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icon
搜索文档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
2025-04-28 11:01
报告信息 - 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2] - 报告以繁体中文及英文版本发布,内容歧义以中文版为准,电子版可在联交所网站下载[6] 环境与能耗 - 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11.70公吨二氧化碳当量,2023年为20.82公吨[19] - 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为0.59公吨二氧化碳当量/员工²,2023年为0.72[19] - 2024年度能源消耗总量为21,350.00千瓦,2023年为25,342.00千瓦[24] 员工数据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雇员人数为55名[34] - 2024年度集团雇员平均流失率为5.17%,2023年度为0%[36] - 报告期内约95.00%雇员参加职业发展培训,平均受训时数约为6.11小时[39] 产品与运营 - 报告期内公司推出新产品消耗95千克纸箱包装[27] - 2024年公司香港办公室纸张用量为748.44千克,2023年为747.57千克[27] - 2024年度公司有3家主要供货商,2家来自中国内地,1家来自中国香港[58] 未来展望 - 公司未来会支援社区发展[59] 策略与制度 - 董事会每年最少一次讨论、制定和审查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方针[8] - 公司制定《气候变化政策》管理气候相关风险[30] - 公司制定《采购管理制度》规范采购流程[58]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8 10:5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益为166,181千港元,归属公司拥有人之亏损为34,726千港元[15] - 2023年公司收益为64,989千港元,归属公司拥有人之溢利为2,313千港元[15] - 2024财年公司总收益约1.66181亿港元,较2023财年的6498.9万港元增长[53][56] - 2024财年公司年度亏损约3480.1万港元,2023财年为溢利252.3万港元[53][56] - 2024财年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静态收益约2416.5万港元,分部溢利约3437.7万港元[53][56][58] - 2024财年长 寿科学业务贡献收益约1.42016亿港元,分部亏损约1755.9万港元[53][56] - 2024财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为4.15港仙,2023财年为每股盈利0.15港仙[54][57] - 2024财年,长寿科学业务收入约为1.42016亿港元(2023财年:3132.6万港元),其中诊断咨询和医学检测收入约3960.5万港元,长寿生物产品销售贡献约1.02411亿港元[77] - 2024财年长寿科学业务收入约1.42016亿港元,2023财年为3132.6万港元,其中诊断咨询及医学检测约3960.5万港元,销售长寿生物制品约1.02411亿港元[80] - 2024财年长寿科学业务亏损约1755.9万港元,2023财年亏损2401.6万港元[81][82] - 2024财年物业投资业务无收益,录得亏损约255.4万港元,2023财年为盈利107万港元[85][8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的联交所上市股本证券公平值约313.4万港元,2023财年为584.7万港元[84][88] - 2024财年,集团出售3546.2万股华融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0.41%,总销售所得款约931.8623万港元,平均售价约0.2628港元[84][8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净资产约3.72047亿港元,2023年为2.50127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784.2万港元,2023年为8107.5万港元[99][102] - 2024财年,公司法定及已发行股本增加,2024年12月31日,每股面值0.01港元的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5.46529549亿股,2023年为4.55441291亿股[100][103] - 2024财年,五大客户(按利息收入)占总收益约97%,2023财年为23%;单一最大客户占总收益约45%,2023财年为14%[106][108] - 2024年12月31日,最大客户及五大客户(按应收贷款结余)分别占应收贷款结余总额65%及92%,2023年为36%及81%[106][10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2.9%,2023年12月31日为2.1%[165][172] - 2024年12月31日,有546,529,549股已发行普通股,2024财年公司已配發及发行额外91,088,258股股份[176][179] - 2024年5月30日,公司股份收市价为每股0.214港元,净认购价估计约为每股0.213港元[181] - 