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思太平洋(08147)

搜索文档
汇思太平洋(08147)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1-11 10:13
收入和利润表现(同比环比)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收益为160.7万港元,同比下降73.5%[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收益为6555.9万港元,同比增长11.9%[7] - 公司九个月收入为65559千港元,同比增长11.9%[24][42] - 公司收益从2021年前三季度的58.6百万港元增长11.9%至2022年同期的65.6百万港元[4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营运亏损为217.9万港元,同比收窄36.9%[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营运亏损为483.6万港元,同比收窄28.1%[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期内亏损为512.2万港元,同比增长20.9%[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期内亏损为1164.5万港元,同比增长22.4%[7] - 公司九个月净亏损10591千港元,同比扩大15.7%[34] - 三季度净亏损4454千港元,同比扩大13.9%[34]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从2021年前三季度的9.2百万港元增加1.4百万港元至2022年同期的10.6百万港元[54][58] 成本和费用变化(同比环比) - 员工成本从2021年前三季度的3.4百万港元增加1.0百万港元至2022年同期的4.4百万港元,其中70万港元来自股权激励[44][50] - 使用权资产折旧从2021年前三季度的1.5百万港元增加0.2百万港元至2022年同期的1.7百万港元[45][51] - 行政总开支从2021年前三季度的9.1百万港元减少1.4百万港元至2022年同期的7.7百万港元[46][51] - 财务费用从2021年前三季度的1.0百万港元增加至2022年同期的1.5百万港元[47][51] - 2022年前九个月确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72.2万港元[8] 各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要业务为电子设备研发制造销售及软件开发和数字营销服务[11][17] - 制成品销售九个月收入为17907千港元,占总收入27.3%[24][42] - 电子产品贸易销售九个月收入为47409千港元,同比下降18.7%[24] - 线上数字营销服务三季度收入为243千港元[24] - 电子产品制造收益占比从2021年前三季度的0.5%大幅提升至2022年同期的27.3%[48] 盈利能力指标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毛利为72.6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42.6万港元[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毛利为283.8万港元,同比增长20.6%[7] - 公司九个月毛利率为4.0%,与2021年持平[43] - 排除新业务影响,2022年前三季度毛利率维持在4.0%,与2021年同期持平[49] 联营公司及分占亏损 - 分占联营公司亏损从2021年前三季度的1.8百万港元显著增加至2022年同期的5.3百万港元[53][57] 股东权益和资本结构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总权益为1054万港元,较2021年末的2333.6万港元减少1279.6万港元或54.8%[8] - 公司累计亏损从2021年末的9666万港元扩大至2022年9月30日的1.07251亿港元,增加1059.1万港元[8] - 外币换算储备从2021年末的正163.3万港元转为负17.7万港元,减少181万港元[8] - 股份溢价保持稳定为1.10537亿港元,与2021年末持平[8] - 可换股债券权益组成部分保持221.2万港元,与2022年初持平[8] - 公司股本保持164.9万港元,与2021年末持平[8] - 2022年前九个月累计亏损总额为1351.8万港元,其中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111.7万港元[8] 税务和股息 - 香港及中国附属公司九个月均未产生应纳税利润[26][27][29] - 九个月未宣派任何股息[28][30] 股东和董事持股情况 - 董事周创强持有10,000,000股购股权,占公司已发行股本0.97%[64] - 主要股东Martford Limited持有316,981,250股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30.75%[69] - 主要股东吴雄槟持有174,469,166股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16.93%[69] - 主要股东浦巍持有88,008,000股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8.54%[69] - 吴雄槟持有200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可转换为166,666,666股换股股份[7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除披露外无其他董事持股权益需申报[63][65]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审计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76][78] - 2022年第三季度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已获审计委员会审阅[77][78] - 公司确认在报告期内无控股股东或董事存在竞争性业务权益[70][7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期间,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71][7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自2014年7月18日起于香港联交所GEM上市[10][16] - 公司注册于开曼群岛并具有有限责任性质[83] - 股份代号为8147[83] 其他财务数据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每股基本亏损为0.43港仙[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每股基本亏损为1.03港仙[7] - 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030738970股[34] 外部经济环境 - 美联储于2022年11月将基准利率上调75个基点[55][59]
汇思太平洋(08147)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8-12 08:56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收益为447.9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4741.4万港元下降90.6%[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为6395.2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5252.2万港元增长21.8%[6] - 2022年上半年净亏损652.3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净亏损527.3万港元扩大23.7%[6] - 2022年上半年基本每股亏损0.60港仙,较2021年同期0.51港仙扩大17.6%[6]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净亏损613.7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523.8万港元扩大17.2%[43]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收入增长21.8%,从5250万港元增至6400万港元[61][65]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610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520万港元增加90万港元(增幅17.3%)[72][7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2年上半年毛利为211.2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77.9万港元下降24.0%[6] - 毛利从2021年上半年的280万港元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210万港元,降幅25%[62][65] - 行政费用从2021年上半年的610万港元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480万港元,节省130万港元[67] - 行政开支总额由2021年上半年的610万港元减少130万港元至2022年同期的480万港元(降幅21.3%)[73] - 员工成本由2021年上半年的220万港元增加40万港元至2022年同期的260万港元(增幅18.2%),其中股份付款开支增加20万港元[73] - 使用权资产折旧由2021年上半年的110万港元减少30万港元至2022年同期的80万港元(降幅27.3%)[74] - 财务费用由2021年上半年的50万港元增加至2022年同期的100万港元(增幅100%)[74] - 公司确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308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68千港元增长352.9%[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2年上半年总收入为6395.2万港元,同比增长21.8%,其中香港市场收入4604.5万港元,中国市场收入1790.7万港元[28] - 制成品销售收入从2021年上半年的28.5万港元大幅增长至1790.7万港元,增幅达6183%[33] - 电子产品贸易收入从2021年上半年的5223.7万港元下降至4604.5万港元,降幅11.8%[33] - 电子产品制造收入占比从2021年上半年的0.5%大幅提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28.0%[61][65] - 毛利率从2021年上半年的5.3%下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3.3%[62][65] 各地区表现 - 2022年上半年总收入为6395.2万港元,同比增长21.8%,其中香港市场收入4604.5万港元,中国市场收入1790.7万港元[2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分占联营公司亏损从2021年上半年的140万港元扩大至2022年上半年的290万港元,增幅107%[71] - 分占联营公司亏损由2021年上半年的140万港元增加至2022年同期的290万港元(增幅107.1%)[75] - 公司自2022年第二季度起遵守每月向董事会提供业绩更新资料的规定[126][129] - 公司未设立董事会主席职位但认为现有安排足以确保有效管理[125][129] - 公司自2014年上市以来持续遵守企业管治守则[12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发现控股股东或董事存在与集团业务竞争的权益[143] - 所有董事确认在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遵守了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42] - 公司未审计简明综合财务报表经审核委员会审阅认为符合会计准则及上市规则[149] 其他财务数据 - 2022年6月30日总资产净值为1629.8万港元,较2021年末的2333.6万港元下降30.2%[7] - 2022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464.1万港元,较2021年末的260.8万港元增长77.9%[7] - 2022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为5748.0万港元,较2021年末的5433.0万港元增长5.8%[7] - 2022年6月30日可换股债券为1960.2万港元,较2021年末的1867.3万港元增长5.0%[7] - 2022年6月30日流动比率为1.24(流动资产7750.8万港元/流动负债6234.0万港元)[7] - 