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实城市开发(00563)
icon
搜索文档
上实城市开发(00563)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8 11:48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29.81亿港元,同比增长65.8%[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6.21亿港元,同比下降19.6%[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1.88亿港元,同比减少41.8%[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亏损为4.84港仙,同比减少23.4%[3]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总收入为2,599,495千港元,同比增长82.8%,其中物业销售收入为2,453,892千港元,同比增长93%[9] -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65.8%至2,980,833,000港元,主要由于多个项目交付销售额上升,其中上海上实云瑞贡献约1,570,000,000港元[30] - 物业销售收入达2,453,892,000港元,占总收入82.3%,其中上海上实云端、烟台上实云麓、西安自然界和上海万源城分别占物业销售收入的63.8%、16.9%、13.1%及3.3%[30] - 公司毛利为620,521,000港元,同比下降19.6%,毛利率为20.8%,按年下跌22.1个百分点[31] - 公司期内亏损为188,301,000港元,较去年亏损大幅减少41.7%,股东应占亏损约231,564,000港元[36] 投资物业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净额为2.10亿港元,同比大幅增加[2]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投资物业公平值净减少210,465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263千港元大幅增加[1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发展投资物业产生开支280,060千港元,同比增长47%[1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将账面值10,854千港元的持作出售物业转拨至投资物业,较2023年同期的211,911千港元大幅减少[1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将公平值234,990千港元的自用物业转拨至投资物业[16] - 公司录得投资物业重估减值净额约210,465,000港元,主要由于上海世贸商城及城开国际大厦之公平值减少[32] 负债与现金流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银行结余及现金为53.63亿港元,同比下降10.4%[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流动负债为208.59亿港元,同比下降0.5%[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非流动负债为159.96亿港元,同比下降8.9%[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356.70亿港元,同比下降6.3%[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总额为315,250千港元,同比下降26.6%,其中银行及其他借款利息为315,098千港元,同比下降26.2%[11]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取得新造银行及其他借款2,192,743,000港元,償還銀行及其他借款1,590,738,000港元[22] - 公司持有银行结余及现金为5,362,707,000港元,负债净额对权益总额比率由去年底58.4%上升至65.1%[37] - 公司总贷款约18,229,744,000港元,包括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之借款250,000,000港元及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之股东借款569,814,000港元[38] 应收款项与应付款项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贸易应收款项为265,917千港元,其中超过180日的应收款项占比94.6%[17][18]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其他应收款项为1,147,078千港元,同比下降6.4%[1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貿易應付款項為1,180,947,000港元,其中超過365日的應付款項佔比最高,達591,340,000港元[21] 项目与销售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合約銷售金額為人民幣22.84億元,同比下降54.4%,合約銷售面積為98,000平方米,同比下降42.0%[2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在建項目共9個,在建面積達1,933,000平方米,交付面積為78,600平方米[26] - 公司2024年上半年重點銷售項目包括西安自然界、天津上實仰山、煙台上實雲麓及上海上實望海,分別佔合約銷售總金額的39.7%、35.9%、6.8%和6.4%[25]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土地儲備共有28個項目,未來可售規劃建築面積約3,406,000平方米,足夠未來3至5年發展[28] 市场环境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面臨較大下行壓力,房企債券融資總額同比下降26.1%,債券到期規模達人民幣2,799億元[23] 租金收入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租金收入同比上升1.5%至381,338,000港元,投資性物業總面積約1,126,000平方米[27] 税务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内所得税为122,369千港元,同比下降67.8%,其中中国企业所得税为101,811千港元,同比下降17.8%[13] 公司治理 - 公司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191,216,607.56港元,分为4,780,415,189股每股面值0.04港元的普通股[43] - 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于联交所购回9,368,000股普通股,总代价为3,317,670港元[44] - 购回的普通股最高价格为0.375港元,最低价格为0.33港元[44] - 购回的普通股已于2024年3月26日注销,公司已发行股本相应减少[44] - 公司无优先购买权规定,无需向现有股东提呈发售新股[45] - 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遵守了联交所《企业管治守则》[46] - 公司董事及雇员在2024年上半年均遵守了证券交易的相关守则[47]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审阅财务报告及风险管理[48] - 公司外聘核数师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已审阅2024年上半年未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49] - 公司董事会在2024年有多项人事变动,包括新任命和辞任[50] 展望与策略 - 公司展望2024年下半年,项目交付将稳健推进,带动全年业绩整体改善,并加强财务管理,维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现金流[41] 分销与销售开支 - 公司分銷及銷售開支同比上升13.2%至107,098,000港元,主要由于加强推广销售[33]
上实城市开发(00563)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12 11:24
经营业绩 - 全年整體合約銷售錄得人民幣82.29億元[5] - 全年整體收入達79.54億港元,實現稅後盈利為4.91億港元[5] - 股東應佔溢利為4.95億港元,較2022年同比增長21.6%[5] - 建議派發股息每股2.9港仙[5] - 租金收入已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整體租金收入的貢獻同比大幅上升42.8%至7.73億港元[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本集团商品房及保障房的合约销售金额为82.29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4%[18] - 來自商品房合約銷售金額為80.60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升71.1%[19] - 本集團毛利為33.25億港元,毛利率為41.8%,同比上升14.9個百分點[25] - 本集團的溢利同比上升60.9%至490,713,000港元,股東應佔溢利同比上升21.6%至494,570,000港元[31,32] - 2023年全年合約銷售金額為82.29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升4%[40] 業務發展 - 依託中國經濟的韌性增長,主動順應房地產行業轉型升級的形勢以及市場供求關係變化,積極把握國家政策帶來的發展機遇[8] - 在國家和地方層面均傳遞出積極的政策訊號下,房地產投資、銷售等指標降幅收窄,房地產竣工面積同比增加較快亦顯示經濟和微觀層面恢復向好的態勢[9] - 穩預期、穩增長、促發展的政策效應逐步顯現[9] - 本集團繼續以上海為中心在地深耕、輻射核心一、二線城市的縱深佈局,伺機增加高質量土地儲備[17] - 本集團貫徹租售並舉政策,持續發展投資性物業業務,進一步推進多元化規劃發展[17] - 本集團持續推進租賃住宅業務,旗下長租房項目上海城開莘社區及上海城開匯社區已落成並為集團帶來穩定租金收入[22] - 公司持續積極推進租賃住宅業務,已進入收穫期,將為公司貢獻穩健租金收入[40] - 公司未來將適時補充優質土地儲備,滿足未來3-5年的發展需求[42] 財務管理 - 本集團堅持審慎的資本管理政策,拓展多樣化的融資渠道以降低借貸成本,年內負債淨額對權益總額比率同比下降至58.4%,整體財務表現穩健[10] - 本集團的現金充足,管理層相信有充足的資金及日後收益足以應付目前營運資金及未來發展的需要[31] - 本集團的負債淨額對權益總額比率由去年底63.0%減少至58.4%,流動比率為1.4倍[34] - 本集團持有的銀行結餘及現金為5,985,911,000港元[33] - 公司2023年成功發行2023年第二期境內公司債券,本金總額18億元人民幣,期限3年,票面利率3.5%[42] - 公司目前財務狀況穩健,現金充足,有充足資金應對日常運營和未來發展需求[43] 土地儲備及項目開發 - 本集團在確保土地發展儲備充足的同時,亦視乎具體市場情況,關注優質土地儲備項目擴充機會[11] - 本集團旗艦及重點項目西安自然界、天津上實仰山、上海上實望海及上實雲端繼續保持强勁銷售,為上實城開帶來穩定收益和利潤[1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集團土地儲備共有28個項目,分布於10個內地重點城市,未來可售規劃建築面積約3,482,000平方米[21] - 公司在上海、北京、天津、無錫、西安、深圳、重慶、武漢等地擁有多個在建和已完工的項目[47] - 公司在上海、北京、天津等一線城市的土地儲備和在建項目占比較高,體現了公司在一線城市的布局優勢[45,47] - 公司在上海的在建和未來發展項目中,可售建築面積達3,482,141平方米,為未來銷售和收入提供了充足的儲備[45] 