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28%至23.81亿元[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4.45%至3.57亿元[2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2.74%至3.49亿元[25]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23.81亿元,同比增长27.28%[58] - 公司2021年净利润3.62亿元,同比增长24.64%[58] - 公司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7亿元,同比增长24.45%[58]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28%至23.81亿元[69] 财务业绩:现金流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45.66%至4.05亿元[25] - 第四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显著改善至6.54亿元[31] - 公司2021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4.05亿元,同比增长45.66%[58] -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约为当期净利润的1.12倍[58]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同比增长25.56%至24.66亿元[13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45.66%至4.047亿元[132] 财务业绩: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6.24%至4475.70万元[97]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5.55%至1.57亿元[97] - 财务费用同比变化35.90%至-988.44万元,主要因新租赁准则影响[97]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07%至1.09亿元[97] - 公司2021年主营业务人工成本790,024,400.10元,占营业成本比重50.33%,同比增长22.36%[89] - 公司2021年服务采购成本570,087,454.76元,占营业成本比重36.33%,同比增长30.23%[89] - 勘察设计业务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6.43%至12.87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81.98%[90] - 工程总承包业务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9.71%至1.95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12.43%[90] 业务表现:各业务线收入 - 勘察设计收入同比增长29.02%至20.32亿元,占总收入85.36%[69] - 工程总承包收入同比增长24.59%至2.17亿元,毛利率10.07%[69][73] - 规划咨询收入同比增长9.23%至1.29亿元,毛利率32.94%[69][73] - 其他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7.45%至228万元[69] 业务表现:各地区收入 - 广东省内收入同比增长51.06%至14.64亿元,占比61.49%[69] - 广东省外收入占比38.51%,同比增长1.72%[69] 业务表现:毛利率 - 主营业务毛利率34.05%,同比增长1.47个百分点[73] 业务表现:重大项目合同履行 -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八号线和二十二号线及同步实施场站综合体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合同总金额85,190.06万元,已履行金额51,092.36万元,履行进度60.0%[76] -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十八号线工程设计合同总金额70,276.66万元,已履行金额34,446.23万元,履行进度49.0%[76] - 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一期工程合同总金额71,404.3万元,已履行金额17,306.13万元,履行进度24.2%[76] - 粤港澳大湾区城际线路(广州东至花都天贵、芳村至白云机场)工程合同总金额164,688.37万元,已履行金额25,125.58万元,履行进度15.3%[79] - 深圳市地铁9号线工程合同总金额65,281.65万元,待履行金额20,502.63万元,履行进度68.6%[76] - 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前期研究项目合同总金额25,397.81万元,尚未开始履行[86] - 深大城际铁路勘察设计监理合同总金额12,584万元,已履行金额1,153.07万元,履行进度9.2%[86] -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八号线项目确认销售收入80,730.1万元,应收账款3,502.89万元,回款971.32万元[76]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额12.93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54.30%[93] - 关联方广州地铁集团销售额7.40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31.08%[93]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1.49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26.09%[94] 资产与投资活动 - 总资产同比增长10.76%至46.27亿元[2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同比增长5.08%至19.21亿元[28]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同比减少90.13%至0.7068亿元[132] - 