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葵花药业(002737)
icon
搜索文档
葵花药业:关于全资孙公司广东葵花医药有限公司减资进展公告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30 11:39
公司资本结构调整 - 葵花药业全资孙公司广东葵花医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4300万元人民币减少至3800万元人民币 [1] - 减资程序已完成并取得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换发的最新营业执照 [1] - 减资议案经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 [1]
葵花药业(002737) - 关于全资孙公司广东葵花医药有限公司减资进展公告
2025-07-30 07:46
公司变更 - 公司于2025年4月24日决定将广东葵花注册资本由4300万元调减至3800万元[1] - 广东葵花近日完成减资程序并取得新《营业执照》[2] - 广东葵花新注册资本为3800万元人民币[2]
葵花药业:全资孙公司广东葵花减资至3800万元
快讯· 2025-07-30 07:42
公司资本变动 - 全资孙公司广东葵花医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4300万元调减至3800万元 减资500万元 [1] - 减资程序已完成并取得最新《营业执照》 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 [1] - 广东葵花成立于2016年9月28日 法定代表人荀立秋 经营范围批发业 [1]
葵花药业(002737)7月29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995.55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7-29 11:04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29日收盘 葵花药业报收于16 7元 上涨4 77% 换手率4 62% 成交量27 01万手 成交金额4 45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2995 55万元 占比成交额6 73% 其中超大单净流入1599 07万元 大单净流入1396 47万元 [1] - 中单净流出975 52万元 小单净流出2020 03万元 [1] 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报显示 公司营业总收入6 63亿元 同比减少56 30% [1] - 归属净利润5711 18万元 同比减少77 62% 扣非净利润3986 38万元 同比减少83 21% [1] - 流动比率4 148 速动比率3 308 资产负债率19 49% [1] 公司概况 - 葵花药业成立于2005年 位于哈尔滨市 从事医药制造业 [1] - 注册资本58400万人民币 实缴资本10000万人民币 法定代表人关玉秀 [1] - 对外投资30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6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32条 专利信息3条 行政许可7个 [2]
葵花药业: 关于部分子公司注销及吸收合并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25 16:49
公司结构调整 - 公司决定注销全资子公司黑龙江葵花大药房有限公司,并由全资子公司五常葵花吸收合并黑龙江省葵花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和黑龙江葵花药材基地有限公司 [1] - 吸收合并完成后,黑包材和药材基地的法人资格将被注销,其全部资产、债权、债务及其他权利与义务由五常葵花依法承接 [2][3] - 本次结构调整不涉及关联交易和重大资产重组,在董事会决策权限范围内,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 被注销子公司情况 - 黑龙江葵花大药房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9.46万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资产总额49.46万元,负债8.66万元,净资产40.80万元,无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2] 被吸收合并公司情况 - 黑龙江省葵花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00万元,2025年6月资产总额1233.17万元,负债35.50万元,净资产1197.67万元,上半年营业收入663.10万元,净利润70.96万元 [4] - 黑龙江葵花药材基地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80万元,2025年6月资产总额1201.70万元,负债2.43万元,净资产1199.25万元,上半年营业收入1027.56万元,净亏损6.62万元 [4] 调整目的与影响 - 结构调整旨在优化投资控股体系,缩短管理链条,实现资源整合和降低成本 [1][4] - 调整不改变公司经营范围、总股本及注册资本,不影响公司名称、股权结构及管理层,预计不会对整体财务和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4] 实施进展 - 结构调整尚需履行相关法定程序,最终以各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信息为准 [5] - 公司董事会授权经营管理层全权办理具体工作 [5]
葵花药业(002737) - 关于部分子公司注销及吸收合并的公告
2025-07-25 13:15
