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一太平(00142)
icon
搜索文档
第一太平:MPIC中期综合核心溢利净额增加20%至150亿披索
智通财经· 2025-08-06 04:4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综合核心溢利净额达150亿披索 同比增长20% 2024年同期为125亿披索 [1] - 报告溢利净额由125亿披索增长36%至170亿披索 主要受益于出售Philippine Coastal Storage and Pipeline Corporation的收益 [1] 业务板块贡献 - 电力业务贡献最大 达112亿披索 占营运溢利净额的64% [1] - 水务业务贡献38亿披索 收费道路业务贡献33亿披索 合计占营运溢利净额的41% [1] 增长驱动因素 - 营运贡献增长18%至175亿披索 主要得益于MERALCO发电业务强劲增长 [1] - MAYNILAD实施收费上调及MetroPacific Hospitals网络病人数目上升共同推动业绩增长 [1]
第一太平(00142.HK):MPIC上半年综合核心溢利净额增20%至150亿披索
格隆汇· 2025-08-06 04:36
公司财务表现 - 附属公司MPIC在2025年上半年综合核心溢利净额达150亿披索,同比增长20%,2024年同期为125亿披索 [1] - 营运贡献增长18%至175亿披索,主要得益于MERALCO发电业务、MAYNILAD收费上调及MetroPacific Hospitals病人数量增加 [1] - 报告溢利净额从125亿披索增长36%至170亿披索,主要由于出售Philippine Coastal Storage and Pipeline Corporation的收益 [1] 业务分部贡献 - 电力业务贡献最大,达112亿披索,占营运溢利净额的64% [1] - 水务业务贡献38亿披索,占营运溢利净额的41% [1] - 收费道路业务贡献33亿披索 [1]
第一太平(00142) - METRO PACIFIC INVESTMENTS CORPORATIO...
2025-08-06 04:07
业绩总结 - MPIC 2025 年上半年综合核心溢利净额增加 20%至 150 亿披索[6] - MPIC 2025 年上半年营运贡献增加 18%至 175 亿披索[6] - MPIC 电力业务贡献 112 亿披索,占营运溢利净额 64%[6] - MPIC 报告溢利净额飙升 36%至 170 亿披索[6] - MERALCO 收入增加 3%,综合核心溢利净额增长 10%至 255 亿披索[7] - MAYNILAD 收入增长 11%至 184 亿披索,核心溢利净额上升 23%至 74 亿披索[8] - MPTC 收费道路收入上升 18%至 181 亿披索[8] - MPTC 核心溢利净额上升 6%至 35 亿披索,报告溢利净额仅增加 3%至 35 亿披索[8] 用户数据 - 菲律宾平均每日车流量上升 4%至 722,018 架次[8] - 印尼平均每日车流量持平于 1,632,697 架次[8] - 越南平均每日车流量下降 5%至 74,374 架次[8] 财务状况 - MPIC 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及短期投资为 59 亿披索,较 2024 年末下降[8] - MPIC 债务净额为 514 亿披索,较 2024 年 12 月减少[8]
第一太平:Indofood上半年权益持有人应占收入58382.59亿印尼盾 同比增加42.75%
智通财经· 2025-07-31 13:08
财务表现 - 公司附属PT INDOFOOD SUKSES MAKMUR TBK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收入达81006.15亿印尼盾 同比增长38.65% [1] - 母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间收入为58382.59亿印尼盾 同比大幅增长42.75% [1] - 每股基本盈利达到665印尼盾 [1] 股权结构 - 公司持有PT INDOFOOD SUKSES MAKMUR TBK 50.1%权益 [1]
第一太平(00142):Indofood上半年权益持有人应占收入58382.59亿印尼盾 同比增加42.75%
智通财经网· 2025-07-31 13:07
财务表现 - 附属公司PT INDOFOOD SUKSES MAKMUR TBK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收入达81006.15亿印尼盾,同比增长38.65% [1] - 母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期间收入为58382.59亿印尼盾,同比增长42.75% [1] - 每股基本盈利为665印尼盾 [1] 股权结构 - 公司持有PT INDOFOOD SUKSES MAKMUR TBK 50.1%权益 [1]
第一太平(00142) - PT INDOFOOD SUKSES MAKMUR TBK就其截至202...