企業管治 - 董事會負責監督內部監控及風險管理系統,檢討該等系統的成效[81] - 公司高度關注風險管理及內部監控機制的建立健全,將ESG風險因素納入集團風險管理體系[83] - 公司董事會成員具備財務、會計、內部監控、法律、業務管理、房地產、科技、國際及中國領域等技能和經驗[87] - 公司董事會組成包括4名執行董事和4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符合上市規則要求[88] - 公司確認並肯定董事會成員多元化的好處,將確保在性別多元性方面達致適當平衡[90] - 公司提名委員會將檢討董事會成員多元化政策,最遲於2024年12月31日前委任至少一名女性董事[91] - 董事會已設立機制確保獨立性,包括半數董事會成員為獨立非執行董事、定期評估獨立性、主席與獨立非執行董事單獨會面等[1,2,3,4] - 董事會提名政策明確了提名新董事的目的、原則、程序和準則,包括個人品德、專業能力、多元化等[99,100] - 公司已就董事及行政人員的法律責任購買適當的保險[96] - 董事會主席和總裁為兩個獨立的職位,分別負責領導董事會和管理日常業務[97] - 公司為董事提供持續培訓,包括內部控制、反貪污等方面[106,107] - 公司已採納股息政策,在股東利益和公司發展需求之間取得平衡[102,103,104] 社會責任 - 本集團積極參與幫困、扶貧等公益事業,以開放、進取的姿態與社會共同成長[79] - 本集團秉持「誠信為本,合規為綱」的理念,堅持合規經營,健全廉潔從業體系[167] - 本集團按照真實可靠的原則,向股東和投資者及時準確披露經營資訊[168] - 本集團秉持誠信為本、廉潔自律的商業道德,對賄賂、腐敗、舞弊等行為持「零容忍」立場[169] - 本集團積極開展反貪污培訓,建立監督機制,確保員工和管理層恪守廉潔從業標準[171][172] - 本集團制定供應商管理制度,實施分庫機制、準入標準、綜合評估體系等,確保供應鏈合作符合公司標準[173][174][175][176][177][178][179][180] - 本集團加強對專利、著作權、商標等知識產權的管理,在合同中明確知識產權保護條款[182] 環境保護 - 本集團秉持綠色低碳理念,推動超低能耗建築、零碳建築等,引領綠色人居發展[183][184] - 本集團致力於深化綠色環保理念的實踐,在大氣污染物排放、溫室氣體排放、廢棄物處理、能源效率、水資源利用及環保節約意識等多個領域推進環境保護工作[188] - 本集團設置ESG工作小組協助董事會監督環保目標的進展,定期報告給董事會[187] - 本集團主動識別、評估運營過程中與排放控制和污染防治相關的潛在風險,並制定應對策略[188] - 本集團定期發布ESG報告,向利益相關方展示在環保領域的進展和成就[188] - 本集團設定了一系列具體的環保目標,包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廢棄物產生、增強員工環保節約意識[189] - 本集團推動綠色建築發展,新開發項目均按綠建設計要求進行,提高綠色建築項目數量[190] - 本集團鼓勵綠色出行,加強公務車管理,逐步轉換為更低/零排放車型[190] - 本集團提高廢棄物回收率,完善辦公室廢棄品回收系統,分類回收廢棄物[191] - 本集團提高能源使用效益,監督辦公室和商業物業能耗,採取節能措施[192] 投資者關係 - 公司通過企業傳訊部與投資者、分析員等金融市場參與者密切溝通[65] - 公司重視與國內投資者的交流,有效傳達集團長遠戰略及營運近況[69] - 公司定期召開股東大會,確保股東可參與大會並向董事提問[70][71] - 公司全年累計接待投資者及資本市場人士近100人次[72] - 公司鼓勵股東通過公司網站查閱公司資料及最新消息[73][74]
上实城市开发(00563)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19 11:18
公司财务表现 - 二零二三年截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公司收入为7,953,596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同期下降27.8%[1] - 二零二三年截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公司毛利为3,325,390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同期增长11.9%[1] - 二零二三年截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公司每股基本溢利为10.32港仙,较二零二二年同期增长21.8%[1] - 二零二三年截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公司负债淨额对权益总额比率为58.4%,较二零二二年同期下降4.6个百分点[1] - 公司未提前应用即将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如投资者与联营公司之间的资产出售等[9] 公司资产状况 - 二零二三年度非流动资产总额为28,773,636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略有下降[4] - 二零二三年度流动资产总额为30,242,584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有所增长[4] - 二零二三年度流动负债总额为20,957,780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有所下降[5] - 二零二三年度总资产净值为9,284,804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有显著增长[5] - 二零二三年度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7,549,946千港元,较二零二二年有较大增长[5] 公司业务及市场 - 公司主要业务为在中国进行住宅及商用物业发展、物业投资及酒店经营[6] - 公司截至二零二三年止年度商品房及保障房的合同销售金额为人民币8,228,570,000元,同比增长4%[32] - 公司来自商品房合同销售金额为人民币8,059,820,000元,同比增长71.1%[33] - 二零二三年房地产行业整体表现良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均有所下降,但降幅较去年收窄[30] - 公司将继续以上海为核心,深耕长三角地区及其他核心城市,增加高质量土地储备,推进业务创新发展和数字化建设,为股东带来优质且多元化的价值回报[60] 公司财务管理 - 公司管理资本以确保能够根据继续经营基准经营,并通过优化债务和股权平衡为股东带来最大回报[51] - 公司年内大部分收益及經營成本以人民幣计值,未设立外匯对冲安排控制匯率变动风险[56] - 公司于2023年底聘有762名员工,薪酬政策根据员工表现、资历和能力制订,包括酌情花红和公积金计划供款[57] - 公司提供与职务相关的培训课程,定期举办培养团队精神的活动,以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和员工归属感[58]
上实城市开发(00563)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14 09:20
上实城开集团财务状况 - 上实城开集团在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1,797,834千港元,同比下降至6,808,613千港元[5] - 上实城开集团在2023年上半年每股盈利为-6.32港仙,较去年同期的2.63港仙下降[5] - 上实城开集团已收銷售物業預售所得款項为9,862,876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7,086,457千港元增长[5] - 上实城开集团借貸淨額对權益總額比率为64.1%,较去年的63.0%略有增加[5] - 上实城开集团流动比率为1.4,较去年的1.1有所提升[5] 中国房地产市场 - 中国房地产行业在2023年上半年市场活跃度提升,但整体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9%[7] - 2023年下半年,中国政府将加强房地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8] 上实城开集团业务发展 - 上实城开集团在2023年上半年各项业务平稳进行,旗舰项目持续为集团贡献稳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8] - 上实城开集团积极应对宏观影响和市场挑战,保持初心,稳步前行,加强自身品牌实力[8] - 上实城开集团在2023年获得多项房地产行业的认可,包括綜合實力TOP100、國企綜合實力TOP50等殊荣[9] 房地产投资情况 -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9%,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1.1%[13]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商品房及保障房的合同销售金额为人民币5,009,840,000元,同比上升9.7%[15] 上海实业城市开发项目 - 上海市桂林路航天项目总占地面积约9.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其中地上计容面积约35万平方米[58] - 上海市上投新虹项目商业服务地块,占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规划为商业服务用地,容积率2.5,预计可建计容建筑面积约4.9万平方米[60] - 上海市青浦区上实云端项目总占地面积30,051.5平方米,住宅产品共计11棟,总户数约463套[61] - 上海市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上实望海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3.85万平方米,住宅面积共计约26.53万平方米[64]
上实城市开发(00563)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9 09:59
财务表现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六个月总收入为17.98亿港元,同比下降73.6%[18] - 公司期内亏损为3.23亿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8090万港元[18] - 公司每股基本亏损为6.32港仙,去年同期为每股盈利2.63港仙[1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17.97834亿港元,同比下跌73.6%,主要由于项目完工及交付物业数目较少[10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物业销售收入为12.71776亿港元,占总收入70.7%,主要来自上海城开御瑄等项目[10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7.721亿港元,同比下降36.3%,毛利率为42.9%,同比上升25.1个百分点[81] - 公司上半年股东应占亏损为302,936,000港元,每股基本亏损为6.32港仙[109] - 公司录得净亏损106,081,000港元,主要由于人民币兑港元走弱导致汇兑亏损[109] 资产负债情况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61.31亿港元,较2022年底增加37%[4] - 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58.45亿港元,较2022年底减少13.7%[6] - 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93.34亿港元,较2022年底减少7.2%[8] - 公司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365.96亿港元,较2022年底增加16.3%[23] - 公司资本及储备为172.62亿港元,较2022年底增加62.5%[24] - 公司持有银行结余及现金为6,131,301,000港元,负债净额对权益总额比率为64.1%[110] - 