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广发证券
icon
搜索文档
农林牧渔行业跟踪分析:海外祖代引种或再次中断,近期白鸡产业链景气回暖
广发证券· 2024-12-04 08: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买入 [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外祖代引种或再次中断,关注后续引种节奏 [8] - 在产祖代存栏处于相对高位,父母代鸡苗销量同比增长 [8] - 近期产业链价格持续回暖,毛鸡价格反弹至成本线上 [8] - 投资建议:近期白鸡产业链价格整体走强,持续关注父母代鸡苗销量及种鸡淘汰情况,未来行业或有望延续震荡回暖态势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核心观点 - 海外祖代引种或再次中断,关注后续引种节奏 [8] - 在产祖代存栏处于相对高位,父母代鸡苗销量同比增长 [8] - 近期产业链价格持续回暖,毛鸡价格反弹至成本线上 [8] - 投资建议:近期白鸡产业链价格整体走强,持续关注父母代鸡苗销量及种鸡淘汰情况,未来行业或有望延续震荡回暖态势 [9] 数据分析 - 1-11月国内祖代鸡累计更新量为147.3万套,同比增长24.41% [8] - 1-11月国内自繁更新、美国、新西兰引种占比分别约52.8%、44.8%、2.4% [8] - 10月全国祖代鸡存栏217.74万套,其中后备存栏81.55万套、在产存栏136.19万套,环比分别+7.6%/+1.8%,同比分别+19.7%/+17.2% [8] - 10月全国父母代存栏8287万套;其中后备存栏3299万套,同比增长20%,在产种鸡存栏4988万套,同比持平 [8] - 10月,父母代雏鸡为627万套,环比增长7.4%,同比增长18.7%;1-10月累计销量约6151.4万套,同比增长13% [8] - 2季度以来父母代鸡苗价格震荡上行,11月10均价约56.03元/套,估算单套利润约35元/套 [8] - 截至11月29日商品代鸡苗价格、毛鸡价格分别约4.42元/羽、3.8元/斤,较11月初分别上涨7.3%、0.5%,均处于成本线以上 [8] 投资建议 - 投资建议:近期白鸡产业链价格整体走强,持续关注父母代鸡苗销量及种鸡淘汰情况,未来行业或有望延续震荡回暖态势 [9] - 建议关注圣农发展、益生股份、民和股份、仙坛股份、禾丰股份 [9]
计算机行业:美国升级半导体出口管制政策,芯片国产替代节奏有望加快
广发证券· 2024-12-04 08:45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买入 [5] 核心观点 - 2024年12月2日,美国工业和安全局修订《出口管理条例》,将140个中国半导体相关实体添加到"实体清单",此举预计将加快芯片国产替代的节奏 [2] - 国内四个行业协会的声明反映了芯片国产替代的节奏有望加快,国产芯片硬件性能方面已经具备国产替代的技术基础,已经可以实现在部分场景、部分行业的国产替代 [3] - 自主可控的信创趋势愈发明显,行业信创推进趋势已经明朗,空间广阔,建议关注寒武纪、黑芝麻智能、中国长城、纳思达等个股 [4] 美国升级半导体出口管制政策 - 2024年12月2日,美国工业和安全局修订《出口管理条例》,将140个中国半导体相关实体添加到"实体清单" [15] - 国内四个行业协会的声明反映了芯片国产替代的节奏有望加快,国产芯片硬件性能方面已经具备国产替代的技术基础,已经可以实现在部分场景、部分行业的国产替代 [16]
周大福:FY25H1毛利率高增,持续聚焦品牌升级
广发证券· 2024-12-04 01:11
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周大福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合理价值为8.06港元/股[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周大福FY25H1毛利率高增,持续聚焦品牌升级,盈利能力改善,谨慎管理资本开支[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周大福截至2024年9月30日共有6968家周大福珠宝终端零售点,加盟店比例为77%[2] - 香港全新概念店开业,传福系列销售约15亿港元,品牌转型取得积极进展[2] 财务表现 - FY25H1实现收入394.08亿港元,同比降低20.4%,归母净利润27.9亿港元,同比降低44.4%[2] - 经调整毛利率为31.4%,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金价大幅提升以及定价类对黄金产品零售值的贡献同比增长一倍至14.2%[2] - 销售及行政开支同比降低2.8%,综合影响下,主要经营溢利率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至17.2%[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FY25-27财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亿、65亿、72亿港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FY25财年15倍PE估值,对应合理价值8.06港元/股,维持“买入”评级[2] 财务数据 - 主营收入:2023A为94,684百万港元,2024A为108,713百万港元,2025E为90,058百万港元,2026E为98,823百万港元,2027E为105,609百万港元[2] - 归母净利润:2023A为5,384百万港元,2024A为6,499百万港元,2025E为5,366百万港元,2026E为6,453百万港元,2027E为7,159百万港元[2] - EPS:2023A为0.54港元/股,2024A为0.65港元/股,2025E为0.54港元/股,2026E为0.65港元/股,2027E为0.72港元/股[2] - 市盈率(P/E):2023A为28.9,2024A为17.7,2025E为13.3,2026E为11.0,2027E为9.9[2] - ROE:2023A为16.5%,2024A为24.7%,2025E为16.8%,2026E为16.8%,2027E为15.7%[2] - EV/EBITDA:2023A为17.1,2024A为12.2,2025E为8.6,2026E为7.0,2027E为6.1[2] 资产负债表 - 