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方舟健客(06086)
icon
搜索文档
中绩盈利拐点显现,探索方舟健客(06086)“AI+H2H”生态背后的投资确定性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03:0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营收14.9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9% [2] - 净利润扭亏为盈至1250万元人民币 经调整净利润1760万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16.8% [2] - 注册用户数达5280万 同比增长15.8% 月活用户1190万 同比大幅增长34.4% [2] - 付费用户复购率85.4% 处方药交易占比81.7% 体现高用户粘性与慢病管理定位 [3] 生态体系构建 - 注册医生规模突破22.9万名 其中近六成来自三甲医院 [2] - 与1650多家供应商及980家医药公司建立合作 包括诺和诺德等行业领先企业 [3] - 药品SKU拓展至21.6万种 处方药占比约62% 强化供应链支撑能力 [3] AI技术赋能 - 完成"AI+H2H"技术升级 打造全场景AI应用矩阵 [4] - 推出AI电子病历智能体及AI预问诊智能体 实现7X24小时智能服务 [5] - 部署AI导诊智能体、AI医生助理及升级版AI客服助理 提升诊疗效率与患者依从性 [5] 商业模式创新 - "熟人医患"模式注重长期医患关系建立 形成高粘性生态壁垒 [4] - AI技术与医疗场景深度结合 嵌入医疗机构核心运营流程 [6] - 花旗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8.5港元 认可增长确定性 [4] 行业前景 - 中国数字化慢病管理市场规模从2019年1137亿元增长至2023年4645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42.2% [8] - 预计2033年市场规模达24712亿元 2023-2033年复合增长率18.2% [8] - 政策持续推动AI在医疗场景应用 人口老龄化加剧慢病患者规模扩大 [7] 资本价值 - 当前股价3.85港元 较花旗目标价存在120%以上上涨空间 [11] - 市值未反映核心优势与行业红利 存在显著价值低估 [11] - AI技术在慢病管理场景持续落地 有望带来收入突破与增量空间 [11]
港股医疗ETF(159366)涨超2%,春立医疗领涨,医疗器械ETF(159883)冲击三连涨
新浪财经· 2025-09-01 03:03
指数表现 - 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上涨2.99% [1] - 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上涨1.46% [2] - 港股医疗ETF上涨2.44% [1] - 医疗器械ETF上涨1.08% [2] 个股表现 - 春立医疗上涨10.49% [1][2] - 微创医疗上涨7.02% [1][2] - 晶泰控股上涨6.89% [1][2] - 药师帮上涨6.46% [2] - 药明生物上涨5.54% [2] - 药明康德上涨5.65% [1][2] - 济民健康上涨9.98% [2][3] - 华兰股份上涨7.81% [2][3] - 惠泰医疗上涨6.93% [2][3] - 联影医疗上涨6.49% [2][3] 行业动态 - FDA接受振动控制瞬时弹性成像技术作为MASH肝纤维化评估替代终点 [4] - 无创诊断技术提升MASH药物研发效率 [4] - 未来两至三年或将迎来MASH创新药研发爆发期 [4] 业绩表现 - 医药生物板块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边际改善 [4] - 创新药及CXO板块表现亮眼 [4] - CXO行业单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4% [4] - CXO行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4% [4] - 医疗设备板块2025Q2单季度收入同比增长5.26% [5] 行业趋势 - 医疗器械行业调整期结束 市场需求恢复 [5] - 医疗耗材板块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5] - 体外诊断长期国产替代趋势明确 [5] - 头部企业海外收入增速显著高于国内 [5] - 创新药板块呈现向整体板块扩散趋势 [4] 产品信息 - 港股医疗ETF汇聚内地稀缺特色医疗细分龙头 CXO含量高 [5] - 医疗器械ETF为A股规模最大医疗器械行业ETF [5] - 医疗器械ETF追踪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 [5]
方舟健客扭亏为盈,“被低估”的估值能否兑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09:5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4.94亿元同比增长12.9% 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净利润1248.20万元 经调整净利润1758.40万元同比增长16.8% [1] - 线上零售药店收入8.64亿元同比增长28.2% 主要受益于医药电商渠道增长 处方药销售额占商品交易总额81.7% [1] - 综合医疗服务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11.4% 但毛利率从22.8%下降至13.3% 主要受产品组合转变影响 [2] 用户与业务模式 - 用户规模达5280万同比增长15.8% 月活跃用户1190万大幅增长34.4% 付费用户复购率高达85.4% [2] - 采用"熟人医患"慢病管理模式 拥有忠诚且活跃的付费用户群 支付意愿强 [2] - 处方药占主导地位 21.6万个药物SKUs中62%为处方药 [1]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药品零售市场规模5019亿元同比增长0.8% 电商渠道规模645亿元增速4.6% 成为增长主力 实体药店增速仅0.3% [1] - 慢病管理市场将从2023年455亿元增长至2030年60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4.5% [2] - 国家政策鼓励人工智能在健康管理领域应用 推动AI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等场景落地 [2] 技术创新与战略布局 - 公司推出"AI+H2H"模式 赋能医生长期管理慢病患者 [3] - 已开发AI电子病历智能体、AI预问诊智能体、AI导诊智能体、AI医生助理及AI客服助理等多个AI工具 [3] - 花旗研究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8.5港元较当前股价存在约112%上行空间 [2][3]