公司总贷款约为18,558,907,000港元,包括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东借款2,083,000,000港元[111] 物业销售与开发 - 公司物业销售收入从2022年的6,464,820千港元下降至2023年的1,271,776千港元,同比下降80.3%[3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商品房合约销售金额为人民币488.037亿元,同比增长200.7%,销售面积为157,000平方米,同比增长68.8%,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人民币31,000元[75]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在建项目共12个,在建面积达2,630,000平方米,新开工面积350,000平方米,交付面积20,000平方米[76]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商品房及保障房合约销售金额为50.0984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9.7%[10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总合约销售面积为169,000平方米,同比下跌48.9%,平均售价上升114.5%至每平方米29,600元[101]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土地储备共有28个项目,未来可售规划建筑面积约3,584,000平方米[104] 投资物业与租金收入 - 公司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为226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收益120万港元[18] - 公司投资物业公平值净减少2,263,000港元,而2022年同期为净增加1,208,000港元[38] - 公司将账面值211,911,000港元的住宅物业项目商用单位由出售转为出租[39]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租金、物业管理及酒店业务收入分别为3.757亿港元、403.4万港元及1.463亿港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20.9%、0.2%及8.2%[8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投资物业重估减值净额为226.3万港元,主要由于天津老城厢公平值减少与上海世贸商城公平值增加的净影响[82]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租金收入同比上升44.5%至3.75736亿港元,主要由于疫情管控全面放开[103] 成本与开支 - 公司本期税项为383,136千港元,较2022年的415,122千港元下降7.7%[32] - 公司融资成本总额为429,251千港元,较2022年的452,543千港元下降5.1%[3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分銷及銷售開支同比下降3.9%至9,460.5万港元,主要由于交付物业数目同比下降[83] - 公司一般行政开支同比上升22.6%至215,984,000港元,主要由于运营复常和新增竣工项目投入运营[10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投资物业开支为1.90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932亿港元略有下降[66] 借款与融资 - 公司偿还银行及其他借款2,548,115,000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3,239,491,000港元下降21.4%[44]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取得新造银行及其他借款42.104亿港元,借款利率为2.90%至4.75%,主要用于物业发展项目及一般营运资金[71] 应收款项与贸易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中超过180日的金额为263,787千港元,较2022年的5,123千港元大幅增加[4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117.553亿港元,较2022年底的118.564亿港元略有下降[68] 员工与薪酬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拥有766名员工,员工薪酬政策基于表现、资历和能力制定[87] 市场展望与策略 - 公司计划在下半年加强交楼量,并以上海为核心深耕长三角地区及其他一、二线城市[89] - 公司对房地产市场保持审慎乐观态度,预计下半年房地产放松政策将加强[113] 股东与股息 - 公司未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14] - 公司于2022年12月购回1,000,000股普通股,已付代价总额为595,000港元[116] - 公司已注销购回的普通股,已发行股本相应削减[117] - 公司于2023年上半年在联交所购回1,194,000股普通股,总代价为726,960港元[92] 审计与支持 - 公司外聘核数师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已审阅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120] - 公司对董事会、管理层、员工、客户、供应商、业务伙伴和股东的持续支持表示感谢[133]
上实城市开发(00563)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14 11:39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整体合约销售录得人民币79.08亿元,整体收入达110.22亿港元,税后盈利为3.05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为4.07亿港元[17] - 公司建议派发股息每股3.0港仙[17] - 公司2022年收入同比增长0.1%[22] - 公司2022年总收入为11,022,496,000港元,同比上升0.1%,其中物业销售收入占比93.2%[37] - 公司2022年毛利为2,970,470,000港元,同比下降16.4%,毛利率为26.9%,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37] - 公司2022年物业销售收入达10,275,286,000港元,同比增长3.4%[37] - 公司2022年酒店业务收入为203,272,000港元,同比下降17.7%[37] - 公司2022年交付保障性住房项目毛利率较低,扣除其影响后商品房毛利率为39.3%[37] - 公司2022年年度收入为1,108,504.5万港元,较2021年的1,101,508.8万港元略有增长[183] 销售与项目 - 公司2022年商品房及保障房合约销售金额为79.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5%[30] - 2022年商品房合约销售金额为47.1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9.3%[30] - 2022年保障房合约销售金额为31.97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73.5%[30] - 2022年合约销售面积为248,000平方米,同比上升25.9%[30] - 2022年平均售价下跌至每平方米约19,000元人民币[30] - 公司在中国10个主要城市拥有28个房地产项目,未来可售面积约378万平方米[7] - 公司2022年土地储备共有28个项目,未来可售规划建筑面积约3,784,000平方米[30] - 公司2022年成功中标上海临港新片区6块土地使用权,中标价为38.9亿元人民币[33] - 公司2022年以6.96亿元人民币收购西安自然界项目余下28.5%股权[33] - 公司2022年在建项目共12个,在建面积2,499,000平方米[34] - 公司2022年新开工面积310,000平方米,交付面积393,000平方米[34] - 公司计划2023年重点推售西安自然界、上海临港项目、上海青浦项目、天津上实仰山等精品住宅项目[35] 负债与融资 - 公司2022年负债净额对权益总额比率为24.0%,较2021年的31.9%有所下降[13] - 公司2022年成功发行人民币8.8亿元中期票据,票面利率为2.85%,并完成人民币11.5亿元公司债券发行,票面利率为3.07%[22] 投资与收购 - 公司2022年斥资人民币6.96亿元收购西安自然界项目余下28.5%股权,实现全资拥有[23] - 公司2022年回购股份总涉资约750万港元[22] - 公司2022年共回购股份16次,总数为13,646,000股,涉资7,503,060港元,占已发行股份比例0.28%[37] 租金与物业 - 公司2022年租金收入同比下降34.7%至541,497,000港元,主要由于上半年提供免租期[36] - 公司持有的投资性物业总面积约993,000平方米,分布于上海、北京、天津等七个重点城市[36] - 公司旗下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上海晶享项目已出租公寓房间150套,出租面积7,153平方米[37]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致力于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扩大绿色建材应用并提高绿色建筑项目数量[107] - 公司严格遵守多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施严格的环境管理[104] - 公司2022年度完成设计的新开发项目中,有两个住宅项目采用了太阳能光伏系统,一个商业项目采用了太阳能热水系统[113] - 公司通过BIM技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挖掘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更有效地管理对环境的影响[120] - 公司制定了水资源管理章程,增加节水设备,并监督办公室及商业物业水费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113] - 公司采用国际前沿的环保设计及建造材料打造绿色建筑,例如在建设项目中进行海绵城市相关设计[115] - 公司通过可再生能源设计、节地、节材、节能、环保材料利用等手段,打造高标准的绿色建筑[115] - 公司制定了《绿色能源管理》《水处理》《能源管理》等政策,确保在废气及温室气体排放、资源使用等方面的合规性[132] - 公司计划提高碳排放管理水平,包括掌握碳交易规则和进行碳足迹审核,制定减碳措施[137] - 公司计划购买碳信用以抵消运营产生的碳排放,包括投资可再生能源和环境修复[137] - 公司正在提高办公室废纸回收率,并记录办公室废纸回收数量[137] - 公司计划制定电子设备回收计划,并定期检查计划执行情况[137] - 公司在商业大厦设有垃圾分类点,并增加回收废物料种类[137] - 公司在新开发项目中明确可再循环材料和可再利用材料的比例及类型[137] - 公司监督办公室能耗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并与以前年度进行比较[139] - 公司在新建项目中加入太阳能热水系统,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比例为14.93%[145] - 公司推出多种措施减少废弃物产生,包括鼓励员工履行垃圾分类义务[149] - 公司在管理商场推出减低能耗措施,包括改造感应式水龙头和加强温度管理[152] - 2022年範圍一總溫室氣體排放量為4,211.14噸二氧化碳當量,較2021年的5,229.91噸減少19.5%[161] - 2022年汽油、乙醇汽油和柴油排放量為223.74噸二氧化碳當量,較2021年的485.47噸減少53.9%[161] - 2022年天然氣使用排放量為2,718.13噸二氧化碳,較2021年的3,365.21噸減少19.2%[161] - 2022年外購熱力使用排放量為125.0715噸二氧化碳,較2021年的229.29噸減少45.5%[163] - 