公司总权益从2022年初的23,336千港元下降至2022年6月末的16,298千港元,降幅达30.2%[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累计亏损增加6,137千港元,总累计亏损达102,797千港元[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全面亏损总额为7,346千港元,其中非控股权益应占434千港元[8]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期初2,608千港元增至期末4,641千港元,增长77.9%[10]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3,562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870千港元显著改善[10] - 投资活动使用现金净额192千港元,融资活动使用现金净额1,325千港元[10] - 外币换算储备从2022年初的1,633千港元减少至858千港元,降幅47.5%[8] - 公司非控股权益从2022年初的2,575千港元下降至2,141千港元,减少434千港元[8]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为315.7万港元,较2021年末的440.9万港元下降28.4%[25] - 应收账款中超90天账龄部分达5642.1万港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98.2%,较2021年末增长71.5%[50] - 应付账款中超90天账龄部分为2448万港元,占应付账款总额的81.0%,较2021年末下降8.4%[52] - 公司新增物业、厂房及设备投资19.4万港元,2021年度该项投资为零[47] - 关联方交易中应付子公司董事款项235万港元,较2021年末增长41.5%[53] - 公司应付一间附属公司的一名董事款项约为235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66.1万港元增加41.5%[54] - 公司应付一间联营公司款项约为90.6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零港元[54] - 公司法定股本为62.5亿股,金额为1000万港元,与2021年底持平[57] - 公司已发行股本为10.3073897亿股,金额为164.9万港元,与2021年底持平[57] - 银行及现金结余约为460万港元,较2021年底的260万港元增加200万港元(增幅76.9%)[86][88] - 尚未行使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为2000万港元,年利率4%[85][88] - 流动比率为1.24,较2021年底的1.32下降[84] - 资产负债比率为1.38,较2021年底的0.99显著上升[84] - 速动比率按相应期末总流动资产减存货除以总流动负债计算[89] - 资产负债比率按相应期末总债务除以总权益计算[89] 员工和薪酬 - 集团于2022年6月30日共有45名员工(2021年12月31日:45名)[9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约为260万港元(2021年同期:220万港元)[95] - 员工成本同比增长18.2%(从220万港元增至260万港元)[95] 投资和资本管理 - 集团未持有任何重大投资或进行重大附属公司收购及出售[94][101] - 集团未进行任何资产抵押[92][99] - 集团未实施外币对冲政策[93][100] - 集团未产生重大资本开支[91][98] 购股权计划 - 购股权计划剩余有效期至2024年6月19日[104][107] - 2019年授出购股权68,720,000份,行使价每股0.2412港元[111][114] - 2022年授出购股权103,072,000份,行使价每股0.032港元[112][11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有效未行使购股权总额为128,264,000份[118] - 董事周创强获授10,000,000份购股权,行使价0.032港元[118] - 员工获授两类购股权:46,536,000份(行使价0.032港元)及12,596,000份(行使价0.2412港元)[118] - 购股权总额占已发行股本12.44%(174,142,308股)[113][115] - 2022年授出购股权公平值估值:董事部分216,000港元(每股0.0216港元),员工部分1,065,000港元(每股0.0229港元)及1,180,000港元(每股0.0254港元)[122] - 估值参数:预期波幅138.06%,无风险利率2.86%,预期股息收益率为零[122] - 购股权计划限额为已发行股份的10%(2018年68,722,500股,2020年103,073,897股)[111][112] - 剩余可授予购股权仅1,897份(占股本0.0002%)[113][115] - 公司董事周创强持有1000万股购股权占已发行股本0.97%[133] - 购股权估值采用香港政府债券收益率作为无风险利率[127] 股东结构 - 股东Martford Limited持有3.17亿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30.75%[138] - 股东吴雄槟持有1.74亿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16.93%[138] - 股东Lucky Most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1.03亿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9.99%[138] - 股东浦巍持有8800.8万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8.54%[13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董事及高管除披露外无其他股份权益[134][136] - 吴雄槟认购本金总额20百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可按每股0.12港元转换为166,666,666股换股股份[141] - Lucky Most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102,992,000股股份,由鲁亚京全资实益拥有[141] 公司治理 - 独立非执行董事郑玩樟和汪涤东的董事袍金调整为每年120,000港元[146] - 执行董事周创强获委任为中国清洁能源科技集团(股份代号:2379)执行董事兼授权代表[146] - 独立非执行董事文伟麟获委任为中国清洁能源科技集团(股份代号:2379)执行董事[146] - 公司及其子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47]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文伟麟(主席)、郑玩樟和汪涤东[148] 业务描述 - 公司主要从事电子设备研发、制造及销售业务,为投资控股公司[13][18] 客户集中度 - 主要客户集中度显著变化,客户B贡献2034.3万港元(占总收入31.8%),客户C贡献1599.2万港元(占总收入25.0%)[31]
汇思太平洋(08147)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5-13 08:38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报告期收益为5947.3万港元,相比相同时期的510.8万港元增长1064%[7] - 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总收入为5947.3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510.8万港元增长1064%[24][37] - 公司总收益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5.1百万港元增至2022年同期的59.5百万港元,增长近12倍[41] - 期内亏损为377.5万港元,相比相同时期的445.0万港元改善15%[7] - 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净亏损为366.6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443.1万港元有所收窄[33]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4.4百万港元减少0.7百万港元至2022年同期的3.7百万港元[47][50] - 营运亏损为45.5万港元,相比相同时期的305.1万港元改善85%[7] - 基本每股亏损为0.36港仙,相比相同时期的0.43港仙改善16%[7] - 每股基本亏损为0.0036港元,加权平均普通股数为1,030,738,970股[33] 成本和费用表现 - 销售成本为5739.8万港元,占收益比例96.5%[7] - 行政开支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3.4百万港元减少0.9百万港元至2022年同期的2.5百万港元[44][48] - 使用权资产折旧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0.6百万港元减少0.2百万港元至2022年同期的0.4百万港元[46][48] - 员工成本维持在约1.2百万港元,与2021年水平相似[45][48] 毛利率变化 - 毛利为207.5万港元,毛利率为3.5%[7] - 公司毛利率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6.9%下降至2022年同期的3.5%[38] - 公司毛利率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6.9%下降至2022年同期的3.5%[42] 分占联营公司业绩 - 分占联营公司业绩亏损281.8万港元,同比扩大213%[7] - 联营公司Celestial Rainbow Group因疫情和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导致销售额和盈利受到负面影响[47][50] 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子设备研发制造销售及软件开发服务[11] - 制成品销售收入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15.1万港元大幅增长至1342.8万港元,占比从3.0%提升至22.6%[24][37] - 电子产品、配件及原材料贸易销售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495.7万港元增长至4604.5万港元[24] - 电子产品制造收益占总收益比例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3.0%提升至2022年同期的22.6%[41] 地区和市场拓展 - 公司在广西成立中国附属公司服务国内三四线城市电子消费市场[40][53] - 公司在新疆喀什设立全资附属公司探索线上信息和出版服务业务[53][55] 税务和利息收入 - 公司未计提香港利得税和中国企业所得税拨备,因附属公司未产生任何应课税溢利[27][29] - 利息收入保持稳定,2022年第一季度为1000港元[26] 股东结构和持股情况 - Martford Limited持有316,981,250股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30.75%[60] - 吴雄槟持有174,469,166股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16.93%[60] - 浦巍持有88,008,000股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8.54%[60] - 吴雄槟持有200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可转换为166,666,666股换股股份[6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除披露股东外无其他人士持有公司股份须登记权益[58][62][65] 公司治理和合规 - 审计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文伟麟(主席)、郑玩樟和汪涤东[69][72] - 公司确认控股股东及董事在此期间无任何与集团业务竞争的权益[63][66] - 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已获审计委员会审阅并认为符合相关准则[70][72] - 报告日期为2022年5月13日,执行董事为王历和周创强先生[71][73] - 公司采用新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当期及前期业绩和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15][21] 股息和证券交易 - 公司未就2022年第一季度宣派或支付任何股息[28][30] - 公司确认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内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64][67] 财务状况其他变化 - 累计亏损从9666.0万港元增至1.003亿港元[8] - 总权益从2333.6万港元降至1971.1万港元[8]