流动资产合计:2023A为77,267百万港元,2024A为79,182百万港元,2025E为80,378百万港元,2026E为83,261百万港元,2027E为88,043百万港元[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023A为11,695百万港元,2024A为7,695百万港元,2025E为9,309百万港元,2026E为12,200百万港元,2027E为15,000百万港元[4] - 应收账款及票据:2023A为3,213百万港元,2024A为2,897百万港元,2025E为2,877百万港元,2026E为2,937百万港元,2027E为3,051百万港元[4] - 存货:2023A为59,290百万港元,2024A为64,647百万港元,2025E为64,458百万港元,2026E为64,466百万港元,2027E为66,050百万港元[4] - 非流动资产合计:2023A为10,074百万港元,2024A为9,637百万港元,2025E为9,657百万港元,2026E为9,762百万港元,2027E为10,129百万港元[4] - 固定资产净值:2023A为5,144百万港元,2024A为4,527百万港元,2025E为4,480百万港元,2026E为4,543百万港元,2027E为4,680百万港元[4] - 长期投资:2023A为466百万港元,2024A为412百万港元,2025E为418百万港元,2026E为427百万港元,2027E为435百万港元[4] - 商誉及无形资产:2023A为1,211百万港元,2024A为1,281百万港元,2025E为1,333百万港元,2026E为1,366百万港元,2027E为1,588百万港元[4] - 资产总额:2023A为87,341百万港元,2024A为88,819百万港元,2025E为90,035百万港元,2026E为93,023百万港元,2027E为98,172百万港元[4] - 流动负债合计:2023A为51,022百万港元,2024A为57,520百万港元,2025E为53,364百万港元,2026E为49,833百万港元,2027E为47,950百万港元[4] - 短期借款:2023A为19,452百万港元,2024A为25,281百万港元,2025E为22,151百万港元,2026E为18,468百万港元,2027E为16,408百万港元[4] - 应付账款及票据:2023A为993百万港元,2024A为1,041百万港元,2025E为771百万港元,2026E为787百万港元,2027E为866百万港元[4] - 非流动负债合计:2023A为2,959百万港元,2024A为4,553百万港元,2025E为4,142百万港元,2026E为3,842百万港元,2027E为3,542百万港元[4] - 长期借款:2023A为1,488百万港元,2024A为3,342百万港元,2025E为3,142百万港元,2026E为2,942百万港元,2027E为2,642百万港元[4] - 总负债:2023A为53,981百万港元,2024A为62,073百万港元,2025E为57,506百万港元,2026E为53,675百万港元,2027E为51,492百万港元[4] - 普通股股本:2023A为10,000百万港元,2024A为9,988百万港元,2025E为9,988百万港元,2026E为9,988百万港元,2027E为9,988百万港元[4] - 储备:2023A为23,142百万港元,2024A为17,036百万港元,2025E为22,402百万港元,2026E为28,855百万港元,2027E为36,013百万港元[4] - 归母权益总额:2023A为32,397百万港元,2024A为25,715百万港元,2025E为31,390百万港元,2026E为38,043百万港元,2027E为45,201百万港元[4] - 少数股东权益:2023A为962百万港元,2024A为1,031百万港元,2025E为1,139百万港元,2026E为1,306百万港元,2027E为1,478百万港元[4] - 股东权益合计:2023A为33,360百万港元,2024A为26,746百万港元,2025E为32,529百万港元,2026E为39,348百万港元,2027E为46,679百万港元[4] - 负债及股东权益合计:2023A为87,341百万港元,2024A为88,819百万港元,2025E为90,035百万港元,2026E为93,023百万港元,2027E为98,172百万港元[4] 现金流量表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23A为10,066百万港元,2024A为13,836百万港元,2025E为9,565百万港元,2026E为9,909百万港元,2027E为8,628百万港元[4] - 合并净利润:2023A为5,490百万港元,2024A为6,607百万港元,2025E为5,475百万港元,2026E为6,619百万港元,2027E为7,331百万港元[4] - 折旧与摊销:2023A为2,220百万港元,2024A为2,285百万港元,2025E为2,295百万港元,2026E为2,303百万港元,2027E为2,341百万港元[4] - 营运资本变动:2023A为643百万港元,2024A为711百万港元,2025E为-610百万港元,2026E为160百万港元,2027E为-1,804百万港元[4] - 其他非经营性调整:2023A为1,819百万港元,2024A为4,341百万港元,2025E为2,405百万港元,2026E为827百万港元,2027E为760百万港元[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023A为-1,782百万港元,2024A为-717百万港元,2025E为-4,325百万港元,2026E为-2,808百万港元,2027E为-3,007百万港元[4] - 处置固定资产收益:2023A为41百万港元,2024A为13百万港元,2025E为-1,800百万港元,2026E为-300百万港元,2027E为-300百万港元[4] - 资本性支出:2023A为-1,982百万港元,2024A为-963百万港元,2025E为-2,300百万港元,2026E为-2,400百万港元,2027E为-2,700百万港元[4] - 投资资产支出:2023A为-73百万港元,2024A为36百万港元,2025E为-5百万港元,2026E为-9百万港元,2027E为-8百万港元[4] - 其他:2023A为232百万港元,2024A为199百万港元,2025E为-221百万港元,2026E为-99百万港元,2027E为1百万港元[4] - 融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023A为-10,705百万港元,2024A为-16,830百万港元,2025E为-3,626百万港元,2026E为-4,211百万港元,2027E为-2,821百万港元[4] - 