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奥精医疗(688613)
icon
搜索文档
突发公告!A股一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逝世!
证券时报· 2025-06-16 10:32
公司创始人逝世公告 - 奥精医疗创始人、实际控制人之一崔福斋因病逝世,享年80岁,其为生物材料领域国际知名专家,对公司发展及行业进步贡献卓越 [2] - 崔福斋直接持有公司股份633.48万股(占总股本4.62%),间接持有35.41万股(0.26%),股份将依法办理继承手续 [2] 公司经营与研发稳定性 - 崔福斋担任首席科学家非管理层职务,其逝世不会引起管理层变动或影响研发及经营稳定性,核心技术团队已成熟 [3] - 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保持正常,董事、监事及高管均正常履职 [3] 公司业务与技术成果 - 奥精医疗成立于2004年,专注组织再生修复植入医疗器械,2011年全球首创矿化胶原仿生骨材料并实现产业化,2021年登陆科创板 [3] - 矿化胶原仿生骨产品应用于骨科、口腔科等领域,临床使用超百万例,骨缺损修复效果显著 [3] 创始人背景 - 崔福斋为清华大学材料学博士,曾任清华教授,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荣誉,2004-2012年任公司总经理,2011年起任首席科学家 [4] 财务表现与业绩变动 - 2024年营业收入2.06亿元(同比降9.03%),净亏损1266万元,主因骨科人工骨集采导致价格下降、成本增加及海外收购费用上升 [6] - 集采后市场活动费用增加,收购德国HumanTech Dental公司拓展口腔业务,销售费用及信用减值损失同步增长 [6]
A股公司沉痛公告:80岁创始人逝世,生前曾任清华大学教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09:40
公司创始人逝世及影响 - 奥精医疗创始人、实际控制人之一崔福斋于近日因病逝世,享年80岁,直接持有公司633.48万股(占总股本4.62%),间接持有35.41万股(0.26%),股份将依法继承 [1] - 崔福斋担任首席科学家职务,不属于管理层,公司称其逝世不会引起管理层变动或影响研发及经营的稳定性 [1] - 崔福斋带领公司从科研成果转化到产业化,使奥精医疗成为生物材料行业领先企业并登陆科创板 [1][3] 创始人学术及行业背景 - 崔福斋拥有清华大学工程物理学士、硕士及材料专业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再生医学与仿生材料研究所所长 [2] - 研究领域聚焦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主导骨、牙天然矿化机理及仿生制备研究,获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 - 学术背景原为核材料,后转向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因发现国内医用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不足而转型 [3] 公司核心技术及产品 - 奥精医疗以体外仿生矿化技术为核心,形成系列专利并实现产业化,如矿化胶原人工骨粉、骨膜等产品 [3] - 2011年全球首创成分与结构高度仿生的矿化胶原骨材料,推动我国在该医疗器械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 - 产品应用于骨科、口腔科、神经外科骨缺损修复,临床使用超百万例 [3]
上市公司80岁创始人逝世,生前曾任清华大学教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09:14
公司创始人逝世事件 - 公司创始人兼实际控制人崔福斋于近日因病逝世 享年80岁 [1] - 崔福斋直接持有公司633.48万股(占总股本4.62%)并通过北京银河九天间接持有35.41万股(占总股本0.26%) 股份将依法办理继承手续 [1] - 公司明确表示该事件不会引起管理层变动 且不影响研发及经营的稳定性和独立性 [1] 创始人背景与学术成就 - 崔福斋拥有清华大学工程物理学士/硕士学位及材料专业博士学位 曾在荷兰FOM分子原子物理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 [3] - 曾任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教授 并担任清华大学再生医学与仿生材料研究所所长 [3][4] - 2007年当选美国医学生物工程学会会士 2008年当选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会士 [4] - 2008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4] 公司创立与技术发展 - 崔福斋2004年带领清华研究团队创立公司 以体外仿生矿化技术为核心形成专利体系 [4] - 创业初衷是将国际领先科研成果转化为医疗产品 2011年率先研制出矿化胶原仿生骨材料并实现产业化 [4][5] - 公司产品应用于骨科/口腔科/神经外科等领域骨缺损修复 临床使用已超百万例 [5]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致力于组织再生修复植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属生物材料行业领先企业 [1][5] - 矿化胶原仿生骨系列产品成分与结构与天然人体骨组织高度相似 实现该领域医疗器械国际领先地位 [5]
奥精医疗收盘上涨5.81%,最新市净率1.99,总市值27.95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10 12:32
公司股价与市值 - 6月10日收盘价20.4元,单日涨幅5.81%,市净率1.99创334天新低,总市值27.95亿元 [1] - 股东户数7905户较上期减少232户,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2.76万股 [1] 公司业务与研发 - 主营业务为高端生物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核心产品包括BONGOLD、口腔种植体等6大产品线 [1] - 2024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入选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知识产权能力提升计划支持单位 [1] 财务表现 - 2025年Q1营收4245.97万元同比下滑10.35%,净利润104.15万元同比下滑84.99% [1] - 销售毛利率保持60.71%的高水平 [1] 行业对比 - 公司市净率1.99低于行业平均4.68和中值2.50,总市值27.95亿元仅为行业平均108.70亿元的25.7% [2] - PE(TTM)-150.60与PE(静)-220.73显著低于行业均值51.00/48.82,反映盈利承压 [2] - 可比公司中天益医疗PE-1801.27、澳华内镜市净率5.52、热景生物总市值146.48亿元形成对比 [2]
