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纳微科技(688690)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色谱柱行业政策、产业链、产销量、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行业发展趋势研判:下游市场需求逐渐释放,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国产色谱柱份额逐步提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08 01:36
行业定义及分类 - 色谱柱是用于分离和纯化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设备 由管状载体和涂覆在其表面的分离相组成[2] - 根据分离相性质可分为气相 液相 离子交换 尺寸排阻色谱 手性色谱等多种类型 常用包括毛细管和填充式色谱柱[2] - 基本原理是利用柱内充填物的化学性质或几何形态与待分离物质相互作用不同实现分离 具有高分离能力 良好选择性和广泛应用范围[4]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色谱柱市场规模31.69亿美元 较2023年增加2.28亿美元 预计2025年达33.96亿美元[1][6] - 2024年中国色谱柱产量26.5万根 较2023年增加5.26万根 需求量67.98万根 较2023年增加10.25万根 产业规模20.53亿元 较2023年增加2.95亿元[1][8] - 预计2025年中国色谱柱产量达31.49万根 需求量达75.98万根 产业规模达22.83亿元[1][8] - 国产色谱柱在环境监测 食品检测等成本敏感领域凭借性价比优势获得越来越多应用 市场份额逐步提升[1][8]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涉及柱管 压帽 卡套 筛板 接头 螺丝等零部件 硅胶基质 聚合物基质 亲和填料等色谱填料 键合试剂与功能化材料及生产设备[10] - 行业中游为色谱柱研发及生产制造 核心成本和技术壁垒集中在填料 柱管及键合技术[10] - 行业下游应用于生物化学 食品分析 医药研究 环境分析 石油化工以及无机分析等多个领域 在生物医药 食品安全 环境监测和精细化工等行业有不可替代作用[6][10] 行业政策环境 - 2023年6月工信部等发布《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 要求提升测试分析仪器等高端仪器设备精度和可靠性水平[14] - 2023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计量促进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到2025年部分国产仪器仪表计量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14] - 2023年9月发布《关于全面深化长三角计量一体化发展的意见》 提出在色谱仪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高端仪器仪表品牌[14] - 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将色谱仪纳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鼓励类目录[14] - 2024年5月工信部将液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等列为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重点方向[14] - 2024年7月工信部等九部门发布《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 要求开发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分析检测用高端仪器[14] 行业竞争格局 - 高端色谱柱产品依赖度较高 市场由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15] - 国内涌现纳微科技 赛分科技等具有一定优势的企业 但在产品质量 生产规模及生产技术等方面仍存在差距[15] - 主要外资企业包括赛默飞世尔科技(提供HPLC和UHPLC液相色谱柱 气相色谱柱 离子色谱柱等)和沃特世(提供HPLC UPLC UHPLC CPC SFC和SBC色谱柱)[16] - 国内主要企业包括汉邦科技(专注色谱分离设备及系统研发制造) 华谱科仪(产品覆盖高效液相色谱仪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色谱柱等) 纳微科技和赛分科技[16] 代表企业情况 - 纳微科技拥有单分散色谱填料精准制备技术 表面功能化技术和规模化生产能力 产品涵盖硅胶正相 反相 HILIC 手性填料等多类色谱填料[18] - 2024年纳微科技推出3μm和1.8μm BioCore Glycan糖型分析色谱柱新产品 适用于治疗性蛋白N-糖谱分析[18] - 2024年纳微科技色谱分析仪器及配件营业收入15353.80万元 营业成本8011.07万元 毛利率47.82% 液相色谱柱及样品前处理产品营业收入7324.62万元 营业成本1815.11万元 毛利率75.22%[19] - 赛分科技主要产品为色谱层析介质 液相色谱柱 为全球生物制药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流程分析色谱和工业纯化解决方案[21] - 2024年赛分科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专用色谱柱及分析级填料业务销售额2186.56万元 同比2023年增加75.22%[21] - 2024年赛分科技常规色谱柱产量5045根 销量4894根 生物分离色谱柱产量10992根 销量10032根[21] 行业发展趋势 - 色谱柱作为高效分离工具在科研 生产和品质控制等环节不可或缺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低流失与高惰性技术研发以满足复杂基质中痕量待测物分析需求[23] - 国产企业有望在填料和中端色谱柱领域进一步替代进口[23]