2022年擁有樹木的溫室氣體抵消量為-41.93噸二氧化碳當量,較2021年的-32.57噸增加28.7%[161] - 上海世界貿易商城因疫情關係,2022年水資源消耗量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159] - 公司制定了《防汛防颱應急專項預案》,包括預防、預警及應對策略,如在地下空間和易積水區域做好排水防澇工作[153] - 公司制定了《冬季冰雪天氣應急處置預案》和《處置雨雪冰凍災害專項應急預案》,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180] - 公司推出多項節能降耗措施,如減少辦公室能耗和培養員工節約能源的習慣[178] - 公司將氣候變化風險納入ESG風險庫,並制定相關管理措施以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179] - 公司2022年总直接能源消耗量为15,065.42兆瓦时,较2021年的19,411.75兆瓦时下降22.4%[183] - 公司2022年总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9,740.10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1年的35,017.70吨下降15.1%[185] - 公司2022年电力消耗量为44,362,027.50千瓦时,较2021年的50,622,532.05千瓦时下降12.4%[185] - 公司2022年水资源消耗量为99,055.58吨,较2021年的140,739.04吨下降29.6%[185] - 公司2022年范围二总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5,424.73吨二氧化碳当量,较2021年的29,787.79吨下降14.6%[189] - 公司2022年汽油消耗总量为81,244.60升,较2021年的194,119.27升下降58.1%[183] - 公司2022年天然气消耗总量为1,257,154.00立方米,较2021年的1,556,429.00立方米下降19.2%[183] - 公司2022年CO排放量为1,108.80千克,较2021年的1,931.64千克下降42.6%[185] - 公司2022年NOx排放量为301.93千克,较2021年的483.93千克下降37.6%[185] - 公司总耗水量及密度按每产量单位或每项设施计算,具体数据未披露[195] - 公司总耗电量及密度按每产量单位或每项设施计算,具体数据未披露[195] - 公司制定了能源使用效益目标并采取相应步骤以实现这些目标[195] - 公司制定了用水效益目标并采取相应步骤以实现这些目标[195] - 公司业务活动对环境及天然资源的重大影响及已采取的管理行动[195] - 公司识别及应对已经及可能会对其产生影响的重大气候相关事宜的政策[196] 社会责任与员工管理 - 公司在2022年派出了近200位员工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其中56位员工支援各区疫情防控,79位党员和职工参与社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78] - 公司更新了《具体项目设计类供应商比选管理规定》,并计划积极开展环保采购工作,优先采购经过环保认证的产品[73] - 公司制定了《办公场所安全管理规定》,并为员工提供各项健康与安全培训,包括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58] - 公司在2022年6月17日举办了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旨在提高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的热情[85] - 公司在2022年6月17日向员工提供了安全教育培训,包括宣读安全生产倡议书及观看安全生产培训视频[61] - 公司在2022年9月参与了关怀孤独症患者活动及九九腾讯公益日捐赠活动,为上海市的自闭症儿童筹得50节康复课程[77] - 公司在2022年6月17日开展了夏季“送清凉”爱心慰问活动,向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送上爱心物资[75] - 西安滻灞艾美酒店管理团队通过应急培训提升员工应变能力,确保及时处理突发紧急情况[87] - 公司积极落实防疫措施,包括错峰上下班、24小时消毒处理和员工体温监测[89] - 公司更新了《设计供方库管理制度》,加强建筑设计供应商的管理[92] - 公司通过资质审查和评标流程严格筛选供应商,确保其满足环境及社会风险管理要求[94][95] - 公司在上海、西安、沈阳等地区分别拥有1,384、323、227个供应商[97] - 公司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支持弱势社群并提升社区生活质量[98] - 公司累计完成7,500人次核酸检测,为社区防疫工作贡献力量[128] - 公司向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徐汇区工作委员会捐赠了20万元人民币,用于设立拥军优属基金[126] - 公司组建城开核酸检测服务队,并筹组党员突击队,支持疫情防控工作[128] - 公司通过环保培训及宣传教育,增强员工的环保节约意识[121] - 公司按性别及雇员类别划分,每名雇员完成受训的平均时数[198] - 公司按地区划分的供应商数目及聘用供应商的惯例[200] - 公司识别供应链每个环节的环境及社会风险的惯例[200] - 公司在拣选供应商时促使多用环保产品及服务的惯例[200]
上实城市开发(00563)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2 13:41
收入与利润 - 公司2022年总收入为11,022,496千港元,较2021年的11,015,088千港元略有增长[3] - 公司2022年年内溢利为305,001千港元,较2021年的898,684千港元大幅下降66.1%[3] - 公司2022年收入为11,022,496千港元,同比增长0.1%[20]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406,823千港元,同比下降28.9%[20] - 公司2022年收入为11,022,496,000港元,同比上升0.1%,主要由于旗舰项目按计划交楼[137] - 公司2022年溢利同比下降66.1%至305,001,000港元,股东应占溢利为406,823,000港元[144] 毛利与毛利率 - 2022年公司毛利为2,970,470千港元,较2021年的3,554,120千港元下降16.4%[3] - 2022年毛利为2,970,470千港元,同比下降16.4%,毛利率为26.9%,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20] - 公司2022年毛利为2,970,470,000港元,同比下降16.4%,毛利率为26.9%,主要因保障性住房项目毛利率较低[139] 每股盈利与股息 - 公司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为8.47港仙,较2021年的11.91港仙下降28.9%[4] - 每股基本溢利为8.47港仙,同比下降28.9%[20] - 公司2022年每股普通股末期股息为2.1港仙,特别股息为2.4港仙,合计派付214,017,000港元[48] - 公司建议派付末期股息每股普通股2.1港仙及特别股息每股普通股0.9港仙[69] - 公司建议派发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现金末期股息每股2.1港仙及现金特别股息每股0.9港仙[169] 资产与负债 - 公司2022年银行结余及现金为4,477,602千港元,较2021年的14,116,711千港元大幅下降68.3%[5] - 公司2022年待售发展中物业及持作出售物业为22,569,287千港元,较2021年的24,630,428千港元下降8.4%[5] - 公司2022年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185,644千港元,较2021年的4,365,527千港元大幅下降72.8%[5] - 2022年流动负债为25,994,672千港元,同比下降28.5%[26] - 2022年非流动负债为10,620,841千港元,同比下降17.1%[26] - 公司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30日内账龄为1,291,833千港元,较2021年的1,122,073千港元有所增加[54] - 公司2022年贸易应付款项为1,810,201千港元,较2021年的1,586,139千港元增长14.1%[74]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总贷款约为17,658,754,000港元,较2021年的19,720,082,000港元有所减少[164] 投资物业与租金收入 - 公司2022年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净额为3,211千港元,较2021年的118,614千港元大幅下降97.3%[3] - 2022年投资物业价值为21,232,971千港元,同比增长8.0%[24] - 公司2022年投资物业租金收入总额为541,497千港元,较2021年的829,307千港元有所下降[67] - 公司2022年投资物业重估增值净额为3,211,000港元,主要来自城行项目·城开优享+梅陇里及上海世贸商城[140] - 租金收入按年下跌34.7%至541,497,000港元[111] 物业销售与开发 - 2022年物业销售收入为10,275,286千港元,同比增长3.4%[38] - 公司2022年物业销售收入达10,275,286,000港元,占总收入93.2%,其中北京西钓鱼台·御璽、西安自然界等项目贡献显著[137] - 待售发展中物业为18,139,312千港元,较2021年的16,501,151千港元增长9.9%[70] - 公司2022年在建项目共12个,在建面积2,499,000平方米,新开工面积310,000平方米,交付面积393,000平方米[132] 客户收入与融资成本 - 公司2022年客户A收入为1,158,357千港元,客户B收入为2,097,588千港元[41] - 公司2022年融资成本为682,926千港元,较2021年的719,383千港元下降5.1%[3] - 公司2022年融资成本总额为1,116,912千港元,较2021年的1,128,910千港元略有下降[43] 其他收入与支出 - 公司2022年其他收入为167,324千港元,较2021年的190,157千港元下降12.0%[3] - 公司2022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71,575千港元,较2021年的85,869千港元有所下降[64] - 公司2022年汇兑亏损净额为174,076千港元,而2021年为汇兑收益净额35,759千港元[64] - 公司2022年员工成本总额为319,041千港元,较2021年的265,218千港元有所增加[67] - 公司2022年分銷及銷售開支同比下降28.2%至203,355,000港元,主要因商品房交付同比下跌[141] - 公司2022年一般行政開支同比上升23.2%至412,633,000港元,主要因竣工项目较多导致费用性开支增加[142] - 公司2022年其他開支、收益及虧損錄得淨虧損156,171,000港元,主要因人民币兑港元走弱导致汇兑亏损[143] 土地储备与项目开发 - 土地儲備共有28個項目,未來可售規劃建築面積約3,784,000平方米[86] - 公司获得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6幅地块的土地使用权[84] - 中標上海臨港新片區6塊土地使用權,中標價為人民幣3,890,000,000元[108] - 公司收购西安浐灞建设开发有限公司28.5%股权,代价为人民币490,346,000元[77] - 收購西安自然界項目餘下28.5%股權,代價為人民幣696,000,000元[108] 房地产市场环境 - 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6.7%[84] - 商品房合約銷售金額為人民幣4,711,840,000元,同比下降39.3%[85] - 商品房合約銷售面積為248,000平方米,按年上升25.9%[85] - 保障房合約銷售金額為人民幣3,196,600,000元,按年上升173.5%[107] - 