奥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年度报告的更正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6-02 20:31
关于2024年年度报告的更正公告 - 公司对2024年年度报告中主要销售客户情况进行了更正 更正前前五名客户中不存在新增客户或严重依赖少数客户的情形 更正后确认客户一和客户四为2024年新增客户 [1] - 除上述更正外 2024年年度报告其他内容不变 公司表示将加强定期报告编制过程中的校对工作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2] 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强化核心业务 拓展市场边界 - 2024年公司新开发医院900余家 其中800余家来自骨科人工骨全国集采落地实施 终端医院数量同比增长90% [4] - 2024年组织和参与行业展会 学术沙龙会 招商会近百场 覆盖全国近30个省区市 超过10000人次参加 进行核心医院科室会及沟通会600余次 [4] - 2024年4月底开始 随着集采在全国落地实施 骨科人工骨产品产销量同比大幅增长 公司积极协调产销 保障临床需求 [5] - 2024年4月完成对德国HumanTech Dental公司的全资收购 进军口腔种植领域 该业务板块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5] - 人工骨修复产品在东南亚 拉美等地区完成多国临床试用 2024年下半年至今陆续获得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越南等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5] 优化生产运营 实现精益效能突破 - 2024年9月全资子公司潍坊奥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新生产线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形成年产200万盒矿化胶原人工骨修复材料的标准化产能 [8] - 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持续增长 主要由于实施股权激励 集采后市场活动费用增加 以及收购德国HumanTech Dental公司导致销售费用增加 [8] - 2025年公司将采取降本增效措施 包括精益生产提高产品生产率 加强存货计划控制 加速应收账款回收等 [8][9] 构建创新驱动生态 强化技术护城河 - 2024年8月矿化胶原/聚酯人工骨修复材料完成注册申报并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11月全资子公司获得胶原蛋白止血海绵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10] - 2024年公司成功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10] - 2025年公司将扩大研发团队规模 优化研发协作机制 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10] 升级治理架构 打造合规标杆 - 2024年重点强化决策层在战略实施中的引领作用 健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框架 构建覆盖全员的成本管控网络 [11] - 2025年将持续优化管理架构 明晰权责划分 创新实施矩阵式管理模式 [11] 重视投资者回报 深化投资者沟通 - 公司将在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基础上 保证利润分配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积极回报投资者 [12][13] - 2025年将在定期报告发布后迅速组织业绩说明会 充分利用E互动平台 投资者热线等多种渠道与投资者互动 [13]
股市必读:奥精医疗(688613)5月30日主力资金净流入877.0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6-02 19:50
交易信息 - 截至2025年5月30日收盘,奥精医疗报收于18.93元,上涨0.48%,换手率6.4%,成交量8.77万手,成交额1.68亿元 [1] - 5月30日主力资金净流入877.0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479.45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1356.45万元 [1][4] 公司公告 - 奥精医疗更正2024年年度报告,确认报告期内向单个客户的销售比例超过总额的50%,前5名客户中存在新增客户且严重依赖少数客户,其中客户一和客户四是2024年新增客户 [1][4] - 更正涉及主营业务分析的收入和成本分析中主要销售客户及主要供应商情况 [1] 财务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06,033,014.77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03%,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收入后为200,430,853.46元,同比减少8.24% [2][4][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662,162.69元,同比减少123.3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8,371,119.81元,同比下降210.11% [2][4][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603,287.90元,同比减少137.93% [2][5] 