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视佳(01846)

搜索文档
德视佳发布中期业绩 期内溢利4040.5万港元 同比减少12.7%
智通财经· 2025-08-28 15:36
财务表现 - 收益3.77亿港元 同比增加2.4% [1] - 期内溢利4040.5万港元 同比减少12.7% [1] - 每股基本盈利11.999港仙 [1]
德视佳(0184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
2025-08-28 14:59
股息信息 - 公司为德視佳國際眼科有限公司,代號01846[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半年宣派中期股息,每股0.0315 HKD[1] - 股息派發日為2025年10月17日[1] 时间安排 - 除淨日為2025年9月26日[1] - 遞交股份過戶文件最後時限為2025年9月29日16:30[1] - 暫停辦理股份過戶登記手續日期為2025年9月30日至2025年10月2日[1] - 記錄日期為2025年10月2日[1] 其他信息 - 股息性質為普通股息,財政年末為2025年12月31日[1] - 股份過戶登記處為卓佳證券登記有限公司[1] - 公告日期為2025年8月28日[1]
德视佳(01846) - 提名委员会职权范围
2025-08-28 14:50
提名委员会成立 - 提名委员会根据董事会2025年8月28日会议决议成立[1][3] 委员会成员 - 成员最少3名,大部分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至少含一名不同性别的成员[4][5][6] - 主席由董事会委任或成员选举,由董事会主席或独立非执行董事担任[9][15] - 公司秘书为委员会秘书,秘书缺席时成员可互选或委任他人担会中秘书[10][15] - 经董事会及委员会分别决议可委任、更替或罢免成员,非董事时任命自动撤销[11][15] 会议安排 - 每年最少开会一次,有需要可增加次数[13][15] - 成员不能委任代表[8][14] 委员会权限 - 可向集团雇员和顾问索资料、评董事表现及独立性、获外部专业意见等[16][19] - 公司应提供充足资源让委员会履职[17][19] 委员会职责 - 每年检讨董事会架构等、物色董事人选、评估独董独立性等[18][19][21] - 披露年内董事提名政策,含提名程序、流程及标准[23] - 评估董事时间投入、贡献及履职能力,考虑多种因素[23] - 协助公司定期评估董事会表现[24] - 向董事会提呈多方面建议,包括成员要求、非执行董事政策等[24] - 考虑董事继任计划,尤其是主席和行政总裁[26] - 履行职责时充分考虑市场环境、董事会多元化政策等[28] - 审核并就拟定服务合同向股东提建议[30] 其他事项 - 成员或代表出席公司年度股东大会并答疑[31] - 董事会可修订、补充及废除职权范围和决议[38] - 应在公司和交易所网站公布职权范围[39] - 应在公司及联交所网站公开职权范围,解释角色及董事会转授权力[41] - 相关内容于2025年8月28日采纳[42]
德视佳(01846)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14:4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收益为377.125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4%[11] - 公司收益从2024年的368.37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的377.13百万港元,增幅为2.4%[26] - 公司总收益创纪录达377.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4%[114] - 公司总收益同比增长2.4%至377.125百万港元,毛利率提升1.4个百分点至41.6%[134] - 毛利为156.81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5.9%[11] - 公司毛利从2024年的148.01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的156.82百万港元,增幅为5.9%[26] - 公司经营溢利从2024年的65.74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的72.55百万港元,增幅为10.4%[26] - 期内溢利为40.405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2.7%[11] - 公司期内溢利从2024年的46.31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40.41百万港元,降幅为12.7%[26] - 经调整期内税后净利为38.817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7.7%[11] - 经调整税后净利为3881.