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福光股份(688010)
icon
搜索文档
福光股份(688010)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7-03 16:00
利润分配与股权激励 - 公司2022年度拟派发现金红利11,288,744.99元(含税),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38.59%[5] - 公司拟以未分配利润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送红股0.5股[5] - 公司2022年度实施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192][193][195][196][197][198][199]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定制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主要用于空间观测、航天工程及各种高端装备等领域[9]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何文波,控股股东为中融(福建)投资有限公司[9] - 公司已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9] - 公司控股子公司包括福建青云智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福光数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9] 财务数据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7.81亿元,同比增长15.76%[17] - 公司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25.32万元,同比下降35.05%[19] - 公司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99.78万元,同比下降65.78%[19] - 公司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048.01万元,同比增长108.74%[19] - 公司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1927元,同比下降34.85%[19] - 公司2022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0392元,同比下降65.94%[19] - 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88%,同比增加0.1个百分点[19] 主要产品及技术 - 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变焦、广角等光学镜头技术[9,10,13,14] - 公司产品包括激光、紫外、可见光、红外系列全光谱镜头及光电系统[29] -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安防、车载、机器视觉等领域[29] - 公司是全球光学镜头的重要制造商[29] - 公司在大变倍比变焦镜头、大口径透射镜头等方面拥有多项行业首创技术,具备全球竞争优势[39] - 公司基于大口径透射式天文观测镜头技术、复杂变焦光学系统设计技术、多光谱共口径镜头的研制生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发成果[42][43][44][45][46] - 公司在精密及超精密光学加工技术、两用技术融合、车载镜头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52] 研发情况 - 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为6,150.3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7.88%[55] - 公司在研项目包括AI智能控制一体式星光级摄像镜头研制、精密及超精密光学加工实验中心建设项目、大视场天基平台望远镜研制等[56] - 公司正在研发非制冷长波红外小像元系列定焦镜头、中长波红外电动系列镜头,以及多光谱共光路光学系统等[64,65] - 公司在研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1.1亿元,涉及多个领域的光学镜头和系统研发[56-65] 经营管理 - 公司采取订单驱动模式进行定制产品的采购,建立了较完善的采购渠道[31][32] - 公司定制产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非定制产品由生管部门根据销售需求预估和原材料库存情况制定生产计划[32][33] - 公司主要客户为全球知名安防设备商以及国内主流红外热像仪企业[35] - 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高端镜头产品市场需求增长放缓、安防镜头市场对高性价比产品需求扩大等风险[84] - 公司面临因规模扩大导致的经营管理风险、毛利率下滑风险、固定成本上升风险[84] 公司治理 - 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信息披露及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规范[3,4,5] - 公司2022年召开3次股东大会、13次董事会、12次监事会[3] - 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及追光者1号持股计划获批[3] - 公司董事长何文波先生、副董事长唐秀娥女士等主要管理人员的工作经历和个人荣誉[130][131] - 公司部分董事、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获得股权激励,部分人员发生变动[128]
福光股份:关于参加2022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3-05-18 08:24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参加 2022 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证券代码:688010 证券简称:福光股份 公告编号:2023-031 重要内容提示: ●会议召开时间:2023 年 5 月 29 日(星期一) 下午 14:00-15:00 ●会议召开方式:视频和线上文字互动 ● 会议召开地点 : 上 海 证 券 交 易 所 上 证 路 演 中 心 ( 网 址 : http://roadshow.sseinfo.com/)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已于 2023 年 4 月 28 日在上海 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披露了公司《2022 年年度报告》。为加强与 投资者的深入交流,使投资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公司情况,公司参与了由上 交所主办的 2022 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此次活动将采用视频和线上文字互动的 方 式 举 行 , 投 资 者 可 登 录 上 海 证 券 交 易 所 上 证 路 演 中 心 ( 网址: http://roads ...
福光股份(688010) - 关于参加福建辖区上市公司2023年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的公告
2023-05-09 08:10
活动信息 -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将参加2023年福建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 [2] - 活动时间为2023年5月15日(周一)16:00-17:30 [2] - 活动将通过全景路演网站(https://rs.p5w.net)、微信公众号“全景财经”或全景路演APP进行 [2] 组织方 - 活动由福建证监局、福建省上市公司协会和深圳市全景网络有限公司联合举办 [2] 参与方式 - 投资者可通过登录全景路演网站、关注全景财经微信公众号或下载全景路演APP参与互动交流 [2] 公告声明 - 公司董事会保证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2]
福光股份(688010)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4-27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1.40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8%[4]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6.6%至1.4008亿元(2022年同期1.3143亿元)[16]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56百万元(-13.9%)至84.39百万元[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4.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0.65%[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93.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71.58%[4] - 净利润由盈转亏至-820.2万元(2022年同期盈利1399.5万元)[17] - 净利润由盈转亏,同比减少15.80百万元至-4.27百万元[26]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5元/股(2022年同期0.08元/股)[1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总成本同比上升17.6%至1.5568亿元(2022年同期1.3232亿元)[16] - 研发投入合计1630.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40%[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1.64%,同比增加2.05个百分点[5] - 研发费用大幅增长29.4%至1630.8万元(2022年同期1260.3万元)[16]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83百万元(34.4%)至11.04百万元[26]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64.4%至393.0万元(2022年同期239.0万元)[16] - 所得税费用为-434.6万元(2022年同期48.9万元)[17] 现金流量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23.4万元人民币[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323.4万元(2022年同期-4484.4万元)[1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改善,从-7276.69万元收窄至-6759.73万元[28]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至2.3755亿元(2022年同期-7384.3万元)[2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显著改善,从-5742.35万元转为正17587.36万元[2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显著改善,从-10554.97万元转为正9809.65万元[29]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增长159.4%至3.398亿元(期初1.366亿元)[2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增长117.9%,从8124.16万元增至17704.84万元[29]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9.8%,从125,396.52万元降至113,163.57万元[28]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大幅下降87.5%,从8795.97万元降至1096.46万元[28] -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大幅增长263.8%,从4810万元增至17499万元[28]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65.7%,从13700万元降至4700万元[29] - 投资支付的现金大幅下降99.9%,从10100万元降至11万元[29] - 支付的各项税费大幅增长2647.8%,从10.81万元增至297.02万元[28] 资产和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从2022年12月31日的1.38亿元增加至2023年3月31日的3.41亿元,增长146.2%[12] - 货币资金较年初增加97.89百万元(123.6%)至177.05百万元[21]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2年12月31日的4.24亿元减少至2023年3月31日的1.78亿元,下降57.9%[12]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175.17百万元(-49.6%)至178.33百万元[21] - 应收账款从2022年12月31日的3.37亿元减少至2023年3月31日的2.76亿元,下降18.1%[12] - 应收账款下降54.19百万元(-19.7%)至221.27百万元[21] - 存货从2022年12月31日的3.70亿元增加至2023年3月31日的4.13亿元,增长11.8%[12] - 短期借款保持稳定,2023年3月31日为4.57亿元,与2022年12月31日的4.57亿元基本持平[13] - 短期借款保持稳定为307.23百万元[22] - 应付账款从2022年12月31日的1.82亿元减少至2023年3月31日的1.35亿元,下降25.7%[13] - 合同负债从2022年12月31日的971.92万元增加至2023年3月31日的1487.53万元,增长53.0%[13] - 未分配利润从2022年12月31日的4.06亿元减少至2023年3月31日的3.98亿元,下降1.9%[14] - 流动资产总额微降13.71百万元至1,234.37百万元[22] - 长期股权投资减少1.45百万元至749.25百万元[22] - 负债总额减少17.35百万元至545.85百万元[23] - 总资产为27.60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1.75%[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7.85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0.37%[5]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为210.3万元人民币[6]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处置收益为396.8万元人民币[6] 股东信息 - 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股数为151.11万股,持股比例为0.98%[11] - 常州启隆企业管理合伙企业通过信用证券账户持有公司股票675.75万股[11]
