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控股(00718)

搜索文档
太和控股(00718) - 盈利警告
2025-08-22 09:55
业绩总结 - 太和控股发布盈利警告[3]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录得除税前亏损2 - 2.4亿港元[5] - 2024年上半年录得未经审核除税前亏损约2.747亿港元[5] 未来展望 - 2025年上半年业绩公告预计8月底刊发[6]
太和控股附属公司收到法院安阳建筑案执行通知书 涉资逾390万元
智通财经· 2025-08-18 09:08
法律诉讼进展 - 安阳江川收到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人民法院发出的执行通知书及报告财产令 要求支付判决金额约人民币390万元 包括未付建筑费用、违约利息及法院费用总和 以及自2013年1月24日起的应计利息 [1] - 法院要求安阳江川报告当前及收到执行通知书前年度的财务状况 未能遵守可能导致记入信用记录及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后果 [1] - 安阳江川正与法院及建筑服务供应商协商执行细节和偿还方式 包括分期付款及其他安排 [1]
太和控股(00718)附属公司收到法院安阳建筑案执行通知书 涉资逾390万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18 09:04
诉讼进展 - 安阳江川收到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人民法院发出的执行通知书及报告财产令 显示判决已生效 [1] - 法院下令支付金额包括未付建筑费用 违约利息及法院费用总和约人民币390万元 以及自2013年1月24日起累计的应计利息 [1] - 安阳江川需向法院报告当前及收到执行通知书前年度的财务状况 否则可能面临信用记录影响和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后果 [1] 债务处理安排 - 安阳江川正与法院及前建筑服务供应商协商执行细节和偿还方案 包括分期付款及其他可行安排 [1]
太和控股(00718) - 自愿公告
2025-08-18 08:39
法律事项 - 公司附属公司安阳江川收到安阳建筑案执行通知书和报告财产令[5] - 需向供应商支付约390万元及自2013年1月24日起应计利息[5] - 正与法院和供应商商讨执行细节及偿还方式[6]
太和控股(00718) - 截至2025年7月31日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02:22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7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太和控股有限公司(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8月1日 第 2 頁 共 10 頁 v 1.1.1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718 | 說明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 面值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34,566,666,668 | HKD | | 0.05 HKD | | 1,728,333,333.4 | | 增加 / 減少 (-) | | | 0 | | | HKD | | 0 | | 本月底結存 | | | 34,566,666,668 | HKD | | 0.05 HKD ...
太和控股(00718.HK)7月14日收盘上涨10.53%,成交7.35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7-14 08:37
市场表现 - 7月14日恒生指数上涨0.26%至24203.32点 太和控股股价上涨10.53%至0.042港元/股 成交量176万股 成交额7.35万港元 振幅10.53% [1] - 太和控股近1个月累计涨幅35.71% 年内涨幅11.76% 跑输恒生指数同期20.34%的涨幅 [1] 财务数据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营业总收入1.12亿元 同比减少43.08% 归母净利润-7.04亿元 同比改善34.91% 资产负债率198.08% [1] 行业估值 - 地产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10.09倍 行业中值-0.16倍 太和控股市盈率-0.26倍 行业排名第220位 [2] - 可比公司市盈率:百仕达控股0.72倍 恒达集团控股1.71倍 中国新城市2.4倍 瑞森生活服务2.82倍 鑫苑服务3.09倍 [2] 公司业务 - 主营业务涵盖物业投资 地板材料及医疗设备贸易 采矿及勘察天然资源 金融服务及资产管理 [2]
太和控股(00718.HK)6月17日收盘上涨17.86%,成交15.23万港元
金融界· 2025-06-17 08:31
股价表现 - 6月17日股价单日上涨17.86%至0.033港元/股 成交量480.5万股 成交额15.23万港元[1] - 近一个月累计涨幅7.69% 但年内累计跌幅达17.65% 显著跑输恒生指数同期19.95%的涨幅[2] 财务数据 - 2024年度营业总收入1.12亿元 同比大幅减少43.08%[2] - 归母净利润亏损7.04亿元 但较上年同期收窄34.91%[2] - 资产负债率高达198.08% 显示严重资不抵债[2] 行业估值比较 - 地产行业市盈率TTM平均值为5.07倍 行业中值为-0.15倍[3] - 公司市盈率为-0.19倍 在行业中排名第230位[3] - 同业比较:百仕达控股(新)0.49倍 百仕达控股(旧)0.5倍 恒达集团控股1.71倍 中国新城市2.33倍 瑞森生活服务2.82倍[3] 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物业投资 地板材料及医疗设备贸易 采矿及勘察天然资源 金融服务及资产管理[3]