2025-07-31 12:42
业绩总结 - 2025年上半年销售净额59,843,246百万印尼盾,2024年为57,296,309百万印尼盾[4] - 2025年上半年毛利19,828,530百万印尼盾,2024年为19,806,183百万印尼盾[4]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收入11,692,147百万印尼盾,2024年为11,751,028百万印尼盾[4] - 2025年上半年本期收入8,100,615百万印尼盾,2024年为5,842,379百万印尼盾[4] 财务状况 - 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42,012,522百万印尼盾,2024年12月31日为38,710,056百万印尼盾[5] - 2025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86,469,491百万印尼盾,2024年12月31日为79,765,476百万印尼盾[5] - 2025年6月30日资产总额209,245,317百万印尼盾,2024年12月31日为201,713,313百万印尼盾[5] - 2025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38,891,459百万印尼盾,2024年12月31日为37,094,061百万印尼盾[6] - 2025年6月30日负债总额96,559,760百万印尼盾,2024年12月31日为92,722,030百万印尼盾[6] 权益情况 - 2025年6月30日已发行及缴足股份8,780,426,500股,对应股本878,043百万印尼盾,与2024年12月31日持平[7] - 2025年6月30日额外缴入资本283,732百万印尼盾,与2024年12月31日持平[7] - 2025年6月30日金融资产之未变现收益1,664,754百万印尼盾,较2024年12月31日减少约20.06%[7] - 2025年6月30日附属公司权益变动及与非控制性权益交易影响为7,152,370百万印尼盾,较2024年12月31日减少约1.90%[7] - 2025年6月30日财务报表外币折算汇兑差额1,017,799百万印尼盾,较2024年12月31日减少约2.31%[7] - 2025年6月30日已分配至一般储备145,000百万印尼盾,较2024年12月31日增加约3.57%[7] - 2025年6月30日未分配保留盈利56,772,270百万印尼盾,较2024年12月31日增加约6.32%[7] - 2025年6月30日母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权益67,913,968百万印尼盾,较2024年12月31日增加约4.30%[7] - 2025年6月30日非控制性权益44,771,589百万印尼盾,较2024年12月31日增加约2.04%[7] - 2025年6月30日权益总额112,685,557百万印尼盾,较2024年12月31日增加约3.39%[7] 其他 - 公司拥有Indofood 50.1%权益,其2025年6个月未经审核综合财务业绩于7月31日提交印尼证交所[3]
第一太平(00142)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7-31 09:44
股本情况 - 本月底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6000万美元,股份6亿股,面值0.01美元[1] - 本月底已发行股份总数为42.60206029亿股,库存股份为0[2] 期权情况 - 两股份期权计划本月底结存数目分别为191.4万和0,本月变动为0[3] - 本月行使期期权所得资金总额为0港元[3] 股份变动 - 本月已发行和库存股份总额增减均为0[5]
第一太平戴维斯:深圳写字楼业主灵活调租以加速成交
证券时报网· 2025-07-15 13:25
深圳写字楼市场现状 - 深圳甲级写字楼上半年新增供应35.2万平方米 总存量达1172.9万平方米 [1] - 甲级写字楼平均空置率环比上升0.8个百分点 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至30.6% [1] - 市场成交以同区域内搬迁为主 大面积交易数量较往年减少 [1] 租赁需求特点 - 人工智能 半导体 软件服务类企业租赁活动保持积极态势 [1] - 金融及贸易类企业租赁需求相对稳定 [1] - 科技 金融和专业服务行业推动南山区后海优质写字楼租赁需求增长 [2] 业主应对策略 - 写字楼业主普遍采取"以价换量"策略 提供极大优惠留住客户 [1] - 延续灵活的租金定价方案以加速成交 [1] - 企业租户更关注办公空间智能化 绿色化及柔性化设计 [2] 未来供应与展望 - 第三季度深圳甲级写字楼预计新增12.3万平方米供应 [1] - 政府培育新质生产力政策有望吸引更多科创企业 为写字楼需求注入新动能 [1] - 后海片区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创新项目将共建数字科技与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2]
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中小综合主要消费指数报5488.14点,前十大权重包含百润股份等
金融界· 2025-07-10 08:02