福光股份(688010)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4-27 16:00
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收入为7.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6%[23]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7.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6%[39]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76%至7.81亿元[8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25.3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05%[23] -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25.3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05%[3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99.78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5.78%[23] -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为1.375亿元人民币[35] - 2022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253,182.51元[178] 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1.73%至6.06亿元[8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88%,同比增加0.1个百分点[24]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7.14%至6150万元[89]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7.14%至6150万元[108] - 固定资产折旧及长期资产摊销同比增加2965.06万元人民币[26] - 职工薪酬同比增加1097.99万元人民币[26] - 股份支付费用新增338.52万元人民币[26] - 固定资产折旧及长期资产摊销同比增加2965.06万元人民币[39] - 股份支付费用338.52万元人民币及职工薪酬同比增加1097.99万元人民币[39]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36.21%主要因汇兑收益[89] - 定制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同比增长204.73%至5330万元[98]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048.01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8.74%[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108.74%至6048万元[8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08.74%至6048万元[110] 毛利率变化 - 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3.81个百分点[90] - 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3.93个百分点至22.32%[92] - 非定制光学镜头毛利率下降6.5个百分点至16.01%[92] 业务线表现 - 定制产品收入同比大幅增长85.81%[92] - 定制产品收入同比增长85.86%[93] - 境内收入同比增长34.49%[93] - 境外销售收入同比下降4.30%[92] - 定制产品生产量同比增长448.72%至1.59万套[94] - 定制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452.86%至1.55万套[94] - 非定制光学镜头生产量同比下降40.90%至1127.70万套[94]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39.84%达3.11亿元[100][102] 资产和负债状况 - 公司资产总额28.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4.44%[39] - 货币资金减少至1.38亿元(占总资产4.92%),同比下降49.75%,主要因新增对外投资[115]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4.24亿元(占总资产15.08%),同比下降1.55%[115] - 应收账款增至3.37亿元(占总资产12.01%),同比上升34.90%,因客户付款延期及销售增加[115] - 长期股权投资增至2.27亿元(占总资产8.08%),同比大幅上升104.77%,主要因新增对外投资[115] - 短期借款增至4.57亿元(占总资产16.29%),同比上升12.01%[116] - 应交税费增至903万元(占总资产0.32%),同比大幅上升501.48%,因增值税进项税额减少[116]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增至1.24亿元(占总资产4.40%),同比上升72.12%,因长期借款增加[116] - 递延收益增至3152万元(占总资产1.12%),同比上升105.82%,因新增政府补助[116] - 境外资产规模为9.27万元,占总资产比例0.00%[117] - 受限资产总额为2897万元,含货币资金保证金及未解押固定资产[119]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730.84万元人民币[33]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产生专利成果:新申请专利123项,授权专利105项(发明专利39项)[43]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6150.32万元,较上年度的5250.41万元增长17.14%[62] - 研发投入总额为6150.32万元,较上年增长17.14%[62]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88%,较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62]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0%,无资本化研发投入[62] - 公司2022年新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36项,其中发明专利73项,软件著作权13项[60] - 公司2022年获得授权专利105项,其中发明专利39项,软件著作权13项[60] - 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95项,实用新型专利376项,软件著作权18项[60] - 公司拥有693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95项,软件著作权18项,较2021年12月31日新增专利92项,新增发明专利39项,新增软件著作权13项[51] 技术产品创新 - 公司研制的透射式望远镜头最大口径达700mm,最大相对孔径达1:0.8,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完成米级透射式望远镜设计修正[53] - 公司基于复杂变焦光学系统设计技术开发的变焦光学系统最大变焦倍数大于60倍,最长焦距达2000mm,最高像素达到1.5亿[55] - 公司多光谱共口径镜头最大口径提升至200mm,最长焦距达800mm,光谱范围涵盖可见光到中波红外,完成共口径双光谱连续变焦镜头研制[55] - 公司精密及超精密光学加工技术实现镜片形状误差达0.1um,表面粗糙度达1nm,模具制造技术面形精度最佳达PV<0.3um,粗糙度达Ra<3 nm[55] - 公司金属反射碗加工技术实现加工口径125mm,面形精度达PV<1.2um,反射碗口径覆盖φ100mm以非球面为主产品[55] - 公司玻璃压铸技术实现面型误差<0.2um,表面粗糙度<5nm,偏心<30″,突破高温玻璃复眼玻璃双面模压技术[55] - 公司棱镜加工技术实现90度角精度误差<3″,处于国内领先水平[55] - 公司在大变倍比变焦镜头、大口径透射镜头等方面拥有多项行业首创技术,具备全球竞争优势[51] - 公司以自主知识产权变焦镜头技术取代日本主导的一体机技术方案,推动国内安防监控领域日韩进口镜头国产替代过程[51] - 公司完成1.5亿像素超高清连续变焦镜头设计,大幅提升变焦镜头分辨率[58] - 公司研制共口径双光谱(可见光与短波红外)连续变焦镜头,突破双光谱只能应用于定焦镜头的限制[59] - 公司完成300万像素玻塑混合车载环视镜头研制,在清晰度、鬼像、杂光等关键指标有较大提升[59] - 公司完成800万像素车载前视镜头光学升级,实现大光圈、高照度和小型化优势性能[59] - 公司研制轻量化特种一体机变焦镜头,重量减轻20-30%,应用于无人机领域[59] - 公司完成20X、30x超长焦K级(130万像素)高清中波红外变焦镜头样机研制[59] - 公司镀膜技术全介质高反膜反射率<99%,漂移量<1nm,整炉均匀性<5nm[56] 研发项目与投入 - 精密及超精密光学加工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累计投入262.20万元[65] - 超精密超清智能视觉监控系统本期投入604.86万元,累计投入1164.52万元[65] - 超高清智能图像追踪安防镜头本期投入640.37万元,累计投入1802.67万元[65] - 潜望式镜头棱镜研制本期投入53.75万元,累计投入310.07万元[66] - Φ300mm-Φ1000mm镜片加工项目总投资2152.70万元,累计投入362.94万元[66] - 1/2.5"高清无热化车载环视镜头本期投入144.60万元,累计投入741.32万元[66] - 多光谱共光路光学系统研发项目预算3000万元,累计投入535.76万元,已完成设计并投产[17] - 精密光学玻璃模压工艺研究项目预算2000万元,累计投入448.47万元,月产能达5万片[19] - 黑光系列高精度高清摄像镜头研制项目预算1300万元,累计投入1339.5万元,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21] - 一米级光学天文望远镜研发项目预算600万元,累计投入16.77万元,处于前期研发阶段[18] - 非制冷长波红外小像元系列定焦镜头研制项目预算247万元,累计投入590万元,进入小批量试制阶段[15] - 中长波红外电动系列镜头研制项目预算254万元,累计投入472.68万元,进入量产阶段[16] - 玻塑混合镜头塑胶镀膜工艺研究项目预算285万元,累计投入307.09万元,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20] - 一种长焦车载镜头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预算1100万元,累计投入230.15万元,处于设备购置选型阶段[28] - 一种面部识别镜头的研发项目预算1270万元,累计投入463.77万元,处于可行性论证阶段[30] - 大靶面宽光谱高清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研制项目预算400万元,累计投入262.84万元,已完成光学设计[29] - 公司研发项目总预算为2.869亿元人民币,累计研发投入为6150.319万元人民币[72] - 超广角车载镜头研发项目预算110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164.698万元人民币[70] - 大靶面变焦安防监控镜头研发项目预算120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155.587万元人民币[70] - 高反射金属膜反光碗镀膜工艺研究项目预算29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184.355万元人民币[70] - 高分辨率中长波红外变焦镜头研发项目预算492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231.31万元人民币[71] - 短波红外变焦光学成像系统研制项目预算170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59.93万元人民币[71] - 