长期债权融资:2023A为-5,087百万港元,2024A为-3,507百万港元,2025E为-200百万港元,2026E为-200百万港元,2027E为-300百万港元[4] - 股权融资:2023A为0百万港元,2024A为-135百万港元,2025E为0百万港元,2026E为0百万港元,2027E为0百万港元[4] - 支付股利:2023A为5,079百万港元,2024A为12,538百万港元,2025E为0百万港元,2026E为0百万港元,2027E为0百万港元[4] - 其他:2023A为-10,697百万港元,2024A为-25,726百万港元,2025E为-3,426百万港元,2026E为-4,011百万港元,2027E为-2,521百万港元[4] - 现金净增加额:2023A为-3,247百万港元,2024A为-4,000百万港元,2025E为1,614百万港元,2026E为2,891百万港元,2027E为2,800百万港元[4] - 期初现金余额:2023A为14,942百万港元,2024A为11,695百万港元,2025E为7,695百万港元,2026E为9,309百万港元,2027E为12,200百万港元[4] - 期末现金余额:2023A为11,695百万港元,2024A为7,695百万港元,2025E为9,309百万港元,2026E为12,200百万港元,2027E为15,000百万港元[4] 主要财务比率 - 主营收入增长率:2023A为-4.3%,2024A为14.8%,2025E为-17.2%,2026E为9.7%,2027E为6.9%[4] - 营业利润增长率:2023A为-10.0%,2024A为18.9%,2025E为4.2%,2026E为-0.9%,2027E为9.0%[4] - 归母净利增长率:2023A为-19.8%,2024A为20.7%,2025E为-17.
第四范式:技术为本,生成式AI助力大数据到决策智能
广发证券· 2024-12-04 01:10
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第四范式"买入"评级 [序号][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第四范式是国内决策智能解决方案龙头厂商,商业化落地趋前 [序号][2] - 决策智能空间广阔,参与者多元,是生成式AI时代典型应用场景 [序号][2] - 第四范式选择在特定场景"纵向深耕",避开了直接与OpenAI等巨头正面竞争 [序号][2] - 生成式AI为下游客户创造了更多附加值,但盈利能力和市场空间扩展仍有待观察 [序号][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第四范式:决策智能解决方案领域龙头厂商 [序号][9] - 提供以平台为中心的决策智能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 [序号][10] - 先知AI平台构筑内核,解决方案与AIGS服务两翼布局 [序号][11] - 四大核心技术奠基,标杆客户持续渗透,覆盖行业逐步拓宽 [序号][12] - 营收持续高增,有望扭亏为盈 [序号][13] 决策智能是生成式AI典型应用场景,参与者多元 [序号][14] - 决策智能空间广阔,参与者多元 [序号][15] - 生成式AI提供企业软件重塑可能,产品标准化程度有望提升 [序号][16] 从大数据到决策智能:PALANTIR与第四范式对比分析 [序号][17] - PALANTIR与第四范式对比分析 [序号][18] - PALANTIR:从大数据到决策智能龙头,AIP焕发新机遇 [序号][19] - 第四范式:扎根行业核心场景,强调商业化落地的务实性 [序号][20] 数据质量与安全问题待解决,下游支付能力及意愿存在不确定性 [序号][21]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序号][22] 风险提示 [序号][23]
智翔金泰:赛立奇单抗放量可期,创新管线迈入收获期
广发证券· 2024-12-04 01:09
公司概况 - 智翔金泰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企业,聚焦自免、感染性疾病和肿瘤三大治疗领域,布局IL-17A、IL-4R、TSLP、CD3xBCMA等潜力靶点,创新管线驱动公司中长期发展 [序号][序号] - 赛立奇单抗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首个获批上市的IL-17单抗,首个适应症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于24年8月获批上市,先发优势明显 [序号] - GR1802是一款靶向IL-4R的单抗,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适应症目前处于III期临床阶段;此外,哮喘、自发性荨麻疹、鼻窦炎伴鼻息肉等适应症研发进度靠前 [序号] 财务预测与投资评级 - 预计公司24-26年收入分别为0.56、1.91、5.01亿元,EPS分别为-2.28、-2.05、-1.47元/股 [序号] - 采用风险调整DCF法得到公司合理价值为38.09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序号] 产品管线 - 公司在研产品15个,其中GR1603为国产首个进入II期临床的抗IFNAR1单抗,GR1801是国产首个进入临床的抗狂犬病病毒G蛋白双抗,GR2002为全球首个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TSLP双表位双抗 [序号] - 赛立奇单抗针对慢性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于2024年8月获批上市,放射学阳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适应症于2024年1月NDA获受理,狼疮性肾炎适应症处于Ⅱ期临床 [序号] - GR1802针对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适应症已于2023年12月进入III期临床,此外,公司全面布局了哮喘、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过敏性鼻炎适应症,整体进度靠前 [序号] 市场表现 - 2023年国内银屑病市场规模接近60亿元,其中IL-17A市场规模已接近38亿元 [序号] - 司库奇尤单抗在抗银屑病药物市场中的占比持续上升,2019-2023年,其占比分别为6.16%、23.50%、46.93%、64.74%和63.37% [序号] - 2023年度普利尤单抗全球销售额突破百亿欧元,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额进一步上升至约96.14亿欧元 [序号]