资产状况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402,874,383.57元,较上年末增长1.50%,总资产为1,539,163,337.61元,较上年末增长0.85% [2][5][6] 财务指标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09元,同比减少121.95%,稀释每股收益同样为-0.09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21元,同比减少210.53% [3][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91%,同比减少4.99个百分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04%,同比减少3.98个百分点 [3][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8.82%,较上年同期减少1.27个百分点 [3][6] 分季度业绩 - 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7,360,874.94元,净利润6,938,107.45元;第二季度营业收入52,880,013.16元,净利润2,283,949.98元 [3][7]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48,070,362.48元,净利润-4,333,817.07元;第四季度营业收入57,721,764.19元,净利润-17,550,403.05元 [3][7]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5,708,957.12元,包括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637,448.22元,政府补助2,239,389.96元,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处置损益17,915,548.63元 [5][7]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895,574,212.19元,当期变动-6,604,838.71元,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为-35,784,838.71元 [5][8]
奥精医疗一年一期扣非亏损 2021年上市募5.48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6-02 08:18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2.06亿元,同比下降9.03% [1]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66.22万元,同比下降123.35% [1]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2837.11万元,同比下降210.11% [1]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60.33万元,同比下降137.93%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245.97万元,同比下降10.35% [1]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4.15万元,同比下降84.99% [1]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234.15万元,同比下降168.21% [1]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33.14万元,同比下降633.48% [1][2] 上市情况 - 2021年5月21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公开发行3333.3334万股,发行价格为16.43元/股 [2] - 募集资金总额为5.4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为5.01亿元 [2] - 最终募集资金净额比原计划少2.88亿元 [3] - 原计划募集资金7.89亿元,用于产业园建设、研发项目、营销网络建设和补充营运资金 [3] 发行费用 - 上市发行费用为4684.98万元 [3] - 华泰联合证券获得承销、保荐费用3805.35万元 [3]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获得会计师费用199.06万元 [3] - 北京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获得律师费用169.81万元 [3] 公司控制 - 实际控制人为Eric Gang Hu(胡刚)、崔福斋、黄晚兰 [3] - Eric Gang Hu(胡刚)为美国国籍 [3] - 崔福斋、黄晚兰为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 [3]
每周股票复盘:奥精医疗(688613)股东减持完成,2024年净利亏损超1200万
搜狐财经· 2025-05-31 00:40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5月30日收盘,奥精医疗报收于18.93元,较上周的17.28元上涨9.55% [1] - 本周盘中最高价报19.68元(5月30日),最低价报17.16元(5月29日) [1] - 当前最新总市值25.94亿元,在医疗器械板块市值排名108/126,两市A股市值排名4464/5146 [1] 股东减持情况 - 股东BioVeda China RMB Investment Limited在2025年2月25日至5月25日间合计减持34.51万股,占总股本0.2519%,减持期间股价上涨0.76% [1] - 减持前持股7,584,445股(占总股本5.6%),减持后持股7,239,358股(占比5.28%) [1] - 累计减持金额591.32万元,减持价格区间17.00~17.19元/股 [1]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收入2.06亿元,同比减少9.03%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66.22万元,同比减少123.35% [2][3] - 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4.0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0%),总资产15.3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85%) [2] 客户集中度风险 -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向单个客户销售比例超总额50%,前5名客户中存在新增客户且严重依赖少数客户 [2]