超短焦微型投影关键技术研制项目预算153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65.837万元人民币[71] - 小型化非制冷型中长波双波段光学成像系统研发项目预算254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58.54万元人民币[71] - 数字公安一体化综合管理应用平台项目预算32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301.066万元人民币[72] - 光学塑胶镜片真空锁膜附着力机理与工艺研发项目预算42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99.957万元人民币[72] 研发团队构成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253人,较上期的256人减少3人[75] - 研发人员占比为12.41%,较上期的12.80%下降0.39个百分点[75]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33,269,235.62元,较上期的27,776,141.97元增长19.8%[75]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129,519.15元,较上期的135,062.85元下降4.1%[75] -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硕士研究生11人,本科132人,专科55人,高中及以下55人[75]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30岁以下135人,30-40岁80人,40-50岁32人,50-60岁6人[75] - 研发费用与薪酬差异系试制产品转入存货成本所致[76] - 公司研发团队获得多项省级科技奖项包括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和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150] - 公司研发人员获得福建省专利二等奖1项和福建省专利三等奖1项[150] - 公司研发人员获得福建省"五小"创新大赛一等奖3项和二等奖4项以及三等奖2项[150] - 公司研发人员获得福州市青年科技奖2人次和福州市十佳职工发明人2人次[150] - 公司研发人员获得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金奖2项和银奖2项[150] - 公司研发团队高级工程师占比高多人拥有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和机械工程等专业背景[150][151] - 公司研发人员年龄结构覆盖1970年代至1990年代出生人员梯队完整[150][151]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全部为中国国籍[150][151] - 公司新认定核心技术人员张清苏康哲凯林文斌聂建军李俊攀[160] - 公司副董事长唐秀娥暂未认定为核心技术人员[160] - 核心技术人员林春生因退休离任[159] 子公司和投资表现 - 福建福光天瞳光学有限公司净利润亏损2,035.48万元,同比下降359.77%[127][128] - 福建福光天瞳光学有限公司折旧摊销费用增加2,304.72万元[127] - 珠海福光道阳股权投资基金净利润亏损831.70万元,同比下降156.63%[127][128] - 珠海福光道阳股权投资基金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亏损691.40万元[128] - 福建省星云大数据应用服务有限公司净利润8,850.61万元,同比增加19,625.26万元[127][128] - 福建省星云大数据应用服务有限公司营业收入42,241.58万元[127] - 上海国仪福光智造私募投资基金报告期损益亏损720,113.46元[126] - 福州市鼓楼福锐星光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报告期损益盈利195,266.14元[126] - 福建福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净利润亏损23.00万元[126] - 福建青云智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净利润亏损209.53万元[127] 利润分配和股份回购 - 公司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11,288,744.99元,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38.59%[5] - 公司总股本为153,581,943股,扣减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股份1,511,050股及拟回购注销股份178,260股[5] - 公司拟以未分配利润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送红股0.5股,共送股7,594,632股[6] - 送股后公司总股本将增加至160,998,315股[6] - 公司2022年度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105,184股[5] - 累计支付回购资金总额为2,478,972.28元(不含交易费用)[5] - 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329,047,264.88元[178]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8元(含税)[178][184] - 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8,809,772.71元[179][184] - 现金分红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例为30.11%[179][184] - 以现金方式回购股份计入现金分红的金额2,478,972.28元[181][184] - 合计分红金额11,288,744.99元[181][184] - 合计分红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例为38.59%[181][184] - 拟每10股送红股0.5股[179][184] - 送股后总股本将增加至160,998,315股[179] 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 - 公司董事及高管股权激励计划授予股份总计580,600股[145]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24名激励对象114.98万股,授予价格10.00元/股[193] - 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授予61.23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授予53.75万股[193] - 10名董事及高管合计获授第一类限制性股票580,600股,授予价格10.00元/股[194] - 9名核心技术人员合计获授第二类限制性股票96,500股,授予价格10.00元/股[195] - 追光者1号持股计划受让价格10元/股,覆盖不超过81人,合计不超过12万股[194] - 董事及高管所持限制性股票期末市价为19.50元/股,较授予价上涨95%[194][195] - 核心技术人员所持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期末市价为19.50元/股[195]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78,096.96万元,未达到员工持股计划第一个解锁期业绩考核目标85,000万元[194] - 追光者1号持股计划第一个解锁期60,000股因未达业绩目标不得解锁[194] - 研发部门成员中参与核心发明专利占比达25%及以上的被纳入激励范围[161] - 公司于2022年3月24日向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162] - 2022年2月15日通过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及考核管理办法[162] 管理层与核心人员报酬 - 董事长兼总经理何文波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121.43万元[144] - 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肖维军年度税前报酬总额最高达220.74万元[145] - 核心技术人员年度报酬区间为24.74万元至47.61万元[145] - 独立董事年度报酬为0.26万元(新任)至5.74万元(离任)[144][145] - 股权激励涉及9名高管,其中董事会秘书黄健获授104,200股[145] - 离任独立董事胡继荣、任德坤、冯玲各获得报酬5.74万元[144] - 监事会主席李寅彦未在公司领取报酬[145] - 董事何凯伦在关联方获取报酬[144] - 报告期末全体
福光股份(688010)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0-28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本报告期2.12亿元,同比增长17.35%[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本报告期800.61万元,同比下降17.79%[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本报告期355.51万元,同比下降58.22%[6] - 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5.27亿元,同比增长9.06%[6] - 年初至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45.99万元,同比下降39.17%[6] - 年初至报告期末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3.31万元,同比下降97.67%[6] - 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为5.2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1%(2021年同期:4.828亿元人民币)[21][23] - 净利润同比下降31.5%至2179万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3182万元人民币)[24] - 营业收入为3.87亿元,同比下降14.0%(上年同期4.50亿元)[35] - 净利润为3072.41万元,同比增长58.3%(上年同期1940.53万元)[36] - 基本每股收益0.13元/股,同比下降38.1%[25] - 综合收益总额同比下降31.5%至2.18亿元[2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2.2%至3.96亿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3.529亿元人民币)[23]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9.8%至4206万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3831万元人民币)[23]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54.9%至487万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1078万元人民币)[23] - 研发投入本报告期1546.88万元,同比增长18.01%[7]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本报告期7.29%,同比增加0.04个百分点[7] - 研发费用为2668.38万元,同比下降8.8%(上年同期2926.44万元)[35] - 所得税费用为135.13万元,同比变化显著(上年同期为-129.30万元)[36]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年初至报告期末-2120.74万元[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扩大至2120.74万元,同比增加63.8%[28]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3352.17万元,较上年同期1.91亿元流出有所收窄[28]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1603.88万元,同比由正转负(上年净流入1.94亿元)[2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286.26万元,同比改善(上年同期为-1304.51万元)[38]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3.77亿元,较上期3.62亿元增长4.1%[39]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84亿元,较上期3.62亿元增长6.1%[39] -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为4.95亿元,较上期2.26亿元大幅增长118.6%[39] -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为2470万元,较上期2382万元增长3.7%[39]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5.28亿元,较上期3.15亿元增长67.7%[3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4亿元,较上期正4728万元转为净流出[39] -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212万元,较上期16万元增长1191.5%[3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6983万元,较上期-1079万元净流出扩大547.2%[39]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17亿元,较期初1.87亿元下降37.4%[39]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2.06亿元,较期初减少24.9%[29] - 