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奇富科技(03660)
icon
搜索文档
QFIN(QFIN) - 2023 Q2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3-08-30 14:55
业务成果 - 成为中国领先的消费信贷科技平台之一,截至2023年6月30日累计获批信贷额度用户4740万,累计金融机构合作伙伴153家[8] - 2023年第二季度促成贷款总额1242亿元,同比增长26.4%,平台服务占比57.8%,非GAAP净利润11.47亿元[8] 市场情况 - 中国消费信贷科技市场2021 - 2026E规模从6.0万亿元增长,复合年增长率35.9%;中小企业信贷科技市场2021 - 2026E规模从5.2万亿元增长,复合年增长率9.2%[13] 业务模式 - 业务模式从资本驱动向科技驱动转变,平台服务在贷款促成量中的贡献增加[17] 发展规划 - 短期更好服务现有获批额度用户,拓展获客渠道,优化资产配置[21] - 中期考虑宏观经济周期,探索服务中小企业领域市场机会[22] - 长期与金融机构进一步开发技术解决方案,扩大服务范围和市场空间[23] 运营与财务数据 - 用户基数持续扩大,2023年第二季度累计获批信贷额度用户4740万,累计借款人数2850万[25][26] - 贷款促成量强劲增长,2023年第二季度促成贷款总额1242亿元,期末贷款余额1845亿元,平台服务贡献占比分别为57.8%和62.3%[27] - 运营效率进一步提高,2023年第二季度促成、发起和服务费用、销售和营销费用、一般和行政费用占贷款促成量的比例均有改善,获客成本降至296元[29][30] 股东回报 - 公司自2023年上半年起每半年派发现金股息,股息支付率为20% - 30% - 自2023年6月20日起12个月内,公司可能回购至多1.5亿美元的美国存托股份或A类普通股[33]
QFIN(QFIN) - 2023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08-22 15:4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Q2总净收入为39亿人民币,Q1为36亿人民币,去年同期为42亿人民币 [16] - Q2信贷驱动服务(重资本)收入为28亿人民币,Q1为26亿人民币,去年同期为29亿人民币,同比下降主要因新贷款预期平均期限和平均利率下降,环比增长反映重资本贷款量增长和有效期限相对稳定 [16] - Q2平台服务(轻资本)收入为11.3亿人民币,Q1为9.69亿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2.4亿人民币,同比下降主要因贷款预期平均期限和平均定价下降 [17] - Q2新增风险承担贷款准备金约19亿人民币,前期准备金回拨约5.25亿人民币,拨备覆盖率从Q1的432%升至Q2的511% [19] - Q2杠杆率为3.3倍,去年同期为4倍,预计近期围绕此水平波动 [19] - Q2经营活动产生现金约18亿人民币,与Q1基本持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5亿人民币,Q1为90亿人民币,非受限现金约53亿人民币,Q1为51亿人民币,现金状况环比下降主要因资产负债表贷款现金使用增加 [20] - Q2非GAAP净利润为11.47亿人民币,Q1为9.76亿人民币 [2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Q2平台贷款促成和发放总量达124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6.4%,环比增长13.5%,较Q1加速增长 [4] - 截至Q2末,平台赋能153家金融机构,累计为超4700万获批授信额度用户提供服务 [4] - Q2新增约150万授信额度用户,与Q1基本持平,获取新授信用户单位成本环比略增至约296元人民币 [18] - Q2发行约53亿人民币资产支持证券(ABS),同比增长143%,环比增长132% [10][16] - Q2重资本贷款占总贷款量近19%,轻资本贷款促成、ICE及其他技术解决方案合计占约58%,上一季度约为56%,预计今年剩余时间该比例将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16][17]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Q2首日逾期率为4.2%,Q1为4.1%,30天回收率为87.2%,Q1为86.2%,因宏观不确定性和季节性因素及催收效率提高,近期指标可能波动,但整体风险水平相对稳定 [15] - 7月居民短期消费贷款余额下降42亿人民币,消费复苏乏力 [3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坚持审慎经营策略,追求有意义增长,保持稳定风险表现,推进战略升级以提高盈利能力和业务模式抗风险能力 [4][5] - 拓展和多元化获客渠道,与多个领先信贷平台合作,开发针对不同消费者和中小企业的产品 [5] - 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资金成本,提高风险评估能力,优化资产配置和贷款组合整体盈利能力 [6] - 探索有效获客和管理不同细分用户的方法,通过产品创新满足多样化需求 [7] - 优化产品、风险和运营策略,提高用户参与度和活跃度,推出用户忠诚度计划和更多产品福利 [8][9] - 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降低资金成本,通过创新产品设计获得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ABS投资 [10] - 推进技术解决方案业务,优化产品矩阵和解决方案,为金融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多个项目处于实施阶段 [11] - 下半年扩大渠道覆盖和产品供应,增强用户粘性,与金融机构建立更紧密合作,优化资产配置以提升业绩 [1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宏观经济复苏放缓,消费者信贷用户情绪更谨慎,但公司通过审慎经营平衡增长与风险,上半年取得稳健成果 [4][11] - 对公司长期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表现有信心,通过股东回报计划为股东创造价值 [13] - 虽市场复苏速度不确定,但积极采取行动优化产品和服务,加强与关键合作伙伴关系,推动长期可持续高质量增长 [14] - Q2贷款量同比加速增长部分因低基数,宏观经济仍存在不确定性,消费者信贷复苏缓慢,增长速度取决于今年剩余时间宏观条件,将2023年全年总贷款量目标调整为4700 - 485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 - 