报告期投资额7068.24万元,较上年同期7.16亿元大幅下降90.13%[140]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从年初32.93%下降至年末30.28%,减少2.65个百分点,金额为14.01亿元[136] - 合同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从年初20.96%上升至年末24.05%,增加3.09个百分点,金额达11.13亿元[136] - 在建工程期末金额5951.97万元,占总资产比例1.29%,年初无此项资产[136] - 应收账款期末金额1.8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97%,较年初增加0.66个百分点[136] - 存货期末金额4.8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0.39%,较年初增加0.85个百分点[136] - 合同负债期末金额15.4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3.29%,较年初下降0.86个百分点[136]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末金额599万元,较期初539万元增加60万元[139] 非经常性损益 - 政府补助同比减少79.99%至449.57万元[36] - 进项税加计抵减项目产生非经常性收益508.69万元[36] - 资产减值损失达0.9077亿元占利润总额21.74%[135] - 投资收益为718.37万元占利润总额1.72%[135]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减少53.59%至511人[129] - 研发人员占比下降34.03个百分点至29.54%[129] - 研发投入金额同比增长6.07%至1.0875亿元[12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下降0.91个百分点至4.57%[129] - 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授权量达160项[65] - 编制标准16项获批发布,创历史最好成绩[65] - 公司每年投入不低于营业收入3%的科研经费[53] 技术与创新能力 - 公司自主研发的城市轨道交通高效空调系统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51] - 公司研发了复杂地层装配式地下车站以及装配式车辆段上盖关键技术[51] - 全自动运行系统通过移动闭塞技术增加列车运行密度,缩短行车间隔,提高线路通过能力[102] - 全自动运行系统节省人力资源,减少办公用房,降低运营成本[102] - 能源管理系统研究建立适用于广州轨道交通的能耗体系,实现理论与实际运营值相结合[102] -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18号线陇枕停车场应用,实现高节能高便捷高效益的照明管理模式[102] - 公司开展轨道交通高架结构装配式关键技术研究,旨在缩短施工时间并降低环境影响[108] - 装配式建筑可减少现场施工时间并降低建筑垃圾,提高工程效率[108] - 公司研究站台门绝缘检测及自动接轨装置,以解决安全问题和站台门打火现象[110] -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八号线及二十二号线工程设计速度达160km/h,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最高速度[110] - 公司研发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系统,目标减振效果为8dB以上,适用于高速线路[110] - 研究将钢弹簧浮置板应用速度范围从120km/h提升至160km/h,扩大技术应用范围[110] - 公司开展TOD场站杂散电流腐蚀防护及接地关键技术研究,评估电流泄漏水平[110] - 研究旨在降低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杂散电流影响,提升系统安全性[110] - 杂散电流总量在数百安培之间[113] - 研究成果应用于棠溪枢纽一体化工程[113] - 研发便携低成本手推车裂缝检测系统[113] - 研发隐伏溶洞加固处理的新型填充材料[116] - 形成城市岩溶地区勘察稳定性评价施工处置体系[116] - 项目研究新型流态土固化剂减少新填充料使用[116] - 提升设计施工效率减小经济浪费[116] - 研究成果为溶岩发育区建设工程提供设计施工指导[116] - 基于BIM的智能审查平台研发预计可减少50%以上审图时间[119] - 项目利用溶洞内原有流态土研发改良土以节约资源[119] - BIM智能审查通过知识图谱构建轨道交通消防审查知识库[119] - 溶洞填充改良土较水泥浆或混凝土方案更节约成本[119] - 智能审查平台可降低BIM模型修改次数并提质增效[119] - 研究成果探索提供智能审图服务相关盈利模式[123] - 新型蜂窝夹层结构防护设备研究针对5级和6级抗力等级地铁防护门[123] - 机械法开挖在广州地区应用可减少或取代传统开挖方式[123] - 新型蜂窝夹层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和防电磁屏蔽特性[123] - 蜂窝夹层防护设备可推动人防工程整体水平提升[123] 公司资质与能力 - 公司积累了100多条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总体总包、设计总承包和工程咨询业绩[46] - 公司拥有城乡规划编制甲级和工程勘察设计综合甲级能力[46] - 公司通过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版认证并取得AAA顶级认证[45] - 公司拥有多项甲级资质包括规划、设计、勘察、测绘等领域[46] - 公司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建单位[53] - 公司拥有广东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造新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省市级研发平台[53] - 公司通过ISO9001等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认证并取得AAA顶级认证[54] - 