纳微科技:华泰证券、华夏基金等多家机构于8月5日调研我司
证券之星· 2025-08-06 11:09
公司战略与客户合作 - 公司执行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策略,通过高层互访与战略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行业资源并推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 - 战略客户合作使公司能够集中资源优先响应产品研发、应用技术支持和安全库存需求,并深入客户研发管线,共同推进项目从临床研发走向商业化进程[2] - 2024年公司来自生物医药战略客户的销售额占比约50%,战略客户收入占比持续增加[2] 行业趋势与商业化动力 - 国产填料在客户新药项目中持续导入应用,国产替代趋势不断增强,已上市药物项目的商业化变更机会开始增加[3] - 国内集采政策落地导致药物销售价格下降,药企成本敏感度增加,国产填料凭借性价比优势可帮助药企大幅降低成本[3] - 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药企更加关注供应链安全,主管部门政策也推动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增加国产填料应用机会[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主营收入1.89亿元,同比增长22.39%[4] - 归母净利润2921.54万元,同比增长72.98%;扣非净利润2507.61万元,同比增长85.28%[4] - 毛利率72.77%,负债率15.46%[4] 机构评级与预测 - 最近90天内有3家机构给出评级,其中买入评级2家,增持评级1家[5] - 多家机构给出盈利预测:2025年净利润预测区间1.34亿-2.88亿元,2026年预测区间1.86亿-3.76亿元,2027年预测区间2.42亿-2.90亿元[7] - 目标价预测区间24.00-45.40元[7] 资金流向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2158.04万元,融资余额增加[7] - 融券净流入21.95万元,融券余额增加[7]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色谱行业发展全景分析:大量的市场需求促使色谱技术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进口替代趋势明显[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06 01:33
色谱行业概述 - 色谱技术是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利用溶质与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作用力差异实现分离,主要包括分析色谱技术和工业纯化技术两大类 [2] - 色谱柱是高效液相分离系统的核心环节,下游应用涵盖生物制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及石油化工等领域 [1][5] - 生物制药是推动全球色谱柱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 [1][5]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色谱产业规模259.68亿元,其中色谱柱20.53亿元,色谱仪110.29亿元,色谱介质128.86亿元 [1][8] - 预计2025年中国色谱产业规模将达287.48亿元,色谱柱22.83亿元,色谱仪118.68亿元,色谱介质145.97亿元 [1][8] - 2024年全球色谱柱市场规模31.69亿美元,色谱介质75.28亿美元,预计2025年分别增至33.96亿美元和81.57亿美元 [5] 区域分布特征 - 2024年中国色谱产品需求区域占比:华东38.50%,华北12.63%,中南27.09%,西部17.01% [1][10] - 预计2025年区域占比变化:华东38.42%,华北17.07%,中南27.16%,西部17.07% [1][10] - 全球色谱柱消费市场集中在北美(37.27%)、欧洲和亚太地区 [5]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科学仪器自主化,从研发资金到市场准入提供全方位支持 [8] - 下游应用领域快速发展及监管标准升级催生对高效色谱技术的需求 [8] - "绿色健康消费"观念普及推动植物提取物需求,促进色谱技术发展 [7] 行业竞争格局 - 医药行业增速放缓促使药企寻求本土优质产品替代进口,国产化趋势加强 [17] - 主要国际厂商包括赛默飞世尔、安捷伦、TOSOH、沃特世等 [19] - 国内代表性企业有纳微科技、赛分科技、汉邦科技等 [19] 技术发展历程 - 中国色谱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5年中科院大连石油研究所率先开展研究 [14] - 1963年北京分析仪器厂与化工研究院联合研制出中国首台商品化气相色谱仪SP-02 [14] 未来发展趋势 - 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发展催生新的色谱应用场景 [20] - 国内企业逐步具备生产一流层析介质能力,进口替代趋势明显 [20] - 色谱技术在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持续扩展 [20]
