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York Post

搜索文档
Canada scraps billions in tariffs on US imports as it extends olive branch to Trump
New York Post· 2025-08-22 16:04
贸易政策转变 - 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宣布取消对美国价值约217亿美元商品征收的25%进口关税 涉及橙汁、葡萄酒、服装和摩托车等消费品 [1][4][17] - 加拿大保留对美国钢铁、铝和汽车产品25%的关税 这些领域仍受特朗普惩罚性关税影响 [5] - 政策转变发生在卡尼与特朗普电话会谈后一天 旨在缓和与白宫的贸易紧张关系 [5][6] 历史关税措施 - 前总理特鲁多政府于3月首次实施反制措施 针对约216亿美元美国商品 [11] - 针对特朗普钢铁铝关税的第二轮反制 每年额外影响价值216亿美元的美国金属产品和消费品 [11] - 卡尼在竞选期间进一步升级贸易战 对美国制造车辆加征关税以回应特朗普汽车关税 [12] 经济影响分析 - 加拿大 retaliatory tariffs 未引发预期通胀飙升 7月消费者价格同比仅上涨1.7% 低于央行2%目标 [19] - 受美墨加协定豁免影响 美国对加拿大商品的实际关税税率保持在7%以下 [16] - 加拿大4月起已为部分美国商品提供关税豁免 汽车制造商如通用汽车和Stellantis在维持加拿大制造投资时可获得潜在 relief [13] 产业影响范围 - 本轮关税减免覆盖价值217亿美元的美国商品 [4] - 早期关税措施针对超过210亿美元美国商品 从金属到消费产品 [19] - 美国对加拿大芬太尼关税于8月1日从25%提高至35% 但加拿大未予回应 [16]
JPMorgan pays $330M to settle Malaysian 1MDB fund scandal claims
New York Post· 2025-08-22 15:03
案件背景与性质 - 马来西亚政府投资基金1MDB在六年期间被挪用超过45亿美元资金[2][4] - 挪用操作自2009年开始 由商人刘特佐及其网络涉嫌从主权财富基金转移资金[4] - 被盗资金用于高端房地产购买 贵重艺术品 豪华游艇以及好莱坞电影《华尔街之狼》的制作融资[13] 摩根大通涉案细节 - 公司瑞士分行被指控处理8亿美元可疑转账 这些资金从1MDB基金流向虚假商业合作伙伴[1] - 公司处理了43笔可疑资金转账 总价值约2.14亿美元 且未对可疑活动进行适当审查[7] - 瑞士当局因公司2014年和2015年反洗钱保障不足处以370万美元罚款[6] 法律解决与赔偿 - 公司同意支付3.3亿美元解决所有法律纠纷 并将资金转移至马来西亚指定的资产回收计划[1][12] - 解决方案不包括承认不当行为或提出抗辩[9][12] - 公司声明已加强控制措施 并获得瑞士及其他地区监管机构的信任[8] 行业影响与其他机构 - 高盛承担最重大财务后果 在各个司法管辖区达成超过50亿美元的和解协议[14] - 高盛马来西亚子公司因违反联邦反贿赂法规而认罪[14] - 高盛高管因参与复杂欺诈案被判处监禁[14] 相关方处理情况 - 马来西亚前领导人纳吉布·拉扎克因丑闻相关多项指控被定罪 包括洗钱 权力滥用和违反信托责任[15] - 被当局认定为操作主谋的刘特佐继续逃避国际执法机构的追捕[15][16] - 瑞士法院去年判处两名运营虚假1MDB PetroSaudi项目的高管罪名成立 包括欺诈 刑事管理不善和洗钱[4]
Nvidia's rough week on the market may be a sign of trouble for hot stock
New York Post· 2025-08-22 11:00
核心观点 - OpenAI首席执行官关于AI行业存在泡沫和投资者过度兴奋的言论引发AI概念股抛售 做空者在AI相关股票下跌中获利超过56亿美元 [2] - 做空者认为英伟达股价在过去五年上涨近1300%后 投资者应考虑获利了结 [3] - 电力短缺问题可能对英伟达业务造成重大冲击 因缺乏足够发电能力支持其芯片运行 [4] 行业动态 - AI行业面临多重压力:最新ChatGPT推出效果不佳 Meta的AI部门可能裁员 MIT研究质疑AI提升企业利润的潜力 [4] - 全球电网将面临AI爆发带来的电力需求压力 当前基础设施无法满足需求水平 [13] - 比特币矿工和全球变暖(需要更多空调电力)将与AI竞争电力资源 [13] - 每千瓦时电价自2020年AI繁荣开始以来已上涨35% [14] - 核电站需要多年时间开发 风力发电无法填补电力缺口 [14] - 可再生能源公司的多头押注增加 显示聪明投资者认为电力需求将超过供应 [19] 公司财务表现 - 英伟达2024年每股收益为120美元 [10] - 市场预期2026年每股收益约为440美元 2027年约为600美元 [10] - 预计2025年销售额1300亿美元 2026年2350亿美元 2027年3000亿美元 [10] - 公司近期与特朗普政府签署向中国销售芯片的协议 同意支付15%的权利金 该消息推动股价上涨 [12] 管理层与市场观点 - 做空者警告能源瓶颈可能影响增长 认为公司应尽快向投资者发出风险警告 [17] - 市场分析师认为如果存在能源紧缩的重大数据 应该会看到做空兴趣激增 但目前水平仅边际上升 [18] - 部分分析师认同做空者的长期观点 但认为悲观情景不会很快发生 [18][19]
Apple TV+ hikes monthly subscription price for Apple users
New York Post· 2025-08-22 01:50