太和控股(00718)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30 08:4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4年收入为1.205亿港元,同比下降43.1%[21] - 公司2024年税前亏损为9.053亿港元,同比下降33.8%[21] - 公司2024年所有者应占亏损为7.603亿港元,较2023年11.68亿港元有所改善[22] - 公司年度收益为120.5百万港元,较去年211.8百万港元大幅减少43.1%[23] - 公司除税前亏损为905.3百万港元,较去年1,366.6百万港元减少33.8%[23]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760.3百万港元,较去年1,168.0百万港元减少[23] - 物业投资分部整体亏损7.981亿港元同比下降39.2%[74][77] - 地板材料贸易收入约2230万港元同比下降78.9%[75][78] - 医疗设备贸易收入约2070万港元同比下降27.4%[76][78] - 金融服务及资产管理分部亏损约450万港元,去年重新分类后亏损约220万港元[85] - 不良债务资产管理业务亏损约480万港元,去年亏损约320万港元[8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财务成本为163.5百万港元,较去年173.1百万港元略为减少[24] - 担保合约拨备约329.3百万港元[24] - 计提担保合同拨备约3.293亿港元[74][77] - 采矿权资产减值约1100万港元全额计提[80] - 采矿权账面值减值为零,较去年减少约1100万港元(100%)[84] - 财务担保合约3和4的后续结算代价为人民币2.362亿元,是导致截至2024年12月31日预期信贷亏损(ECL)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123][124] - 2024年度损益中记录担保合同减值约港币3.29289亿元[11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医疗设备销售收入下降是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21] - 地板材料销售收入下降是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21] - 中国购物中心业务年度租金及物业管理收入约74.6百万港元[36] - 英国投资物业年度收入约230万港元同比下降32.4%[70][73] - distressed debt资产管理业务亏损约480万港元[83] - 金融服务及资产管理分部亏损约450万港元,去年重新分类后亏损约220万港元[85] - 不良债务资产管理业务亏损约480万港元,去年亏损约320万港元[87] - 公司业务包括物业投资、地板材料及医疗设备贸易、采矿及自然资源勘探、金融服务及资产管理[25][29] - 公司业务分部包括物业投资、地板材料及医疗设备贸易、采矿及勘察天然资源、金融服务和资产管理[199][200] 各地区表现 - 地板材料出口美国业务因关税战面临压力[14][17] - 公司正积极开拓中国及美国以外市场[14][17] - 公司全资拥有三个中国购物中心:锦州、广州和安阳购物中心[26][30] - 安阳购物中心可出租面积约24,815平方米,已出租15,843平方米,出租率约63.8%[36] - 锦州购物中心可出租面积约38,809平方米,已出租25,008平方米,出租率约64.4%[36] - 广州购物中心可出租面积约38,879平方米,已出租21,746平方米,出租率约55.9%[36] - 截至2024年底安阳购物中心投资物业公允值约271.9百万港元[36][37] - 截至2024年底锦州购物中心投资物业公允值约518.9百万港元[36][37] - 截至2024年底广州购物中心投资物业公允值约540.5百万港元[36][37] - 英国投资物业出售录得损失约30.2百万港元[24] - 出售英国投资物业录得净亏损3020万港元[70][73] - 英国投资物业年度收入约230万港元同比下降32.4%[70][73] - 集团主要业务货币包括港元、美元、英镑和人民币,其中港元与美元挂钩,美元资产无重大汇率风险[128][130] - 英国子公司资产主要以英镑计值,中国子公司资产主要以人民币计值,面临年末财务换算汇率风险[128][13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积极实施持续成本节约计划应对收入下降[21] - 公司预计2025年将妥善处理中国投资物业相关潜在债务[15][18] - 广州及锦州购物中心2025年将进行债务重组以改善资产结构[147] - 地板贸易业务受美国贸易战影响,集团将积极开拓新市场[146] - 广州购物中心针对海外客户增加异域餐厅及咖啡甜品店等配套[141][144] - 锦州购物中心聚焦大学生消费群体,引入动漫周边及主题酒吧等业态[142][144] - 安阳购物中心规划动漫主题街区并定期举办动漫展[145][148] - 2025年重点推进广州及锦州购物中心债务重组[149] - 美国贸易战预计对地板贸易业务产生负面影响[149] - 公司目标在2025年财报中消除审计保留意见[165][166] - 公司计划在2025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经审核财务报表中消除中瑞的保留意见[167] - 公司要求解决所有已知向锦州银行/锦州市华银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及/或盛京银行提供的财务担保[168] - 公司要求追讨或获得赔偿因五名借款人及/或戴先生的财务担保而蒙受的所有损失[168] - 