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民网(603000)
icon
搜索文档
小米造芯获人民网深夜点赞 从“为发烧而生”到“为生存而战”
齐鲁晚报· 2025-05-16 03:50
小米自研芯片玄戒O1发布 -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宣布首款自研手机SoC芯片"玄戒O1"将于5月下旬发布,标志着公司十年研发成果 [1] - 该芯片被人民网评价为"中国科技企业突破'硅幕'封锁的诺曼底登陆",具有行业里程碑意义 [1] - 玄戒O1采用台积电4纳米工艺,CPU采用"1+3+4"三丛架构,GPU搭载英国Imagination技术,综合性能接近高通骁龙8Gen2 [7] - 芯片首次集成UWB技术,可与小米汽车实现智能联动,初期备货200万片用于小米15s Pro机型 [7] 小米芯片研发历程 - 公司造芯始于2014年成立松果电子,2017年发布首款自研SoC澎湃S1(28nm制程),使小米成为全球第四家具备终端及芯片研发能力的手机厂商 [3] - 澎湃S1因能效比不足、基带兼容性差等问题未能大规模商用 [3] - 后续通过P系列(快充芯片)、G系列(电源管理芯片)等小芯片积累经验,组建超千人研发团队由前高通高管秦牧云领衔 [3] - 2023年成立北京玄戒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扩充至30亿元,研发进入加速期 [7] 玄戒O1核心技术突破 - 采用双脑协同架构:NPU与GPU深度融合,AI算力利用率提升至78%,功耗降低40% [8] - 采用RISC-V开源指令集:自研"赤兔"微架构单核跑分逼近苹果A16 [8] - 采用硅光互连技术:内存带宽提升至256GB/s,时延降至0.8ns [8] - 研发团队日均工作16小时,累计完成超5000个验证方案及7000次信号测试 [8] 生态战略布局 - 玄戒O1是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关键落子,公司成为唯一同时具备自研手机芯片、自有汽车品牌及全生态链的企业 [8] - 芯片UWB功能可实现与小米汽车无感交互(自动解锁、座舱调节),未来将拓展至智能家居和IoT设备 [8] - 该"芯片-终端-生态"闭环模式与华为"麒麟芯片+鸿蒙系统"路径相似 [8] 行业影响与挑战 - 玄戒O1发布正值美国禁运14nm以下制程设备,中芯国际N+2工艺量产遇阻的行业背景下 [9] - 小米已与芯动科技达成协议,计划2026年实现中芯国际14nm工艺转产,该"双供应链"策略虽导致性能损失12%,但能降低60%地缘政治风险 [9] - 中国芯片产业500家设计企业总收入仅相当于高通的60%-70%,制造端研发投入不及英特尔1/6 [9] - 玄戒O1需达到千万级出货量才能摊薄研发成本,市场对国产芯片信任度仍需培育 [9]
人民网2025年度拟申请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公示
人民网· 2025-05-15 08:43
新闻记者证公示 - 人民网对2025年度拟申请新闻记者证人员的材料进行了审核并公示名单 [1] - 公示名单包含黄津晓虎等136名符合办理要求的人员 [2] - 公示时间为2025年5月12日至5月23日 [2] - 受理电话为010-65363665 [2]
“王力杯”大学生直播系列活动获人民网认可 从产品输出到能力输出新典范
搜狐网· 2025-05-08 01:38
乡村振兴战略合作 - 公司作为中国安防行业领军企业,总冠名"王力杯"乡村振兴返乡创业大学生直播系列活动,推动从产品输出向能力输出的战略升级[5] - 活动由中国青年报社等三家权威机构联合主办,采用"直播+短视频+短剧"的创新模式,旨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打造乡村文旅IP[1][3] - 公司依托智能制造、产业资源与渠道优势,为青年返乡创业注入新动能,获得人民网等权威媒体广泛关注[1] 资源整合与赋能体系 - 技术赋能:整合智能营销技术体系,联合战略合作伙伴为返乡青年提供系统化直播技能培训[7] - 渠道共享:开放覆盖全国的上万个销售服务网点直播终端,构建立体化直播矩阵网络[7] - 人才培育: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合作,依托400多人研发团队和年投入近亿元的技术储备[9] 智能制造与产业升级 - 公司以"智能管理、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智能营销"四大战略为支撑,构建数字化赋能体系[10] - 推出1699元普惠价真4级国标安全门,创行业价格新低,带动供应链升级和务工人员技能提升[10] - 在五省市布局智能制造基地,形成五金门锁产业链集群,推动传统工人向智能制造人才转型[12] 企业战略与社会责任 - 公司将乡村振兴视为社会责任与战略布局,致力于成为青年创业"铺路石"[10] - 通过产教融合打造"样板工程",以品牌影响力带动乡村产业升级[9] - 作为深耕安防领域近30年的民族品牌,其创新实践成为践行国家战略的典范[12]
