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思太平洋(08147)

搜索文档
汇思太平洋(08147)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8 13:5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3年9月10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14年7月18日于香港联交所GEM上市[1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收益为61,456千港元,2022年为65,654千港元[5] - 2023年毛利为3,775千港元,2022年为3,254千港元[5] - 2023年营运亏损为1,861千港元,2022年为12,241千港元[5] - 2023年除税前亏损为17,527千港元,2022年为21,515千港元[5] - 2023年年内亏损为17,527千港元,2022年为21,515千港元[5] - 2023年全面亏损总额为19,312千港元,2022年为23,393千港元[6] - 2023年基本每股亏损为16.82港仙,2022年为17.83港仙[6]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80千港元,2022年为13,962千港元[8] - 2023年流动负债净值为(6,125)千港元,2022年为(12,322)千港元[8] - 2023年负债净值为(13,901)千港元,2022年资产净值为1,079千港元[9] - 2022年1月1日总权益为2333.6万港元,2022年权益变动为 - 2225.7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总权益为107.9万港元[11] - 2023年权益变动为 - 1498万港元,2023年12月31日总权益为 - 1390.1万港元[11] - 2023年确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为106.3万港元[11] - 2023年发行可换股债券权益部分为224万港元,可换股债券失效权益部分减少221.2万港元[11] - 2023年转拨至法定储备为16.6万港元[11] - 2023年收购一间附属公司的非控股权益为102.9万港元[11] - 2023年中国非流动资为6千港元,2022年为56千港元[30] - 2023年香港外部客户收益为60,662千港元,2022年为18,245千港元;2023年中国外部客户收益为794千港元,2022年为47,409千港元[31] - 2023年有两名交易超集团收益10%的客户,2022年为三名[32] - 2023年其他收入为1,852千港元,2022年为1,452千港元[33] - 2023年自有资产折旧为54千港元,2022年为254千港元;2023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0千港元,2022年为2,086千港元[35] - 2023年员工成本为5,012千港元,2022年为5,798千港元[35] - 2023年已售存货成本为57,646千港元,2022年为62,400千港元[35] - 2023年外汇亏损净额为1千港元,2022年为38千港元[35] - 2023年除税前亏损17527千港元,按16.5%税率计算税项为2892千港元;2022年除税前亏损21515千港元,按16.5%税率计算税项为3550千港元[39] - 2023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的亏损为17334千港元,2022年为18377千港元(经重列),股份数目均为103073897股[42] - 2023年应收账款为30563千港元,减值亏损934千港元,账面价值29629千港元;2022年应收账款为22775千港元,减值亏损934千港元,账面价值21841千港元[4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约25434000港元应收账款已逾期;2022年为21841000港元[46] - 2023年应收账款按发票日期0 - 30日为4195千港元,31 - 60日为596千港元,90日以上为24838千港元;2022年90日以上为21841千港元[46] - 2023年应付账款按发票日期0 - 30日为4625千港元,31 - 60日为3447千港元,61 - 90日为4532千港元,90日以上为3026千港元;2022年90日以上为551千港元[50] - 2023年应付账款账面价值人民币为1250千港元,美元为14380千港元;2022年人民币为551千港元[50] - 集团总收益由2022年的6570万港元减少6.4%至2023年的6150万港元[55] - 整体毛利率由2022年的5%略微增加至约6%,毛利由2022年的330万港元增加0.5百万港元至2023年的380万港元[55] - 与营运相关开支总额由2022年的1690万港元减少940万港元至2023年的750万港元[57] - 2022年分占联营公司之亏损及其商誉减值总额720万港元,2023年分占联营公司之亏损1370万港元[58]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730万港元,较2022年的1840万港元减少110万港元[60] - 2023年流动比率为0.86,速动比率为0.84,资产负债比率为1.10;2022年分别为0.67、0.67、20.99[61] - 2023年12月31日,尚未行使可换股债券的本金总额为950万港元,银行及现金结余约为190万港元[66]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资本承担、资本开支、资产抵押及或然负债[67][68][69][7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733.4万港元[89] - 于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超出其流动资产612.5万港元[89] - 于2023年12月31日,集团总负债超出其总资产1390.1万港元[8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提供线上资讯及数字化营销服务的收入约占集团综合收入的1%[29] - 2023年提供线上资讯及数字化营销服务收益为794千港元,2022年为338千港元;2023年制成产品销售收益为53,779千港元,2022年为17,907千港元;2023年电子产品、配件及原材料贸易销售收益为6,883千港元,2022年为47,409千港元[33] - 2023年电子产品制造收入占整体收入的87.5%,2022年为27.3%[55] 公司股权收购 - 2023年最后一季公司收购国科特微(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0%股份[52] - 2023年10月30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订立协议收购国科特微(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共70%股份[74] 财务支持 - 一名股东同意未来十二个月向集团提供免息及无抵押财务支持1200万港元,截至业绩公告日已存入500万港元[14] 税务情况 - 香港附属公司首200万港元估计应课税溢利按8.25%税率缴纳利得税,超过部分按16.5%税率缴纳,其他不符合两级制的按16.5%税率缴纳,因有充足税项亏损结转无需拨备[37] - 中国附属公司适用税率为25%,因无应课税溢利无需就企业所得税拨备[38] 可换股债券情况 - 2021年可换股债券于2023年7月到期,公司赎回本金1500万港元[62] - 2023年6月和9月分别发行本金总额为650万港元和300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62][63] 法律诉讼相关 - 公司须向原告偿还未支付租金约人民币63万元另加逾期利息及其他费用[72] 公司治理与合规 - 2023年第二季度起,公司遵守管理须每月向董事会提供更新资料的守则条文[81] - 2023年2月13日,郑玩樟先生辞任后,公司审核、薪酬及提名委员会仅两名成员,不符合相关规则[81] - 2023年5月29日,梁志君女士获委任后,公司遵守相关规则[82] - 2023年6月29日,梁志君女士辞任后,公司审核及提名委员会仅两名成员,不符合相关规则[82] - 2023年9月27日,陈一帆先生获委任后,公司遵守相关规则[82] - 2023年12月31日,汪涤东先生辞任后,公司相关委员会情况不符合相关规则[84] - 2024年3月20日,周奋力先生获委任后,公司遵守相关规则[84] - 公司于2016年5月11日成立审核委员会,目前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5]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报表及年度业绩并提供建议意见[85] 财务报表审计 - 有关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数字经长青(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同意,与综合财务报表数额一致[86] - 独立核数师认为综合财务报表已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准则真实及公平反映集团财务状况、表现及现金流量[88] 信息披露 - 公司2023年年报将在公司网站www.mpgroup.hk及联交所网站www.hkexnews.hk刊登[91] - 公告将保留于联交所网站GEM网页“最新上市公司公告”页内最少七日,亦将刊于公司网站[92] 会计准则采用 - 集团已首次采用2023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年度期间强制生效的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编制报表[17]
汇思太平洋(08147) - 2023 Q3 - 季度财报
