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经济网
icon
搜索文档
碧兴物联近一年半连亏 2023上市募7亿华英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9-25 07:0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1亿元 同比增长11.16% [1][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391.32万元 较去年同期-600.54万元亏损扩大 [1][2]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2919.56万元 较去年同期-1097.88万元亏损扩大 [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750.84万元 较去年同期1.29亿元下降136.70% [1][2]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3.294亿元 较2023年3.500亿元下降5.91% [3] - 2024年归母净利润-3855万元 较2023年2337万元下降264.92% [3] 历史财务趋势 - 2022-2024年营收持续下滑:4.724亿元→3.500亿元→3.294亿元 [2]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持续恶化:5837万元→2337万元→-3855万元 [2] - 2024年扣非净利润-5262万元 较2023年1050万元下降601.42% [3] - 2024年毛利润8005万元 较2023年1.115亿元下降28.21% [3] 资本结构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总资产13.60亿元 较上年度末下降1.57%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0.79亿元 较上年度末下降2.00% [2] IPO情况 - 2023年8月9日科创板上市 发行1963万股 发行价36.12元/股 [3]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6.23亿元 超原计划募资2.11亿元 [4] - 发行费用总额8559.20万元 其中保荐承销费用5505.51万元 [4] - 目前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3] 资金用途 - 原计划募资4.13亿元用于三大项目:智慧生态环境大数据服务、智慧水务大数据溯源分析服务、研发中心建设 [4]
宁波银行:科技赋能 筑牢风控 积极推进外汇展业改革实践
中国经济网· 2025-09-25 07:01
核心观点 - 宁波银行通过矩阵式管理体系、全流程革新和金融科技赋能 实现了跨境便利化与风险防控的精准平衡 为中小民营企业打造"越诚信越便利"的外汇服务生态 [1][2][3][4][5][6] 管理体系构建 - 创新总分支三级联动矩阵式管理体系 总行国际业务部统筹规划并设立事中审核和事后监测专业团队 分行通过市场、单证、综合三大团队协同转化策略 支行外汇业务经理提供个性化服务 形成"决策-执行-服务"垂直管理链条 [2] - 建立严格岗位资格准入机制 要求尽职调查、业务审查及合规管理人员取得专业资格认证 考核体系嵌入外汇合规指标 对违规行为实施责任追究 形成"专业准入-过程管控-结果考核"全链条管理闭环 [2] 业务流程革新 - 推行"展业尽调五步法" 将展业模式从"两头小、中间大"转变为"两头大、中间小" 构建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3] - 事前准入采用"机评+人评"相结合方式 通过评分制与规则制确定客户外汇合规风险等级 事中办理实施差异化审核:一类客户凭指令办理 二类客户遵循"风险为本"原则审核 三类客户采取强化审查措施 [3] - 结合业务金额与风险等级实行分级审查 小额高频业务由分行负责 大额高风险业务由总行审查 新业务实施总行集审 [3] - 事后监测采用现场与非现场双线并行模式 现场通过客户经理定期回访 非现场依托智能风险引擎设置差异化预警指标 配合多级复核审批机制 [3] 科技赋能应用 - 客户尽调环节将信息要素划分为七大类 通过行内数据共享与外部数据对接实现自动化收集 仅保留少量人工访谈环节 [4] - 客户分类引入人工智能模型 从基本情况、业务特征、银企合作三个维度构建评分体系 依托数字化客户智能管理系统实现精准评级 [4] - 风险监测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交易型与风险案件触发式两类预警模型 定期校验预警规则与阈值合理性 采用"系统筛查+人工复核"模式 [4] 业务成效体现 - 一类客户凭指令办理业务使跨境收支效率提升75%以上 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5] - 人力资源从单证审核中解放 重新配置到客户服务与产品创新一线 [5] - 截至上半年已为1200余家进出口企业提供服务 涉及金额超186亿美元 [6] 未来发展计划 - 持续整合资源、优化机制、强化科技赋能 积累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经验 [6] - 以流程再造与科技创新为双翼 在防控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同时探索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实践路径 [6]
破发股*ST太和股东拟套现0.4亿 上市见顶中原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9-25 06:57
股东减持计划 - 华翀基金计划减持不超过3,397,411股 占公司总股本3% [1][2] - 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1,132,470股 占比1% 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2,264,941股 占比2% [1][2] - 减持期间为2025年10月25日至2026年1月24日 自披露日起15个交易日后3个月内实施 [1][2] 股东持股情况 - 华翀基金现持有7,250,000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 占总股本6.4019% [2] - 持股来源包括IPO前取得5,000,000股和资本公积金转增取得2,250,000股 [2] - 按9月24日收盘价12.33元计算 减持金额不超过4189.01万元 [2] 公司控制权承诺 - 华翀基金已出具承诺函 不谋求公司控制权 [3] - 该承诺源于与何文辉的其他合同纠纷案 承诺函于2025年4月15日出具 [3] - 华翀基金目前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3] 退市风险警示 - 公司股票自2025年4月29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A股简称变更为*ST太和 [3] - 实施原因为2024年度扣非净利润均为负值 且调整后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 [3] 首次公开发行情况 - 公司于2021年2月9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发行数量1953.00万股 发行价格43.30元/股 [3] - 募集资金总额84564.90万元 净额77810.94万元 与招股说明书拟募集金额一致 [4] - 发行费用合计6753.96万元 其中承销及保荐费5237.25万元 [4] 历史股价表现 - 上市首日盘中最高价62.35元 为历史最高价 [3] - 当前股价12.33元处于破发状态 较发行价43.30元下跌71.5% [3] 资本运作记录 - 2022年实施权益分派 每股派现1元并转增0.45股 [5] - 派现总额7810.14万元 转增3514.56万股 分红后总股本增至113,247,072股 [5]
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分行多措并举 助力净化现金流通环境
中国经济网· 2025-09-25 06:54
人民币安全关乎国家金融秩序,更是紧连着群众的钱袋子。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分行认真贯彻国务院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精神和中 国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工作部署,通过"机制优化、培训强基、宣教引导、科技应用、警银联动"多维协同,助力净化现金流通环境,维护市民群众 的合法权益,牢牢守住"金融为民"初心和金融安全底线。 优化工作机制 细化作业流程 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分行严格对照《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鉴别及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等规定,持续梳理更新操作指引和业务提示,细化作业 流程,确保假币识别、上缴、上报等操作环节对标监管要求与行业标准。同时,该行通过落实假币收缴业务重点检查和及时纠错工作机制,有效提 高业务操作的规范性与准确性。2025年1月-8月,该行辖区营业网点累计规范收缴假币11张,金额合计970元,保障群众的现金使用安全。 营业网点是银行服务客户的前沿阵地。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分行充分发挥线下阵地宣教优势,通过摆放宣传折页、播放宣传视频、安排人员宣讲 等形式搭建厅堂宣传网络,将反假货币知识送到客户身边。同时,该行各营业网点常态化走进周边店铺、社区、学校等使用现金密集区或金融知识 薄弱场所,开展反假货币知识宣传,向市民 ...
康希通信近一年半连亏 2023上市即巅峰招商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9-25 06:5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8亿元 同比增长45.92% [1][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2473.34万元 较去年同期亏损1791.04万元扩大38.12% [1][2] - 扣非净亏损4194.66万元 较去年同期2352.95万元扩大78.27% [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47.17万元 较去年同期-1.12亿元改善96.02% [1][2]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5.23亿元 同比增长25.98% [2] 资本结构 - 总资产17.32亿元 较上年度末增长4.84%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4.40亿元 较上年度末下降4.63% [2] - 2023年IPO募集资金净额5.99亿元 较原计划少1.82亿元 [3] 上市情况 - 2023年11月17日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10.50元/股 [3] - 发行规模6368万股 占总股本15% [3] - 上市首日股价高点29.26元 为历史最高 [3] - 发行费用6896.79万元 其中保荐承销费用4479.89万元 [3] 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为PINGPENG、彭宇红与赵奂 [4] - 招证投资跟投318.4万股 获配金额3343.2万元 [4] - 实际控制人具有中美跨国居留背景 [4] 资金用途 - 原计划募集资金7.82亿元 用于Wi-Fi射频前端芯片研发、泛IoT射频芯片研发、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3]
金马游乐实控人邓志毅13天减持471.2万股 套现1.7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9-25 06:49
股东减持计划执行情况 - 公司控股股东邓志毅于2025年9月11日至9月23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3,833,600股 占总股本比例2.43% 权益变动触及1%整数倍 [1] - 减持计划实际执行股份数量为3,833,600股 低于原计划最高减持数量4,712,000股 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1] 减持交易细节 - 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分三次减持:9月11日以40.45元减持190,300股(0.12%) 9月12日以39.54元减持688,100股(0.44%) 9月15日以41.43元减持697,500股(0.44%) [2] - 通过大宗交易方式于9月23日以34.56元一次性减持3,136,100股 占总股本比例1.99% [2] - 合计减持4,712,000股 套现总额1.72亿元 [1] 持股结构变化 - 减持前邓志毅合计持有22,467,576股 占总股本比例14.26% 其中无限售条件股份5,616,894股(3.56%) 有限售条件股份16,850,682股(10.69%) [3] - 减持后持股降至17,755,576股 占总股本比例11.27% 其中无限售条件股份减少至904,894股(0.57%) 有限售条件股份保持16,850,682股(10.69%)不变 [2][3] - 邓志毅作为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地位保持不变 [3][4]