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6228.5万港元大幅下降37.7%[14] - 欧元兑港元升值13.4%导致非现金换算亏损,净利润同比下降13.0%至38.4百万港元[115] - 公司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从2024年的32.34百万港元大幅增长至2025年的202.23百万港元,增幅为525.3%[26] - 每股基本盈利为11.999港仙,较去年同期的13.311港仙下降9.9%[27] - 每股基本盈利下降至11.999港仙,同比减少9.9%,净利润降至3840.3万港元[8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总费用增长至3.1085亿港元,同比增加1.8%,其中雇员福利费用下降1.0%至1.222亿港元[75][76] - 雇员福利费用占收益成本25.4%(95.89百万港元),同比微增0.6%[131][132] - 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同比下降10.0%至46.846百万港元,推动总收益成本保持220.309百万港元[132][133] - 销售费用增长14.9%至41.781百万港元,其中广告营销开支大幅上升24.9%[135][136] - 财务费用激增171.8%至22.6百万港元,主因欧元汇率变动导致外汇亏损[139] - 财务收入下降39.7%至7.9百万港元,系现金账户利率下跌所致[139] - 财务费用净额恶化至净支出1475.7万港元,主要受外汇净亏损1480.8万港元影响[78] - 所得税费用下降28.0%至1739.2万港元,主要因递延所得税抵免增加[81] - 公司所得税费用为17,392千港元[62] 各地区表现 - 公司总收益为377,125千港元,其中德国分部贡献最高达206,083千港元占比54.7%[6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益为3.68372亿港元,其中德国分部贡献2.06318亿港元(占比56.0%),中国分部贡献7560.7万港元(占比20.5%),丹麦分部贡献3376.2万港元(占比9.2%),英国分部贡献5806.7万港元(占比15.8%)[65] - 德国地区2025年上半年收益2.00932亿港元同比基本持平(2024年同期2.01122亿港元),中国地区收益7377.6万港元同比下降2.4%(2024年同期7560.7万港元)[70] - 丹麦地区收益增长显著,2025年上半年收益4044.7万港元同比增长19.8%(2024年同期3376.2万港元),英国地区收益6197.0万港元同比增长7.1%(2024年同期5788.1万港元)[70] - 德国市场收益占比53.3%(200.932百万港元),中国区收益占比19.6%(73.776百万港元)[130] - 德国地区收益200.9百万港元,晶体置换手术收益增长2.8%至121.4百万港元[116] - 中国地区收益73.8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4%,但晶体置换手术收益增长5.1%至46.6百万港元[117] - 英国收益同比增长7.1%至总营业额的16.4%,主要由伦敦新旗舰诊所推动收益达62.0百万港元[118] - 丹麦收益增长19.8%至40.4百万港元,晶體置換手術收益攀升21.8%至37.8百万港元,占总收益10.7%[11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提供视力矫正服务收益3.73343亿港元,同比增长2.4%(2024年同期3.64492亿港元),占同期总收益99.0%[69] - 晶体置换手术收益创新高达218.6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0.0%[114] - 老花矫正治疗收入占比总收益62.7%,同比提升4.4个百分点[114] - 晶體置換手術占总收益58.0%,收益同比增长10.0%至218.6百万港元[119] - Presbyond手術占总收益4.7%,收益达17.9百万港元,高于去年的4.3%或16.0百万港元[120] - ICL植入術收益同比下降15.9%至33.6百万港元,占总收益比例从10.8%降至8.9%[121] - 屈光性激光手術收益同比下降7.7%至92.2百万港元,占总收益比例从27.1%降至24.4%[122] - 英国晶體置換手術收益飙升141.3%至12.8百万港元,ICL植入術收益增长55.7%至3.6百万港元[11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97.3%收益来自一段时间内确认的服务收入(3.76098亿港元),仅0.3%收益(102.7万港元)来自某一时间点确认[71] - 公司2024年同期所有收益均通过一段时间内确认,2025年新增药品销售收益17万港元及设备出租收益调整[7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指标用于补充评估业务表现[13] - 股份酬金费用及开业前费用被用于计算经调整毛利[11] - 新诊所开业前费用、外汇亏损及收购相关成本影响经调整利润[12] - 四间新诊所对净利润影响从43.8百万港元降至17.5百万港元[115] - 公司预计2028年前收益内生复合年增长率达10%中低段,EBITDA CAGR达10%高段,净利CAGR达20%低段[123] - 公司总收益为377.