2023-11-10 08:3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收益为23,86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607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收益为46,92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5,559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期内亏损为90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122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期内亏损为7,89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1,645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全面亏损总额为95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172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全面亏损总额为7,98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3,518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89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454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7,85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591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基本每股亏损为0.87港仙,2022年同期为4.32港仙[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基本每股亏损为7.62港仙,2022年同期为10.28港仙[6] - 2022年1月1日公司总权益结余为23,336千港元[7] - 2022年9月30日公司总权益结余为10,540千港元[7] - 2023年1月1日公司总权益结余为1,079千港元[7]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总权益结余为 - 4,325千港元[7] - 公司总收益从2022年前三季度的6560万港元降至2023年同期的4690万港元,减少1870万港元[27][33] - 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前三季度的4.3%降至2023年同期的3.9%,毛利减少100万港元[28][33] - 员工成本从2022年前三季度的440万港元降至2023年同期的370万港元,减少70万港元[29][34] - 2022年前三季度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70万港元,2023年无记录[30][34] - 公司总行政开支从2022年前三季度的770万港元降至2023年同期的490万港元,减少280万港元[36] - 财务成本约为150万港元,保持稳定[37] - 联营公司天虹集团2023年前三季度亏损340万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530万港元[38] -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79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060万港元减少270万港元[39][46] - 2023年第三季度亏损89.8万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445.4万港元;2023年前三季度亏损785.3万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1059.1万港元[22] - 行政开支总额由2022年第三季度的770万港元减少280万港元至2023年同期的490万港元[43] - 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分占联营公司亏损34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30万港元减少190万港元[45] - 财务费用约为150万港元,维持相当稳定[44]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三季度电子产品等贸易销售收益为23,86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364千港元[20] - 2023年前三季度电子产品等贸易销售收益为46,92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7,409千港元[20] - 2022年前三季度制成产品销售收益为17,907千港元,2023年前三季度为0[20] - 2022年第三季度及前三季度提供线上资讯与数位行销服务收益均为243千港元,2023年为0[20] - 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总收益为23,86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607千港元[20] -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总收益为46,92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5,559千港元[20] 税务与股息情况 - 公司2023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均未就香港利得税和中国企业所得税计提拨备,因无应课税溢利[22] - 2023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均未宣派或派付股息[22] 公司股权交易事项 - 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以5100港元出售合营企业汇思太平洋电子有限公司51%权益,确认收益5100港元[41][48] - 2023年6月,董事会批准以1元人民币收购广州华唯电器科技有限公司51%权益,其注册资本200万元人民币,实缴资本为零[50][56] - 2023年10月,董事会批准以2元人民币收购国科特微(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0%权益,其注册资本320万元人民币,实缴资本57.4万元人民币[52][57] - 收购事项一和出售事项适用百分比率均低于5%,不构成须予公布交易[51][56] - 收购事项二适用百分比率超5%但低于25%,构成须予披露交易[53][57] 可换股债券发行情况 - 2021年7月2日,公司向吴雄槟先生发行本金总额2000万港元、年利率4%的两年期可换股债券,按初步换股价0.12港元悉数以转换为166,666,666股换股股份[55][59] - 2023年6月14日公司向盛发投资有限公司发行本金总额650万港元的2023可换股债券一,年利率4%,期限两年,初步换股价0.032港元较2023年5月22日收市价溢价约18.5%,可转换为2.03125亿股换股股份[61][65] - 发行2023可换股债券一所得款项总额为650万港元,净额约640万港元,拟用作一般营运资金[62][66] - 因2023年股份合并,2021可换股债券及2023可换股债券一转换价分别调整至1.2港元及0.32港元,可分别转换为1666.6666万股及2031.25万股换股股份,2021可换股债券持有人承诺2024年9月30日前不要求偿还本息,未偿还金额年利率4%[63][66] - 2023年9月14日公司向魏海全发行本金总额300万港元的2023可换股债券二,年利率4%,期限两年,初步换股价0.15港元较2023年8月30日收市价溢价约10.3%,可转换为2000万股换股股份[64][67] - 发行2023可换股债券二所得款项总额为300万港元,净额约300万港元,拟用作一般营运资金[69][72] 公司未来经营策略 - 公司未来将控制经营成本,甄选合适产品组合、地区及行业,审阅现有业务组合表现并作出投资决定[70][73] - 视审阅结果,公司不排除出售现有业务组合全部或部分及/或变更业务资产分配的可能性[70][73] - 若出现合适集资机会,公司将重组现有债务并实施债务及/或股本集资计划以改善财务状况[70][73] 公司权益披露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董事所知公司董事及行政总裁在相关股份、股份权益或债权证无须披露权益或淡仓[7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在公司股份等中无相关权益或淡仓[74] 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Martford Limited持有31,698,125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30.75%[7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盛发投资有限公司持有20,312,5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19.71%[7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魏海全持有20,123,2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19.52%[7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浦巍持有8,800,8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8.54%[78] - 2023年5月22日,盛发投资有限公司认购本金总额65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可转换为20,312,500股换股股份[78] - 2023年8月30日,魏海全认购本金总额30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可转换为20,000,000股换股股份[78]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81][87] 公司审核与人员构成情况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阅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82][83][88] - 截至报告日期,执行董事为陈亿亮,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汪涤东、文伟麟及陈一帆[84][88] 可换股债券认购评价 - 董事认为2023可换股债券一及二的认购公平合理,符合公司及股东整体利益[62][66][69][72]