保障房合約銷售面積為256,000平方米,按年上升306.3%[107] 公司治理与股东权益 - 公司2022年共购回股份16次,购回股份数目总数为13,646,000股,涉资7,503,060港元,占已发行股份数量比例0.28%[114]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191,747,087.56港元,分为4,793,677,189股每股面值0.04港元的普通股[154] - 公司在2022年于联交所购回13,646,000股每股面值0.04港元的普通股,购买价总额为7,503,060港元[157]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聘有774名雇员,员工福利包括与公司盈利表现及个人表现挂钩的酌情花红[166] - 公司已采纳关于董事及相关雇员进行证券交易的自订操守守则,并确认全体董事在2022年度内遵守相关规定[177]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李家暉先生在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的职务变动,自2022年12月8日起生效[178]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黄海平、唐钧、楼军及叶维琪,以及独立非执行董事杜惠愷、范仁达、李家暉及乔志刚[179] 未来展望与战略 - 公司未来将以上海为核心,深耕长三角地区及其他核心一、二线城市,推进产城融合、租售并举等业务[149] - 公司预计房地产行业在2023年年中有望企稳,受益于宏观经济复苏及多项经济刺激措施[167]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未订立任何外汇对冲安排,但未来将适时采取措施减少汇率波动影响[165] 其他事项 - 昆山锦亭清盘导致公司亏损244,831千港元[76] - 公司计划于2023年5月22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并将在适当时候发布会议通告[150] - 公司将于2023年5月29日至6月1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以厘定有权收取建议末期及特别股息的股东[170] - 公司在2022年11月17日至12月22日期间共回购13,646,000股普通股,总金额为7,503,060港元[175] - 回购的普通股中,部分已于2022年12月30日注销,其余于2023年2月27日注销[176]
上实城市开发(00563)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14 08:52
财务表现 - 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6,808,613千港元,同比增长48.7%[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股本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26,448千港元,同比增长134.1%[8] - 2022年上半年每股盈利为2.63港仙,同比增长134.8%[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已收销售物业预售所得款项为8,405,252千港元,同比下降37.8%[8] - 公司借贷净额对权益总额比率为52.6%,较2021年底的24.0%大幅上升[8]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商品房及保障房的合约销售金额为人民币45.68亿元,同比下降6.1%[2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商品房合约销售金额为人民币16.23亿元,同比下降61.8%[2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保障房合约销售金额为人民币29.45亿元,同比上升377.9%[2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整体租金收入同比下跌37.9%至2.6亿港元[2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6,808,613,000港元,同比增长48.7%,主要由于旗舰项目稳步推出和保障房项目按计划交付[30] - 物业销售收入为6,464,820,000港元,占总收入的95.0%,其中北京西钓鱼台·御玺、上海上投新虹、上海上投宝旭和上海万源城分别贡献39.3%、33.7%、17.2%及6.2%[30]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毛利为1,211,643,000港元,同比下降34.4%,毛利率为17.8%,同比下降22.6个百分点,主要由于保障性住房项目毛利率较低[32]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溢利同比下降61.0%至80,904,000港元,主要由于人民币兑港元走弱导致汇兑亏损及联营公司应收贷款拨备[3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为126,448,000港元,同比上升134.0%,每股基本盈利为2.63港仙[38] - 公司2022年6月30日持有银行结余及现金为8,807,685,000港元,负债净额对权益总额比率为52.6%,流动比率为1.2倍[39]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分銷及銷售開支同比下降44.3%至98,433,000港元,主要由于商品房交付同比下降[34] - 公司2022年上半年一般行政開支同比下降3.2%至176,130,000港元,主要由于成本控制措施取得良好成效[35]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总收入为6,808,613千港元,同比增长48.7%[167]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80,904千港元,同比下降60.9%[167]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2.63港仙,同比增长134.8%[169]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净额为1,208千港元,同比下降98.8%[167] - 公司2022年上半年银行结余及现金为8,807,685千港元,同比下降37.6%[172]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待售发展中物业及持作出售物业为22,452,389千港元,同比下降8.8%[172] - 公司2022年上半年非控股权益应占期内溢利为-45,544千港元,同比下降129.7%[169]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流动负债为27,286,196千港元,同比下降24.9%[172] - 公司2022年上半年非流动负债为12,022,723千港元,同比下降6.1%[174]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4,297,161千港元,同比下降6.0%[174] - 公司期内溢利为80,904千港元,期内全面收入总额为1,114,618千港元[177] - 公司于2022年6月30日的合并储备为2,159,430千港元[177] - 公司期内由功能货币换算为呈报货币的汇兑差额为1,158,578千港元[177] - 公司于2022年6月30日的股东出资为8,908,949千港元[177] - 公司期内确认的分派股息为216,285千港元[177] - 公司于2022年6月30日的其他重估储备为77,883千港元[177] - 公司期内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股本工具之公平值期损为14,768千港元[177] - 公司于2022年6月30日的合併股本权益为25,856,235千港元[177] - 公司期内出售相服物业的重新分类调整为22,178千港元[177] - 公司于2022年6月30日的法定盈余储备为11,266,051千港元[177]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除稅前溢利为469,638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318,398千港元下降64.4%[186] - 公司2022年上半年经营所用现金净额为3,330,193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351,605千港元增加41.6%[186]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04,675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456,567千港元减少77.1%[186]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198,249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280,726千港元减少47.5%[18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4,633,117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527,446千港元增加778.3%[18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新造银行及其他借款所得款项为4,504,385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3,717,769千港元增加21.2%[18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偿还银行及其他借款为3,239,491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688,643千港元增加370.4%[18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已付非控股权益股息为1,963,472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80,498千港元增加987.3%[18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投资物业已付开发成本为193,223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89,484千港元增加115.9%[186]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受限制及已抵押银行存款减少82,016千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增加331,920千港元减少124.7%[186] 项目与土地储备 - 公司在中国11个主要城市拥有29个房地产项目,可售建筑面积约为395万平方米[2] - 公司在北京西钓鱼台·御玺、上海万源城等旗舰项目持续贡献可观销售收入[15] - 公司旗下长租房上海晶享项目及上海莘至城项目已落成,预计2022年下半年出租[16] - 公司多个大健康管理项目收入稳健,支持未来多元化业务发展[16] - 公司成功中标上海市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六幅地块,涉及住宅和商业用地开发[17]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在建项目共12个,在建面积达243万平方米[27] - 公司旗下三个长租房项目上海晶享、上海莘至城及上海城瀧,合共建筑面积29.5万平方米[2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成功中标上海临港新片区六块土地使用权,中标价为3,890,000,000元人民币,占地面积119,545平方米,可开发为约271,081平方米住宅及9,892平方米商业项目[29]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土地储备共有29个项目,分布于11个内地重点城市,未来可售规划建筑面积约3,947,000平方米,足够未来3至5年发展[29] - 