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煌上煌(002695)
icon
搜索文档
卤味不好卖 煌上煌盯上冻干食品
北京商报· 2025-08-15 02:57
收购交易 - 公司拟斥资4.95亿元收购立兴食品51%股份,后者将成为控股子公司[1] - 立兴食品拥有37条冻干生产线,8000平方米冻干炉设备,年产冻干产品近6000吨、植物萃取粉及浓缩液近10000吨[2] - 立兴食品净资产2.77亿元,评估价值9.78亿元,增值率252.58%,协商确定100%股权估值9.7亿元[2] - 立兴食品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4.15亿元、2.5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221.75万元、4188.3万元[2] - 立兴食品承诺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500万元、8900万元和1亿元,累计不低于2.64亿元[2] 战略动机 - 公司坚持产品多元化战略,立兴食品产品与消费场景具有互补性[3] - 冻干食品应用于航天、军事、户外探险、医疗等领域,可帮助公司接触更广泛消费群体[3] - 此前2021年公司曾通过子公司真真老老与立兴食品合作研发冻干锁鲜粽子[3] - 行业专家认为此次并购更倾向于"各取所需",立兴食品体量较小预期贡献有限[3] 主业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9.84亿元同比下降7.19%[4] - 2021-2024年营收分别为23.39亿元、19.54亿元、19.21亿元、17.3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01%、16.46%、1.7%、9.44%[4] - 2021-2024年肉制品销量由3.67万吨降至2.28万吨,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5.69%至1.02万吨[5] - 米制品销量2021年3.4万吨,2024年降至2.6万吨,2025年上半年1.6万吨同比下降12.2%[5]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门店数量分别净减少837家和762家,其中加盟店减少816家和715家[5] 行业背景 - 2024年卤制品市场规模3332亿元同比增加4.8%,2018-202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6.4%,行业增速明显放缓[6] - 专家认为跨界并购可短期缓解业绩压力,但需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有效整合管理[6]
卤味卖不动,煌上煌盯上冻干食品
北京商报· 2025-08-14 13:29
煌上煌跨界收购立兴食品 - 公司拟斥资4.95亿元收购立兴食品51%股权,成为控股子公司 [2] - 立兴食品拥有37条冻干生产线和8000平方米冻干炉设备,年产冻干产品近6000吨、植物萃取粉及浓缩液近10000吨 [3] - 立兴食品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实现营收4.15亿元、2.51亿元,净利润4221.75万元、4188.30万元 [3] - 立兴食品承诺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500万元、8900万元和1亿元,累计不低于2.64亿元 [3] 收购背景与战略意图 - 公司主营酱卤肉制品及佐餐凉菜,近年主业销量持续低迷,门店规模不断收缩 [2] - 2021年曾通过子公司真真老老与立兴食品合作研发冻干锁鲜粽子 [4] - 公司表示收购有助于产品多元化,借助立兴食品渠道进入航天、军事、户外探险、医疗等新兴市场 [4] - 此前2024年12月计划收购展翠食品未果,2015年、2023年合计斥资近1.9亿元控股真真老老进入米制品赛道 [5] 主业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营收9.84亿元,同比下降7.19% [5] - 2021-2024年营收分别为23.39亿元、19.54亿元、19.21亿元、17.39亿元,同比持续下降 [5] - 2021-2024年肉制品销量由3.67万吨降至2.28万吨,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5.69%至1.02万吨 [6] - 米制品销量2021年3.4万吨,2024年降至2.6万吨,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2.20%至1.6万吨 [6]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门店数量分别净减少837家和762家,加盟店减少816家和715家 [6] 行业环境 - 2024年卤制品市场规模3332亿元,同比增4.8%,低于2018-2023年6.4%的复合年均增长率 [6] - 酱卤肉制品加工业老店单店收入持续同比下降 [6] 专家观点 - 此次并购更倾向于双方"各取所需",立兴食品体量较小预期贡献有限 [4] - 跨界并购可短期缓解业绩压力,但需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有效整合管理 [7]