货币资金科目未直接披露,但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包含1.68亿元投资收回[38] 资产和负债变动 - 货币资金为207,262,508.24元,较年初减少24.75%[17]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252,008,425.88元,较年初减少41.45%[17] - 应收账款为313,475,187.94元,较年初增加25.32%[17] - 存货为378,784,693.53元,较年初增加14.77%[17] - 短期借款同比下降12.5%至3.573亿元人民币(期初:4.084亿元人民币)[18] - 长期股权投资同比增长97.9%至2.193亿元人民币(期初:1.109亿元人民币)[18] - 固定资产同比增长4.4%至8.566亿元人民币(期初:8.202亿元人民币)[18] - 合同负债同比下降33.1%至681万元人民币(期初:1019万元人民币)[18]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同比增长0.5%至17.832亿元人民币(期初:17.743亿元人民币)[19] - 应收账款增长21.8%至2.42亿元[30]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下降48.1%至1.82亿元[30] - 长期股权投资增长17.4%至7.44亿元[30] - 预付款项激增564.8%至5513.59万元[30] - 公司总资产为22.58亿元人民币,较年初的23.04亿元下降2.0%[31][32] - 短期借款为2.07亿元,较年初的3.10亿元下降33.2%[31] - 在建工程为1584.58万元,较年初的1421.20万元增长11.5%[31] - 合同负债为437.10万元,较年初的892.66万元下降51.0%[31] 非经常性损益及政府补助 - 政府补助年初至报告期末1951.42万元[9] 股东持股信息 - 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34,000,000股,占比22.14%[14] - 常州启隆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持股7,679,032股,占比5.00%[14][15] - 福州市马尾区聚诚投资管理中心持股4,223,952股,占比2.75%[14] - 福州市马尾区众盛投资管理中心持股4,139,769股,占比2.70%[14] - 福州市华侨远致富海并购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持股2,049,684股,占比1.33%[14] - 福州市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639,713股,占比1.07%[14]
福光股份(688010) - 2022 Q2 - 季度财报
2022-08-23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13] - 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2亿元[13] - 公司营业收入为3.144亿元,同比增长4.09%[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45.38万元,同比下降48.53%[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92.20万元,同比下降115.67%[19]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1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9%[59]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1145.38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8.53%[59] - 营业收入为3.144亿元,同比增长4.09%[70] - 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4.1%至3.144亿元(2021年同期:3.02亿元)[20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为2.307亿元,同比增长5.56%[70] - 销售费用为445万元,同比下降30.73%[70] - 管理费用为4251万元,同比增长35.87%[70] - 研发费用为2659万元,同比增长5.52%[70] - 营业成本同比上升5.6%至2.307亿元(2021年同期:2.186亿元)[200] - 研发费用增长5.5%至2659.31万元(2021年同期:2520.24万元)[200] - 管理费用大幅增长35.9%至4250.68万元(2021年同期:3128.53万元)[200]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0.7%至444.96万元(2021年同期:642.36万元)[200] - 财务费用减少20.5%至537.22万元(2021年同期:675.47万元)[200] - 税金及附加下降21.6%至236.32万元(2021年同期:301.48万元)[200] - 营业总成本增长7.1%至3.12亿元(2021年同期:2.913亿元)[200] 研发投入与活动 - 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5%[1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46%,同比增加0.12个百分点[20] - 研发投入总额为26,593,079.82元,同比增长5.52%[4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46%,较上年同期增加0.12个百分点[44] - 研发人员数量261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12.91%[56]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1519.58万元人民币,平均薪酬5.79万元人民币[56] - 研发人员学历构成:硕士10人(3.83%),本科135人(51.72%),本科以下116人(44.44%)[56]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30岁以下145人(55.56%),30-40岁79人(30.27%),40-50岁32人(12.26%)[56] 产品收入结构 - 公司定制产品收入占比为45.2%[13] - 公司非定制产品收入占比为54.8%[13] 产品毛利率 - 公司光学镜头产品毛利率为32.6%[13] 现金流量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3亿元[1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05.83万元[19]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1.63万元,同比下降99.13%[70]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8629万元,同比下降161.10%[70] 每股收益 - 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12元[13]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756元/股,同比下降48.04%[20] 利息与折旧摊销 - 利息费用为991.90万元,同比增长60.11%[25] - 折旧及摊销费用为4755.20万元,同比增长59.21%[25] -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7062.10万元,同比增长24.12%[25] 政府补助与其他收益 - 政府补助为1418.53万元[22] - 其他收益为1426万元,占利润总额108.43%[73] 专利与技术成果 - 公司拥有63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74项[35] - 报告期内新增专利33项其中新增发明专利18项新增实用新型专利15项[3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获得16项专利授权,主要集中于小型化定变焦非球面镜头技术[41] - 公司新申请专利60项,获得授权专利33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43] - 累计专利申请数达1,191个,累计获得专利数642个[43] - 完成1.5亿像素超高清连续变焦镜头的设计[43] - 研制轻量化特种一体机变焦镜头,重量减轻20-30%[43] - 完成300万像素玻塑混合环视镜头的研制[43] - 完成800万像素前视镜头的光学升级[43] - 公司透射式天文观测镜头最大口径达700mm,最大相对孔径达1:0.8,承担国家一米级望远镜研发[40] - 复杂变焦光学系统最大变焦倍数大于60倍,最长焦距达2000mm,技术领先国内同行[40] - 多光谱共口径镜头最大口径200mm,最长焦距800mm,光谱涵盖可见光到中波红外[40] - 精密光学加工技术实现形状误差0.1微米,表面粗糙度1纳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40] 研发项目投入与进展 - 超精密超清智能视觉化监控系统研发累计投入10,265,836.37元[48] - 超高清智能图像追踪识别系统研发累计投入15,815,809.25元[48] - 制冷型中波红外变焦光学系统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50万元,累计投入359.09万元,超出预算139.39%,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49] - 多组元高清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37万元,累计投入365.14万元,超出预算166.53%,处于小批量试制阶段[49] - 潜望式镜头棱镜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50万元,累计投入310.07万元,超出预算106.71%,已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49] - Φ300mm~Φ1000mm镜片加工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2,152.7万元,累计投入362.94万元,完成预算的16.86%,已进入量产阶段[49] - 1/2.5英寸高清无热化车载环视镜头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484万元,累计投入741.32万元,超出预算53.17%,已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49] - 低成本零温漂广角监控镜头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64万元,累计投入228.77万元,超出预算39.49%,已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49] - 降低镜头鬼影镀膜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450万元,累计投入872.84万元,超出预算93.96%,已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50] - 非制冷长波红外小像元系列定焦镜头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247万元,累计投入482.13万元,超出预算95.19%,处于小批量试产阶段[50] - 中长波红外电动系列镜头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254万元,累计投入472.68万元,超出预算86.09%,处于产业化推广阶段[50] - 多光谱共光路光学系统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3,000万元,累计投入511.44万元,完成预算的17.05%,处于试验样机生产阶段[50] - 精密光学玻璃模压工艺项目累计投入3.14百万元,占预计总投资2千万元的15.7%,已进入量产阶段,月产能达5万片[51] - 玻塑混合镜头塑胶镀膜工艺项目累计投入3.07百万元,占预计总投资2.85百万元的107.6%,已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51] - 黑光系列高精度高清摄像镜头项目累计投入13.39百万元,占预计总投资13百万元的103%,已完成研发进入产业化阶段[51] - 一米级光学天文望远镜项目本期投入16.77万元,累计投入16.77万元,占预计总投资6百万元的2.8%,处于前期研发阶段[51] - 全透射式大视场望远镜系统研制项目本期投入1.43万元,累计投入1.43万元,占预计总投资5百万元的0.3%[52] - 广角低杂散光运载光学系统项目累计投入18.83万元,占预计总投资6.8百万元的2.8%,已完成样品试制[52] - 超大过载引导头研制项目累计投入16.89万元,占预计总投资50万元的33.8%[52] - 固定焦距光学系统项目累计投入49.23万元,占预计总投资3百万元的16.4%,处于前期研发阶段[52] - 长焦车载镜头项目本期投入98.27万元,累计投入98.27万元,占预计总投资1.1千万元的8.9%[52] - 大靶面宽光谱高清连续变焦镜头项目累计投入16.22万元,占预计总投资4百万元的4.1%,处于前期研发阶段[52] - 面部识别镜头研发项目总投资127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11.79万元人民币[53] - 超广角车载镜头研发项目总投资110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64.48万元人民币[53] - 大靶面变焦安防监控镜头研发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58.95万元人民币[53] - 投影TIR棱镜研发项目总投资218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39.54万元人民币[53] 行业趋势与市场需求 - 2021年全球共实施146次航天发射任务为1957年以来最高发射次数发射航天器总数量1846个创历史新高[32] - 2021年中国共执行55次航天发射任务发射次数居世界首位[32] - 2018年人工智能创造商业价值预计为1.