汇思太平洋(08147)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5-06 09:0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总营收从2020年的1.193亿港元下降至2021年的8250万港元,降幅达30.8%[19] - 公司总收益由2020年的119.3百万港元下降30.8%至2021年的82.5百万港元[23] - 集团毛利率从2020年的3.4%提升至2021年的4.9%[19] - 公司毛利率从2020年的3.4%提升至2021年的4.9%[23] - 分占联营公司亏损2021年为2.0百万港元,而2020年为分占溢利64,000港元[33] - 剔除商誉减值影响后,2021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4.6百万港元,与2020年持平[34] - 公司未支付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股息[92] - 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为零[10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员工成本由2020年的6.2百万港元减少17.4%至2021年的5.1百万港元[26] - 使用权资产折旧从2020年的2.6百万港元减少0.6百万港元至2021年的2.0百万港元[26]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撇销总额从2020年的0.6百万港元增加1.3百万港元至2021年的1.9百万港元[27] - 营运相关开支总额从2020年的16.9百万港元减少1.1百万港元至2021年的15.8百万港元[28] - 对联营公司商誉计提减值8.0百万港元[3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电子产品制造收入从2020年的330万港元大幅增长至2021年的1280万港元,增幅近4倍[19] - 电子产品制造收益从2020年的3.3百万港元增长近4倍至2021年的12.8百万港元[23] 各地区表现 - 2021年中期在广西设立中国子公司开拓国内市场[19] - 集团在广西设立中国附属公司以拓展三、四线城市家用电器市场[66][69] - 集团在新疆喀什设立全资附属公司探索在线信息及出版服务[66][6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1年公司战略重点转向中国三四线城市电子消费市场[18] - 新冠疫情变异株Delta和Omicron延长了疫情对全球贸易的干扰[17] - 成本快速显著上升对集团业务收入和利润率造成压力[17] - 中美紧张关系未见缓和迹象[17] - 大宗商品、原材料及电子元件价格上涨对业务构成重大挑战[65][68] - 集团可能处置全部或部分现有业务组合及/或调整资产分配[71][72] - 集团可能实施债务及/或股权融资计划以改善财务状况[71][72] 其他财务数据 - 流动比率从2020年的1.20提升至2021年的1.32[38] - 速动比率从2020年的1.16提升至2021年的1.26[38] - 资产负债比率从2020年的0.58上升至2021年的0.99[38] - 银行及现金结余从2020年的130万港元增至2021年的260万港元,增长100%[44][47] - 公司发行了2021年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为2000万港元,年利率4%[43][46] - 2021年资本开支为0港元,而2020年为2.7万港元[50][57] - 公司于2021年全额偿还了2019年可换股债券的未偿还余额[42][4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无任何重大资本承担[49][56] - 公司无任何资产抵押[51][58] 法律及诉讼事项 - 公司有一项未决诉讼,需偿还租金约63万元人民币及逾期利息[53] - 公司因未支付租金被法院判决需偿还人民币630,000元及逾期利息[60] - 公司确认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已就该诉讼事项拨备[60] 战略合作与投资 - 公司于2021年5月23日与惠智(深圳)技术有限公司签署非约束性战略合作意向书[63][6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无其他重大投资或附属公司重大收购及出售[64][67]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15的企业管治守则原则及条文[189][192] - 董事会负责设定集团企业目标并制定策略及监督执行[190][194] - 董事会批准全年、中期及季度业绩[190][194] - 董事会确定股息政策[190][194] - 董事会审批重大收购及出售事项[190][194] - 董事会检讨及监控集团内部监控制度[190][194] - 董事会监察管理层的表现[190][194] - 董事会确定及审阅董事会组成及多元化[190][194]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分开且不由同一人担任[196] - 行政总裁陆志明于2021年12月6日辞职后日常管理由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层共同负责[196] - 公司于2021年举行了17次董事会会议[200] - 独立非执行董事黄健因日程冲突未能出席2021年6月25日年度股东大会[197][198] - 黄健于2021年6月30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职务[197][198] - 文伟麟于2021年7月26日获委任为新独立非执行董事[197][198] - 行政总裁陆志明于2021年12月6日辞任[198] - 公司未设主席职位[198] - 公司向董事会成员提供季度业务最新情况[200] - 集团日常运营由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共同处理[198] - 公司已为董事安排法律诉讼保险,截至报告日期仍然有效[117] 股东结构及证券发行 - Martford Limited持有公司316,981,25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30.75%[122] - 吴雄槟持有公司174,469,166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16.93%[122] - 浦巍持有公司88,008,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8.54%[122] - 郑利忠持有公司74,279,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7.21%[122] - 吴雄槟认购本金总额20百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可转换为166,666,666股换股股份[132] - 公司购股权计划规定可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的30%[134] - 公司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于2021年12月31日均无持有股份或债券权益[119] - 公司确认控股股东及董事在2021年度无与集团业务竞争的权益[127] - 除披露外,无其他股东权益记录在证券及期货条例第336条规定的登记册内[124] 购股权计划 - 公司购股权计划可发行股份上限为103,073,897股,占2020年6月26日已发行股份的10%[139][143] - 任何合资格参与者12个月内行使购股权所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1%[140][143] - 2019年6月4日授予购股权68,720,000份,行使价每股0.2412港元[142][14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尚未行使有效购股权为25,192,000份[142][146] - 购股权行使期限不超过授予日起10年[141][143] - 董事吴永富被授予6,756,000份购权,已于报告期内全部失效[149] - 董事庄儒强被授予6,756,000份购权,其中5,756,000份于报告期内失效[149] - 雇员购股权分两批归属,首批12,596,000份于2020年6月3日归属[149] - 第二批12,596,000份雇员购股权于2021年6月3日归属[149] - 购股权计划剩余有效期至2024年6月19日[142][146]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最大客户收入占比57.3%,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89.8%[158][166] - 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56.4%,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92.5%[158][166] 上市规则与合规 - GEM市场定位为中小型公司,投资风险高于主板市场[1][5] - GEM上市公司证券可能比主板证券承受更大市场波动风险[2][6] - 公司维持符合GEM上市规则的充足公众持股量[155][163] - 报告期内无管理合约存在[156][164] - 无股权挂钩协议(除可换股债券及购股权计划外)[159] - 报告期内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161] - 无优先认购权条款限制新股发行[162] - 关联交易不构成GEM上市规则定义的关连交易[168][172] - 核数师变更为McMillan Woods(香港)自2019年12月20日起生效[170][174] - 报告期后无重大事件影响业务或财务表现[169][173] 员工与薪酬 - 公司员工总数45人,较2020年37人增长21.6%[109] - 董事及五名最高薪人士薪酬详情需参考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3[110] - 退休福利计划详情需参考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6[111] 财务报表附注参考 - 物业、厂房及设备变动详情需参考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7[90] - 储备变动详情需参考综合权益变动表及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3(b)[101] - 过去五个财政年度财务数据概要需参考年报第140页[89] - 分部信息需参考综合财务报表附注7[88] - 地理位置分析需参考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5[88] - 集团财务风险管理政策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6[76][82]
汇思太平洋(08147) - 2021 Q3 - 季度财报
2021-11-12 09:0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益 - 公司第三季度收益为607.1万港元,同比下降83.0%[14] - 九个月累计收益为5859.3万港元,同比下降44.3%[1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总收益为5859.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051亿港元下降44.3%[31]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总收益为607.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580.4万港元下降83.0%[31] - 报告期间公司收益为58.6百万港元,同比下降44.3%[4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利润与亏损 - 第三季度毛亏损42.6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97.5万港元[14] - 九个月累计毛利235.3万港元,同比下降46.0%[14] - 第三季度营运亏损345.2万港元,同比扩大48.9%[14] - 九个月累计营运亏损673.1万港元,同比扩大3.0%[14] - 第三季度净亏损423.8万港元,同比扩大30.5%[14] - 九个月累计净亏损951.1万港元,同比扩大10.2%[14] - 每股基本亏损0.38港仙,去年同期为0.31港仙[14] - 毛利下降至2.4百万港元,同比减少约2.0百万港元[49] - 净亏损为9.5百万港元,同比扩大0.9百万港元[58] - 联营公司亏损增加1.4百万港元[58] 成本和费用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已售存货成本为5623.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0058亿港元下降44.1%[3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员工成本为340.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85.4万港元下降29.9%[3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员工成本为124.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57.0万港元下降51.7%[3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已售存货成本为649.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377.7万港元下降80.8%[3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53.