奥精医疗(688613) - 2024 Q4 - 年度财报(更正)
2025-05-30 09:3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地址于2024年8月27日由“北京市海淀区开拓路5号3层A305”变更为“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甲5号1幢1厂房西区二层015”[14] - 公司股票为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简称为奥精医疗,代码为688613[17]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 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持续督导期间为2021年5月21日至2024年12月31日[18] - 公司负责人为Eric Gang Hu(胡刚),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为王玲,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为苗晓英[5] - 董事会秘书为仇志烨,证券事务代表为赵笛弟,联系电话和传真均为010 - 56330938,电子信箱为information@allgensmed.com[15]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有《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证券交易所网址为http://www.sse.com.cn/[16]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证券部[16]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Eric Gang Hu(胡刚)[14] - 公司网址为www.allgensmed.cn,电子信箱为information@allgensmed.com[1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2.06亿元,较2023年减少9.03%[19][20]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1266.22万元,同比减少123.35%[19][21]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 2837.11万元,同比下降210.11%[19][21]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137.93%[19][21]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 - 0.09元/股,较2023年减少121.95%[20] - 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8.82%,较2023年减少1.27个百分点[20]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5772.18万元,为四个季度中最高[23] - 2024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63.74万元,2023年为 - 58.89万元[25] - 2024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223.94万元,2023年为1575.00万元[25]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902179050.90元,较之前减少6604838.71元,较另一数据减少35784838.71元[29] - 2024年营业收入206,033,014.77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03%[88] - 2024年营业成本59,600,685.73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1.90%[89] - 2024年销售费用48,001,433.2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35%[89] - 2024年管理费用75,597,292.33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38%[89] - 2024年财务费用 -388,218.67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32.02%[89] - 2024年研发费用38,767,871.53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4.80%[89]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9,603,287.90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37.93%[89] - 报告期内销售费用4800.14万元,同比增长27.35%;管理费用7559.73万元,同比减少10.38%;研发费用3876.79万元,同比减少14.8%;财务费用 -388,218.67元,同比减少271,290.95元[106]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减少137.93%;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加13,229.96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加103.26%[107] - 