公司未来可售土地储备总面积为395万平方米[47] - 公司在11座城市中拥有29个项目,包括中高档住宅、服务式公寓、商业及写字楼[47] - 公司主要投资物业总规划建筑面积为892,860平方米[51] - 公司将继续以上海为核心,围绕高标准城市更新,增加优质土地储备[44] - 公司未来土地收购将采取审慎策略[48] - 公司主要投资物业包括上海青年城、城开国际大厦、城上城等,涵盖商业、写字楼及车位[51] - 公司未来可售土地储备中,部分项目预计在2022-2027年分期建成[47] - 公司将继续关注房地产回归基础民生属性和租购并举的开发经营模式[44] - 未来可售建筑面积分析显示,长三角地区占比52.4%,其中西安占比16.3%,北京占比10.8%,沈阳占比2.6%[52] - 万源城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3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约77万平方米,地下面积近40万平方米,公建配套约10余万平方米[61] - TODTOWN天荟总建筑面积60.5万平方米,其中10万平方米与交通相关,涵盖5万平方米写字楼、14万平方米商场、2万平方米酒店、9万平方米住宅、8.5万平方米服务式公寓及2万平方米公建配套[63] - 当代艺墅·城开御瑄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1.63公顷,规划地上总建筑面积约5.8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约4.87万平方米[65] - 当代美墅·城开云外项目总建筑面积约7.23万平方米,绿地率大于35%,集中绿地率大于15%[69] - 上海世贸商城总建筑面积28.5万平方米,由国际常年展贸中心、上海世贸展馆、上海世贸大厦三大主体建筑构成[72] - 上海晶城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0.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到77.3万平方米,包括公租房、经适房、动迁安置房及配建经营性住房[76] - 城行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包含办公、商业等功能,位于闵行区梅陇镇中心区[79] - 桂林路航天项目总占地面积约9.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涉及科研设计、园区配套和租赁住房等业态[86] - 上投新虹项目住宅组团地块占地面积约6.9万平方米,预计可建计容建筑面积约14.9万平方米[88] - 青浦项目上实云端总占地面积30,051.5平方米,总户数约463套,为低密度纯洋房高品质社区[92] - 临港项目上实望海总占地面积41,961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共计10.49万平方米,总户数约1,009户[95] - 烟台项目上实云麓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业态含住宅、商业和部分公共配套设施[102] - 项目位于长江新区阳逻之心核心地段,总规划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包含住宅和商业业态[105] - 北京西钓鱼台·御玺项目位于海淀区西钓鱼台村,主要为住宅业态,分为1、2号地段[108] - 天津河东工大·仰山华庭项目占地面积约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7.5万平方米,包含住宅和商业业态[112] - 沈阳城开中心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涵盖高端写字间、SOHO、精装公寓和开放式商业街区四大综合业态[118] - 无锡上海中心城开国际项目位于蠡园经济开发区核心,包含国际五星级酒店、酒店式公寓、五A甲级写字楼和商业中心[122] - 西安自然界项目占地约200万平方米,位于浐灞生态区核心区域,包含住宅、商业和酒店业态[127] - 西安启源路项目总用地面积约76.8亩,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规划15栋住宅产品,总户数594户[129] 融资与贷款 - 公司非全资附属公司上海城开成功发行2022年第一期中期票据,本金总额为人民币8.8亿元,票面利率为2.85%[17] - 公司与银行订立了金额为人民币24亿元的定期贷款协议,要求控股股东上实集团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本不少于51%[138] - 公司与银行订立了高达5亿港元的循环贷款融通,要求控股股东上实控股及上实集团合计持有公司股本不少于51%[13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上实控股及上实集团分别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43.93%和68.01%[141]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未在2022年上半年派付任何中期股息[133] - 公司在2022年上半年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34] - 公司在2022年上半年遵守了香港联交所《企业管治守则》[136] - 公司已采纳董事及相关雇员进行证券交易的自订操守守则,全体董事确认在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遵守了相关规定[137]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审阅会计原则、财务报告程序、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142] - 公司董事唐钧持有公司178,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的0.00%[144] - 公司董事唐钧持有上实控股65,000股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0.00%[145] - 公司购股权计划下的所有购股权已于2020年9月24日失效,截至2022年6月30日无未行使的购股权[147] - 公司于2013年采纳新购股权计划,旨在向合资格参与者授出购股权作为奖励[148] - 合资格参与者包括公司集团成员公司或所投资公司的任何雇员,但不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149] - 上實控股持有公司股份2,111,229,08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43.93%[154] - 上實集團持有公司股份3,268,553,977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68.01%[154] - 上實集團透過上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有上實控股約55.13%的股份[156] - 公司未在2022年上半年根據新購股權計劃授出任何購股權[152] - 公司執行董事鍾濤先生已辭任執行董事、副總裁及投資評證委員會成員職務,自2022年3月31日起生效[157] - 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范仁達先生獲委任為海隆控股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自2022年7月25日起生效[157] - 公司簡明綜合財務報表已根據香港會計準則第34號編製,並無發現重大問題[164] 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 - 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6号修订本对物业、厂房及设备的会计政策进行了调整,包括资本化借款成本和测试资产运作妥善的成本[196] - 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6号修订本在本中期期间对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未产生任何影响[197] - 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修订本,明确了评估修改原有财务负债条款是否构成“百分之十”测试下重大修改的标准[198] - 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在本中期期间对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未产生任何影响[199]
上实城市开发(00563)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14 09:54
财务表现 - 公司2021年整体合约销售录得人民币89.33亿元,整体收入达110.15亿港元,税后盈利为8.99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为5.72亿港元[17] - 公司2021年股东应占溢利为5.72亿港元,较2020年的5.73亿港元略有下降[8] - 公司2021年建议派发股息每股4.5港仙[17] - 公司2021年负债净额对权益总额比率为31.9%[11] - 公司2021年已收销售物业预售所得款项为51.3%[14] - 公司2021年债务到期日分析显示,51.3%的债务将在一年内到期[14] - 公司2021年10月出售上海寰宇全部股权,降低负债率并增加现金储备[22] - 公司2021年10月出售上海寰宇全部股权,进一步提升财务稳健性和现金流充裕度[23] - 公司2021年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4,116,711,000港元,较2020年的9,550,663,000港元增长47.8%[43] - 公司负债净额对权益总额比率由2020年底的31.9%减少至2021年底的24.0%[43] - 公司2021年总贷款约为19,720,082,000港元,较2020年的17,747,266,000港元增长11.1%[43] - 公司2021年建议派发每股现金末期股息2.1港仙及现金特别股息2.4港仙[43] -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73.3%至11,015,088,000港元,主要因物业销售收入达9,937,996,000港元,占总收入90.2%[39] - 公司毛利同比增长61.7%至3,554,120,000港元,毛利率为32.3%,扣除保障房收入影响后商品房毛利率为41%[39] - 公司录得溢利同比增长21.3%至898,684,000港元,股东应占溢利为572,328,000港元[39] - 公司投资物业重估增值净额约118,614,000港元,主要来自西安自然界部分持作出售物业转投资物业[39] - 公司分銷及銷售開支同比上升10.9%至283,418,000港元,主要因增加宣传及营销力度[39] - 公司一般行政开支同比下降19.0%至335,057,000港元,主要因严格执行成本控制措施[39] - 公司其他开支、收益及亏损录得净收益约35,767,000港元,主要因人民币兑港元走强产生汇兑收益[39] - 公司出售上海寰宇全部股权,获得人民币3,576,000,000元,进一步降低负债率并增加现金储备[36] 项目与土地储备 - 公司在中国11个主要城市拥有28个房地产项目,未来可售面积约为393万平方米[2] - 公司2021年3月成功中标西安市启源路项目,下半年中标上海市青浦区华新镇和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两幅住宅开发地块[23] - 公司2021年积极研究“两集中”土地政策,审慎增加土地储备,分别在西安和上海投得三块优质土地[23] - 公司2021年成功中标位于上海市的2幅住宅地块土地使用权[31] - 公司2021年土地储备共有28个项目,未来可售规划建筑面积约3,932,000平方米[34] - 公司2021年在建项目共14个,在建面积达2,982,000平方米[34] - 