汇思太平洋(08147)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1-10 08:3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收益为23,86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607千港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收益为46,92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5,559千港元[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期内亏损为90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5,122千港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期内亏损为7,89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1,645千港元[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95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172千港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7,98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3,518千港元[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7,85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591千港元;应占全面亏损总额为8,02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2,401千港元[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非控股权益应占期内亏损为4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54千港元;应占全面亏损总额为3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117千港元[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基本每股亏损为7.62港仙,2022年同期为10.28港仙;摊薄每股亏损为7.62港仙,2022年同期为10.28港仙[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总收益由2022年第三季度的6560万港元减少1870万港元至4690万港元[22] - 公司毛利率由2022年第三季度的4.3%下降至2023年同期的3.9%,毛利减少100万港元[23] - 员工成本由2022年第三季度的440万港元减少70万港元至2023年同期的370万港元[24] - 2022年第三季度使用权资产折旧为170万港元,2023年无此金额[25] - 行政开支总额由2022年第三季度的770万港元减少280万港元至2023年同期的490万港元[26] - 财务费用约为150万港元,维持相当稳定[27] - 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分占联营公司亏损34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530万港元[29] - 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79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060万港元减少270万港元[3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制成产品销售收益为0,2022年同期为17907千港元[1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电子产品、配件及原材料贸易销售收益为4692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7409千港元[1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提供线上资讯与数字行销服务收益为0,2022年同期为243千港元[13] 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及可换股债券情况 - 2023年确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为916千港元[6] - 2023年发行可换股债券金额为1,667千港元,可换股债券到期金额为2,212千港元[6] - 2021年7月2日公司向吴雄槟先生发行本金总额2000万港元、年利率4%的两年期可换股债券,初步换股价0.12港元,可转换为1.66666666亿股换股股份[40] - 2023年6月14日公司向盛发投资有限公司发行本金总额650万港元、年利率4%的两年期可换股债券,初步换股价0.032港元,较2023年5月22日收市价溢价约18.5%,可转换为2.03125亿股换股股份[41] - 发行2023年可换股债券一所得款项总额为650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为640万港元[42] - 因2023年股份合并,2021年和2023年可换股债券转换价分别调整至1.2港元和0.32港元,分别可转换为1666.6666万股和2031.25万股换股股份[44] - 2021年可换股债券于2023年7月到期,公司与持有人达成协议,持有人承诺2024年9月30日前不要求偿还未偿还本金及利息,未偿还金额按年利率4%计息[44][45] - 2023年9月14日公司向魏海全发行本金总额300万港元、年利率4%的两年期可换股债券[46] - 假设按初步换股价0.15港元悉数转换,可转换为2000万股换股股份,换股价较2023年8月30日收市价溢价约10.3%[47] - 发行可换股债券所得款项总额为300万港元,净额约为300万港元,拟用作一般营运资金[48] - 2023年5月22日,盛发投资有限公司认购本金总额65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可转换为20312500股换股股份[52] - 2023年8月30日,魏海全认购本金总额30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可转换为2000万股换股股份[53] 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Martford Limited持有31698125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30.75%[5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盛发投资有限公司持有203125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19.71%[5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魏海全持有201232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19.52%[5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浦巍持有88008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8.54%[51] 公司收购与出售事项 - 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出售合营企业汇思太平洋电子有限公司51%权益,代价为5100港元,确认出售收益5100港元[32][33] - 2023年6月董事会批准以1元人民币收购广州华唯电器科技有限公司51%权益,需注入51%注册资本,该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人民币,实缴资本为零[35] - 2023年10月董事会批准以2元人民币收购国科特微(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0%权益,需出资70%注册资本,该公司注册资本320万元人民币,实缴资本57.4万元人民币[37] - 出售事项、收购事项一及收购事项二使公司在可接受风险水平及资金需求内优化资源及扩大收益来源[39]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3年9月10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2014年7月18日起于联交所GEM上市[7][8]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业务为研发、制造及销售电子设备,提供应用软件及线上资讯与数字化营销服务[9] 财务报表审核情况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认为符合相关要求[59]
汇思太平洋(08147)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8-14 00:4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3年9月10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股份自2014年7月18日起于联交所GEM上市[12][1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收益为22,88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479千港元;六个月收益为23,05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3,952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毛利为1,11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7千港元;六个月毛利为1,11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112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期内亏损为3,43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748千港元;六个月期内亏损为6,99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523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基本每股亏损为3.33港仙,2022年同期为2.40港仙;六个月基本每股亏损为6.75港仙,2022年同期为5.95港仙[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10,12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962千港元[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39,10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4,759千港元[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47,88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7,081千港元[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值为8,77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322千港元[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负债)/资产净值为4,15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79千港元[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亏绌总额)/总权益为4,15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79千港元[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19.4万港元,2022年同期所得现金净额为356.2万港元[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7000港元,2022年同期所用现金净额为19.2万港元[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78.3万港元,2022年同期所用现金净额为132.5万港元[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净流动负债约为877.8万港元,净负债约为415.2万港元[22] - 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确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为76.8万港元[8] - 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发行可换股债券为103.3万港元[8] - 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703.2万港元[8]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124.