货币资金期末值156,714,432.71元,占比10.18%,较上期减少2.81%;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值895,574,212.19元,占比58.19%,较上期减少0.73%[106] - 应收账款期末值67,159,276.75元,占比4.36%,较上期增加13.31%;其他应收款期末值10,088,663.78元,占比0.66%,较上期增加57.63%[106] - 存货期末值54,577,004.67元,占比3.55%,较上期增加66.88%;其他流动资产期末值4,035,165.94元,占比0.26%,较上期减少87.09%[106] - 应付账款期末值12,952,487.19元,占比0.84%,较上期增加24.70%;合同负债期末值5,106,825.69元,占比0.33%,较上期减少50.09%[106] - 应付职工薪酬期末值17,436,116.31元,占比1.13%,较上期增加53.81%;应交税费期末值6,147,233.23元,占比0.40%,较上期增加224.73%[106] - 境外资产13,324,699.93元,占总资产比例为0.87%[112] - 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期末账面价值分别为108,660,962.01元、52,641,071.27元、19,416,950.80元,均用于抵押借款[114] - 骨科领域营业收入14477.18万元,营业成本3933.86万元,毛利率72.83%,营业收入比上年减少3.83%,营业成本比上年增加61.99%,毛利率比上年减少11.04%[120] - 口腔科领域营业收入4180.54万元,营业成本1594.96万元,毛利率61.85%,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加93.60%,营业成本比上年增加200.11%,毛利率比上年减少13.54%[120] - 神经外科领域营业收入1385.36万元,营业成本120.17万元,毛利率91.33%,营业收入比上年减少70.07%,营业成本比上年减少78.08%,毛利率比上年增加3.17%[12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年8月矿化胶原/聚酯人工骨修复材料完成注册申报并获国家药监局受理,11月子公司可吸收胶原蛋白止血海绵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30] - 子公司潍坊奥精形成年产200万盒矿化胶原人工骨修复材料的标准化产能[31] - 2024年公司新开发医院900余家,因集采新增800余家,终端医院数量较2023年底增加90%[31] - 2024年公司组织和参与百余场行业活动,超10000人次参加或到访,进行核心医院科室会及沟通会600余次,服务医护人员近万人[31] - 2024年4月公司完成对德国HumanTech Dental公司的全资收购,进军口腔种植领域[32] - 2024年8月马来西亚医疗器械管理局授予公司BonGold™产品D类注册证[32]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来源于矿化胶原人工骨修复材料产品的销售[38] - 公司主要采用经销模式销售产品,也有少量直销情况,产品主要在国内销售[39] - 公司生产采用以销定产模式,保持适量安全库存,每批次生产周期约45天[40] - 公司所属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中的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41] - 公司陆续推出“骼金”“齿贝”“颅瑞”等矿化胶原人工骨修复产品,均取得中国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34] - “BonGold”产品是我国首个取得美国FDA 510(k)市场准入许可的国产人工骨修复产品,报告期内获马来西亚D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34] - 公司仿生矿化胶原骨修复材料可完全降解吸收,降解速率与新骨再生速率一致,规格型号丰富,有良好骨传导性和引导骨再生能力,安全性优秀[45] - 公司经核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列入2024年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知识产权能力提升计划项目拟支持单位名单,牵头起草的标准被认定为中关村标准[47][48] - 公司矿化胶原人工骨修复材料产品覆盖国内除港澳台外全部省、市、自治区,临床使用医疗机构包含多家核心医院[47] - 公司形成覆盖骨科、神经外科、口腔科和整形外科的全产品线,具备研发、生产和销售全链条运营能力[50] - 2024年公司获得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6项,至报告期末共拥有发明专利授权76项[57] - 2024年2月公司胶原蛋白海绵项目接受北京市药监局注册体系核查复审并通过,11月获批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56] - 2024年8月矿化胶原/聚酯人工骨修复材料项目提交首次注册申请,10月接受北京市药监局注册体系核查并整改通过[56] - 2024年8月马来西亚医疗器械管理局授予公司BonGold™产品D类注册证[56] - 2024年公司完成越南、印度尼西亚两国注册资料提交,2025年2、3月矿化胶原人工骨系列产品获批两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56] - 2024年3月公司牵头起草的团体标准T/CAMMT 68—2024发布,填补我国细分领域空白[59] - 2024年3月公司高仿生可降解再生人工骨修复材料再次入选《北京市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59] - 2024年12月经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核准,公司设立园区类博士后工作站[59] - 报告期内发明专利申请数新增2个、获得数新增6个,累计申请数94个、获得数76个[60] - 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38,767,871.53元,上年度为45,504,233.46元,同比下降14.80%[61] - 