休闲食品板块8月14日跌1.65%,煌上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2.09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4 08:27
板块整体表现 - 休闲食品板块当日下跌1.65%,领跌个股为煌上煌(跌幅7.20%)[1] - 上证指数下跌0.46%至3666.44点,深证成指下跌0.87%至11451.43点[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2.09亿元,游资净流出263.93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2.12亿元[2] 个股价格变动 - 桂发祥涨幅最高达2.33%至15.40元,成交额11.11亿元[1] - 煌上煌跌幅最深达7.20%至13.14元,成交额3.82亿元[2] - 南侨食品下跌4.50%至17.83元,黑芝麻(代码000716)下跌3.97%至6.53元[2] 资金流向分布 - 立高食品获主力净流入753.51万元(占比6.29%),但游资与散户分别净流出205.18万元和548.33万元[3] - 元祖股份主力净流入595.06万元(占比14.06%),散户净流出557.07万元[3] - 三只松鼠获游资净流入1317.78万元(占比4.16%),但主力仅流入296.82万元且散户净流出1614.60万元[3] 成交活跃度 - 黑芝麻成交量最高达52.52万手,成交额3.47亿元[2] - 桂发祥成交量76.10万手居板块首位,成交额11.11亿元[1] - 绝味食品成交额2.17亿元,良品铺子成交额1.43亿元[2]
煌上煌(002695):拟收购国内冻干龙头企业,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长城证券· 2025-08-14 07:15
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评级)[3] 核心观点 - 煌上煌拟以4.947亿元人民币收购福建立兴食品51%股权,构建第二增长曲线[1] - 立兴食品是国内冻干食品制造龙头企业,2024年营收4.15亿元(yoy+81.07%),归母净利润0.42亿元(yoy+347.98%)[10] - 被收购方承诺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500/8900/10000万元,累计2.64亿元[2] 财务数据 - 煌上煌2025E营收19.59亿元(yoy+12.6%),归母净利润0.88亿元(yoy+118.4%)[1] - 2026E营收22.06亿元(yoy+12.6%),归母净利润1.19亿元(yoy+35.5%)[1] - 2027E营收24.07亿元(yoy+9.1%),归母净利润1.54亿元(yoy+28.8%)[1] - 当前PE估值91/67/52X(2025-2027年)[1] 被收购方优势 - 产品覆盖水果/蔬菜/乳制品等9大品类,年产能冻干产品6000吨+植物萃取液10000吨[7] - 拥有37条冻干生产线,8条新投产自动化线,产能规模全国前列[7] - 客户包括三只松鼠/瑞幸/伊利等头部品牌,出口欧美日等市场[7] - 研发团队40余人,持有41项专利,科技成果转化率100%[7] 战略协同 - 盘活煌上煌12.05亿元闲置资金,无短期借款压力[10] - 冻干技术可保留95%以上营养成分,适用于银发经济/预制菜等场景[10] - 全球冻干食品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29.8亿美元增至2030年52亿美元(CAGR8.35%)[12] - 中国冻干市场规模2024年38亿元,2030年预计达88亿元(CAGR15%)[12] 行业地位 - 立兴食品是中国冻干食品工作委员会会长单位,牵头制定行业标准[9] - 通过BRC/HACCP等国际认证,拥有CNAS国家实验室资质[9] - 2011年产品搭载神舟八号航天任务,具备航天级品质背书[9]
煌上煌:公司正推进品牌升级与新模式开发,目前暂无赴港上市计划
北京商报· 2025-08-13 13:45
品牌升级与业务策略 - 公司正推进品牌升级与新模式开发以提升业务销售 [2] - 目前暂无赴港上市计划 后续动态将依规披露 [2] - 门店通过四大策略升级持续提升单店业绩 [2] 门店运营策略 - 增设特产店等多元场景 设"手撕酱鸭现制专区" [2] - 联手动漫IP推限定包装及快闪店 [2] - 搭建全域会员体系 按消费力分级服务 [2] - 社群推送内容并搞拼团 直播常态化引流 [2] 员工与服务优化 - 店员转型导购 强化服务培训与激励 [2] 营销与客户粘性 - 跨界联名 联动文旅 [2] - 借互动屏等吸引Z世代 提升坪效与粘性 [2] - 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2]