指数表现 - 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中小综合主要消费指数(H30472)报5488 14点 [1] - 近一个月下跌1 54%,近三个月上涨2 05%,年至今上涨3 77% [1] 指数编制方法 - 指数将中证沪港深500、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中小综合及互联互通综合指数样本分为11个行业 [1] - 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基点1000 0点 [1]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权重因子同步调整 [2] 权重股构成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17 56%:梅花生物(2 53%)、正邦科技(2 43%)、燕京啤酒(2 2%)、安井食品(1 83%)、毛戈平(1 79%)、恒安国际(1 76%)、大北农(1 66%)、德康农牧(1 64%)、第一太平(1 57%)、百润股份(1 55%) [1] 市场板块分布 -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41 28%,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41 17%,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17 55% [2] 行业分布 - 食品行业占比32 7%,养殖20 94%,酒类17 06%,种植8 99%,美容护理6 79%,软饮料6 78%,家庭用品6 75% [2]
第一太平戴维斯权威发布2025上半年广州房地产市场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7-09 06:18
广州房地产市场总体态势 - 广州在高质量发展目标引领下精准发力,依托"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市场注入新动能 [2] - 广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等重点平台建设,加速集聚高端产业资源,有效激活甲级写字楼和产业园区的需求潜力 [2] - 消费领域活力涌现,重点商圈业态焕新,结合沉浸式体验与智慧零售模式的广泛应用,重塑商业格局,提振市场信心 [2] - 在政策引导、产业创新与消费升级的多重共振下,广州房地产市场呈现出稳中回暖的发展态势 [2] 写字楼市场 - 2025年上半年市场共八个新项目交付入市,合计带来32.3万平方米供应面积,期末广州甲级写字楼市场总存量升至750.6万平方米,同比扩张6.1% [4] - 企业普遍继续执行严格的成本控制战略,选址青睐于租金门槛/租用成本更低的物业,全市半年度净吸纳量录得3.7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回落21.2% [4] - 全市平均空置率环比上升1.5个百分点、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期末录得22.6% [4] - 国际金融城、琶洲两新兴商务区继续以其高性价比优势吸引企业搬迁,两片区净吸纳量合计录得5.4万平方米,成为市场去化的主要推动力 [4] - 第二季度租金指数环比下降1.3%、同比下降6.5%,上半年租金指数累计下降4.5%,期末全市平均租金录得人民币每平方米每月127.4元 [8] - 2025年第三季度预计将有9.8万平方米新增供应入市,推动总存量升至760.3万平方米,市场存量规模将较2024年末扩张5.9% [8] 商业零售市场 - 2025年上半年广州有一个购物中心于二季度开业,另有一存量项目整体闭店,市场总存量环比扩容1.0%,至763.2万平方米 [8] - 品牌拓店节奏整体趋缓,存量项目多以小幅招商调改为主,核心商圈优质项目继续进行品牌组合升级及布局优化,引入部分新店、首店 [8] - 截至二季末,全市平均空置率环比微降0.2个百分点、同比微升0.1个百分点,至12.7% [8] - 二季度存量项目租金水平与一季度相较基本维稳,租金指数环比持平,但仍较去年同期微降0.3%,截至二季度末,全市平均租金录得人民币每平方米每月619.1元 [8] - 2025年下半年市场预计迎39.8万平方米供应入市,至年末市场总存量预计扩容6.2%,并突破800万平方米 [8] 住宅市场 - 2025年上半年广州一手住宅供应面积合计208.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5%,其中第二季度供应面积为133.8万平方米,同比上升8.1% [8] - 二季度市场成交量止跌回升,单季成交面积环比上升35.8%,至162.3万平方米,上半年全市一手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上升11.5%,至281.8万平方米 [8] - 受二季度优质项目成交推动,中心城区成交面积占比扩大至近五成,全市一手住宅成交均价录得人民币每平方米44,494元,环比上升18.4%,但仍同比下降4.7% [8] - 广州拟有序落实"全面取消限购、限售、限价,降低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措施,或在一定程度上利好交易量回升 [7] 中资企业出海趋势 - 中资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已成为塑造全球产业格局的关键力量,其中制造业出海表现尤为亮眼,在竞争力、品牌建设、研发创新及本地化布局方面取得显著突破 [9] - 企业出海已从早期的产品出口迈入规模化、体系化的产业布局新阶段,背后是产能过剩需拓新市场、成本攀升驱动外迁、应对贸易壁垒优化全球布局、政策支持保驾护航、技术与市场多元需求吸引五大核心要素协同发力 [9] - 东南亚地区凭借其强劲的经济增长动能、年轻化的人口红利以及快速崛起的中产阶级消费市场,成为全球投资焦点,也是中资企业出海的重要目的地 [9] - 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模式正加速从轻资产试水转向自建生产基地,全球化策略正经历深刻调整,从单一产品输出转向全产业链出海,更着力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以提升韧性与灵活性,同时强化品牌建设并深化海外本土化运营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