公司2021年新开工面积645,000平方米,主要来自西安自然界等项目[34] - 公司2021年交付面积合共270,000平方米,主要位于上海上投宝旭等项目[34] - 公司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为12,311,206平方米,其中可售建筑面积为10,163,536平方米[68] - 公司旗下TODTOWN天首项目预计2020-2024年分阶段落成,可售建筑面积为385,300平方米[68] - 公司旗下富代慈型项目预计2018-2022年分阶段落成,可售建筑面积为80,777平方米[68] - 公司旗下晨星项目预计2024-2027年分阶段落成,可售建筑面积为437,053平方米[68] - 公司旗下桂林高航天项目预计2025-2026年分阶段落成,可售建筑面积为590,185平方米[68] - 公司旗下月東工大項目预计2024年建成,可售建筑面积为122,200平方米[68] - 公司旗下日通高項目预计2023-2024年分阶段落成,可售建筑面积为102,418平方米[68] - 公司主要投资物业总规划建筑面积为883,880平方米,涵盖商业、写字楼、车位等多种类型[72] - 上海世贸商城规划建筑面积为284,651平方米,包括展览馆、店铺及贸易中心、写字楼及车位[72] - 城上城项目位于重庆,规划建筑面积为317,405平方米,涵盖商业、写字楼及车位[72] - TODTOWN天荟项目总建造面积为60.5万平方米,涵盖住宅、商业、酒店、写字楼及公寓式办公室[84] - 万源城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3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约77万平方米,规划导入人口逾2万人[81] - 当代艺墅·城开御瑄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81万平方米,规划住宅建筑面积约4.87万平方米,均为别墅类型产品[86] - 当代美墅·城开云外项目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具体建筑面积未提及,但属于住宅类别[88] - 公司在中国的主要项目分布在上海、深圳、重庆、西安、沈阳、北京、天津、昆山、无锡等多个城市[76] - 城開雲外項目位於上海市閔行區顓橋鎮,用地面積12.05公頃,地上總建築面積約7.23萬平方米,容積率為0.6,綠地率大於35%[89] - 上海世貿商城總建築面積28.5萬平方米,由國際常年展貿中心、上海世貿展館、上海世貿大廈三大主體建築構成[93] - 上海晶城項目總佔地約30.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到77.3萬平方米,包括公租房、經適房、動遷安置房及配建經營性住房[103] - 桂林路航天項目總佔地面積約9.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60萬平方米,涉及科研設計、園區配套和租賃住房等業態[106] - 上投新虹項目佔地面積約205畝,住宅組團地塊佔地面積約6.9萬平方米,預計可建計容建築面積約14.9萬平方米[108] - 青浦項目雲和雅苑總佔地面積30,051.5平方米,住宅產品共計11棟,總戶數約463套[110] - 雲湖景苑项目总占地面积41,961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10.49万平方米,总户数约1,009户[113] - 烟台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用地面积约7.77公顷,定位改善型住宅产品[116] - 武汉阳逻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定位高端住宅产品[119] - 北京西钓鱼台项目第三期已在预售中,项目主要以临河豪华住宅为核心产品[122] - 天津仰山华庭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7.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4.2万平方米[125] - 沈阳城开中心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涵盖高端写字间、SOHO、精装公寓、开放式商业街区[128] - 无锡上海中心城开国际项目位于蠡园经济开发区核心,是蠡湖板块的地标性建筑[131] - 西安自然界项目位于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类别为住宅、商业、酒店[133] - 项目位于西安滻灞生态区核心区域,占地约200万平方米,是西北首席生态大盘[134] - 项目位于启源一路与上春北路交汇处,占据西安规划发展的三轴三带核心位置,距离灞河仅800米[137] - 上实启元项目总用地面积约76.8亩,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规划15栋住宅产品,总户数594户,绿地率35%,容积率2.0[138] 销售与市场表现 - 公司2021年商品房及保障房的合约销售金额为人民币89.33亿元,同比增长17.4%[31] - 商品房合约销售金额为人民币77.64亿元,同比增长4.6%[31] - 保障房合约销售金额为人民币11.69亿元,同比增长542.3%[31] - 公司2021年合约销售面积为197,000平方米,同比增长40.7%[31] - 公司2021年平均售价下跌至每平方米约人民币39,500元[31] - 202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4.4%,商品房销售额增长4.8%,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9%[22] - 公司2021年实施了线上和线下融合的营销策略,多个旗舰项目取得强劲销售佳绩[54] - 公司预计2022年房地产市场将保持总体平稳运行,并继续深耕上海都市圈及其他核心一、二线城市[62] 大健康产业 - 公司2021年5月与上海医药签订项目管理服务协议,管理费为480万元人民币[22] - 公司2021年10月收购上海东颐置业40%股权,并签订128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管理服务协议[22] - 公司2021年11月与上药物流签订项目管理服务协议,管理费为1000万元人民币[22] - 公司在大健康领域与上海医药、上海东颐置业及上药物流签订项目管理服务协议,进一步丰富大健康产业布局[61] - 公司与上海医药股份、上海东颐置业及上药物流订立大健康项目管理服务协议,管理费总额分别为人民币4,800,000元、12,800,000元和10,000,000元[36] 长租房项目 - 公司旗下长租房上海晶享项目及上海莘至城项目将于2022年落成,上海城瀧项目将于2023年落成[22] - 公司旗下三个长租房项目上海晶享、上海莘至城、上海城瀧合共建筑面积295,000平方米,预计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落成[61] 投资物业 - 公司投资性物业总面积约884,000平方米,租金收入同比增长25.1%至829,307,000港元[36] - 公司主要投资物业总规划建筑面积为883,880平方米,涵盖商业、写字楼、车位等多种类型[72] - 上海世贸商城规划建筑面积为284,651平方米,包括展览馆、店铺及贸易中心、写字楼及车位[72] - 城上城项目位于重庆,规划建筑面积为317,405平方米,涵盖商业、写字楼及车位[72] - TODTOWN天荟项目总建造面积为60.5万平方米,涵盖住宅、商业、酒店、写字楼及公寓式办公室[84] 董事会与公司治理 - 上实城开董事会在2021年负责制定集团整体策略、审阅及监察业务运作及表现,并监督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系统[152] - 董事会由9名成员组成,包括5名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符合上市规则要求[160] - 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强调性别、年龄、文化及教育背景、经验、技能和知识的多样性[154][163] - 董事会成员年龄分布为50岁以下、50-55岁、56-60岁及60岁以上[162] - 董事会成员服务年数分布为0-3年、4-7年及7年以上[162] - 董事会成员在其他上市公司担任董事的公司数分布为0、1-6家及6家以上[162] - 董事会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无其他董事出席的会议[170] - 董事会提名政策强调候选人的个人及职业道德、成就、多元化观点及对公司的贡献[171] - 股息政策旨在平衡股东利益与公司运营及未来发展资金需求[173] - 董事会定期检讨其组成以确保具备均衡的技能及经验[160] - 董事会成员多元化被视为维持竞争优势及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元素[163] - 公司为董事安排了多次培训,包括内部控制、反贪污、反诈骗政策及实地考察[182] - 唐钧先生自2021年1月15日起获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总裁兼投资评证委员会成员[184] - 钟涛先生自2022年3月31日起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兼投资评证委员会成员[185] - 公司持续提供有关上市规则及其他适用监管规定的最新发展概况予董事,以确保董事遵守该等规则[188] - 公司董事会常规会议的通知会于举行会议前最少14日送呈所有董事[189] - 公司全体董事均确认,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一直遵守标准守则及自订操守守则[191] - 黄海平董事在2021年董事会会议中出席5/5次,提名委员会会议中出席2/2次[194] - 杜惠愷董事在2021年董事会会议中出席5/5次,审核委员会会议中出席2/2次[194] - 范仁达董事在2021年董事会会议中出席5/5次,投资评证委员会会议中出席4/4次[194] - 审核委员会现时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分别为李家暉先生、杜惠愷先生及范仁达先生[198] - 审核委员会在2021年度举行了两次会议,主要职责包括审阅集团的会计原则、财务申报程序、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199] - 审核委员会审阅了外聘核数师的独立性、客观性、审核服务范围及应付费用,并推荐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供董事会审议[199] 投资者关系与信息披露 - 上实城开通过企业传讯部与投资者、分析员等金融市场参与者密切沟通,定期会面、电话会议或股东会等方式交流[141] - 上实城开在2021年通过年报、中期报告、新闻稿及公告等多渠道向资本市场公布信息,并通过电子邮件、微信公众号平台与投资者分享公告及新闻稿内容[143] - 2021年上实城开股东周年大会于5月24日举行,通过重选董事及宣派现金末期及特别股息等事项[148] - 2021年上实城开特别股东大会于12月16日举行,通过出售附属公司上海寰宇股权等事项[148] - 上实城开在2021年累计接待投资者及资本市场人士近100人次,促进彼此了解[149] - 上实城开鼓励股东通过公司网站或联交所披露易网站查阅公司资料及最新消息,公司网站设简繁中文及英语三种界面[150] 员工与组织 - 公司2021年员工总数为834名,包括香港及中国办事处[47] 未来展望与战略 - 公司未来将继续深耕上海都市圈及其他核心一、二线城市,推进产城融合、租售并举、大健康产业等多元化业务[49] - 公司2021年策略性减少部分投资性物业项目,包括出售附属公司上海寰宇之全部股权,以降低负债率、增加现金储备[55] - 公司预计2022年房地产市场将保持总体平稳运行,并继续深耕上海都市圈及其他核心一、二线城市[62]
上实城市开发(00563)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15 09:00
