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echCrunch
icon
搜索文档
Tesla's retro-futuristic diner officially opens as Elon Musk hints at more locations
TechCrunch· 2025-07-22 02:29
特斯拉餐厅与汽车影院开业 - 特斯拉在好莱坞正式开设结合复古怀旧与未来主义的餐厅及汽车影院设施,配备快速充电网络 [1] - 该设施不仅提供充电服务,还包含经典餐厅菜单、特斯拉品牌商品、Optimus机器人以及两块45英尺LED电影屏幕 [2] - 餐厅配备80个v4超级充电桩,并支持车内音响同步的汽车影院功能 [3] 市场反响与扩张计划 - 开业当天早晨即出现排队现象,显示短期内可能持续吸引客流 [3] - 公司CEO提出若运营成功,将在全球主要城市及长途路线超级充电站推广此类设施 [4]
Figma's Dylan Field will cash out about $60M in IPO, with Index, Kleiner, Greylock, Sequoia all selling, too
TechCrunch· 2025-07-21 17:50
Figma IPO计划 - 公司公布IPO价格区间为每股25-28美元,并计划发行1250万股,但允许现有股东出售2470万股,比例异常高 [1] - 若IPO需求旺盛,现有股东还可额外出售550万股,创始人Dylan Field计划出售235万股,按中位数计算套现超过6200万美元 [2] - 创始人出售后仍将持有74%投票权,因其B类股票拥有每股15票的超级投票权 [2] 主要股东动向 - 主要风投机构包括Index、Greylock、Kleiner Perkins和Sequoia都将部分套现,若需求充足可能各自出售170-330万股 [3] - 这些机构仍保留大部分Figma持股,此次大规模二级市场出售可能反映公司需要满足市场需求 [4] IPO市场预期 - 若发行价超过预期区间,公司和股东都将获得更多资金,但公司不会从股东出售的股票中获利 [6] - IPO专家预计Figma将出售价值15亿美元的股票,若超预期可能成为2025年迄今最大IPO,预计下周进行 [7] 行业活动 - TechCrunch Disrupt 2025活动将聚集Netflix、ElevenLabs、Wayve、Sequoia Capital等科技和风投领军人物 [5]
Tesla loses its charm for India's loyalists — even as Musk finally delivers
TechCrunch· 2025-07-20 14:00
特斯拉印度首秀市场反应 - 特斯拉在印度孟买开设首家展厅 但早期预订者表示失望 创始人Vishal Gondal称体验"低于预期"且未获邀请参加开幕活动[1][6][10] - 2016年Model 3预订用户普遍遭遇退款困难 部分人等待多年才收回1000美元定金 有用户通过YouTube视频施压才获得退款[2][3][10] - 早期支持者中包括Paytm CEO等意见领袖 其负面评价可能影响100倍规模的潜在买家决策[13] 产品与定价策略 - 印度市场首发Model Y定价68万美元 比美国同款贵51% 因采用中国进口CBU模式需支付高额关税[21] - 印度高端汽车市场(40 7万-116 2万美元)仅占整体1% 其中电动车占比约10% 年销量约5万辆[22] - 当地竞品如Tata Motors已建立优势 中国MG Motor通过JSW合资企业扩大市场份额[24] 基础设施与售后服务 - 公司计划在德里和孟买各建4个超级充电站 但未公布具体运维方案 用户担忧充电网络不足[15] - 缺乏本地化生产计划 售后服务体系尚未明确 引发早期用户对长期使用便利性的质疑[15][17] 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 - 马斯克政治立场转变导致品牌光环褪色 印度投资者指出其"拯救气候"的环保形象已弱化[18][19][21] - 2025年前五个月印度高端电动车销量同比增66% 但分析师认为特斯拉现价难撼动BBA等传统豪华品牌[27][28] -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电动车渗透率仅2 5% 远低于全球水平 但较2016年"几乎为零"已有进步[23] 市场机会与挑战 - 若两年内实现本地生产 可能推动奔驰等OEM开发印度特供车型 但目前缺乏规模说服力[23] - 行业观察人士预测特斯拉虽难获大量订单 但能提升整体电动车市场关注度 利好所有EV厂商[28]