公司以可持续发展为企业规划与营运理念[200] - 公司致力于为利益相关者创造长远价值[200]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2024年所得税抵免为1.456亿港元[22] - 中国投资物业公允值减少约355.9百万港元[24] - 英国投资物业出售录得损失约30.2百万港元[24] - 担保合约拨备约329.3百万港元[24] - 广州购物中心相关银行贷款约为人民币1,345百万元[24] - 因收购广州购物中心产生银行贷款约13.45亿元人民币[74][77] - 中国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减少约3.559亿港元[74][77] - 综合负债净值约17.364亿港元,较去年增加约7.696亿港元[88][93] - 银行结余及现金约3.643亿港元,较去年增加约2.17亿港元[89][94] - 流动比率0.12倍,去年为0.06倍[89][94] - 流动负债净额约30.262亿港元,去年约31.387亿港元[89][94] - 债务融资总额约14.353亿港元,去年约16.735亿港元[90][94] - 净债务约22.698亿港元,去年约24.94亿港元[91][95] - 资产抵押银行借贷约14.3亿港元,去年约16.682亿港元[100][107] - 财务担保合同减值损失为人民币11.16798亿元(约合港币11.8738亿元)[1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违约风险敞口(EAD)范围在人民币8328.8万元至28.10115亿元之间[115] - 采用穆迪研究报告设定的33.9%回收率计算违约损失(LGD)[116] - 违约概率(PD)被评估为100%,因所有相关借款均已到期且违约[116] - 2025年1月就两项财务担保支付后续结算款人民币2.362亿元[121] - 担保分责比例根据担保人数量设定在20%至25%之间[117] - 广州融智担保的最大负债本金为人民币5.699亿元[110] - 锦州嘉驰担保的最大负债本金为人民币33亿元[110] - 贴现因子被确定为1(无贴现),因担保合同已被视为逾期[117] - 广州融智担保贷款本金总额为人民币5.699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金、累计利息及违约利息合计人民币9.80697亿元[131] - 锦州嘉驰担保贷款本金总额为人民币33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金、累计利息及违约利息合计人民币48.69494亿元[131] - 集团未就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建议支付任何股息(2023年:无)[134] - 集团未就2024年度支付股息(2023年度:无)[138] 诉讼及担保风险 - 涉及子公司诉讼的违约银行贷款本金达人民币72.699亿元[38][42] - 境内银行存款约1080万元被冻结及4140万元被法院划转[46][48] - 广州融智被要求偿还约17亿元银行贷款[47][49] - 涉及瀋陽睿凡貸款的判決金額包括未償還本金加利息及截至2023年5月29日的違約利息約人民幣1.344億元[53] - 遼寧人和貸款的判決金額包括未償還本金加利息及截至2023年5月29日的違約利息約人民幣1.982億元[54][56] - 判決金額的利息計算適用中國法院規定的最高年利率24%[53][54][56] - 公司所有境內銀行賬戶已被凍結,已開設共同控制賬戶維持日常運營[59][61] - 若被要求全額支付兩項索賠,廣州融智的經營現金流將受到影響[58][60] - 廣州購物中心目前日常運營維持正常[58][60] - 錦州嘉馳收到建築服務前供應商申請再審的聆訊通知[62][64] - 被告未遵守執行通知可能面臨包括旅行禁令、高消費限制及列入失信名單等後果[55][57] - 广州融智为盛京银行五笔贷款提供担保,单笔本金范围从人民币4840万元至1.481亿元[126] - 锦州嘉驰为两笔大额贷款提供担保,单笔本金分别为人民币14亿元和19亿元[126] - 广州融智支付2.362亿元人民币解决银行担保诉讼[151][155] - 锦州银行债务及担保责任全额转让至锦州市政府控股企业[157][160] - 和解协议要求卖方在12个月内协助减少广州融智外债至少约2.806亿元人民币[158][161] - 审计机构对2024年财报出具保留意见涉及财务担保完整性[163][166] 公司治理及人事变动 - 苏世公先生于2024年9月11日被任命为执行董事并于2024年10月31日被任命为公司主席[169][171] - 杨玉华女士于2024年9月11日被任命为执行董事并于2024年10月31日被任命为行政总裁及授权代表[170][172] - 王宏放先生于2021年1月7日被任命为执行董事并于2024年10月31日退休[174][178] - 郑玉春先生于2021年5月20日被任命为执行董事并于2024年10月31日辞任[181] - 王宏放先生在中国地利集团(前称人和商业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1387)担任执行总裁及首席执行官等职务[175][178] - 郑玉春先生曾在中国唐商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674)担任执行董事兼副首席执行官[182] - 郑玉春先生曾在中国天空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担任首席执行官[182] - 郑育淳先生于2024年10月31日辞任执行董事及执行总裁[185] - 郑育淳先生拥有逾20年企业管理及投资经验[185] - 高滨博士自2019年1月起担任深圳市凯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189] - 高滨博士自2018年5月起担任阳光保险集团(股份代号:6963)独立非执行董事[189] - 梁廷育先生自2009年12月起担任延长石油国际(股份代号:346)独立非执行董事[194] - 