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464.1万港元[1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及负债净额分别约为877.8万港元及415.2万港元[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在香港的外部客户收益为23059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46045000港元;在中国的外部客户收益2023年为0,2022年为17907000港元[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客户A收益为16936000港元,客户B为6023000港元;2022年同期客户B为20343000港元,客户C为15992000港元,客户D为6708000港元[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电子产品等贸易销售收益为22886000港元,2022年同期制成产品销售收益为4479000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电子产品等贸易销售收益为23059000港元,2022年同期制成产品销售收益为17907000港元,电子产品等贸易销售收益为46045000港元[39]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香港及中国附属公司均无应课税溢利,无需计提香港利得税及中国企业所得税[41][42][43]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均未宣派或派付任何股息[45][4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亏损3432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2471000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亏损6955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6137000港元[49] - 计算每股基本亏损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03073897股[4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未录得增添物业、厂房及设备开支,2022年同期斥资约194000港元[54][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为36722000港元,其中0 - 30日为13091000港元、31 - 60日为5403000港元、61 - 90日为4392000港元、90日以上为13836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1841000港元[5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为9297000港元,其中0 - 30日为6759000港元、31 - 60日为2011000港元、90日以上为527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51000港元[5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已收按金及应计费用中应付附属公司一名董事款项约为2643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331000港元[60][62] - 可换股债券方面,2022年1月1日为18,673千港元,2023年6月30日总计为27,096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收取利息按10.20%至13.32%计算(2022年同期为10.20%)[71] - 法定股本方面,2022年12月31日股份数目为6,250,000,000股,2023年6月30日为625,000,000股,金额均为10,000千港元;已发行股本方面,2022年12月31日股份数目为1,030,738,970股,2023年6月30日为103,073,897股,金额均为1,649千港元[76] - 主要管理层人员薪酬方面,2023年上半年费用、薪金及津贴为356千港元,2022年为470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为0,2022年为216千港元[8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收益由2022年上半年的64.0百万港元减少40.9百万港元至23.1百万港元[87][92] - 公司毛利率由2022年上半年的3.3%增加至2023年同期的4.8%,但毛利因收益下降减少1.0百万港元[88][93] - 员工成本由2022年上半年的2.6百万港元略微增加0.1百万港元至2023年同期的2.7百万港元,撇除购股权影响下降0.4百万港元[89][94] - 使用权资产折旧2022年上半年为0.8百万港元,2023年无记录,因2022年工厂使用权资产已全额减值[96] - 2022年美联储大幅上调基准利率425个基点,2023年上半年仅上调100个基点[86][91] - 除披露外,2023年6月30日及2022年12月31日公司无其他或然负债[76] - 除披露外,2023年6月30日及2022年12月31日公司无其他资本承担[77][78] - 公司行政开支从2022年上半年的480万港元降至2023年同期的370万港元,减少110万港元,排除部分影响后仍减少40万港元[97][103] - 财务费用稳定在约100万港元[98][10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分占联营公司Celestial Rainbow Group亏损33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80万港元[99][10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69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80万港元,主要受毛利、联营公司亏损等因素影响[100][10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比率0.82,速动比率0.82,负债比率1.08;2022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0.67,速动比率0.67,资产负债比率20.99%,负债比率0.97[129] - 2023年6月30日未行使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265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000万港元[131][133]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现金结余约12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0万港元[131][1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资本架构无其他重大变动,董事会将考虑多种融资方法[132][133] - 2023年6月30日及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或然负债、资本承担、资产抵押[135][137][140][142]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26名员工,2022年12月31日为28名;2023年上半年员工成本约27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60万港元[14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26名雇员,2022年12月31日为28名;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约27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60万港元[150]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提供线上资讯及数字化营销服务的收入少于集团综合收入的1%[28][2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在中国的非流动资产为3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6000港元[31] 可换股债券相关 - 2021年可换股债券于2021年7月2日发行,可按每股1.2港元兑换为16666666股普通股,到期日为发行日第二周年,未兑换按面值赎回,年利率4%,发行所得款净额负债部分为17788000港元,权益部分为 - 2212000港元[61][63][64][65] - 2023年可换股债券于2023年6月14日发行,可按每股0.32港元兑换为20312500股普通股,到期日为发行日第二周年,未兑换按面值赎回,年利率4%,发行所得款净额负债部分为5467000港元,权益部分为 - 1033000港元[65][68][69][70] - 2021年公司向吴雄槟先生发行200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年利率4%,按0.12港元换股价可转166,666,666股[113][118] - 2023年公司向Viva Gain Investments Limited发行65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年利率4%,按0.032港元换股价可转203,125,000股,换股价较认购协议日收市价溢价约18.5%[114][118] - 2023年可换股债券发行所得净额约640万港元,已按计划全部用于一般营运资金[120] - 2021年及2023年可换股债券转换价分别调整至1.2港元及0.32港元,可分别转换为16,666,666股及20,312,500股换股股份[121][125] - 2021年可换股债券于2023年7月到期,持有人承诺2024年9月30日前不要求偿还本息,未偿还金额年利率4%[122][125] - 发行2023年可换股债券所得款项总额650万港元,净额约640万港元,已全部用作一般营运资金[124] 收购和出售事项 - 公司将合营企业Millennium Pacific Electronics Limited 51%权益出售,代价5100港元,确认收益5100港元[102][108] - 董事会批准以1元人民币收购广州华唯电器科技有限公司51%权益,截至报告日未完成[110][115] - 收购和出售事项适用百分比率均低于5%,不构成须公布交易,获豁免相关规定[111][116] 购股期权计划相关 - 公司2014年6月20日采纳的购股期权计划有效期10年,至2024年6月19日结束[148][151] - 计划及其他购股期权计划行使时可发行股份总数不超已发行股份30%[149][151] - 2018年6月21日更新限额后,可发行股份68,722,500股,占当日已发行股份10%;2019年6月4日按每股0.2412港元授出68,720,000份购股期权[155][157] - 2020年6月26日更新限额后,可发行股份103,073,897股,占当日已发行股份10%;2022年6