持续深耕慢病市场终得回报,方舟健客上半年净利创新高
南方都市报· 2025-08-28 07:1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整体营收14.94亿元 同比增长12.9% [1][3] - 净利润扭亏为盈至1,250万元 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16.8%至1,758万元 [1][3] 用户与医生规模 - 平台注册用户数达5,280万 同比增长15.8% 月活用户数1,190万 同比大幅增长34.4% [3] - 注册医生数22.9万名 其中58.9%隶属于三甲医院 付费用户复购率85.4% [3] 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 H2H服务平台基于熟人医患关系 提供数字化慢病管理解决方案 [3] - 处方药商品交易额占比81.7% 处方药SKU占比62% 与1,650多家供应商及980家医药公司合作 [5] - 旗下APP月活用户数在医疗类APP中排名第一 下载量登顶免费榜榜首 [5] 行业前景 - 中国慢病管理市场规模从2015年2.4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7.7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5.6% [6] - 2030年慢病管理市场预计达15万亿元规模 公司积累庞大医患资源与市场增长同频 [6] 人工智能布局 - 接入DeepSeek-V3及DeepSeek-R1大模型 与腾讯云、腾讯健康深化战略合作 [7] - 推出AI电子病历智能体和AI预问诊智能体 实现7*24小时智能预问诊及医疗记录管理 [7] - AI医生助理提升医患互动效率 解决信任度不足和沟通障碍问题 [8] 第三方机构评价 - 花旗研报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8.5港元 认可其忠诚付费用户群和强支付意愿 [4]
慢病管理“小米模式”见成效 方舟健客2025中报业绩亮眼
中国经济网· 2025-08-28 06:1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94亿元,其中综合医疗服务业务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11.4%),线上零售药店服务收入8.64亿元(同比增长28.2%)[1] - 净利润扭亏为盈达1250万元,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16.8%至1760万元[1] - 成为继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后第三家实现业绩突破的互联网医疗上市公司[1] 用户与医生资源 - 注册医生数量达22.9万名(其中58.9%隶属于三甲医院),注册用户超5280万名[1][4] - 月活跃用户1190万,付费用户复购率高达85.4%且持续提升[4] - 用户忠诚度与支付意愿领先行业,形成公司发展护城河[1][4] 商业模式与技术生态 - 首创"AI+H2H智慧医疗新生态创新平台",以"熟人医患"模式为核心[1][4] - 与1650家供应商及980家医药公司合作,药品SKU拓展至21.6万种[4] - AI技术覆盖用户服务、供应链及内容生产全场景,提升响应效率与精准度[4] 行业对比与估值分析 - 市值约50亿港元,显著低于京东健康(2000亿港元)和阿里健康(800亿港元)[1][7] - 按京东健康单用户价值1000港元基准测算,潜在估值范围应为357-476亿港元[7] - 花旗研报给予"买入"评级及8.5港元目标价,对应市值114亿港元[5][7] 价值低估原因 - 核心资产为"医疗服务无形资产"(医生资源、用户关系),缺乏行业标准化评估体系[7][8] - 轻资产运营模式侧重"人力资本"而非实物资产,导致价值衡量滞后[7][8] - 与小米"米粉模式"类似,忠实用户群的价值释放需要时间验证[5][6] 长期竞争力 - 慢病管理领域用户复购率85.4%,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4][5] - 用户年均活跃数推算为3570-4760万(基于月活3-4倍行业标准)[7] - 专业医疗资源与AI技术结合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4][8]
Fangzhou Posts Strong 1H Revenue and Profit as Physician Network and User Base Expand
Globenewswire· 2025-08-27 15:52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 收入同比增长12.9%至14.94亿元 净利润达1250万元 调整后净利润创新高至1760万元 [1][2] - 用户规模与活跃度显著提升 注册用户达5280万(+15.8%) 月活用户1190万(+34.4%) 医生资源增至22.9万 付费用户复购率85.4% [3] - AI技术全面赋能医疗服务和内部运营 升级"H2H+AI"平台 实现24小时智能预诊和用药指导 内部应用AI采购及营销预测模型 [6][7][8] - 在线零售药房业务收入增长28.2%至8.64亿元 药品SKU达21.5万 处方药占比62% 与1650家供应商及980家药企建立合作 [4] - 深化与国家医保系统对接 拓展在线复诊和处方服务 通过"技术创新+数字整合"战略构建数字医疗生态 [9][1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4.9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9% [2] - 净利润1250万元人民币 去年同期亏损8.187亿元 [2] - 调整后净利润1760万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6.8% [2] 用户与运营数据 - 注册用户数5280万人 同比增长15.8% [3] - 月活跃用户1190万人 同比增长34.4% [3] - 注册医生22.9万人 [3] - 付费用户复购率85.4% [3] 业务板块表现 - 在线零售药房收入8.6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8.2% [4] - 医疗服务收入3.5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1.4% [4] - 药品品类21.5万个SKU 处方药占比约62% [4] - 合作供应商超1650家 制药企业超980家 [4] 技术与创新进展 - 推出升级版"AI+H2H"平台 整合大模型能力支持即时咨询和长期慢病管理 [7] - AI预诊代理提供24小时在线支持 辅助医生整理症状和病史数据 [7] - AI客服工具指导患者用药 提升依从性并降低运营成本 [7] - 内部部署AI采购助手、内容创作助手和营销预测模型 [8] - 平台引入诺和诺德、大冢制药、诺华、武田等药企创新药物 [5] 战略与展望 - 推进"技术创新+数字整合"战略 深化AI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 [10] - 加强全球及本土药企、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合作 [10] - 持续对接国家医保系统 完善在线复诊和处方服务能力 [9] - 支持"健康中国2030"目标 构建多元化数字医疗生态系统 [10]