2024年6月6日,公司根据一般授权成功发行91,088,258股新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940万港元[182][18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认购所得款项净额已按拟定用途悉数动用[183][185][186]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约有55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为33名;2024财年雇员福利开支约15,000,000港元,2023财年为12,600,000港元,较2023财年增加约19%[161] - 2024财年公司员工福利开支(不包括董事酬金)约为1500万港元,2023财年为1260万港元[158] - 2024财年员工福利开支较2023财年增加约19%,原因是员工数量增加[15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4年长寿生物制品销售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长寿科学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且潜力大[22][25][27][31] - 2024年公司主要附属公司天行纪元(北京)财务顾问有限公司的借贷和金融咨询业务从P2P贷款过渡阶段恢复,但受市场约束[35] - 2024年公司中国附属公司天行放款及财务顾问业务从P2P贷款转型中走出并稳步复苏,但房地产交易低迷限制有抵押房屋贷款需求[38] - 2024财年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静态收益约2416.5万港元,分部溢利约3437.7万港元[53][56][58] - 2024财年长 寿科学业务贡献收益约1.42016亿港元,分部亏损约1755.9万港元[53][56] - 集团长寿科学业务因一次性成本、NMN产品状态变化、疫情后运营环境困难等,2024财年业绩不佳[75][76] - 深圳长寿科学附属公司为NMN膳食补充品营销产生约900万港元成本,2025财年不再产生此类一次性大额开支[83] - 2024财年物业投资业务无收益,录得亏损约255.4万港元,2023财年为盈利107万港元[85][89] - 战略伙伴业务模式和企业及个人借款人业务模式在目标客户、客户来源、收益确认等方面存在差异[135][137][138][139] - 企业及个人借款人业务模式目标客户为有贷款融资需求的企业和电商平台供应商,战略伙伴业务模式目标客户为住房贷款或小额有抵押个人借款人[138] - 企业及个人借款人业务模式客户来源为宝欣等公司销售团队,战略伙伴业务模式客户来源为集团附属公司金融咨询业务经纪团队及第三方经纪公司[139] - 企业及个人借款人业务模式收益确认包括应计利息收入和应收贷款及利息,战略伙伴业务模式收益确认包括应计利息、转介及贷款发放费等[139] - 企业及个人借款人业务模式下部分贷款早于2023年之前已减值,公司已对部分或全部减值贷款采取收债行动[134][13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战略伙伴贷款资产减值前约为1.72917亿港元,净账面价值约为1.26749亿港元[12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战略伙伴业务模式下五大借款人占公司其他应收款总额约12.917%[126][12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五大借款人抵押品价值杠杆比率在26.74% - 54.05%[126] - 公司通过战略伙伴模式有3597名有抵押(住宅)担保贷款的个人借款人[127] - 战略伙伴模式下累计有3597名抵押品(住房)保证贷款的个人借款人[128] - 2024年12月31日,战略伙伴贷款资产未计减值前约为1.72917亿港元,账面价值约为1.26749亿港元,五大借款人占全部其他应收款项总额约12.917%,抵押品贷款杠杆比率介乎26.74%至54.05%[128] - 企业及个人借款人业务模式下管理超14项贷款,贷款本金规模从约4790万港元到约6440万港元不等,利率介乎6%至18%[130][132] - 2024年12月31日,企业及个人借款人业务贷款资产未计减值前约为8.22279亿港元,账面价值约为1.85568亿港元,五大借款人占全部应收贷款及利息总额约89.19%,抵押品贷款杠杆比率介乎31.79%至74.69%[134][136] - 企业及个人借款人业务下五大借款人中,借款人A贷款本金2.98亿港元,集中比率36.36%;借款人B贷款本金1.63003亿港元,集中比率19.89%;借款人C贷款本金1.28亿人民币,集中比率17.19%;借款人D贷款本金3500万港元,集中比率4.27%;借款人E贷款本金2450万人民币,集中比率3.29%[13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4年公司深化专注长寿科学领域,推进战略计划[20] - 2024年公司确保放债业务增值,拓展长寿科学业务[21] -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细胞医学全产业链领先平台[21] - 2025年公司将迈向“全球长寿科学领航者”目标,会加强核心业务、加大研发投入[28] - 2025年公司将推动AI与长寿技术融合,建立联合实验室提供更优服务[29] - 公司未来将以价值为导向强化核心业务,巩固现有运营[28] - 2024年公司开展以长寿管理为主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提升运营品质和效率[24][26] - 