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并行科技(839493)
icon
搜索文档
并行科技:2024年半年报点评:AI云业务保持高速增长,24H1实现扭亏为盈
西南证券· 2024-08-23 03:3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上调),目标价44.40元(6个月)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下游市场算力需求旺盛拉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2024H1业绩符合市场预期,公司实现扭亏为盈,随着中国超算云市场渗透率提高,公司业绩将维持高增长趋势,上调投资评级为“买入” [1][2][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2.7亿元,同比+33.5%,归母净利润423.1万元,同比+110.6%,扣非归母净利润378.0万元,同比+108.4%;单Q2实现收入1.4亿元,同比+34.1%,环比+6.8%,归母净利润173.1万元,同比+110.7%,环比-30.8%,扣非归母净利润134.1万元,同比+106.3%,环比-45.0% [1] - 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3/56.9/137.0百万元,yoy分别为130.2%/133.9%/141.0%,对应PS分别为3/2/2倍 [2][8] - 2024 - 2026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6.5/9.0/12.1亿元,yoy分别为30.4%/38.7%/34.8% [8] 业务情况 - AI云业务收入贡献占比提升,2024H1收入为9619.1万元(同比+319.4%),收入占比较去年底增长13.1pp至35.6%,毛利率由2023年底的15.8%提升11.3pp至27.1% [1] - 2024H1公司毛利率为34.1%,较去年年底提升8.4pp,较去年同期提升10.4pp;期间费用率为32.1%,较去年年底下降10.4pp,较去年同期下降10.3pp,销售和管理费用下降明显 [2] - 预计2024 - 2026年通用超算云增速约为12.8%/12.4%/12.3%,行业云增速约为60.6%/55.3%/46.7%,AI云增速约为96.8%/49.1%/39.7%;通用超算云毛利率约为37.0%/37.0%/37.0%,行业云毛利率约为39.0%/40.0%/42.0%,AI云毛利率约为27.0%/28.0%/29.0% [5] - 预计2024 - 2026年超算云系统集成收入增速约为-85.0%/10.0%/10.0%,超算软件及技术服务增速为-30.0%/5.0%/5.0%,超算会议及其他服务增速为-50.0%/5.0%/5.0%;超算云系统集成毛利率约为23.0%/23.0%/23.0%,超算软件及技术服务毛利率约为55.0%/55.0%/55.0%,超算会议及其他业务毛利率约为-15.0%/-15.0%/-15.0% [5] 行业情况 - 2023年以来受GPT技术发展等因素带动,AIGC呈现爆发式增长,2024 - 2026年中国AIGC核心市场规模增速预期为494.8%/70.8%/106.7% [1] 可比公司估值 - 选取润泽科技、奥飞数据及恒为科技作为可比公司,2024 - 2026年三家公司平均PS估值为6/5/4倍 [8]
并行科技:提供担保的公告
2024-08-19 12:11
担保事项 - 北龙超云拟向北京农商银行申请2000万元3年期流动资金授信,公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3][8] - 担保议案已通过董事会审议,尚需股东大会审议[5][6] 北龙超云财务数据 - 2023年底资产总额271784936.46元,负债总额232766760.90元,资产负债率92.03%[8] - 2023年营收251198359.97元,利润总额6240933.21元,净利润6194915.63元[8] 其他 -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对外担保余额1949.92万元,占比5.62%[15] - 保荐机构对担保事项无异议[14]
并行科技:第三届董事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4-08-19 12:11
资金相关 - 控股子公司北龙超云拟向北京农商银行申请2000万元流动资金授信,期限3年,利率不低于LPR减5个基点[9] - 公司向中信银行申请固定资产贷款和综合授信余额合计不超8000万元[11] - 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分别对三家全资子公司增资2000万元[15] 采购相关 - 公司拟采购AI算力服务器,采购合同总金额预计不超11574万元[11] - 公司与中科国宇(天津)智能科技等公司签订AI算力服务器采购合同[19] 会议相关 - 2024年8月16日召开董事会会议,8月6日书面发出通知[3] - 公司拟于2024年9月3日14:00召开2024年第七次临时股东大会[17]
并行科技:第三届监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4-08-19 12:11
会议信息 - 监事会会议于2024年8月16日召开[3] - 应出席监事4人,出席和授权出席4人[4] 议案表决 - 《2024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议案同意4票、反对0票、弃权0票[6] - 《2024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专项报告》议案同意4票、反对0票、弃权0票[7]
并行科技:2024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2024-08-19 12:11
募集资金情况 - 2021年定向发行股份募集资金2.014665亿元[2] - 2023年公开发行股票1150万股,每股29元,总额3.335亿元,净额2.871245亿元[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专用账户余额7831.90103万元,部分闲置资金买1.2亿元现金管理产品[6] - 公开发行累计使用9083.94778万元,未使用余额1.9831140167亿元,投入比例31.64%[8] - 2023年12月同意用募集资金置换已支付发行费用自筹资金835.707547万元[12] - 定向发行募集资金专户结存金额7608.63元[10] 现金管理情况 - 2024年用暂时闲置资金在兴业银行三笔现金管理分别为6000万、4000万、2000万元[14] - 兴业银行三笔产品预计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85%、1.95%、1.85%[14] - 2024年2月审议通过用不超4000万元闲置资金现金管理,有效期12个月[15] - 公司使用不超8000万元闲置资金现金管理,有效期12个月[16] 项目情况 - 超算云算力网络平台建设项目变更实施主体为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8] - 超算云算力网络平台建设项目增加实施地点呼和浩特和林格尔新区[18] - 2024年5 - 6月投入部分募集资金,截至6月30日未达产、未产生效益[22] - 超算云算力网络平台建设项目截至期末投入进度31.64%[26] - 超算云算力网络平台建设项目预计2025年10月31日达预定可使用状态[26] - 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28712.45万元,占比100%[26] 其他情况 - 报告期内未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13] - 报告期内公司募集资金实际使用与信息披露无差异[23]