汇思太平洋(08147)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11 08:3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益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收益为22,88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479千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益为23,05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3,952千港元[4]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来自香港外部客户收益为2305.9万港元,2022年为4604.5万港元;来自中国为0,2022年为1790.7万港元[21] - 2023年上半年客户A收益为1693.6万港元,客户B为602.3万港元;2022年客户B为2034.3万港元,客户C为1599.2万港元,客户D为670.8万港元[21] - 2023年上半年客户合约收益为2305.9万港元,2022年为6395.2万港元[22] - 公司总收益由2022年上半年的6400万港元减少4090万港元至2023年同期的2310万港元[4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毛利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毛利为1,11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7千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1,11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112千港元[4] - 公司毛利率由2022年上半年的3.3%增加至2023年同期的4.8%,毛利减少100万港元[4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运亏损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营运亏损为79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202千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营运亏损为2,57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657千港元[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除税前亏损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除税前亏损为3,43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748千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亏损为6,99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523千港元[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期内亏损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期内亏损为3,43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748千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亏损为6,99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523千港元[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资产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0,12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962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39,109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4,759千港元[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中国非流动资产为3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6万港元[20] - 2023年6月30日扣除拨备后应收账款为3672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1841千港元[28] - 2023年6月30日银行及现金结馀约12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0万港元[6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负债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47,88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7,081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值为 - 8,77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 - 12,322千港元[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负债)/资产净值为 - 4,152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79千港元[7]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为929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51千港元[28] - 2023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已收按金及应计费用为2643000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331000港元[28] - 2023年6月30日负债部分总计为27096千港元,其中2021年可换股债券为21600千港元,2023年可换股债券为5496千港元[32] - 2023年6月30日,尚未行使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为265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000万港元[6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现金流量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19.4万港元,2022年为所得356.2万港元[9]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0.7万港元,2022年所用19.2万港元[9]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78.3万港元,2022年所用132.5万港元[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每股基本亏损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每股基本亏损为343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471千港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亏损为695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137千港元[2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物业、厂房及设备开支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未录得增添物业、厂房及设备开支,2022年同期斥资约194000港元[2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利息计算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取的利息按实际利率10.20%至13.32%计算,2022年同期为10.20%[3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股份数目 - 2023年6月30日法定普通股股份数目为625000000股,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数目为103073897股[3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主要管理层人员薪酬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主要管理层人员薪酬为35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86千港元[3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员工成本 - 员工成本由2022年上半年的260万港元增加10万港元至2023年同期的270万港元,撇除购股权影响下降40万港元[43][44] - 2023年6月30日集團有26名僱員,2022年12月31日為28名;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員工成本約270萬港元,2022年同期為260萬港元[7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使用权资产折旧 - 2022年上半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80万港元,2023年无此项金额[4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行政开支 - 行政开支总额由2022年上半年的480万港元减少110万港元至2023年同期的370万港元[4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财务费用 - 财务费用约为100万港元[4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分占联营公司亏损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分占联营公司亏损33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80万港元[4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69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80万港元[5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可换股债券 - 2021年可换股债券按每股1.2港元可兑换为16666666股公司普通股,2023年可换股债券按每股0.32港元可兑换为20312500股公司普通股[29][30] - 2023年6月公司发行本金总额650万港元按年利率4%计息的两年期可换股债券,换股价比2023年5月22日收市价溢价约18.5%[58][59] - 2023年可換股債券所得款項總額為650萬港元,淨額約640萬港元,已悉數動用[60] - 2021年及2023年可換股債券轉換價分別調整至1.2港元及0.32港元,可分別轉換為16,666,666股及20,312,500股換股股份[61] - 2021年可換股債券2023年7月到期,持有人承諾2024年9月30日前不要求償還本息,未償還金額按年利率4%計息[62] - 2023年5月22日,盛发投资有限公司认购本金总额65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可转换为20,312,500股换股股份[95] - 2021年6月17日,吴雄槟认购本金总额200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可转换为16,666,666股换股股份[9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比率 - 2023年6月30日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為0.82,2022年12月31日為0.67;2023年6月30日資產負債比率不適用,2022年12月31日為20.99%;2023年6月30日負債比率為1.08,2022年12月31日為0.97[64]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线上资讯及数字化营销服务 - 提供线上资讯及数字化营销服务的收入少于集团综合收入的1%[19] 购股权计划相关 - 公司2014年6月20日採納購股權計劃,有效期至2024年6月19日[75] - 所有尚未行使购股权获行使时可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已发行股份的30%[76] - 购股权行使期间不得超授出日期起计十年[77] - 2019年及2022年授出购股权获行使时可发行最高股份数不得超已发行股份的10%,12个月期间不得超1%[79] - 2018年6月21日更新限额后可发行股份68,722,500股,占比10%;2019年6月4日授出68,720,000份购股权[80] - 2020年6月26日更新限额后可发行股份103,073,897股,占比10%;2022年6月10日授出103,072,000份购股权[81] - 2023年股份合并后,2019年6月4日授出购股权行使价调至2.412港元,可发行股份调至2,519,200股;2022年6月10日授出购股权行使价调至0.32港元,可发行股份调至10,307,200股[82] - 2023年6月30日,2019年授出2,519,200份、2022年授出10,307,200份购股权未行使;公告日期可进一步授出189份,占已发行股本0.0002%[8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六个月,计划项下购股总数为12,826,400份[84] - 周创强先生1,000,000份未行使购股将于2023年7月22日失效[84] - 授予雇员购股归属期为2年,分两年归属[84] 公司股权交易相关 - 公司出售合营企业汇思太平洋电子有限公司51%权益,代价为5100港元,确认收益5100港元;拟1元收购广州华唯电器科技有限公司51%权益,收购未完成[52][53][54] 公司人员变动相关 - 2023年多位董事有职务变动,如郑玩樟2月13日辞任,文伟麟5月3日获任薪酬委员会成员等[100][101][102][103][104][105][106] - 梁志君女士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自2023年5月29日起生效[107] - 梁志君女士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自2023年6月29日起生效[108] - 周创强2023年6月21日辞任执行董事,100万份未行使购股权7月22日失效[93] 公司合规相关 - 2023年2月13日郑玩樟辞任后董事会仅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薪酬和提名委员会仅两名成员,违反GEM上市规则,5月29日梁志君获委任后符合规定,6月29日梁志君辞任后又违反规定,公司将在6月29日起三个月内填补空缺[89][90][91] - 梁志君女士辞任后,审核委员会仅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违反GEM上市规则[111] - 公司正物色合适候选人,在2023年6月29日起三个月内填补审核委员会空缺[111] 公司股权持有相关 - 2023年6月30日,Martford Limited持有31,698,125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30.75%;盛发投资有限公司持有20,312,500股普通股,占19.71%;吴雄槟持有17,446,916股普通股,占16.93%;浦巍持有8,800,800股普通股,占8.54%[94] 公司证券交易相关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09] 公司委员会相关 - 公司遵循GEM上市规则成立审核委员会并明确职权范畴[110] - 审核委员会审阅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财务报表[112] - 审核委员会认为财务资料符合准则、规则及法定要求并已充分披露[112] 公告相关 - 公告将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保留最少七日[113] 税务相关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无需就香港利得税和中国企业所得税计提拨备[22][23]
汇思太平洋(08147)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6-20 08:34
购股权授予基本情况 - 购股权计划授予股份数量为103,072,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10%[2] - 购股权授予数量除以年内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约为0.10[2] 购股权授予条款特征 - 购股权授予无绩效目标规定[3][6] - 购股权授予无归属期限制[3][6] - 董事终止职务后购股权将于30天内失效[6] 购股权授予目的 - 购股权授予主要目的为认可承授人贡献及激励表现[4][6] 购股权授予审批程序 - 向执行董事授出购股权已获独立非执行董事批准[7] 购股权授予考量因素 - 购股权授予考虑因素包括集团薪酬惯例及市场竞争力[4] - 购股权授予考虑因素包括承授人雇用期及贡献度[4] - 购股权授予考虑因素包括董事对战略业务发展的贡献[5]
汇思太平洋(08147)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5-09 04:0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收益为17.3万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5947.3万港元大幅下降99.7%[7] - 2023年第一季度营运亏损为178.9万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45.5万港元扩大293.2%[7] - 2023年第一季度除税后亏损为355.6万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377.5万港元减少5.8%[7] - 2023年第一季度全面亏损总额为348.7万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362.5万港元减少3.8%[7]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总收益为17.3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947.3万港元大幅下降5930万港元,降幅约99.7%[24][37] - 公司报告期内净亏损352.3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亏损366.6万港元略有收窄[31] - 集团总收入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59.5百万港元大幅下降至2023年同期的0.2百万港元,降幅达99.7%[42]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3.5百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7百万港元减少0.2百万港元[5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3年第一季度毛利为7万港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207.5万港元下降96.6%[7] - 