公司在长寿管理领域与高端财富管理机构合作,加快全球长寿管理中心建设[23][25] - 2024年集团多元化发展长寿医疗业务提升财务表现,提供多种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45][48] - 2024财年是集团疫情后正常运营第二年,公司致力于建立长寿科学转化应用平台[46][48] - 公司将认购所得款项净额的60.0%用于扩张现有长寿科学业务及新生物医药产品贸易业务[182][183] - 公司将认购所得款项净额的40.0%分配至一般营运资金,用于支付人力成本、租赁费用以及法律及专业费用[182][183]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王宁先生于2024年7月10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9][12] - 黄江先生于2024年7月1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10][12] - 2022年2月北京警方调查天行纪元前员工个人赌博活动与公司无关,2023年6月天行纪元恢复业务合作和银行授权运营[36] - 公司自2022年底专注多元化,成为亚洲首家一站式健康长寿中心[34][37] - 2024年公司财务状况稳健,通过成本控制和资源优化确保业务开展[27][31] - 2023年11 - 12月公司因未用国产X光机被香港卫生署和医管局吊销牌照并起诉,2025年2月法院判公司无罪[47] - 2024年1月公司被迫搬离铜锣湾办公地,损失租金、装修投资和资本支出[47] - 2022 - 2024年中国中央政府政策变动(银保监办发(2022)37号、银发(2022)252号)推延公司追缴进度,政策提供至少6个月宽限期等[39][42] - 安排一下战略伙伴贷款(外经贸信托、陕西国信投)公司提供100%贷款本金,2023年4月下旬聘东卫律所追款,2024年8月服务合约延期36个月[40][43] - 安排二下战略伙伴贷款(海尔云贷、泛华)公司提供20% - 30%初始贷款本金,由公司团队独立处理[41][44] - 2024年9月至11月底,公司团队与董事就变现部分或全部贷款组合与泛华及海尔云贷进行磋商[61][63] - 2024年11月底,东卫律师团队整理约49名债务人案件材料,代表天行附属公司追讨外贸信托债务[60][63]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宝欣列出36笔先前已减值贷款,未偿还总额约为10.76亿港元[64][67] - 2022年8月至2024年6月30日,独立追缴委员会从36笔减值贷款中的4笔贷款的2名借款人实体收回所得款项总额6714.032877万港元,追缴行动产生一次性法律及服务费约2040万港元[65][68] - 2024财年,宝欣未从应收贷款及利息获得任何利息收入(2023财年:无)[65][68] - 天行在中国的借贷和金融咨询业务需符合中国政府P2P互联网金融政策法律变化[66][68] - 2024财年末及2025财年初,公司与稀有网络(南京)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运营“掌上律师平台”,专业律师事务所及法律顾问确定的法律服务费一般为案件标的资产价值或索赔货币价值的18% - 25%,平台收取该费用的50% - 60%作为“平台安排费”[69][70][72] - 公司附属公司天行向案件客户提供特定资金用途贷款,收取12% - 15%的年利率及对“平台安排费”收取50%的案件成功奖励[74][78] - 公司授权塞班岛律师事务所采取法律行动,收回塞班岛租赁权益拥有权[90] - 2024年8月,塞班岛律师事务所向法院起诉,要求判定非法转让和伪造文件无效[92] - 2024年8月,北马里亚纳群岛商务部接受塞班岛律师事务所的整改文件,删除伪造记录[93] - 公司董事长闫立登记为Keen State Global BVI唯一董事及Keen State Global Saipan经理,自2023年3月15日起生效[93] - 截至年报日期,塞班岛律师事务所等候最高法院定下审判时间表及判决[94][9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已订约但未于财务报表计提拨备的资本开支,2023年12月31日同样无[167][17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3年12月31日同样无[168][175] - 2024财年,无持有重大投资、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属公司[169][17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未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抵押任何资产,也未向任何实体作出任何公司担保,2023年12月31日同样无[163][170] - 集团业务交易主要以港元及人民币计值,目前未实行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内幕消息卫生署对本公司辖下中基长寿日间医疗中心处理之最新进展
2025-04-02 13:34
事件时间线 - 2023年12月9日,卫生署吊销公司日间医疗中心牌照[3] - 2024年1月,公司迁出自日间医疗中心[6] - 2024年12月16日,案件在香港东区裁判法院审讯[5] - 2025年2月20日,公司获裁判法院宣判无罪[5] 牌照与损失 - 日间医疗中心牌照有效期从2023年2月2日至2026年1月31日[6] - 牌照被吊销后,约9百万港元资本投资及开支被撇销[6] 指控情况 - 卫生署指控公司管有及涉嫌使用无牌X光机等[3] - 卫生署撤回部分指控[4]