并行科技:购买资产的公告
2024-08-19 12:11
业绩数据 - 2023年度经审计净资产为3.4671879565亿元[7] - 2023年度深圳市四通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总资产5.1607396612亿元,净资产3151.540445万元,营业收入2.9747375416亿元,净利润1267.369438万元[10] - 2023年度北京国科欣翼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3.472764亿元,净资产1.894207亿元,营业收入5043.23万元,净利润28.80万元[11] - 2023年度中科国宇(天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993.35万元,净资产300.56万元,营业收入6159.63万元,净利润45.50万元[12] 采购情况 - 拟采购AI算力服务器,合同总金额预计不超1.1574亿元[3] - 2024年5 - 7月采购CPU服务器合同金额合计2254.61万元,累计1.382861亿元,达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0% [7] 合作合同 - 与中科国宇(天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同价格1890万元,付款方式为合同签订且样机通过测试、收到发票后付55%,设备到达指定地点并验收后30天内付清[16][18] - 与深圳市四通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合同价格8340万元,付款方式为2024年8月8日前支付1444万元,剩余合同生效后5个工作日内付清[17] - 与北京国科欣翼科技有限公司合同价格1344万元,付款方式为合同签订生效后银行转账支付[18] 其他要点 - 第三届董事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审议《关于公司拟签订AI算力服务器采购合同的议案》,同意9票,反对0票,弃权0票[7] - 公司需支付100万元人民币货款,发货60天后以银行转账支付剩余货款[19] - 公司是超算云及算力运营服务提供商,形成以自有算力为主的经营模式,因AI及多行业算力需求增长,采购服务器扩充自有算力资源池[21] - 购买资产交易符合公司业务及战略方向,预计产生积极影响,不构成关联交易,不影响公司业务独立性[21] - 合同履行可能受不可抗力影响,投资者需防范风险[22]
并行科技(839493) - 2024 Q2 - 季度财报
2024-08-19 12:1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证券代码为839493,于2023年11月1日在北交所上市[8][11] - 公司行业分类为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主要产品与服务项目为超算云服务[11] - 公司普通股总股本为58,230,000股,优先股总股本为0股[11] - 公司控股股东为陈健,实际控制人为陈健、贺玲,一致行动人包括弘健投资等[11] - 2015年12月6日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为29,085,864元[127] - 2016年1月23日定向发行后,公司股本由29,085,864元增加至31,994,450元[127] - 2018年4月8日定向发行后,公司股本由31,994,450元增加至32,494,450元[127] - 2018年11月9日定向发行后,公司股本由32,494,450元增加至33,694,450元[128] - 2019年7月26日定向发行后,公司股本由34,094,450元增加至35,174,450元[128] - 2020年8月27日定向发行后,公司股本由35,174,450元增加至37,174,450元[129] - 2021年4月15日定向发行后,公司股本由37,174,450元增加至40,014,450元[129] - 2021年10月15日定向发行后,公司股本由40,014,450元增加至46,730,000元[129] - 2023年10月24日公开发行后,公司股本增加10,000,000元,变更后为56,730,000元[130] - 公司已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000.00万股,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股份150.00万股[1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注册资本为58230000.00元,股本为58230000股[131] - 本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135] - 公司营业周期为12个月[136] - 公司采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137] 公司合作与荣誉 - 2024年2月,公司与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达成框架合作协议,将在AI算力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2] - 2024年6月4日,公司成为“算力国产化推进行动”成员[2] - 2024年7月1日,公司入选“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算力伙伴成员单位[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为2.70380380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0251253426亿元增长33.51%[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3.059612万元,较上年同期的 - 3984.212224万元增长110.62%[13] - 资产总计为11.713510101亿元,较上年期末的11.3454437763亿元增长3.24%[14] - 