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98.1万港元下降22.4%[37] - 销售成本为56.2百万港元,同比下降44.2%[49] - 员工成本为3.4百万港元,同比减少1.5百万港元[51] - 行政开支为9.1百万港元,同比减少1.7百万港元[57] 业务线表现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电子产品和原材料贸易销售额为5830.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019亿港元下降42.8%[31]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电子产品和原材料贸易销售额为607.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571.6万港元下降83.0%[31] - 电子产品贸易销售占比升至99.5%,制成品销售占比降至0.5%[50] 融资与资本活动 - 公司发行了2019年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为2000万港元,年利率4%,期限两年[68] - 2019年可换股债券初始转换价格为0.045港元,可转换为444,444,444股股份[68] - 股份合并后转换价格调整为0.36港元,可转换股份数量调整为55,555,555股[6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约1000万港元净收益用于偿还集团负债,约1000万港元用于一般公司用途[68] - 截至2021年9月30日,2019年可换股债券已到期,未偿还余额约为360万港元[68] - 公司于2021年发行了2021年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为2000万港元,年利率4%,期限两年[72] - 2021年可换股债券初始转换价格为0.12港元,可转换为166,666,666股股份[72] - 公司拟将2021年可换股债券约2000万港元净收益用于偿还集团负债[72] - 截至报告日期,约2000万港元净收益已用于结算部分2019年可换股债券及其他负债[72] - 公司正考虑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资本基础,包括发行债券、获得股东财务援助等[73]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变动 - 独立非执行董事黄健于2021年6月30日辞任导致独立董事人数少于GEM上市规则规定的三人[98] - 文伟麟于2021年7月26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后董事会组成恢复合规[98] - 审计委员会现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文伟麟任主席、郑玩樟、汪涤东)[110] - 截至2021年9月30日九个月未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已获审计委员会审阅并确认合规[111] - 吴永富辞任执行董事自2021年8月31日起生效[130] - 庄儒强辞任非执行董事自2021年8月16日起生效[130] - 执行董事包括王历和周创强[129]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郑玩樟、汪涤东和文伟麟[129] 购股权计划 - 公司于2014年6月20日采纳的购股权计划有效期为10年[112] - 2017年12月19日授予的购股权涉及5亿股(经2019年5月29日股份合并调整后为6250万股)[113] - 购股权行使价经股份合并后由每股0.1632港元调整为每股1.3056港元[113] - 股份合併生效日期為2019年5月29日,每8股面值0.0002港元普通股合併為1股面值0.0016港元合併股份[116] - 2017年12月19日授出舊購股權可認購5億股普通股,股份合併後調整為6,250萬股合併股份,行使價由每股0.1632港元調整至1.3056港元[116] - 購股權計劃下可發行股份總數上限為已發行股份的30%,具體數量為68,722,500股,佔2018年6月21日已發行股份的10%[118][121] - 2019年6月4日註銷6,250萬份舊購股權,新授出68,720,000份購股權,行使價每股0.2412港元[118][121] - 新購股權授出日收市價為每股0.131港元,前五個營業日平均收市價為每股0.2412港元[118][121]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有效未行使購股權數量為25,192,000份[119][121] - 新購股權中18,436,000份已失效,無購股權被行使或註銷[118][121] - 購股權計劃有效期至2024年6月19日,自2014年6月20日起計十年[116][123] - 每位參與者獲授購股權上限為已發行股份的1%,除非經股東大會批准[119][121] - 授予員工的新購股權分兩年歸屬:第一周年歸屬一半(向下取整),第二周年歸屬剩餘一半[126] - 未行使购股权失效数量为6,756,000份[130] - 新购股权归属期为2年[130] - 第一周年归属半数新购股权[130] - 第二周年归属剩余半数新购股权[130] 股东结构 - 主要股东Martford Limited持有316,981,25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30.75%[87] - 股东郑利忠持有74,279,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7.21%[87] - 股东浦巍持有77,768,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7.54%[87] - 股东吴雄槟持有174,469,166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16.93%[87] - 吴雄槟认购200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可转换为166,666,666股[87] 税务状况 - 截至2021年及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中国及香港附属公司均未产生任何应课税溢利,因此未计提企业所得税和利得税拨备[32][33][35] 法律诉讼 - 诉讼相关未支付租金约人民币63万元及利息约人民币1.6万元[78][81] - 诉讼费用总额人民币11,109元中公司承担约人民币8,900元[78][81] - 公司已就诉讼全额计提拨备[79][82] 股息政策 - 三个月及九个月期间均未宣派股息[39][59] 资产与权益 - 总权益从4231.5万港元下降至3631.7万港元,降幅14.2%[15] 风险因素 - GEM市场定位为中小型公司提供上市平台相比主板公司具有较高投资风险[1] - GEM上市公司证券可能比主板证券承受更大市场波动风险[2] 审计与合规 - 香港交易所对报告内容准确性不承担责任[3] - 董事确认报告信息在所有重大方面准确完整无误导[4] - 核数师为长青(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11] - 主要往来银行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11] 公司地址与标识 - 公司注册地位于开曼群岛KY1-1108[7] - 中国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工业南路52号[7] - 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九龙尖沙咀东加连威老道92号[8] - 股份代号8147[11] 证券交易 - 2021年前九个月公司未购回或出售上市证券[89]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在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96] 管理层汇报 - 管理層按季度(非每月)向董事会提供业务更新资料[104][108] - 独立非执行董事黄健因日程冲突未出席2021年6月25日股东周年大会[105][108]
汇思太平洋(08147)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8-13 08:53
财务业绩状态 - 公司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财务业绩为未审计状态[1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52,522千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69,296千港元下降24.2%[14] - 公司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内亏损为5,273千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5,387千港元略有收窄[14] - 公司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的毛利为2,427千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1,639千港元增长48.1%[14]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0.51港仙,较2020年同期的0.57港仙有所改善[14] - 六个月总收入5252.2万港元,同比下降24.2%(相比6929.6万港元)[37] - 报告期间收入为5250万港元,同比下降24.2%[88][91] - 净亏损为530万港元,同比收窄1.9%[98][104]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亏损为80.7万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101.3万港元亏损收窄20.3%[5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亏损为523.8万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536.1万港元亏损收窄2.3%[5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员工成本为103.2万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84万港元增长22.9%[4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员工成本为216.1万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228.4万港元下降5.4%[4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已售存货成本为4498.7万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4244.2万港元增长6.0%[4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售存货成本为4974.3万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6679.8万港元下降25.5%[47] - 销售成本为4970万港元,同比下降25.7%[94][101] - 员工成本为220万港元,同比下降4.3%[96][103] - 行政开支为610万港元,同比下降7.6%[97][103] - 六个月员工成本为22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30万港元减少10万港元[13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制成品销售额28.5万港元,同比下降90.7%(相比307.7万港元)[37] - 电子贸易销售额5223.7万港元,同比下降21.1%(相比6621.9万港元)[37] - 电子产品和原材料贸易收入为5220万港元,同比下降21.1%[88][91] - 电子贸易销售占比达99.5%,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95][102] 各地区表现 - 香港非流动资产140.2万港元,同比下降56.7%(相比323.6万港元)[34] - 中国非流动资产12.9万港元,同比下降75.0%(相比51.5万港元)[34]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2021年6月30日的贸易应收账款为62,178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24,301千港元大幅增加155.9%[15] - 公司2021年6月30日的银行及现金结余为8,674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261千港元激增588.0%[15] - 公司2021年6月30日的总权益为37,601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42,315千港元下降11.1%[15] - 公司2021年6月30日的累计亏损为80,642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78,054千港元进一步扩大[16] - 公司2021年6月30日的存货为8,666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560千港元激增455.5%[15] - 公司2021年6月30日的应付账款为47,061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912千港元大幅增加5,061.1%[15] - 