18% [23] 其他重要信息 - 6月20日宣布股票回购计划,未来12个月内可回购至多1.15亿美元股票,截至8月18日已在公开市场回购约2800万美元美国存托股票(ADS),平均价格为18.03美元 [13][22] - 宣布半年度股息为每股普通股0.25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份(ADS)0.50美元,派息率约30% [21]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过去两个季度贷款量强劲增长与收入增长较弱之间的脱节原因及未来收入获取率趋势 - 贷款余额和收入增长慢于贷款量增长主要因今年贷款期限缩短,部分源于一季度提前还款问题,虽二季度提前还款在4月左右见顶并逐渐改善,但与历史平均相比贷款期限仍较短,导致贷款余额积累和收入增长较慢,产品组合对期限影响不大,二季度以来采取措施延长贷款期限,5 - 7月有改善,预计下半年收入获取率将有所提高 [25][26][27] 问题2: 根据最新宏观环境和投资组合信用风险表现,未来是否需要额外计提准备金或有更多准备金回拨空间,以及改善贷款期限的具体措施和当前宏观环境下对长短期限的偏好 - 公司一直保守计提准备金,确保足够覆盖潜在风险,多数时期有前期准备金回拨,目前风险状况相对稳定但有波动,未来季度仍会有准备金回拨,但回拨规模取决于第三方评估等多种因素,是否额外计提准备金将根据宏观环境审慎决定,拨备覆盖率是计算得出的数字,并非目标指标 [29][30] - 贷款期限受合同期限和提前还款影响,提前还款因宏观环境变化和公司运营努力而稳步下降,从4 - 7月历史贷款组合提前还款率连续4个月下降,公司通过应用新电话营销规则、提供用户留存福利、减少7天免息优惠券等运营策略优化提前还款情况,合同期限根据用户画像提供,对收入稳定、信用良好用户提供较长期限以降低还款压力,对长期可见性较低用户缩短期限控制风险,将升级自研GBST模型以提高长期限适配性和平衡盈利能力与风险,预计Q3提前还款率进一步下降,有效贷款期限增加 [32][33][34] 问题3: 三季度贷款需求情况以及贷款需求低迷是否影响贷款定价,LPR自6月两次下调后公司是否需下调贷款定价 - 7月居民短期贷款余额下降,但公司7、8月贷款余额持续增加,今年以来用户需求出现结构变化,高质量用户倾向提前还款,低质量用户需求相对稳定,广义中小企业用户比消费信贷用户更活跃,尤其建筑、交通、旅游、酒店和餐饮行业,鉴于消费信贷需求疲软,公司预计增加对广义中小企业用户的投入,提高新用户获取渗透率和现有用户服务质量以增强粘性 [37][38] - 预计未来贷款定价稳定,过去LPR升降对公司定价影响很小,定价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 [39] 问题4: 此次1.5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的考虑因素以及是否应视为向股东返还价值的常规方式 - 公司每季度审查现金状况和资本配置策略,当认为闲置现金回报率不高时,会以股息或回购形式配置现金,这是一个持续过程,未来也会考虑回购和股息的最佳平衡,目前需完成1.5亿美元回购计划,并定期审查以决定后续行动,长期来看会采用回购和股息相结合的方式 [41]
奇富科技(03660)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8-21 22:09
公司业务数据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累计连接153家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和2.206亿具潜在信贷需求的消费者,较上年增长11.5%[4]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累计具有获批授信额度的用户为4740万人,较上年同期增长14.9%[4] - 公司2023年第二季度金融机构合作伙伴通过平台发起16702579笔贷款,总规模达人民币12422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4%[4] - 金融机构发起的贷款中,57.8%在轻资本模式、智能信贷引擎和其他技术解决方案下,较去年同期增长31.2%[5]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在贷余额总额为人民币18445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6%[6] - 人民币114835亿元的贷款余额在轻资本模式、智能信贷引擎和其他技术解决方案下,较去年同期增长39.1%[7] - 公司2023年第二季度整个平台中金融机构发起贷款的加权平均合同期限约为11.00个月,较去年同期为12.06个月[8] - 公司2023年第二季度整个平台中金融机构发起贷款的90天+逾期率为1.84%[8] - 公司2023年第二季度整个平台中金融机构发起贷款的复贷量为92.3%[8] 财务数据 - 公司净收入总额为人民币3914.3亿元(539.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5] - 第二季度放款总额为1,2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6.4%[17] - 信贷驱动服务净收入为2,788.7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4%[25] - 公司总营收为39.1亿元人民币,非公认会计净利润为11.47亿元人民币[20] - 融资收入为1,188.7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1%[27] - 解除担保负债收入为1,158.6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1%[28] - 平台服务净收入为1,125.6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9%[30] - 运营成本及开支总额为2,732.8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9%[34] - 撮合、发起及服务开支为648.0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6%[35] - 融资成本为165.2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3%[36] - 应收贷款拨备为483.3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1%[39] 财务指标 - 2023年第二季度應收金融資產撥備为人民幣82.3百萬元,同比下降20.6%[40] - 2023年第二季度應收賬款及合約資產撥備为人民幣47.2百萬元,同比下降25.5%[41] - 