公司架构调整 - 注销黑龙江葵花大药房,注册资本50万元[1][2] - 五常葵花吸收合并黑包材和药材基地,二者法人资格注销[1] 财务数据 - 黑龙江葵花大药房2025年6月30日净资产40.80万元,营收和净利润为0[3] - 黑包材2025年6月30日净资产1197.67万元,营收663.10万元,净利润70.96万元[5] - 药材基地2025年6月30日净资产1199.25万元,营收1027.56万元,净利润 -6.62万元[6][7] 决策目的与影响 - 注销及吸收合并为优化体系、整合资源、降低成本[1][8] - 不涉及经营范围、总股本及注册资本变化,不影响整体财务和经营[8] 后续流程 - 事项尚需履行法定程序,以市场监管部门登记信息为准[9] - 董事会授权经营管理层办理具体工作[9] 备查文件 - 第五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决议和标的公司财务报表[10]
葵花药业(002737) - 关于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的公告
2025-07-25 13:15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拟用2000万元自有资金设两家全资子公司[1] - 葵花药业大健康科技吉安有限公司(筹)注册资本1000万[2] - 葵花药业集团(哈尔滨)医药有限公司(筹)注册资本1000万[5] 其他新策略 - 投资目的是优化投资控股体系,提升整体运营效率[1][7] - 投资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收益存在不确定性[8] 信息补充 - 本次投资不涉及关联交易和重大资产重组[1] - 本次投资在董事会权限内,无需股东大会审议[1] - 公告日期为2025年7月25日[10]
葵花药业(002737) - 第五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7-25 13:15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同意使用2000万元自有资金投资设立吉安公司和哈医药两家全资子公司[3][5] 其他新策略 - 同意注销全资子公司黑龙江葵花大药房有限公司[6] - 五常葵花吸收合并黑包材和药材基地[7][8] - 董事会授权经营管理层办理相关注销及吸收合并工作[6]
葵花药业:拟投资2000万元设立两家全资子公司
快讯· 2025-07-25 13:08
葵花药业设立全资子公司 - 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合计2000万元人民币投资设立两家全资子公司 [1] - 两家子公司分别为葵花药业大健康科技吉安有限公司和葵花药业集团(哈尔滨)医药有限公司 [1] - 吉安公司和哈医药注册资本均为1000万元人民币 [1] - 两家子公司均100%由葵花药业持股 [1]
净利跌超80%、销售费用砍超79%,葵花药业的2025,是“深蹲”还是“沉沦”?
华夏时报· 2025-07-19 14:00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为7000万元至8500万元,同比大幅下降82.52%至85.61% [2] - 扣非净利润缩水至4000万元至5500万元,同比下滑88.04%至91.30% [2] - 2024年全年营收33.77亿元,同比下滑40.76%,归母净利润4.92亿元,同比下滑56.03% [2] - 2024年第四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录得约-9479.00万元 [2] - 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38亿元,2024年上半年4.86亿元,2025年上半年骤降至数千万元 [4] 产品结构 - 中成药收入同比下滑40.55%,化学药板块收入下降47.59% [3] - 中成药和化学药毛利率分别较上年减少9.75和8.69个百分点 [3] - 营养保健品和其他产品收入同比微增2.30%和2.23%,占比仅为个位数 [3] - 医药工业毛利率45.10%,同比下降11.31% [4] - OTC模式收入占比72.96%,毛利率48.32%,同比下降6.09% [4] 区域表现 - 东北地区收入同比下滑25.74%,毛利率41.39%,同比下降11.23% [4] - 华东地区收入同比下滑57.78%,毛利率43.99%,同比下降13.93% [4] - 西南地区收入同比下滑59.98%,毛利率49.25%,同比下降3.37% [4] - 华南地区收入同比下滑54.67%,毛利率42.44%,同比下降14.23% [4] 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年内累计跌幅超20%,在万得中药行业指数上涨3.36%背景下表现最差 [6] - 中药行业69家公司中,葵花药业跌幅位居榜首 [7] 战略转型 - 公司正在进行"业绩阵痛+组织再造"式战略转型,从广告驱动转向精细化专业营销与数字化运营 [2] - 2024年销售费用骤降至4.31亿元,同比缩减68.46%,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下降79.19% [10] - 广告及业务宣传费、促销咨询服务费占比从80%降至50%左右 [10] - 新聘任的副总经理团队在营销与销售领域专业背景突出,旨在提升营销系统整体业绩与能力 [9] 人事变动 - 2024年9月两位副总经理辞任,2025年6月和7月又有两名高级管理人员辞职 [8] - 新聘任的副总经理团队包括肖淋、杨阳和刘光涛,均具有丰富的营销操盘经验 [9] - 人事调整旨在借助新团队在营销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实战经验,在业绩承压期撕开市场突破口 [9] 行业挑战 - 医药行业整体呈现结构性调整态势,产业链下游库存充盈 [5] - 公司面临中药材价格上涨、消费市场疲软及中药集采联动等多重行业性挑战 [12] - 连续三年毛利率下滑(2022年57.75%、2023年56.29%、2024年44.89%)显示盈利能力承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