Microsoft says it will no longer use engineers in China for Department of Defense work
TechCrunch· 2025-07-19 21:20
微软中国工程师参与美国国防部云计算系统维护事件 - 微软被曝使用中国工程师协助维护美国国防部云计算系统 随后公司表示已做出调整确保此类情况不再发生 [1] - 原有系统依赖拥有安全许可的美国公民作为"数字护卫"监督中国工程师 但报道指出这些监督者有时缺乏足够技术专长进行有效监控 [1] 美国国防部与微软的回应 - 美国国防部长公开表示 绝不应允许外国工程师(包括中国)维护或访问国防部系统 [2] - 微软首席通讯官回应称 公司已调整对美国政府的支持服务 确保中国工程团队不再为国防部云及相关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2]
ServiceNow's acquisition of Moveworks is reportedly being reviewed over antitrust concerns
TechCrunch· 2025-07-18 21:04
收购交易进展 - ServiceNow以28 5亿美元收购企业AI初创公司Moveworks的交易正受到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审查 [1] - 审查于6月启动 双方已收到要求提供额外信息的"二次请求" 交易需满足该要求才能推进 [1] - 公司此前预计交易将在2025年下半年完成 [2] 交易细节 - 收购金额为28 5亿美元 公告时间为2024年3月 [2] - Moveworks拒绝置评 ServiceNow未回应TechCrunch的询问 [2]
Meta refuses to sign EU's AI code of practice
TechCrunch· 2025-07-18 13:52
Meta拒绝签署欧盟AI行为准则 - Meta拒绝签署欧盟针对通用AI模型的《AI法案》行为准则 该法案将于数周后生效[1] - 公司全球事务主管Joel Kaplan批评该准则"引入法律不确定性"且"超出《AI法案》范围" 认为欧盟AI监管路径错误[2] - 行为准则要求企业定期更新AI工具文档 禁止使用盗版内容训练AI 并需遵守内容所有者数据使用限制[2] 欧盟AI监管框架内容 - 《AI法案》将AI应用分为"不可接受风险"(如认知行为操纵)和"高风险"(如生物识别)类别 全面禁止前者[3] - 法案要求开发者注册AI系统 履行风险管理义务 特别针对教育、就业等领域的AI应用[3] - 新规8月2日生效 影响OpenAI/Anthropic/Google/Meta等系统风险模型提供商 现有模型合规宽限期至2027年[5] 科技行业反应 - Alphabet/Meta/微软/Mistral等AI领军企业联合反对欧盟新规 曾试图游说延迟实施但未果[4] - Meta警告该法规将"扼杀欧洲前沿AI模型发展" 阻碍基于AI的欧洲企业成长[3] 行业活动动态 - TechCrunch Disrupt 2025吸引Netflix/ElevenLabs/Wayve/红杉资本等头部企业参与 聚焦初创企业成长洞察[6] - 活动提供早鸟票优惠 最高可节省675美元[6]
Meta appoints generative AI VP to run Threads
TechCrunch· 2025-07-17 16:43
人事变动 - Meta任命生成式AI产品副总裁Connor Hayes担任Threads负责人 此前该平台由Instagram负责人Adam Mosseri管理[1] - Threads已从Instagram的附属产品发展为需要独立领导团队的重要平台[1] 用户数据 - Threads移动端日均活跃用户数(DAU)达1.15亿 接近X平台(原Twitter)的1.32亿水平[2] - 该数据来自市场情报机构Similarweb 显示Threads自2023年推出后用户增长迅猛[2] 数据来源 - 用户增长数据图表由Similarweb提供[3]