价格调整 - 苹果将Apple TV+月费从999美元上调至1299美元 涨幅为3美元[1] - 新价格适用于美国新用户及部分国际市场 现有用户将在下次续订30天后生效[1] - 年度订阅和Apple One捆绑服务价格维持不变[2] 服务内容 - 平台拥有数百部独家原创内容 每周更新无广告节目 总时长超数千小时[2] - 热门剧集包括《Severance》和《Ted Lasso》等独家内容[3] 市场竞争 - 订阅用户数约4000万 远低于Netflix的3亿用户规模[3][5] - 为提升用户规模 今年已将服务扩展至Android手机平台[5] 财务表现 - 该业务年亏损超过10亿美元[5] - 此次为近两年首次提价 上次价格调整发生在2023年10月[1][3] 行业动态 - 同行Peacock在7月同样将高级套餐和广告支持套餐价格上调3美元[6]
Steak ‘n Shake slams Cracker Barrel CEO for eliminating ‘old-timer' from logo: ‘We take pride in our history'
New York Post· 2025-08-22 00:47
"At [Cracker Barrel], their goal is to just delete the personality altogether. Hence, the elimination of the 'old-timer' from the signage." Steak 'n Shake has taken aim at Cracker Barrel, accusing the Southern country-themed chain of erasing its heritage and identity with its controversial new logo. The Indianapolis-based burger chain took to X on Thursday to slam Cracker Barrel for allegedly abandoning its roots, implying that CEO Julie Felss Masino is stripping away the identity of the restaurant and gift ...
Cracker Barrel stock plunges after backlash over logo change, $700 million brand makeover
New York Post· 2025-08-21 21:25
股价表现 - 股价在周四暴跌超过12% 创下自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1] - 股价下跌16.47% 预计创下自2月14日下跌17.7%以来最差的五日表现[2] - 股价跌至52美元 下跌超过6美元(约11%) 创6月中旬以来最低水平 午后小幅回升至53.48美元[2] 品牌重塑计划 - 公司正在进行耗资7亿美元的品牌转型 覆盖660多家餐厅[2] - 改造包括"去杂乱化"的餐厅环境 菜单更新及其他变革 旨在更新长期植根于怀旧情怀的品牌[3] - 周二发布了新标识 移除了使用56年的体现南方好客精神的乡村风格人物桶装图案[4][8] - 新标识保留品牌标志性的金棕色系 并融合"标志性桶形和起始文字标记"[4] - 色彩灵感来自"农场新鲜炒蛋和酪乳饼干"[6] 市场反应与批评 - 品牌重塑引发顾客强烈反对和投资者不安[1] - 批评者认为对利润率仅1.5%的公司而言 重塑品牌是高风险举措[8][9] - 公司利润率约为成功餐厅预期水平的三分之一[9] - 被指为追逐新市场而背离根源 原有品牌魅力在于体现美国老式杂货店风格 呼应西部拓荒和乡村公路发展历史[11]
Walmart reports stronger-than-expected sales — but shares drop as profits get squeezed by tariffs
New York Post· 2025-08-21 14:00
财务表现 - 季度收入达1774亿美元 超出华尔街1759亿美元预期 同比增长48% [1] - 调整后每股收益068美元 低于分析师预期的073美元 为2022年5月以来首次不及预期 [1][6] - 净收入暴跌43%至45亿美元 但运营收入增长85%至79亿美元 [16] - 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46% 主要由食品杂货和健康品类驱动 [7] 业务运营 - 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激增25% 美国在线销售额增长26% 主要由提货、配送和市场增长推动 [13] - 公司预计全年净销售额增长375%-475% 高于此前3%-4%的指引 [13][15] - 第三季度预计销售额增长325%-425% 调整后每股收益051-052美元 [14] - 公司上调全年调整后每股收益预期至235-243美元 此前为223-237美元 [14][15] 价格与成本管理 - 高管警告预计对约10%的商品涨价 以抵消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进口成本上升 [3] - 美国业务内部同类价格同比上涨11% 是上一季度速率的两倍但仍低于全美通胀水平 [15] - 食品杂货通胀上升约15% 而服装和电子等一般商品出现通缩 [16] - 公司加速海外进口并增加限时折扣活动以维持低价策略 [4][19] 市场与竞争 - 高收入消费者推动大部分增长 因通胀压力下美国民众寻求优惠 [7] - 在所有美国产品类别中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11] - 表现远超同行 塔吉特同店销售额下降19% 家得宝仅小幅增长1% [10] 投资者反应与估值 - 业绩公布后股价在盘前交易中下跌26% [6] - 过去一年股价飙升36% 近乎标普500指数14%涨幅的三倍 [17] - 远期市盈率达36倍 处于较高估值水平 [17]