君亭酒店:携手希尔顿,共拓高端酒店市场
广发证券· 2024-12-04 01: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君亭酒店与希尔顿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双方拟建立长期、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在中国大陆地区高端酒店及目的地度假村方面的发展 [1] - 希尔顿集团是国际知名酒店管理公司,旗下拥有24个卓越酒店品牌,在全球13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8300多家酒店、超125万间客房、超2亿希尔顿荣誉客会会员 [1] - 君亭酒店深耕高端及中高端赛道,品牌矩阵完善,截至24Q3,公司开业及待开业酒店合计423家、客房数合计8.7万间 [1] - 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前景广阔,希尔顿具有国际化高标准、强品牌力及市场渗透力,而君亭作为国内领先的高端及中高端酒店运营商,多层次布局品牌,能够定制化进行项目设计与开发,打造"一店一品",铸就差异化竞争优势,产品力较为优秀、具备较强的溢价能力 [1] -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深耕中高端及高端酒店赛道、单店模型较优秀,携手希尔顿进一步打开高端酒店市场想象空间。公司业绩短期受新开直营店扰动,后续新店步入稳态后,毛利率将有所优化、财务费用也有下降空间,利润改善弹性大,需要更多耐心等待业绩拐点。预计24-26年归母净利润为0.29、0.85、1.31亿元,考虑公司业绩弹性及高成长性,给予公司25年60倍PE,合理价值为26.26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 - 2022A至2026E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42、534、665、810、974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23.2%、56.2%、24.6%、21.8%、20.3% [2] - 2022A至2026E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31、29、85、131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19.4%、2.6%、-5.1%、193.9%、54.0% [2] - 2022A至2026E的EPS分别为0.18、0.16、0.15、0.44、0.67元/股,市盈率分别为389.44、141.81、161.23、54.86、35.64 [2] - 2022A至2026E的ROE分别为3.1%、3.1%、3.0%、8.6%、13.1% [2] - 2022A至2026E的EV/EBITDA分别为55.27、20.70、24.17、18.43、15.42 [2]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 酒店运营(直营):预计24-26年RevPAR分别同比-4.8%、+3.9%、+4.1%,直营店分别为26、28、30家,收入预计为5.23、6.11、7.06亿元,分别同增25.5%、16.7%、15.5%,毛利率分别为20.0%、25.4%、26.5% [10] - 酒店管理(委管):预计24-26年酒店管理收入为1.42、1.99、2.69亿元,分别同增21.2%、40.4%、35.1%,毛利率分别为73%、76%、77% [11] - 期间费用:预计24-26年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1.5%、11.2%、11.1%,销售费用率分别为7.5%、7.3%、7.2%,财务费用率分别为6.4%、3.8%、3.1% [11] - 综上,预计24-26年实现收入6.65、8.10、9.74亿元,分别同增24.6%、21.8%、20.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9、0.85、1.31亿元,分别同比变动-5.1%、+193.9%、+54.0% [12] 可比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 - 锦江酒店:2023A至2026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2、1,226、1,347、1,579百万元,26YoY为17%,2024E PE为23,2025E PE为21,PEG为1.2 [19] - 首旅酒店:2023A至2026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5、836、950、1,084百万元,26YoY为14%,2024E PE为20,2025E PE为17,PEG为1.2 [19] - 华住集团-S:2023A至2026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85、3,686、4,340、4,950百万元,26YoY为14%,2024E PE为20,2025E PE为17,PEG为1.2 [19]
国防军工行业跟踪分析:关注商业航天遥感数据产业化、场景拓展潜力
广发证券· 2024-12-03 08:07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买入 [2] 核心观点 - 建议关注当前商业航天遥感数据近期产业化、场景拓展潜力 [2] - 卫星数据要素出口,产业化进度加快,市场空间有望持续打开 [2] - 随着星座持续完善,遥感数据丰富度逐步提升,国内相关龙头企业有望受益 [2] - 遥感数据 +AI+ 上云,多场景应用潜力有望释放 [2] - 场景拓展进行时,低空经济、物联网等新场景持续涌现 [2] -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国内卫星数据龙头企业中科星图、航天宏图等 [2] 相关目录总结 商业航天遥感数据产业化 - 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争取在"承办国际商业发射服务、低轨卫星出口、遥感数据出口分辨率放宽"等方面先行先试,建设航天数据保税区,推动卫星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与商业航天融合碰撞 [2] - 女娲星座已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商业雷达遥感星座,2024年12月即将再发4颗卫星 [2] 遥感数据应用 - 国家数据局"一带一路"数字人才能力建设研修班赴航天宏图进行交流研讨 [2] - 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中科星图发布"星图云开放平台",7大类遥感共性产品通过该平台同步上云服务,将有效推动空天信息应用场景拓展 [2] - 中科星图构建智慧城市数字底座,不断拓展场景业务应用,子公司星图智慧全时空数智城市产品构建了一个坚实的数智城市底座,提供感知、数据、AI、运营四大部分能力,可获取300余颗空天卫星数据、支持接入10w+低空飞行器、并最多支持千万级物联网设备联动 [2]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国内卫星数据龙头企业中科星图、航天宏图等 [2] 重点公司估值和财务分析 - 中科星图:股票代码688568.SH,最新收盘价62.60元,合理价值56.54元/股,2024E EPS 0.89元,2025E EPS 1.26元,2024E PE 70.34x,2025E PE 49.68x,2024E EV/EBITDA 33.15x,2025E EV/EBITDA 24.09x,2024E ROE 12.70%,2025E ROE 15.10% [5]
纺织服饰行业投资策略周报:纺织服装与轻工行业数据周报
广发证券· 2024-12-03 08: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买入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纺织服装行业周观点:关注市值管理、并购重组等投资机会;下游服装家纺板块,建议关注森马服饰、比音勒芬、报喜鸟、锦泓集团、安踏体育、波司登等;看好受益房地产企稳、婚庆需求向好的家纺龙头,如富安娜、水星家纺 [7] - 轻工制造行业周观点:中央工作会议即将举行,政策窗口期临近,以旧换新等轻工相关政策值得期待;家居、造纸包装、文具文创、轻工出口等领域存在投资机会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纺织服装行业行情回顾 - 板块及纺织服装个股行情:本期(11.25-11.29)上证指数上涨1.81%,创业板综上涨3.34%,纺织服饰(SW)上涨8.63%,在31个一级行业排名第3;轻工制造(SW)上涨7.69%,排名第4 [30] - 纺织服装可转债行情:本期(2024.11.25-2024.11.29),纺织服装可转债价格多数上涨,换手率方面,鲁泰转债、开润转债、天创转债等换手率较高 [46][49] 二、纺织服装行业数据跟踪 - 家纺行业运行情况:2024年1-9月规模以上家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2.27%,利润总额同比-7.43%,内销产值同比+1.56% [55] - 印染行业经济运行情况:2024年1-9月我国规模以上印染行业产量416.22亿米,同比+2.94%;主营业务收入2353.86亿元,同比+8.11%;利润总额105.65亿元,同比+44.65% [57] - 英法德美日零售:2024年10月,英国纺织品、服装和鞋类产品零售销售额同比-1.60%,法国纺织品及皮革制品家庭消费支出同比+2.40%,美国服装及服装配饰店零售销售额同比+2.91%,日本面料服装及配件商业销售额零售同比-1.90%,德国纺织零售销售额同比+0.0% [63] - 欧盟服装进口情况:2024年1-9月各国纺织服装产品占欧盟进口市场的份额,和2024年9月各国纺织服装出口到欧盟的产品金额增速 [83] - 毛纺进出口情况:2024年1-10月毛纺原料及制品进出口总金额136.6亿美元,同比-0.8%,其中出口总金额102.4亿美元,同比-0.7% [90] 三、轻工制造行业行情回顾 - 本期(11.25-11.29)上证指数上涨1.81%,创业板综上涨3.34%,纺织服饰(SW)上涨8.63%,在31个一级行业排名第3;轻工制造(SW)上涨7.69%,排名第4 [30] 四、轻工制造行业数据跟踪 - 家居行业经济运营情况:以旧换新推动消费改善,政策持续迭代,目前跟踪区域数据较好,且期待明年以旧换新扩大补贴额度与品类 [7] - 出口行业近况:轻工出口回调关注,个股仍在成长阶段 [7] - 造纸行业近况:造纸包装预计受益于内需改善,且存在龙头停机、龙头并购等供给端事件 [7] - 包装行业近况:文具文创过去经营相对低迷,目前二次元谷子形成需求催化,转型带来生机,其他必选消费维持稳健增长,电商数据依然高增 [7] 五、风险提示 - 宏观经济景气度持续下行风险 [14] - 汇率波动风险 [14] -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风险 [14] - 海外产能扩张不及预期风险 [14] - 库存积压风险 [14] - 管理不善风险 [14]
通信行业投资策略周报:2024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成功举办,产业链再迎催化
广发证券· 2024-12-03 08: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买入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成功举办,产业链再迎催化 [4] - 中国电信发布《中国电信量子科技和产业发展2030行动方案》,提出到"十五五"末,突破一批量子关键核心技术,建设全球领先的量子基础设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 - 三大运营商持续加码量子产业布局,保护信息安全,开辟产业新赛道 [21] - 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时代,信息安全日益严峻,量子产业是构建自主可控网络安全防线的关键技术 [2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核心观点 [20][21][22][28] - 2024年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开幕式在安徽合肥举行,大会以"量子飞跃,未来可期"为主题,展示全国量子科技产业链企业最新产品和研发成果 - 中国电信发布《中国电信量子科技和产业发展2030行动方案》,提出到"十五五"末,突破一批量子关键核心技术,建设全球领先的量子基础设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三大运营商持续加码量子产业布局,保护信息安全,开辟产业新赛道 - 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时代,信息安全日益严峻,量子产业是构建自主可控网络安全防线的关键技术 上周行情回顾 [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 - 上周通信板块涨幅为0.85%,跑输沪深300指数0.46个百分点,在所有一级行业中排序24/31 - 过去30天通信板块跌幅为2.2%,跑输沪深300指数1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数2.7个百分点 - 2024年年初至今通信板块涨幅为23.4%,跑赢沪深300指数9.2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数8.3个百分点 - SW通信指数最近一年累计涨幅为20.53%,跑赢沪深300指数8.08% - 个股方面,上周通信板块涨幅前五分别为亿通科技(48.17%)、广哈通信(34.91%)、二六三(33.94%)、三峡新材(23.57%)、华星创业(20.52%);跌幅前五分别为海能达(-22.00%)、远望谷(-21.26%)、和而泰(-17.70%)、武汉凡谷(-16.64%)、宜通世纪(-13.94%) - 上周通信板块换手率前五分别为二六三(161.16%)、恒信东方(152.64%)、和而泰(144.95%)、海能达(119.00%)、动力源(108.59%) - 截止至上周结束,通信行业按申万一级行业指数分类的PE-TTM为31.37,位列所有申万一级行业第11,同期的沪深300 PE-TTM为12.41 - 在我们追踪的海外通信巨头中,涨幅最高是韩国电信(9.34%),跌幅最高是戴尔科技(-11.52%) 行业数据更新 [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 - 我国5G基站建设有序推进,截至2023年底,我国5G基站为337.7万个,比上年末净增106.5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9.1%,占比较上年末提升7.8个百分点 - 2024年10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967.4万部,同比增长1.8%,其中5G手机2672.2万部,同比增长1.1%,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0.1% - 截至2024年10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26.25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93亿户 - 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积极发展IPTV、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务,前10个月共完成业务收入3583亿元,同比增长8.9%,占电信业务收入的24.7%,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2.1个百分点 - 移动互联网流量较快增长,10月DOU值创新高。前10个月,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2766亿GB,同比增长12.3% 上周要闻回顾 [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 - IDC发布全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半年度跟踪报告,预计到2028年,全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市场相关支出将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 亨通光电收购江苏亨通华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125万股股份,占亨通华海总股本的3.9111%,交易金额为30,431万元 - 国资委发布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首批项目清单,通信行业5家央企的6个项目入选 - 薛其坤院士在2024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上表示,通用量子计算机的研发难度高于人类首次登月
精工科技:深耕碳纤维设备,积极拓展新领域
广发证券· 2024-12-03 05:51
公司投资评级 - 增持 [2] 核心观点 - 业务横跨多领域,深耕碳纤维设备。主要从事碳纤维新材料专用装备、太阳能光伏专用装备、新型建筑节能专用设备、轻纺专用设备、聚酯循环再生装备、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 [12] - 在光伏、建筑节能、轻纺专用设备等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 [12] - 积极布局低空经济等新领域 [12] - 预计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15.61/17.87/19.95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为2.03/2.45/2.91亿元,EPS为0.45/0.54/0.64元/股,结合可比公司的估值水平,以及公司在碳纤维装备、新能源、低空经济等领域的扩展可能性,给予24年45倍的PE估值,对应合理价值20.09元/股,给予"增持"评级 [12] 基本数据 - 当前价格:19.20元 [3] - 合理价值:20.09元 [4] - 报告日期:2024-12-02 [5] - 总股本/流通股本:455.16百万股 [6] - 总市值/流通市值:8739.07百万元 [7] - 一年内最高/最低:19.20/8.96元 [8] - 30日日均成交量/成交额:33.83/558.79百万 [9] - 近3个月/6个月涨跌幅:71.89%/46.13% [10] 财务数据 - 营业收入(百万元):2022A 2357,2023A 1540,2024E 1561,2025E 1787,2026E 1995 [10] - 增长率(%):2022A 36.4%,2023A -34.7%,2024E 