2023年第二季度或有負債撥備为人民幣757.6百萬元,同比下降36.8%[42] - 2023年第二季度經營收益为人民幣1,181.5百萬元,同比增长16.9%[43] - 2023年第二季度非公認會計準則經營收益为人民幣1,234.7百萬元,經營利潤率为30.2%[44] - 2023年第二季度所得稅開支前收益为人民幣1,366.3百萬元,同比增长18.2%[45] - 2023年第二季度淨利潤为人民幣1,093.4百萬元,同比增长12.1%[46] - 2023年第二季度非公認會計準則淨利潤为人民幣1,146.6百萬元,淨利潤率为27.9%[47] 股东权益及资产负债表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奇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流动资产总值为40,343,170人民币,非流动资产总值为6,245,704人民币,资产总值达到43,402,113人民币[6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奇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净利润为2,149,313人民币,普通股股东应占净利润为2,159,337人民币,基本每股普通股净收益为6.94人民币[6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奇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537,911人民币,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694,432人民币,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129,177人民币[68] - 截至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净利润为974,956人民币,同比增长11.9%[69] - 非公认会计准则淨利润率为27.9%,同比增长4.6%[70] - 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净利润为2,149,313人民币,同比下降5.9%[71]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总额为8,503,246人民币,净利润为2,149,313人民币[79]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信贷驱动服务收入为5,868,397人民币,融资收入为1,608,820人民币[79]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运营成本及开支总额为6,133,193人民币,经营收益为2,370,053人民币[79]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净利润为2,149,313人民币,本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净利润为2,159,337人民币[79]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后,净利润为2,023,199人民币,本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净利润为2,031,549人民币[80] - 2022年12月31日,奇富
QFIN(QFIN) - 2023 Q3 - Quarterly Report
2023-08-21 16:00
业绩总结 - 公司净收入为42.81亿元人民币(5.868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3.3%[14] - 公司营业利润为13.889亿元人民币(1.904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9.9%[14] - 公司净利润为11.377亿元人民币(1.559亿美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5.1%[14] 用户数据 - 公司平台已连接155家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和2.279亿潜在信贷需求的消费者,较去年同期增长12.0%[2] - 公司新增了超过170万名获批信贷额度的新用户[17] 未来展望 - 公司继续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整体更好的融资条件,通过新的ABS发行,进一步降低了整体融资成本至历史最低水平[17]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信贷驱动服务收入为30.7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4%[1]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现金流量从经营活动中提供的净现金为47.67亿美元[2] 其他新策略 - 公司的非GAAP财务信息应视为补充根据美国GAAP编制的结果,但不应视为或优于美国GAAP结果[57]
QFIN(QFIN) - 2023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3-05-19 05:27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总净收入为36亿元人民币,第四季度为39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43亿元人民币,收入下降与春节、房贷提前还款和年初流动性过剩有关 [18] - 第一季度平台服务轻资本收入为9.69亿元人民币,第四季度为11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4亿元人民币,同比和环比下降主要由于新贷款预期平均期限下降以及对现有贷款预期期限的调整 [19] - 第一季度风险承担贷款的新增拨备约为17亿美元,上一季度拨备的回拨约为4.11亿美元,拨备覆盖率在第一季度为432%,第四季度为456% [22] - 第一季度杠杆率为3.4倍,去年同期为4.2倍,处于历史低位 [23] - 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约为18亿元人民币,与上一季度基本持平,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0亿元人民币,第四季度为109亿元人民币,非受限现金第一季度约为51亿元人民币,第四季度为72亿元人民币,现金状况的环比下降主要由于资产负债表贷款的现金使用增加 [23] - 第一季度非GAAP净利润为9.76亿元人民币,第四季度为9.19亿元人民币 [2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贷款促成和发放业务:第一季度平台累计连接约4600万获得授信额度的用户和150家金融机构,总贷款促成和发放量达到10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环比增长4.7%,累计获得授信额度的用户同比增长15.6% [4] - 技术解决方案业务:第一季度专注于提升产品能力,将解决方案范围从个人消费贷款扩展到个人经营贷款,开发了基于核心技术能力的标准化产品,并创建了18个涵盖信贷业务各个方面的标准化模块 [1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金融体系流动性方面,第一季度社会融资总额和M2货币供应量同比分别增长10%和12.7%,公司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资金成本环比下降30个基点 [7] - 第一季度发行了23亿元人民币的资产支持证券(ABS),同比增长77%,超过中国整体消费贷款ABS发行的增长速度,与ABS发行相关的资金成本也环比下降17个基点 [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方面,将新客户和现有客户的拓展置于同等重要地位,新客户获取上,继续扩大与不同渠道的合作并加深合作深度,利用ICE模型提高对用户借款意愿的识别,优化报价以提高用户转化率;现有用户方面,利用企业微信覆盖现有用户,优化风险管理模型以更好了解用户,优化报价和用户参与流程以提高用户长期价值 [28][30] - 行业竞争上,认为行业信贷需求的恢复对竞争的影响大于竞争本身,行业细分明确,公司与大银行和小玩家目标客户和定价段不同,重叠有限,公司服务能力可覆盖不同类型用户,通过精准的风险管理模型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保持竞争力 [3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宏观经济处于复苏早期但趋势明确,预计全年宏观经济环境将逐步改善,公司有能力利用复苏势头实现有效增长 [16] - 消费者信贷需求呈温和复苏态势,全年增长率可能加速,公司维持2023年总贷款量目标在4550 - 49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 - 20% [25]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将股息支付率从净利润的15% - 20%提高到20% - 30%,并将股息分配计划从季度改为半年,首次半年股息支付将在第二季度财报发布时宣布 [16][24] - 4月成立大语言模型部门,致力于开发适用于金融领域的深度学习算法和生成式AI技术,已推出内部使用的GPT第一版,用于贷款催收和电话营销过程中的语义分析,未来计划将AIGC能力逐步输出给金融合作伙伴 [13][14][15]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今年剩余时间的战略重点,以及公司为提高运营效率采取的措施 - 战略重点上,新客户获取方面,继续扩大与不同渠道合作并加深深度,利用ICE模型提高用户借款意愿识别和转化率;现有用户方面,利用企业微信覆盖,优化风险管理模型,提高用户长期价值 [28][30] - 运营效率上,部分运营费用是可变成本,与供应商有长期合作,每年可在单位成本上有所压缩但空间不大;客户获取成本方面,去年每位授信用户的获客成本约为360 - 370元人民币,今年目标降至约330元人民币,第一季度约为280元人民币,后续随着获客速度加快营销支出可能增加,但全年单位获客成本将降低;后台相关固定成本有严格内部控制 [32][33] 问题2:贷款定价前景,包括当前不同参与者的产能压力趋势,以及是否考虑降低贷款定价以刺激现有客户的贷款提取需求 - 竞争方面,行业信贷需求恢复对竞争影响更大,行业细分明确,公司与其他参与者目标客户和定价段不同,重叠有限,公司服务能力可覆盖不同用户,通过精准模型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保持竞争力 [36] - 定价方面,未来定价将保持与当前水平稳定,可尝试降低定价以激活和吸引部分用户,前提是模型准确 [37] 问题3:近期潜在借款人贷款需求的环比变化,以及不同地区借款人在贷款需求、收入增长和信贷质量方面的差异趋势 - 信贷需求呈温和复苏和分化复苏趋势,地区上,上海等地区复苏快于其他地区,与政府第一季度公布的地区社会融资增量情况一致;客户细分上,优质用户和广义中小企业群体,尤其是服务业,复苏相对较快 [40]
奇富科技(03660)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5-18 22:18
平台数据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平台已累计连接150家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和2.145亿具潜在信贷需求的消费者,较去年增长11.2%[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累计具有获批授信额度的用户为4600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15.6%[4] - 2023年第一季度,金融机构合作伙伴通过公司平台发起了14,302,153笔贷款,总撮合及发起贷款规模达人民币1094.5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7%[4] - 金融机构发起的贷款中,人民币613.42亿元在轻资本模式、智能信贷引擎(ICE)及其他技术解决方案下,占发起总额的56.0%,较去年同期增长15.0%[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在贷余额总额为人民币1713.0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8%[6] - 人民币1045.23亿元的贷款余额在轻资本模式、ICE及其他技术解决方案下,较去年同期增长32.6%[7]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整个平台中金融机构发起贷款的加权平均合同期限约为11.21个月,逾期率为2.18%[8]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整个平台中金融机构发起贷款的复贷量为91.9%[8] 财务数据 - 淨收入总额为人民币3599.2百万元(524.1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6] - 