中基长寿科学(00767)拟与华骊生命成立合资公司,将主要从事于中国提供长寿健康服务
智通财经网· 2025-04-01 11:37
文章核心观点 中基长寿科学成立合资公司发展长寿健康服务业务,符合业务发展策略,有望开拓新收入来源并带来稳定持续增长 [1][2] 合资公司相关情况 - 2025年4月1日,中基长寿科学全资附属公司中基健康与华骊生命签订合资协议成立合资公司 [1] - 合资公司股权分配为中基健康51%、华骊生命49% [1] - 合资公司主要从事中国长寿健康服务 [1] - 合资公司初始注册资本100万元,双方按权益比例出资,资金用作营运资金 [1] 集团业务及市场前景 - 集团通过中基健康从事健康长寿管理服务及产品生产销售 [1] - 全球富裕客户更愿意接受和花费在长寿科学应用上,健康长寿科学市场前景广阔 [1] 成立合资公司意义 - 符合集团长寿科学业务发展策略及计划,利于未来业务发展 [2] - 打造生命科学产业赋能平台,构建“学术会议、技术转化、产业落地”一体生态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2] - 完善集团在长寿科学诊断及医疗服务领域布局,开拓新收入来源,带来稳定持续增长收入 [2]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成立合资公司之自愿公告
2025-04-01 11:28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25年4月1日后中基健康与华骊生命签合资协议成立公司[3] - 中基健康持股51%,华骊生命持股49%,初始注资100万[3] 未来展望 - 董事会认为长寿科学市场前景好,成立合资公司合发展策略[6][7]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14:52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财年集团收益增加约155.4%至约166.2百万港元,2023财年约为65.0百万港元[5] - 2024财年集团毛利增加约2.0%至约57.4百万港元,2023财年约为56.3百万港元[5] - 2024财年集团录得除税后纯损约34.8百万港元,2023财年为税后纯利约2.5百万港元[5] - 2024财年集团净资产减少7.0%至400.1百万港元,2022年约为430.5百万元[5] - 2024财年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末期股息,2023财年亦无[5] - 2024财年收益为166,181千港元,2023年为64,989千港元[6] - 2024财年销售及提供服务的成本为(108,799)千港元,2023年为(8,709)千港元[6] - 2024财年年内亏损为(34,801)千港元,2023年为溢利2,523千港元[6] - 2024财年资产净值为400,139千港元,2023年为430,465千港元[12] - 2024财年股本为5,465千港元,2023年为4,554千港元[12] - 2024年公司来自外界客户之总收益为166,181千港元,2023年为64,989千港元,同比增长155.7%[31][34] - 2024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4,745千港元,2023年为4,745千港元,无增长[27] - 2024年公司资产总值为525,631千港元,2023年为509,254千港元,同比增长3.2%[29] - 2024年公司负债总额为125,492千港元,2023年为78,789千港元,同比增长59.3%[29] - 2024年公司厂房及设备折旧为236千港元,2023年为394千港元,同比下降39.8%[36] - 2024年公司使用权资产折旧为6,620千港元,2023年为6,940千港元,同比下降4.6%[36] - 2024年预期信贷亏损模型下减值亏损拨回为15,938千港元,2023年减值亏损为5,699千港元[38] - 2024年所得税开支为1,595千港元,2023年为2,222千港元[41] - 2024年归属公司拥有人年内亏损34,726千港元,2023年溢利2,313千港元[43] - 2024年用于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盈利的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836,203,916股,2023年为1,546,641,300股[43] - 2024年投资物业12月31日账面金额为22,364千港元,2023年为25,295千港元[46] - 2024年应收贷款及利息净额为185,568千港元,2023年为177,732千港元[48] - 2024年应收账款净额为72,200千港元,2023年为2,141千港元[51] - 2024年应付账款为70,780千港元,2023年为206千港元[5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向普通股股东派付或拟派股息,2023年亦无[42] - 2024财年集团总收益约1.66181亿港元(2023财年:6498.9万港元),年度亏损约3480.1万港元(2023财年:溢利252.3万港元)[69] - 2024财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约为4.15港仙(2023财年:每股盈利0.15港仙)[7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综合资产净值约为4.00139亿港元(2023财年:4.30465亿港元)[7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3.72047亿港元,2023财政年度为2.50127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784.2万港元,2023财政年度为8107.5万港元[89] - 