经营现金流出净额87万港元,同比改善92.8%(从1215.3万港元减少)[18] - 融资现金流入净额826.9万港元,同比下降35.6%(相比1283万港元)[1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867.4万港元,同比增长309.5%(相比211.8万港元)[18]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贸易应收账款净额为6217.8万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2430.1万港元增长155.9%[57][6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0至30天账龄的贸易应收账款为4611万港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74.2%[60] - 应付账款从2020年底的91.2万港元大幅增至2021年中的4706.1万港元,增幅达5060%[63][64] - 账龄在31至60天的应付账款为3027.6万港元,占应付账款总额的64.4%[64] - 账龄超过90天的应付账款为341.8万港元,占应付账款总额的7.3%[64] - 毛利率为5.3%,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94][101]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870万港元,较期初增长569%[100] - 公司银行及现金结余从2020年12月31日的130万港元增至2021年6月30日的870万港元[106]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从2020年12月31日的0.5上升至2021年6月30日的0.87[116][12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未产生任何应课税溢利,因此未就香港利得税及中国企业所得税计提拨备[42][43][44] - 公司无任何重大资本承担[115][122] - 公司未从事任何衍生品协议或金融工具来对冲外汇风险[118] - 公司未使用任何金融工具对冲外汇风险[125] - 公司未持有任何资产抵押[130][134] - 公司未支付中期股息[131][135] - 集团无任何或有负债[81] - 公司在报告期内未购置任何物业、厂房及设备[114][121] - 公司已遵守GEM上市规则第5.05(1)条及第5.28条关于董事及委员会组成的要求[176][179]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184][18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代码为8147[11][12] - 公司注册于开曼群岛[7][9] - 公司中国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7][9] - 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九龙尖沙咀东加连威老道92号[8][9] - 公司执行董事包括王历先生、吴永富先生和周创强先生[8][9] - 公司非执行董事为庄儒强先生[8][9]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郑玩樟先生、汪涤东先生和文伟麟先生[8][9] - 公司核数师为McMillan Woods (Hong Kong) CPA Limited[11][12]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11][12] - 公司法定股本为62.5亿股,价值1亿港元[67] - 已发行股本为10.307亿股,价值164.9万港元[67] - 公司员工总数28人,较去年同期32人减少4人[137] - 公司董事会包括三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84][185] 其他收入与利息 - 其他收入1.9万港元,同比增长1800%(相比0.1万港元)[39] - 利息收入0.2万港元,同比增长100%(相比0.1万港元)[39] 诉讼事项 - 诉讼相关未支付租金约63万元人民币[128][132] - 诉讼相关利息约1.6万元人民币[128][132] - 诉讼费用总额1.1109万元人民币,公司承担约0.89万元[128][132] 购股权信息 - 期末尚未行使购股权为3870.4万份,加权平均行使价为0.2412港元[79] - 期末可行使购股权为3870.4万份,加权平均行使价为0.2412港元[79] - 期内无购股权失效[79] - 授予购股权涉及5亿股旧股份,经股份合并调整为6250万股合并股份[140][143] - 购股权行使价格由每股0.1632港元调整至1.3056港元[140][143] - 股份期权计划下可发行股份总数上限为已发行股份的30%[145] - 股份期权计划下可发行股份具体数量为68,722,500股,占2018年6月21日已发行股份的10%[145] - 2019年6月4日注销62,500,000份旧期权并授予68,720,000份新期权,行使价为每股0.2412港元[145] - 新期权授予日收盘价为每股0.131港元,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为每股0.2412港元[145] - 截至报告日期,新授予期权中30,016,000份已失效[14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有效未行使期权数量为38,704,000份[146][149] - 单个参与者期权授予上限为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146][149] - 期权行使期不超过10年[146][150] - 所有期权在报告期内均未行使或注销[154] - 授予员工的期权有2年归属期,分两批等额归属[155] - 董事吴永富持有6,756,000份购股权,占公司已发行股本0.66%[166] - 董事庄儒强持有6,756,000份购股权,占公司已发行股本0.66%[166] 可换股债券 - 2019年可换股债券到期未偿还余额约1110万港元[108][110] - 2021年可换股债券发行总额2000万港元,年利率4%[109][111] - 2021年可换股债券转换价格为每股0.12港元,可转换为166,666,666股[109][111] - 2019年可换股债券净收益约1000万港元用于偿还负债,另外1000万港元用于一般公司用途[108][110] - 2021年可换股债券净收益约1800万港元已用于偿还2019年可换股债券,剩余约200万港元未使用[109][111] 股东信息 - 股东Martford Limited持有316,981,250股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30.75%[170] - 股东郑利忠持有74,279,000股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7.21%[170] - 股东浦巍持有77,768,000股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7.54%[170] - 股东吴雄槟持有199,301,166股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19.34%[170] - 吴雄槟于2021年6月17日认购2千万港元可换股债券,可转换为166,666,666股换股股份[170] 公司治理与人事变动 - 独立非执行董事黄健于2021年6月30日辞职,导致独立董事人数少于GEM上市规则要求的3人[173] - 黄健辞职后审计委员会成员不足3人,违反GEM上市规则第5.28条[174] - 黄健因业务日程冲突未能出席2021年6月25日股东周年大会[162] - 文伟麟先生于2021年7月26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主席、提名委员会及合规委员会成员[175][179]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文伟麟(主席)、郑玩樟和汪涤东[183][18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77][180] - 董事确认报告期内控股股东、董事及其紧密联系人士无任何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的业务权益[178][181] 投资与子公司 - 在中国广西设立持股51%的子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人民币[87][91]
汇思太平洋(08147) - 2021 Q1 - 季度财报
2021-05-14 14:35
收入和利润 - 报告期间收益为510.8万港元,相比相应对期间的2533.8万港元下降79.8%[13] - 报告期间毛利为35.2万港元,相比相应对期间的74.5万港元下降52.8%[13] - 报告期间营运亏损为305.1万港元,相比相应对期间的337.4万港元收窄9.6%[13] - 报告期间除税前亏损为445.0万港元,相比相应对期间的436.4万港元扩大1.9%[13] - 报告期间期内亏损为445.0万港元,相比相应对期间的436.4万港元扩大1.9%[13] - 报告期间每股基本亏损为0.43港仙,相比相应对期间的0.49港仙收窄12.2%[13] - 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总综合亏损为428.3万港元[14] - 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累计亏损增加至7983.5万港元[14] - 报告期间总收益为510万港元,较相应期间的2530万港元减少2020万港元或79.8%[43][48] - 期内亏损为443.1万港元,较上年同期的434.8万港元略有扩大[39] - 净亏损扩大至4.5百万港元,同比增加约0.1百万港元[52][55] - 毛利减少约0.4百万港元[52][55] 成本和费用 - 报告期间销售成本为475.6万港元,相比相应对期间的2459.3万港元下降80.7%[13] - 报告期间行政开支为340.4万港元,相比相应对期间的408.2万港元下降16.6%[13] - 销售成本从2435.6万港元降至475.5万港元,降幅80.7%[45][49] - 员工成本从144.4万港元降至112.9万港元,降幅21.8%[35][46] - 行政费用从410万港元降至340万港元,降幅17.1%[47] - 员工成本减少至1.1百万港元,同比下降约21.4%[50] - 行政开支减少至3.4百万港元,同比下降约17.1%[50] 业务线表现 - 电子产品和配件贸易销售从2315.1万港元降至495.7万港元,降幅78.6%[34] - 毛利率从2.9%提升至6.9%,主要因成本节约措施见效[45][49]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子公司主营电子设备研发制造及软件开发服务[17][23] 其他财务数据 - 报告期间换汇差异产生5万港元收益,相比相应对期间的214万港元亏损改善102.3%[13] - 报告期间分占联营公司其他全面收入为16.2万港元[13] - 公司股本为164.9万港元,股份溢价为11053.7万港元[14] - 公司于2021年第一季度确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6.7万港元[14] - 公司于2021年第一季度将265万港元可换股债券权益组成部分重分类[14] - 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外币换算储备增加17万港元[14] - 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利息收入为1000港元[31] - 分占联营公司亏损增加约0.5百万港元[52][55] - 配售新股募集净资金13.3百万港元,已全部用作营运资金[64] - 可换股债券到期需赎回20百万港元本金及应计利息[65] - 计划发行20百万港元票据,年利率4%,期限2年[66] - 公司计划发行本金总额为2000万港元的承兑票据,年利率4%,期限两年[69] - 公司正采取措施增强资本基础及流动资金,包括发行债券、寻求股东或董事财务支持、商谈新银行授信及成本控制[69] 税务状况 - 公司香港及中国大陆子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均未产生应税利润[31][32] - 香港及中国附属公司在报告期间均未产生应税利润,未计提所得税拨备[33]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董事吴永富持有675.6万股购股权,占已发行股本0.66%[73] - 董事庄儒强持有675.6万股购股权,占已发行股本0.66%[73] - 主要股东Martford Limited持有3.1698亿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30.75%[78] - Martford Limited由王良海全资实益拥有[78] -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子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79][84] - 截至报告日期无重大期后事项需要披露[80][85] - 控股股东及董事确认无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的权益[81][86] - 公司确认报告期内董事遵守证券交易准则且无违规事件[82][87] - 报告期间未宣派或派付任何股息[36][37] 诉讼事项 - 诉讼相关未付租金约人民币0.63百万元及利息约人民币16,000元[59][61] - 诉讼费用承担约人民币8,900元[59][61] 购股权计划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未行使有效购股权数量为38,704,000份[98] - 2017年12月19日授予的旧购股权数量为500,000,000股,行使价每股0.1632港元[93] - 2019年5月29日股份合并后,旧购股权调整为62,500,000股合并股份,行使价调整为每股1.3056港元[93] - 2019年6月4日授予新购股权68,720,000份,行使价每股0.2412港元[97] - 新购股权授予前五日平均收盘价为每股0.2412港元,与行使价持平[97]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新购股权中30,016,000份已失效[97] - 购股权计划总体发行限额不超过已发行股份的30%[97] - 2018年6月21日批准的购股权发行上限为68,722,500股,占当时已发行股份10%[97] - 购股权计划有效期至2024年6月19日[105] - 单个参与者购股权授予上限为已发行股份的1%[98] - 公司授予的购股权总数在报告期内保持稳定,为38,704,000份[108] - 所有购股权行使价均为每股0.2412港元[108] - 吴永富先生持有6,756,000份购股权,占总数17.5%[108] - 庄儒强先生持有6,750,000份购股权,占总数17.4%[108] - 其他承授人合计持有25,192,000份购股权,占总数65.1%[108] - 报告期内未授出任何新购股权[108] - 报告期内未行使任何购股权[108] - 报告期内未注销任何购股权[108] - 授予董事的购股权在接纳后立即归属[114] - 授予员工的购股权归属期为2年,分两批等额归属[114] 报告基础信息 - 公司功能货币为港元,财务数据以千港元为单位呈列[19][14] - 每股基本亏损基于10.307亿股普通股计算[39]