經營利潤率為28.0%,非公認會計準則經營利潤率為29.3%[16] - 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淨收入為人民幣3,599.2百萬元,同比下降16.7%[25] - 信貸驅動服務淨收入为人民幣2,630.6百萬元,同比下降9.5%[26] - 融資收入为人民幣1,065.9百萬元,同比增加35.1%[28] - 解除擔保負債收入为人民幣1,209.8百萬元,同比下降21.9%[29] - 平台服務淨收入为人民幣968.6百萬元,同比下降30.8%[31] - 運營成本及開支總額为人民幣2,592.1百萬元,同比下降12.4%[35] - 撮合、發起及服務開支为人民幣640.3百萬元,同比增加4.1%[36] - 融資成本为人民幣159.0百萬元,同比增加53.2%[37] - 銷售及營銷開支为人民幣422.2百萬元,同比下降23.7%[38] - 一般及行政開支为人民幣104.9百萬元,同比下降14.2%[39] - 2023年第一季度经营收益为人民币1,007.0百万元,同比下降26.0%[44] - 非公认会计准则经营利润率为28.0%[45] - 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929.8百万元,同比下降20.9%[47] - 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率为25.8%[48] - 每股全面摊薄美国存托股淨收益为人民币5.64元[50] 业务展望 - 公司预计2023年贷款撮合及发起规模将介于人民币4,550亿元至人民币4,950亿元之间,同比增长10%至20%[57] 公司概况 - 奇富科技是一家中国信贷科技平台,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包括在贷款生命周期中协助金融机构、消费者及小微企业[61] 会计数据 - 公司使用非公认会计准则經營收益、非公认会计准则經營利润率、非公认会计准则淨利潤等指标评估经营业绩[63] 资产负债表 - 公司的流动资产总值为5,099,098千美元,非流动资产总值为853,399千美元,资产总值为5,952,497千美元[67] - 公司的流动负债总额为2,646,744千美元,非流动负债总额为433,231千美元,负债总额为3,079,975千美元[67] 现金流量 - 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7.61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4%[69] - 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5.6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6%[69] 净利润 - 公司净利润为9.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1%[70] - 公司非公认会计准则淨利润为9.7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0%[71] - 公司每股普通股淨收益为2.89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4%[68] - 公司每股美国存托股淨收益为0.42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89%[68] - 公司经营收益为10.0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6%[71] - 公司非公认会计准则經營收益为10.5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5%[71]
QFIN(QFIN) - 2023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3-05-18 16:00
财务表现 - 2023年第二季度,Qifu Technology, Inc.的非GAAP净利润为1,146,624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125千美元[62] - 2023年上半年,Qifu Technology, Inc.的非GAAP净利润为2,122,942千人民币,同比增长292,765千美元[62] - 2023年第二季度,Qifu Technology, Inc.的非GAAP营业利润为1,234,747千人民币,同比增长170,278千美元[62]
奇富科技(03660)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7 11:20
公司基本信息 - 奇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号为3660[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发行在外的A类普通股数量为322,792,063股[3] - 公司已提交了2022年的年度报告[4]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是一家开曼群岛控股公司,通过与中国附属公司和可变利益实体的合约安排在中国开展业务[21] - 公司与可变利益实体及其股东签订了股东表决权委托协议、股权质押协议和借款协议,有效控制可变利益实体[22] - 公司的业务需要中国政府部门的许可,主要通过附属公司和可变利益实体在中国开展业务[30] 公司财务状况 - 2022年,公司净收入达到16,553,930人民币,同比增长约0.5%[40] - 2022年,公司净利润为4,005,568人民币,同比增长约-30.4%[41] - 2022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到7,165,584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6.9%[42] - 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5,789,700人民币,较2021年增长约0.6%[43] - 2022年公司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064,328人民币,较2021年下降约0.7%[43] - 2022年公司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263,720人民币,较2021年增长约0.4%[43] - 2022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985,681人民币,较2021年下降约0.1%[43] - 2022年公司年末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为10,512,363人民币,较2021年增长约20.1%[43] 公司风险与合规 - 公司面临与中国法律解释和执行合约安排相关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巨额成本和法律行动[23] - 公司的合约安排可能不如直接所有权有效,可能受到中国法律不确定性的限制[24] - 公司面临与中国法律、法规和规则解释及应用的极大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严重处罚或被迫放弃在中国业务中的权益[25] 公司合作与发展 - 公司已对与金融机构合作夥伴的合作模式进行调整,但仍可能被视为不符合相关规定[71] - 公司采用一种支付模式,向金融机构收取服务费,不向借款人收取任何费用[72] - 公司已设立了总资产为人民币92亿元(13亿美元)的信托,专门投资于公司平台的贷款[147]