由于收益下降,公司毛利减少210万港元[38] - 毛利润减少2.1百万港元[43] - 员工成本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1.2百万港元增加至2023年同期的1.4百万港元,增幅16.7%[45] - 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员工成本实际下降0.2百万港元[45] - 行政开支总额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2.5百万港元减少至2023年同期的1.8百万港元,降幅28%[47] - 财务费用保持稳定在约0.5百万港元[48] - 使用权资产折旧在2022年第一季度为0.4百万港元,2023年同期为零[46] 各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要业务为电子设备研发制造销售以及应用软件开发和数字营销服务[11] - 公司制成品销售收益从2022年同期的1342.8万港元降至0港元[24] - 电子产品、配件及原材料贸易销售收益从2022年同期的4604.5万港元降至17.3万港元,降幅约99.6%[2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一季度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均为0.34港仙,相比2022年同期的0.36港仙有所改善[7]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累计亏损扩大至1.18672亿港元,相比2022年3月31日的1.00326亿港元增加18.3%[8] - 公司总权益从2023年1月1日的107.9万港元下降至2023年3月31日的负199.5万港元[8] - 公司加权平均普通股数量为1,030,738,970股,用于计算每股基本亏损[31] - 公司整体毛利率约为4%,与2022年水平相当[38] - 毛利率维持在4%左右,与2022年水平相当[43] - 分占联营公司亏损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2.8百万港元减少至2023年同期的1.2百万港元,降幅57.1%[49]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执行董事周创强持有公司1000万股购股权,占已发行股本0.97%[63] - Martford Limited持有3.1698125亿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30.75%[68] - 吴雄槟持有1.74469166亿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16.93%[68] - 浦巍持有8800.8万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8.54%[68] - 吴雄槟持有200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可转换为1.66666666亿股换股股份[76] - 审计委员会成员不足导致违反GEM上市规则第5.28条[77] - 公司确认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内无控股股东存在竞争性权益[6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除披露外无其他股东权益记录在册[68] - 审计委员会认为第一季度财务资料符合会计准则及披露要求[78] 税务与股息 - 公司香港及中国附属公司均未产生任何应课税溢利,故未计提香港利得税及中国企业所得税拨备[25][27] - 公司未就2023年第一季度宣派或派付任何股息[26][28] 其他财务事项 - 2023年第一季度确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41.3万港元[8] - 2023年第一季度未发生公司上市证券的购买、出售或赎回行为[7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业务受到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及半导体相关出口限制的负面影响[35][40]
汇思太平洋(08147)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5-03 08:4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3年第一季度收益为17.3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947.3万港元大幅下降99.7%[4] - 公司总收益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5947.3万港元大幅下降至2023年同期的17.3万港元,降幅达99.7%[12][20] - 2023年第一季度毛利润为0.7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07.5万港元下降99.7%[4] - 毛利率维持在约4%水平,但由于收入下降,毛利减少210万港元[21] - 2023年第一季度营运亏损178.9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5.5万港元扩大293.2%[4] - 2023年第一季度除税前亏损355.6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77.5万港元减少5.8%[4] - 2023年第一季度期内亏损355.6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77.5万港元减少5.8%[4]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净亏损352.3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66.6万港元减少4.0%[15][28] - 2023年第一季度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352.3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66.6万港元减少3.9%[5] - 2023年第一季度每股基本亏损为0.34港仙,较2022年同期的0.36港仙减少5.6%[5] - 每股基本亏损为0.0034港元(2023年)和0.0036港元(2022年)[1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累计亏损扩大至11867.2万港元[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行政开支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250万港元减少至2023年同期的180万港元,降幅28.0%[24] - 员工成本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120万港元增至2023年同期的140万港元,增幅16.7%[22] - 财务费用保持稳定,约为50万港元[25] - 2023年第一季度确认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41.3万港元[6] 各业务线表现 - 制成品销售额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1342.8万港元降至2023年同期的0港元[12] - 电子产品、配件及原材料贸易销售额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4604.5万港元降至2023年同期的17.3万港元,降幅达99.6%[12] 联营公司表现 - 分占联营公司亏损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280万港元减少至2023年同期的120万港元,降幅57.1%[27] 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总权益为负199.5万港元,财务状况恶化[6]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审核委员会成员于2023年2月13日后仅剩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违反GEM上市规则[40] - 公司需在2023年2月13日起三个月内物色审核委员会新成员以符合合规要求[40] - 审核委员会确认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符合会计准则及披露要求[41] - 控股股东及董事确认在此期间无竞争业务权益[37] 股东结构和证券 - 董事周创强持有购股权涉及10,000,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0.97%[33] - Martford Limited持有316,981,25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30.75%[35] - 吴雄槟持有174,469,166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16.93%[35] - 浦巍持有88,008,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8.54%[35] - 吴雄槟持有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20百万港元,可转换为166,666,666股换股股份[3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期间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38]
汇思太平洋(08147)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3-30 22:30AI 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OF GEM OF THE STOCK EXCHANGE OF HONG KONG LIMITED (THE “STOCK EXCHANGE”) GEM has been positioned as a market designed to accommodate small and mid-sized companies to which a higher investment risk may be attached than other companies listed on the Stock Exchange. Prospective investors should be aware of the potential risks of investing in such companies and should make the decision to invest only after due and careful consideration. Given that the companies listed on GEM are generally small ...