负债总计为8.1480054481亿元,较上年期末的7.8782558198亿元增长3.42%[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4597956797亿元,较上年期末的3.3654872381亿元增长2.80%[1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760.455446万元,较上年同期的3629.350904万元减少148.51%[16] - 总资产增长率为3.24%,上年同期为2.97%[17] - 营业收入增长率为33.51%,上年同期为56.43%[17] - 净利润增长率为111.83%,上年同期为28.47%[17] - 非经常性损益净额为45.096317万元[19]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为306,895,140.55元,占总资产26.20%,较上年期末减少25.13%[27] - 应收账款本期期末为73,434,619.28元,占总资产6.27%,较上年期末增长66.49%[27] - 固定资产本期期末为481,574,203.17元,占总资产41.11%,较上年期末增长53.79%[27] - 在建工程本期期末为26,949,796.98元,占总资产2.30%,较上年期末减少65.13%[29] - 短期借款本期期末为270,253,093.29元,占总资产23.07%,较上年期末增长47.68%[29] - 合同负债本期期末为410,071,468.37元,占总资产35.01%,较上年期末减少1.25%[29] - 应付职工薪酬本期期末为17,728,192.83元,占总资产1.51%,较上年期末减少57.65%[29] - 递延收益本期期末为10,327,620.52元,占总资产0.88%,较上年期末增长773.69%[29] - 应收票据与期初相比减少76.64%,应收账款同比增加66.49%,预付款项与期初相比增加112.81%[30] - 报告期末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41.11%,较上期增长53.79%,应付职工薪酬与期初相比减少57.65%[30] - 营业收入为270,380,380.40元,同比增加33.51%,营业成本为178,291,852.05元,同比增加15.34%[32] - 毛利率为34.06%,较上年同期的23.67%有所提升,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同比大幅增加,分别为113.02%和111.83%[32] - 信用减值损失本期较上期增加72.84%,其他收益减少77.35%,营业外支出较上一年期末增加639.97%[32][33] - 主营业务收入为270,380,380.40元,同比增加33.51%,主营业务成本为178,291,852.05元,同比增加15.34%[3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17,604,554.46元,上期为36,293,509.04元,变动比例为 - 148.51%[3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 157,790,761.84元,上期为 - 47,377,893.44元,变动比例为233.05%[3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72,187,608.75元,上期为50,777,059.75元,变动比例为42.17%[37] - 理财产品投资发生额和未到期余额合计均为120,000,000元[3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未分配利润累计 - 470,415,680.32元[49]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计11.71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1.35亿元增长3.24%[102][103][10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合计5.51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6.11亿元下降9.86%[102]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合计6.20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23亿元增长18.56%[103] - 2024年6月30日负债合计8.15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88亿元增长3.42%[103][10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合计7.86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7.59亿元增长3.52%[103]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合计2891.00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868.31万元增长0.80%[103] - 2024年6月30日所有者权益合计3.57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47亿元增长2.83%[104] - 2024年6月30日货币资金为3.07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10亿元下降25.13%[102]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为7343.46万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410.82万元增长66.49%[102] - 2024年6月30日固定资产为4.82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13亿元增长53.79%[102]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2.703803804亿元,2023年同期为2.0251253426亿元,同比增长33.51%[108]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总成本为2.6599513297亿元,2023年同期为2.4127111146亿元,同比增长10.25%[108] - 2024年资产总计为11.1965993043亿元,2023年为10.0902088073亿元,同比增长10.96%[106] - 2024年负债合计为6.489355848亿元,2023年为5.5879257881亿元,同比增长16.13%[107] - 2024年所有者权益合计为4.7072434563亿元,2023年为4.5022830192亿元,同比增长4.55%[107] - 2024年固定资产为37425.020591万元,2023年为19768.98509万元,同比增长89.32%[106] - 2024年在建工程为1902.731272万元,2023年为6209.935039万元,同比下降69.36%[106] - 