Rivian restarting work on its Georgia factory, emails show
TechCrunch· 2025-07-17 16:15
工厂建设进展 - Rivian将于2025年8月恢复乔治亚州工厂的前期准备工作,并计划在2026年初正式动工[1] - 截至2025年6月20日,公司已在该项目投入超过8000万美元,较2024年7月的4100万美元大幅增加[2] - 项目已创造46个全职工作岗位,计划2026年第一季度开始"垂直建设"[2] 资金支持与政府关系 - 美国能源部批准了66亿美元的贷款用于工厂建设[1] - 2024年底公司获得能源部66亿美元贷款,来自先进技术汽车制造计划[9] - 公司创始人兼CEO在2025年5月底与乔治亚州州长会面,称此为"最高优先级"[4][12] 供应链布局 - 公司正联系现有供应商探讨在乔治亚工厂附近设点的可能性[3] - 向州经济发展部门索取当地供应商名单,以支持2028年投产的R2 SUV和R3 hatchback车型[3] - 计划利用乔治亚州及东南地区现有汽车供应商基础优化物流成本[14] 项目历史与调整 - 工厂最初计划2022年开工,2024年投产,总投资50亿美元[7] - 因供应链短缺和伊利诺伊州工厂扩产需求,项目进度曾被推迟[8] - 伊利诺伊州工厂获得8.27亿美元激励资金[8] 人力资源与招聘 - 近期在LinkedIn发布了7个职位招聘,包括施工经理等岗位[14]
Zuckerberg and Meta investors reach settlement in $8B privacy case
TechCrunch· 2025-07-17 15:25
诉讼和解 - Meta高管团队与股东达成诉讼和解 和解金额未披露 原诉讼索赔金额高达80亿美元 指控高管纵容剑桥分析事件中的用户隐私泄露行为[1] - 诉讼涉及现任CEO扎克伯格 前COO桑德伯格等核心管理层 原告指控其故意违反FTC协议 在未经用户同意下向第三方应用共享数据[2] 监管处罚背景 - 公司2019年因违反2012年FTC数据保护协议被处以50亿美元罚款 该协议要求公司必须保护用户个人数据[2] 诉讼程序细节 - 原定庭审将传唤多位科技界重量级人物作证 包括扎克伯格 桑德伯格 彼得·蒂尔 马克·安德森及Netflix CEO哈斯廷斯[3]
Uber partners with Nuro, invests $300M into Lucid to launch upscale robotaxi service
TechCrunch· 2025-07-17 12:31
Uber投资Lucid和Nuro以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 公司计划投资数亿美元于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和自动驾驶技术公司Nuro,旨在推出高端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1] - 根据协议,公司将向Lucid投资3亿美元,并在未来6年内购买至少2万辆Gravity SUV,这些车辆将配备Nuro的自动驾驶系统并由公司或其第三方车队合作伙伴运营[2] - 公司还向Nuro投资了数亿美元,金额超过对Lucid的投资[3] 合作细节与进展 - 三家公司经过一年时间达成协议,Nuro表示公司对自动驾驶项目做出了重大承诺,并在选择合作伙伴前评估了几乎所有自动驾驶公司[3][4] - Lucid和Nuro的工程师已在项目上取得进展,并在拉斯维加斯的封闭测试场地测试了无人驾驶原型车[4] 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战略布局 - 过去两年公司已与18家全球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涵盖网约车、配送和货运等领域[7] - 今年公司宣布与May Mobility、大众汽车以及中国的Momenta、WeRide和百度等自动驾驶公司达成协议[7] - 公司在美国最引人注目的合作伙伴是Waymo,双方在奥斯汀和亚特兰大提供"Waymo on Uber"服务[8] 市场战略与投资规模 - 此次投资显示了公司为进入并主导快速发展的自动驾驶市场愿意投入大量资金[8] - 公司计划明年在美国主要城市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