汇思太平洋(08147) - 2020 - 年度财报
2021-03-31 04:05
收入和收益表现 - 公司报告期间收益为119.3百万港元,较同期301.2百万港元下降60.4%[14] - 销售制成品收益减少20.6百万港元[14] - 电子产品、配件及原材料贸易销售收益减少157.3百万港元[14] - 销售制成品收益为3.258百万港元,较同期23.865百万港元大幅下降[17] - 电子产品贸易销售收益为116.079百万港元,较同期273.4百万港元下降[17] - 应用软件开发服务收益从同期3.949百万港元降至零[17] - 最大客户销售额占比17.8%,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额占比63.7%[196] 成本和费用 - 销售成本下降60.2%至115.3百万港元[19] - 员工成本减少约9.0百万港元至6.2百万港元,主要因股权支付减少及裁员[21] - 行政开支报告期内为1840万港元,相比同期减少740万港元,主要由于股份支付和薪资开支减少[22][27] - 销售成本报告期内为1.153亿港元,较同期减少60.2%[25] - 员工成本报告期内为620万港元,较同期减少900万港元[26] - 员工成本从2019年的15.2百万港元降至2020年的6.2百万港元,降幅约59.2%[48][51] 利润和亏损 - 公司报告期净亏损1500万港元,较同期300万港元亏损扩大,主因缺少出售子公司收益及毛利减少[32][36] 毛利率 - 毛利率从同期3.8%降至报告期3.4%[20] - 毛利率从同期3.8%降至报告期3.4%,主要因低毛利电子产品贸易占比增加[25] 现金流和融资 - 现金及银行结余报告期末为13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150万港元减少[33][37] - 可换股债券发行总额2000万港元,其中1000万港元用于偿还负债,1000万港元用于一般公司用途[35][38] - 配售新股净筹资1330万港元,全部用作营运资金[40] - 公司完成配售138,864,000股新股,每股价格0.10港元,总收益约13.9百万港元,净收益约13.3百万港元[43] - 公司于2021年3月26日签订备忘录,拟发行2,000万港元票据,年利率4%,期限2年[197] - 票据发行对象为独立第三方,总本金额2,000万港元[197] 资本结构 - 净资产报告期末为4230万港元(含非控股权益20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4060万港元(含190万港元)增长[34][37] - 报告期末负债权益比率为0.5,与上年同期持平[42]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在2020年12月31日为0.5,与2019年持平[44] 资本支出和承诺 - 2020年资本支出为2.7万港元(2019年:1000港元)[74]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无重大资本承诺(2019年:无)[75] - 资本开支为27,000港元,较2019年的1,000港元大幅增加2,600%[77] - 公司无重大资本承担[78] 人力资源 - 公司员工总数从2019年的51人减少至2020年的37人,降幅约27.5%[48][51] - 周创强服务协议自2019年6月4日起为期三年[147][153] - 吴永富服务协议自2019年4月16日起为期三年[147][153] - 王历服务协议自2017年7月17日起为期三年[147][153] - 庄儒强服务协议自2017年7月17日起为期三年[148][154] - 独立非执行董事服务协议自2017年7月17日起为期三年[149][155] - 董事薪酬由薪酬委员会根据经营业绩和个人表现厘定[158][164] - 董事及五名最高薪人士薪酬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3[159][165] - 集团退休福利计划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6[160][166] 购股权计划 - 公司于2017年授予的购股权涉及500,000,000股旧股,经股份合并后调整为62,500,000股合并股份[55] - 购股权计划整体发行上限为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2018年刷新后上限为68,722,500股[56] - 公司于2019年取消62,500,000股旧购股权并授予68,720,000股新购股权,行使价每股0.2412港元[56] - 截至报告日,新授予的68,720,000股购股权中已有30,016,000股失效,无行使或取消记录[56] - 公司于2017年12月19日授出购股权以认购5亿股每股0.0002港元普通股[58] - 股份合并后购股权行使价由每股0.1632港元调整至1.3056港元,可发行股份数由5亿股调整为6250万股[58] - 购股权计划限额规定可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的30%[59] - 2018年更新后计划限额调整为6872.25万股,占当时已发行股份10%[59] - 2019年6月4日注销6250万份旧购股权,新授出6872万份购股权,行使价每股0.2412港元[59]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有效未行使购股权为3870.4万股[61][66] - 2020年更新后计划限额调整为1.03073897亿股,占已发行股份10%[61][66] - 购股权计划剩余有效期至2024年6月19日[64][68] - 所有已授出但未行使的购股权计划可发行股份总数不超过公司不时已发行股份的30%[175][178] - 购股权计划旨在为合资格参与者提供获得公司所有权权益的机会[177][178] - 董事会有权酌情向合资格参与者授予认购股份的权利[174][178] - 公司于2014年6月20日采纳购股权计划作为股份奖励计划[177] - 公司可发行股份上限为103,073,897股,占2020年6月26日已发行股份10%[181] - 任何合资格参与者12个月内行使购股权所涉股份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1%[182] - 2017年12月授予5亿份旧购股权,行使价每股0.1632港元[183] - 股份合并后旧购股权调整为6,250万股,行使价调整为每股1.3056港元[183] - 2019年6月注销6,250万份旧购股权并授予6,872万份新购股权,行使价每股0.2412港元[184]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尚未行使有效购股权为3,870.4万份[188] - 购股权行使期不超过授予日起10年[183] - 行使价不得低于授予日前5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187] - 行使价不得低于授予日股份面值[187] - 行使价不得低于授予日联交所收市价[187] - 公司授予董事及员工购股权总数61,964,000份,行使价每股0.2412港元[189] - 报告期内失效购股权数量为23,260,000份[189]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未行使购股权余额为38,704,000份[18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持续探索业务多元化及收入来源扩展,可能涉及业务投资组合调整及资产重新配置[47][50] - 公司不排除实施债务/股权融资计划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并将适时发布相关公告[47][50] 董事和关键管理人员 - 公司执行董事包括王历(33岁)、吴永富(33岁)和周创强(56岁)[119][125] - 非执行董事庄儒强(55岁)持有香港证监会负责人员牌照[132] - 黄健先生47岁自2017年7月17日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33][135] - 庄儒强先生55岁拥有逾20年金融经验自2017年7月17日起担任非执行董事[134] - 郑玩樟先生50岁自2017年7月17日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37][141] - 汪涤东先生64岁拥有逾30年会计审计及财务管理经验自2017年7月17日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38][142] - 陆志明先生45岁自2018年1月17日起担任首席执行官[139] - 黄健先生持有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并曾在北京永拓会计师事务所执业[133][135] - 庄儒强先生持有香港证监会负责人员牌照可进行第149类受规管活动[134] - 郑玩樟先生为合格建筑管理工程师拥有建筑及房地产投资管理经验[137][141] - 汪涤东先生为FCCACPAAIHK并曾任多家上市公司董事职务[138][142] - 陆志明先生曾担任延长石油国际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股份代号346[139] - 吴永富持有公司6,756,000份购股权,占已发行股本0.66%[167] - 庄儒强持有公司6,756,000份购股权,占已发行股本0.66%[167] 股东结构和关联方 - Martford Limited持有公司316,981,25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30.75%[171] - 中信集团及其关联实体(包括CITIC Group Corporation等)各持有55,555,555股普通股,各占已发行股本6.23%[171][172] - 除披露外,2020年12月31日公司登记册中无其他股份权益或淡仓记录[173][176] - 王良海先生全资实益拥有Martford Limited[172] -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多层控股结构间接持有公司股份[172] - 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由中信盛荣有限公司和中信盛星有限公司分别持股25.60%和32.53%[172] 风险和外币 - 公司无重大外币风险,且无外汇对冲政策[80][84] - 公司未使用任何衍生工具或金融工具对冲外汇风险[82][85] 诉讼和拨备 - 诉讼涉及未付租金约人民币63万元及利息16,000元[91][96] - 公司已就诉讼全额计提拨备[92][97] 股息和分派 - 董事会不建议支付2020年度末期股息[90][95] - 公司2020年不派发任何股息[102][109] - 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为零[113] 业务和公司概况 - 公司业务为投资控股及电子设备研发制造与软件开发[106] - 公司注册于开曼群岛,无优先认购权条款[116][122] - 公司五年财务摘要见年报第140页[117][123] - 物业、厂房及设备变动详情见财务报表附注17[115][121] - 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53.8%,五大供应商合计采购额占比94.5%[196] - 公司公众持股量符合上市规则,不低于已发行股本25%[199] - 关联交易不构成上市规则定义的关连交易,无需披露[200] - 董事确认无控股股东或董事存在与公司业务直接或间接竞争的情形[198] 资产和负债 - 公司资产无抵押[88][93] - 公司无或有负债[89][94] 其他事项 - 潜在投资目标公司51%股权的谅解备忘录已失效[83][86] - 公司2020年无任何捐赠,与2019年相同为零港元[114][120] - 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18][124]
汇思太平洋(08147) - 2020 Q3 - 季度财报
2020-11-12 22:05