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4%,主要受晶體置換手術增长驱动[129] 现金流和资金状况 - 公司经营所得现金为121.52百万港元,与去年同期的119.94百万港元基本持平[32]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41.78百万港元,较期初的653.23百万港元增长13.6%[3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418亿港元,较去年底6.532亿港元增长13.6%[20] - 银行现金从2024年12月31日的6.5319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7.4175亿港元,增长13.6%[90]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418亿港元[150] - 公司已派付股息为10.27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6.28百万港元下降36.9%[32] - 中期股息每股0.0315港元,总额1010.2万港元,同比增长14.3%[86] - 宣派中期股息每股0.0315港元,总额约1010万港元[154]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为6.6066亿港元[152]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已使用4.281亿港元,未使用金额为2.325亿港元[152] - 中国诊所设立项目使用资金1.983亿港元,剩余6600万港元预计2026年前使用[152] - 欧洲诊所收购项目使用资金2.132亿港元,剩余478.8万港元预计2026年前使用[152] - 营销投入使用资金1511.6万港元,剩余9719.7万港元预计2026年前使用[152] 资产和投资 - 资产总额达18.118亿港元,较去年底15.994亿港元增长13.3%[20] - 公司总资产为1,811,810千港元,其中分部资产总额1,190,014千港元,企业资产583,329千港元[63] - 公司2024年12月31日总资产达15.99435亿港元,其中企业资产10.96224亿港元(占比68.5%),分部资产4.71736亿港元(德国分部占比31.3%)[66] - 非流动资产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8.51117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9.54908亿港元,增幅12.2%,主要增长来自德国(增加8037.5万港元)和英国(增加3283.4万港元)[67]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投资增至6.238亿港元,较去年底5.674亿港元增长9.9%[20]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增长至6.2378亿港元,其中汇兑差额带来5173.6万港元收益[87] - 商誉增至2.984亿港元,较去年底2.534亿港元增长17.7%[20] - 商誉账面净值大幅增长至2.9836亿港元,汇兑差额贡献4495.1万港元[88] - 无形资产账面净值增至3277.3万港元,汇兑差额贡献381.9万港元[88] - 使用权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2.981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214亿港元[101] - 贸易应收款项大幅增长至1417.1万港元,较去年底473.8万港元增长199%[20]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546.9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1497.3万港元,增幅达174%[89]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2504.7万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888.2万港元,增长55.3%[99] - 贸易应付款项账面价值3.89亿港元 全部一年内到期[49] - 合约负债期末结余增加至1892.5万港元,较期初增长21.6%[74] 负债和融资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增至12.648亿港元,较去年底10.93亿港元增长15.7%[20] - 公司权益总额从期初的1,125.71百万港元增长至期末的1,299.30百万港元,增幅为15.4%[30] - 公司总负债为512,513千港元,其中分部负债总额275,426千港元,企业负债220,456千港元[63] - 应付或有代价流动部分激增至4616.1万港元,较去年底580.3万港元增长695%[22] - 租赁负债总额为3.445亿港元,其中非流动部分2.701亿港元,流动部分7439.1万港元[22] - 租赁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3.184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445亿港元[102] - 租赁负债总额344.454百万港元,较期初318.433百万港元增长8.2%[104][105] - 租赁付款36.828百万港元,应计利息4.457百万港元[105] - 2025年上半年租赁产生的现金流出总额为3682.8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552.8万港元增长3.7%[103] - 金融负债合约现金流总额达49.5亿港元 账面价值45.94亿港元[49] - 租赁负债占金融负债主要部分 合约现金流37.71亿港元 账面价值34.45亿港元[49] - 应付或有代价合约现金流6.11亿港元 账面价值5.82亿港元[49] - 