QFIN(QFIN) - 2022 Q4 - Annual Report
2023-04-26 16:00
2021年财务数据关键指标(按不同准则报告)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报告的总资产为33,504,995千元人民币,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报告为29,218,714千元人民币[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报告的总负债为18,288,386千元人民币,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报告为12,942,731千元人民币[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报告的股东权益为15,216,609千元人民币,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报告为16,275,983千元人民币[2] - 2021年度,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报告的净收入为5,764,513千元人民币,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报告为5,788,573千元人民币[6] - 2021年度,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报告的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收入为5,781,725千元人民币,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报告为5,805,785千元人民币[6] - 2021年度,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报告的总净收入为16,635,645千元人民币,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报告为16,620,426千元人民币[6] - 2021年度,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报告的总运营成本和费用为9,849,446千元人民币,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报告为9,797,007千元人民币[6] - 2021年度,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报告的运营收入为6,786,199千元人民币,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报告为6,823,419千元人民币[6] - 2021年度,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报告的所得税费用为 - 1,258,196千元人民币,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报告为 - 1,271,356千元人民币[6] 2021年信贷驱动服务收入(按不同准则报告) - 2021年度,信贷驱动服务收入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报告为10,189,167千元人民币,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报告为10,173,948千元人民币[6] 公司财务数据(按不同准则调整后) - 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 GAAP),公司总资产为40,343,170元人民币,总负债为21,411,873元人民币,股东权益为18,931,297元人民币[8] -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调整后,公司总资产为36,592,393元人民币,总负债为16,473,331元人民币,股东权益为20,119,062元人民币[8] 2022年财务数据关键指标(按不同准则) - 2022年全年,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公司净收入为4,005,568千元人民币,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收入为4,024,173千元人民币[12] -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后,公司净收入为4,421,109千元人民币,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收入为4,439,714千元人民币[12] - 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公司净收入为16,553,930千元人民币,其中信贷驱动服务收入为11,586,251千元人民币,融资收入为3,487,951千元人民币[12] -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后,公司净收入为16,448,008千元人民币,其中信贷驱动服务收入为11,480,329千元人民币,融资收入为3,382,029千元人民币[12] - 按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公司总运营成本和费用为12,081,746千元人民币[12] -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调整后,公司总运营成本和费用为11,483,223千元人民币[12] 股份支付费用确认差异 - 2021年和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损失表中股份支付费用确认差异分别为36,235元人民币和3,395元人民币[15] 会计处理差异 -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预期信用损失、贷款应收款有效利率、股份支付和财务担保等方面存在会计处理差异[13][14][15][16]