2024财政年度公司法定及已发行股本增加,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5.46529549亿股,2023财政年度为4.55441291亿股[9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约有55名雇员,2023财政年度为33名;2024财政年度雇员福利开支约1500万港元,2023财政年度为1260万港元,较2023财政年度增加约19%[9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约为2.9%,2023财政年度为2.1%[98] - 2024年12月31日有5.46529549亿股已发行普通股,2024财政年度公司已配發及发行额外9108.8258万股股份[103] - 董事不建议就2024财政年度派付股息(2023财政年度:无)[115]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相关情况 - 本年度公司首次应用多项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17] - 公司拟于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生效时应用,部分准则生效时间为2025 - 2027年不等,部分未确定[19][21]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公司正评估其影响[20] 业务结构与范围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扩展长寿科学业务范围,更新内部报告结构[22] - 公司可呈报及经营分部包括长寿科学业务、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证券及其他投资、物业投资[23][24]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长寿科学业务来自外界客户收益为142,016千港元,分部业绩为 - 17,559千港元[25] - 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来自外界客户收益为24,165千港元,分部业绩为34,377千港元[25] - 2024年销售健康及医疗产品收益为102,411千港元,2023年为4,447千港元,同比增长2203%[34] - 2024年提供诊断及医疗测试服务收益为39,605千港元,2023年为26,879千港元,同比增长47.3%[34] - 2024年贷款利息收入为24,165千港元,2023年为33,663千港元,同比下降28.2%[34] - 2024年客户乙为长寿科学业务贡献收益65,650千港元,客户丙贡献32,900千港元;2023年客户甲为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贡献收益8,090千港元[32] - 2024财年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静态收益约2416.5万港元,分部溢利约3437.7万港元;长寿医疗业务贡献收益约1.42016亿港元,分部亏损约1455.9万港元[69] - 2024财年借贷及金融咨询业务分部收益约2416.5万港元(2023财年:3366.3万港元),分部溢利约3437.7万港元(2023财年:2535.4万港元)[71] - 2024财年长寿科学业务收入约为1.42016亿港元,2023财年为3132.6万港元,其中诊断咨询及医学检测约3960.5万港元,销售长寿生物制品约1.02411亿港元[81] - 2024财年长寿科学业务分部亏损约1755.9万港元,2023财年亏损2401.6万港元[81] - 2024财年物业投资业务未产生收益,录得分部亏损约255.4万港元,2023财年为溢利107万港元[84]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减少约255.4万港元,2023财年为溢利107万港元[84] 业务运营与发展情况 - 2024年公司长寿生物制品领域销售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53] - 2024年公司围绕长寿管理领域开展供应链金融模式,实现金融业务与长寿科学主业融合发展[54] - 2024年公司财务状况保持稳健,长寿科学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且潜力巨大[56] - 2024年公司中国附属公司天行放款及财务顾问业务从P2P贷款转型中走出并稳步复苏[59] - 2022 - 2024年中国相关政策变动推延公司追缴逾期贷款进度,政策提供至少6个月宽限期等纾困措施[60] - 公司为安排1项下战略伙伴贷款(外贸信托、陕西)提供100%贷款本金,2024年8月与东卫服务合约获延期36个月[62] - 公司为安排2项下战略伙伴贷款(海尔云贷、泛华)提供20% - 30%初始贷款本金,此类贷款由公司团队独立处理[62] - 2024财年中国及香港业务中,诊断、医学检测及健康辅助服务收入约3960万港元,健康及医疗产品销售收入约1.024亿港元[66] - 2023年9月及2024年6月,公司从两名个人借款人拖欠的陕西国信投战略伙伴贷款中收回人民币670万元现金,最终和解收回人民币290万元现金,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收回投资本金人民币790万元及回报额人民币170万元[71] - 