方舟健客(6086.HK)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经调整净利润再创新高,完成“AI+H2H”技术升级
格隆汇· 2025-08-27 15:12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整体收入达14.94亿元,同比增长12.9% [1] - 净利润扭亏为盈至1250万元,经调整净利润创新高达1760万元,同比增长16.8% [1] - 线上零售药店服务收入8.64亿元,同比增长28.2%;综合医疗服务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11.4% [1] 用户与医生规模 - 平台注册用户达5280万名,同比增长15.8%;注册医生增至22.9万名 [1] - 月活用户达1190万名,同比大幅增长34.4% [1] - 付费用户复购率提升至85.4%,显示高用户粘性 [1] 业务与技术发展 - 药品SKU拓展至21.6万种,其中处方药占比约62% [2] - 供应链合作网络覆盖1650多家供应商及980多家医药公司 [2] - 完成"AI+H2H"技术升级,打造全场景AI应用矩阵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2] 平台生态建设 - 升级H2H智慧医疗新生态服务平台,提升医生效率与用户服务体验 [1] - 通过AI工具与医疗场景深度融合,满足用户即时咨询与长期健康管理需求 [2]
方舟健客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经调整净利润再创新高,完成“AI+H2H”技术升级
智通财经· 2025-08-27 15:10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整体收入14.94亿元 同比增长12.9% [1] - 净利润扭亏为盈达1250万元 经调整净利润1760万元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16.8% [1] - 线上零售药店服务收入8.64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28.2% [1] - 综合医疗服务业务收入3.57亿元 同比增长11.4% [1] 用户运营指标 - 平台注册用户达5280万名 同比增长15.8% [1] - 注册医生数量增长至22.9万名 [1] - 月活用户达1190万名 同比大幅增长34.4% [1] - 付费用户复购率提升至85.4% [1] 供应链与技术能力 - 药品SKU拓展至21.6万种 其中处方药占比约62% [2] - 与1650多家供应商及980多家医药公司建立合作 [2] - 完成"AI+H2H"技术升级 打造全场景AI应用矩阵 [2] - H2H智慧医疗新生态服务平台提升医生效率与服务质量 [1]
方舟健客(06086.HK)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经调整净利润再创新高,完成“AI+H2H”技术升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8-27 15:09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整体收入14.94亿元,同比增长12.9% [1] - 净利润扭亏为盈达1250万元,经调整净利润1760万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6.8% [1] - 线上零售药店服务收入8.64亿元,同比增长28.2%;综合医疗服务业务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11.4% [1] 用户与医生规模 - 平台注册用户达5280万名,同比增长15.8% [1] - 注册医生增长至22.9万名 [1] - 月活用户达1190万名,同比大幅增长34.4% [1] 运营效率与用户粘性 - 付费用户复购率提升至85.4% [1] - 药品SKU拓展至21.6万种,其中处方药占比约62% [2] - 供应链合作网络覆盖1650多家供应商及980多家医药公司 [2] 技术升级与生态建设 - 完成"H2H智慧医疗新生态服务平台"升级 [1] - 接入大模型实现"AI+H2H"技术升级,打造全场景AI应用矩阵 [2] - AI工具与医疗场景深度融合,提升用户健康咨询及长期健康管理效率 [2]
方舟健客(06086)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7 14:4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总收入同比增长12.9%至人民币1,493.6百万元[8] - 公司总收入由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32.28亿元增长12.9%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49.36亿元[33] - 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1,493,571千元,同比增长12.9%[104] - 公司总客户合约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322,821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493,571千元人民币,增长12.9%[114] - 毛利润小幅增长至人民币268.3百万元[8] - 公司毛利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65.5百万元人民币增加1.0%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68.3百万元人民币[41] - 毛利润为人民币268,332千元,同比增长1.0%[104] - 公司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2.5百万元,扭转上年同期亏损净额[5] - 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16.8%至人民币17.6百万元[5] - 公司期内溢利/(亏损)及全面收益总额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亏损818.7百万元人民币改善为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溢利12.5百万元人民币[51] - 公司期内溢利由2024年亏损818.7百万元改善至2025年盈利12.5百万元[57] - 