纳微科技实控人方9天减持421.17万股 套现1.16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8-01 08:16
股东减持情况 - 股东苏州纳卓和苏州纳研于2025年7月23日至31日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4,211,715股 [1] - 减持期间公司股票加权均价为27.434元/股,减持总金额约为1.16亿元 [1] - 减持后苏州纳卓持股比例降至2.85%,苏州纳研持股比例降至6.38% [1] 股权结构变化 - 股东苏州纳卓、苏州纳研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由43.98%减少至42.94%,触及1%的整数倍变化 [1] - 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 [1] - 实际控制人江必旺和陈荣姬均为美国国籍 [2] 公司控制权影响 - 本次减持主体为员工持股平台 [2] - 江必旺通过苏州纳百控制苏州纳研和苏州纳卓(苏州纳百系两家企业的普通合伙人) [2] - 权益变动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2]
8家上市公司股票遭重要股东减持 纳微科技减持金额最高
第一财经· 2025-07-31 14:59
股东持股变动情况 - 7月31日6家上市公司获重要股东增持 南网储能获增持1385.90万股[1] - 南网储能股东增持金额达1.38亿元 为当日最高增持规模[1] - 8家上市公司遭股东减持 纳微科技被减持421.17万股[1] - 纳微科技股东减持金额达1.16亿元 为当日最高减持规模[1]
纳微科技(688690) -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持股5%以上的股东权益变动触及1%刻度的提示性公告
2025-07-31 09:32
股东减持 - 2025年7月23 - 31日苏州纳卓、苏州纳研累计减持4211715股[5] - 减持后二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从43.98%降至42.94%[4][5][7] 股东持股情况 - 截止公告日苏州纳卓、纳研分别持股11506572、25756713股,占比2.85%、6.38%[5] - 江必旺、深圳纳微科技持股未变,分别占比16.03%、17.68%[5][7] 权益变动说明 - 减持系员工持股平台,部分主体不参与[8] - 不影响控股权及经营,为履行减持计划且未完毕[5][8]
2025年中国磁性固相萃取(MSPE)技术背景、产业链图谱、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国产化替代加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7 01:28
行业概述 - 磁性固相萃取技术(MSPE)相比传统固相萃取技术具有磁分离方便、传质交换面积大等优势,适用于食品安全检测、药物分析、临床诊断等领域 [2] - 2024年中国磁性固相萃取市场规模达24.50亿元,同比增长11.46% [1][12] - 技术核心在于磁性纳米材料(如Fe3O4)的功能化,2024年相关专利申请突破60件 [10] 技术优势 - 可减少有害溶剂使用,简化洗脱步骤,实现自动化操作,并对痕量化合物高倍富集 [4] - 磁性颗粒完全暴露于待测体系,短时间完成吸附,避免传统过滤/离心流程 [4] - 在食品检测中成功应用于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在IVD领域用于激素类、维生素等项目 [8] 产业链格局 - 上游为磁性纳米材料(COFs、MOFs、石墨烯等)及化学试剂供应商 [8][10] - 下游覆盖食品检测(牛奶、肉类等)、环境监测、制药、化妆品安全等应用场景 [8][12] - 江苏省、浙江省等地区集中全国60%以上专利申请量 [6] 竞争格局 - 国际企业(如Thermo Fisher、Agilent)主导高端市场,国产企业加速替代 [14] - 苏州艾捷博雅、南京艾迪迈等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突破垄断,获资本支持 [14][15] - 专利领先企业包括天津国科医工、杭州凯莱谱等 [6] 未来趋势 - 新型磁性复合材料(如MOFs基)将成研发重点,提升吸附选择性和稳定性 [16] - 技术将与微流控芯片、自动进样系统结合,推动全自动化"一键式"操作 [16] - 国产企业有望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升级进一步替代进口产品 [14]
纳微科技: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持股5%以上的股东权益变动触及1%刻度的提示性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22 10:19