2024年11月底,东卫律师团队已整理约49名债务人的案件材料,继续代表天行附属公司追讨外贸信托债务[72] - 2024财年,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宝欣列出36笔先前已减值贷款,截至2019年12月31日未偿还总额约为10.76亿港元[74] - 2022年8月至2024年6月30日,独立追缴委员会从36笔减值贷款中的四笔贷款的两名借款人实体收回款项总额6714.032877万港元,追缴行动产生一次性法律及服务费约2040万港元[74] - 深圳长寿科学附属公司为NMN产品举办营销活动产生约900万港元成本,且FDA将NMN重新分类为新药[82] - 2024财年集团出售3546.2万股华融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0.41%,总销售所得款项达931.8623万港元,平均售价约0.2628港元[83] - 公司授权塞班岛律所采取法律行动收回租赁权益所有权[84] - 2024年8月塞班岛律师事务所代表Keen State Global Saipan针对被告人向CNMI最高法院提出起诉[85] - 2024年8月CNMI商务部接纳塞班岛律师事务所提出的相关纠正申请[86] - 新的一年公司将透过轻资产模式经营,继续拓展已有长寿科学业务[105] - 2024年6月6日公司成功发行91,088,258股新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1940万港元[107] - 所得款项净额的60.0%用于扩张现有长寿科学业务及新生物医药产品贸易业务,40.0%分配至一般营运资金[10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1940万港元已按拟定用途全部使用[109] - 2024年11月11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与借款人及担保人订立2025年循环贷款协议,授出本金最多达3000万港元的贷款[110] - 2024财政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股份[114] 公司治理与合规情况 - 公司2024财政年度应用企业管治守则原则并遵守适用守则条文,遵守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守则条文第D.2.4条[116] - 全体董事确认2024年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取十所载有关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118]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并批准公司2024财政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建议董事会批准[119] - 公司2024年12月2日起委任中正天恒为核数师,中正天恒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但符合资格且愿意再次接受委任[122] 公司人员构成 - 执行董事包括闫立先生(主席)、闫一帆先生(行政总裁)、李小双先生、曹衆女士[124]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李思先生、黄江先生、黄慈波教授[124] - 非执行董事包括何亦武博士、吕长胜先生[124] 其他事项 - 掌上律师平台专业律所及顾问确定的法律服务费用为案件标的资产或索赔货币价值的18% - 25%,平台收取经评估法律费用的50% - 60%作为平台安排费[77] - 天行所提供特定资金用途贷款,收取12%至15%的年利率,并对平台安排费收取50%的案件成功奖励[78] - 计算2024年及2023年每股摊薄(亏损)盈利时,未假设公司购股权获行使,因行使价高于年内平均市价[4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附带权利认购公司总数为386.8万股的购股权尚未行使[94] - 2024年5月30日公司与三名认购人订立认购协议,认购人同意认购9108.8258万股每股面值0.01港元之普通股,价格为每股0.215港元[106] - 公告日期为2025年3月28日[124] - 公告中英文本如有歧义,以英文本为准[124]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盈利警告
2025-03-19 13:04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之內容概不負責, 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會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 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Zhong Ji Longevity Science Group Limited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中基長壽科學集團有限公司 部門、以及增強提供診斷及醫學檢測服務的服務線及本集團銷售的其他保健品產品 線的業務而產生與長壽科學業務相關的重大重組成本。 於本公告日期,本公司尚在落實二零二四財年的年度業績。因此,本公告所載資料 僅基於對董事會於本公告日期的最新可得資料及本集團二零二四財年的未經審核綜 合管理賬目作出的初步評估,有關賬目尚未經本公司核數師或董事會審核委員會確 認、審核或審閱。本集團二零二四財年的實際業績或會與本公告所披露者有所出 入,且須待最終審閱及╱或作出必要調整。本集團二零二四財年的財務業績詳情預 計將於二零二五年三月二十八日或之前在本公司年度業績公告中公佈。 本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在買賣本公司股份時,務請審慎行事。 承董事會命 (股份代號:767) 本公告由中基長壽科學集團 ...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董事会会议日期