GEM市场风险 - GEM市场定位为中小型公司提供上市平台,相比主板公司投资风险更高[1][5] - GEM上市公司证券可能比主板证券承受更大市场波动风险[2][6] - 无法保证GEM证券具备高流动性市场[2][6] 公司注册与办公地址 - 公司注册地位于开曼群岛(Clifton House, P.O. Box 1350, Grand Cayman KY1-1108)[7][9] - 中国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工业南路52号101康威广场C栋4楼[7][9] - 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九龙尖沙咀东加连威老道92号幸福中心4楼5室[8][9] 基本公司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8147[12][13] - 核数师为长青(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12][13] - 主要往来银行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12][13] - 报告涵盖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及九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业绩[14] 季度收入和利润(同比) - 公司第三季度收益同比大幅下降70.0%,从1.190亿港元降至3580万港元[15] - 第三季度毛利暴跌86.4%,从1451万港元降至198万港元[15] - 第三季度运营亏损232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121万港元[15]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总收益为3580.4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1.191亿港元下降69.9%[30] - 三个月期间每股基本亏损为0.003港元[45] 九个月累计收入和利润(同比) - 九个月累计收益同比下降41.4%,从1.795亿港元降至1.051亿港元[15] - 九个月累计毛利下降78.5%,从2025万港元降至436万港元[15] - 九个月累计运营亏损654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1444万港元[15]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总收益为1.051亿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1.795亿港元下降41.5%[30] - 公司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收入为1.051亿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1.795亿港元下降41.5%[50] - 报告期间收益为105.1百万港元,较同期179.5百万港元下降41.5%[55] - 净亏损8.6百万港元(同期净利润13.5百万港元),主因缺少出售附属公司收益12.9百万港元[59][63] - 九个月期间每股基本亏损为0.009港元[45] 成本和费用(同比) - 销售成本降至5850万港元,同比下降36.7%[51] - 员工成本降至49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的1290万港元减少800万港元[53] - 行政费用降至1080万港元,较上年同期的2090万港元减少1010万港元[54] - 销售成本下降36.7%至58.5百万港元[56] - 员工成本减少8.0百万港元至4.9百万港元,行政开支减少10.1百万港元至10.8百万港元[58] 毛利率与毛利 - 毛利率从11.3%降至4.2%,毛利从2020万港元降至440万港元[51] - 毛利率由11.3%降至4.2%[56] - 毛利减少15.8百万港元至4.4百万港元[56][59][63] 分业务线收入表现(同比) - 电子产品和原材料贸易销售收益为1.019亿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1.646亿港元下降38.1%[30] - 制成品销售收益为316.5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1093.3万港元下降71.0%[30] - 电子产品和原材料贸易销售在三个月期间收益为3571.6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1.146亿港元下降68.8%[30] - 制成品销售在三个月期间收益为88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452.8万港元下降80.6%[30] - 应用软件开发服务收益在2020年九个月期间为零,而2019年同期为398.1万港元[30] - 电子产品贸易销售占比升至总收入的97.0%,制造产品销售占比降至3.0%[52] - 电子产品贸易销售占比升至97.0%(同期:91.7%),制成品销售占比降至3.0%(同期:6.1%)[57] 其他收入与收益(同比)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其他收入仅为2000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1530.3万港元大幅下降[33] - 2019年九个月期间出售附属公司获得1285.3万港元收益,2020年同期无此项收入[33] - 缺少其他收入(存货拨备回拨及政府补贴)合计2.4百万港元[59][63] - 外币换算产生正收益114万港元,改善外汇风险状况[15] 税务状况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所得税开支为零,而2019年同期为4.3万港元[35][36] - 未计提香港利得税拨备,因香港附属公司无应税溢利[37] - 未计提中国企业所得税拨备,因中国附属公司无应税溢利[37] 融资与资本活动 - 公司通过配售新股融资1342万港元,总权益增至4710万港元[16] - 通过配售新股募资净额13.3百万港元,已全部用作营运资金[68] - 公司完成配售138,864,000股新股,配售价每股0.10港元,总集资额13.9百万港元,净额13.3百万港元[70] - 配售净额13.3百万港元已全部用作营运资金[70] 亏损与权益变动 - 累计亏损扩大至7274万港元,较年初增加13.4%[16] - 基本每股亏损0.31港仙,去年同期为盈利1.34港仙[15] 股东结构与权益 - 董事吴永富持有6,756,000股相关股份权益,占已发行股本0.66%[80] - 董事庄儒强持有6,756,000股相关股份权益,占已发行股本0.66%[80] - Martford Limited持有316,981,250股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30.75%[86] - 中信集团及其关联实体(包括CITIC Polaris Limited、CITIC Glory Limited等)各持有55,555,555股普通股,各占公司已发行股本6.23%[86][87] -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持有55,555,555股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6.23%[86] - Radiant Assets Management Limited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55,555,555股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6.23%[87] 潜在投资与业务发展 - 曾签署非约束性MOU投资目标公司51%股权,但协议已失效[67] - 公司与深圳媒讯投资签署的潜在投资谅解备忘录已失效,原计划认购目标公司51%股权[69] - 公司正采取多项措施增强资本基础及流动性,包括发行债券、股东财务资助及新银行融资[69][70] - 公司将继续探索业务及投资机会以促进发展和协同效应[71][76] 法律诉讼与或有事项 - 公司面临租赁协议纠纷诉讼,涉及已出售子公司中汇洲电子,2020年5月已完成庭审待判决[72][77] - 公司认为诉讼不会对业务及运营造成重大影响[73][78] 股息政策 - 未支付股息(同期:无)[60][64] 股份购股权计划 - 公司股份合併生效,每8股面值0.0002港元普通股合併為1股面值0.0016港元合併股份[104][109] - 舊購股權行使價由每股0.1632港元調整至每股1.3056港元,可認購股份數由500,000,000股調整至62,500,000股[104][109] - 新授購股權68,720,000份,行使價每股0.2412港元,對應緊接授出前五日平均收市價每股0.2412港元[105][110] - 截至2020年9月30日,尚未行使的有效購股權為50,284,000份[106][111] - 購股權計劃整體發行上限為已發行股份的30%,當前具體限額為68,722,500股(佔2018年6月21日已發行股份10%)[105][110] - 新授購股權中18,436,000份已失效,無購股權被行使或註銷[105][110] - 購股權計劃有效期至2024年6月19日,距報告期末剩餘約4年[103][115] - 緊接新購股權授出日前收市價為每股0.131港元[105][110] - 购股权计划剩余有效期至2024年6月19日[119] - 吴永富持有6,756,000份未行使购股权 行使价每股0.2412港元[121] - 庄儒强持有6,756,000份未行使购股权 行使价每股0.2412港元[121] - 其他承授人初始获授24,226,000份购股权[123] - 报告期内失效购股权总数11,680,000份[123]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未行使购股权总数50,284,000份[123] - 董事所获购股权经接纳后立即归属[123] - 雇员购股权归属期为2年 分两批等额归属[124] - 所有购股权行使价均为每股0.2412港元[121][123] - 购股权行使期最长不超过10年[119] 企业管治与合规 - 除提供季度更新外,基本遵守《企业管治守则》C.1.2条款[94][95] - 审计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监督财务报告及内部控制[96] - 審核委員會確認九個月未經審核簡明綜合財務報表符合會計準則及上市規則[102][107] - 企業管治存在偏離,管理層僅每季度向董事會提供更新資料而非每月[100] - 董事确认控股股东、董事及其紧密关联人士无与集团业务竞争的利益[92] - 董事在报告期内均遵守《GEM上市规则》规定的证券交易行为标准[93] - 除披露外,董事及高管截至2020年9月30日未持有公司或其关联法团股份/债券的需披露权益[83] 证券交易与回购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在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90] 后续事件 - 报告期末后至报告日期无重大后续事件需披露[91]
汇思太平洋(08147) - 2020 - 中期财报
2020-08-14 10:52
GEM市场风险披露 - GEM市场定位为中小型公司提供上市平台,相比主板公司具有较高投资风险[1][5] - GEM上市公司证券可能比主板证券承受更大市场波动风险[2][6] - 无法保证GEM证券具备高流动性市场[2][6] 公司注册及办公地址 - 公司注册地位于开曼群岛(Clifton House, P.O. Box 1350, Grand Cayman KY1-1108)[7][9] - 中国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工业南路52号101康威广场C栋4楼[7][9] - 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位于九龙尖沙咀东加连威老道92号幸福中心4楼5室[8][9]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8147[12][13] - 报告涵盖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业绩[14] - 业绩包含2019年同期未经审核比较数字[14] - 董事会对报告内容承担全部责任并确认信息准确完整[4][6] 收益表现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69,296千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60,422千港元增长14.7%[15]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6929.6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6042.2万港元增长14.7%[40] - 报告期间公司收益为69.3百万港元,较相应对期60.4百万港元增长14.7%[93][96] 业务线收益表现 - 电子产品、配件及原材料贸易销售为6621.9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4998.2万港元增长32.5%[40] - 制成产品销售额为307.7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640.5万港元下降52.0%[40] - 提供应用软件开发服务收益为0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403.5万港元下降100.0%[40] - 电子产品和原材料贸易销售收益从50.0百万港元增至66.2百万港元[93][96] - 电子贸易销售占比从82.7%提升至95.6%[100][105] 