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0%[34] - 2022年人工智能商业价值预计将达到3.9万亿美元[34] - 2022年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总体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37] - 2022年超高清视频用户数目标达到2亿[37] - 安防监控领域向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超高清摄像头规模应用[33][37] - 车载摄像头需求从后视向侧视环视前视内视等多方位拓展[33] - 安防镜头市场竞争加剧,高性价比产品销售规模扩大,市场进一步集中[38] - 变焦镜头销量占比2019年20.1%、2020年18.8%、2021年19.0%,预计2025年升至25.1%[38] - 4K及以上镜头销量占比2019年12.9%、2020年13.1%、2021年10.2%,预计2025年升至16%[38] - 720P-960P及以下镜头销量占比2019年7.3%、2020年7.7%、2021年8.2%,预计2025年降至4%[38] - 电子消费产品需求增加光学镜头中玻璃光学元件数量,市场需求持续增长[38] 投资活动 - 公司投资设立福州行合光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持股100%,已支付出资款10万元[81] - 公司投资10,000万元设立上海国仪福光智造私募基金,占合伙出资比例81.96721%[81] - 公司投资1,000万元设立福锐星光创业投资基金,占合伙出资比例10%,已支付出资款100万元[82] -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总额10,100万元,较上年同期172万元增加9,928万元[82] - 公司出资1,000万元参与设立福锐星光创业投资基金,占总认缴出资额10,000万元的10%[146]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支付福锐星光出资款100万元[147] - 公司持有苏州至臻权益投资期初净额1,219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330.55万元[83] - 公司持有湖北三赢兴权益投资期初净额7,135万元,本期无变动[83] - 公司持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25,119.34万元,系结构性存款[84] - 长期股权投资为2.091亿元,同比增长88.64%[76] - 长期股权投资期末余额为2.0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9826.47万元人民币(88.6%)[191] -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从6.34亿元增至7.32亿元,增长15.5%[197] 子公司表现 - 控股子公司福光天瞳主营业务收入20,072.65万元,主营业务利润2,256.39万元[86] - 控股子公司青云智联主营业务收入2,723.32万元,主营业务利润813.58万元[86] 资产与负债变动 - 货币资金为1.57亿元,同比下降42.98%[76]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5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1.18亿元人民币(42.9%)[191]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2.5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1.79亿元人民币(41.6%)[191]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2.6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1887.12万元人民币(7.5%)[191] - 存货期末余额为3.72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4200.6万元人民币(12.7%)[191] - 固定资产期末余额为8.5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3034.3万元人民币(3.7%)[191] - 在建工程期末余额为6966.77万元人民币,较期初增加939.54万元人民币(15.6%)[191] - 公司总资产为18.9亿元[13]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8.3%[13] - 公司总资产从期初269.01亿元下降至期末256.04亿元,减少4.8%[192][193] - 货币资金从1.87亿元大幅减少至6002万元,降幅达67.9%[196]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3.50亿元减少至1.71亿元,降幅51.3%[196] - 短期借款从4.08亿元下降至2.27亿元,减少44.4%[192]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从7186万元增至1.67亿元,增幅132.6%[192] - 长期借款从1.57亿元减少至1.18亿元,降幅24.9%[192] - 未分配利润从3.96亿元增至4.07亿元,增长2.9%[193] - 应收账款从1.99亿元增至2.05亿元,增长3.3%[196] - 存货从9670万元增至1.12亿元,增长16.3%[196] 募集资金使用 - 全光谱精密镜头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2.2亿元,进度57.92%[156] - 光学感知AI器件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累计投入5537.6万元,进度52.43%,已实现收入1.44亿元[156] - 精密及超精密加工实验中心建设项目累计投入1.14亿元,进度68.9%[156] - 棱镜冷加工产业化建设项目累计投入620.1万元,进度98.92%,已实现收入70.07万元[157] - 公司募集资金总额9.18亿元,累计投入3.96亿元,总体进度44.39%[156] - AI光学感知器件项目结余募集资金5326.28万元,主要源于成本控制及现金管理收益[158] - 精密及超精密光学加工实验中心建设项目结余募集资金5778.75万元[159] - 棱镜冷加工产业化建设项目结余募集资金2638.16万元[160] - 公司使用不超过30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162] - 公司使用不超过58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16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余额为25000万元[163] 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 - 股权激励计划授予价格10元/股,覆盖80人,总权益不超过114.98万股,占总股本0.75%[61] - 员工持股计划受让价格10元/股,覆盖不超过81人,合计不超过12万股[61] - 公司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80名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总计115万股[95] - 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每股114.98元[95] - 授予限制性股票中第一类限制性股票61.23万股[95] - 授予限制性股票中第二类限制性股票53.75万股[95] - 公司通过股权激励向董事及高管授予总计58.06万股限制性股票[180][181] - 核心技术人员通过股权激励获得总计6.34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182] - 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第一类限制性股票594,200股[167] 股东与股权结构 - 有限售条件股份增加594,200股至57,594,200股[166]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减少594,200股至95,987,743股[166] - 股份总数保持不变为153,581,943股[166]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0,060户[170] - 中融(福建)投资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持股42,162,784股,占比27.45%[173] - 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第二大股东,持股34,000,000股,占比22.14%[173] - 常州启隆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7,679,032股,占比5.00%[173][175] - 福州市马尾区聚诚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4,273,800股,占比2.78%[173] - 福州市马尾区众盛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4,204,400股,占比2.74%[173] - 福州市华侨远致富海并购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2,
福光股份(688010)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6-09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6.7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82%[23]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67,464.03万元,同比增长14.82%[3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0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72%[2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503.88万元,同比下降11.72%[37]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5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3.99%[23] -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13,797.73万元,同比增长35.82%[37] - 第四季度扣非净利润为-963万元人民币[2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53%,同比下降0.32个百分点[2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958元/股,同比下降10.96%[2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为4.976亿元,同比增长14.95%[90][92] - 财务费用为1764万元,同比增长137.90%,主要因利息支出增加1276.52万元[90][91] - 管理费用为7172万元,同比增长32.96%,主要因折旧及摊销增加886.79万元[90][91] - 管理费用同比上升32.96%至71,721,243.40元,财务费用同比上升137.9%至17,642,427.11元[107] - 折旧及摊销费用增加2,736.52万元[37] - 财务费用因银行借款增加1,022.66万元[37] - 直接材料成本3.358亿元,占总成本68.25%,同比增长19.60%[98] - 定制产品成本同比下降16.98%至32,914,065.33元,其中直接材料成本下降25.68%至17,490,924.76元[99] - 非定制光学镜头成本同比上升27.25%至412,192,519.03元,其中直接材料成本上升40.39%至286,504,825.23元[99] - 光学元件及其他成本同比下降29.90%至46,898,065.54元,其中直接材料成本下降40.17%至31,814,988.31元[9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产品分为定制产品(用于空间观测、航天工程等)和非定制产品[12] - 非定制光学镜头收入5.319亿元,同比增长27.88%[94] - 境外销售收入增长9759.62万元,境外收入同比增长45.30%[91][94][95] - 非定制光学镜头产量190.823万套,同比增长45.89%[96] - 光学元件及其他库存量269.94万套,同比增长323.36%[96] - 定制产品采用订单驱动采购模式,非定制产品根据销售预测数据制定采购计划[44] - 定制产品生产采用以销定产模式,分为新品项目和批产项目两类[44] - 非定制产品生产实施镜片生产月计划和镜头组装周计划[45] - 销售模式为直销,定制产品通过直接洽谈或竞标获取订单,非定制产品按周交货[45] 各地区表现 - 境外销售收入增长9759.62万元,境外收入同比增长45.30%[91][94][9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已披露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4] - 