1.3%,2025E 14.5%,2026E 11.6% [10] - EBITDA(百万元):2022A 365,2023A 198,2024E 250,2025E 294,2026E 342 [10] -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022A 293,2023A 183,2024E 203,2025E 245,2026E 291 [10] - 增长率(%):2022A 172.0%,2023A -37.5%,2024E 10.9%,2025E 20.5%,2026E 18.8% [10] - EPS(元/股):2022A 0.64,2023A 0.40,2024E 0.45,2025E 0.54,2026E 0.64 [10] - 市盈率(P/E):2022A 39.06,2023A 38.20,2024E 43.00,2025E 35.69,2026E 30.05 [10] - ROE(%):2022A 21.7%,2023A 14.0%,2024E 13.4%,2025E 13.9%,2026E 14.2% [10] - EV/EBITDA:2022A 29.49,2023A 33.65,2024E 33.23,2025E 27.62,2026E 23.02 [10] 公司概况 - 成立于1968年,2000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4年成功上市,主要从事碳纤维新材料专用装备、太阳能光伏专用装备、新型建筑节能专用设备、轻纺专用设备、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以及精密制造加工业务和项目开发 [45] - 2007年,控股子公司机电研究所研制成功国内首台JJL240型多晶硅铸锭炉,正式切入光伏赛道;2015年,与浙江精业新兴材料有限公司签署了首条千吨碳纤维成套生产线,正式切入碳纤维整线设备业务并形成收入 [45] - 目前主营业务板块包括碳纤维新材料专用装备制造业务、太阳能光伏专用装备制造业务、新型建筑节能专用设备制造业务和轻纺专用设备制造业务四大板块 [45] 碳纤维新材料专用装备制造业务 - 主要产品包括碳纤维成套生产线、废气处理系统、复材缠绕装备、原丝和碳丝纺丝收丝机等 [46] - 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定制各种规格的碳纤维生产线并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具备年生产千吨级以上碳纤维生产能力,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46] - 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汽车交通、航空航天、风力发电、医疗器材以及建筑等领域,碳纤维生产线国内市场占有率50%以上 [46] 太阳能光伏专用装备制造业务 - 主要产品包括JJL系列太阳能多晶硅铸锭炉、JXP系列多晶硅线剖锭机、JXQ系列多线切割机、单晶炉等 [46] - 产品主要应用于太阳能多晶硅铸锭、剖方、切片及制造太阳能级单晶硅片所需的高质量单晶棒等制造加工领域 [46] - 目前公司具有从光伏装备开发、工艺技术研究、上下游产品延伸研发等技术优势和"产业化、系列化、成套化"的生产能力,多晶硅铸锭炉产品市场占有率40%以上 [46] 新型建筑节能专用设备制造业务 - 主要产品包括建筑建材机械产品和钢结构专用装备二大类 [47] - 建筑建材机械产品主要有:JF100系列聚氨酯岩棉复合板生产线、数控折边机系列、压型板机系列、C型Z型檩条机系列、钢承楼板机系列、琉璃瓦机系列、PC构件生产线等;钢结构专用装备主要有:JBH波纹腹板H型钢全自动焊接生产线、JH系列H型钢焊接生产线、JGH自承式钢模板成套生产线、纵横剪生产线等 [47] - 产品主要用于新型墙体材料、冷库保温隔热材料、轻重型钢结构产品、装配式建筑产品的制造加工 [47] - 产品多次获国家、部、省、市、县(区)科技进步奖,畅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部分产品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 [47] 轻纺专用设备制造业务 - 主要产品包括JGT系列假捻变形加弹机、JGR系列转杯纺纱机、HKV系列包覆丝机、JGK系列空气包覆丝机、HKV系列大卷装倍捻机、JGW系列数码精密络筒机、HKV151系列花式捻线机、JGW系列精密络筒机等 [47] - 产品主要应用于纺织用纱的前道加捻及纱线加工,其中,HKV系列包覆丝机细分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 [47] 公司经营情况 - 2019-2022年,由于公司碳纤维设备的快速放量,公司收入规模经历了快速扩张期,营收从8.65亿元扩大至23.57亿元;归母净利润从-1.22亿元扩大至2.99亿元 [50] - 2023年由于全球化的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国内制造业整体低迷,公司专用装备市场需求放缓,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有所下滑,分别达到15.4亿元和1.84亿元 [50]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情况有所改善,实现收入11.81亿元,同比+5.51%;实现净利润0.73亿元,同比-47.98% [50] 盈利能力 - 从盈利水平来看,由于公司碳纤维设备定位高端智能制造设备,技术含量高,毛利率水平高,所以随着其销量逐渐放量,公司整体毛利率逐步提高,2023年达到32.45% [50] - 净利率方面,2023年公司净利率为11.92%,随着费用管控的逐步加强,净利率水平也经历了大幅改善 [50]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产品结构的变化 [50] 产品结构 - 2023年公司碳纤维生产线产品实现收入7.29亿元,占比47.34%,是公司目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50] - 复盘历史数据可以看出,公司碳纤维业务自从2015年实现收入以来,在2020年后迎来了一波较大的增长,2022年收入占比已经迅速提高至65.17%,为公司业绩高增贡献了主要动力 [50] - 23年及24年上半年受下游行业需求低迷的影响有所下滑,但仍为公司收入占比最高的业务板块,未来预计还将持续为公司提供增长动力 [50] 费用管控 - 