经调整净利润(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为17.6百万元,净利润率1.2%[57] - 经营溢利为人民币13,281千元,去年同期为亏损人民币746,258千元[104] - 期内溢利为人民币12,482千元,去年同期为亏损人民币818,725千元[104] - 公司除税前综合溢利由2024年同期亏损8.187亿元人民币转为2025年盈利1251.6万元人民币[123]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0.009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每股亏损1.267元人民币实现扭亏为盈[128]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人民币0.01元,去年同期为亏损人民币1.27元[104] - 毛利率由19.1%降至18.0%,净利润率由-31.4%改善至0.8%[73] - 公司整体毛利率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0.1%下降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8.0%[4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同比增长15.9%,从人民币105.73亿元增至122.52亿元[40] - 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71.1百万元人民币增加11.5%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90.7百万元人民币[44] - 公司行政开支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831.1百万元人民币大幅减少92.0%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66.6百万元人民币[47] - 公司行政开支占收入百分比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62.8%大幅下降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4.5%[47] - 公司融资成本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72.4百万元人民币大幅减少98.9%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765,000元人民币[49] - 公司行政开支大幅减少至6655.8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8.3105亿元人民币下降92%[123] - 公司融资成本显著降低至76.5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7244.9万元人民币下降99%[123] - 2025年上半年薪酬成本总额为人民币68.9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805.3百万元下降91.4%[80] - 公司存货减值拨回821.5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313万元人民币减少75.2%[133] - 2025年上半年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交易开支为人民币580.4万元,其中行政开支327.5万元,销售及分销开支252.9万元[144] 各业务线表现 - 线上零售药店收入从人民币673.7百万元增长28.2%至人民币863.7百万元[19] - 线上零售药店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8.2%,从人民币67.37亿元增至86.37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从50.9%提升至57.8%[33][34] - 线上零售药店服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673,745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863,688千元人民币,增长28.2%[114][118] - 线上零售药店服务毛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149,101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90,276千元人民币,增长27.6%[118] - 综合医疗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1.4%,从人民币32.07亿元增至35.72亿元,但毛利率从22.8%下降至13.3%[33][36] - 综合医疗服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320,735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357,172千元人民币,增长11.4%[114][119] - 综合医疗服务毛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73,212千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7,368千元人民币,下降35.3%[119] - 批发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5.8%,从人民币27.90亿元减少至23.50亿元,占比从21.1%降至15.7%[33][37] - 定制化内容及营销解决方案收入从人民币49.4百万元减少23.6%至人民币37.7百万元[21] - 定制化内容及营销解决方案收入同比下降23.6%,从人民币4.94亿元减少至3.77亿元[33][38] 用户和医生数据 - 注册用户数达52.8百万,同比增长15.8%[6] - 月活跃用户数达11.9百万,同比增长34.4%[6] - 注册医生人数接近229千名[6] - 公司平台注册医生数量增至229,000名[15] - 58.9%注册医生来自三级医院[15] - 38.5%注册医生拥有副主任医师或以上职称[15] - 用户重复购买率达85.4%[14] - 处方药占商品交易总额比例达81.7%[14] 供应链和运营数据 - 药品供应链与超过1,650家供应商及980多家制药公司合作[22] - 平台提供超过216,000个药物SKUs(其中62%为处方药SKU)[22] - 存货周转期维持在25.7天[24] 资产和负债状况 - 资产净值增长至人民币150.0百万元[11]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608,325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724,360千元人民币,增长19.1%[106]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12月31日的174,638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13,999千元人民币,增长22.5%[106]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长22.6%至214.0百万元[66]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21.