本年度研发投入合计38,767,871.53元,上年度为45,504,233.46元,同比下降14.80%[61] - 本年度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8.82%,上年度为20.09%,减少1.27个百分点[61] - “矿化胶原/聚酯人工骨修复材料”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2,685.04万元,本期投入466.14万元,累计投入7,090.62万元[63] - 针对美国市场的脊柱用矿化胶原人工骨修复材料预计总投资规模1,866.11万元,本期投入309.42万元,累计投入1,340.95万元[63] - 胶原蛋白海绵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900.46万元,本期投入103.36万元,累计投入1,930.58万元,已取得注册证[63] - 新一代功能型仿生矿化胶原儿童骨缺损再生植入器械研究及临床转化项目预计总投资1,590.00万元,本期投入55.47万元,累计投入2,109.23万元,已完成结题和验收[64] - 新一代功能型仿生矿化胶原人工骨材料开发及临床转化项目预计总投资6,000.00万元,本期投入14.85万元,累计投入1,670.27万元,已完成项目结题和验收[64] - 神经管鞘项目预计总投资5,000.00万元,本期投入50.83万元,累计投入184.18万元,已完成发明专利布局并取得授权[64] - 人工皮肤项目预计总投资3,450.00万元,本期投入155.34万元,累计投入397.30万元,已完成发明专利布局并取得授权[64] - 人工骨膜等多个研发项目计划2025年开展注册检验,涉及金额如人工骨膜1605.75万元等[65] - 针对欧盟市场的矿化胶原人工骨修复材料项目停止,出海策略主要面向新兴国家市场[65] - 人工硬脑(脊)膜项目因产品临床价格和竞品数量变化停止,已于2024年6月1日公告披露[66] - 公司矿化胶原仿生骨系列产品已取得3项中国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1项美国FDA 510(k)市场准入许可和马来西亚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70] - 公司止血用胶原蛋白海绵于2024年11月获批中国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将进行产业化生产准备工作[71] - 2011年公司率先在国际上研制出矿化胶原仿生骨材料并实现产业化,推出“骼金”等产品[69][70] - 公司依托持续技术创新,建立起国内领先、符合国际标准的研发技术及产业化平台,布局多个生物材料领域[69] - 公司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实施,“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通过结题验收[72] - 报告期内公司新开发医院900余家,扩大销售网络[72] - 公司矿化胶原人工骨修复产品注册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重新审查发证[75] - 公司主营人工骨修复材料,属再生医学材料学科,受益于行业发展和政策支持[116] - 2023年11月,“骨类重建物”被纳入带量采购范围,施行后基本覆盖骨科医疗器械主要核心产品[117] - 2024年,矿化胶原/聚酯人工骨修复材料项目提交注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胶原蛋白海绵项目获批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21] - 公司被列入2024年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知识产权能力提升计划项目拟支持单位名单[121] -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个性化具有引导骨再生功能的颅骨仿生复合修复材料研发”于报告期内启动实施[122] - 矿化胶原/聚酯人工骨修复材料注册分类为第三类医疗器械,处于注册受理阶段[123] - 胶原蛋白海绵中的止血用胶原蛋白海绵注册分类为第三类医疗器械,处于注册获批阶段[123] - 报告期内,止血用胶原蛋白海绵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获批,矿化胶原/聚酯人工骨修复材料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获受理[125] - 矿化胶原/聚酯人工骨修复材料研发投入466.14万元,占比2.26%,较上年同期变动-82.99%[126] - 针对美国市场的脊柱用矿化胶原人工骨修复材料研发投入309.42万元,占比1.50%,较上年同期变动246.69%[126] - 个性化具有引导骨再生功能的颅骨仿生复合材料研发投入614.20万元,占比2.98%[127] -
奥精医疗: 奥精医疗:关于2024年年度报告的更正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30 09:32
关于2024年年度报告的更正公告 - 公司于2025年4月26日披露的《2024年年度报告》经核查发现部分信息有误,现进行更正 [1] - 更正内容涉及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中的主要销售客户情况 [1] 主要销售客户情况更正 - 更正前: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合计6,796.84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33.91%,不存在向单个客户销售比例超过50%或严重依赖少数客户的情形 [1] - 更正后: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仍为6,796.84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33.91%,但存在向单个客户销售比例超过50%或严重依赖少数客户的情形 [2] - 客户一和客户四为公司2024年新增客户 [2] 其他信息 - 除上述更正外,《2024年年度报告》其他内容保持不变 [2] - 公司对本次更正给投资者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并表示将加强定期报告编制过程中的校对工作,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