] - 公司开展轨道交通高架结构装配式关键技术研究,旨在缩短施工时间并降低环境影响[108] - 装配式建筑可减少现场施工时间并降低建筑垃圾,提高工程效率[108] - 公司研究站台门绝缘检测及自动接轨装置,以解决安全问题和站台门打火现象[110] -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八号线及二十二号线工程设计速度达160km/h,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最高速度[110] - 公司研发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系统,目标减振效果为8dB以上,适用于高速线路[110] - 研究将钢弹簧浮置板应用速度范围从120km/h提升至160km/h,扩大技术应用范围[110] - 公司开展TOD场站杂散电流腐蚀防护及接地关键技术研究,评估电流泄漏水平[110] - 研究旨在降低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杂散电流影响,提升系统安全性[110] - 杂散电流总量在数百安培之间[113] - 研究成果应用于棠溪枢纽一体化工程[113] - 研发便携低成本手推车裂缝检测系统[113] - 研发隐伏溶洞加固处理的新型填充材料[116] - 形成城市岩溶地区勘察稳定性评价施工处置体系[116] - 项目研究新型流态土固化剂减少新填充料使用[116] - 提升设计施工效率减小经济浪费[116] - 研究成果为溶岩发育区建设工程提供设计施工指导[116] - 基于BIM的智能审查平台研发预计可减少50%以上审图时间[119] - 项目利用溶洞内原有流态土研发改良土以节约资源[119] - BIM智能审查通过知识图谱构建轨道交通消防审查知识库[119] - 溶洞填充改良土较水泥浆或混凝土方案更节约成本[119] - 智能审查平台可降低BIM模型修改次数并提质增效[119] - 研究成果探索提供智能审图服务相关盈利模式[123] - 新型蜂窝夹层结构防护设备研究针对5级和6级抗力等级地铁防护门[123] - 机械法开挖在广州地区应用可减少或取代传统开挖方式[123] - 新型蜂窝夹层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和防电磁屏蔽特性[123] - 蜂窝夹层防护设备可推动人防工程整体水平提升[123] 公司资质与能力 - 公司积累了100多条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总体总包、设计总承包和工程咨询业绩[46] - 公司拥有城乡规划编制甲级和工程勘察设计综合甲级能力[46] - 公司通过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版认证并取得AAA顶级认证[45] - 公司拥有多项甲级资质包括规划、设计、勘察、测绘等领域[46] - 公司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建单位[53] - 公司拥有广东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造新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省市级研发平台[53] - 公司通过ISO9001等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认证并取得AAA顶级认证[54] - 公司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高端人才队伍[54] 战略与业务发展 - 公司创新开展四网合一的综合规划实现国铁网、城际网、市域铁路网和城市轨道交通网融合[47] - 公司负责设计的广州十八号线采用穗腾OS2.0等全新技术[59] - 公司实施"12433"发展战略,聚焦1个核心业务(广州轨道交通)并拓展2类业务(TOD及市政基础设施)[166] - 培育4大技术方向:BIM数字科技、智慧地铁科技(5G/大数据/AI)、节能环保科技及智慧建造技术[166] - 重点发展符合"双碳"政策的节能环保科技业务及智慧建造业务[170] - 拓展TOD业务市场,培育新型增长点[168][170] - 加强科研创新,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引进高学历人才[169] - 提升总体总包管理核心能力,保障线路开通运营[168] - 截至2021年底公司已签订收入合同保有量超过120亿元[58] 风险因素 - 面临基础设施投资波动风险,业务与宏观经济关联密切[173] - 行业竞争加剧,面临中央及地方国有企业竞争[173] 管理层讨论和业绩指引 - 2022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45,160万元[171] - 2022年预计实现利润总额45,500万元[171]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含1名职工董事和3名独立董事[184] - 公司监事会由5名监事组成含2名职工监事[184] - 公司治理状况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无重大差异[185] - 公司业务独立与控股股东无同业竞争[188] - 公司资产独立完整权属清晰[190] - 公司财务独立拥有完整核算体系和独立银行账户[190] - 2020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88.20%[191]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90.00%[194]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共15人,其中男性12人(80%),女性3人(20%)[195][199] - 管理人员年龄分布:40岁以下4人(26.7%),41-50岁4人(26.7%),51-60岁6人(40%),60岁以上1人(6.6%)[195][199] - 现任管理人员13人(86.7%),离任人员2人(13.3%)[195][199] - 所有管理人员持股数均为0股,无股份变动[195][199] - 董事长农兴中52岁,任期至2024年8月29日[195] - 总经理王迪军50岁,任期至2024年8月29日[195] - 最年长独立董事谭丽丽67岁[199] - 最年轻职工监事张淙31岁[199] 利润分配与投资者关系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400,010,0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00元(含税)[5] - 公司2021年3月30日接待华创证券、银河基金、大成基金电话会议[177] - 公司2021年4月6日接待东北证券实地调研[177] - 公司2021年4月21日接待东北证券电话会议[180] - 公司2021年5月20日接待华创证券、太保资管电话会议[180] 募投项目进展 - 公司总部大楼建设项目本期投入5951.97万元,累计投入6.89亿元,项目进度37.5%[143] - 募集资金总额4.88亿元,本期使用1.55亿元,累计使用1.66亿元,尚未使用3.28亿元[149] - 生产能力提升项目累计投入10,195.97万元,投资进度达88.10%[152] - 信息化系统升级项目累计投入2,257.48万元,投资进度仅14.36%[152]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累计投入3,538.06万元,投资进度为52.74%[152] - 智能超高效地铁环控系统集成服务项目尚未投入资金,进度为0.00%[152] - 装配式建筑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累计投入605.75万元,投资进度18.45%[152] - 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合计48,803.48万元,累计投入16,597.26万元[152] - 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8,314.84万元[155] - 智能超高效地铁环控系统集成服务项目因市场拓展滞后推迟至2024年10月31日完成[152] - 信息化系统升级项目完成时间由2022年3月31日延期至2023年6月30日[152] - 装配式建筑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完成时间由2022年5月31日延期至2023年6月30日[15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代码为003013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8] - 公司注册地址及办公地址均为广州市越秀区环市西路204号邮政编码510010[18]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审计机构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4] - 公司持续督导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持续督导至2022年12月31日[24] - 公司法定代表人农兴中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温路平[5] - 公司董事会秘书许维证券事务代表孙艺汉联系方式020-83524958[19] -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媒体包括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及巨潮资讯网[20] - 公司组织机构代码为91440101190517616D[23] - 公司外文名称为Guangzhou Metro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缩写GMDI[18] 荣誉与奖项 - 公司2021年荣获72个奖项包括詹天佑奖等[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