营收持续下跌门店收缩!煌上煌再跨界收购,这次盯上冻干企业
南方都市报· 2025-08-13 10:49
煌上煌收购立兴食品 - 公司拟斥资4.95亿元收购立兴食品51%股份,后者将成为控股子公司 [1] - 立兴食品是国内冻干食品制造龙头企业,拥有37条生产线和8000平方米冻干炉设备,年产冻干产品近6000吨、植物萃取粉及浓缩液近10000吨 [8]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立兴食品分别实现营收4.15亿元和2.5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221.75万元和4188.30万元 [9] - 立兴食品净资产为2.77亿元,第三方评估股值为9.78亿元 [9] - 公司计划通过收购进入冻干食品赛道,拓展消费场景和群体 [10] 收购背景与战略考量 - 公司主业承压,2025年上半年营收9.84亿元同比下跌7.19%,但净利润同比增长26.90%至0.77亿元 [14] - 门店数量持续缩减,2025年6月底较2024年底净减少762家,18个月累计净减少1599家 [14] - 收购旨在实现产品多元化,借助立兴食品渠道进入航天、军事、户外探险、医疗等新兴市场 [10] - 此前2024年12月曾尝试收购展翠食品未果 [12] - 行业整体面临挑战,2024年三大卤制品上市公司均出现营收净利润双跌 [15] 立兴食品业务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6年,坚持OEM和自有品牌双轨发展 [2] - 产品涵盖水果、蔬菜、速食、咖啡、茶、饮品、乳制品、巧克力、婴童食品等多个系列 [2] - 产品畅销国内并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2025年上半年资产总额5.05亿元,负债2.28亿元,应收账款9730万元 [10] - 承诺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500万元、8900万元和1.00亿元 [11] 行业竞争态势 - 卤制品行业面临营收下滑困境,各企业寻求跨界突破 [1] - 周黑鸭布局饮料和复合调味品,进驻山姆、开市客等渠道 [15] - 绝味食品尝试炸卤小吃和果酒业务 [15] - 冻干食品赛道已有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品牌入局 [17] - 分析师认为立兴食品B端优势明显但零售布局偏弱,煌上煌扭转颓势难度较大 [17]
【光大研究每日速递】20250813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8-12 23:06
钢铁行业 - 7月电解铝产能利用率达98.4%,创2012年有统计数据以来新高水平 [5] - 2025年2月工信部出台《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钢铁板块盈利有望修复至历史均值水平 [5] - 7月25日交易所限制焦煤期货JM2509合约单日开仓量不超过500手,其他合约不超过2000手 [5] 万华化学(600309.SH) - 2025年上半年营收909.01亿元,同比减少6.35%,归母净利润61.23亿元,同比减少25.10% [5] - 2025Q2营收478.34亿元,环比增长11.07%,归母净利润30.41亿元,环比减少1.34% [5] - 费用优化利润环比持平,技术创新拓宽产品布局 [5] 国光股份(002749.SZ)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1.19亿元,同比增长7.33%,归母净利润2.31亿元,同比增长6.05% [6][7] - 2025Q2营收7.34亿元,环比增长90.44%,归母净利润1.52亿元,环比增长93.30% [7] - 现金分红比例超80%,持续加强农药登记证布局 [6] 爱旭股份(600732.SH) - 2025H1营收84.46亿元,同比+63.63%,归母净利润-2.38亿元,同比亏损收窄 [7] - 2025Q2营收43.11亿元,同比+62.77%,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同环比均扭亏 [7] - ABC组件出货量达8.57GW [7] 煌上煌(002695.SZ) - 2025H1营收9.84亿元,同比-7.19%,归母净利润0.77亿元,同比+26.90% [7] - 2025Q2营收5.38亿元,同比-10.72%,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比+16.08% [7] - 经营调整,静待改善 [7] 燕京啤酒(000729.SZ) - 