股东权益变动基本情况 - 股东苏州纳卓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苏州纳研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其一致行动人江必旺、深圳市纳微科技有限公司合计持股比例从44.30%减少至43.98%,变动比例为0.32个百分点 [1] - 本次权益变动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1,275,000股,变动时间为2025年6月4日至2025年7月22日 [1][2] - 权益变动后,苏州纳卓持股13,612,500股(占总股本3.37%),苏州纳研持股27,862,500股(占总股本6.90%) [1] 股东持股明细变动 - 江必旺持股数量保持6,471.6235万股(占比16.03%),未发生变动 [2] - 深圳市纳微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数量保持7,140.6992万股(占比17.68%),未发生变动 [2] - 合计持股数量由17,887.3227万股减少至17,759.8227万股 [2] 变动性质及影响说明 - 本次减持不违反已作出的承诺、意向或计划,且不触发强制要约收购义务 [1] - 公司控股股东深圳市纳微科技有限公司及实际控制人江必旺未参与减持,公司治理结构及控制权未发生变化 [2] - 本次权益变动系根据已披露的减持计划(公告编号2025-019)实施,且计划尚未执行完毕 [2]
纳微科技(688690) -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持股5%以上的股东权益变动触及1%刻度的提示性公告
2025-07-22 10:02
股东减持 - 2025年6月4日至7月22日,苏州纳卓和苏州纳研累计减持127.5万股[5] - 权益变动后,二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降至43.98%[4][5][7] 股东持股情况 - 截止披露日,苏州纳卓持股1361.25万股,占比3.37%[5] - 苏州纳研持股2786.25万股,占比6.90%[5] - 江必旺、深圳纳微持股数量和比例未变[5][7] 减持说明 - 减持主体含实际控制人之一陈荣姬博士[8] - 控股股东及实控人不参与,不影响控股权和经营[8] - 本次为履行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5][8]
博时健康成长双周定期可赎回混合A:2025年第二季度利润2696.99万元 净值增长率7.62%
搜狐财经· 2025-07-21 10:37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二季度基金利润2696.99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627元 [2] - 二季度基金净值增长率为7.62%,截至二季度末基金规模为3.75亿元 [2][16] - 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4.74%,位于同类可比基金112/138 [4] - 近半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5.40%,位于同类可比基金100/138 [4] - 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4.99%,位于同类可比基金100/133 [4] - 近三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4.99%,位于同类可比基金46/107 [4] - 近三年夏普比率为0.1406,位于同类可比基金41/105 [9] - 近三年最大回撤为29.8%,同类可比基金排名97/106 [11] - 单季度最大回撤出现在2021年一季度,为24.63% [11] 基金经理及管理情况 - 基金经理陈西铭目前管理3只基金近一年均为正收益 [2] - 博时健康生活混合A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最高,达25.95% [2] - 博时医疗保健混合A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最低,为11.62% [2] 行业及投资策略 - 医药行业表现回暖,创新药行业表现突出 [3] - 创新药板块普遍出现重估行情,市场对大多数创新药公司进行了又一轮价值发现 [3] - 看好创新药板块行情,认为行情已从普遍重估的第一阶段进入考验实际兑现的第二阶段 [3] - 倾向哑铃型布局,即高胜率或高赔率的创新药公司 [3] - 看好业绩表现突出的板块,如骨科、创新药上游 [3] - 部分业绩有望改善的板块已提前配置,如医疗设备 [3] - AI、脑机接口等新技术将改变医疗体系运行方式,但短期相关上市公司报表变化不大 [3] 基金持仓及仓位 - 近三年平均股票仓位为85.43%,同类平均为86.95% [14] - 2020年末基金达到90.08%的最高仓位,2020年三季度末最低为56.46% [14] - 二季度末十大重仓股为泽璟制药、信达生物、迪哲医药、科伦博泰生物-B、大博医疗、山外山、京东健康、开立医疗、翔宇医疗、纳微科技 [19] 基金基本信息 - 基金属于偏股混合型基金,长期投资于医药医疗股票 [2] - 截至7月18日单位净值为0.96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