佰维存储拟发H股 近2年半亏损1年半A股两度募资共25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9-25 06:49
公司H股上市计划 - 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以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和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 [1] - 公司于2025年9月22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 但具体细节尚未最终确定且需取得中国证监会及香港监管机构批准 [1] - 本次发行上市能否通过审议备案和审核程序并最终实施具有重大不确定性 [1]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12亿元 同比增长13.70% 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6亿元 较上年同期的2.83亿元由盈转亏 [2]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01亿元 较上年同期的6.50亿元大幅恶化 [2]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66.95亿元 较2023年的35.91亿元增长86.4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1亿元 相比2023年亏损6.24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3] 历史融资情况 - 公司于2022年12月30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发行数量4303.29万股 发行价格13.99元/股 募集资金总额6.02亿元 净额5.23亿元 [3][4] - 2025年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3002.53万股 发行价格63.28元/股 募集资金19亿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18.71亿元 [5] - 两次募集资金合计达25亿元 [6]
长川科技实控人方1个月套现7亿 两日20CM涨停趁机套现
中国经济网· 2025-09-25 06:48
减持计划实施情况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人杭州长川投资管理合伙企业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完成减持计划 累计减持11,219,977股 占总股本比例1.7796% 未超过原计划11,220,000股上限 [1][2] - 减持实施时间为2025年8月25日至9月24日 通过集中竞价减持4,186,700股(8月25-27日及9月24日) 通过大宗交易减持7,033,277股(9月23-24日) [2][4] 股东减持明细 - 集中竞价减持均价从50.94元/股至96.32元/股 其中8月27日减持1,723,300股均价59.59元/股 9月24日减持151,400股均价96.32元/股 [4] - 大宗交易减持均价分别为69.00元/股(9月23日减持2,296,477股)和80.00元/股(9月24日减持2,736,800股) [4] 减持金额与股价表现 - 长川投资累计套现7.15亿元 其中9月23-24日通过大宗交易套现3.92亿元 [2] - 公司股价在减持期间出现显著波动 9月23日及24日连续涨停 涨幅均为20% [2][4] - 因连续两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30% 公司触发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交易异常波动情形 [4] 股东关系说明 - 杭州长川投资管理合伙企业为实际控制人赵轶之一致行动人 由赵轶之配偶徐昕控制的企业 [2] - 除已披露的减持计划外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在股价异常波动期间无其他股票买卖行为 [5]
远望谷终止定增 控股股东徐玉锁减持违规上周收警示函
中国经济网· 2025-09-25 06:45
融资计划终止 - 公司终止2025年度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 经董事会审议通过[1] - 终止原因为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 经与各方沟通后审慎决定[1] - 原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3亿元 用于RFID电子标签生产线建设、西安创新产业中心建设、芯片工艺升级及补充流动资金[2] - 终止后将继续推进相关项目建设 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和业务发展[1] 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徐玉锁与一致行动人陈光珠合计持股1.45亿股 占总股本比例19.65%[4] - 控股股东徐玉锁因持股变动至5%整数倍时未依法停止交易 被深圳证监局采取警示函监管措施[3] - 上述监管措施针对控股股东个人 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活动[3]
成都探索会展新范式:以“慢生活”激活“快消费”
中国经济网· 2025-09-25 06:45
市民在展会中既可选购母婴用品、文旅产品,也能享受公园休闲氛围。有消费者表示,现场优惠力度大,且能面对面了解旅游信息,激发新的消 费意愿。 中国经济网9月25日讯(记者王婉莹) 首届成都悠享生活博览会暨蓉城嗨购消费季9月19日至21日在成都举办。本次活动创新采用"世纪城新国际 会展中心室内展馆+桂溪生态公园户外体验"双场景模式,汇聚260余家展商,覆盖母婴、乳品、家居、旅游等多领域,三天展期吸引近4万人次参与, 线上线下拉动消费超5000万元,为成都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展会在30000平方米的布展面积内,实现"室内专业陈列+户外沉浸体验"有机结合。桂溪生态公园的户外展区则化身"城市牧场"和生活市集,这种 可触摸、可参与的模式,既满足专业采购需求,又强化市民互动体验,仅首日便吸引超1.2万人次入场。"传统展会多为单向输出,而我们希望打造一 个'可触摸、可参与、可分享'的场景。"英富曼新项目孵化总经理潘威成说。 (责任编辑:张晓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 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 ...