利润表现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为2,384千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5,732千港元大幅下降58.4%[15]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营运亏损为4,219千港元,而2019年同期为营运溢利3,230千港元[15]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内亏损为5,387千港元,而2019年同期为溢利3,177千港元[15]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净亏损为536.1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净利润233.3万港元,同比转亏且亏损扩大[54] - 公司从去年同期盈利3.2百万港元转为亏损5.4百万港元[103][107] 季度利润表现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净亏损为101.3万港元,而2019年同期为净利润431.8万港元,同比转亏[54] 销售成本 - 2020年上半年已售存货成本为6679.8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5454.5万港元增长22.5%[49] - 销售成本增长22.3%至66.9百万港元[99][105] 毛利率 - 毛利率从9.5%下降至3.4%[99][105] 员工成本 - 2020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为228.4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1118.8万港元下降79.6%[49] - 员工成本从11.2百万港元大幅减少至2.3百万港元[101][106] - 员工成本从2019年上半年的1120万港元降至2020年上半年的230万港元,降幅为79.5%[132][138] 其他收入及收益 - 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为1000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1523.5万港元下降99.99%[42] 行政开支 - 行政开支从17.6百万港元降至6.6百万港元[102][106] 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 - 2020年第二季度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为33.4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678.6万港元下降95.1%[49] 现金及银行结余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银行及现金结余为2,118千港元,较2019年12月31日的1,465千港元增长44.6%[16]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11.8万港元,较期初146.5万港元增长44.6%[20] - 现金及银行结余从1.5百万港元增至2.1百万港元[110]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及现金结余约210万港元,较2019年12月31日的150万港元增长40%[115] 贸易应收账款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贸易应收账款为33,671千港元,较2019年12月31日的65,940千港元大幅减少48.9%[16] - 截至2020年6月30日,贸易应收账款净额为3367.1万港元,较2019年底6594万港元下降48.9%[60][63] - 截至2020年6月30日,0-30天账龄的贸易应收账款为788.9万港元,较2019年底4026.9万港元下降80.4%[63] - 截至2020年6月30日,90天以上账龄的贸易应收账款为1693.3万港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50.3%[63] 存货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存货为7,346千港元,较2019年12月31日的601千港元激增1,122.0%[16] 贸易应付账款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贸易应付账款为16,949千港元,较2019年12月31日的45,668千港元下降62.9%[16]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应付账款为1694.9万港元,较2019年底4566.8万港元下降62.9%[66] 资产净值与总权益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资产净值为48,764千港元,较2019年12月31日的40,603千港元增长20.1%[16]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总权益为48,764千港元,较2019年12月31日的40,603千港元增长20.1%[16] - 总权益增至4876.4万港元,较期初4060.3万港元增长20.1%[17] 非流动资产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516.8万港元,较2019年末的168.5万港元增长206.7%[37] - 香港地区非流动资产为450.9万港元,较2019年末的79.0万港元增长470.8%[37] - 中国内地非流动资产为65.9万港元,较2019年末的89.5万港元下降26.4%[37]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215.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030.4万港元减少40.2%[20] - 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283万港元,主要来自配售新股筹资1319.5万港元[17][20] - 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1000港元,较去年同期无变化[20] 累计亏损 - 累计亏损增至6951.5万港元,较期初6415.4万港元扩大8.4%[17] 股份溢价账户 - 股份溢价账户增至1.105亿港元,通过新股配售增加1319.5万港元[17] 可换股债券权益 - 可换股债券权益部分保持265万港元未变动[17] 外币换算储备 - 外币换算储备减少至-115.6万港元,反映汇率变动影响[17] 非控股权益 - 非控股权益降至188.3万港元,减少3.2%[17] 税项 - 公司期内无计提中国企业所得税,2019年同期计提税项为-4.3万港元[44][45] - 公司期内无计提香港利得税,与2019年同期一致[44] 股息政策 - 公司2020年及2019年上半年均未宣派或支付任何股息[51] - 报告期间未派发股息[104][108] - 2020年上半年未宣派中期股息,与2019年同期情况一致[131]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0年上半年派付任何中期股息[137] 股本变动 - 公司法定股本为6,250,000,000股,金额为10,000千港元[69] - 公司已发行股本从891,874,970股增加至1,030,738,970股,增幅为15.6%[69] - 公司通过配售新增138,864,000股,配售价格为每股0.10港元,募集资金约222千港元[69][72] - 公司完成配售138,864,000股新股,配售价每股0.10港元,总收益约1390万港元,净收益约1330万港元[111] 购股权计划 - 尚未行使购股权数量从61,964,000份减少至50,284,000份,减幅18.8%[83] - 期內失效购股权11,680,000份,行使价格为每股0.2412港元[83] - 期末可行使购股权为31,898,000份,加权平均行使价格0.2412港元[83] - 公司购股权计划有效期至2024年6月19日[71][74] - 上市前购股权计划已于2016年6月19日到期失效[76][79]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有50,284,000份有效购股权尚未行使[144][148] - 2019年6月4日公司取消62,500,000份旧购股权,并授予68,720,000份新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0.2412港元[143][147] - 新授予的68,720,000份购股权中,有18,436,000份已失效[143][147] - 2017年12月19日授予的购股权可认购500,000,000股旧股份,经2019年5月29日股份合并后调整为62,500,000股合并股份[142][146] - 购股权计划规定可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的30%[143][147] - 购股权计划剩余有效期至2024年6月19日[155] - 报告期内未授予新购股权(0份)[158] - 报告期内未行使任何购股权(0份)[158] - 报告期内失效购股权总数11,680,000份[158]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尚未行使购股权总数50,284,000份[158] - 董事所获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0.2412港元[158] - 董事购股权无归属期限制(N/A)[158] - 员工购股权分两年归属:50%于第一周年归属,剩余50%于第二周年归属[159] - 吴永富先生持有6,756,000份未行使购股权[158] - 庄儒强先生持有6,756,000份未行使购权[158] - 董事吴永富持有6,756,000份购股权,占公司已发行股本0.66%[169] - 董事庄儒强持有6,756,000份购股权,占公司已发行股本0.66%[169] 或然负债与资产抵押 - 集团确认无任何或然负债[84][85] - 公司资产无抵押担保,与2019年12月31日情况相同[130]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无资产抵押[136] 资本支出与承担 - 2020年上半年资本支出为零,较2019年同期的335.8万港元减少100%[113][117]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无重大资本承担,与2019年12月31日情况一致[113][118] 融资活动与资金用途 - 配售所得净资金约1260万港元已用作营运资金,剩余约70万港元将按计划使用[111] - 公司正寻求通过发行债券、股东融资和银行授信等方式增强资本基础[112][116] 金融工具与外汇风险 - 公司未签订任何衍生品协议或使用金融工具对冲外汇风险[122][125] 员工人数变动 - 员工总数从2019年6月30日的52人减少至2020年6月30日的32人,降幅为38.5%[132][138] 退休福利计划 - 公司参与香港强制性公积金及中国大陆的五险一金计划[133][138] 主要股东持股 - Martford Limited持有316,981,250股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30.75%[173] - 中信集团及其关联方(共11个实体)各持有55,555,555股普通股,各占公司已发行股本6.23%[173][175] - Martford Limited由王良海先生全资实益拥有[175] - Radiant Assets Management Limited通过多层股权结构最终由中信集团控制[175] 董事及股东权益披露 - 截至2020年6月30日,除披露外无其他董事或主要行政人员持有公司股份权益或淡仓[169][170] - 截至2020年6月30日,除披露外无其他股东在公司登记册中记录股份权益或淡仓[175][176] 管理层薪酬 - 主要管理层薪酬披露涉及公司董事[88][89] 董事信息变更 - 独立非执行董事黄健自2020年7月起注册会计师执业机构变更为深圳永新瑞和会计师事务所[179] - 除披露外,自2019年年报后无其他需根据GEM上市规则第17.50A(1)条披露的董事信息变更[180] - 独立非执行董事黄健自2020年7月起转任深圳永信瑞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注册会计师[185] 公司证券交易 - 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在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81][187] 审核与治理 - 审核委员会确认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符合会计准则及GEM上市规则[184][189] - 董事会由三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共七人组成[184][189]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黄健(主席)、郑玩樟及汪涤东组成[183][189] - 控股股东及董事确认在报告期内未持有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的任何权益[182][188] 财务比率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维持在0.5,与2019年12月31日持平[1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