梁廷育先生自2018年3月起担任毛记葵涌(股份代号:1716)独立非执行董事[194] - 梁廷育先生自2018年11月起担任信义能源控股(股份代号:3868)独立非执行董事[194] - 宋燕捷女士拥有逾30年高等教育行业经验[195] 运营及资产处置 - 公司以5000万英镑出售英国投资物业子公司[150][154] - 交易押金约1900万英镑用于偿还英国违约贷款[150][154] - 公司支付约300万英镑用于伦敦物业翻新工程[150][15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员工总数为163人,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7人减少12.8%[132] - 香港员工占比为8.6%,较2023年12月31日的7.5%有所上升[132] - 集团雇员总数163名,其中香港雇员占比8.6%(2023年:187名,香港占比7.5%)[137] - 广州购物中心通过降低标准租金和升级灯光设施优化运营[140][143] ESG相关 - 公司依据香港联交所附录C2《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编制ESG报告[198] - 公司通过ESG报告向持份者披露环境、社会及管治政策及表现[198] - ESG报告涵盖期间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199][200] - 各主要职能管理层与员工参与ESG报告编制[199][200] - 报告依据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规则附录C2的ESG指引编制[200] - 报告协助公司检讨运营情况及鉴别相关ESG事宜[199][200] - 公司评估ESG事宜对业务及持份者的重要性[199][200] - 报告包含对公司属重大的ESG事宜摘要[199][200] - 报告涵盖环境、社会及管治的政策、措施及表现[200] 宏观经济及市场环境 - 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为3.2%,与2024年持平[135][139] - 中国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为5%[135][139]
太和控股(00718)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14:36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总额为120,548千港元,2023年为211,786千港元[2]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905,318千港元,2023年为1,366,609千港元[3] - 2024年年度亏损为759,743千港元,2023年为1,169,257千港元[3] - 2024年年度全面开支总额为769,633千港元,2023年为1,189,367千港元[3] - 2024年基本每股亏损为14.48港仙,2023年为22.25港仙[3]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1,372,998千港元,2023年为2,343,988千港元[4] - 2024年流动资产为397,491千港元,2023年为212,809千港元[4] - 2024年流动负债为3,423,665千港元,2023年为3,351,553千港元[4] - 2024年负债净额为1,736,432千港元,2023年为966,799千港元[5]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737,152千港元,2023年为966,989千港元[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亏损净额约7.59743亿港元[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约为30.26174亿港元[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负债净额约为17.36432亿港元[15]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总收益分别为1.20548亿港元和2.11786亿港元[1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除税前亏损为9.05318亿港元[22] - 2023年除税前亏损13.66609亿港元,2024年未提及[24] - 2024年预期信贷亏损模式项下减值亏损净额为3.23049亿港元,2023年为3.24271亿港元[26] - 2024年其他收益或亏损净额为2276.4万港元,2023年亏损675万港元[27] - 2024年其他经营开支为6039.9万港元,2023年为6209.7万港元[27] - 2024年财务成本为1.63462亿港元,2023年为1.7313亿港元[27] - 2024年每股基本亏损为14.48港仙,2023年为22.25港仙[29] - 2024年应收账款为1118.1万港元,2023年为5174.3万港元[31] - 2024年借贷总计14.3532亿港元,2023年为16.73546亿港元[3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账面价值约5.40531亿港元(2023年:8.6207亿港元)的投资物业已抵押,作为约14.30004亿港元(2023年:14.79499亿港元)有抵押银行借贷的抵押[34] - 2024年12月31日,无抵押定息银行借贷约为531.6万港元(2023年:537.7万港元),按固定利率3.85%(2023年:3.85%)计息,须一年内偿还[35] - 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有抵押定息银行借贷获戴先生提供担保,按固定利率7%[35] - 