财务表现 - 2021年上半年收入为4,577,400千港元,同比增长44.3%[10] - 2021年上半年本公司股本拥有人应占溢利为54,029千港元,同比下降64.2%[10] - 已收销售物业预售所得款项为13,360,925千港元,同比增长17.7%[11] - 2021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总额达人民币92,931亿元,同比增长38.9%,销售面积88,6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7%[23]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总合约销售金额为人民币4,866,570,000元,同比上升31.3%,总合约销售面积为111,000平方米,同比上升73.4%[25] - 2021年上半年商品房合约销售额达人民币4,250,320,000元,占集团总合约销售额的87.3%,销售面积约83,700平方米[25] - 2021年上半年保障房合约销售额达人民币616,250,000元,占集团总合约销售的12.7%,主要来自上海晶城,销售面积约27,300平方米[25] - 公司收入同比上升44.3%至4,577,400,000港元,物业销售收入达4,031,412,000港元,占总收入88.1%[33] - 公司毛利为1,847,237,000港元,同比上升29.0%,毛利率为40.4%[36] - 公司录得投资物业重估增值净额约103,938,000港元[37] - 公司分銷及銷售開支同比上升78.2%至176,787,000港元[38] - 公司一般行政開支同比下跌3.0%至182,026,000港元[39] - 公司录得溢利同比下跌41.6%至207,224,000港元[41]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总收入为45.77亿港元,同比增长44.3%,其中货品及服务收入为41.59亿港元,租赁收入为4.18亿港元[155]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毛利为18.47亿港元,同比增长29%,毛利率为40.4%[155]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2.07亿港元,同比下降41.7%,主要由于非控股权益应占溢利下降[155][157]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12港仙,同比下降64.3%[157]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投资物业公平值收益净额为1.04亿港元,同比下降40.2%[155] - 公司2021年6月30日投资物业价值为193.15亿港元,同比增长8.4%[160] - 公司2021年6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90.39亿港元,同比下降5.4%[160] - 公司2021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270.69亿港元,同比增长10.6%[160] - 公司2021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190.90亿港元,同比增长9.4%[162]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总资产为25,656,235[184]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总负债为14,390,184[184] - 公司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股东权益为11,268,051[184] - 公司截至2020年1月1日的总资产为23,781,626[186] - 公司截至2020年1月1日的总负债为13,249,553[186] - 公司截至2020年1月1日的股东权益为10,532,073[186] - 公司期内利润为151,041[188] - 公司期内全面收入(开支)总额为10,376[195] - 公司附属公司精盘后解除的金额为1,801[199] - 公司转换至可分签信鼎的金额为600,000[197] 项目开发与销售 - 公司在中国11个主要城市拥有27个房地产项目,提供约414万平方米的可售建筑面积[4] - 北京西钓鱼台·御玺、上海当代美墅·城开云外、上海万源城及西安自然界等旗舰项目贡献可观销售金额[16] - 天津河东工大·仰山华庭于2021年4月正式开工[16] - 上海首批城中村改造项目地块的“优享+欣虹汇”商业项目于2021年5月正式开工[16] - 上海万源城片区的商业中心城开优享+于2021年7月盛大开业[16]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在建项目共15个,在建面积达3,107,000平方米,新开工面积309,000平方米,交付面积合共96,000平方米[28]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成功中标西安市启源路项目,地盤面积约51,208平方米[24]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旗舰项目上海当代美墅、上海万源城及上海当代艺墅继续保持强劲销售,为公司带来稳定丰厚的收益和利润[24]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商品房平均售价下跌24.4%至每平方米约人民币43,800元[25] - 2021年上半年公司重点住宅项目天津河东工大·仰山华庭正式开工[26]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商业项目“城开优享+欣虹汇”正式开工,规划面积近80,000平方米[26] - 公司持有的投资性物业总面积约为880,000平方米,租金收入同比上升44.2%至418,474,000港元[29] - 公司土地储备共有27个项目,分布于11个内地重点城市,未来可售规划建筑面积约4,140,000平方米,足够未来3至5年发展[47] - 公司成功中标西安市启源路项目,土地出让金为约人民币15.25亿元,地盤面積約為51,208平方米,可開發為約102,418平方米之住宅開發項目[47] - 公司未来可售土地储备的总面积约为414万平方米[52] - 公司未来可售面积总计4,140,313平方米,可售在建面积总计2,014,935平方米[52] - 公司预计未来几年将有多个项目陆续落成,包括西安启源路项目(2023-2024年)、天津河東工大项目(2024年)等[53] - 上海青年城规划建筑面积为16,349平方米[55] - 上海世贸商城规划建筑面积为284,651平方米[55] - 城开国际大厦规划建筑面积为45,239平方米[55] - 城开YoYo规划建筑面积为13,839平方米[55] - 滨江城开中心一号地块规划建筑面积为25,845平方米[55] - 城上城规划建筑面积为285,264平方米[55] - 中国凤凰大厦规划建筑面积为1,048平方米[55] - 青年汇规划建筑面积为19,768平方米[55] - 自然界规划建筑面积为32,575平方米[55] - 沈阳城开中心规划建筑面积为62,483平方米[55] - 上海世貿商城總建築面積28.5萬平方米,由國際常年展貿中心、上海世貿展館、上海世貿大廈三大主體建築構成[76] - 上海晶城總佔地約30.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到77.3萬平方米,其中「晶秀坊」佔地約1.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4萬平方米[79] - 城行項目用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6萬平方米,包含辦公、商業等功能[83] - 桂林路航天項目總佔地面積約9.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60萬平方米,其中地上計容面積約35萬平方米[86] - 上投新虹項目佔地面積約為205畝,住宅組團地塊佔地面積約6.9萬平方米,預計可建計容建築面積約14.9萬平方米[89] - 煙台項目用地面積約7.77公頃,總建築面積約22萬平方米,項目業態含住宅、商業和部分公共服務配套設施[92] - 武漢陽邏項目總規劃建築面積約45萬平方米,業態含住宅、商業[96] - 天津河東工大·仰山華庭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7.5万平方米,包含住宅、商业和公共设施,住宅占地面积约11.6万平方米,容积率≤2.9[104] - 瀋陽城開中心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涵盖高端写字间、SOHO、精装公寓和开放式商业街区[107] - 無錫上海中心城開國際项目位于蠡园经济开发区核心,包含国际五星级酒店、酒店式公寓、五A甲级写字楼和商业中心[112] - 西安自然界项目占地约200万平方米,位于滻灞生态区核心区域,规划12幅地块,配套社区商业、教育、医疗等设施[115] 融资与贷款 - 公司与银行签订金额为人民币16.9亿元的定期贷款融资协议,要求控股股东维持不少于51%的股本控制权[124] - 公司签订了一笔为期36个月、金额为24亿元人民币的定期贷款融资协议[125] - 公司签订了一笔高达5亿港元的循环贷款融资协议,到期日为自接受日期起满一年[125] - 公司总贷款约为20,986,896,000港元[44] - 公司持有银行结余及现金为9,039,343,000港元,负债净额对权益总额比率为45.0%[42] - 借贷净额对权益总额比率为45.0%,流动比率为1.6[11]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遵守香港联合交易所《企业管治守则》[122] - 公司董事在2021年上半年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2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上实控股及上实集团分别实益拥有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的43.93%和63.77%[126] - 公司董事唐钧实益拥有公司178,000股普通股,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0.00%[130] - 公司董事唐钧实益拥有上实控股65,000股普通股,占上实控股已发行股本的0.00%[132] - 公司于2021年6月30日无任何未行使的购股权[136] - 公司于2013年5月16日采纳了新购股权计划,有效期为十年[137] - 新购股权计划旨在奖励合资格参与者对集团的贡献[137] - 合资格参与者包括公司雇员、独立非执行董事、供应商、客户、股东等[138] - 新购股权计划符合上市规则第十七章规定[140] - 公司未在2021年上半年根据新购股权计划授出任何购股权[141] - 上实控股持有公司2,111,229,080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43.93%[142] - 上实集团持有公司3,064,869,977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63.77%[142] - 上实集团通过其附属公司持有公司953,640,897股股份[144] - 唐钧先生自2021年1月15日起被任命为公司总裁、执行董事兼投资评证委员会成员[146] - 范仁达先生自2021年5月18日起由独立非执行董事调任为执行董事[146] - 李家晖先生自2021年6月25日起不再担任华营建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146] 未来战略与发展 - 公司将继续深耕上海都市圈和其他一、二线城市,加强现有优质土地开发,持续把握城市更新改造发展机会[50] - 公司未来将加码多元化布局,积极开拓房地产及商业资产投资运营,实现资产转型升级和业务创新发展[50] - 公司已重组其项目并将在未来土地收购事项上采取审慎策略[52] - 公司将继续以强经营能力为导向,紧抓销售窗口期,提升周转策略,推动实现全年业绩目标[50] 其他 - 公司与上海医药签订提供项目管理服务协议,管理费为人民币4,800,000元[16] - 公司未在2021年上半年派付任何中期股息[119] - 公司未在2021年上半年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20] - 公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已根据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未发现重大事项[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