QFIN(QFIN) - 2022 Q4 - Annual Report
2023-04-26 16:00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通过VIEs贡献的收入占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总净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7%、92%和92%[14] - 公司的PRC子公司和VIEs的净资产转移受到中国法律和监管的限制,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分别为27.404亿人民币、82.836亿人民币和144.361亿人民币(合209.3亿美元)[19] - 公司的VIEs向WFOE支付的服务费分别为2020年8970万人民币、2021年5001.9万人民币和2022年420.3万人民币(合60.9万美元)[21] - 2022年总净收入为165.54亿人民币[27] - 2022年总营业成本和费用为120.82亿人民币[27] - 2022年净利润为40.06亿人民币[27]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59.23亿人民币[27] - 2022年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73.56亿人民币[27] - 2022年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32.04亿人民币[27]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为17.52亿人民币[27] - 2022年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受限制现金总额为105.12亿人民币[27]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净收入为13,563,954千人民币,总营业成本和费用为9,773,796千人民币,净利润为3,495,709千人民币[30]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33,504,995千人民币,总负债为18,288,386千人民币,总股东权益为15,216,609千人民币[31]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5,922,515千人民币,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7,355,975千人民币,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3,204,068千人民币[32] 业务风险 - 公司的业务受到信用周期和借款人信用状况恶化风险的影响,未来业务运营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44] - 公司的产品定价根据内部收益率方法计算,根据监管环境的演变,公司已经降低产品定价,并可能会进一步调整[50] - 公司的业务受到微贷款和融资担保业务的法规和行政措施的不确定性影响,如违规可能会对业务、财务状况和运营结果产生不利影响[53] - 公司已经进行自查并根据监管机构的指导进行整改,但不能保证监管机构会对公司的整改措施持一致看法[52] - 公司的业务受到监管和行政措施的不确定性影响,如业务实践被认定为不符合法律法规,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和运营结果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46] 技术和数据安全 - 公司的信用评估主要依赖于个人信用状况信息,可能被视为“数据驱动的风险管理模型”,需谨慎采用[52] - 公司的业务受到复杂和不断发展的中国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影响[70] - 公司面临着数据安全和数据保护合规成本增加的风险[71] - 中国监管机构加强了数据保护和网络安全监管要求[71] - 公司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业务实践以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80] - 公司可能需要根据算法综合监管指南调整业务实践[82] 市场和竞争 - 我们的平台自成立以来的贷款促成量迅速增长,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们累计促成了约1342.7亿人民币(194.7亿美元)的贷款[86] - 我们与360集团的合作对我们的业务增长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在业务早期阶段,我们相信这种合作将继续促进我们的增长[87] - 我们无法保证与360集团的合作将继续保持相同水平或更有利的条款和条件,或者在协议期满后续约我们的合作协议,也无法保证我们与360集团的合作不会被终止或变得受限、效果减弱或成本增加[88] - 我们无法保证我们将能够继续以合理成本获得足够和可持续的资金,如果我们无法与金融机构合作伙伴保持合作或获得足够的贷款能力,我们的声誉、业务和财务状况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89] - 竞争激烈,如果无法有效竞争,运营结果可能受到损害[105] 法律和合规 - 中国政府颁布了多项管理个人和企业信用报告业务的法规,包括2013年生效的《信用报告行业管理条例》和同年发布的《信用机构管理规定》[56] - 未经批准或完成备案手续从事个人/企业信用报告业务的实体可能面临罚款或刑事责任[57] - 2021年9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征信业务管理办法》,自2022年1月1日起生效,适用于在中国从事征信业务和“与征信业务有关的活动”的实体[58] - 《征信业务管理办法》规定了从事征信业务的机构有18个月的宽限期来获得征信业务许可证并遵守其它规定[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