公司面临光学镜头行业技术密集型特点带来的研发失败风险[80] - 公司核心技术依赖技术人员,存在流失导致技术失密风险[81] - 非定制光学镜头面临毛利率继续下滑风险[84] - 公司出口销售采用美元结算,汇率波动影响盈利水平[87] - 公司固定资产原值2021年为104,890.15万元,预计2022年新增28,503.85万元至133,394.01万元[85] - 2021年折旧额为6,023.40万元,预计2022年增至8,449.25万元(增加2,425.85万元)[85] - 预计2023年折旧额增至9,686.33万元(较2021年增加3,662.93万元)[86] - 预计2024年折旧额增至9,727.90万元(较2021年增加3,704.50万元)[86] 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78%,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24] - 研发投入为5,250.41万元,占营业收入7.78%[37] - 研发投入总额为5250.41万元,同比增长9.21%[65]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78%,较上年减少0.4个百分点[65] - 公司拥有60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56项,实用新型专利323项,外观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5项[41] - 公司拥有专利总数601项,其中发明专利256项,实用新型专利323项,外观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5项[197] - 公司拥有60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56项,较2020年新增专利55项,新增发明专利24项,同时取得软件著作权5项[50] - 报告期内新申请专利98项,获得授权专利60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61][63] - 累计专利申请数达1128项,累计专利授权数达606项[63] - 公司全球首创大口径透射式天文观测镜头技术填补我国天文观测和空间目标精确定位系统空白[50] - 公司完成一亿像素超高清连续变焦镜头的设计[59] - 研制出轻量化特种一体机变焦镜头(22x/30x/36x),重量减轻20-30%[59] - 完成最长焦距达1100mm的红外变焦镜头的研制[59] - 大口径非球面镜片加工口径达150mm(透射式凸非球面)和170mm(红外材料)[61] - 玻璃压铸技术实现面型误差<0.2um,表面粗糙度<5nm,偏心<30″[61] - 棱镜加工实现90度角度公差<5″,面精度达1/20λ[61] - 棱镜加工镀膜技术实现90度角度公差<5″,其他角度公差+/-30″~+/-3′,平行度<30″,面精度1/20λ[40] - 非球面压铸玻璃模压技术实现面型误差<0.2μm,表面粗糙度<5nm,偏心<30″[40] - 透射式凸非球面镜片加工口径达到150mm,红外材料非球面镜片加工口径达到170mm[40] - 公司透射式望远镜头最大口径达700mm,最大相对孔径达1:0.8,远超同行业普遍不超过250mm和1:1.2的水平[55] - 公司变焦光学系统最大变焦倍数大于60倍,最长焦距达2000mm,用于国内边海防项目,国内同行业企业变焦倍数普遍在33倍,焦距300mm以下[55] - 公司多光谱共口径镜头最大口径可提升至200mm,最长焦距达800mm,光谱范围涵盖可见光到中波红外,国内同行业企业口径小于60mm,焦距小于300mm[56] - 公司光学元件加工技术镜片形状误差可达1nm,表面粗糙度可达0.1um,处于国内先进水平[56] - 公司模具制造技术镜片面形精度最佳达到PV<0.3um,粗糙度达到Ra<3 nm,处于国内领先水平[56] - 公司金属反射碗加工技术实现加工口径125mm,面形精度达到PV<1.2um,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56] - 公司玻璃压铸技术实现面型误差<0.2um,表面粗糙度<5nm,偏心<30″,处于国内领先水平[56] - 公司棱镜加工技术实现90度角度公差<5″,面精度1/20λ,处于国内领先水平[56] - 公司镀膜技术全介质高反膜<99%,漂移量<1nm,整炉均匀性<5nm,处于国内领先水平[56] - 公司2021年新增17项专利,涵盖小型化定变焦非球面镜头的设计及自动化生产技术、复杂变焦光学系统设计技术和多光谱共口径镜头的研制生产技术等核心领域[57] - 公司产品覆盖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到中长波红外热成像波段[78] 投资项目和资金使用 - AI智能控制一体式星光级摄像镜头研制项目累计投入646.33万元,占预计总投资550万元的117.5%[67] - 军民两用无人机直升机系统研制项目累计投入30.57万元,占预计总投资1000万元的3.1%[67] - 精密及超精密光学加工实险中心建设项目累计投入262.2万元,占预计总投资3000万元的8.7%[67] - 大视场天基平台望远镜研制项目累计投入544.59万元,占预计总投资280万元的194.5%[67] - 智能视觉化监控系统研制项目本期投入435.16万元,累计投入559.66万元,占预计总投资144万元的388.7%[68] - 图像追踪识别安防监控镜头研制项目本期投入1042.25万元,累计投入1162.3万元,占预计总投资180万元的645.7%[68] - Φ300~Φ1000㎜镜片加工研制项目累计投入362.94万元,占预计总投资2152.7万元的16.9%[68] - 1/2.5"高清无热化车载环视镜头研制项目累计投入596.73万元,占预计总投资484万元的123.3%[69] - 高精度塑胶光学镜片应用分析研究项目累计投入379.39万元,占预计总投资300万元的126.5%[69] - 降低镜头鬼影镀膜研究项目累计投入771.56万元,占预计总投资450万元的171.5%[69] - 超星光系列塑胶摄像镜头项目累计投入26,023,005.38元,超出预计总投资规模26,000,000元[71] - 多光谱共光路光学系统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30,000,000元,本期投入2,447,460.94元[70] - 玻璃模压工艺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20,000,000元,累计投入1,961,723.74元[71] - 黑光系列高清摄像镜头项目累计投入13,394,953.44元,超出预计总投资13,000,000元[71] - 非制冷长波红外小像元系列定焦镜头项目投入2,832,329.04元,超出预计总投资2,470,000元[70] - 中长波红外电动系列镜头项目预计总投资2,540,000元,累计投入2,447,460.93元[70] - 玻塑混合镜头塑胶镀膜工艺项目预计总投资2,850,000元,累计投入1,926,526.34元[71] - 公司累计回购股份数量为2,120,066股,累计支付资金总额为5,750.30万元[42] - 公司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212.01万股[168] - 部分募投项目延期及结项,节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51] - 公司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151] 资产和负债变化 - 总资产为2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16%[23] - 货币资金增长82.19%至2.7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0.24%[111]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下降27.48%至4.3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6.00%[111] - 存货增长68.67%至3.3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2.27%[111] - 固定资产增长57.82%至8.2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0.49%[111] - 长期股权投资激增2640.12%至1.1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4.12%[111] - 短期借款增长51.12%至4.0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5.18%[112] - 长期借款激增572.22%至1.5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5.83%[112] 子公司和投资表现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包括福建福光天瞳光学有限公司和福建福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12] - 公司投资设立福建青云智联,认缴出资1,530万元持股51%,实缴出资510万元[100] - 公司以自有资金510万元投资设立福建青云智联持股51%[116] - 公司认购北京小屯派科技5000万元新增注册资本持股25%[116] - 公司持有湖北三赢兴权益投资56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535万元[118] - 福建福光光电净利润为-391.8万元,营业收入为1846.42万元[120] - 福建福光天瞳总资产为10.99亿元,营业收入为4.97亿元,净利润为783.57万元[120] - 珠海福光道阳股权投资基金总资产为7199.98万元,净利润为1468.67万元,持股比例为99.72%[120] - 福建青云智联信息科技总资产为1116.44万元,营业收入为217.76万元,净利润为-42.31万元,持股比例为51%[120] - 福建福光数智信息科技总资产为488万元,净利润为-13.24万元,持股比例为70%[120] - 福建省星云大数据应用服务总资产为10.28亿元,营业收入为3.78亿元,净利润为-10774.65万元,持股比例为8%[120] - 福光天瞳主营业务收入为49069.88万元,主营业务利润为6681.75万元[121] - 珠海福光道阳股权投资基金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535万元[121] - 福建省星云大数据应用服务信用减值较去年增加9062.68万元[121] - 福建省星云大数据应用服务主营业务收入为36953.23万元,主营业务利润为6502.58万元[121]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9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5.10%[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897万元,同比下降65.10%[9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65.10%至28,973,350.51元[108] 非经常性损益和公允价值变动 - 政府补助为1616万元人民币[28]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427,868.63元[32]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9,440,000.00元[32][29]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27,510,477.94元[30] - 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1,175.59万元[37] - 其他收益占利润总额比例32.23%,达16,208,292.01元,主要来自政府补助[108]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利润总额比例41.49%,达20,867,868.63元,主要来自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8] 股东回报和利润分配 - 公司2021年度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13,624,125.93元,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25%[6] - 公司2021年度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90元(含税)[6] - 2021年度拟分红方案:每10股派现0.9元,预计派现总额1362.41万元[166][167] - 2021年归母净利润4503.88万元,可供分配利润2.95亿元[165] - 现金分红占净利润比例30.25%[167] - 股份回购金额5750.3万元,视同现金分红使总分红比例达157.92%[168] - 公司总股本为153,581,943股,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总数为2,202,766股[6] - 2020年度分红方案:每10股派现1.01元,总股本1.54亿股[165] - 公司2020年度利润分配预案获2021年5月19日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133] - 董事会审议通过2020年度利润分配预案[151]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 -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6] - 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173] - 公司对子公司形成良好内部控制体系和长效监督机制[172]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的状态为"否"[4] -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融(福建)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何文波[12] - 公司续聘华兴会计师事务所为2021年度审计机构[133] - 公司续聘华兴会计师事务所为2021年度审计机构[151] - 审计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7次会议,审议包括年度报告、审计费用、内部控制及会计政策变更等关键议案[155][156] - 提名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主要审议董事会换届选举及高级管理人员提名事项[157]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审议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议案[158] - 2021年董事会共召开10次会议,其中通讯方式召开8次,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2次[153] - 董事会审议通过2021年第一季度、半年度及第三季度报告[151][156] - 公司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第三届董事会于2021年10月25日成立[151] - 公司2021年通过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议案获股东大会授权[133] - 报告期内召开股东大会4次,机构投资者参与投票4次,参与率100%[198] 人员结构和薪酬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256人,占公司总人数的12.80%[76]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256名[77]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27,776,141.97元,平均薪酬为135,062.85元[76] - 研发人员中本科学历119人,占比最高;30岁以下人员141人,占研发团队55.08%[76] - 公司2021年员工总数2000人,其中母公司员工505人,主要子公司员工