2025H1营收85.6亿元,同比+6.4%,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45.4%,扣非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39.9% [8] - 上半年量价齐升,产品结构持续升级,25Q2净利率同比显著改善 [8] - 啤酒业务以U8为抓手拓展市场,饮料业务或开辟新增长曲线 [8] 海泰新光(688677.SH) - 2024年营收4.43亿元,同比减少5.90%,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减少7.11% [8] - 2025Q1收入同比增长24.9%,环比增长18.3%,去库影响减弱 [8] - 大客户拿货节奏放缓影响短期业绩,2025年发货显著增长 [8]
【煌上煌(002695.SZ)】经营调整,静待改善——2025年中报点评(叶倩瑜/董博文)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8-12 23:0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84亿元,同比下滑7.19% [4] - 归母净利润0.77亿元,同比增长26.90% [4] - 扣非归母净利润0.68亿元,同比增长40.27% [4] - 25Q2单季度营业收入5.38亿元,同比下滑10.72% [4] - 25Q2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比增长16.08% [4] - 25Q2扣非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增长30.57% [4] 业务分项表现 - 米制品业务25H1营业收入3.12亿元,同比下滑1.36% [5] - 酱卤肉制品25H1营业收入6.17亿元,同比下滑11.65% [5] - 鲜货产品收入5.97亿元,同比下滑10.94% [5] - 包装产品收入0.19亿元,同比下滑29.20% [5] - 截至2025年6月底终端门店数量2898家,较年初减少762家 [5] - 直营门店194家,较年初减少47家 [5] - 加盟门店2704家,较年初减少715家 [5] 区域市场表现 - 江西区域25H1营业收入4.38亿元,同比下滑7.13% [5] - 广东区域25H1营业收入0.85亿元,同比下滑27.03% [5] - 浙江区域25H1营业收入3.16亿元,同比下滑2.56% [5] 盈利能力分析 - 25H1毛利率31.96%,25Q2毛利率29.27% [6] - 25Q2毛利率同比下滑0.75个百分点,环比下滑5.94个百分点 [6] - 酱卤肉制品25H1毛利率同比提升2.23个百分点 [6] - 25H1销售费用率10.97%,25Q2销售费用率11.05% [6] - 25Q2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2.84个百分点 [6] - 25H1管理费用率8.54%,25Q2管理费用率7.97% [6] - 25Q2管理费用率同比上升0.15个百分点 [6] - 25H1归母净利率7.82%,25Q2归母净利率6.05% [6] - 25Q2归母净利率同比上升1.40个百分点 [6]
煌上煌高溢价押注冻干赛道,能成“救命稻草”?
凤凰网财经· 2025-08-12 14:47
核心观点 - 煌上煌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跌7.19%至9.8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9%至7691.99万元,盈利回暖主要依赖成本端下降和费用管控,但销售端持续承压,门店规模收缩至2898家,净减少762家 [2] - 公司拟斥资4.95亿元收购冻干食品企业立兴食品51%股权,标的需在2025-2027年累计实现净利润不低于2.64亿元,但收购高溢价(增值率252.58%)且存在商誉减值风险 [6][7] - 公司面临产能利用率不足的严峻挑战,2024年酱卤食品实际产能利用率不足30%,原有产能未消化情况下仍推进扩产项目,新增产能消化难度大 [8][9] 门店数量与营收表现 - 2020年门店数量达峰值4627家,营收和净利润创历史新高,但2021年起营收连续下滑,2021-2024年降幅分别为4.01%、16.46%、1.7%、9.44%,2025年上半年同比再降7.19% [4]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门店分别净减少837家和762家,其中加盟店(贡献超六成营收)减少816家和715家,老店单店收入持续同比下降 [5] - 门店收缩导致肉制品销量持续下滑,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肉制品销量同比降9.91%和15.69%,米制品销量同比降17.62%和12.2% [6] 成本与毛利率 - 