汇思太平洋(08147)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9 10:1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同比下降20.4%至65.654百万港元[5] - 总收益65654千港元(2022年),较2021年82533千港元下降20.5%[24] - 公司总收入自2021年82.5百万港元减少20.4%至2022年65.7百万港元[43] - 公司客户合约收益为65654千港元,同比下降20.5%,其中电子产品贸易销售47409千港元同比下降32.0%[25] - 毛利同比下降18.9%至3.254百万港元[5] - 整体毛利率保持5.0%与2021年持平[43] - 毛利额减少0.7百万港元从2021年4.0百万港元降至2022年3.3百万港元[43] - 年内亏损同比收窄7.4%至21.515百万港元[5] - 税前亏损21515千港元,同比收窄7.6%,主要因联营公司减值亏损减少7963千港元[26]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837.7万港元[12]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减少4.2百万港元从2021年22.6百万港元降至2022年18.4百万港元[54]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产生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837.7万港元[82] - 每股基本亏损为1.78港仙[6] - 每股基本亏损0.018港元,同比改善18.7%[32]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行政开支同比增长8.0%至14.698百万港元[5] - 员工成本增加0.7百万港元从2021年5.1百万港元升至2022年5.8百万港元[46] - 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新增2.1百万港元[49] - 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2080千港元,存货撇销3750千港元[26] - 存货撇销/拨备增加3.4百万港元从2021年0.4百万港元升至2022年3.8百万港元[50] - 分占联营公司亏损从2021年9.9百万港元改善至2022年7.2百万港元[5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电子产品制造收入占比从2021年15.5%提升至2022年27.3%[43] - 其他收入增长至1452千港元,主要因废品销售贡献1448千港元[25] - 与惠智(深圳)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数字化物流服务意向书[66] - 在新疆喀什设立新全资附属公司开展数字化营销服务[68]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地区收益18245千港元,较2021年12807千港元增长42.5%[24] - 香港地区收益47409千港元,较2021年69726千港元下降32.0%[24] - 中国地区非流动资产56千港元,较2021年3849千港元下降98.5%[23] - 香港地区非流动资产0千港元,较2021年560千港元下降100%[23] - 非流动资产总额56千港元(2022年),较2021年4409千港元下降98.7%[23] 客户集中度 - 客户A贡献收益20343千港元,占总收益31.0%[24] - 客户B贡献收益15992千港元,占总收益24.4%[24] 财务状况和流动性 - 现金及银行结余同比下降36.5%至1.655百万港元[7] - 银行及现金结余从260万港元减少至170万港元[59] - 应收账款同比下降59.8%至21.841百万港元[7] - 应收账款总额下降至21841千港元,同比减少59.8%,其中90日以上账龄占比100%[33][34] - 逾期应收账款21841千港元,其中60日以上账龄达21069千港元占比96.5%[35] - 应付账款同比下降98.4%至0.551百万港元[7] - 应付账款大幅减少至551千港元,同比下降98.4%[38] - 可换股债券余额为20.577百万港元[7] - 可换股债券本金总额2000万港元[57][59] - 2023年7月到期的2000万港元可换股债券重分类至流动负债[58] - 总权益同比下降95.4%至1.079百万港元[7] - 流动负债净额约1232.2万港元[12] - 公司于2022年12月31日录得流动负债净额约1232.2万港元[82] - 流动比率从1.32降至0.67[55] - 速动比率从1.26降至0.67[55] - 资产负债比率从0.99%大幅上升至20.99%[55] - 公司确认人民币63万元的未支付租金诉讼拨备[64] 税务状况 - 香港子公司适用两级利得税制(首200万港元税率8.25%)[28] - 中国附属公司适用25%税率但无应税溢利[29][3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美联储基准利率大幅上调425个基点从0-0.25%升至4.25-4.5%[40] - 公司可能实施债务及股权集资计划以改善财务状况[70] - 公司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怀疑[82] - 公司持续经营有效性取决于能否在运营中获得盈利及正面现金流量[82] - 公司需与可换股债券持有人达成协议延长还款期至少12个月[82] 公司治理 - 公司自2022年第二季度起遵守每月向董事会提供更新资料的规定[75] - 董事会成员由4人组成(2名执行董事及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76] - 审核委员会仅由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违反GEM上市规则第5.28条[78] - 公司正在物色合适候选人于2023年2月13日起三个月内填补空缺[76][78] - 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已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真实公平地编制[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