福光股份(688010) - 2021 Q4 - 年度财报
2022-04-29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6.746亿元,同比增长14.82%[23] - 营业收入67,464.03万元同比增长14.82%[3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03.88万元,同比下降11.72%[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52.83万元,同比下降53.99%[23] - 营业利润5,053.82万元同比下降14.41%[37]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503.88万元同比下降11.72%[37]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962.91万元[26] - 营业收入为674,640,293.22元,同比增长14.82%[88] -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13,797.73万元同比增长35.82%[3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为497,624,609.89元,同比增长14.95%[88] - 研发费用为52,504,092.82元,同比增长9.21%[88] - 管理费用为71,721,243.40元,同比增长32.96%[88] - 财务费用为17,642,427.11元,同比增长137.90%[88] - 折旧及摊销费用增加2,736.52万元[37] - 财务费用增加1,022.66万元[37]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2.96%至7172.12万元,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37.9%至1764.24万元[104] - 直接材料成本33581万元,占总成本68.25%,同比增长19.60%[96] - 非定制光学镜头直接材料成本28650万元,同比增长40.39%[96] 分红和回购 -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90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3,624,125.93元[5] - 拟派发现金红利占2021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25%[5] - 公司累计回购股份数量为2,120,066股,累计支付资金总额为5,750.30万元[42] - 2021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90元,合计派发现金1362.41万元[166] - 现金分红金额占2021年净利润比例为30.25%[166] - 公司回购股份212.01万股,支付总额5750.30万元[167] - 含股份回购的现金分红比例达157.92%[167] 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97.34万元,同比下降65.10%[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973,350.51元,同比下降65.10%[8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65.1%至2897.34万元[105] 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为26.90亿元,同比增长15.16%[23] - 货币资金同比增长82.19%至27536.34万元,占总资产比例10.24%[110] - 存货同比增长68.67%至33006.03万元,占总资产比例12.27%[110] - 长期股权投资同比增长2640.12%至11086.65万元,主要因新增对外投资[110] - 短期借款同比增长51.12%至40835.29万元,占总资产比例15.18%[111] - 受限资产期末账面价值合计261,554,046.60元,其中货币资金受限1,657,808.30元(含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1,654,808.30元及ETC保证金3,000.00元),固定资产受限24,497,596.36元[113] - 应收款项融资余额7,699,700.00元,系银行承兑汇票[117] 业务线表现 - 仪器仪表制造业营业收入66714万元,同比增长14.21%[92] - 非定制光学镜头收入53192万元,同比增长27.88%,毛利率22.51%[92] - 境外收入31163万元,同比增长45.30%,毛利率42.11%[92] - 非定制光学镜头生产量1908.23万套,同比增长45.89%[93] - 非定制光学镜头库存量413.14万套,同比增长108.95%[93] - 光学元件及其他生产量1094.69万套,同比增长67.83%[93] - 境外销售收入较上年度增长97,596,200元[88] 研发投入和技术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78%,同比减少0.4个百分点[24] - 研发投入5,250.41万元占营业收入7.78%[37] - 研发投入总额为5250.41万元,同比增长9.21%[6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78%,较上年减少0.4个百分点[66] - 公司新申请专利98项,获得授权专利55项(含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62] - 发明专利累计申请611项,累计获得256项授权[63] - 实用新型专利累计申请490项,累计获得323项授权[64] - 公司共拥有60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56项(约42.6%)、实用新型专利323项(约53.7%)、外观专利22项(约3.7%)[41] - 公司拥有60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56项,较2020年新增专利55项,新增发明专利24项,同时取得软件著作权5项[50] - 公司共拥有601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56项[196] - 实用新型专利323项,外观专利22项[196] - 取得软件著作权5项[196] 在研项目 - 在研项目"智能视觉化监控系统研制"本期投入435.16万元,累计投入559.66万元[69] - 在研项目"超高清单图像追踪识别安防监控镜头研制"本期投入1042.25万元,累计投入1162.30万元[69] - 高清无热化车载环视镜头项目预计总投资484万元,本期投入416.86万元,累计投入596.73万元,处于量产及持续改进阶段[70] - 低成本零温漂广角监控镜头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64万元,本期投入148.72万元,累计投入220.51万元,处于试生产阶段[70] - 高精度塑胶光学镜片应用分析项目预计总投资300万元,本期投入141.43万元,累计投入379.39万元,处于产业化推广阶段[70] - 降低镜头鬼影镀膜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450万元,本期投入311.27万元,累计投入771.56万元,处于产业化推广阶段[70] - 非制冷长波红外小像元定焦镜头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247万元,本期投入283.23万元,累计投入283.23万元,处于试生产阶段[71] - 中长波红外电动系列镜头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254万元,本期投入244.75万元,累计投入244.75万元,处于试生产阶段[71] - 多光谱共光路光学系统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3000万元,本期投入244.75万元,累计投入244.75万元,处于工艺验证阶段[71] - 一米级光学天文望远镜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600万元,本期及累计投入均为0元,处于前期研发阶段[71] - 精密光学玻璃模压工艺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200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196.17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196.17万元人民币[72] - 玻塑混合镜头塑胶镀膜工艺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285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192.65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192.65万元人民币[72] - 超星光系列塑胶摄像镜头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260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46.55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2602.30万元人民币[72] - 大靶面小型化高清变焦系统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40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2.29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294.74万元人民币[72] - 黑光系列高精度高清摄像镜头研制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130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8.22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1339.50万元人民币[72] - 研发项目合计预计总投资规模2.00亿元人民币,本期投入5250.41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1.22亿元人民币[73] 技术能力 - 棱镜加工实现90度角度公差<5″,其他角度公差+/-30″~+/-3′,平行度<30″,面精度1/20λ[40] - 非球面压铸玻璃模压技术实现面型误差<0.2um,表面粗糙度<5nm,偏心<30″[40] - 透射式凸非球面镜片加工口径达150mm,红外材料非球面镜片加工口径达170mm[40] - 公司在大变倍比变焦镜头、大口径透射镜头方面拥有多项行业首创技术[50] - 公司透射式望远镜头最大口径达700mm,最大相对孔径达1:0.8,承担一米级望远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5] - 公司变焦光学系统最大变焦倍数大于60倍,最长焦距达2000mm,完成10K超高清连续变焦镜头设计[56] - 公司多光谱共口径镜头最大口径200mm,最长焦距800mm,光谱范围涵盖可见光到中波红外[56] - 公司小型化定变焦非球面镜头采用自动化生产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56] - 公司光学元件加工技术表面粗糙度达0.1um至1nm,处于国内先进水平[56] - 公司模具制造镜片面形精度最佳达PV<0.3um,粗糙度达Ra<3nm,处于国内领先水平[56] - 公司金属反射碗加工口径125mm,面形精度PV<1.2um,处于国内领先水平[56] - 公司玻璃压铸技术面型误差<0.2um,表面粗糙度<5nm,偏心<30″,处于国内领先水平[56] - 公司棱镜加工技术实现90度角度公差<5″,平行度<30″,面精度1/20λ,处于国内领先水平[56] - 公司镀膜技术全介质高反膜<99%,漂移量<1nm,整炉均匀性<5nm[56] - 公司完成一亿像素超高清连续变焦镜头设计,大幅提升变焦镜头分辨率[60] - 公司研制轻量化特种一体机变焦镜头(22x、30x、36x),重量减轻20-30%,应用于无人机领域[60] - 公司完成最长焦距达1100mm的红外变焦镜头研制[60] - 公司完成大口径双光谱(可见光与短波红外)连续变焦镜头设计,突破双光谱原仅应用于定焦镜头的限制[60] - 公司完成玻璃非球面和塑料非球面混合架构镜头研制,匹配大靶面(1/1.2英寸)感光芯片,保持小型化和轻量化[60] - 公司完成F1.0光圈小倍数玻塑混合一体机镜头研制,实现F1.0恒定光圈(夜间全彩成像)并保持小型化和轻量化[60] - 公司完成玻璃非球面和塑料非球面混合架构环视镜头研制,实现200万像素全高清分辨率,F1.6大光圈,低杂散光[61] - 公司完成超高清系列全玻前视镜头研制,适用于多种尺寸感光芯片,均可实现4K(800万)像素,产品具有无热化设计,光圈达F1.7[61] - 公司完成千万像素系列镜头研制,提高分辨率和检测精度,具备低杂散光、无热化、小型轻量化等优势[61] - 公司通过精密及超精密光学加工实验中心项目,突破非球面压铸、红外镜片加工、非球面玻璃镜片加工、球面镜片高精度加工、紫外镜片加工等各类高精度加工技术[61] - 棱镜加工技术实现90度角度公差<5角秒,平行度<30角秒,面精度1/20λ[62] - 非球面压铸玻璃模压技术实现面型误差<0.2μm,表面粗糙度<5nm[62] - 透射式凸非球面镜片加工口径达150mm,红外材料非球面镜片加工口径达170mm[62] - 公司全球首创大口径大视场透射式光学系统设计与加工技术[179] - 公司镜片加工精度达纳米级[179] 市场和行业趋势 - 2021年全球共实施146次航天发射任务(历史新高),发射航天器1846个(历史新高)[46] - 2021年中国执行55次航天发射任务(世界首位)[46] - 安防镜头市场中变焦镜头销量占比2019-2021年分别为20.1%、18.8%、19.0%,预计2025年将上升至25.1%[54] - 分辨率4K及以上镜头销量占比2019-2021年分别为12.9%、13.1%、10.20%,预计2025年将上升至16%[54] - 分辨率720P-960P及以下镜头销量占比2019-2021年分别为7.3%、7.7%、8.2%,预计2025年将下降至4%[54] - 人工智能创造商业价值2018年达1.