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80%以上,2025年上半年鸭副产品原料价格低位,鸭颈/鸭翅/鸭肫采购均价同比降幅超15%,鸡翅尖均价同比降32.17% [3] - 原材料价格下降使营业成本同比降6.55%,酱卤肉制品毛利率同比提升2.23个百分点至38.61%,但盈利改善依赖阶段性低价因素 [3] - 2020-2022年曾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业绩连续下滑,若价格回升利润空间可能再被压缩 [3] 收购与战略调整 - 立兴食品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4.15亿元和2.51亿元,净利润4221.75万元和4188.3万元,需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500/8900/10000万元 [7] - 此前2024年12月筹划收购展翠食品未果,2023年控股真真老老(耗资1.9亿元)但米制品收入除2023年外均同比下滑 [6][7] - 公司通过新品研发(如酱鸭粽)、品牌年轻化活动、门店运营升级等方式应对销量下行 [6] 产能与扩产 - 现有年酱卤食品加工产能近10万吨,2024年生产量2.28万吨,产能利用率不足30%,2020-2022年利用率从63.58%持续下滑至46.76% [8][9] - 2023年完成4.5亿元定增用于丰城肉鸭屠宰、浙江年产8000吨酱卤食品、海南食品加工等项目,浙江项目原计划2024年8月投产但延期至2025年6月 [9] - "千城万店"战略未达预期,门店收缩背景下新增产能消化困难,可能增加运营负担 [9][10]
开源证券晨会纪要-20250812
开源证券· 2025-08-12 14:44
市场表现 - 沪深300和创业板指在2024年8月至2025年4月期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具体涨幅未明确标注但图表显示区间内涨幅显著[1] - 通信行业以2.242%的日涨幅领涨市场,电子、煤炭、家用电器、房地产分别上涨1.878%、1.007%、0.735%、0.694%[1] - 国防军工下跌1.031%表现最弱,钢铁、建筑材料、食品饮料、有色金属跌幅在0.402%-0.833%区间[2] 机构调研动态 - 全A股调研热度降温,周度调研总次数低于2024年同期,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为最受关注的前三大行业[5] - 电力设备、非银金融、公用事业行业关注度同比提升显著,周度调研次数边际增长突出[5][6] - 月度数据显示机械设备取代电子成为7月调研最密集行业,社会服务、纺织服饰、传媒关注度同比增幅居前[6][7] - 华明装备、塔牌集团、京东方A等公司周度调研频次领先,北方稀土、冰轮环境等获月度调研聚焦[8] 重点行业分析 粘胶短纤行业 - 2025年H1表观消费量196万吨仅同比微降1%,显示需求韧性,涡流纺技术渗透率有望从10%提升至25%带动长期需求[11] - 行业CR3达69.77%,2023-2024年产能利用率从77.1%升至84.3%,当前库存仅10.9天处于历史低位[12] - 8月价格已上涨150元/吨,叠加"金九银十"旺季及关税暂缓,供需紧平衡下涨价趋势延续[13] 欧洲电动车市场 - 大众、雷诺、宝马2025H1欧洲BEV销量同比分别增长89%、57%、35%,Stellantis旗下雪铁龙品牌暴涨185%[15] - 2025-2026年新车密集发布:雷诺5(2.5万欧元起)、大众ID.2、宝马iX3等将巩固电动化趋势[16] - 欧盟碳排放考核改为三年均值评估,政策缓冲期不改长期转型方向[17] 纯碱行业 - 建筑玻璃需求受2000年后竣工房屋进入装修周期支撑,光伏玻璃产能过剩或拖累纯碱需求增长[19][20] - 行业面临博源化工280万吨新增产能压力,天然碱工艺成本仅679元/吨显著低于联碱法(1246元/吨)和氨碱法(1395元/吨)[21][22] 上市公司聚焦 万华化学 - Q2营收环比增11%至478亿元,聚氨酯销量同比增14.49%,但纯MDI等产品价格同比下跌致利润承压[28][29] - 自研技术突破:MS装置投产、叔丁胺产业化、磷酸铁锂迭代至第五代,POE等新材料拓展细分市场[30] 丘钛科技 - 2025H1净利润3.08亿同比增168%,IoT业务收入17.4亿超预期,非手机CCM出货量指引从40%上调至60%[37][38][39] - 手机光学业务ASP提升驱动毛利率改善,潜望式模组及32M以上产品占比超55%[39] 行动教育 - H1营收下滑11.68%至3.44亿,但合同负债增5.8%至10.59亿,AI转型战略将赋能1万家企业构建智能管理系统[32][35] - 客户复购率达85%,"百校计划"拟3-5年开设百家分校拓展市场[35] 苹果产业链 - 苹果承诺6000亿美元在美投资换取关税豁免,计划建立端到端芯片供应链,股价三日涨13%[25] - AI战略加速:iOS26将升级GPT-5模型,2026年推出折叠屏iPhone和AI眼镜,果链公司估值处于12-22倍PE低位[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