Bed Bath & Beyond says it won't open stores in California: ‘Overregulated, expensive and risky'
New York Post· 2025-08-20 20:55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决定不在加利福尼亚州开设实体店或开展实体运营 仅提供电子商务和配送服务 [1][2] - 公司计划开设5家面积15000平方英尺的小型“邻里”门店作为试点 若成功将扩大实体店推广范围 [9][10] - 公司通过Kirkland's作为独家实体运营商和特许经营商 采用更小面积和更低固定成本的模式运营新门店 [6][9] 商业环境评估 - 公司认为加利福尼亚州存在过度监管、高成本和高风险的商业环境 包括高税收、高费用和高工资要求 [1][2] - 公司指出该州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20美元(快餐行业)等严格劳工保护规定 将导致实体店价格上涨且无法保证长期雇佣 [3] - 公司强调该决策基于对股东承诺和“常识性”商业实践 而非政治因素 [1][2] 公司发展现状 - 公司在破产关闭数百家门店两年后重新启动零售业务 本月在纳什维尔开设首家新门店 [2][5] - 母公司Beyond Inc旗下拥有Overstock、Zulily和BuyBuy Baby等品牌 今年完成对Kirkland's的2500万美元投资 [5] - 合作方Kirkland's作为家居装饰连锁企业 在30多个州运营超过300家门店 [10]
Pop Mart shares surge 12% after CEO says mini Labubus could launch as soon as this week
New York Post· 2025-08-20 20:46
股价表现 - 周三公司股价飙升119%至4075港元 创2020年上市以来新高[1] - 今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超过200% 市值突破460亿美元[5] - 市值规模远超美泰公司的57亿美元[5] 新产品发布 - 本周将推出迷你版Labubu玩偶 设计为手机挂件[1] - 公司过往新品通常在几分钟内售罄并导致网站崩溃[3] - 迷你版Labubu消息直接刺激股价上涨近12%[1] 财务业绩 - 上半年净利润达636亿美元 同比暴涨3965%[10] - 上半年营收约193亿美元 同比增长2044%[10] - 去年同期的营收增长率仅为62%[10] 营收目标 - 公司预计将实现200亿人民币(278亿美元)营收目标[3] - 418亿美元的年度营收目标"相当容易达成"[3] 区域扩张 - 美洲地区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142%[3] - 目前在美国拥有约40家门店[4] - 计划年底前在美国新增10家门店[4] - 海外市场仍存在广阔增长空间[4] 产品营销策略 - 采用盲盒销售模式 消费者开封前不知具体款式[5] - 开箱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6] - 获Lisa、Rihanna和贝克汉姆等国际明星自发推广[6] 市场供需 - 全球门店频繁售罄[8][11] - 二手市场价格达数百至数千美元[8] - 热销催生名为"Lafufus"的仿制品市场[9]
Target's stock plunges 7% as new CEO pick disappoints Wall Street: ‘There won't be change when change is needed'
New York Post· 2025-08-20 18:33
管理层变动 - 公司任命49岁首席运营官Michael Fiddelke为新任首席执行官 将于2月1日接替Brian Cornell [1] - 前任CEO Cornell称赞Fiddelke为推进公司发展的最合适人选 [2] - 董事会独立董事称已进行包括外部候选人在内的全面寻聘 但前高管质疑寻聘 thorough程度 [7] 市场反应与业绩表现 - 股价下跌7%至98美元 盘中一度跌幅超10% 反映市场对内部任命策略的失望 [1][5] - 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1.9% 客户交易量减少1.3% 单次交易金额下滑0.6% [13][14] - 尽管季度盈利超预期 但销售额与客流量持续下滑 公司承认零售销售趋势仍为负值 [13][16] 经营挑战 - 面临销售持续疲软问题 因骄傲月系列商品争议和DEI项目终止引发消费者抵制 [4] - 与Ulta的美容店合作因猖獗的商店盗窃问题而终止 原计划覆盖近三分之一门店 [5] - 家居品类表现不佳 因过度关注基础商品而丧失时尚设计领导力 [18] 战略调整 - 新任CEO提出三大优先事项:增加时尚商品供给 提升客户体验一致性 通过技术提高效率 [10] - 通过添加迪士尼和漫威主题床上用品推动家居品类转型 [18] - 成立企业加速办公室以推动业务转型 六类核心商品销售趋势均较上季度改善 [16][17] 行业环境 - 零售行业波动加剧公司执行失误的影响 [9][10] - 公司价值定位本应带来更好业绩 但预计今年收入将出现低个位数下降 [9] - 正流失市场份额给大型竞争对手沃尔玛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