2024年短期借款为2.7025309329亿元,2023年为1.73亿元,同比增长56.22%[106] - 2024年合同负债为2.6606511946亿元,2023年为2.621535045亿元,同比增长1.49%[106] - 2024年租赁负债为579.440901万元,2023年为729.45355万元,同比下降20.56%[106] - 公司2024年1 - 6月营业利润为4356463.21元,2023年同期为 - 33447707.23元[109] - 公司2024年1 - 6月净利润为3994882.30元,2023年同期为 - 33773721.85元[109] - 公司2024年1 - 6月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230596.12元,2023年同期为 - 39842122.24元[109] - 公司2024年1 - 6月基本每股收益为0.07元/股,2023年同期为 - 0.85元/股[109] - 母公司2024年1 - 6月营业收入为241576103.59元,2023年同期为167049964.01元[110] - 母公司2024年1 - 6月营业成本为172687587.39元,2023年同期为151665218.14元[110] - 母公司2024年1 - 6月营业利润为14733091.18元,2023年同期为 - 36293338.90元[110] - 母公司2024年1 - 6月净利润为14659256.37元,2023年同期为 - 36338262.11元[110] - 公司2024年1 - 6月信用减值损失为 - 1792897.39元,2023年同期为 - 1037323.42元[109] - 母公司2024年1 - 6月利息费用为3920249.64元,2023年同期为1900834.32元[110] - 2024年1 - 6月合并报表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51,240,801.98元,较2023年同期276,464,590.92元下降约9.12%[112] - 2024年1 - 6月合并报表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268,845,356.44元,较2023年同期240,171,081.88元增长约11.94%[112] - 2024年1 - 6月合并报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7,604,554.46元,2023年同期为36,293,509.04元[112] - 2024年1 - 6月合并报表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57,790,761.84元,较2023年同期47,377,893.44元增长约233.04%[113] - 2024年1 - 6月合并报表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78,880
并行科技: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事项的核查意见
2024-08-19 12:11
授信担保 - 控股子公司北龙超云拟向北京农商银行申请2000万元3年期流动资金授信[1] - 公司拟为该笔授信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2] 审批情况 - 第三届董事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担保议案,尚需股东大会审议[3][4] 保荐意见 - 保荐机构认为担保事项合规,无不利影响,无异议[5][6]
并行科技:对全资子公司增资的公告
2024-08-19 12:11
增资情况 - 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对三家全资子公司各增资2000万元[3][10] - 并行(天津)和并行(广州)增资后注册资本增至4000万元,长沙超算云增至3000万元[3][10] - 2024年8月16日董事会通过增资议案,无需提交股东大会[7] 财务数据 - 并行(天津)2023年底资产负债率1741.90%,2024年中为1575.82%[12] - 并行(广州)2023年底资产负债率731.37%,2024年中为522.83%[13][14] - 长沙超算云2023年底资产负债率143.10%,2024年中为153.97%[14][15] - 并行(天津)2023年底净利润 -4097484.85元,2024年中为 -1556864.23元[12] - 并行(广州)2023年底净利润 -8788059.07元,2024年中为 -3645841.07元[13][14] - 长沙超算云2023年底净利润 -11882785.70元,2024年中为 -4270611.69元[14][15] 其他要点 - 增资需报当地工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8] - 增资基于战略及业务发展需要[19] - 增资有风险,公司将加强监管完善内控[19] - 增资不会对公司未来财务和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20]
并行科技:募集资金管理制度
2024-08-19 12:11
制度审议 - 2024年8月16日第三届董事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募集资金管理制度》议案,尚需股东大会审议[2] - 制度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生效,董事会负责解释和修改[23] 资金支取与通知 - 一次或十二个月内累计从专户支取超3000万元或募集资金净额20%,公司及银行应通知保荐机构或独财顾问[8] 募投项目规定 - 募投项目超期限且投入未达计划金额50%,公司应重新论证可行性[12] 资金使用规则 - 闲置募集资金可暂补流动资金,单次不超十二个月[13][14] - 超募资金用于永久补流和还贷需经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12个月内不高风险投资或资助[16] - 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投项目可6个月内置换,需董事会审议并公告[16] 协议签订与终止 - 募集资金到位1个月内与保荐、银行签三方监管协议,2个交易日内公告[7] - 银行三次未及时提供对账单等,公司可终止协议注销专户[8] 信息披露要求 - 用闲置资金补流、现金管理等在董事会通过后2个交易日披露,资金归还后2个交易日公告[14][15] - 发现投资产品重大风险及时披露,现金管理达标准披露进展[16] - 变更募投项目、用途等按规定审议并2个交易日披露[18][19] - 出现严重影响投资计划情形2个交易日公告[5] 资金管理监督 - 财务部设募集资金使用台账,内审部门至少半年检查并报告[21] - 董事会每半年核查募投项目进展,出具专项报告并与定期报告同披露,聘会计师鉴证[21] 节余资金处理 - 节余募集资金低于200万元且低于净额5%可豁免董事会审议,超200万元或5%需董事会审议,高于500万元且高于10%需股东大会审议[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