【人民网】智能科研平台ScienceOne发布
人民网· 2025-05-06 00:40
科学基础大模型发布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多家单位发布基于科学基础大模型的智能科研平台ScienceOne [1] - 平台支持跨学科成果涌现,推动多学科协同的智能科研新范式 [1] - 平台从数据理解、计算优化、推理评估三个维度实现能力突破,赋能科研全流程 [1] 首发工具功能 - S1-Literature文献助手依托国内最大科技文献数据库,实现高水平文献理解与综述自动生成 [2] - 文献助手已完成数学、物理、材料等学科适配,未来将实现全学科覆盖 [2] - S1-ToolChain科学工具调度台集成近300个多模态科学数据分析、微分方程求解等工具 [2] 未来发展计划 - 研发团队将开源科学基础大模型S1-Base [2] - 计划发布科学智能体工厂S1-Agent,形成平台化工具体系 [2] - 目标打造AI4Science新范式 [2]
库克突然宣布,苹果将损失65亿,人民网的“预言”成真了!
搜狐财经· 2025-05-03 14:53
文章核心观点 特朗普对华加征245%关税政策不仅影响中国企业,也对美国科技领军企业造成系统性冲击,还引发全球科技产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性变迁,而中国制造业展现出韧性和转型升级优势 [1][3][13] 分组1:关税政策对苹果公司的影响 - 苹果CEO库克称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预计苹果在2025年第三财季将损失约9亿美元(相当于65亿人民币) [3] - 关税政策导致美国市场的iPhone成本翻倍,苹果面临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全球市场涨价或不涨价三种选择,但无论哪种选择利润率都将受严重侵蚀 [5] 分组2:关税政策对美国零售巨头的影响 - 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曾要求中国供应商自行承担新增关税成本,遭中国制造业集体抵制,20天后沃尔玛收回不平等条约,承诺自行吸收关税成本 [7] 分组3:关税政策对美国市场的影响 - 关税政策导致中国进口货量急剧下滑,洛杉矶港口来自中国的货轮减少33%,全美超市货架空置率达30%,日常消费品短缺影响美国民众生活并威胁特朗普选情 [11] 分组4:中国制造业的变化 - 中国制造业从“代工者”向“方案提供商”转型升级,形成完整产业生态和多元化出口渠道,拼多多TEMU、SHEIN等平台削弱传统零售巨头渠道垄断性,制造商拥有更多选择权和话语权 [11][13]
人民网(603000) -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5-04-29 16:07
证券代码:603000 证券简称:人民网 公告编号:2025-012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召开 2024 年度暨 2025 年第一季度 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 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 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投资者可于 2025 年 4 月 30 日(星期三)至 5 月 9 日(星期 五)16:00 前登录上证路演中心网站首页点击"提问预征集"栏目或 通过公司邮箱 ir@people.cn 进行提问。公司将在说明会上对投资者普 遍关注的问题进行回答。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 2025 年 4 月 26 日、 4 月 30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披露《人民网股 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报告》《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第一季 度报告》。为便于广大投资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公司 2024 年度 及 2025 年第一季度经营情况,公司计划于 2025 年 5 月 12 日下午 13:00-14:00 召开 2024 年度暨 2025 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在 ...