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财务担保合约负债拨备分别约为11.8738亿港元及9.39688亿港元[45] - 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公司投资物业账面价值分别约为10.59479亿港元及14.0437亿港元[45]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财务担保合约预期信贷亏损金额分别约为3.29289亿港元及2.95321亿港元[45] - 截至2024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亏损金额分别约为3.5587亿港元及8.58305亿港元[4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产生亏损净额约7.59743亿港元,流动负债净额约为30.26174亿港元,负债净额约为17.36432亿港元[4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逾期银行借贷约14.30004亿港元,应计利息约5.36757亿港元[4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益约为1.205亿港元,较2023年重新分类后收益约2.118亿港元大幅减少43.1%[5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除税前亏损约9.053亿港元,较2023年除税前亏损13.666亿港元减少33.8%[50]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从2023年的约1168.0百万港元减少至2024年的约760.3百万港元[51] - 2024年广州购物中心相关财务成本约163.5百万港元,较2023年的约173.1百万港元略减[52] - 2024年就担保合约作出约329.3百万港元拨备[52] - 2024年集团整体业绩亏损约7.981亿港元,较2023年减少约39.2%,主要因担保合约拨备等因素[6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综合负债净值约17.364亿港元,较2023年增加约7.696亿港元[70]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约3.643亿港元,流动比率为0.12倍,较2023年的0.06倍有所提升[7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债务融资总额约为14.353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16.735亿港元[7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净债务约为22.69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24.94亿港元[7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亏损总额约为17.364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约为9.668亿港元[72] - 2024年末资产负债比率为 - 0.83,2023年12月31日为 - 1.73[7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借贷约14.3亿港元由若干资产抵押,2023年12月31日约为16.682亿港元[75] - 2024年集团确认财务担保合约的减值亏损约1.18738亿港元,2023年12月31日为9396.88万港元[79] - 2024年在损益中录得亏损约3.29289亿港元,2023年为2.95321亿港元[8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销售医疗设备收益为2.0718亿千港元,2023年为2.8482亿千港元[19] - 2024年销售地板材料收益为2.2341亿千港元,2023年为10.5603亿千港元[19] - 2024年物业管理及相关服务收益为4.5061亿千港元,2023年为4.901亿千港元[1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物业投资分部收益为7.6875亿千港元,业绩为 - 7.98116亿千港元[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医疗设备销售分部收益为2.0718亿千港元,业绩为2176万千港元[2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地板材料销售分部收益为2.2341亿千港元,业绩为 - 1472万千港元[22] - 2023年各业务分部收益总计2.11786亿港元,其中物业投资7650.9万港元、医疗设备销售2848.2万港元、地板材料销售1.05603亿港元、金融服务及资产管理119.2万港元[24] - 2023年各业务分部业绩总计亏损13.36232亿港元,其中物业投资亏损13.12876亿港元、医疗设备销售亏损47.32万港元、地板材料销售亏损79.36万港元、采矿及勘察天然资源亏损84.69万港元、金融服务及资产管理亏损22.19万港元[24] - 2024年中国投资物业公允值减少约355.9百万元,英国投资物业售出损失约30.2百万港元[52] - 2024年中国购物中心业务收益约74.6百万港元[58] - 出售英国投资物业亏损3020万港元,2024年英国投资物业收益约230万港元,较2023年减少32.4%[63] - 2024年地板材料贸易业务收益约2230万港元,较2023年减少78.9%,因中美贸易关系紧张[64] - 2024年医疗设备贸易和其他商业业务收益约2070万港元,较2023年减少27.4%,因国家采购政策和医保调整[65] - 