从费用端来看,公司的三费费率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从2014年的19%逐步降低至24年前三季度的7.6%,突显公司在费用端的管控能力 [50] - 从研发投入角度来看,公司定位平台化的高端智能装备公司,因此研发投入不断扩大,23年研发投入约1.14亿元,研发费用率达到7.42% [50] 碳纤维材料特点 - 质量轻: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战略性新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与镁和铍基本相当,不到钢的1/4,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结构件材料可使结构质量减轻30%-40% [71] - 高强度、高模量:碳纤维的比强度比钢及铝合金高;模量也高于其他结构材料 [71] - 膨胀系数小:大多数碳纤维在室温下的热膨胀系数为负数,在200-400℃时为0,在小于1,000℃时仅为1.5×10-6/K,不易因工作温度高而膨胀变形 [71] - 耐化学腐蚀性好:碳纤维纯碳含量高,而碳又是最稳定的化学元素之一,导致其在酸、碱环境中表现均十分稳定,可制成各类化学防腐制品 [71] - 抗疲劳能力强:碳纤维结构稳定,据高分子网统计,其复合材料经应力疲劳数百万次循环试验后,强度保留率仍有60%,而钢材为40%,铝材为30%,玻璃钢则只有20%-25% [71] 全球碳纤维需求 - 2015-2022年全球碳纤维需求市场规模快速上升,全球市场碳纤维需求量从53000吨增加至135000吨,复合增长率达到23.71% [73] - 受全球化经济周期波动、制造业整体低迷等多重因素影响,2023年全球碳纤维市场需求量为115000吨,较2022年同比下降14.8% [73] 中国碳纤维需求 - 2015-2022年,中国市场碳纤维需求量从16789吨增加至74429吨,复合增长率达23.71% [74] - 2023年,中国碳纤维的总需求为69075吨,较2022年同比下降7.19% [74] - 虽然2023年中国碳纤维总需求较2022年小幅下降,但随着体育休闲、风电、航空航天、军工、碳碳复材、压力容器等传统及新兴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我国碳纤维市场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速 [74] - 从比例上来看,23年中国碳纤维市场在全球占比分别是60%,中国运行产能全球占比为48%,均为全球第一 [74] 碳纤维下游应用 - 2023年全球碳纤维下游三大应用领域分别为航空航天军工(19%)、风电叶片(18%)和体育休闲(16%),此外还包括压力容器、混配模成型、碳碳复材、汽车、建筑、电子电气、船舶、芯片材料等领域 [80] - 同期,中国碳纤维下游应用领域与全球的分布有一定区别,最大的应用场景在体育休闲,占比26%,其次为风电叶片,占比24%,再为航天军工,占比12% [80] 碳纤维国产化 - 2015年国产碳纤维仅2500吨,占据国内碳纤维市场份额14.89%;2022年,国产碳纤维用量历史上首次超越了进口量,高达45000吨,且在中国市场总需求的比例快速提升至60.5%,比2021年增长了53.8% [83] - 虽然国产碳纤维出口量较小,但在国内碳纤维市场上发展迅速,已逐渐形成竞争优势,2015-2022年国产碳纤维CAGR为51.12% [86] - 2023年,国产碳纤维用量继续保持增长,在中国市场总需求量的比例达到76.7%,碳纤维国产化进程持续加速 [86] 碳纤维产业链 - 碳纤维产业链上游主要由化石原料、碳纤维原料及碳纤维原丝组成 [87] - 产业链中游主要为碳纤维相关设备供应商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厂商,主要承担制造商的角色,即采购碳纤维原料,利用相关设备设计并制造出各类碳纤维复合材料,并销售于下游的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 [87] - 产业链下游主要为碳纤维的应用领域,如航空航天、汽车领域、体育休闲、风电叶片等 [87] 碳纤维制备流程 - 碳纤维制备流程分为10大步骤,对应需求10余种设备和配套设施 [91] - 在制备碳纤维的时候,PAN基原丝通过放丝装置恒张力均匀的依次通过各级预氧化炉、低温碳化炉、高温碳化炉、表面处理及水洗,然后依次进入热辊干燥上浆、热风干燥、热辊干燥进入卷绕机收丝,最后经过自动包装线包装为成品碳纤维 [91] - 整个碳丝制备流程中涉及的主要设备包括放纱架、预氧化炉组、低温碳化炉、高温碳化炉、表面处理浴池、上浆浴池、干燥机、卷绕机、废气处理系统、废气系统管道以及厂房内界定的设备管道等设备和配套设施 [91] 碳纤维设备竞争格局 - 国外碳纤维设备厂商先发优势明显,长期实行技术垄断 [92] - 国内早期的原丝纺丝线、原丝卷绕机,碳化线上的恒张力重型放卷纱架、预氧化炉、高低温碳化炉、超高温碳化炉、碳丝卷绕机等大部分设备都依赖进口 [92] - 随着21世纪初,科技部把碳纤维列入"863计划"新材料领域,碳纤维装备国产替代进程持续加快,目前已实现碳纤维主要设备的基本国产化供应 [92] 公司碳纤维生产线 - 2015年公司与浙江精业新兴材料有限公司签署了首条千吨碳纤维成套生产线,该碳纤维生产线由精工科技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联合数十年碳纤维加工处理经验的合作伙伴共同研制开发而成 [99] - 生产线由放纱架、氧化炉组、低温碳化炉、高温碳化炉、表面处理浴池、上浆浴池、干燥机、卷绕机等组成,实现对PAN基碳纤维原丝连续多道热处理和后续处理,得到高性能碳纤维 [99] - 生产线采用集中控制系统,综合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冗余及自诊断技术,是碳纤维全自动连续碳化生产线 [99] - 公司目前已经形成碳纤维生产线设备系列化、批量化的生产能力,构建完成"聚合纺丝装备、碳化装备、复材装备"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可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定制各种规格的碳纤维生产线并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100] - 生产线满足T400/T800/T1000/T1100等不同等级高性能碳纤维的生产需求,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风电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