公司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高端人才队伍[54] 战略与业务发展 - 公司创新开展四网合一的综合规划实现国铁网、城际网、市域铁路网和城市轨道交通网融合[47] - 公司负责设计的广州十八号线采用穗腾OS2.0等全新技术[59] - 公司实施"12433"发展战略,聚焦1个核心业务(广州轨道交通)并拓展2类业务(TOD及市政基础设施)[166] - 培育4大技术方向:BIM数字科技、智慧地铁科技(5G/大数据/AI)、节能环保科技及智慧建造技术[166] - 重点发展符合"双碳"政策的节能环保科技业务及智慧建造业务[170] - 拓展TOD业务市场,培育新型增长点[168][170] - 加强科研创新,通过博士后工作站引进高学历人才[169] - 提升总体总包管理核心能力,保障线路开通运营[168] - 截至2021年底公司已签订收入合同保有量超过120亿元[58] 风险因素 - 面临基础设施投资波动风险,业务与宏观经济关联密切[173] - 行业竞争加剧,面临中央及地方国有企业竞争[173] 管理层讨论和业绩指引 - 2022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45,160万元[171] - 2022年预计实现利润总额45,500万元[171]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含1名职工董事和3名独立董事[184] - 公司监事会由5名监事组成含2名职工监事[184] - 公司治理状况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无重大差异[185] - 公司业务独立与控股股东无同业竞争[188] - 公司资产独立完整权属清晰[190] - 公司财务独立拥有完整核算体系和独立银行账户[190] - 2020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88.20%[191]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90.00%[194]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共15人,其中男性12人(80%),女性3人(20%)[195][199] - 管理人员年龄分布:40岁以下4人(26.7%),41-50岁4人(26.7%),51-60岁6人(40%),60岁以上1人(6.6%)[195][199] - 现任管理人员13人(86.7%),离任人员2人(13.3%)[195][199] - 所有管理人员持股数均为0股,无股份变动[195][199] - 董事长农兴中52岁,任期至2024年8月29日[195] - 总经理王迪军50岁,任期至2024年8月29日[195] - 最年长独立董事谭丽丽67岁[199] - 最年轻职工监事张淙31岁[199] 利润分配与投资者关系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400,010,0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00元(含税)[5] - 公司2021年3月30日接待华创证券、银河基金、大成基金电话会议[177] - 公司2021年4月6日接待东北证券实地调研[177] - 公司2021年4月21日接待东北证券电话会议[180] - 公司2021年5月20日接待华创证券、太保资管电话会议[180] 募投项目进展 - 公司总部大楼建设项目本期投入5951.97万元,累计投入6.89亿元,项目进度37.5%[143] - 募集资金总额4.88亿元,本期使用1.55亿元,累计使用1.66亿元,尚未使用3.28亿元[149] - 生产能力提升项目累计投入10,195.97万元,投资进度达88.10%[152] - 信息化系统升级项目累计投入2,257.48万元,投资进度仅14.36%[152]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累计投入3,538.06万元,投资进度为52.74%[152] - 智能超高效地铁环控系统集成服务项目尚未投入资金,进度为0.00%[152] - 装配式建筑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累计投入605.75万元,投资进度18.45%[152] - 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合计48,803.48万元,累计投入16,597.26万元[152] - 公司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8,314.84万元[155] - 智能超高效地铁环控系统集成服务项目因市场拓展滞后推迟至2024年10月31日完成[152] - 信息化系统升级项目完成时间由2022年3月31日延期至2023年6月30日[152] - 装配式建筑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完成时间由2022年5月31日延期至2023年6月30日[15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代码为003013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8] - 公司注册地址及办公地址均为广州市越秀区环市西路204号邮政编码510010[18]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审计机构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4] - 公司持续督导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持续督导至2022年12月31日[24] - 公司法定代表人农兴中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温路平[5] - 公司董事会秘书许维证券事务代表孙艺汉联系方式020-83524958[19] -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媒体包括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及巨潮资讯网[20] - 公司组织机构代码为91440101190517616D[23] - 公司外文名称为Guangzhou Metro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缩写GMDI[18] 荣誉与奖项 - 公司2021年荣获72个奖项包括詹天佑奖等[58]
地铁设计(003013)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