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0%,预计2022年达3.9万亿美元[49] - 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总体规模预计2022年超过4万亿元,用户数达2亿[53] - 安防镜头市场竞争加剧,高性价比产品销售规模扩大,市场进一步集中[48][54] - 车载摄像头需求从后视向多方位拓展,ADAS等新技术推动创新应用[48] - 光电系统作为前端感知环节将受益于装备智能化趋势[48][51] 业务模式 - 公司产品分为定制产品(应用于国家航天任务)和非定制产品(含安防/车载/红外镜头等)[43] - 定制产品采用订单驱动采购模式,非定制产品基于销售预测采购[44] - 销售模式为直销,定制客户涵盖中科院及军工集团院所[45] 投资活动 - 成立合资公司福建青云智联,公司持股51%,实缴出资510万元[98] - 公司投资设立福建青云智联信息科技,出资510万元持股51%,注册资本3,000万元[115] - 公司投资设立福建福光数智信息科技,出资350万元持股70%,注册资本1,000万元[115] - 公司以828万元受让福建福星安光电科技46%股权[115] - 公司以810万元受让苏州至臻精密光学4.50%股权[115] - 公司认购北京小屯派科技新增注册资本5,000万元,持股25%[115] - 公司认购四川中科朗星光电新增注册资本2,000万元,持股8.5%[116] - 权益投资湖北三赢兴56,000,000.00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5,350,000元[117] - 权益投资苏州至臻8,100,000.00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4,090,000元[117]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427,868.63元[32]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9,440,000.00元[32] - 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1,175.59万元[37] 客户和供应商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22126万元,占总销售额32.80%[100]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合计22126.29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32.8%[101] - 客户5为新进入前五大客户,销售额3094.17万元,占比4.59%[101][102]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4429.07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30.05%[102][103] - 供应商4和供应商5为新进入前五大供应商[104] 研发团队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256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12.80%[77]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2777.61万元人民币,研发人员平均薪酬13.51万元人民币[77] -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硕士研究生8人,本科119人,专科57人,高中及以下72人[77]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30岁以下141人,30-40岁77人,40-50岁31人,50-60岁5人,60岁及以上2人[77] 公司治理和合规 - 华兴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7]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8] - 公司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年度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8] - 公司对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信息采用代称、打包或汇总等方式进行脱密处理[8] - 公司采用代称打包或汇总方式对涉密信息进行脱密处理[127] - 公司2021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172] - 公司指定四大证券报和上交所网站为信息披露媒体[130] 股东大会和董事会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4次股东大会会议[130]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10次董事会会议[130] - 报告期内公司共召开7次监事会会议[130]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3月24日召开[132] - 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于5月19日召开[132] - 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于9月13日召开[132] - 2021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于10月25日召开[132] - 所有股东大会议案均获审议通过无否决议案[133] - 公司于2021年1月18日董事会审议通过股份回购方案[149] - 2021年公司董事会共召开10次会议,其中通讯方式召开8次,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2次[152] - 审计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7次会议,审议内容包括年度报告、财务决算及预算、续聘审计机构等[154][155] -
福光股份(688010)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4-29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1.314亿元,同比增长6.23%[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76.26万元,同比增长12.7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0.37万元,同比下降86.82%[5] - 营业总收入1.31亿元,较去年同期1.24亿元增长6.2%[17] - 公司净利润为1399.51万元,同比增长23.6%[18]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6.26万元,同比增长12.7%[18][19] - 基本每股收益0.08元/股,同比增长14.3%[19] - 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9761.68万元,同比下降7.2%[26] - 净利润为1152.60万元,同比增长20.2%[2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合计1260.32万元,同比增长22.18%[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59%,同比增加1.25个百分点[5] - 研发费用1260万元,较去年同期1032万元增长22.2%[17] - 财务费用494万元,较去年同期235万元增长110.2%[17] - 营业成本为7493.81万元,同比下降12.2%[26] - 研发费用为821.77万元,同比增长3.5%[26] 现金流量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484.35万元[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4484.35万元,同比恶化107.3%[20][21]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7384.28万元,同比转负[21]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1.62亿元,同比增长8.3%[20]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1.65亿元,同比增长21.1%[2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31亿元,同比减少49.2%[2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为-7276.69万元,同比下降363%[29]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2.54亿元,同比下降1.8%[29]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大幅增加至8.80亿元,同比上升20.1%[29] -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激增至10.46亿元,同比上升487%[2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742.35万元,同比下降132%[29] - 投资支付的现金大幅增加至1.01亿元,同比上升2394%[2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73.79万元,同比改善129%[29]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1.37亿元,同比上升37%[29]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8124.16万元,同比下降66.8%[3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06亿元,同比下降186%[29] 资产和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从2.75亿元减少至1.33亿元,降幅51.6%[13]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4.30亿元减少至3.82亿元,降幅11.3%[13] - 应收账款从2.50亿元减少至2.26亿元,降幅9.6%[13] - 长期股权投资从1.11亿元增加至2.11亿元,增幅90.1%[14] - 短期借款从4.08亿元减少至3.07亿元,降幅24.8%[14]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8149.41万元,较期初下降56.4%[23] - 长期股权投资7.33亿元,较期初增长15.8%[23] - 短期借款为3.07亿元,同比下降1.0%[24] - 资产总计23.17亿元,同比增长0.6%[24] - 合同负债为445.03万元,同比下降50.1%[24] - 长期借款为1.41亿元,同比增长30.8%[24] - 未分配利润为3.06亿元,同比增长3.9%[25] 非经常性损益及投资收益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068.99万元[7] - 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投资收益为330.55万元[7] 股东和股权信息 - 股东常州启隆持有公司无限售流通股7,679,032股,占总股本比例4.99996%[12] 权益变化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7.85亿元,同比增长0.62%[6]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7.85亿元,较期初17.74亿元增长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