人民网(603000)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9 15:0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3.04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56%[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09.7万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1806.5万元人民币[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945.2万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1891.5万元人民币[5] -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01元/股,同比改善50%[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30%,同比增加0.19个百分点[5] - 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5.56%,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322,865,463.97元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304,910,763.45元[19]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同比收窄38.58%,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18,064,890.34元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11,096,990.84元[2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总成本同比下降5.02%,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351,369,887.25元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333,709,584.56元[19]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6.12%,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70,846,347.22元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59,427,925.80元[19]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6.33%,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22,336,658.31元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20,923,836.76元[19]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699亿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2.1405亿元人民币[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改善26.66%,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214,045,052.05元改善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156,985,974.42元[2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改善84.96%,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393,053,181.57元改善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59,126,197.76元[23][2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15.33%,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1,337,557,280.61元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1,343,196,837.16元[24] 资产和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从2024年底的15.88亿元降至2025年3月底的13.45亿元,下降15.3%[14]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4年底的12.30亿元降至2025年3月底的11.30亿元,下降8.1%[14] - 应收账款从2024年底的4.92亿元降至2025年3月底的4.23亿元,下降14.0%[14] - 流动资产合计从2024年底的39.01亿元降至2025年3月底的37.08亿元,下降5.0%[14] - 非流动资产合计从2024年底的15.26亿元降至2025年3月底的14.41亿元,下降5.6%[15] - 资产总计从2024年底的54.26亿元降至2025年3月底的51.48亿元,下降5.1%[15] - 流动负债合计从2024年底的13.05亿元降至2025年3月底的10.40亿元,下降20.3%[15]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2024年底的37.47亿元微降至2025年3月底的37.38亿元,下降0.2%[16]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债务重组收益为1432.5万元人民币[7] 股东信息 - 公司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30,504户[10] - 人民日报社持有5.36亿股人民币普通股,占总股本比例未披露[11] - 吕强合计持有619.81万股,其中通过信用账户持有322.55万股[11]
人民网: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109.7万元
快讯· 2025-04-29 11:07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3 05亿元 同比下降5 56% [1]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109 7万元 去年同期净亏损1806 49万元 [1] 业绩变化 - 公司营收同比下滑 亏损幅度较去年同期收窄 [1]
首家入表数据资源的上市媒体公司,数据信息服务业务手握合同7673万余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10:32
数据资源入表 - 公司成为首家将数据资源确认为无形资产并入表的上市媒体公司,数据资源金额为545.05万元 [1] - 入表数据资源为"人民好医生客户端"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涵盖专业培训、健康科普等服务 [1] - 该平台已积累全国超过8,000家公立医院数据,用户数量突破3,000万,其中医务工作者用户超900万 [1] - 平台积累了150万条公立医院权威科普信息,构建了医疗健康知识图谱 [1] - 平台推出"糖尿病AI健康助手"等多个智能体,依托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 [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总资产54.26亿元,较年初下降0.75% [1] - 营业收入20.88亿元,同比下降1.30%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9亿元,同比下降36.84% [1] - 广告及宣传服务收入10.32亿元,同比下降6.21%,占总营收比重最高 [3] - 数据及信息服务收入3.33亿元,同比增长7.84%,毛利率48.99%,占总收入15.97% [3] 业务结构 - 广告及宣传服务仍是主要收入来源但呈现下行压力 [3] - 数据及信息服务是四大主营业务中增幅最大的板块 [1][3] - 数据及信息服务合同负债7673.86万元,显示未来履约责任和业务持续性 [8] - 业务包括舆情大数据分析、卫星数据应用等智能化数据服务 [8] - 通过移动平台提供新闻、舆情、生活等信息服务 [8] 子公司情况 - 人民数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为全资子公司,拥有近500个数据库资源 [3] - 子公司推出数据资产确权入表一站式解决方案并获得多项专利 [3] - 但未披露该子公司数据资源入表相关信息 [4]
【行业前瞻】2023-2024年中国新媒体各领域用户规模统计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4-27 06:06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包括芒果超媒(300413 SZ)、人民网(603000 SH)、掌阅科技(603533 SH)、中文在线(300364 SZ)、快手-W(1024 HK)、微博-SW(9898 HK)、哔哩哔哩-W(9626 HK)等 [1] 新媒体终端设备规模 - 2024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2 86亿部 彩色电视机产量2 07亿台 平板电脑和PC电脑出货量分别为2987万台和3753万台 [1] - 智能终端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升为新媒体行业的传播及发展提供了支撑 [1] 新媒体应用领域用户规模 - 2024年网络文学、网上外卖、网络支付和在线旅行预订的用户规模增长最快 较2023年分别增长5474万人、4777万人、7505万人和3935万人 [2] - 增长率分别为10 5%、8 8%、7 9%和7 7% [2] 新媒体行业投融资情况 - 2017-2024年中国新媒体行业共发生融资事件439起 融资金额594 52亿元 平均单笔融资金额超亿元 [3] - 2019年融资金额达到峰值125 04亿元 此后整体呈下降趋势 2024年融资事件8起 融资金额3 95亿元 [3] 新媒体产业投资基金 - 国内新媒体相关的产业基金数量较少 主要集中在北京、浙江、广东等发达城市 [5] - 北京数字矩阵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在管基金共21只 管理规模10-20亿元 [7] - 广州市海珠数字经济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规模5-10亿元 在管基金4只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