一年内到期金融负债账面价值18.21亿港元[49] - 借款金额较小 账面价值99.5万港元[49] - 公司未提取借款融资安排详见附注23[47] - 未提取借款融资从2024年12月31日的812.7万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921.4万港元[100] - 公司持有短期借款约1百万港元,以英镑计值且利率固定[140][141] - 公司无长期借款[150] - 公司流动比率为3.8倍,较2024年12月31日的4.7倍下降[150] - 应付或有代价合计约58.2百万港元(伦敦诊所39.7百万+德国诊所18.5百万)[146] 外汇和金融工具 - 港元兑欧元贬值或升值5%将导致税后溢利增加或减少约428.6万港元[42] - 外汇风险敏感度分析显示汇率波动5%将影响税后利润约4.286百万港元[143] - 公司金融工具估值使用预期收益率贴现未来现金流量方法,财务部门直接向首席财务官汇报[53][55] - 公司金融负债应付或有代价第3级公平值期末余额为58,185千港元,较期初60,911千港元下降4.5%[51][53] - 公司第3级应付或有代价中LVC部分公平值为39,728千港元,使用风险调整贴现率4.66%和预期收益增长率7.56%进行估值[54] - 公司第3级应付或有代价中FreeVis GmbH部分公平值为18,457千港元,使用风险调整贴现率4.66%和预期收益增长率6.6%-6.7%进行估值[54] - 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无重大信贷风险 未计提拨备[44] - 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率被视为不重大 未确认重大拨备[44] 其他重要内容 - 财务数据涵盖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3] - 中期业绩公告于2025年8月28日发布[4] - 经调整毛利为156.816百万港元,同比下降0.8%[11] - 经调整毛利为1.56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581亿港元下降0.8%[14] - 公司毛利为156,816千港元,毛利率为41.6%[62] - 公司EBITDA为131,821千港元,德国分部贡献81,244千港元占比61.6%[62] - 公司期内毛利率为40.2%(毛利1.48013亿港元/总收益3.68372亿港元),其中德国分部毛利率最高达45.0%(毛利9288.2万港元/收益2.06318亿港元)[65] - 公司期内EBITDA为1.20718亿港元,占收益比例32.8%,其中德国分部贡献8393.5万港元(占比69.5%),中国分部贡献2619.0万港元(占比21.7%)[65] - 其他收益净额增长122.6%至627.1万港元,主要因应付或有代价公平值变动收益[77] - 货币换算储备从2024年12月31日的-9083.8万港元转为2025年6月30日的7045.7万港元,主要因16.1295亿港元汇兑差额[94] - 公司注销1081.7万股股份,导致已发行股份从3.3152亿股减少至3.207亿股[91] - 股份计划持有股份从680.386万股大幅减少至120.386万股,降幅82.3%[93] - 主要管理人员薪酬7.972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6%[112] - 公司根据一般授权回购5,211,000股股份,占2024年股东周年大会当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57%[174] - 股份回购总代价为18,331,120港元,每股最高价3.85港元,最低价3.28港元[177] - 回购股份已于2025年2月28日注销[17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20,706,000股[177] - 公司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177] - 报告期内未授出任何购股权[164] - 报告期内未授出任何受限制股份奖励[165][167]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未发行任何股本证券或出售库存股份换取现金[179] - 购股权计划可授出股份数量为31,733,400股,占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约9.89%[16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有股份计划可能发行的股份数除以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为0.0991[164] - 受限制股份奖励计划可授出股份数量期初及期末均为30,412,481股[165] - Jørgensen医生持股1.849亿股,占总股本57.65%[155]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拥有354名全职雇员[180] - 公司通过外聘安排聘用若干外科医生、传统眼科医生及一名高级管理层成员[180] - 公司未发现任何严重违反雇佣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180] - 审核委员会审阅了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
刚刚,前普华永道合伙人任上市公司CFO!