2025-03-18 11:44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 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 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Zhong Ji Longevity Science Group Limited 於本公告日期,董事如下: 執行董事 閆立先生 (主席) 閆一帆先生 (行政總裁) 李小雙先生 曹衆女士 獨立非執行董事 李思先生 黃江先生 黃慈波教授 中基長壽科學集團有限公司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767) 董事會會議日期 中基長壽科學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之董事(「董事」)會(「董事會」)謹此宣佈,本 公司將於二零二五年三月二十八日(星期五)舉行董事會會議,以考慮及批准(其中 包括)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全年業績及派 發末期股息(如有),以及處理其他事項。 承董事會命 中基長壽科學集團有限公司 主席 閆立 香港,二零二五年三月十八日 – 1 – 非執行董事 何亦武博士 呂長勝先生 本公告之中英文本如有任何歧義,概以英文本為準。 – 2 – ...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自愿公告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5-02-05 14:30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之內容概不負責, 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會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 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Zhong Ji Longevity Science Group Limited 中基長壽科學集團有限公司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767) 自願公告 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本公告由中基長壽科學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自願作出。 本公司董事(「董事」)會(「董事會」)欣然宣佈,於二零二五年二月五日,本公司之全 資附屬公司浤烽發展有限公司(「浤烽」)與超級火(廈門)科技有限公司(「超級火科 技」)訂立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框架協議」),超級火科技和浤烽就以下領域開展戰略 合作: 1. 雙方充分利用各自優勢,資源互補,互惠互利,共同開拓新的業務板塊及戰略 管道,將在長壽科學研究、長壽管理、智能新零售領域的AI應用、醫療健康、 醫療投資、AI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展開全方面的合作,包括但不限於長壽AI智 能系統聯合研發、產品及服務合作、市場及銷售管道推廣合作,共同在長壽科 學領域開展全方位、深層 ...
中基长寿科学(00767) - 於二零二五年一月十五日举行之股东特别大会之投票表决结果
2025-01-15 09:37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之內容概不負責, 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會就因本公告全部或任 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Zhong Ji Longevity Science Group Limited 中基長壽科學集團有限公司 (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767) 於二零二五年一月十五日舉行之 股東特別大會之投票表決結果 董事會欣然宣佈,股東特別大會通告所載之普通決議案已於二零二五年一月十五 日舉行之股東特別大會上以股數投票表決方式作為普通決議案獲正式通過。 茲提述中基長壽科學集團有限公司(「本公司」)日期均為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之通函(「通函」)及股東特別大會通告(「股東特別大會通告」),內容有關(其中包括) 二零二五年循環貸款協議及據此擬進行之交易或建議年度上限。除非文義另有規 定,否則本公告所用之專有詞彙與通函所界定者具有相同涵義。 股東特別大會之投票表決結果 董事會欣然宣佈,股東特別大會通告所載之普通決議案已於二零二五年一月十五日 舉行之股東特別大會上以股數投票表決方式作為普通決議案獲正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