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17.4638亿元人民币增长22.6%[138] - 公司存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41,421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666千元人民币,增长43.3%[106] - 存货增加43.4%至202.7百万元,主要因药品及保健品销售增长[60] - 公司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90,224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16,328千元人民币,增长28.9%[106] - 贸易应收款项增长35.3%至49.1百万元,反映业务扩张[61]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增至4.911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3.6279亿元人民币增长35.4%[134] - 公司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457,497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557,170千元人民币,增长21.8%[106]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增长21.8%至557.2百万元,因业务规模扩大[63] - 公司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增至55.71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45.7497亿元人民币增长21.8%[139] - 公司受限制银行存款为5428.7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6556.5万元人民币减少17.2%[135] - 抵押受限制银行存款54.3百万元作为应付票据保证金[78] - 公司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8.017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8.687亿元人民币减少7.7%[132] - 租赁负债减少23.8%至36.5百万元,因租金标准下降[68] - 银行贷款利率由3.0%降至2.8%,余额降至1万元[6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资产负债比率为0.8,与2024年12月31日持平[8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战略重点围绕减重、代谢类、传染类等专科领域扩展服务[29] - 计划扩大与社保机构合作推行"全周期健康保障"模式[30] - 持续投入AI技术构建智能体在慢病管理环节的应用[28] - 通过跨业务轮岗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26] 融资和资金使用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为67.09百万港元[90] - 拓展业务用途占比67.4%(45.22百万港元),其中人才吸引保留占比23.1%(15.50百万港元)[91] - 用户增长及活跃度维护用途占比21.5%(14.42百万港元)[91] - 品牌知名度提升用途占比17.3%(11.61百万港元)[91] - 产品种类扩展及供应链能力提升用途占比5.5%(3.69百万港元)[9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为24.18百万港元,预计2028年12月前完成使用[91] - 研发活动已动用所得款项净额为222万港元,占该用途总额的20.7%[93] - 对线上慢病管理行业潜在投资及收购未动用款项为778万港元[93] - 运营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已动用款项净额为84万港元[93]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其他收入/亏损净额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亏损9.6百万元人民币改善为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2.7百万元人民币[42] 人力资源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雇员总数为485人[80] - 雇员职能分布:销售及营销人员23.3%(113人)、运营人员22.5%(109人)、研发人员21.4%(104人)、一般及行政人员20.0%(97人)、内部医疗专业人员12.8%(62人)[82] 公司治理和股本 - 公司于2024年4月1日授出178,865,898股股份,年内归属174,466,209股[14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行使的股份为6,726,875股,较期初10,204,688股减少34.1%[143] - 年内注销股份1,596,250股[143] - 期内归属股份3,477,813股[143] - 公司法定股本为50,000美元,分为2,500,000,000股每股面值0.00002美元的股份[14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发行普通股为1,340,267,457股,面值26,000美元(约人民币189,000元)[147] - 2024年内通过优先股转换新增发行571,662,939股普通股[147] - 2024年已发行151,042,178股普通股[147] 股息和诉讼 - 公司未建议派付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01] - 2025年上半年及2024年同期均未向权益股东宣派或支付任何股息[148] - 公司无重大诉讼或仲裁事项[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