新浪财经· 2025-08-27 03:35
核心人事变动 - 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Markus Braun博士因职业发展规划辞任 自2025年9月14日起生效 不再担任上市规则授权代表及公司条例授权代表 [1][3][6] - Marcus Huascar Bracklo由非执行董事调任为执行董事并获委任为新任首席财务官 自2025年9月14日起生效 [1][3][8] 新任高管背景 - Bracklo现年61岁 2012年7月加入集团 2019年3月25日起担任非执行董事 负责集团策略及业务发展咨询 [3][8] - 拥有超过25年医疗领域经验 专攻企业金融 会计及并购 曾任职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1997年6月晋升) [4][9] - 曾任Arthur Andersen合伙人及欧洲医疗主管 负责医疗行业跨境并购 后担任Sal Oppenheim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 [4][9] - 2008年10月创办Baigo Capital GmbH(医疗领域咨询及投资事务所) 2020年1月起任Lohfert & Lohfert AG非执行主席 [4][9] - 持有伦敦大学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及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0年成为英国特许会计师 1995年取得德国执业核数师资格 [4][9] 职务安排细节 - Braun博士确认与董事会无意见分歧 辞任不影响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编制(预计2025年8月底前刊发) [7] - Bracklo担任执行董事无固定任期 需通过股东周年大会轮值退任及膺选连任 可经至少三个月书面通知终止协议 [10] - 年度报酬为360,000港元 另享董事会薪酬委员会建议的业绩相关酌情花红及/或股份奖励 [10]
德视佳:Marcus Huascar Bracklo由非执行董事调任为执行董事
智通财经· 2025-08-25 11:30
核心管理层变动 - Markus Braun博士辞任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 同时不再担任上市规则授权代表及公司条例授权代表职务 自2025年9月14日起生效 [1] - Marcus Huascar Bracklo先生由非执行董事调任为执行董事 并获委任为新任首席财务官 同步接替授权代表职务 [1] 委员会组成调整 - Bracklo先生自2025年9月14日起不再担任审核委员会成员 [1] - 独立非执行董事Katherine Rong Xin女士获委任为审核委员会新成员 [1] - 调整后审核委员会由Philip Duncan Wright先生(主席)、Hans Helmuth Hennig先生及Xin女士组成 [1]
德视佳(01846.HK):Marcus Huascar Bracklo由非执行董事调任为执行董事
格隆汇· 2025-08-25 10:55
管理层变动 - Markus Braun博士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职务 同时不再担任上市规则授权代表及公司条例授权代表兼法律程序文件代理人 自2025年9月14日起生效[1] - 辞任原因为个人职业发展规划[1] 新任管理层安排 - Marcus Huascar Bracklo先生由非执行董事调任为执行董事[1] - 同时获委任为公司首席财务官 自2025年9月14日起生效[1]
德视佳(01846) - 董事名单与其角色和职能
2025-08-25 10:49
公司基本信息 - 德視佳國際眼科有限公司股份代號為1846[1] 董事会相关 - 公司董事会成员名单2025年9月14日起生效[2] - 设三个董事委员会,名单2025年9月14日起生效[2] 人员任职 - Jørn Slot Jørgensen医生是薪酬委成员、提名委主席[3] - Hans Helmuth Hennig先生是审核委成员、薪酬委主席[3] - Katherine Rong Xin女士是三委员会成员[3] - Philip Duncan Wright先生是审核委主席、提名委成员[3] 文档信息 - 文档2025年8月25日发布于香港[3]
德视佳(01846):Marcus Huascar Bracklo由非执行董事调任为执行董事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10:48
核心管理层变动 - Markus Braun博士因职业发展规划辞任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 同时不再担任上市规则授权代表及公司条例授权代表 自2025年9月14日起生效 [1] - Marcus Huascar Bracklo先生由非执行董事调任为执行董事并获委任为新任首席财务官 同步接替上市规则授权代表及法律程序文件代理人职务 自2025年9月14日起生效 [1] 董事会委员会调整 - Bracklo先生调任执行董事后不再担任审核委员会成员 [1] - 独立非执行董事Katherine Rong Xin女士获委任为审核委员会新成员 [1] - 调整后审核委员会由Philip Duncan Wright先生(主席)、Hans Helmuth Hennig先生及Xin女士组成 [1]
德视佳(01846) - (1) 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辞任;(2) 执行董事调任及委任首席财务官;(...
2025-08-25 10:43
人事变动 - Markus Braun博士2025年9月14日起辞任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等职[2] - Marcus Huascar Bracklo先生2025年9月14日起调任执行董事并任首席财务官[4] - 2025年9月14日起,Bracklo先生不再为审核委员会成员,Xin女士获委任[8] 业绩与协议 - 公司2025年8月底前刊发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业绩[3] - 公司与Bracklo先生订立无固定任期服务协议,可提前3个月书面通知终止[6] 报酬与权益 - Bracklo先生作为执行董事年报酬360,000港元,有业绩花红及股份奖励[6] - 截至公告日,Bracklo先生拥有928,000股股份权益,占已发行股本约0.29%[7] 其他委任 - 2025年9月14日起,Bracklo先生获委任为授权代表及法律程序文件代理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