2024年采矿及勘察天然资源业务未录得收益,采矿权账面价值为零,较2023年减少约100%[66] - 2024年金融服务及资产管理分部亏损约450万港元,较2023年重新分类后增加[67] - 2024年不良债务资产管理业务亏损约480万港元,较2023年增加[69] 会计准则相关 - 本年度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过往及本期已确认金额无影响,预计对未来无重大影响[9] -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将于2025年1月1日生效[11]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修订本)等多项准则将于2026年1月1日生效[11]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可提早应用,预计影响损益表列示和未来财务报表披露[13] - 综合财务报表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包含上市规则及香港公司条例规定的适用披露[14] 股本情况 - 截至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2024年1月1日及2024年12月31日,按每股0.05港元之法定普通股股份数目为345.66666668亿股,股本为17.28333亿港元[36] - 截至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2024年1月1日及2024年12月31日,按每股0.05港元之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股份数目为52.50019852亿股,股本为2.62501亿港元[37] - 截至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2024年1月1日及2024年12月31日,按每股0.05港元之法定优先股股份数目为54.33333332亿股,股本为2.71666亿港元[38] - 截至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2024年1月1日及2024年12月31日,按每股0.05港元之已发行及缴足优先股股份数目为0[39] 财务担保及违约情况 - 集团为集团外公司银行借贷提供约10.59亿港元资产质押及财务担保,法院裁定集团负责金额约97亿元人民币,相关银行贷款仍违约[1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财务担保合约为9.39688亿港元,该年度已作出财务担保合约的预期信贷亏损拨备2.95321亿港元[4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借款人违约银行贷款本金为人民币72.699亿元[44] - 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公司确认财务担保合约分别为9.39688亿港元及6.64394亿港元,2023年进一步计提拨备2.95321亿港元[4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借款人违约银行贷款本金为人民币34亿元[76] - 广州融智和锦州嘉驰担保最大负债分别为本金人民币5.699亿元及人民币33亿元[79] 物业相关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安阳、锦州、广州购物中可出租楼面面分别为24,815平方米、38,809平方米、38,879平方米,已出租楼面面分别为15,843平方米、25,008平方米、21,746平方米[58][60] - 2024年12月31日,安阳、锦州、广州购物中心投资物业公允值分别约为271.9百万港元、约518.9百万港元、约540.5百万港元[59] - 公司在英国曾持有高端豪华房地产,地址为6–9 Buckingham Gate, London, the United Kingdom, SW1E 6JP,租赁年期999年[61] - 英国投资物业业务涉及高端豪华住宅物业租赁及物业管理,出租予高端游客及租户赚取租金收入[61] - 2024年4月23日公司与买方订立买卖协议,以5000万英镑出售目标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交易于2024年12月完成[62] 未来展望及计划 - IMF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2%,与2024年持平[84] - 中国2025年维持5%增长目标,经济将延续复苏势头
太和控股(00718)与Stone Wealth及戴永革订立和解协议
智通财经网· 2025-03-25 10:07
文章核心观点 太和控股与Stone Wealth及戴永革订立和解协议,有望减少广州融智负债,且付款对集团营运及营运资金充足性无重大不利影响 [1][2] 分组1:协议相关情况 - 太和控股与五位借款人订立书面协议,若一方违约公司可提出违约索偿 [1] - 2025年3月25日,公司、Stone Wealth及戴永革订立和解协议 [2] 分组2:负债减少情况 - 假设各方履行合约责任,广州融智以其他索赔银行为受益人提供担保的负债及相关中国法院对其判定的其他未偿付索赔将减少约人民币5.7亿元 [1] - Stone Wealth及戴永革承诺12个月内使广州融智外债减少至少约人民币2.81亿元 [2] 分组3:付款影响情况 - 公司认为付款对集团营运及营运资金充足性无重大不利影响 [1] - 集团多个业务分部自负盈亏或不活跃,2024年12月31日未经审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正数,付款后仍有正数银行结余及现金可供使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